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不健全的腿》阅读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红《不健全的腿》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健全的腿
萧红
“‘人民革命军’在哪里?”二里半突然问起赵三。

这使赵三想:“二里半当了走狗吧?”赵三没告诉二里半。

二里半又去问青山。

青山说:“你不要问,再等几天跟着我走好了!”
二里半急迫得好像他就要跑到革命军去。

青山长声告诉他:“革命军在磐石,你去得了吗?我看你一点胆量也没有,杀一只羊都不能够。

”接着他故意羞辱他似的:“你的山羊还好啊?”
二里半生气了,他的白眼球立刻多过黑眼球,他的热情立刻在心里结成冰。

李青山不与他再多说一句,望向窗外天边的树,小声摇着头,他唱起小调来。

二里半临出门,青山的女人流汗在厨房向他说:“李大叔,吃了饭走吧。


青山看到二里半可怜的样子,他笑着说:“回家做什么,老婆也没有了,吃了饭再说吧!”
他自己没有了家庭,他贪恋别人的家庭。

当他拾起筷子时,很快一碗麦饭吃下去了,接连他又吃两大碗,别人还没吃完,他已经在抽烟了!他一点汤也没喝,只吃了饭就去抽烟。

“喝些汤,白菜汤很好。


“不喝,老婆死了三天,三天没吃干饭哩!”二里半摇着头说。

青山忙问:“你的山羊吃了干饭没有?”
二里半吃饱饭,好像一切都有希望。

他没生气,照例自己笑起来。

他感到满意,离开了青山家,在小道不断地抽他的烟火,天色茫茫的并不引起他悲哀,蛤蟆在小河道一声声哇叫。

河边的小树随了风在骚闹,他踏着往日自己的菜田,他振动着往日的心波。

菜田连根菜也不生长。

那边人家的老太太和小孩们载起暮色来在田上匍匐。

他们相遇在地端,二里半说:“你们在掘地吗?地下可有宝物?若有我也蹲下掘吧!”
一个很小的孩子发出脆声:“拾麦穗呀!”孩子似乎是快乐,老祖母在那边已叹息了:“有宝物?……我的老天爷?孩子饿得乱叫,领他们来拾几粒麦穗,回家给他们做干粮吃。


二里半把烟袋给老太太吸,她拿过烟袋,连擦都没有擦,就放进嘴里去。

显然她是熟习吸烟,并且十分需要。

她把肩膀抬得高高,她紧合了眼睛,浓烟不住从嘴冒出,从鼻孔冒出。

那样很危险,好像她的鼻子快要着火。

“一个多月了,没摸到烟袋。

”她像仍不愿意舍弃烟袋,理智勉强了她。

二里半接过去烟袋。

人间已是那般寂寞了,天边的红霞没有鸟儿翻飞,人家的篱墙没有狗儿吠叫。

天更黑了!黑得和帐幕紧逼住人脸。

最小的孩子,走几步,就抱住祖母的大腿,他不住地嚷着:“奶奶,我的筐满了,我提不动呀!”
祖母为他提筐,拉着他。

那几个大一些的孩子卫队似的跑在前面。

到家,祖母点灯看时,满筐蒿草,蒿草从筐沿要流出来,而没有麦穗,祖母打着孩子的头笑了:“这都是你拾的麦穗吗?”祖母把笑脸转换成哀伤的脸,她想:“孩子还不能认识麦穗,难为了孩子!”
五月节,虽然是夏天,却像吹起秋风来。

二里半熄了灯,雄壮着从屋檐出现,他提起切菜刀,在墙角,在羊棚,就是院外杨树下,他也搜遍。

他要使自己无牵无挂,好像非立刻杀死老羊不可。

这是二里半临行的前夜。

老羊呜叫着回来,胡子间挂了野草,在栏棚处擦得栅栏响。

二里半手中的刀,举得比头还高,他朝向栏杆走去。

菜刀飞出去,喳啦地砍倒了小树。

老羊走过来,在他的腿间搔痒。

二里半许久许久地摸抚羊头,他十分羞愧,好像耶稣教徒一般向羊祷告。

清早他像对羊说话,在羊棚喃喃了一阵,关好羊栏,羊在栏中吃草。

五月节,晴明的蓝空。

老赵三看这不像个五月节样:麦子没长起来,嗅不到麦香,家家门前没挂纸葫芦。

他想这一切是变了!变得这样快!去年的五月节,清清明明似的,就在眼前似的,孩子们不是捕蝴蝶吗?他不是喝酒吗?
他坐门前一棵倒折的树干上,凭吊这已失去的一切。

李青山的身子经过他,他扮成“小工”模样,赤足卷起裤口,他说给赵三:“我走了!城里有人候着,我就要去……”
青山没提到五月节。

二里半远远跛脚奔来,他青色马一样的脸孔,好像带着笑容。

他说:“你在这里坐着,我看你快要朽在这根木头上,……”
二里半回头看时,被关在栏中的老羊,居然随在身后,立刻他的脸更拖长起来:“这条老羊……替我养着吧!赵三哥!你活一天替我养一天吧!……”
二里半的手,在羊毛上惜别,他流泪的手,最后一刻摸着羊毛。

他快走,跟上前面李青山去。

身后老羊不住哀叫,羊的胡子慢慢在摆动……
二里半不健全的腿颠跌着颠跌着,远了!模糊了!山岗和树林,渐去渐遥。

羊声在遥远处伴着老赵三茫然的嘶鸣。

一九三四年九月九日注:《生死场》讲述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哈尔滨近郊一个村庄的乡民“生”与“死”
的故事,共十七章。

在第一章节《麦场》至第十章节《十年》里,作者描写了东北农民贫苦无告的日常生活。

小说后七章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东北地区沦陷后,广大农民悲惨的生活状态以及渐渐苏醒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情绪。

本文选自《生死场》第十七章,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几处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有着重要作用,如二里半吃完饭回家路上看到的乡村景物,烘托了二里半此时惨淡、苦痛、矛盾的复杂心情。

B.李青山是一位心地善良的革命者,他虽然嘲笑二里半胆小,但同情并愿意帮助他,留他在家吃饭,并且带领他参加人民革命军。

C.二里半问赵三“革命军”的地址,赵三的第一反应是怀疑他做了敌人的走狗,并且不肯告诉他,说明赵三此时并不信任他。

D.小说中老祖母领着孩子们拣麦穗的画面令人动容,幼小的孩子还不认识麦穗,捡了一筐蒿草,这个小插曲呈现出一种“含泪的微笑”的艺术效果。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萧红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我”的童年生活为线索,形象地描写了呼兰小城的居民们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B.《生死场》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东北,当时的东北正处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统治阴影下,小说反映了东北农民悲惨的生活状态以及逐渐苏醒的反抗意识。

C.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萧红在其作品中展现了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的语言特点可概括为清新自然、绚丽飘逸。

D.鲁迅为《生死场》作序,称赞作品中“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这种“坚强”和“挣扎”在他的散文集《野草集》中亦有体现。

3.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蕴。

4.胡风在《<生死场>后记》中写到:“萧红所写的农民们对家畜(羊、马、牛)的爱,真实而又质朴,在我们已有的农民文学里面似乎还没有见过这样动人的诗篇。

”文本中二里半
养的山羊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
1.A
2.D
3.①人间寂寞,鸟儿不飞,狗儿不叫,描绘了一幅凄凉死寂、毫无生机的农村图景。

①凄凉死寂的环境暗示了当时民不聊生、暗无天日的社会环境,情与景的交融烘托出了人物寂寞苦痛的心理。

4.①人物角度:衬托人物形象,二里半临行前夜试图杀羊时的愧疚和痛苦,临走前把山羊托付给赵老三时的不舍和坚定,这一系列心理变化表现出一个仁慈善良,走投无路最终奋起反抗的农民形象。

①情节角度:推动情节发展,小说情节结构表现为二里半被嘲笑不敢杀羊,试图杀羊,杀羊失败,托付山羊。

山羊作为小说的主体物象,贯串全文,使小说首尾呼应,文脉更加清晰。

①主题角度:深化小说主题,深爱山羊的二里半最终选择将羊托付给赵三,毅然投身抗日队伍,反映当时的底层民众在贫苦无告的生活状态中苏醒的民族大义与抗争精神。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烘托了二里半此时惨淡、苦痛、矛盾的复杂心情”错误,原文写二里半“好像一切都有希望”“他感到满意”“并不引起他的悲哀”“他振动着往日的心波”,从这些心理描写可以看出,二里半在李青山家吃完饭回去时的心情并不惨淡、苦痛,而是怀有希望,比较振奋。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形象地描写了呼兰小城的居民们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错误,《呼兰河传》是国民灵魂的一曲挽唱,小说旨在批判封建主义思想对民众精神的戕害,改造国民麻木的灵魂。

B.“当时的东北地区正处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统治阴影下”错误,当时的东北正处于日寇铁蹄的蹂躏之下。

C.“清新自然、绚丽飘逸”错误,应该是自然朴素。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人间已是那般寂寞了,天边的红霞没有鸟儿翻飞,人家的篱墙没有狗儿吠叫”,重点在“人间……寂寞”“没有鸟儿翻飞”“没有狗儿吠叫”。

结合上文老太太带着孩子捡麦穗以及老太太吸烟的表现来看,“我的老天爷?孩子饿得乱叫,领他们来拾几粒麦穗,回家给他们做干粮吃”,老太太带着孩子捡麦穗做干粮,“二里半把烟袋给老太太吸,她拿过烟袋,连擦都没有擦,就放进嘴里去。

显然她是熟习吸烟,并且十分需要。

她把肩膀抬得高高,她紧合了眼睛,浓烟不住从嘴冒出,从鼻孔冒出。

那样很危险,好像她的鼻子快要着火”“‘一个多月了,没摸到烟袋。

’她像仍不愿意舍弃烟袋,理智勉强了她”,老太太一个多月没有摸到烟袋,这些都可以展现出当时农村生活的凄凉;不仅百姓如此,连鸟儿都不翻飞,连狗儿都不吠叫,整个世界呈现一片死寂,没有生机。

接着分析这样的环境意味着什么。

人间寂寞、鸟儿不飞、狗儿不叫,这样凄凉死寂的环境暗示了当时社会的民不聊生。

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展现出人物的寂寞痛苦。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作用的能力。

首先要到文中找到写二里半山羊的内容,然后从情节、形象以及主题角度分析作用。

如一开始青山说“我看你一点胆量也没有,杀一只羊都不能够”“你的山羊还好啊?”一开始青山嘲笑二里半不敢杀羊;接着说二里半临行参加革命前想要杀死老羊,解除牵挂,“他提起切菜刀,在墙角,在羊棚,就是院外杨树下,他也搜遍。

他要使自己无牵无挂,好像非立刻杀死老羊不可”;结果“菜刀飞出去,喳啦地砍倒了小树。

老羊走过来,在他的腿间搔痒。

二里半许久许久地摸抚羊头,他十分羞愧,好像耶稣教徒一般向羊祷告”;最终二里半没有杀死老羊,把老羊寄托给赵三,“这条老羊……替我养着吧!赵三哥!你活一天替我养一天吧”。

然后分析这些内容对于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里半临行前夜试图杀羊的时候,愧疚和痛苦,临走前把山羊托付给赵老三时,不舍和坚定这些心理变化可以展现人物的仁慈善良、走投无路而最终奋起反抗。

人物的这些特点通过二里半的山羊可以凸显出来。

接着分析情节上的作用。

这篇小说主要是写二里半被嘲笑不敢杀羊,之后想要杀羊,最后放弃杀羊,可以说“二里半的羊”在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贯穿小说情节。

最后分析主题上的作用。

这篇小说主要展现二里半投身抗日队伍的过程,一开始她不敢杀羊,之后为了投身革命,毅然杀死自己的羊,他的做法展现出当时底层民众在被逼无奈情况下而投身革命的特点,也展现出民族的觉醒和抗争,而这些都与“二里半的羊”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