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线圈

合集下载

继电电路设计实验 - 复件

继电电路设计实验 - 复件

继电电路设计实验:继电器功能电路设计
一、设计并搭建一个继电器自闭电路
要求:采用3个继电器AJ、BJ和CJ,实现利用继电器AJ的两组线圈,其中一组线圈采用条件BJ↑使继电器AJ吸起,另一组线圈利用自身前接点AJ↑实现自闭并保持,同时增加条件(BJ↓&CJ↑)作为自闭电路的切断条件。

二、设计并搭建一个继电器时序逻辑电路,并利用每个继电器的一组节点带一个发光二极管实现循环跑马灯效果。

要求:使用3-4个继电器来完成。

提示:1)3个发光二极管灯,循环亮、灭,其中一个亮的同时熄灭当前正在点亮的发光二极管灯,即跑马灯效果;
2)通过电阻电容来实现继电器的缓放,即为继电器线圈设计一个充放电回路,当继电器线圈断电时保持点亮一定时间;
3)需要设计一个启动开关;。

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开关的远程操控及运行维护

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开关的远程操控及运行维护

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开关的远程操控及运行维护摘要:供电公司通过开展群众性科技创新,研制的关于变压器检修使用的一种综合控制装置,针对变压器检修关键环节寻求技术突破,集中研究解决变压器放油油位确认不准确、变压器充氮保护措施实施不智能以及变压器油枕胶囊充气过程存在人员高坠安全风险等问题,通过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全面提升变压器检修工作安全性和经济性。

关键词: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开关;远程操控;运行维护引言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变压器采用单一的调压绕组进行电压调整,调压范围较小。

而当面临大范围电压调整时,由于调压绕组分接较多带来分接引线增多,进而导致引线产生很大的漏磁,对变压器油箱、加强铁等产生较大的热效应,影响变压器产品的运行稳定性和寿命,进而影响电网的安全。

为解决运输的难题和节约产品的制造成本,需要优化换流变压器的设计结构,减少产品的重量和尺寸、开关的数量。

提供一种既能满足调压需要,又能降低引线漏磁,对变压器产品的研制和运行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的调压绕组。

1变压器工作原理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其主要由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构成,其中初级线圈在次级线圈里面。

当初级线圈通上交流电时,变压器中的铁芯就产生了交变磁场,从而使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

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匝数不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不相等,利用这一原理实现改变电动势大小的目的。

变压器的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交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等。

变压器可以将电能转化为高电压低电流的形式,然后再转换回去,可以大大减少电能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使其输送距离更远。

电力变压器绕组可简化、等效成一个电感线圈L与一个电阻R的串联。

2变压器档位转换成BCD码的工作原理在型号为SYTZZ-40.5的分接开关机械构件中,分布有5个档位的微动开关WD1~WD5。

在需要调整电网电压时,按动升压或降压指令,变压器分接开关电机接收到指令后转动,档位微动开关WD1~WD5中的一个微动开关被触发,对应的“档位位置信号继电器”JD1~JD5动作;按动升压或降压指令的同时,升压方向微动开关FX1或降压方向微动开关FX2被触发,相应的升压方向信号继电器JX1或降压方向信号继电器JX2动作,对应的“方向信号继电器”的常开接点JX1或JX2和“位置信号继电器”的常开接点(JD1~JD5)动作,触发逻辑转换装置,逻辑转换装置随后控制“BCD码继电器”BJ1~BJ4动作,最终通过BCD码继电器常开接点BJ1~BJ4的状态,就可以在档位显示器(HBMK-35自动控制器)中显示出相应的档位。

基于继电特性的继电器电路设计与分析

基于继电特性的继电器电路设计与分析

基于继电特性的继电器电路设计与分析作者:徐奕来源:《电子世界》2012年第06期【摘要】信号继电器是铁路信号系统中的常用元件,它也是铁路信号技术中的重要部件。

本文对信号继电器在铁路信号领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继电器的继电特性进行了简要阐述。

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继电器相关知识并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从继电器的继电特性出发,介绍和分析了几种便于开展设计的继电器电路。

【关键词】自动控制;信号继电器;继电特性;继电器电路1.引言继电器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常用电器,它用于接通和断开电路,用以发布控制命令和反映设备状态,以构成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电路。

各个领域的自动控制系统均采用继电器。

铁路信号技术中广泛采用的继电器称为信号继电器,它是铁路信号技术中的重要部件。

2.继电器的作用信号继电器在以继电技术构成的信号控制系统中,如:继电集中联锁、继电半自动闭塞等,起着核心作用,而信号继电器在以电子元件和微型计算机构成的系统中,如:计算机联锁、多信息自动闭塞、通用机车信号、驼峰自动化等系统中,则是作为其接口部件,将系统主机与信号机、轨道电路、转辙机等执行部件结合起来。

可见信号继电器无论是作为继电式信号系统的核心部件,还是作为电子式或计算机式信号系统的接口部件,都发挥着重要功能。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器件尤其是微型计算机以其速度快、体积小、容量大、功能强等技术优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逐渐取代继电器,使技术水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但是,继电器与电子器件相比,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开关性能好(闭合时阻抗小、断开时阻抗大);有故障—安全(发生故障时导向安全)性能;能控制多个回路;抗雷击性能强;无噪声;不受周围温度影响等。

目前虽然已出现全电子化的系统,但是要全部取消继电器仍然需要相当长的时期。

因此,不论现在,还是未来,继电器仍然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它在铁路信号领域中始终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3.继电器的继电特性继电器的继电特性是当输入量达到一定值时,输出量发生突变,如图1所示。

爱福32F BJ-SS-105LM

爱福32F BJ-SS-105LM

Electronic安徽省明光爱福(华信)电子有限公司安徽省明光市工业园区柳湾路66号AFE Electric Co., Ltd. NO.66 Liuwan Rood Industrial Zone of Mingguang City AnhuiTel: + 86 550 8158191Fax: + 86 550 8158839上海国昕达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市安远路777弄7号楼302室 Shanghai GuoXinDa Electric Co., Ltd.Room 302 No.7,Building,777 Lane Anyuan Road Jingan Park,ShanghaiTel: + 86 21 62323528/29/30 Fax: + 86 21 62323527 E-Mail:xiaoshou@ Relay Specification继 电 器 承 认 书Customer(客户): 杭州凯源电子有限公司Product Description(品名): BJ-SS-105LMContact Form(触点形式): SPST-NOSpec.Number(编号): AFE -002Date(日期): 11-10-08供应商签章Specification Stamp承 办 Prepared By品 管 Q C技 术 Technology客户确认回复Customer Approval Status:签 核:Signature:合格PASSED拒收REJECTEDPage: 11. 安规认证:Safety Standard UL File No.:E333244CQC File No.: CQC10002054547 TUV File No.: R501835952. 接点规格:Contact Specification2.1 接点形式:Contact configuration 2.2 接点材料:Contact material 常开型(SPST-NO) 1 Form A银合金Ag-Alloy2.3 接点间隙:Contact Gap 最小0.30 mm0.30 mm Minimum2.4 接触电阻:Contact Resistance≤50mΩ at 6VDC/1A2.5 触点负载:Contact Capacity 10A 125VAC5A 250VAC/30VDC3. 线圈规格:Coil Specification at 20℃3.1 额定电压:Rated Voltage5VDC3.2 额定电流:Nominal Current40mA3.3 額定功率:Rated Power Consumption0.2 W3.4 感动电压:Pull In Voltag e≤DC 3.75 V3.5 开放电压:Drop Out Voltage≥DC 0.5 V3.6 最大允许电压:Max. Allowable Voltage DC 6.50V (额定电压130%)DC 6.50V (130% of the Rated Voltage)3.7 线圈电阻:Coil Resistance125 Ω ± 10%3.8 吸合时间:Operate Time ≤10 ms(不含触点抖动时间)≤10 milliseconds(excluding bounce time)Page: 23.9 开放时间:Release Time ≤3 ms(不含触点抖动时间)≤3 milliseconds(excluding bounce time)3.10 线圈温升:Coil Temperature Rise 继电器空载,线圈加额定最大允许电压,温度稳定后测量温升不超过35度(不含环境温度)35℃ Maximum.Maximum Allowable Voltage is applied to Coil while no load should be applied to Contacts, then the temperature should be measured when the value is stabilized.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should not be included in.4. 电气特性: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4.1 触点寿命:Life Expectancy4.1.1 电气寿命:Electrical Life 5A 250VAC/30VDC 10A 125VAC 100,000次100,000 operations Minimum at 5A 250VAC/30VDC 10A 125VAC4.1.2 机械寿命:Mechanical Life 10,000,000次10,000,000 operations Minimum at No Load condition.4.1.3 动作频率:Maximum OperatingFrequency 电气: 每分钟30次机械: 每分种300次Electrical: 30 operations/minute. Mechanical: 300 operations/minute.4.2 绝缘耐压:Dielectric Strength4.2.1 触点间耐压:Between Contacts 1,000VAC,50/60 Hz (1 分钟)1,000VAC at Test Frequency 50/60 Hz, 1 minute.4.2.2 线圈和触点间耐压:Between Coil &Contact 3,600VAC,50/60 HZ(1 分钟)3,600VAC at Test Frequency 50/60 Hz, 1 minute.4.3 绝缘阻抗:Insulation Resistance ≥500VDC 500 MΩ≥500 MΩ Minimum 500VDC4.4 耐震动VibrationPage: 34.4.1 振动耐久能力:function after vibration 在无激励状态下,继电器在振幅宽度为1.5mm,频率为10-55HZ,三个轴各方向各進行振动2小时,实验后外观结构无异常,且电气性能符合规定要求。

第六章磁路及铁芯线圈电路-文档资料

第六章磁路及铁芯线圈电路-文档资料


0
H 0H

B B0
6-1 磁路和磁路的基本知识
例:环形线圈如图,其中媒质是均匀的,
磁导率为,试计算线圈内部各点的磁感
应强度。
解:半径为x处各点的磁场强度为

NI Hx
lx
故相应点磁感应强度为
I
Bx Hx NI
lx
N匝
x Hx
S
由上例可见,磁场内某点的磁场强度 H 只与电流大小、线
磁性物质的磁导率不是常数,随H 而变。
磁化曲线
H
B,
有磁性物质存在时,与 I 不成正比。
B
磁性物质的磁化曲线在磁路计算上极

为重要,其为非线性曲线,实际中通过
实验得出。
O
B 和 与H的关系
H
6-2 铁磁性物质及其磁化
3. 磁滞性
磁滞性:磁性材料中磁感应强度B的变化总是滞后于
外磁场变化的性质。
磁通由磁通势产生,磁通势的单位是安[培]。
6-1 磁路和磁路的基本知识
五、磁导率
表示磁场媒质磁性的物理量,衡量物质的导磁能力。
磁导率 的单位:亨/米(H/m)
真空的磁导率为常数,用 0表示,有:
0 4π107H/m
相对磁导率 r: 任一种物质的磁导率 和真空的磁导率0的比值。
r
(4) 根据下式求出磁通势( NI )
n
NI Hili i1
6-3 磁路的基本定律
例1:一个具有闭合的均匀的铁心线圈,其匝数为300, 铁心中的磁感应强度为 0.9T,磁路的平均长度为 45cm,试求: (1)铁心材料为铸铁时线圈中的电 流; (2)铁心材料为硅钢片时线圈中的电流。
通所需要的磁通势F=NI , 确定线圈匝数和励磁电流。

2014长安CS75全车维修手册3.1发动机-2.0L

2014长安CS75全车维修手册3.1发动机-2.0L
材料规格 ................................................................................................................................... 3.1.2-1 部件规格 ................................................................................................................................... 3.1.2-1 一般规格 ................................................................................................................................... 3.1.2-4 扭矩规格 ................................................................................................................................... 3.1.2-4 说明与操作 ....................................................................................................................................... 3.1.2-6 部件分解图................................................................................................................................ 3.1.2-6 一般检查......................................................................................................................................... 3.1.2-16 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查 ............................................................................................................... 3.1.2-16 附件传动皮带的检查 ............................................................................................................... 3.1.2-17 正时检查 ................................................................................................................................. 3.1.2-17 故障现象诊断与测试....................................................................................................................... 3.1.2-18 检查与确认.............................................................................................................................. 3.1.2-18 发动机下方有异常的内部噪声................................................................................................. 3.1.2-23 传动皮带噪声诊断................................................................................................................... 3.1.2-25 发动机回火.............................................................................................................................. 3.1.2-27 发动机放炮.............................................................................................................................. 3.1.2-30 排气异常 ( 冒蓝烟 ) ................................................................................................................. 3.1.2-32 排气异常 ( 黑烟 ) ..................................................................................................................... 3.1.2-34 连杆及连杆轴承噪声症状 ........................................................................................................ 3.1.2-35 活塞及活塞销噪声................................................................................................................... 3.1.2-38 气门传动组噪音 ...................................................................................................................... 3.1.2-41 发动机不能起动 - 曲轴不转动 ................................................................................................. 3.1.2-44 分解与组装 ..................................................................................................................................... 3.1.2-47 凸轮轴..................................................................................................................................... 3.1.2-47 气门和缸盖.............................................................................................................................. 3.1.2-55 活塞、活塞环、连杆和气缸 .................................................................................................... 3.1.2-69

点火线圈结构设计

点火线圈结构设计

点火线圈结构设计点火线圈,也称为火花塞点火线圈,是内燃机点火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将电池电压升高并转变为足够高的电压以点燃混合气体。

通过点火线圈的设计可以让内燃机更加高效地燃烧,从而提高燃油使用效率和动力性能。

点火线圈的结构主要由磁铁、一组小型变压器组成。

其中的磁铁可以采用恒磁场的方式,以确保电能通过变形而形成的电流具有较大的磁通量,从而产生高电压。

而小型变压器起到一个放大作用,将足够高的电压传送到火花塞内,点燃混合气体的过程中所需要的高电压。

点火线圈的结构设计一般包括两部分: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

高压绕组是指包括在磁铁内的一组线圈,它由大约200-300匝的导线构成,能够产生高达10-30千伏的高电压,点燃混合气体需要的电压。

低压绕组是指包括在绕组外的一组线圈,它通常由几百到几千匝的导线构成,在进入高压绕组前电压已经经过了变压器以增加电压大小。

在点火线圈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必须仔细考虑各种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内燃机的性能和寿命。

以下是几个要考虑的重要因素:1. 绕组导线的材料和尺寸点火线圈绕组所使用的导线应具备柔软、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

根据所使用的导线材料、绕组尺寸和匝数的不同,可以影响到点火线圈输出的电压、电流和频率。

2. 磁铁材料和形状磁铁在点火线圈结构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为了保证磁通量的大小和方向的一致性,常常需要选择高质量的磁铁材料。

同时,选择合适的磁铁形状,如圆柱形、方形、条形,也可以通过优化磁场分配来提高点火线圈的输出电压。

3. 绕组的密度和长度点火线圈的绕组密度和长度也会影响输出电压。

过于密集的绕组可以使绕组之间发生短路,而过长的绕组则会增加损耗并降低电压。

因此,绕组的密度和长度应该合理设计。

4. 壳体材料和散热点火线圈的壳体材料应该选择耐腐蚀、隔热和导电性能较好的材料。

同时,点火线圈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热量,需要进行适当的散热,避免因过热而损坏。

综上所述,点火线圈的结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实现高效、可靠的点火效果。

消弧线圈自动调谐的原理总结

消弧线圈自动调谐的原理总结

消弧线圈自动调谐的原理一、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电力系统中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分为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中性点不直接接地或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时,由于没有形成短路回路,流入接地点的电流是非故障相的电容电流之和,该值不大,且三相线电压不变且对称,不必切除接地相,允许继续运行,因此供电可靠性高,但其它两条完好相对地电压升到线电压,是正常时的一倍,因此绝缘水平要求高,增加绝缘费用,对无线通讯有一定影响。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时,除有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优点外,还可以减少接地电流,通过消弧线圈的感性补偿,熄灭接地电弧,但接地点的接地相容性电流为3倍的未接地相电容电流,随着网络的延伸,接地电流增大以致使接地电弧不能自行熄灭而引起弧光接地过电压,甚至发展成系统性事故,对无线通讯影响较大。

该方式具有线路接地故障电流较小和自动消除瞬时性接地故障的优点,在我国10 kV配电网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时,发生单相接地时,其它两完好相对地电压不升高,因此绝缘水平要求低,可降低绝缘费用,但短路电流大,要迅速切除故障部分,对继电保护的要求高,从而供电可靠性差,对无线通讯影响不大。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后的电路图及相量图见图01,发生单相对地短路时短路点的电流I D =l「lc宁电感电流补偿电容电流的百分数成为消弧线圈的补偿度,用表示为一------------------------ ,用表示脱谐度。

当,时,消弧线圈电感电流小于线路的电容电流,称为欠补偿;当,时,消弧线圈电感电流大于线路的电容电流,称为过补偿;当,时,消弧线圈电感电流与线路电容电流相互抵消,称为全补偿。

通常采用过补偿5%~10%,脱谐度为-0.05~-0.1。

从发挥消弧线圈的作用上来看,脱谐度的绝对值越小越好,最好是处于全补偿状态,即调至谐振点上。

但是在电网正常运行时,小脱谐度的消弧线圈将产生各种谐振过电压。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课程课件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课程课件


若磁路不均匀,由不同材料构成,则磁路的磁阻
应由不同的几段串联而成,即
I
右图所示继电器的磁路就是由三段 2
串联
l2
S2
0
1
S0 S1
l1
S1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例1: 有一环形铁心线圈,其内径为10cm,外径为 5cm,铁心材料为铸钢。磁路中含有一空气隙, 其长度等于 0.2cm。 设线圈中通有 1A 的电流, 如要得到 0.9T 的磁感应强度,试求线圈匝数。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第六章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6.1 磁路及其分析方法 6.2 交流铁心线圈电路 6.3 变压器 6.4 电磁铁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6.1 磁路及其分析方法
实际电路中有大量电感元件的线圈中有铁心。线圈通电 后铁心就构成磁路,磁路又影响电路。因此电工技术不仅 有电路问题,同时也有磁路问题。
B
(3)矩磁材料 其剩磁大而矫 顽磁力小,磁 滞回线为矩形。 (记忆元件)
B
H
H
H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6.1.3 磁路的分析方法 • 为了使励磁电流产生尽可能大的磁通,在电磁设
备或电磁元件中要放置一定形状的铁心。绝大部 分磁通将通过铁心形成闭合路径——磁路。 图示为交流接触器的磁 路,磁通经过铁心和空 气隙而闭合。
矫顽磁力Hc: 使 B = 0 所需的 H 值。
磁性物质不同,其磁滞回 线和磁化曲线也不同。
B
Br• • O •Hc H

磁滞回线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按磁性物质的磁性能,磁性材料分为三种类型:
(1)软磁材料 其矫顽磁力较 小,磁滞回线 较窄。(铁心)
B
(2)永磁材料 其矫顽磁力较 大,磁滞回线 较宽。(磁铁)

4、线圈培训课件

4、线圈培训课件
线圈结构培训课件
绕制完毕后的线圈
线圈组装完毕
主要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线圈的基础知识 线圈的基本形式 线圈的绕向 线圈的几个基本概念名词 线圈导线的换位 线圈设计的一般规定 线圈的基本计算 线圈图纸的几个重要部分 线圈中基本部件的介绍
1.线圈的基础知识
1.1 线圈的概念 线圈是变压器变换电压的基本部件,由一组串联的线 匝组成,通常是同轴的。 线圈通常又被称作绕组,它构成了变压器的电路部分, 俗称“变压器的心脏”。变压器的线圈是由电导率 较高的铜导线或铝导线绕制而成。 变压器的容量、额定电压和使用条件决定了变压器的 线圈结构。
6.1.3换位导线
HQQ
ab ( n) t At Bt
自粘性换位导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HQQN
ab (n) t At Bt
K表材料栏中的标注形式: a×b×(n)换位导线 HQQ- δt (R)或(BY) a×b×(n)换位导线 HQQN- δt (R)或(BY) HQQ——缩醛漆包铜扁线的换位导线; HQQN——自粘性缩醛漆包铜扁线的换位导线; δt——导线绝缘(两边)厚度,mm; n——换位漆包扁铜线的根数; a——裸铜线的厚度,mm; b——裸铜线的宽度,mm; At——包绝缘后的导线总厚度,mm, At=(a+Ka)×(n-1)/2+ δt Bt——包绝缘后的导线总宽度,mm, Bt= 2×(b+Kb)+Cz+ δt Ka——单根漆包铜扁线径向(窄边)的两边标称漆膜厚度及制造偏差的修正系数, 普通换位导线Ka=0.16 ,自粘性换位导线 Ka=0.19 Kb——单根漆包铜扁线轴向(宽边)的两边标称漆膜厚度及制造偏差的修正系数, 普通换位导线 Kb=0.17,自粘性换位导线 Kb=0.2

电工学第6章磁路和铁芯线圈电路

电工学第6章磁路和铁芯线圈电路
第6章
磁路和与铁心线圈电路
在很多电工设备中,不仅有电路的问题,同时还有磁路的问 题。只有同时掌握了电路和磁路的基本理论,才能对各种电工 设备作出作全面的分析。 本章结合磁路和铁心线圈电路的分析,讨论变压器和电磁铁, 作为应用实例。
6· 1 磁路及其分析方法
电工设备中,常用磁性材料做成一定形状的铁心。铁心的磁导 率比周围空气或其它物质的磁导率高得多,因此铁心线圈中电流 产生的磁通,绝大部分经过铁心而闭合。这种人为造成的磁通的 闭合路径,称为磁路。
6· 2 交流铁心线圈电路
6· 2· 1 电磁关系

u i (Ni)
e e
图所示交流线圈是具有铁心的, 磁通势Ni产生的磁通绝大部分通过 铁心而闭合,这部分磁通称为主磁 通或工作磁通。此外还有很少的 一部分漏磁通。这两个磁通在线 圈中产生两个感应电动势:主磁电 动势e和漏磁电动势e。
6· 2 交流铁心线圈电路
铁心线圈分为两种:直流铁心线圈和交流铁心线圈。
直流铁心线圈通直流电来励磁,产生的磁通是恒定的,线圈和 铁心中不会感应出电动势来;在一定电压 U 下,线圈中的电流 I 只和线圈本身的电阻R有关;功率损耗也只有RI2;所以分析起来 比较简单。
交流铁心线圈通交流电来励磁,线圈中的电磁关系、电压电流 关系及功率损耗等几个方面都比较复杂,与直流心线圈有所不同。
6· 3 变压器
变压器是一种常见的电气设备,在电力系统和电子线路中应用 广泛。
在输电方面,当输送功率P=UIcos及功率因数cos为一定时, 电压 U 愈高,则线路电流 I 愈小。这不仅可以减小输电线路的截 面积,节省材料,同时还可以减小线路的功率损耗。因此在输电 时必须利用变压器将电压升高。在用电方面,为了保证用电的安 全 和合乎用电设备的电压要求,还要利用变压器将电压降低。 在电子线路中,除电源变压器外,变压器还用来耦合电路,传 递信号,并实现阻抗匹配。 此外,尚有自耦变压器、互感器及各种专用变压器。 变压器的种类很多,但是它们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继电器

继电器

继电电路的图形符号和应用继电器是铁路信号专业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电气元件。

继电器由铁芯、线圈、衔铁、接点等组成。

在线圈中通以工作电流,则在铁心中产生磁通,吸引衔铁靠近铁芯极靴,我们把这个现象称为继电器的励磁吸起。

继电器励磁吸起后,带动接点动作,使之与后接点断开,和前接点闭合。

称为接点的转换。

切断继电器线圈中的工作电流,则在铁芯中产生的磁通消失,于是衔铁靠自身的重力和接点弹簧片的反弹力恢复原位,称为继电器的失磁落下。

继电器落下时带动动接点与前接点分离,和后接点闭合。

一、继电器的图形符号为叙述方便,在继电电路中继电器的励磁有时用“A↑”表示A继电器励磁,用“A↓”表示A继电器落下。

a 继电器线圈符号b 继电器接点符号信号专业使用的安全型继电器的图形符号如表1-1所示。

二、继电电路的画法在熟悉了继电器线圈和接点的图形符号后,应用了解继电电路的画法,包括一般原理图画法和工程图画法。

在铁路信号控制系统中,对继电电路的绘图方法由如下规定:( 1 ) 在电路中均采用铁道部部颁标准的继电器图形符号。

(2)在电路中要标出电源的种类和极性。

(3)在电路中要标出线圈的端子号和用法。

(4)在电路中要标出接点的端子号。

(5)在电路中,无论线圈或接点,都要用箭头标出该继电器平时所处的状态。

用“↓”表示失磁状态,用“↑”表示励磁状态。

例:图1-2 是铁路信号系统中继电电路的规定画法。

图1-2 继电电路的规定画法其中(a)图是工程图画法,(b)图是一般原理图画法。

表1-1-2继电器接点的图形符号图1-2 继电电路的规定画法其中(a)图是工程图画法,(b)图是一般原理图画法。

(一)继电器线圈名称图形符号直流无极继电器直流无极继电器(分线圈使用)直流无极缓放继电器直流无极缓放继电器(分线圈使用)有极继电器有极继电器(分线圈使用)偏极继电器整流式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双闭磁差动继电器表1-1-2继电器接点的图形符(二)继电器接点名称标准图形简化图形前接点闭合后接点断开前接点断开后接点闭合前后接点组(前接点闭合、后接点断开)前后接点组(前接点断开、后接点闭合)极性定位接点闭合极性定位接点断开极性反位接点闭合极性反位接点断开极性定反位接点组极性定反位接点组在继电器图形符号上标出继电器的名称。

磁路与铁芯线圈电路PPT课件

磁路与铁芯线圈电路PPT课件

磁感应强度 B 的大小及方向:
电流强度为 I 长度为 l 的电流元,在磁场中将受 到磁力的作用。实验发现,力的大小不仅与电流 元 I·l 的大小有关,还与其方向有关。
当 l 的方向与 B 的方向垂直时电流元受力为最大 F = F max ,此时规定,磁场的大小
B Fmax B 的单位为特斯拉(T) Il
7-4 交流铁心线圈电路
铁心线圈分为两种:
1.直流铁心线圈电路
2.交流铁心线圈电路
直流铁心线圈通直流来励磁(如直流电机的励磁 线圈、电磁吸盘及各种直流电器的线圈)。因为励磁 是直流,则产生的磁通是恒定的,在线圈和铁心中不 会感应出电动势来,在一定的电压U下,线圈电流I只 与线圈的R有关,P也只与I2R有关,所以分析直流铁 心线圈比较简单。本课不讨论。
本章将介绍与磁路有关的电路问题。
• 在电工技术中不仅要讨论电路问题,还将讨论磁路 问题。因为很多电工设备与电路和磁路都有关系, 如电动机、变压器、电磁铁及电工测量仪表等。
• 磁路问题与磁场有关,与磁介质有关,但磁场往往 与电流相关联,所以本章将研究磁路和电路的关系 及磁和电的关系。
• 本章讨论对象将以变压器和电磁铁为主,重点研究 其电磁特性,为以后研究电动机的基本特性作基础。
••
••
相量表示式: U UR jX I U


I(R jX ) U
式中Xσ为漏磁感抗,R为线圈的电阻。
设 m sin t

d e N dt Nm cos t
2fNm sin(t 900 )
Em sin(t 900 )
有效值为:E
Em 2
2fN m 2
4.44fNm
H值,然后再计算电流。

常用电磁线圈介绍

常用电磁线圈介绍

一、电磁传动装置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电磁传动装置是一种通过电磁铁把电磁能转变成机械能来驱使电器触头动作的机构。

电磁传动装置实际上就是一个电磁铁。

它的形式有很多,比如:螺管式、直动式、E形、U形等,但它们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却是相同的。

电磁铁主要由吸引线圈和磁系统两部分组成。

磁系统一般由铁心、磁轭和衔铁三部分组成。

衔铁又称为动铁心,铁心和磁轭又称为静铁心。

下面以直流接触器和继电器常用的拍合式电磁铁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和各组成部分的用途。

图4-1 电磁铁的工作原理1-衔铁;2-极靴;3-线圈;4-铁心;5-磁轭;6-非磁性垫片;7-反力弹簧;8-调节螺钉。

如图4-1所示为一个直流拍合式电磁铁的结构,它由线圈3、极靴2、铁心4、磁轭5和衔铁1等组成。

线圈3套装在铁心4上,极靴2与衔铁1之间的空气隙称为工作气隙,磁轭5与衔铁1之间的气隙称为棱角气隙。

极靴用来增大气隙磁导,并可以压住线圈。

非磁性垫片6用来减少剩磁通,以防线圈断电后衔铁被剩磁吸力吸住而不能释放。

由于非磁性材料的导磁率和空气的导磁率很接近,故可认为是一个空气隙,称非工作气隙。

其工作原理是:在线圈未通电时,衔铁在反力弹簧的作用下,处于打开位置,衔铁与极靴之间保持一个较大的气隙。

当线圈接通电源后,线圈中产生磁势IW,在磁系统和工作气隙所构成的回路中产生磁通φ,其流向用右手螺线管法则确定(如图中虚线所示)。

根据磁力线流入端为S极,流出端为N极的规定,在工作气隙两端的极靴和衔铁相对的端面上产生异性磁极。

由于异性磁极相吸,于是在铁心和衔铁间产生电磁吸力。

当电磁吸力产生的转矩大于反力弹簧反作用力产生的转矩时,衔铁被吸向铁心,直到与极靴接触为止,并带动触头动作。

这个过程称为衔铁的吸合过程,衔铁与极靴接触的位置称为衔铁闭合位置。

此时,衔铁与极靴之间仍有一个很小的气隙。

当线圈中的电流减小或中断时,铁心中的磁通变小,吸力也随之减小,如果吸力小于反力弹簧的反力(归算后),衔铁在反力弹簧的作用下返回至打开位置,并带动触头处于另一工作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FRIGERATION ANDAIR CONDITIONINGCoils for solenoid valvesTechnical leafl etTechnical leafl et Coils for solenoid valves2 DKRCCPDBS0A102-520H1414 DKRCCPDBS0A202-520H1701© Danfoss A/S, 10- 2006Technical leafl et Coils for solenoid valves© Danfoss A/S, 10 - 2006 D K RCCPDBS0A102-520H1414 D K RCCPDBS0A202-520H1701 3FeaturesEncapsulated coils with long operating life, even under extreme conditions Standard coils for a.c. or d.c.Standard coils available with 3-core cable, terminal box or DIN plugsStandard coils from 12 V to 420 V, 50, 60 or 50/60 HzStandard coils dimensioned for max. opening diff erential pressure (MOPD) of up to 21 barCoils can be fi tted without the use of toolsAmbient temperature10 or 12 W a.c. coil for NC (normally closed) valve: −40 → +80°C 10 W a.c. coilfor NO (normally open) valve: −40 → +55°C20 W d.c. coil for NC and NO valve: −40 → +50°CPermissible voltage variation10 and 12 W a.c. coils: +10 → −15% and as double frequency coils: ±10%a.c. coils for 220-230 / 380-400 V: +6 → −15%and as double frequency coils: +6 → −10%20 W d.c. coils: ±10%.EnclosureIP 67 with cable or terminal boxIP 20 with DIN plugs and protective cap IP 65 with DIN socket IP 00 with DIN plugs.ApprovalsSee under the required solenoid valve.Technical dataThe coils are specially designed to operate in theaggressive environment of high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fl uctuations that you fi nd in most refrigeration systems.The new Clip-on fastening system ensures a faultless installation and makes the coils easy to mount and dismount. A Danfoss Clip-on coil can be mounted without any tools at all, and it is simple to dismount the coil by means of a screwdriver.The Clip-on coils are available for theentire range of Danfoss solenoid valves for refrigeration, freez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purposes.Introduction3-core cableThe external thread in the screwed cable entry suits fl exible steel hose or corresponding cable protection.Terminal boxLeads are connected to terminal screws in the terminal box. The box is fi tted with a Pg 13.5 screwed entry for 6 → 14 mm cable.Max. lead cross section: 2.5 mm 2.ConnectionDIN plugsThe three pins on the coil can be fi tted with spade tabs, 6.3 mm wide (to DIN 46247).The two current carrying pins can also be fi tted with spade tabs, 4.8 mm wide.Max. lead cross section: 1.5 mm 2.Use of the protective cap supplied will prevent inadvertent contact with live parts.DIN socket (to DIN 43650)Leads are connected in the socket. The socket is fi tted with a Pg 11 screwed entry for 6 → 12 mm.4 DKRCCPDBS0A102-520H1414 DKRCCPDBS0A202-520H1701© Danfoss A/S, 10- 2006© Danfoss A/S, 10 - 2006 D K RCCPDBS0A102-520H1414 D K RCCPDBS0A202-520H1701 5Technical leafl et Coils for solenoid valves6 DKRCCPDBS0A102-520H1414 DKRCCPDBS0A202-520H1701© Danfoss A/S, 10- 2006IntroductionDanfoss has developed a series of ATEX approvedcoils for use in EX zone 2. The coils are equipped with clip-on fastening system for easy andfaultless installation. Thus the coil can be installed without use of tools and easily dismounted by means of a screwdriver.FeaturesATEX approved for use in EX zone 2Embedded coils with long lifetime - even under extreme conditonsAvailable with 1 m 3-core cable or terminal Quick and safe mounting with "clip-on"coil Mounting on valve without use of tools Standard coils for a.c. and d.c.Standard coils from 24 to 240 VStandard coils dimensioned to max. opening diff erential pressure (MOPD) up to 21 barApproval EExnAIIT3 DEMKO 01 ATEX 130591X Technical dataAmbient temperature11 or 14 W, 50 Hz a.c. coil −20 → +80°C 13 W, 50/60 Hz a.c. coil −20 → +50°C 20 W d.c. coil −20 → +50°C Temperature of medium max. 105°CEnclosure for coil IP 67Permissible voltage variation11 and 14 W a.c. coils: +10 → −15% and as double frequency coils: ±10%20 W d.c. coils: ±10%Connections3-core cableThe external thread of the cable entry is suitable for fl exible steel hose or similar cable protectionTerminal boxThe cable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terminal screws in the terminal box which is equipped with a Pg 13.5 cable gland for 6 → 14 mm cable.Max. cable diam.: 2.5 mm 2Note:Always install a fuse ahead of the coil.It should not exceed 2 A for coils rated less than 50 V and it should not exceed 1 A for coils rated 50 V or more.© Danfoss A/S, 10 - 2006 D K RCCPDBS0A102-520H1414 D K RCCPDBS0A202-520H1701 78 DKRCCPDBS0A102-520H1414 DKRCCPDBS0A202-520H1701©Danfoss A/S, 09- 2006 AC-DSL, mrTechnical leafl et Coils for solenoid valv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