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香蜜公园人工溪流自然式置石营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伟元 陈小敏 周序羽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CHEN Wei-yuan,CHEN Xiao-min,ZHOU Xu-yu
(Shenzhen Techand Ecology & Environment CO., LTD., Shenzhen 518000, China)
深圳香蜜公园人工溪流自然式置石营造
Natural Stone Layout of Artifi cial Streams in Shenzhen Honey Park
摘要:深圳市香蜜公园借地势打造的人工溪流因其合理的选址和自然式置石的营造成为公园的重要景观节点。

结合工程实践提炼置石的技术性和艺术性,从驳岸置石、叠水置石、汀步踏石三方面入手,探索人工溪流自然置石在不同构成分类中的选点原则、设计要点,重点关注溪流宽度与置石之间、驳岸类型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过对其尺度关系的量化分析和总结,以期对溪流自然式置石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自然式置石;人工溪流;香蜜公园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9)04-0076-06收稿日期:2019-05-28修回日期:2019-07-18
Abstract: Artificial stream built by Honey Park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landscape node of the park because of its reasonable location and natural stone arrangement. Combining with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refines the technicality and artistry of stone layout, starting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revetment stone, stone laying and stepping stone on water surface, explores the selection principle and design key points of natural stone layout in artificial streams in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and focuses on the propor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am width and revetment type. Through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its scale relationship,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natural stone layout in streams.
Key words: Natural stone layout; Artificial stream; Honey park
深圳香蜜公园东接香蜜湖,南邻
红荔路,由西至东被农园路、泽田路、侨香路和香蜜湖路环围,总占地42.4万 m 2,其前身是鲜花、盆栽、种子销售和展览的集散地,后经精雕细琢、匠心铸造,升级改造成为集文化、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大型精品公园[1~2]。

原始场地北高南低,高差超过20 m ,地块西北侧有大片荔枝林,植被良好,地块西南侧有现状水塘,拓宽为花香湖和花蜜湖。

深圳地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域,夏长冬短的特点十分明显,全年太阳辐射量较高,平均年降雨量约为2 006.3 mm (参考深圳市近5年气候公报)[3]。

水体是城市中调节局部微气候、改善环境舒适性的重要气候调节手段的组成部分,故香蜜公园应用海绵措施,设计一条自然式置石的人工溪流串联北部山体及南部湖体,并收集沿途的雨水资源,将公园内防涝功能与景观美化融为一体,降低高温及强降雨等气候的影响,改善园内微气候,同时创造精致的雨水适应性景观。

1香蜜公园的人工溪流设计
香蜜公园中的人工溪流包括了生态水溪和生态旱溪两部分(图1)。

生态水溪贯穿南北,全长约780 m :上游段是跌水溪流,水面宽度2~8 m ;第二段是缓坡河流,水面宽度3~5 m ;中间段是镜面水池,水面宽度14~25 m ;下游连接花蜜湖,溪流水面宽度5~18 m 。

生态旱溪是在荔枝山林利用原有冲沟设置而成,长约350 m ,溪流宽度3~5 m ,由北向南,流经荔枝林。

降雨期间旱溪蓄水,通过水生植物生态系统涵养水分、净化水体,导引全园雨水收集,辅助公园滞洪行洪;在枯水期为卵石和草本植物形成的旱溪形态。

人工溪流收集公园的雨水,利用高差形成蓄水塘、跌水、溪涧、石滩等。

溪流作为线性连续的水景兼具了生态功能、游赏功能和文化功能[4~5]。

人工溪流在设计过程中重点关注置石
材质、体量及植物配置两方面,另外根据环境条件、雨水汇集方向、水量、流速、所用材料、地形走势,结合功能需要和气候条件确定溪流的位置、流向、形态、河床、驳岸等。

自然式置石作为人工溪流中的重要元素,其综合性及复杂性尤为突出,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主导设计施工者经验的不同,效果往往参差不齐。

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置石手法,特别容易出现生硬驳岸、比例失调、人工痕迹. All Rights Reserved.
用的主要部位进行护岸。

2.1.2置石设计
在置石设计当中需注意曲折变化、高低起伏、大小搭配、疏密有致。

在驳岸置石的实际工作中,石料的堆放往往无序,石块尺寸不一,为了尽量贴近设计效果,可通过调整埋石深度的方式来改变石头呈现出来的形状,达到平面波折、立面起伏的效果。

1)置石+草坡式驳岸
置石结合草坡入水的驳岸设计,适用在湖面较开阔的区域和水系坡度比较缓的区域。

草坡自然舒缓,在土壤自然安息角范围内,草坪与水面衔接过渡段水位落差小,水流浅而平缓,适宜进行亲水活动。

根据人的亲水性需求,置石搭配可考虑石块入水、半入水、不入水的组合形式。

在香蜜公园溪流草坡式驳岸置石的设计中,置稍大块石于溪流转弯的凹岸形成挡水石,有效提高驳岸对雨季溪水的抗冲刷能力,起到挡水护坡的作用。

草坪缓坡上的置石与水边置石组合共同形成骨架石,成为视觉焦点的同时,还可以供游人休息、儿童玩耍(图2)。

2)置石+植物式驳岸
置石结合植物的驳岸设计,适用于相对狭窄的水域,例如旱溪驳岸两侧、溪流陡坡处、开阔草坡空间收尾处、小桥两端与驳岸衔接区域等,常用于营造幽深静谧的氛围。

此类驳岸空间多考虑植物的层次搭配与置石的结合,丰富景观效果的同时,植物亦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固土护坡的作用。

在香蜜公园的溪流植物式驳岸置石实践中,设计既考虑了植物的生态习性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又通过艺术构图体现出植物群体与石头组合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图3)。

植物的姿态、色彩、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

植物配植原则是露美、遮丑,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使岸线柔软多变,打破连续石岸的生硬、枯燥,增加溪流活泼气氛。

图1 香蜜公园溪流平面位置图
严重等问题,想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量少质高绝非易事[6]。

因此针对自然式溪流的置石设计提炼总结,探索符合现代园林景观审美的置石艺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重点从香蜜公园中人工溪流置石的构成分类、组合形式以及比例尺度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何打造人工溪流的自然式置石,并结合笔者工程经验,总结置石在溪流中不同位置的组合方式与特点、石块体量大小的比例、置石尺度与溪流宽度的关系、驳岸不同类型之间的组合比例等数据供设计人员参考、讨论,从而指导景观从业者在溪流设计及施工中,针对置石的摆放做到更加贴近自然、科学合理、美观艺术。

2人工溪流置石构成分类
香蜜公园中人工溪流根据其各段不同的形态及特点,其置石构成主要
分为驳岸置石、叠水置石、汀步踏石3方面[7]。

2.1驳岸置石
驳岸置石是自然式溪流景观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保护驳岸不被水流急促冲击,又可以改变水流动势形成视觉焦点。

由于自然石块形态各异,驳岸设计需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

2.1.1置石选点
溪流驳岸控制溪流的水体形态,是构成溪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溪流的主要观赏面,驳岸的丰富美感直接影响溪流的景观效果。

自然式溪流往往是弯曲变化的,水体在沿弯道运动的过程中,受水流自身重力和惯性离心力及地转偏向力等的综合作用,呈螺旋运动,惯性离心力迫使水体挤压凹面驳岸,溪流长期挤压冲刷会对驳岸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8~9],这使得置石在选点的过程,需遵循水流作
. All Rights Reserved.
2.2叠水置石
叠水置石是对水的形态、水流方向及速度起到直接作用的石头,通常设置在溪流的河道内,根据水流产生的不同效果,又分为劈水石、溅水石、跨水石、跌水石、横卧石等[10]。

2.2.1置石选点
自然溪流中坡度过陡的区域,经过常年水体冲刷沉淀,一般会有较为坚实的基底,结合自然石肌理,能够形成景观效果较好的叠水。

在园林景观中,叠水水景通过加建基础结构打造溪流基底,结合置石合理搭配,营造出自然溪流叠水的效果,在丰富水景层次的同时,有效消化场地高差。

2.2.2置石设计
分析自然界比较常见的溪流叠水形态,主要有层级式叠水、落瀑式跌水、缓坡式叠水。

落瀑式跌水常常出现在出水口等落差较大的区域,层级式叠水和缓坡式叠水适用性比较广,在人工溪流的设计中,往往会将3种结合运用。

1)层级式叠水置石
层级式叠水就是水顺着石阶一层层向下流,有一个横向铺展的过程,常常出现在地形较复杂的区域,需要多种石块组合。

层级式叠水适用于溪流的主要节点,水面、观景面都较为开阔,通过拉伸景深,营造层层叠叠的水景。

香蜜公园的层级式叠水置石和耐水湿植物组合搭配(图4),叠水石阶可选择表面相对平整的石块相互交错布置,为了表现溪流中石头的自然组合状态,叠水的每一层级之间间距不要过于规则,溪流两侧石块可根据周边衔接地形的高差选择大尺寸石块进行过渡。

2)落瀑式跌水置石
落瀑式跌水适用于溪流的水源处、出水口和高差较大的区域,水面、观景面都较为狭窄,强调竖向效果。

高差较大的地形,跌水的景观效果越明显。

落瀑式跌水至少有一级较高图2 置石+草坡式驳岸图3 置石+植物式驳岸图4 层级式叠水置石
. All Rights Reserved.
跌级水流,模拟瀑布的形态,通过巨大石块或隔水石垒砌,抬高水位,常与小跌级组合形成多层叠水,通过大小跌级组合,形成较为丰富的叠水形态。

香蜜公园中的落瀑式跌水置石设置于出水口,表现水的坠落之美,可视、可听,具有独特的景观效果(图5)。

跌落的水携带空气中的大量氧气进入溪流,能够给溪流中的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而跌水置石在设计中需结合水流流量、流速以及期望取得的效果,选择跌水面较平滑的石头,高差较大的跌水置石通常选择相对扁平便于垒砌的整长石块。

垒砌石块可彼此交
错,适当悬空,以增加自然野趣、生动活泼的置石效果。

3)缓坡式叠水置石
缓坡式叠水即通过加固基础,将石块固定在基底坡面,形成缓坡溪流,溪流的形态根据置石的不同,往往呈现丰富的变化。

缓坡式叠水溪流适用于溪流大部分区域,通过较小的高差,较窄的叠面,营造较为丰富的叠水层次。

其施工工艺相对简单,且叠水效果比较好,适用范围最广。

香蜜公园溪流全线依据地形走势设置了多处缓坡式叠水置石,由于溪流坡度较缓,可以选择块径相对较小的石头间断布置,中间错位点缀大块石,每层叠水的石头在视线上成为连续贯通的叠级(图6)。

2.3汀步置石
汀步是水体中渡人过水的设施,是步石的一种类型,承担桥梁的作用,具亲水性。

汀步踏石需要做到科学化的选址、人性化的尺度、艺术化的处理,其合理设置能够很好联系两侧驳岸,并提升溪流的景观效果。

2.3.1置石选点
汀步置石一般设置在水系较窄或收口的浅水流域,也可以结合叠水,在形成跌级的同时,具备通行功能。

在自然溪流中,汀步附近应根据规范标准严格控制水深,汀步宜曲不宜直,汀步踏石在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选择
图5 落瀑式跌水置石

6 缓坡式叠水置石
踏面短边宽度>900 mm石块,便于
两人通过,或并行放置两块踏面短边
宽度约400 mm的石块[11]。

2.3.2置石设计
汀步踏石的搭配需注意前后关系
错落,不宜成为一条直线;其安置
应稳固,面平整,间距在符合人的
行为习惯的同时,以两踏面中心距
离50~60 cm为宜,踏步面不应小于
40 cm×70 cm。

香蜜公园自然式溪流的汀步设置
在水系较为窄小、水流较缓的区域,
汀步石选择相对平整不易积水的扁平
石,并且在表面做防滑处理。

3溪流置石设计施工要点
3.1置石种类宜一致
置石所选石块的种类、色泽、质
感须与环境协调[6],种类宜统一,忌
在同一水系中出现多种的置石,导致
总体效果杂乱不堪。

置石过程要掌握
设计意图,准确把握置石的地域环境,
必须从整体出发,这样才能使置石与
环境相融合。

3.2置石体量配比协调统一
3.2.1体量大小比例均衡
同一水系在置石过程中,应该注
意置石体量宜协调统一,不同区域内
.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中、小规格石块的体量宜保持一致。

每段区域置石的大、中、小规格石块配比关系须均衡,按置石体量,可参考大:中:小≈3:4:3的配比关系,有利于后期石头置放,且石头购买的时候注意一定的比例,方便后期施工。

3.2.2尺度与环境协调
置石过程中,置石尺度须与水系环境关系相协调[6],需根据场地内水系的尺度、构筑物的尺度等,按一定的比例关系决定石头的大小,具体比例尺度可参考如下①。

1)当水域或场地面积较小时,可以取溪流常水位水面宽度L为参照(图7),以景石最长边为D,置石尺度控制为:大号石D(大)≈1/2~1/3 L;中号石D(中)≈1/3~1/4 L;小号石D (小)≈1/5~1/6 L。

2)水域或场地面积较大时,难以用水域作参照,常常结合周边小品设施控制尺度。

在没有适当参照时,提取常用工程经验值供参考,以景石最长边为D,置石尺度控制为:大号石D(大)≈2.5~3.0 m;中号石D(中)≈1.8~2.5 m;小号石D(小)≈1.2~1.8 m。

同时须适当减少小号景石的占比。

3.3正确处理与驳岸、水面的关系
驳岸置石切忌全部沿溪流水岸线线性摆放,这样会显得水体驳岸过于呆板、生硬。

置石在处理与驳岸、水体的关系时,宜将置石横断面范围扩大,从水中、岸线到岸上都应该有延伸,三者之间相互穿插,组合运用,在增加驳岸层次的同时,通过与植物的结合,增添景观的自然气息(图8)。

3.4驳岸形式多样性
在驳岸设计的过程,除前文介绍的置石+草坡型、置石+植物型两种置石组合的驳岸外,驳岸的处理方式中还包含草坡入水型。

草坡入水型驳岸是由起伏的地形草坡和水面成缓坡式相接,其坡度主要由土质情况和水流流速两个因素而确定。

三者在溪流中,有着不同的景观效果,并承担不同的功能。

在设计的过程中,
应注
图7 置石尺寸控制参考图
图8 驳岸置石尺度参考图(d为区域岸线范围内最大石块长度)
表1 驳岸类型组合比例参考
类型地形平缓型溪流地形较复杂溪流草坡入水型50%20%
置石+草坡型20%30%
置石+植物型30%50%
合计100%100%
意三者结合运用,并根据溪流地势
及项目情况控制三者之间的比例。

一般地势平缓的溪流驳岸适合亲水
休闲,宜多草坪空间;地势复杂的
驳岸则可利用置石及植物组合来消
化高差(表1)。

4结语
本文根据深圳香蜜公园溪流置石
的应用实践以及笔者工作经验,总结
出溪流自然式置石与溪流宽度、驳岸
形式、地形高差之间的关系,为溪流
景观设计及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及便
利。

但由于置石是模拟自然的设计,
形态上追求自然、丰富、多变,其规
律的总结难度较大,文中对自然式置
石规律的提炼仍有不足之处,在之后
实践的工作中需要逐步完善更新。

注:本文图片均为作者自绘自摄。

参考文献:
[1]周雅聃,朱文君,卢漫,等. 深圳香蜜
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7):64-67.
[2]孙逊,沈华山. 深圳香蜜公园植物保
护与景观营造[J]. 中国园林,2018,34
(S2):146-150.
[3]深圳市气象局. 2014-2018年深圳
市气候公报[EB/OL].(2019-01-07)
[2019-03-01.].
cn/qixiangfuwu/qihoufuwu/qihouyuce/
nianqihouqushiyuce/.
[4]王晓燕. 杭州园林溪流景观的营建研
究[D]. 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4.
注:1)湖水驳岸比例可参考地形平缓型溪流;2)数据为常规经验取值,仅作参考。

注: ①数据来源于工程经验,仅供设计人员参考。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广东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大会暨广东园林学会
园林规划设计专委会换届会议在深圳召开
为了更好地促进广东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事业,共话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园林景观建设,“2019广东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大会暨广东园林学会园林规划设计专委会换届会议”于2019年7月27日在深圳召开。

大会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园林景观分会为指导单位,广东园林学会为支持单位,广东园林学会规划设计专委会主办,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市欧博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深圳市朗程师地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造源景观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深圳媚道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生态园林景观专业委员会联合协办。

中国
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分会理事长王忠杰、广东园林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彭承宜、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张国宏及知名专家学者、规划设计师和单位代表等参加了本次大会。

会议主要包括会员代表大会、主旨报告、主题报告三大环节。

上午举行的会员代表大会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主任林广思教授主持,彭承宜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致辞。

会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专委会领导成员,广东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兼专委会主任委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何昉连任主任委员,李青、林广思、李宝章、陈征东、李严波、胡峰、张文英、陈伟元、叶劲枫、董先农、叶枫、鄢春梅、夏媛、孙虎、祝捷、江海燕当选为副主任委员,洪琳燕当选为秘书长,马越当选为常务副秘书长,孙卫国、夏宇、周忆、李冲当选为副秘书长。

主旨报告由何昉主任主持,王忠杰理事长代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分会致辞。

随后,特邀演讲嘉宾日本兵库县立大学大学院风景园林设计领域系主任沈悦教授以“风景园林的时间轴”为题,讲述设计师应从时间轴上把控、营建可持续性的风景园林;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唐克扬教授以“从中国园林到中国风景:近代园林学科史中的名与实”为题,以新视角谈“中国园林现代化”。

下午的主题报告由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院长叶枫主持。

会上,深圳奥雅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李宝章、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所长芶皓、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孙虎、深圳市欧博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林建军、阿普贝思(北京)建筑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苏肖更、深圳市铁汉生态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常务副院长林俊英、深圳市朗程师地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侃、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规划设计事业部总裁叶劲枫八位规划设计师分别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在建国七十年之际,本次大会云集众多规划行业专家,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对新时代大湾区生态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进行了思考,为大湾区生态建设、协同发展出谋划策。

文 |《广东园林》编辑部
图|深圳媚道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简 讯
[5]李晓东. 人工恢复都市区溪流生态廊道的实践与思考——以首尔清溪川与广州东濠涌对比为例[J]. 园林,2018(4):22-25.
[6] 连艳. 置石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分析[J]. 建材发展导向(上),2017(23):158-159.
[7]梁艺薰,吴小刚. 基于古典园林置石理论下对城市公园置石的研究——以福州市南公园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6):112-114.[8]魏菲宇. 中国园林置石掇山设计理法论[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9]王勇. 自然式水景营造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10]杨姿. 浅谈水景驳岸的处理手法[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6):518.
[11]马天乐. 溪流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D]. 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2.
作者简介:
陈伟元/1969年生/男/广东梅州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专业方向为风景园林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