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果蔬冷链物流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果蔬冷链物流研究
作者:方桂芬,陈娟,张慧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04期
摘要:控制果蔬在物流过程中的温度,有利于降低损耗,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物资丰饶,但是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尚不完善。

深入研究果蔬冷链物流的内涵,结合河南省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些解决对策,这对发展冷链物流有着一定意义。

关键词:河南省;果蔬;冷链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222-02
一、果蔬冷链物流的内涵
冷链物流是指易腐、生鲜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1]。

冷链物流把易腐、生鲜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食品在各个环节中的质量和安全,是一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低温系统工程。

产品最终质量取决于在冷链的储藏与流通的时间、温度和产品耐藏性。

果蔬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使得其生产有明显的淡季和旺季。

同时果蔬是鲜活产品,组织柔嫩、含水量高、易腐烂变质、不耐储运,且在采摘之后由于后熟等生物特性极易失鲜,从而使其营养价值和商品的经济价值降低或失去,甚至给人们的饮食健康带来隐患。

通过冷链物流处理果蔬产品,有利于降低其流通中的损耗率,这对保持产品质量以及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使冷链物流迎来了重要发展契机。

与此同时,河南省发布的《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也显示,河南省重点建设物流行业之首,就是食品类冷链物流[2]。

2011年十一国庆前夕,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战略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3]。

中原经济区现代农业的建设,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为发展果蔬冷链物流提供有利契机。

二、河南省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果蔬冷链物流的需求市场巨大。

一方面,河南省经济持续发展,居民购买力不断增长,更加重视食品的安全问题,对冷链物流服务的潜在需求正逐年增长。

另一方面,河南省是农副产品大省,物产丰富,比如洛阳的樱桃、灵宝的苹果、开封的西瓜、民权的葡萄等。

为拓展销路,将本地产品保质保量地输送至较远距离的地区甚至国家进行销售,也催生对冷链物流服务的大量需求。

2.地处中原腹地,全省有贯通的铁路及公路网络。

河南省具有发展物流的先天区位和交通优势。

以郑州为中心,500公里内覆盖了中国
3.5亿消费人群,700公里内覆盖了中国7.2亿消费人群,且都在两小时高铁交通圈的覆盖之下。

周边城市洛阳、安阳、商丘、濮阳、信阳、南阳等有望发展成为区域物流枢纽。

3.速冻食品及肉制品行业冷链物流技术有望扩散。

河南省拥有三全、双汇、思念、众品等一批速冻食品、肉制品生产企业,冰熊、新飞、登科等冷链装备制造企业。

这些企业在运作过程中的冷链物流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在地域范围内的扩散,为河南省冷链物流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河南省果蔬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冷链物流相关知识普及度低。

冷链物流涉及的环节多,每个环节的温度控制都会影响冷链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据有关资料统计,现阶段中国果蔬产品的年冷藏量约占总产量的10%,冷链流通率仅为5%左右,果蔬采摘后的商品化处理率不足30%,物流损失率高达30%~4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物流损失率可以控制在5%以下。

目前全国约有90%以上的新鲜果蔬及其制品基本上处于没有冷链保证的条件下运行[4]。

河南省也不例外。

该省的果蔬生产大部分是在农村农户,极少有具备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农业公司。

果蔬采摘及初步整理工作等都是由农民在常温下完成,然后经过简单包装或者以散装的形式用卡车运往市场销售,全程不经历温度控制,产品的损耗率高,新鲜度下降。

另外,经冷链物流产品的销售价格往往比一般果蔬的销售价格高。

人们尚未充分意识到冷链物流果蔬产品相比一般果蔬所具备的优势,大部分人因其价格高而放弃购买。

这就导致对冷链物流果蔬产品的有效需求下降,冷链物流处理的规模小,难以采用高效专用的设备,进而物流成本高,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冷链物流服务供给能力低,服务水平不高。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交通发达,从事物流服务的公司众多。

由于需求市场大,物流公司之间的竞争并不严峻,很多公司都是简单从事运输、仓储等传统业务,缺乏积极投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积极性。

致使河南省从事专业冷链物流服务的公司很少,现有冷冻冷藏设备陈旧老化,大多数冷链加工企业自动化仓库少,仓储成本高。

在运输方面,铁路冷链车仅占2%左右,规范的保鲜冷藏运输车辆严重缺乏,规范的保鲜冷藏运输车辆严重缺乏,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平均冷藏运输率约为10%~20%[5]。

为社会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能力低,服务水平不高。

3.物流系统的柔性差。

果蔬冷链物流由于处理对象的特殊性,其平稳供给对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和谐有着特殊意义。

而河南省第三方物流等社会物流资源规模小,尚未形成处理果蔬产品的完善物流体系。

部分果蔬产品在消费市场缺货或者价格高,而产地的供应农户却因收购价格低而亏损的消息频繁见诸报端。

在极端天气发生时,会出现人们排队购买甚至哄抢蔬菜的局面。

4.果蔬冷链物流各环节协调困难。

在河南省,果蔬的采摘、分选、包装、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分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

一般模式是由种植果蔬的农民采摘并进行简单分选果蔬,果蔬收购商人到果蔬产地收购,洽谈运输公司将收购的产品运往郑州等城市的大型果蔬批发市场,果蔬零售商人到批发市场采购或者电话订购等。

中间也可能经手多个批发商,最后到最终消费者手中。

从产地到最终消费者,果蔬经历的环节多,分属于不同主体,缺乏系统化的管理,导致物流成本高,进而降低了果蔬冷链物流相关企业的竞争力。

四、河南省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分析
1.系统推进全省的物流网络及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网络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物流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也是巨大的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冷链物流运行的效率和效果,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

借助发展中原经济区的契机,成立相应指导部门,依托现有交通运输网络,引导社会资源在果蔬生产集中地或中转地成立预冷及初加工仓库设施。

另外,打造专业化信息平台,提供供需交易及冷链相关知识传播等服务。

2.规划果蔬生产地,形成规模产区。

根据各地的地理资源情况,规划指导果蔬的产地。

在一定地域内,尽可能实现品种的集中生产,形成一定规模的果蔬产区。

果蔬产品集中生产和处理,有利于发挥专业化的物流设施设备的功能。

3.鼓励城市共同配送,建立从果蔬产地到市场的便捷渠道。

在城市里,为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需求方的合作下,或者几个果蔬产品有共同的流通渠道时,由一个卡车运输业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的配送就是果蔬产品的共同配送。

实施共同配送,可以降低果蔬产品的流通成本,同时还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4.发展第三方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

社会化冷链物流的利用程度以及冷链物流的专业化水平是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标志。

河南省虽然有双汇、三全等从事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但大都是针对肉制品、速冻食品的专业物流,业务范围基本不涉及果蔬产品。

高效的冷链物流系统需要高资本和技术投入,且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收期比较长。

如前所述,河南省从事专业冷链物流服务的公司很少,现有冷冻冷藏设备陈旧老化。

对此,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或者税收优惠等给予支持,新建或者鼓励现有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发展成为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5.制定果蔬产品采摘、加工、包装等作业标准。

冷链物流涉及环节多,每个环节的质量都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

比如,采摘过程要根据果蔬的成熟度,选择合适的产品,这是保证冷链物流质量的前提。

制定各个环节及操作的标准,严格控制,有利于保证冷链物流产品的品质。

6.加强人才培养。

目前河南省冷链物流人才的供给不足,省内企业对外省的人才尚缺乏吸引力,已经逐步成为制约河南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同时物流业是实践性强的行业,因此应鼓励政府、高校、培训机构及企业合作,加强复合型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

五、小结
发展果蔬冷链物流,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对新鲜而营养的果蔬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能够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对于河南省这个人口及农业大省有着重要意义。

针对河南省的果蔬冷链物流存在着普及度低、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物流服务供给能力及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可以通过规划果蔬产地,引导物流网络建设,鼓励共同配送,发展专业化第三方物流公司等手段调动各方力量发展果蔬冷链物流。

参考文献:
[1] 方昕.中国食品冷链的现状与思考[J].物流技术,2004,(11):55-59.
[2] /html/article/2011-4/171040.asp.
[3] /view/47975.htm.
[4] 何劲.中外果蔬冷链物流比较与借鉴[J].经济师,2008,(12):252-254.
[5] 孙红霞.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J].粮食流通技术,2011,(3):1-3.[责任编辑安世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