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黄酮类化合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第19卷第4期
43
投稿邮箱:sjzxyx88@
中草药黄酮类化合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进展
高敏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次生代谢的产物,为中草药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为以C 6-C 3-C 6为基本碳架的一系列化合物,此类化合物
在植物中有广泛分布,药理活性丰富多样,近年来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取得较显著效果,因而受到广泛关注。

但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加之黄酮类化合物种类多样,多靶点、多作用机制、多结构,还有待开展更加深入研究。

目前中草药黄酮类化合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动物实验以及细胞实验较多,临床病例报道不多,因此进行广泛推广的条件还不成熟。

本研究主要对中草药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中草药黄酮类化合物;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4.021
本文引用格式:高敏.中草药黄酮类化合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43-44.
0 引言
中药文化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历史悠久,在我国医药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增多,从中草药中可以提取出多种有效成分,从而更好地发挥出中草药的治疗效果,并提升治疗安全性。

诸多研究证实,中草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如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使用效果显著,还能够抗肿瘤,在抗衰老等方面也有良好功效,市场前
景广阔[1]。

黄酮类化合物在绝大多数植物体中都有存在,在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都直接参与,并且可以提升植物的抗病能力。

近年来,全球很多国家都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
十分重视[2]。

1 黄酮类化合物的概述
1.1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黄酮类化合物是以C 6-C 3-C 6为基本碳架的一系列化合
物的统称,常根据中央C 环三碳的氧化程度、B 环(苯基)连接位置以及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进行类型的划分,主要包括黄酮、黄烷酮、黄酮醇、黄烷酮醇、异黄酮、异黄烷酮、查尔酮、二氢查耳酮、黄烷醇、黄烷二醇、橙酮、花色素、双黄酮等,分
布最为广泛的为黄铜、黄酮醇[3]。

1952年之前,主要将以2-苯基色原酮作为母核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最多见的为黄酮,其在多种樱草属植物中均有广泛分布,主要存在于植物的茎、叶中。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母核上常有助色团,如-OH、-CH3等,使其呈现出黄色,另外,其分子中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呈碱性,因此也称黄碱素。

目前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芳环(A 和B)通过三碳链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基本碳架结构特点为C 6(A)C 3(C)C 6(B),根据三碳键结构的氧化程度、B 环连接位置、三碳链是
否构成环状等特点进行相应的分类[4]。

1.2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近年来,国内外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越来越多,诸多
研究证实能够清除自由基以及抗氧化,另外还能够通过降血糖、降血脂以及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等达到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目的,同时还能够抗菌消炎,抗肿瘤,抗过敏等,并且对
人体无毒无害,可以放心使用[5,6]。

也可以用作化妆品、食品等的天然添加剂。

2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2.1 溶剂提取法
采取溶剂提取法,首先应当明确需要提取的物质种类、
含有的杂质情况等,从而选择最为适宜的提取溶剂。

其中甙类、极性较大的甙元的提取通常可将甲醇、丙酮、乙酸、乙醇、
乙酯等作为提取溶剂,对于极性不大或较小的甙元(多数甙元)提取时可以用乙酸乙酯、乙醚等作为提取溶剂。

此外,苯也可以用作溶剂,进行多甲氧基黄酮类甙元的提取。

2.2 超声提取法
超声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空化作用、机械效应、热效应等使中草药细胞被快速破坏,加速其中的有效化学成分渗到溶媒之中,之后再进行有效化学成分的分离以及提纯。

这种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操作简便、快捷,比传统的溶剂提取法提取效率以及提取率更高。

中科院化冶所在实验室研究中进行青蒿素提取过程中使用了超声技术,使得石油醚提取效用被有效强化,结果表明提取率大大增加,同时用时更短,不但减少了溶剂的消耗量,经检验,显示该方法提取的青蒿素纯度更高,杂质更少。

另外利用该法已用于槐米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芦丁。

2.3 微波提取法
该方法工作原理是通过微波加热植物细胞进行胞内耐热物质的提取,该方法安全高效,相比于传统的中药煎煮法,微波提取法的提取率更高,提取用时更短,且提取物杂质更少。

这是一种新工艺,在中药精制、天然保健品制备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价值较高。

目前该工艺在我国尚处于实验阶段,尚未应用于大规模生产中。

2.4 超临界萃取法(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
采取该技术首先应当选择合适的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F),SF 是指温度、压力高于临界状态的非凝缩性的高密度流体,可以作为SF 进行SFE 的物质种类很多,例如二氧化碳、噻吩甲酰三氟丙醇、三氟甲烷等,其中二氧化碳是最常见的,其临界温度是31.3℃,十分接近于室温,该气体无色无味、不可燃、可溶于水,高纯气体较容易制备,成本较低,是作为SF 最经济、最理想的物质,因此使用较为广泛。

SF 是液体和气体成为均相的流体,密度、粘度等均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且溶解性较强,密度为空气密度的数百倍,利用SF 以上诸多特性,使SFE 比溶液萃取法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在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中具有方便快捷、提取物纯度高等诸多优点。

不过受到现有条件限制,一般实验室难以开展该技术。

3 中草药黄酮类化合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进展
3.1 调节血脂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的基础是患者存在脂代谢异常。

诸多研究和实验证实,如果血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d,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发生升高情况,则AS 发生概
率也会随之升高[7,8]。

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d,HDL-C)则具有促进胆固醇代谢的作用,
·综述·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4
44投稿邮箱:sjzxyx88@
随其水平升高,会使AS 发生风险逐渐降低,具有防治AS 的效果。

有学者进行动物实验,结果发现对高脂饮食ApoE-/-小鼠使用复方总黄酮,实验小鼠血清中的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LDL-C 均得到显著降低,而HDL-C 则出现升高情况,另外,对AS 模型动物使用柿子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发现实验动物血清中的TC、TG、LDL-C 值均明显下降,说明其能有效调节血脂,抑制AS 发展。

槲皮素则能够上调THP-1巨噬细胞ABCA1在m RNA 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介导胆固醇流出,达到调脂目的。

进行Caco-2细胞实验,发现木犀草素和槲皮素对于NPC1L1蛋白的mRNA 水平有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可以阻断NPC1L1蛋白和胆固醇相关转运蛋白之间进行的相互作用,从而降低胆固醇的吸收率。

3.2 抑制炎症反应
有学者认为血管炎症反应在AS 发生发展过程中持续存在,各类炎症因子的存在则促使AS 不断进展恶化[9]。

有研究显示,通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脂多糖对实验小鼠
RAW264.7细胞产生刺激作用,
从而模仿AS 的进展过程,在对实验小鼠使用槲皮素之后,发现能够有效抑制STAT3磷酸化,从而有效降低多种炎症因子的转录水平,如IL-1α,IL-1β,IL-2,IL-10,MCP-1,改善脂质沉积情况,ox-LDL 浓度也会随之得到相应的下降。

有文献报道,槲皮素、白杨素、木犀草素的抗炎作用在抗AS 作用中具有直接的影响效果[10,
11]。

槲皮素可以通过ROS 将PI3K/Akt 信号通路激活,AS 炎症反应在这种作用机制下受到抑制;槲皮素、木犀草素使用过程中能够对许多种类的炎性因子,如IL-1β、TNF-α、IL-6α等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从而达到防治AS 等慢性炎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另外,槲皮素还能对NF-KB、MAPK 信号通路产生抑制作用,从而使AS 大鼠体内Toll 样受体mRNA 表达被有效抑制,实验大鼠的AS 炎症反应也会因此得到改善;进行TNF-α诱导细胞实验,发现木犀草素对NF-KB 信号转导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对抗炎症反应;建立家兔AS 模型,对其使用葛根素异黄酮进行干预,结果发现NF-KB 的激活受到抑制,从而达到抑制炎症反应、防治AS 的效果。

3.3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 )的增殖与迁移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会使大量脂质物质沉积在血管壁,这会阻碍血液流通,使血液流速减缓,与此同时,血流中的单核
细胞进入到动脉壁,摄取大量OX-LDL 胆固醇之后成为巨噬细胞,使动脉壁变得更厚更硬,SMC 吞噬脂肪开始增殖和迁移,这与AS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2]。

而通过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发现木犀草素对SMC 的增殖与迁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Ang 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实验中使用木犀草素,发现其对PI3K/Akt 信号通路具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SMC 增殖和迁移。

在过氧化氢诱导SMC 实验中,木犀草素对Akt、Src 信号通路产生抑制作用,从而使SMC 的增殖和迁移受到抑制。

4 小结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研究成果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中草药黄酮类化合物防治AS 的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使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构效关系被更大限度发掘,从而使其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造福。

参考文献
[1] 马国红,张延华,宋理平.中草药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效果[J].河
北渔业,2017(12):48-51.[2] 刘洋,金顺义,常娟,等.复合益生菌发酵中草药前后活性成分变化[J].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4):123-125.[3] 杨丽霞,姜良恩,王志程,等.中草药黄酮类化合物防治糖尿病肾病的
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5):230-234.[4] 刘海莹.中草药中黄酮的生物活性和细菌耐药性的研究[D].曲阜师范
大学,2008.[5] 贺敬霞,牟倩倩,杨滨,等.中药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研究进展[J].亚太
传统医药,2017,13(15):30-36.[6] 杜卓,李丽,董银卯,等.复方中药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优化及抑制黑素
合成活性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7,19(10):1448-1453.[7] 雷军,边清泉,罗娅君.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分析中草药黄
酮类化学成分方面的应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5):51-56.[8] 齐华英.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机理及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
摘,2017,17(92):199.[9] 祝晓庆,杨洁,刘超.中草药黄酮类化合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进展[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7,31(4):358-361.[10] 郑海燕,王晓杰.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探讨[J].中国生化药物杂
志,2017(5):441-443.[11] 靳蕊,徐敏纹,刘莹,等.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J].
继续医学教育,2016,30(8):152-154.[12] 杨彩霞,田春莲,耿健,等.黄酮类化合物抗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J].中国畜牧兽医,2014,41(9):158-1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