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智造助力中国工业4.0进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CHINA TOP BRANDS
Observation 观察
定位导航、抓取平移、精确放置……2015年7月20日,由中国科技大学研制的机器人“可佳工人”首次亮相RoboCup 机器人世界杯,引发业界关注。

“这是机器人世界杯首次有工业制造领域机器人的比赛,机器人世界杯反映了当今世界科技研发的‘最新前沿’。

”在RoboCup2015大会主席、中科大教授陈小平看来,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将助力中国加快走进“工业4.0时代”。

机器人智造助力中国工业4.0进程
Smart Robots Assist China's Industry to Enter 4.0 Process
本刊记者/詹婷婷 朱青
如果说“工业3.0”带来的是自动化,那么,伴随“工业4.0”而来的就是智能化。

业界普遍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新工业的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

世界各国也纷纷把机器人视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本届机器人世界杯的举办地合肥,江淮汽车轿车基地乘用车装配车间里,一排排机器人自动完成传输、焊接,偌大的厂房,很难发现工人,这是中国少有的自主品牌汽车装备企
业独立承接的高端焊装线。

据江淮汽车乘用车制造公司三工厂焊装车间主任张涛介绍,单从工作移动速度进行比较,工业机器人工作移动速度每秒可实现200-2000毫米,而人工作业的移动速度仅达200-500毫米。

在安徽合肥举办的第19届RoboCup 机器人世界杯赛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派出4支队伍参赛,
分别是服务机器人“可佳”“可佳工人”“机器人足球”以及“可佳低成本移动平台”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35
机器人等十大重点领域被定位为主攻方向。

在中国,“智能制造”的概念日渐深入人心。

青岛海信集团近几年每年都投入2亿至3亿元打造“智能工厂”,到2015年底将达到上千台机器人的使用规模;国内最大的无线外设设备生产厂商雷柏公司通过研发智能自动化体系,打造“无人工厂”,机器人取代了75%的员工……
合肥市市长张庆军认为,包括合肥市在内的许多中国城市在经济发展中极大地借助了人口红利因素。

作为“世界工厂”,继续沿用过去的方式取得工业上的竞争优势,难度越来越大,“智能”制造会越来越多地被提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在重庆发布市场统计数据
显示,2014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约5.7万台,较上年增长55%,约占全球销量1/4,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上日程。

历经十年发展,作为中国家电、汽车等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合肥现有机器人相关企业30余家,签约和在建重点项目23个,总投资60.3亿元。

此外,合肥市正在全国首创并实施“万千百”创新工程(即万条数字生产线、千个数字车间、百家智能工厂)。

“这并非简单的‘机器换人’,而是以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线技术水平。

因此,我们提出,让1万条生产线、1000个车间、100家工厂进行整体的智能化建设。

”张庆军透露,合肥每年在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投资量一般在1200亿元左右,而运用机器人是智能化改造的重要形式。

“而随着定制化、多元化市场需求的产生,大批量的标准化定制也正在被多品种、小批量定制所替代,工业机器人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张庆军说。

“机器人焊接外观美观度较好,工艺一致性非常高,残次率极低,而人工作业的焊接美观度相对较低,执行工艺要求的随意性也相对较大,品质波动幅度大,且残次率高。

”张涛说。

张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台机器人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等同于3-5人的焊接效率,并且多台机器人可以实现一人监控管理。

就日常投入而言,机器人的寿命可长达15年,每两年保养一次,更换线束、润滑油等所用费用平均到每月不到1200元,而一个点焊作业人员工资和福利按现在月薪7000元计算,在同等效率下,用4名作业人员每月需2.8万元,10年时间将支付工资福利340万元以上。

这家在2014年销售汽车近50万辆的中国车企,正在有序的推进机器人购置项目,未来将进一步推机器人自动化作业方式。

江淮汽车的改变只是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在合肥,以机器人产业为亮点之一的智能制造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飞跃式发展。

除了江淮汽车的机器人焊装线,中科院研发的取料机械手、码垛机器人已通过雄鹰科技公司顺利实现产业化,合工大研发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已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并开发出样机……
多位政府官员和经济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施智能制造后,劳动力由加工制造业向生产服务业转移,从而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2015年5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
2025》,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和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