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指标论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xxxx
xx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工业指标论证书
xxxx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0xx年x月
1 前言
本着安全、可靠、合理的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的宗旨,通过对煤矿采矿许可证范围内资源量的开采技术条件等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可能实施的资源量计算指标。
受煤矿的委托,依据《黑龙江省xx煤矿(调整标高范围)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黑龙江省xx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工业指标论证书》。
2 概况
2.1 井田位置
xx煤矿位于xx煤田xx区普查地质报告中南部。
本井田距xx市中心东北xxkm处,位于xxx区境内,隶属xxx区管辖。
本井公路与七台河市、宝清县相连。
距七台河市85km,距宝清县60km.公路为普通砂石路面。
交通尚属方便。
该矿于2004年12月30日国土资源厅招牌挂形式,有偿竞得采矿权。
采矿证许可证证号:xxx,井田面积为xxx平方公里。
2009年4月3日国土资源厅下发了调整采深标高通知单,其文号:黑国土矿调标xxx号。
调整后的范围拐点和标高:
2.2 地形和河流
该井田位于低山-丘陵地形,在井田范围内地面最高标高为170m,最低标高为130m,地面相对高差为40m。
井田范围内多为农田,无河流通过,也无其它建筑物。
2.3 气象和地震
市属于寒冷温带大陆性气候。
一年中气温相差悬殊,寒暑变化较大。
最高气温为34℃,时间为7-8月份,最低气温为-34℃,时间为12-翌年1月份。
每年十一月份至翌年四月份为结冻期,冻土层厚度达2 m左右。
每年7-9月份为降雨期,最大降水量为300-500 mm,年蒸发量为800-1000 mm。
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夏季多为东南风,风力一般在2-3级,最大可达7-8级。
2.4 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
1968-1969年间,煤田一一O勘探队在xxxx区开展找煤工作,进行五万分之一地质测量及施工少量山地工程,发现煤系和可采煤层。
1972年煤田二O四勘探队在十八里区施工山地工程,初步控制煤系厚度1700米,发现局部可采煤层15层。
于1972年12月提出《xxx煤田xxxx 普查找矿报告》(包括xxxxxx,面积为72km2)。
地质队于1989-1992年对十八里进行42 km2普查勘探工作。
于1993年6月提出《勃利煤田十八里区普查最终地质报告》,黑龙江省煤炭工业管理局于同年十月批准该报告。
由于钻探质量低,煤层采取率75%以上的可采见煤点只占31%,对北部深部及火成岩分布等控制程度不够。
为解决双鸭山市地方国营煤矿的生产接续问题,根据七台河市人民政府的决定,将西十八里区内的一部分资源划块进行补充勘探,补充勘探区面积为6.5 km2。
同意划分三个区进行勘探工作。
一井区为精查勘探区,二井区为小井勘探区,三井区为普查勘探区。
3 外部建设条件
3.1交通运输
该矿有乡村公路与七密、七宝公路连接,交通便利。
3.2 供电电源
本矿现有两路电源,分别引自宏伟变电所的甲线和宏伟变电所丙线,由二路LGJ-70砼杆架空线引至该矿。
供电电压10KV,供电电源可靠。
3.3 供水水源
该矿地下水源丰富,有自建机井,保证水源水量充足,供水可靠。
4 地质
4.1 区域地质
A 地层
区内分布白垩系下统鸡西群城子河组(K1c)及第四系(Q)地层。
城子河组按岩性和含煤性分为上、中、下三段,现从老至新分述如下:下段:17#煤层底板以下地层。
岩性为中粗砂岩、砾岩、粉砂岩、细砂岩,夹炭质泥岩。
本段地层厚320m,南部少数普查孔下段与基底为不整合接触,未见下段地层。
中段:1#至17#煤层之间层段,岩性以粉砂岩、细砂岩和中砂岩为主,夹粗砂岩。
本段为主要含煤段,含4个煤层群,含煤21层,其中9层局部可采。
中段地层厚约550 m。
本区控制中段地层270 m,主要勘探1至6#煤层群之间含煤段。
上段:1#煤层顶板往上约10 m的厚层中粗砂岩(厚约10m)为上段
底界。
上段以粉砂岩、粉细砂岩互层为主,夹中砂岩及炭质泥岩,岩性较细。
含煤8层,局部可采3层。
上段地层厚260m。
第四系:腐植土、亚粘土、砂砾、碎石层等,厚度0.5至10m。
B 构造
本区位于勃利煤田弧形构造的东翼,弧形构造的东翼地层走向北东,北东向的褶皱和断层较发育,断层把煤系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块段。
井田所在的区域总体为走向北东向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
地层走向为北东50°-70°间,地层倾角为15°-30°,但在断裂带附近变陡为60°-75°。
本区断层较发育,已发现有6条断层,西北部缺少钻孔控制,可能有尚未被发现的断层,因此本区的断层还会多一些,区内东南部断层密集,约占30km2的范围内出现F28、F29、F34、F35等断层,分述如下:
1、岚峰河断层:为井田所在勘查区西北边界断层,断层西北面是东煤第四勘探公司施工的岚峰普查区。
断层走向北东30°,向西倾斜的正断层,与邻区有落差,断层落差约300m。
2、F31号断层:为区域西南边界断层。
断层走向北西50°,向南倾斜的正断层。
断层落差约150 m,断层两侧煤层露头不连续。
3、F28号断层:为本区东部边界断层,断层走向近南北,为向西倾斜正断层,断层两侧煤层错动约100多m。
4、F29号断层:分布于勘查区13、C、D等线的中南部,断层走向近南北,向东倾斜,正断层。
断层落差约20m,从77m至146m之间有破碎带
通过,岩层倾角变成60°以上。
5、F34号断层:走向北东50°,向南倾斜,正断层,落差约80m。
6、F35号断层:走向北东60°,向南倾斜,正断层,断层落差约70 m。
断层两侧煤层发生错动。
C 岩浆岩
该矿所在勘查区内有两个闪长玢岩体侵入煤系。
第一个岩体为10-20 m,闪长玢岩为超浅成侵入体,在区内以岩床的形式侵入到1#煤层顶板以上层位,有时成为1#煤层直接顶板,局部把1#煤层吞蚀掉。
闪长玢岩体破坏1#煤层,1#煤层是局部可采煤层,恰巧在煤层变薄带侵入煤层,对其它可采煤层没有影响。
第2个岩体为深绿色中粗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约占50%。
斑晶中板状斜长石占60%,长柱状角闪石占10%。
基质由斜长石和石英组成。
4.2 井田地质
井田分布地层为下白垩统城子河组(K1c)和第四系地层。
根据测井曲线特征,煤系地层主要由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煤层组成,有少量泥质粉砂岩、炭质泥岩及含砾粗砂岩。
井田位于勃利煤田弧形构造的东翼,弧形构造的东翼地层走向北东,北东向的褶皱和断层较发育,断层把煤系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块段。
本区为走向东西的单斜构造。
地层走向为北东70°,倾角为15°-30°。
矿界南为走向南东的F21断层,矿界中部为走向近东西的F20断层,F11断层为该矿的北矿界。
矿区西部分布火成岩体。
5 煤层
该井田所在区域煤层薄、煤层变化大、煤层发育不稳定,埋藏较深,储量少。
每层都有不可采点,向西有变薄趋势,并且煤层灰分偏高或变成炭质泥岩。
煤层间距变化也较大,煤层有简单结构和复合结构。
煤层厚度、结构、间距以及煤质的变化,除个别受火成岩或断层影响外,均为原生深积环境的变化所造成,相同的层位于不同地带出现中厚煤层、薄煤层、炭质泥岩或一般粉细砂岩,只能是原始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在陆相含煤地层中是常有的。
6 水文地质条件
A 水文地质
井田所处区域为丘陵,地形起伏平缓。
本区主要是基岩风化裂隙水水文地质区,地下水以大气降雨补给为主。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区内没有做过专门的水文地质工作,只有在钻孔和小煤矿了解到一些水文地质情况。
一般钻孔开孔至垂深80m之间漏水,即风化裂隙带中漏水。
周2矿井斜深约400m,每天抽水350t。
由于多年来农民耕种深翻和平整土地,一些老井口已被埯埋,无法找到井口,也无法调查到过去小煤窑的开采深度和长度。
老煤窑对开采危害很大,在将来矿山设计和开采过程要引起足够重视。
B 矿井涌水量
根据矿方所提供的的相关资料,该矿井涌水量较小,正常涌水量在
10m3/h左右。
7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7.1 瓦斯
七台河市红兴煤矿,根据该区实际揭露的煤层及周边矿井的测定,该地区瓦斯涌出量很小,因此本井暂定为低沼气矿井,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要及时的进行瓦斯鉴定,以便更好的对瓦斯进行科学的管理。
7.2 煤尘爆炸性
本区没有采取瓦斯和煤尘爆炸试验煤样,据目前了解本区及邻区没有发现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
根据井田所在勘查区125个煤质化验点进行研究分析,不爆炸的可能性有13.60%,爆炸弱的可能性有16.80%,爆炸性开始迅速增加的有69.60%,这种研究分析不是绝对的,供参考,本煤矿初步推断具有爆炸性。
7.3 煤层自燃倾向
影响煤层的自燃主要因素,一般认为煤的变质程度低易自燃,变质程度高不易自燃,煤岩中丝炭愈多,煤的自燃倾向性愈大,煤层中硫的含量越高,越易自燃,煤层厚度和倾角愈大自燃倾向性愈大。
本区煤的变质程度较高,煤层厚度属薄煤层,局部可达中厚煤层,倾角在10°-35°之间,缓倾斜至中等倾斜,据勘查报告煤层中含硫量低在0.01-0.131之间,属特低-低硫煤层,煤岩样13个有丝质组成分7个,由0.5-4.64%,平均2.43%,丝质组含量低,故自燃倾向性可能要小。
7.4 煤层顶、底板
本矿井所开采的各煤层,顶底板岩性多为粉砂岩,也有粉砂岩细砂岩互层,胶结致密坚硬完整,易于支护,局部或有中砂岩和火成岩侵入体。
通过小煤窑调查了解,煤层顶板保持平整,底板有凸起的现象,致使煤层变薄,甚至尖灭。
7.5 地温
根据本区邻近矿井实际情况测定,井下温度一般在15°左右,尚未发现地温异常现象。
8 煤类、煤质及煤的用途
A、物理性质
以肉眼观察本区煤为黑、灰至钢灰色,条带状结构,断口平坦,质坚硬,裂隙发育,比重大,在风化带灰黑暗淡,部分呈粉状,以半亮型和光亮型为主,有少量暗淡型,煤岩成分为以亮煤和暗煤为主,有少量镜煤。
煤的视密度确定为1.35t/m3。
B、煤类
本区煤的变质随着含煤层位的加深,煤层的挥发分减少,胶质层厚度变小或变为0,下部煤层没有粘结指数。
煤层变质因素以区域变质为主,局部地段受火成岩影响变质程度增高,而远离火成岩体则恢复正常。
火成岩体规模小对煤层影响不大。
上段含煤段全为焦煤,中段含煤段上部的煤层也是焦煤。
其它中段的煤层变质程度增高为贫煤、无烟煤,这规律在平面、剖面上都是很明显的。
红兴煤矿所采的1#煤层和1#下、2#煤层煤种属于无烟煤,主要用
途为化肥、水泥、粮食动力用煤和民用燃料。
C、化学性质
该矿对井田内三个可采煤层均进行了采样化验。
1#煤层M t5.9%,空气干燥基水分M ad0.49% ,A d18.95%,全硫St,ad0.25%,V daf 7.57%,CRC 1, 发热量Qnet,ar26.15千克,胶质层 X 0mm ,Y 0mm,粘结指数GR,1 0mm。
1下#煤层M t5.8%,空气干燥基水分M ad0.49% ,A d19.85%,全硫St,ad0.25%,V daf 7.67%,CRC 1, 发热量Qnet,ar25.34千克,胶质层 X 0mm ,Y 0 mm,粘结指数GR,I 0。
2#煤层M t5.0%,空气干燥基水分M ad0.50% ,A d18.18%,全硫St,ad0.25%,V daf 23.36%, 发热量Qnet,ar26.67千克,胶质层 X 0mm ,Y 0mm,粘结指数GR,6 0mm。
9 井田勘探成果
黑龙江省隆源地质勘查有限公司对新施工的勘探成果和正在开采的地质资料充分研究,得出下面几点成果:
1、矿区的地质构造了解F20断层落差240米,向西南倾斜单斜构造分上、下盘。
上、下盘均有1#煤层、1#下煤层、2#煤层。
2、矿区内的1#煤层、1#下、2#煤层煤层厚度、结构、埋深及变化规律基本了解。
3、原矿区范围内只有第10勘探线,也是本矿井筒剖面,钻孔92-BR1、89-23、89-22、92-4这些钻孔岩石都是火成岩和沉积岩交替出现,沉积
岩是火成岩大型俘掳体,煤层变薄、变厚无规律,本剖面的煤层都变厚、变多,无规律可寻,当时因资料较少,有失真现象。
原10线剖面F20断层和F18断层之间,有向斜存在,本次勘探资料证实与实际不符,原89-23号孔在100米之内有7层煤,有5层煤厚在1米-2米之间,不符合煤层在本区变化规律。
新施工钻孔只见1、2层可采煤层,从测井曲线形状和煤层厚度变化,符合本矿区煤层变化规律。
本次资源储量核实第10勘探线钻孔煤层末参与储量计算,其原因煤层对比、煤层厚度不准,参与请阅原10线剖面和本次储量核实10线剖面
4、通过本次4个钻孔勘探和资料整理分析,资源储量为187 .95 万吨,岩浆岩侵入体对煤层破坏程度有了进一步了解,施工的每个钻孔都有小班原始记录、《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验收书》、物探测孔原始资料、封口设计和封口报告。
10 推荐工业指标
10.1 资源量推荐工业指标评价
A 、地质条件评价
a 断层,本井田范围内共有三条断层分别为F11、F20和F21,其中F11和F21为边界断层,因此计算地质条件评价各项指标时只计算F20断层。
(a )断层密度q 1
q 1=n 1/S=1/0.78=1.28条/km 2。
(b )断层长度指数q 2
q 2=∑=nl i s li 1=0.93/0.78=1.19km/km 2。
(c )断层落差系数q 3(以1#煤层为例)
q 3=)
1ln(·111+∑=m m hi n nl i =240/1.2ln(1.2+1) =253.6
其中:n 1为块段内断层条数;
S 为井田面积,km 2
;
l i 为第i 条断层长度,km ;
h i 为第i 条断层落差,m ;
m 为平均煤层厚度,m 。
本矿井范围内满足q 1≤20,q 2≤4,q 3≤0.7,3项指标中的 1项。
故该区的煤层地质条件评价属易采煤层。
b 岩浆岩侵入
矿区西部分布火成岩体。
c 煤层稳定性(以1#煤层为例)
煤厚变异系数γ=σ/X=0.77/1.23=0.63
式中:
σ=(∑-N 1-i 2x )-(x i ·11N )1/2 =(1/3×(0.96-1.23)2+(0.76-1.23)2+(1.1-1.23)2+(2.1-1.23)2)1/2
=0.77 可采性指数Kc :
Kc=N '/N=2/4=0.5
N为钻孔个数;
X为钻孔中煤厚平均值,m;
Xi为第i个钻孔见煤厚度,m;
N'为煤层大于采厚度的钻孔数。
从煤厚变异系数γ和可采性指数来看,煤层属于较稳定煤层。
因此该区煤层属一般易采煤层。
d煤层倾角
煤层倾角15°-30°,属易采煤层。
B 开采技术条件评价
a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根据该矿实际揭露的煤层及周边矿井的测定,该地区瓦斯涌出量很小,本井暂定为低沼气矿井,因此在开采时暂不考虑防突出措施。
b煤层自燃和煤尘爆炸
该区煤层为不自燃煤层,煤层具有爆炸性。
c含水煤层
确定该区开采的煤层属于富水性弱,均以基岩裂隙水为主,该区预计正常涌水量10m3/h左右。
d特殊顶、底板煤层
该区煤层直接顶底板以粉砂岩为主,煤层顶底板较为稳定,有利于顶底板的管理,无特殊顶、底板存在。
e极薄煤层
该矿3层可采煤层的最小厚度为0.57m,无极薄煤层。
通过上述分析,本区属于一般可采及易采煤层。
C 煤质条件评价
根据煤层采样化验,本区煤属特低硫、低磷、中灰份、高发热量的无烟煤。
从煤质条件分析,本区各层煤均为易采和一般可采煤层。
10.2 资源量估算各项指标推荐
根据上述各种可采性指标来推荐资源量估算的各项工业指标,推荐各项开采指标如下表。
资源量估算工业指标推荐表
11 推荐指标适应性综合评价
11.1资源开发方案
a 开拓方式
xxx煤矿,开拓方式为片盘斜井开拓,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
b 开采方法
由于本区各个煤层均为薄煤层和中厚煤层,矿区内一个断层落差较大,预测伴生断层较多,连续推进度短,采煤机选型困难,而炮采适应性强,故采煤方法推荐炮采。
根据煤层倾角一般在15°-30°左右倾斜煤层的特点,推荐采用长臂后退式的采煤方法,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此种采煤方法适用范围广,采煤工效高,开采最小高度可达到0.5m,适于本矿井最低采高0.55m的厚度。
11.2 经济评价
1)本省灰分30~40%的高发热量工业用煤现价约400元/吨,经过筛选的块煤可达500元/吨。
矿井正常生产期开采极薄煤层吨煤成本一般为120元左右,制约矿井开采指标的不是灰分,而是开采工艺。
从矿井效益看,只要采煤工艺允许,厚度0.5m的工业用煤开采依然效益可观。
2)该勘探区煤炭资源正价值为74800万元,负价值为31790万元,预计利润为43010万元。
3)本勘探区煤层属中灰煤,经钻孔煤样化验,本矿各煤层多属中等可选煤。
业主应进行煤可选性分析鉴定,通过独立或者联合建立选煤厂,使效益最大化。
11.3 建设规模
该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根据本区的煤层赋存状况、构造分布及特征、水文、瓦斯等条件,建议该矿井型仍为9万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