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立达中学校期中考试试卷
七年级语文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共25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
bì益 ( ) d aì慢 ( ) 谈笑风s hēn g ( ) 眼花l iáo乱 ( )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 让我们脱离喧嚣嘈杂的尘世生活,回归百合和玫瑰,回归原野,回归所有令我们沉醉的美好事物吧!在夜空中闪砾的每一颗星星,每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在吸引着我们留连忘返的同时,也启示着我们去追寻其产生的源泉,指引着我们去寻找美的足迹和真缔。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者、篇名。

(10分)
(1) ,自将磨洗认前朝。

( 《赤壁》)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人曰:“ ?”曰:“宁信度,。

”(《郑人买履》)
(4) 中庭地白树栖鸦,。

(王建《》)
(5)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刻舟求剑》)
(6) 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轼《浣溪沙》) 4.名著阅读。

(5分)
在《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洞中历险》片段中:
(1) 汤姆和蓓姬遇到了哪些困难? (3分)
(2) 汤姆最后借助什么得以从洞中脱险? 他是如何做的? (2分)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2分)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

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1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

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

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从文中摘录出四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第二部分 (共35分)
阅读《水调歌头》,完成6~7题。

(4分)
水调歌头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
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何意? 此句为何会成为千古绝唱? (2分)
阅读《幼时记趣》,完成8~10题。

(6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
明.察秋毫 ( ) 盖.一一癞蛤蟆也 ( )
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2分)
A.遽契其舟 B.项为之强 C.反归取之 D.以土砾凸者为邱
10.本文记叙作者小时候的趣事,童真满溢,请结合文章细节说说童稚时的沈复是个怎样的孩子? (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2题 (6分)
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①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②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③;世人患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⑤,多作自能见之。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①[顷岁]近年来。

②[乘间]乘机,乘着间隙。

③[工]精,妙。

④[患]毛病、弊端(在于)。

⑤[指摘]挑剔,批评。

1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②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2.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15题。

(6分)
说说发呆这件小事
①不知道诸位在发呆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发呆时你的大脑在做什么? 你可能觉得发呆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我们的脑子处于一种半梦半醒的静息状态。

然而,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神经学教授马库斯·赖希勒的研究指出,无论你如何努力做到“心如止水”,你大脑的整体活跃程度最多也就下降5%左右。

我们的大脑是个天生的工作狂,而发呆对大脑而言只不过是另一种工作而已。

功能性核磁共振的数据显示,在我们发呆的时候,大脑当中负责集中注意力的脑区会沉静下来,而相对的,那些负责回忆、评价以及想象的脑区却会变得格外活跃,也就是说,发呆本质上是在思考人生。

②发呆让大脑消耗了很多能量,却似乎得不到任何东西,但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毫无意义的事情,却在数千万年的演化历程中被如此顽固地保留了下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③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我们的大脑需要刺激。

对于像哺乳动物这样脑子特别发达的物种而言,神经系统的发育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发生在出生以前,我们尚处于胚胎阶段的身体会将神经细胞大致排列好,发育出脑子和各种神经的基本架构。

不过只经过第一阶段的神经系统是远远不够的,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基本相当于一台只安装了最基本系统程序的电脑,为了实现更加复杂的功能,我们的神经系统还需要安装一些“软件”。

因此,在出生之后,我们的神经系统还要经过第二阶段的发育,在此过程中,借由纷繁变换的外界刺激,神经系统当中的“电路系统”被不断校正,最终实现功能的完善。

④尽管神经系统第二阶段的发育到大约青春期的时候便已经基本定型,但是在人漫长的一生中,大脑仍然需要不断地接受复杂多变的刺激来对自己的系统进行“维护”。

根据加拿大心理学家诺曼·道伊奇的研究,大脑如果长期缺乏足够多样化的刺激的话甚至有可能会萎缩。

因此一旦外界环境无法为大脑提供足够多变的刺激,大脑的“维护”就会受到阻碍,于是我们便感到了无聊,而无聊正是大脑对于刺激不足所发出的警告。

发呆的意义正是为了战胜无聊,发呆实际上就是一种大脑自己刺激自己的过程——既然外界环境不能提供足够的新鲜感,那么我就从我的回忆和想象中去“人为”制造出刺激来。

⑤在极端情况下,比如说被多年如一日地禁锢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大脑的自我刺激就会变得过于强烈,这时候发呆甚至有可能演变成身临其境般的幻觉。

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冈·梅茨赫尔发现,如果把人放置在一个外界刺激极度单调的特殊环境中,这些人很快就会出现非常逼真的幻觉,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甘兹菲尔德效应,这或许就是大脑对于单调环境最终极的抗争手段。

实际上,人类社会的大部分宗教都要求其神职人员长年累月地待在相当单调的固定环境中“苦修”,很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刺激以及宗教典籍的暗示会给神职人员带来“与神交流”的幻觉,从而更加坚定其信仰。

⑥但是从相反的方面来说,发呆也是人类重要的想象之源,它赋予了大脑足够的资源去把那些碎片化的记忆以各种匪夷所思的模式组装起来,进而激发起无穷无尽的灵感,于是我们才有了那么多流传千古的文学和艺术杰作。

纽约时报书评编辑詹妮弗·舒斯勒写过一篇名为《我们的无聊,我们的自我》的文章,其中提到:“无聊历来就是‘创造力、幸福和自我感的源泉。

’”考古研究发现,在两千年前的庞贝古城里人们就已经视发呆为生活的一部分了,也许从某种角度来看,发呆自古以来就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前进。

⑦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或许大家真应该停下来,让自己放空,储备能量再出发。

当然,小小发呆怡情,要是呆得耽误了正事可就得不偿失了哟。

13.发呆就是“大脑一片空白”停止工作吗? 请根据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2分)
14.根据文章,解释“神职人员产生‘与神交流’幻觉,从而坚定其宗教信仰”这一现象。

(2分)
15.纵观文章,发呆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第16~20题。

(13分)
你在我心里
张小琪说,张小璐,你老是撒谎。

其实这不能全怪我,我六年级时,她才大班。

小孩子,实在让人讨厌! 我在做作业,她总是屁屁颠颠的跑过来,在我房间里找这找那,不时用一种无辜的表情看着我,叫我帮她拿这拿那。

不管我怎么想尽办法支开她,她总是跟在我屁股后面混。

记得有一次春游,张小琪也要去,我不同意,她便在爸妈面前,做出一副委屈至极的姿
态来,好像我抛弃了她一样。

这时,爸妈就说:“带上妹妹吧,我陪她一起去,她粘你是因为喜欢你呀……”于是,我妈和我妹光荣的成为了志愿者。

在同学们诧异的目光下,我带上了这个“拖油瓶”,毫无自由可言的过上了一天。

我连做梦的时候,都是张小琪死缠着我的场景。

为了摆脱她,我总利用一切机会,不停地欺负她,骗她,就是为了让她讨厌我。

小到拿她的零食,大到谎报她没弹古筝。

当爸妈散步回来,总是问问我,张小琪弹古筝了吗? 我总是嘴上说着,弹了,但又故意装出言说中的犹豫,眼神时不时瞄瞄她,每次都让爸妈生疑;如果再追问下去,我便大气不出的说,妈,小琪也不是故意的,她没有弹琴也是一时贪玩而已,都是我没有看好她,于是再配上一脸的大义凛然,为她牺牲的表情! 这时张小琪一定拼命的解释她弹琴了,而我却一边拉着她的手,一边说着:“反正揭穿了,你赶快向妈妈认个错,快点啊……”
不知消停有否片刻,才刚过了一会儿,张小琪又会粘在我身边,要不是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我早就放弃了说谎这个实在没办法的办法了!
每当她要待在我身边时,而我也需要一个跑腿时,我就和她说,你帮我拿什么什么上来,我就让你待在这里。

她总是一脸愉快的冲上冲下,帮我做一切我想让她干的事情。

等我“利用”完了她以后,就把妈妈叫来,做出一脸的烦躁样子,指了指张小琪,似乎很为难的说道:“她在这里有点吵,作业做不进去。

”妈妈则立马拎着张小琪出去了,还振振有词的说道:“不要影响姐姐的学习!”不管张小琪怎么解释,还是被赶出去了。

可是她好像不长记性,总是重蹈覆辙的吃着她的亏,于是我就无条件让她为我做了很多事情。

现在,我终于清静了,因为张小琪也上学了,繁多的作业,让她没有办法老是缠着我,可是静下来,心里似乎又缺了什么,眼前总是浮现她那赖着不肯走时的和被欺骗后对我“怨恨”的眼神,心也不自觉的颤一下。

我知道,我们是姐妹,是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这是一个多少谎言都无法掩盖的事实。

其实你早已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6.张小璐“骗”了张小琪哪几件事? 请简要概括。

(2分)
17.文中不难看出,张小璐、张小琪为亲姐妹。

但一开篇,包括后文多次直呼姓名,感觉用辞不甚礼貌。

你如何理解? (2分)
18.本文语言俏皮生动。

请体会以下文句中的加点词,并赏析。

(4分)
(1) 于是,我妈和我妹光荣
..的成为了志愿者。

(2) 妈妈则立马拎.着张小琪出去了。

19.文章末尾处,张小琪上学了,不再缠着姐姐了。

可张小璐说,“静下来,心里似乎又缺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3分)
20.“撒谎”并不是件愉快的事情。

你如何理解文中张小璐的“撒谎”行为? (2分)
第三部分作文 (共40分)
请以“发现宝藏”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