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购古琴与琴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选购古琴与琴桌
一张较好的古琴,应具备以下一些优点:
(1)高音区要清脆有金石声,中低音要浑厚丰满。

(2)发音要松透、明亮、圆润、有韵味。

(3)琴弦离琴面不可过高,琴面要平匀,不可有杀(噪)音。

(4)徽位排列要正,否则会影响按音的准确和泛音的发音。

(5)年代久远有历史价值的古琴,琴身上往往有“断纹”,这种琴常常发音松透、圆润,优美动听。

2.琴桌
从前弹琴用的琴桌,有单人琴桌和双人琴桌两种。

桌面有石制的,也有木质的。

一般说,琴桌要用干透的松质木料制成,桌面不可太厚,以帮助古琴发音,增加音量。

琴桌必须做的稳固勿使摇动,以免影响弹奏效果。

琴桌要低,专用的琴桌,高约73厘米(较普通用桌略低),座位要高,以两膝能放进桌下为宜,便于演奏技巧的发挥。

一般合适的书桌也可以代替琴桌。

不过古琴的音质会变的,除了天气的阴晴晦朔,干湿暖热会影响,你弹的时间长了,会发现他的声音也会越变越可人意,但是如果你长时间冷落他,一朝再拾弦,很可能声音还不如刚买的时候。

很多人开玩笑说古琴通灵,就是指的这个。

查阜西先生曾经说过:“良以琴家之琴为供弹弄之用,有可弹之琴即足,妙音希声大半出人心手,不尽由于琴之良窳,更无关乎琴之新古。

且琴家敬其业,亦无暇听音之外分心鉴古,昂琴何与于琴家?”正是这个道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于弹琴的人来讲,有一张合适的琴桌是非常重要的。

合适的琴桌可以规范弹琴的姿势,而正确的姿势是弹好古琴的一个必要条件,这对于初学者尤为重要。

琴凳在我国,至少在春秋以前就有了古琴,有古琴就得有琴桌,而琴桌的高度是由凳子决定的。

从我国古代早期的起居文化来看,汉代以前是没有凳、椅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席地而坐,而且坐的姿势也有许多种,具说有跽坐、箕坐、趺坐、散坐等,所以那时的家具都比较矮,人们大多是盘腿坐在蒲团上的。

现在只有庙里的和尚和道士们承袭了这一习惯。

所以那时的琴桌高度应该是适合于人们席地而坐的高度,大致在30—35公分高,样式自然是采用当时的风格。

到汉代时期,有了许多与外界的交流和往来,西域的胡人是坐凳子的,现在的马扎以前被称作:“胡坐”,那是我们见到的最早的凳子,自此人们逐渐改变了自己的起居习惯,坐姿逐渐升高,板凳、椅子开始进入了日常生活。

自唐代以后,弹琴就是坐在凳子上了。

凳、椅也是家庭中的常用家具,琴凳和椅子亦可通用,也有与琴桌配套专门制作的。

配套制作的琴凳关键是高度的把握,以坐下后双膝自然弯曲成45度角,两脚正好踏地为最舒服,如果凳子高了,脚会吊着,低了腿要蜷着,无论高低都会感觉不舒服,并影响弹琴,这是琴凳尺寸的重要地方。

琴桌琴凳的高度确定了也就规定了琴桌的高度,琴桌的高度是以人坐下后,手臂以肘关节自然弯曲后,小臂平行于琴面的上方为宜,这样就可以使手在琴面上方自由活动,达到弹琴时手臂运用自如的目的。

根据历代制琴人的经验,一般琴桌的高度为68公分,宽度为35----45公分(宽的琴桌可以放曲谱)长度为98公分(如果是琴轸嵌入式的,那琴桌的长度就要比琴长两边各再各长出30公分左右),最关键的是:琴桌与琴凳的高差在22---25公分为最宜,也就是说无论琴桌高矮,只要掌握好它与琴凳之间相差的距离,就能够满足弹琴的要求,这就是目前我们经常使用的标准琴桌、凳的尺寸。

材质琴桌的材质有多种多样:木、竹、石、砖、铁等等材料都可以作琴桌。

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是木质琴桌,材质有黄花梨、紫檀、红木、榆木、桐木、核桃木等等。

从原材料价格来看,小叶紫檀、黄花梨是最昂贵的,贵重的材质价格自然不菲,不过那体现的只是材料本身的价值,不一定贵重的材质就是最有利于发声的。

发声虽然有这么多材料供人们挑选,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什么样的琴桌更利于古琴的发声。

古琴是通过琴的底板上被称为“龙池”和“凤爪”的两个出音孔使共鸣箱发声的。

“龙池”和“凤爪”是古琴的出音孔,而这两个音孔都在琴的下方,在演奏时它们紧贴琴桌面,用仅有3.2公分高的燕足支撑起琴体,利用所余空间来传递声响。

因此琴桌的材质与古琴的发声确实有一定关系。

如果材料密度大,会削弱琴音的共鸣,使本来音量就小的琴声更加释放不出来;如果材质太稀松,又会产生过多的共鸣,使音色失真。

所以琴桌的材料最好选择质地适中的,如:榆木、核桃木、红木等。

桐木由于太松,最好用它去做琴。

紫檀木虽然名贵,但质地太密实,未必就是做琴桌的最好材料。

装饰精美的木器是非常讲究装饰的,对于琴桌和琴凳来讲,只是满足功能上的需要还是远远不够的,即使在刀耕火种的年代,人类制作的器物也有那么多精美的石器、骨器、纹饰作为装饰品。

一张上乘的琴桌就是家中的美器,尤其是在演出的时侯,它就是一件重要的布景道具。

琴桌的装饰主要体现在:款式、纹饰、漆色等方面。

当然,对于美的鉴赏是见人见智的,但是我们从存世的精美琴桌中可以看到跨越时代、地区、民族和文化的优美制作工艺。

款型明代是我国家具艺术的颠峰时期,它的造型简练质朴,线条自然流畅,雕饰优美而不繁褥,有一种静穆而又文雅的气质。

明、清的琴桌造型也是非常漂亮的,使用材料考究,款式基本上是与当时的案几相仿,有平头的、卷头的,直腿的、鼓腿的、腿足枨子的、板式两边开孔的,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当时的琴桌风格与古琴极为相配,有些款式一直延用到今天。

通行的琴桌款型不下十几种之多,在造型上是千姿百态,各具风采,有仿明代卷头的、有简洁直线条的,有镂空雕花的、有竹节状的。

在表面装饰上:有木纹本色的、有刷桐油仿古的、有烤漆的、还有大漆掺有朱砂的,色彩斑斓,古色古香。

你到每个地方,看当地的演出,看他们的琴馆所使的琴桌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

琴桌的款型设计比古琴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已经成为欣赏古琴演奏的一部分。

琴砖享逾盛名的“秦砖汉瓦”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材料。

现在考古挖掘汉墓出土的文物中还有“琴砖”。

前几年在古玩市场上偶尔能够见到,它的一个实用功
能就是用来放置古琴,也就是专为弹琴制作的琴桌。

琴砖中间排列着许多横向的圆孔,有点象现在的水泥圆孔板。

圆孔板的作用是为了减轻重量和隔热,而琴砖的圆孔是为了利于琴的发声,使它与琴发生共振。

琴砖的表面装饰了许多花纹,都是那类传统古老的图案,非常漂亮,可见古人对弹琴是非常讲究的,琴桌都做的如此精美。

但是在以前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经常会看到市场上有出售但并无人问津,曾有人说;这些都是从墓里拿出来的,放在家里不太吉利,于是大家也就退避三舍,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它的价值,再去找已经眇无踪影了。

异型王世骧先生曾用一张明代的黄花梨平头条案为夫人袁荃猷改制了一张合弹琴桌,据说是在管平湖先生的指导下改制的。

它是在案子的两端各开一个长方孔,以容琴首和下垂的琴轸琴穗,琴首不在琴桌外,可以防止触琴坠地。

放置两张琴非常重要,因为古琴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两琴对弹,因此这张琴桌恰好满足了实用要求,也成为以后琴桌的一个标准器型。

这张琴桌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价值最高的,王老竟然用明代的黄花梨家具为夫人改制琴桌,足见其对夫人的关爱。

当年王老也有“难辞毁坏文物之咎”的自责,但是后来这张琴案经历了许多名家在其上抚琴,又有多不胜数的传世宝琴置于案上,它已尽得福泽。

这张琴桌是明式家具中的一个异型,也是古今琴事中的一段佳话,所以王世骧先生讲:“案若有知,亦当有奇遇之感”。

罕闻 2008年8月的奥运会开幕式上有一段古琴演奏,它使用的琴桌,是一款明式风格的低塌式案几,板式结构,两侧开孔、两节腿、外卷脚上翻。

古朴宽厚富有韵律的造型,沉穆典雅,烘托着演奏者陈雷激老师挥舞的宽大袖袍,给整个表演增色不少。

悠久的古琴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结缘,也是一种难得艺术创造,其中,琴桌也躬逢其盛,在合适的场合,使琴器增进了古为今用的文化创造。

膝桌说到底琴桌是为弹琴服务的。

古人弹琴并不是为了演出,常常是携琴约友,吟咏山林,临江抚琴,弦入秋水,很多时候是随性而操。

因此不可能把琴桌也时时背上,只有因地制宜地选择罢了。

比如亭廊里的石桌、茶座里的桌案等等,只要可以平置放琴的地方都可以当做临时的琴桌,最简单的就是把琴放在腿上,很多古代流传下来是书画里,都有在腿上弹琴的画面。

《永乐琴书集成》卷第十前集专讲弹琴,其中成玉裥“琴论”有这样一段,标题为“膝上横琴”记:“春秋二候,气清而和,亦中夜多醒,月色临窗,披衣趺坐,横琴膝上,时作小操,然需指法精熟方可为之。


以膝为桌也有不同的姿势,有席地盘腿横放的,有两腿侧向一边放的,有曲腿坐在台阶或石头上以膝腿为琴桌的,我们称它为“膝桌”的。

1936年查阜西先生在陵园花圃的一张照片,题有“弹到梅花月满琴”,查老身着一袭长袍,席地而坐,琴就放在膝腿上,在数枝梅花绽放的花丛中抚琴,充满诗情画意。

此时的琴桌就是他的膝,这是一种最自然的状态。

他向我们展示了琴人的一种境界,也留下了一幅传世的画面。

设想如果摆一张琴桌在那里,反而使画面显得不自然,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不一定最好的就是最合适的,而最合适的一定是最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