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的仁爱之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教师的仁爱之心
作者:王李艳
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26期
摘要:高职院校教师的仁爱之心具体体现为真诚地接纳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和关怀学生。
高职院校教师的仁爱之心需要从培养责任意识、提升人生境界、勤于反思、具有宽厚的爱心和建立和谐美好的“仁教”环境五个方面进行培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仁爱仁爱之心
一、教师仁爱之心的内涵
教师蕴含着爱与责任,这种爱就是“仁爱”。
“仁爱”是我国传统道德精神的重要方面,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精华。
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包括孝、悌、忠、恕、恭、宽、信等,其中孝悌是根本。
仁爱是做人的根本保证。
他认为所谓仁爱就是爱己、爱人、爱物,人只有先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最后才能达到“泛爱众”。
孔子曾提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乎。
”要做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应该以爱为核心,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乐于付出,对周围的学生和同事有爱心,宽容别人的错误。
二、教师仁爱之心的具体体现
教育是爱的事业,老师必须有仁爱之心。
有爱心的老师才能真诚地与学生交流,像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学生。
教师的仁爱之心是一种广博的爱的情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仁爱就是接纳。
相信每个做老师的都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
然而,是不是每个老师都真正做到爱学生,真正理解和接纳高职院校的学生呢?尤其面对一些高职院校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玩手机、讲话甚至捣乱的时候,当你批评他时,他逆反甚至熟视无睹的时候,让你在学生面前很没面子等。
其实,这一切并不全是学生的错,在于我们并没有真正接纳和理解学生。
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有课后好好找他们沟通过吗?是否像对待好学生一样真正接纳他们了吗?如果我们是发自内心地接纳他们并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们,他们内心是一定能感受到并愿意接受老师爱的教育的。
2.仁爱就是尊重。
尊重就是敬重、重视,不仅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地位,更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
高职院校教师更要善于倾听学生心声,不管是在学校方面还是生活和人格方面,都要真诚地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相信和学会欣赏学生,让学生在获得老师尊重、信任的同时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自己。
教师应该用爱和尊重教育学生,使他们重新确立学
习目标,恢复自信。
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察觉学生在学习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和进步,抓住时机及时给予激励和表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关爱,从而缩短和老师的距离。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愿意敞开心扉,接受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指导。
3.仁爱就是理解。
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充分地包容和体谅对方。
理解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教师理解学生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理解学生的典型特征和学生的需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达到预期效果,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教育的内容不仅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还必须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学生只有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之下,才能有针对性地学习,才能真正因材施教。
4.仁爱就是宽容。
宽容是一种无私的慈爱,人之所以与万物不同,在于人具有高级的社会情感,人的宽容、仁爱是其他万物无法比拟的。
人平时不能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而要顾及其他人。
教师要有一宽容仁爱的心,为人和善宽容,尤其面对困难学生更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学生更喜欢通情达理、仁慈厚爱和民主平等的教师,要做好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以满腔热情和仁慈爱心关怀学生,真诚地帮助他们进步和成长。
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学会宽容和接纳,有宽广的胸襟,用关爱的眼光正确地看待问题,让学生在宽容中学会感激和善待他人。
5.仁爱就是关怀。
关怀是一种宽容的关爱,对学生关爱备至。
关怀学生不是对学生让步,而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接受的方式对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用言谈说服和感化学生。
关怀不是通融,而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在适当的环境中以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关怀更不是纵容,而是教师把爱心融入学生心田,以仁爱的心态分析学生的对与错,从而使他们意识到错误并激励自己前行,以高度的责任心达到育人的目的。
教师不仅要关爱学优生,对屡犯错误的后进生更要加倍的关爱与呵护,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获得进步和提高。
教师对学生付出真爱,是职业也是自身的选择,学生会因得到教师满满的真爱而乐于学习,喜拼搏。
三、高职院校教师仁爱之心的培养途径
1.培养责任意识。
高职院校教师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过程。
高职院校教师的责任意识应从外部制度约束和内部自我培养两方面发展。
一方面,制度规范蕴含更多的德育内涵,通过制度可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还可扼杀教师不负责任的想法和行为。
高校教师应认真学习和研读国家教育法规,并贯彻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增强师德责任,规范师德行为。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自
身修养以自我意识为重,自觉性在教师责任感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明确教书育人是首要职责,强化先进教学思想理念,有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教学水平,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2.提升人生境界。
记得有位伟人曾说过,如果我们只为自己工作,最多只能让自己成为学者、诗人,却不能成为完美的人。
而如果我们选择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职业,就不可能被重任压倒,因为我们是为人类而工作,为人类而奉献。
教师的职业不正是为最广大的学生带来幸福的职业吗?我们选择教师,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选择了付出,也就是选择了爱。
3.在教学中要勤于反思。
高职院校教师要加强自身仁爱之心,应在自省上下功夫,柏拉图曾经说过:自省是做人的职责,人只有通过经常自省才能实现美德。
高职教师更要经常自省,反省自己是否学高身正,是否为人师表,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职业良心,是否拥有仁爱之心。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学生才能学以致用,并用仁爱之心报答他人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