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包装、贮藏与加工
• (一)、包装 • 菊花在包装前应再次检查是否已充分干燥, 并清除劣质品及异物。所使用的包装材料 为瓦楞纸盒,纸盒大小可据出口或购货商 要求而定。在每件包装上,应注明品名、 规格、产地、批号、包装日期、生产单位, 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
(二)、贮藏
• 干燥后的菊花如不马上出售,包装后应置 于室内干燥的地方贮藏,同时应防止老鼠 等动物的危害。为保持色泽,还可将干燥 的菊花放在密封的聚乙烯塑料袋中贮藏, 并定期检查。 • 正常情况下,从冬季至春季可安全贮藏3~4 个月。但进入次年5月后,由于气温升高, 菊花应转入具低温条件的地方贮藏。一般 在4~10℃ 的贮藏条件下可安全越夏。
四、留种技术
• (一)、选种 • 滁菊收获时,选择无病、无虫口、健壮、 具本栽培类型特性的菊植株做种株。
(二)、保种
• 对选定的植株,让其继续生长至12月中旬 枯倒后,割去地上部分残枝,适当铺施 2~3cm的牛粪草或猪粪草,即可自然越冬 保苗。也可待菊花收割后,挖出部分根, 放在一处或放在沟内摆开,上盖细土6cm左 右,再盖些草或树叶等,以保护过冬
• 菊对土壤盐分的要求比较严格,以中性偏 碱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最为适宜。忌重茬。 菊全生育期(从移栽至菊花采收)需150~ 180 d,期间需要光照1 200~1 800 h,积 温4 500~5 000℃,降雨量800 mm以上
(二) 生长发育习性
• 菊以宿根越冬,根状茎仍在土中不断发育。开春后,当气 温稳定在10℃以上时,在根际的茎节萌发成芽丛,随着茎 节的伸长,基部密生许多须根。苗期生长缓慢,苗高10 cm以后,生长加快,苗高50 cm后开始分枝;在日照短于 13.5 h、夜间温度降至15℃、昼夜温差大于10℃时,开始 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即花芽开始分化,此时植株不 再增高和分枝;9月下旬,当日照短于12.5 h、夜间气温 降到10℃左右,花蕾开始形成,此时,茎叶、花进入旺盛 生长时期。10月中、下旬始花,11月上、中旬盛花,花期 30~40 d,头状花序花期为15~20 d,朵花期5~7 d。授 粉后种子成熟期50~60 d,1-2月种子成熟。
3. 科学打顶
• 适时打顶打顶是促使菊主秆粗壮,分枝增多,减 少倒伏,增生花朵,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菊生长过程中,除移栽时要打一次顶外,在大 田生长阶段一般要打3次顶,促使多分枝,具体时 间和次数据生长情况而定。第1次在7月中旬,第 2次在7月下旬-8月上旬,第三次在8月20-25日。 过迟打顶则会影响花蕾形成。打顶宜在晴天植株 上露水干后进行。第1次应重打,用手摘或用镰刀 打去主干和主侧枝7~10 cm,留30 cm高;第2次 和第3次则应轻打,摘去分枝顶芽3~5 cm。此外, 还要摘除徒长枝条。每次打顶或摘除的菊头应集 中后带到田外处理。
2. 肥水调控
• 滁菊是喜润怕积涝的植物,生长期间若遇干旱可 结合中耕培土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或结合施肥 浇淡粪水来补充水分。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间 应分3次追肥。第一次于移栽后15~25天,每亩 施腐熟的人畜粪水1000kg或尿素8~10kg对水浇 施;第二次于8月中旬,每亩施人畜粪水1500kg 或三元复合肥20~30kg;第三次在9月中下旬, 每亩追施人畜粪水2000kg或尿素10~15kg加三元 复合肥8~10kg,有条件的在现蕾后期用0.2%磷 酸二氢钾叶面喷施1~2次。
• 70年代滁菊产地出现了品种退化,退化的 植株茎、花均变紫,舌状花减少,质量与 产量显著下降,尤其在连作的地中更易出 现。80年代该退化的品种逐渐淘汰。1997 年和1998年两次深入产区调查,现在的滁 菊花色纯白,品种单纯,商品质量稳定。
一. 植株形态特征
• • • • • 滁菊属菊科,为多年生宿根植物,株 高60~110cm,茎直立基部稍木质化 上部多分枝,茎幼时绿色,成长后下 部老根紫褐色。叶片互生,有细白的 绒毛和明显的叶脉。叶片有4个深裂,每个裂片有 4~8个小缺刻,状似锯齿。秋季“霜降”前后自 茎顶开头状花序,其周如剑状,白花瓣,排列整 齐,厚约3~9层,中央具管状花,为黄色,以头 状花序作药用和茶用。
2.扦插繁殖
• 首先做好苗床,于4~5月份选充实健壮、 无病害的新枝作插条,取其中段剪成10~ 15cm的小段,下端剪口斜剪成马耳形,摘 除下端5~7cm范围的叶片,用1500~ 3000mg/kg吲哚乙酸蘸根,或每1万插穗用 50g活性促根剂加50%多菌灵 50g浸根,随 剪随蘸(浸)随插,按行距20~25cm、株 距6~7cm插入苗床压实浇水,保持苗床土 壤湿润,约20天左右即可发根,经35~45 天苗高20cm左右时可出圃移栽。
外缘小花舌状, 外缘小花舌状,一 小花舌状 般有5~ 层 般有 ~10层,约 50~300朵,雌性 ~ 朵
中央的盘花管状,数 中央的盘花管状, 的盘花管状 量5~200朵,两性 ~ 朵
从外到内逐层开放,每隔1~ 外到内逐层开放,每隔 ~ 逐层开放 放1层,由于管状小花开放时 层 先熟, 不能自花授粉, 先熟,故不能自花授粉,杂交时也 不用去雄。 不用去雄。 小花开放后15 左右 左右, 小花开放后 h左右,雄蕊花粉最 花粉生命力1~ , 盛,花粉生命力 ~2 d,雄蕊散粉 后2~3 d,雌蕊柱头开始展开 ~ , 般上午9—10时开始展开,展开后 时开始展开, 般上午 时开始展开 2~3 d凋萎 ~ 凋萎
五、采收与加工
• 1. 采收 • 滁菊以管状花(花心)散开2/3,花瓣展开 呈玉白色,花蕊金黄色,真径约10~15cm 时为采摘适期,一般在10月下旬始采,尔 后每隔7~10天采摘1次,可采2~3次。采 摘最好选晴天露水干后进行,否则容易霉 烂、变质
2.加工
• 采收后经摊晾、熏花、晒花3个程序,摊晾,鲜花 晒1-2小时再进行加工,以防止花腐烂。熏花,将 花放在竹筛上,置缸中或土坑上,放2-3层竹筛, 密封,点燃硫磺熏2-3小时。100公斤鲜花用硫磺 1公斤。以花瓣已经“出汗”,变得柔软,现出细 微皱纹为好。过嫩出晒后,花瓣成灰黄色,容易 散瓣;过老,花瓣相互粘连结块,俗称作“并条” 花。且不易干透。晒花,熏好的花要及时放到匾、 竹筛或芦席上,晒4-5天,室内放1-2天,再晒, 至手翻花内无潮湿感,手捏团放之即松,弹力大 即成。晒花时不能直接放在地上,免被泥土等污 染,忌用手翻花,防花色变锈。
4. 防病治虫
• 滁菊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叶枯病、花叶 病、菊天牛、菊蚜和蛴螬等地下害虫。霜 霉病、叶枯病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 800~10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 防治2~3次;发现花叶病及时拔除病株并 增施磷钾肥;对菊天牛、菊蚜和蛴螬等地 下害虫可用敌杀死、吡虫啉、乐斯本等高 效低毒安全农药防治。采花前20天停止农 药使用。
• 滁菊原产于滁州、定远,解放初,主产地 迁移至全椒县马厂一带。50年代的滁菊品 种为“老滁菊”,特征为植株散伏,头状 花序大,舌状花稀疏,开花少,产量低, 亩产仅15~25kg。60年代被选育出的“新 滁菊”代替,60年代滁菊主产地已在全椒 县,所以也有称新滁菊为“全菊”。新滁 菊植株直立,头状花序略小,舌状花稠密, 花朵多,亩产可达70~80kg。从60年代起, 在滁菊主产地全椒就再也未见过老滁菊。
• 滁菊呈扁球形或长扁圆形。白色或灰白色, 中心略见黄色。花头大小约0.8×2.4厘米。 质较重,每10克约60朵花。舌状花瓣常向 花心卷曲,或互相扭曲,基部无膜质鳞片; 管状花约外露,或被舌状花蔽盖。香气浓, 具艾蒿样气。
二、生物学特性
•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菊为短日植物,在短日照下能提早开花。喜阳光, 忌荫蔽,通风透光是菊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较 耐旱,怕涝。喜温暖湿润气候,但亦能耐寒。植 株在0~10℃下能生长,并能忍受霜冻,但最适 生长温度为20~25℃。花能经受微霜,而不致受 害,花期能忍耐-4℃的低温。降霜后地上部停止 生长。根茎能在地下越冬,能忍受-17℃的低温。 但在-23℃时,根将受冻害。但幼苗生长和分枝孕 蕾期需较高的气温,若气温过低,植株发育不良, 影响开花。
1.分根繁殖
• 秋季采摘花朵后,将地上茎秆齐地面割除, 其于挖出重新栽植在肥沃的大田里,或就 地不动施一层土杂肥,保暖越冬。翌年3~ 4月浇水管理,4~5月当幼苗长至15~ 20cm高、木质化30%以上、茎秆呈紫绿色、 直径0.3~0.5cm、有7~9片叶时全部挖出,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分成数株 移栽;经室内组织培养脱毒繁育的苗株高 达到20cm左右、须根有10条以上即可移栽
(三)、运输
• 运输工具或容器应具有较好的通气性,以 保持干燥,并应有防潮措施,应尽可能地 缩短运输时间。同时不应与其他有毒、有 害、易串味物品混装。
滁菊
• 滁菊原名“池菊”,与浙江“杭菊”、河 南“怀菊”、亳州“亳菊”统称我国四大 名菊。滁菊不但作为花卉观赏,而且是名 贵的药、茶两用佳品,清朝光绪年间,曾 将“滁菊”列为贡品,故又称为“贡菊” 或“滁贡菊”,目前已是我国原产地保护 产品,皖东地区正大面积种植开发。
滁菊 ◆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cm。 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 cm。 ◆舌状花类白色,紧密; 舌状花类白色,紧密; ◆管状花多数,外露。 管状花多数,外露。 素有“金心玉瓣,翠蒂天香” 素有“金心玉瓣,翠蒂天香”之美誉
(三) 开花习性 菊头状花序由许多无柄的小花聚宿而成 由许多无柄 而成, 菊头状花序由许多无柄的小花聚宿而成,具 体小花总数和组成因栽培类型或栽培条件不 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一般由200~400朵小 ~ 朵小 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一般由 花组成,花序被总苞包围, 花组成,花序被总苞包围,这些小花就着生 在托盘上
(二)、繁殖方法
• 主要用分根繁殖和扦插繁殖,少数地区还 沿用压条繁殖或嫁接繁殖。分根繁殖虽然 前期易成活,但因根系后期不太发达,易 早衰,进入花期时,叶片大半已枯萎,对 开花有一定影响,花少而小,还易引起品 种退化;而扦插繁殖虽较费工,但扦插苗 移栽后生长势强,抗病性强,产量高,故 目前生产上常用。
三、栽培技术
• (一)选地和整地 • 移栽滁菊的大田应选择地势高燥、土质疏松、土 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佳。栽前翻 耕,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45%三 元复合肥20~30kg作基肥,精细整墒,作宽 20 30kg 130~170cm、高20~25cm、沟宽30~40cm的 墒畦,田四周理好排水沟。 3.2 适时移栽 选傍晚 移栽,栽时将菊苗顶端用手掐去1~2cm长的嫩梢 头,以减少养分消耗、促其多分枝。一般在整好 的畦面上按行株距40cm×40cm、穴深5~7cm挖 穴栽插,每穴1株,栽后覆土压紧,随即浇透定根 水。
• 瘦果柱状,黄褐色。种子细小,千粒重仅1g左右。 种子无胚乳,寿命不长,能在低温下发芽。通常 11-12月采种后,3-5月进行播பைடு நூலகம்,其发芽率较高。 自然条件下存放半年就会丧失发芽力,但在密封 条件下,种子生命力能维持3~4年。 • 入冬后,地上大部分茎叶枯死,在土中抽生地下 茎。次年春季又萌发新的芽丛,并形成新株。一 般母株能活3~4年。随着茎的衰老死亡,根丛相 继死亡。
(三)、田间管理
• 1. 中耕除草 • 移栽前用43%蒜草净除草剂1000倍液喷洒, 移栽活棵后尤其是雨过天晴要及时锄草松 土培根,到现蕾前一般中耕除草3~5次, 第一、二次宜浅不宜深,第三至五次宜深 不宜浅,尽量不伤根,后期中耕要培土壅 根,维护根系防倒伏,有条件的可用10.8% 高效盖草能1000倍液防治禾本科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