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母”印刷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刷术(printing)发明之前,文化的 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手抄费时、 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既阻碍了 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传播带来不应 有的损失。印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 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用纸在石碑 上墨拓的方法,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 了方向。中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 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给人类 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印刷术的特 点是方便灵活,省时省力。
• 雕版印刷的发明时间,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经 过反复讨论,大多数专家认为雕版印刷的起源时间在 公元590~640年之间,也就是隋朝至唐初。唐初已 有印刷品出土。1900年,在敦煌千佛洞里发现一本 印刷精美的“金刚经”末尾题有“咸同九年四月十五 日(公元868年)”等字样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有 明确日期记载的印刷品。雕版印刷的印品,可能开始 只在民间流行,并有一个与手抄本并存的的时期。唐 穆宗长庆四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长庆集》作序 中有“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 市井”。“模勒”就是模刻,“烨卖”就是叫卖。这 说明当时的上层知识分子白居易的诗的传播,除了手 抄本之外,已有印本。 • 1944年,发现于成都唐墓,是唐末期的雕版印 刷品。 •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雕版印刷唐代尚未盛 行。五代时期开始印制大部儒家书籍冯道始印“五经 ”。以后,经典皆为版刻本。
• 凹版印刷: • 凹版印刷与凸版印刷原理相反。文字与图像凹与 版面之下,凹下去的部分携带油墨。印刷的浓淡与凹 进去的深浅有关,深则浓,浅则淡。因凹版印刷的油 墨不同,因而印刷的线条有凸出感。钱币、邮票、有 价证券等均采用凹版印刷。凹版印刷也适于塑料膜、 丝绸的印刷。由于凹版印刷的制版时间长,工艺复杂 等原因所以成本很高。 • 孔版印刷: • 又称丝网印,如果在小学时见过老师刻蜡版印卷 子,那么就更好理解此种印刷方式了。利用绢布、金 属及合成材料的丝网、蜡纸等为印版,将图文部分镂 空成细孔,非图文部位以印刷材料保护,印版紧贴承 印物,用刮板或者墨辊使油墨渗透到承印物上。丝网 印刷不仅可以印于平面承印物而且可印于弧面承印物 ,颜色鲜艳,经久不变。适用于标签,提包,T恤衫 ,塑料制品,玻璃,金属器皿等物体的印刷。
• 雕版印刷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将书稿的写样 写好后,使有字的一面贴在板上,即可刻字, 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将木版上的反体字墨迹 刻成凸起的阳文,同时将木版上其余空白部分 剔除,使之凹陷。板面所刻出的字约凸出版面 1~2毫米。用热水冲洗雕好的板,洗去木屑等 ,刻板过程就完成了。印刷时,用圆柱形平底 刷蘸墨汁,均匀刷于板面上,再小心把纸覆盖 在板面上,用刷子轻轻刷纸,纸上便印出文字 或图画的正像。将纸从印板上揭起,阴干,印 制过程就完成了。一个印工一天可印1500~ 2000张,一块印板可连印万次。
• 印刷的种类大致可分为 :凸版印刷,平版印刷 ,凹版印刷和孔版印刷 (丝网印刷)。
• 凸版印刷: • 凸版印刷的历史最悠久最普及,版面图像和文字 凸出部分接受油墨,凹进去的部分不接受油墨,当版 与纸压紧时,油墨就会印在纸上。印刷版材主要有: 活字版、铅版、锌版、铜板,感光树脂版等。有些书 刊、票据,信封、名片等还在使用凸版印刷;需特殊 加工的例如:烫金、银,压凹凸等,一般也使用凸版 印刷。 • 平版印刷: • 这是目前最常见,最广泛应用的印刷方式。图像 与非图像在同一平面上,利用水与油墨现相互排斥原 理,图文部分接受油墨不接受水份,非图文部分相反 。印刷过程采用间接法,先将图像印在橡皮滚筒上, 图文由正变反,再将橡皮滚筒上的图文转印到纸上。 画册、画刊广告样本,年历等等均可采用此印刷方式 。
• 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 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 而建立这一伟绩殊勋的 莫大光荣属于中华民族 。
•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 。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 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 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 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 技术,却流传下去了。 • 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 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 宋元符至崇宁(1100~1103)年活字本 。这是毕升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早历史见 证。
•
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 对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板费时 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存 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 、虫蛀、腐蚀而损坏。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 书,版片就成了废物。此外雕版发现错别字, 改起来很困难,常需整块版重新雕刻。 • 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 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 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 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 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 表现出来了。
• 雕版印刷的发明时间,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经 过反复讨论,大多数专家认为雕版印刷的起源时间在 公元590~640年之间,也就是隋朝至唐初。唐初已 有印刷品出土。1900年,在敦煌千佛洞里发现一本 印刷精美的“金刚经”末尾题有“咸同九年四月十五 日(公元868年)”等字样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有 明确日期记载的印刷品。雕版印刷的印品,可能开始 只在民间流行,并有一个与手抄本并存的的时期。唐 穆宗长庆四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长庆集》作序 中有“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 市井”。“模勒”就是模刻,“烨卖”就是叫卖。这 说明当时的上层知识分子白居易的诗的传播,除了手 抄本之外,已有印本。 • 1944年,发现于成都唐墓,是唐末期的雕版印 刷品。 •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雕版印刷唐代尚未盛 行。五代时期开始印制大部儒家书籍冯道始印“五经 ”。以后,经典皆为版刻本。
• 凹版印刷: • 凹版印刷与凸版印刷原理相反。文字与图像凹与 版面之下,凹下去的部分携带油墨。印刷的浓淡与凹 进去的深浅有关,深则浓,浅则淡。因凹版印刷的油 墨不同,因而印刷的线条有凸出感。钱币、邮票、有 价证券等均采用凹版印刷。凹版印刷也适于塑料膜、 丝绸的印刷。由于凹版印刷的制版时间长,工艺复杂 等原因所以成本很高。 • 孔版印刷: • 又称丝网印,如果在小学时见过老师刻蜡版印卷 子,那么就更好理解此种印刷方式了。利用绢布、金 属及合成材料的丝网、蜡纸等为印版,将图文部分镂 空成细孔,非图文部位以印刷材料保护,印版紧贴承 印物,用刮板或者墨辊使油墨渗透到承印物上。丝网 印刷不仅可以印于平面承印物而且可印于弧面承印物 ,颜色鲜艳,经久不变。适用于标签,提包,T恤衫 ,塑料制品,玻璃,金属器皿等物体的印刷。
• 雕版印刷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将书稿的写样 写好后,使有字的一面贴在板上,即可刻字, 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将木版上的反体字墨迹 刻成凸起的阳文,同时将木版上其余空白部分 剔除,使之凹陷。板面所刻出的字约凸出版面 1~2毫米。用热水冲洗雕好的板,洗去木屑等 ,刻板过程就完成了。印刷时,用圆柱形平底 刷蘸墨汁,均匀刷于板面上,再小心把纸覆盖 在板面上,用刷子轻轻刷纸,纸上便印出文字 或图画的正像。将纸从印板上揭起,阴干,印 制过程就完成了。一个印工一天可印1500~ 2000张,一块印板可连印万次。
• 印刷的种类大致可分为 :凸版印刷,平版印刷 ,凹版印刷和孔版印刷 (丝网印刷)。
• 凸版印刷: • 凸版印刷的历史最悠久最普及,版面图像和文字 凸出部分接受油墨,凹进去的部分不接受油墨,当版 与纸压紧时,油墨就会印在纸上。印刷版材主要有: 活字版、铅版、锌版、铜板,感光树脂版等。有些书 刊、票据,信封、名片等还在使用凸版印刷;需特殊 加工的例如:烫金、银,压凹凸等,一般也使用凸版 印刷。 • 平版印刷: • 这是目前最常见,最广泛应用的印刷方式。图像 与非图像在同一平面上,利用水与油墨现相互排斥原 理,图文部分接受油墨不接受水份,非图文部分相反 。印刷过程采用间接法,先将图像印在橡皮滚筒上, 图文由正变反,再将橡皮滚筒上的图文转印到纸上。 画册、画刊广告样本,年历等等均可采用此印刷方式 。
• 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 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 而建立这一伟绩殊勋的 莫大光荣属于中华民族 。
•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 。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 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 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 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 技术,却流传下去了。 • 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 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 宋元符至崇宁(1100~1103)年活字本 。这是毕升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早历史见 证。
•
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 对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板费时 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存 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 、虫蛀、腐蚀而损坏。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 书,版片就成了废物。此外雕版发现错别字, 改起来很困难,常需整块版重新雕刻。 • 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 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 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 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 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 表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