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场疾病的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送检病禽的饲养员不得直接送到兽医室,他们只
需将病死禽放入禽舍附近密封的容器内,由另人统一收 集运送. (6) 兽医室,尸体剖检室、药房、疫苗室的工作人员 不得进人生产区,如一人任多种职务的小型禽场,也应 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减少疾病的传播。
(7) 养禽场的工作人员不要再在自己家内饲养家禽,
也不要参与对场外单位的禽病诊疗服务工作。
13、适当的相对湿度
• 家禽对环境的干湿度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但极端的干燥和潮 湿,则是激发疫病的应激因素。 • 当相对湿度接近100%时,氨气和粪臭味很浓,各种霉菌迅速
生长,家禽的抗病力下降,球虫病、曲霉菌病等很容易发生
。相反,当禽舍空气过分干燥时,则尘土、垫料和羽毛满天 飞,很容易激发大肠杆菌病和其他呼吸道病。
• 在运输途中或长途运输后给禽苗补充饮水,应有足够饮水 器并有节制地分次供给,防止暴饮,防止互相践踏,防止 落人水中全身湿透或浸死。
10、适时开食和饮水
• 雏鸡不适时开食和饮水,也是致使禽群瘦弱多病的原因之
一。
• 过早提供动物性蛋白饲料容易引起雏鸡消化不良,太迟饮
水、开食又会引起雏鸡过分饥饿和缺水。 • 一般应于出壳后24小时提供饮水和开食,可在育雏器下放 置饮水器,让雏鸡自由饮水。先饮水后开食。
17、避免或减轻应激
• 对家禽的捕捉、搬迁、免疫接种,不适当的光照,氨气浓度 过高,过分拥挤,无规律的供给饮水或饲料,饲料的改变, 过热或过冷等应激因素均可引起家禽的抗病力降低而诱发其 它的疾病。 • 人们也许难以完全消除上述的各种应激因素,但却是可以通 过周密的设计和细心的管理来尽量避免或减轻应激。
24、孵房卫生
• 孵房应远离家禽饲养区、加工厂或兽医诊断室等可能有病原 体污染的地方。 • 从进蛋、熏蒸、储蛋室、选蛋装盘、孵化、出雏等均应单向
流动,不得逆转运行,孵化用种蛋必须经过消毒才进人孵化机
,蛋盘、蛋架、孵化机和出雏机在每次使用后均应冲洗消毒 对连续生产的孵化机,也应定时停机清洗消毒。对孵化房内
20、带禽消毒
• 在禽群发生急性传染病时,一方面对禽群接种疫苗或投喂药物 ,另一方面对禽舍喷雾消毒,以减少病原的扩散。禽群中不时 有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和散发禽霍乱发生时,除接种疫苗和 投放预防药物外,定期对禽舍作喷雾消毒,可明显减少疾病的 发生或降低感染的严重性。
• 实践证明,坚持定期对禽舍作喷雾消毒是可以减少或减轻禽病
原体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
7、满足家禽的营养需要
• 自从有了电脑配方的全价饲料饲养家禽之后,有些 人曾一度认为今后再也不必担心营养缺乏性禽病了 • 但事实证明,近年来家禽的营养缺乏病仍时有发生
8、健壮无特定病原体的种苗
• 健壮无特定病原体的种苗,是培养健壮无病或少病禽群的 基础。
• 应从健康无病尤其是无蛋传递性疾病的种禽场中购进种苗
15、避免过分拥挤
• 有些人为了充分利用禽舍面积以减轻分担的折旧费和其他
管理费用,或看到眼前价格较高,或为了赶上某一节日上 市供应等,不适当地增加了饲养密度,这是不可取的。 • 须知当单位面积的家禽数量呈算术级数增加时,疾病的发 生是呈几何级数增加的,因此坚持合适的密度是预防疫病 的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
• 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碳酸氢钠、蛋氨酸、电解质、多种维生素 (尤其是维生素c)等。
禽,这样更有利于疾病的预防。
5、全进全出
• 不同龄期的家禽有不同的易发疾病,禽场内如有几种不同龄期 的家禽共存,则龄期较大的禽群可能带有某些病原体,本身虽 不发病却不断地将病原体传给同场内日龄小的敏感雏禽,引起 疾病的爆发。 • 因此,日龄档次越多,禽群患病的机会就越大。由此可知全进 全出的饲养方法,发病的机率比多日龄共存的禽场要少得多。
12、通风透气
• 家禽的群体大,饲养密度高,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 ,呼吸时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如粪便和垫料潮湿、 发酵而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家禽腹泻等均可使禽舍内空气污 浊,氨气过浓,氧气不足,这些均是激发疾病发生的有害因 素。 • 所以不管那一种形式的禽舍,都要根据实际条件,因地制宜
地做好通风透气,使舍内氨气浓度在0·0025%以下,硫化氢 0·0020%以下,二氧化碳0·15%以下,一般以人进禽舍后无 烦闷和眼鼻无不适刺激为度。
• 无数实践证明,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是预防疾病、降低成本、
提高成活率和经济效益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6、家禽饲养环境的净化
• 一般地说,在新建的禽场或禽舍养禽,不必花费很大
功夫也能取得较好的饲养成绩。
• 疫病一年比一年增多,其原因,一方面可能由于防疫
不严格,经种苗或其他渠道将病原体带入场内,另一
方面对禽舍和场地的清洁消毒又不彻底,使场内的病
3.养禽场地的合理选择和布局
• 养禽场地的选择,应作慎重和全面的考虑,从防疫卫生 角度,应特别注意远离居民点,远离禽场、屠场,远离 市场和交通要道,地势较高,有充足和卫生的水源。 • 养禽场应将生产区、销售区、 行政管理区和职工生活区严 格分开,并尽可能根据不同 的生产功能将生产区划分成 若干个较小的、互相独立并 距离较远的小区或分场,以便于对疾病的控制。
(3)接种疫苗和注射药物最好由同一生产区内的人员完成,大的
禽场最好有专门从事接种疫苗的人员,但对这部分工作人员应 严加管理和监督。每次进人生产区前,应冲洗消毒,更换衣物
鞋帽,每次工作完成后也要对自身进行清洗消毒,并更换衣服、 鞋、帽。 (4)巡视禽舍或生产区的技术人员,更应以身作则,在进入生产 区前、后分别进行冲洗和更换衣服、鞋、帽。
26、防止饲养家禽的用具杂物传播疾病
• 饲养家禽的用具杂物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传播疾病的媒 介,因此,对进人养禽场内的车辆要通过消毒池,同 时还要对车辆各个部分作喷雾消毒。 • 饮水器、饲料槽、产蛋箱、育雏器、蛋托或蛋盘、禽 笼等都必须经严格清洁消毒后才能进入禽场或禽舍, 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定期清洗消毒。运雏箱、种蛋车必 须经过消毒后才能进入孵化房。
16、充足和卫生的饮水
• 充足和卫生的饮水对家禽的健康十分重要。产蛋鸡断水24小 时,第二天产蛋量下降30%以上,死亡数增加;室温30℃以上 时,只要几个小时的断水也可造成大批家禽的急剧死亡,所 以在整个家禽饲养期,均要保证充足的饮水。
• 在炎热的季节 、在家禽限饲时、停电或供水系统发生故障 时、家禽长途运输等情况都是容易使家禽缺水的,应特别注 意。 • 饮水的卫生质量对家禽的健康也相当重要。供家禽饮用的水 须符合人的饮用水标准。
的地板,除经常清扫外,每天用消毒药液喷洒。
25、活体媒介物和中间宿主控制
• 许多动物是家禽传染病的传染源、
媒介物或中间宿主。 • 为了比较彻底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就必须认真采 取措施防止活体媒介物和中间宿主与禽体接触。例 如,杀蝇、毒杀鼠类,禽场内不养狗和猫,有条件 的地方,还要防止飞鸟进人禽舍内 ;对于寄生虫的中 间宿主,使家禽与中间宿主脱离接触,或者定期毒 杀中间宿主,减少或杜绝传播寄生虫病。
19、预防用药
• 家禽由于无法用语言与人类沟通,所以当人们发现家禽患 病时,体内组织器官的功能和完整性已受到很大的损害, 此时即使能投放药物减少死亡损失,病禽的生产性能也难
以恢复正常水平,对于快大型肉鸡和高产蛋鸡来说更为明
显。 • 因此,对于一些药物预防有效的禽病,例如球虫病等可通 过饲料或饮水添加一些预防性药物,防止疾病的发生,这 要比等到发病时再投药好得多。
发生的。
21、断喙
• 啄癖是一种相当普通又麻烦的疾病,凡是饲养期较长的肉鸡
、种鸡或蛋鸡,都必须断椽,才能有效防止啄癖的发生。
• 断啄的时间及断啄的程度难以划分,一般第一次可在雏鸡斯6
一 10 日龄,第二次在 12 周龄,上嚎约剪去 1/2 ,下椽约剪去 1/3。
22、严防工作人员传播疾病
• 工作人员是传播禽病的最常见、最易被忽视、也最难防范 的媒介,应严加防范: • (1)确实要进入禽场的外单位人员,必须严格冲洗和消毒。 • (2)各生产区的工作 人员应分区住宿, 减少交叉。
,并且要经过当地兽医部门的检疫和认可。
9、种苗的合理运送
• 种苗如在运输过程中稍有失误,就可能因受寒、过热、缺 水、缺氧、挤压等而引起死亡或受伤,以致对疾病较为敏 感。 • 冬季在中午装运,夏季在夜间装运,夏季注意通风散热, 冬季注意防风防寒; • 对确实需要长途运输的种苗,必须在 36 小时内到达目的地 ,超过36小时的最好安排在途中提供一次饮水。
28、预防热应激
• 热应激是造成家禽直接死亡和激发其他疾病爆发的常见原因 之一,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
• 禽舍尽可能减少阳光的直接照射,加厚屋顶的防热层,在屋 顶装人工降雨器喷水。禽舍内安装定向大功率排风扇,在禽 舍内顶部喷洒水雾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密闭的禽舍使用空 调机降温。在紧急而无其他办法时。可用冷水直接喷湿家禽
• 饲养家禽时,应尽量避免饮水器的饮水流落在地面上,在潮
湿的季节应尽量添加干的垫料,而在过分干燥时,可以适当 用水喷雾,这些都有助于预防疫病的爆发。
14、适当的光照
• 光照不当主要表现为光照时间过长,光照时间无规律,光
照强度过高等。 • 不适当的光照使种禽和蛋禽的产量达不到预定的指标,禽 群疲劳,抗病力降低。 • 因此应根据家禽的种类、品种、品系、日龄、生产性能等 确定合适的光照。
4、专一的生产
• 有些禽病是多种家禽共患的,有些禽病是禽畜共患的,有些
病原体可以存在于其他动物体不发病,但这些动物可将体内 的病原体传给家禽,引起家禽发病。不同种类的家禽对某些 疾病的抵抗力是不同的,不同品种的家禽之间对某些疾病的 抵抗力也有很大的差异。
• 由此可知,养禽场最好是专业化生产,一个禽场只养一种家
禽场疾病的预防措施
1.工作人员的良好素质、责任心和自觉性
• 在诸多预防禽病的因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只有掌
握了家禽饲养管理和疾病防制的基本常识,对工作 高度负责,自觉地执行与预防禽病有关的规章制度 的人员,才能认真地落实每一个与预防疾病有关的 环节,减少疾病的发生。
2.必要的规章和管理制度
严格地执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制度,使预 防疫病的措施得到切实落实,减少和杜绝疫病的发生。 对进场人员、车辆、物品、种蛋、孵化机和出雏机的清洁消 毒,禽舍的清洁消毒的程序和卫生标准,疫苗和药物的采购 、保管与使用,免疫程序和免疫接种操作规程,对各种家禽 的饲养管理规程等均应有详尽的要求,制度一经制定公布, 就要严格执行和经常检查,有奖有罚。
23、病房、淘汰间和解剖室
• 一些养禽场常禽舍附近圈养病禽,或在禽场内设专门房舍饲 养病禽,这些病房和病房禽实际上是传染病的最危险病源, 现代养禽原则上不应设置病房,对病禽应及时淘汰和无害化
处理。
• 有些禽场在办公室或对外服务部附近设置淘汰禽舍,每日将 一些病禽、残次禽集中到淘汰房对外销售,这也是不符合兽 医卫生的,既可引起疾病在本场的扩散,也可能将疾病传播 到社会上。
18、免疫接种
• 根据禽病流行情况,适时地接种疫苗,使禽群对某些重要的 传染病形成一定的抵抗力。 • 值得强调的是,免疫接种虽然能使禽群对某些疾病形成一定
抵抗力,但如果有毒力强的病原侵人禽群时,难免还会造成
不同程度的损失,尤其是对幼禽。 • 养禽人要时时记住,良好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才是预防疾病的 最有效的办法,千万不要以为接种了疫苗就万事大吉,放松 了卫生消毒等预防措施。
11、合理保温
• 雏禽的绒毛比较短,体温比成禽低,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全
成熟,所以对冷的适应能力较差,如果保温不当,则雏禽很 容易受冷,一些雏鸡可因此而逐渐衰竭死亡,另一方面也容 易激发其他疾病的发生。 • 经受寒冷伤害的雏禽群,日后大多疾病不断,难以达到预定 的生产水平,所以做好保温工作是预防疾病相当重要的饲养 管理措施之一。
27、防止中毒
• 防止用霉变的饲料喂养家禽,在使用化学药物治疗禽病时,应 按规定剂量使用,不可随意增大剂量。 • 对那些毒性大、安全范围小以及尚未了解其特性的药物,更应 严格按说明书使用。药物用量的计算、称量应反复核对,不能 有差错。
• 经饲料或饮水投药,均应充分拌匀,对毒性大的药物,或对贵
重又敏感的禽鸟,最好逐只给药更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