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正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
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能力,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向,使教师教有主导,教有指向,教有成效。
总之,教师的课堂评价要服务于学生的学,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使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因此,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样的、开放的评价方式。
一、尝试多样的评价方式:
一节课听到“你真棒!”“你真聪明!”“你了不起!”这样的表扬,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重复评价愈多,学生的单调乏味感就愈强。
久而久之,学生反应冷淡、无趣。
事实上,任何人都有获得新鲜刺激的要求,对儿童而言,都是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
因此,上课时我尝试了多种多样的评价,变化了评价的方式方法。
(1)口头语言机智多变,广泛收集,加强积累,使评价用语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
(2)将口头语言的评价和体态语的评价相结合,有力的大拇指、爱抚地摸头、由衷地鼓掌,加上真诚地赞美,如此声情并茂,便能传播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
(3)尝试实物评价,可以赠送红星、红花之外,还可以有象征意义的小物品,一支书签、一样教具,都会燃起学生的希望和期待。
(4)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予以创新的评价。
有一次上课,在检查学生预习认读生字时,一位学生将十几个词语都默写会了,我灵机一动,夸她像聪明的小猴子,并让他在全班面前做小猴动作,兴奋不已,令其他同学羡慕不已。
这样,学生从期待奖励,向往成功,接受评价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兴趣。
此外,还可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一)赏识评价,让学生敢读:
一些孩子认字慢、遗忘快,于是,朗读就出现困难,甚至部分孩子惧怕朗读,连最起码的单独起立面对大家大声朗读的勇气都没有。
从这些孩
子的发展出发,我们教师需要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树立自信。
一次上课,我叫了一名胆小又基础不好的孩子起来朗读课文,孩子畏畏缩缩地读着,不是念错字就是加字、丢字。
我不急不躁,不断提醒鼓励,短短的一句话孩子反复了四次总算不出差错地读完,其他孩子都认为他读得很糟,可我却说:“你们没有发现嘛,这位小朋友不怕困难,反复了四次,坚持自己读正确,多认真的孩子!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我巧妙地换个角度变贬为褒,一是委婉地提醒学生读错了一定要自己认真读正确,同时对孩子又是一种鼓励。
结果被夸的孩子参与热情陡增,举起的小手一度高过前面孩子的头顶。
(二)诱导评价,让学生爱读:
有些孩子的语感、朗读节奏跟不上,在朗读中出现了小错误,很长一段漏个字、加个字什么的也是难免的。
教师也一味地夸“棒!”“好!”就是不负责任;若是见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相差甚远,教师干脆用“谁再来”的方法另请高明,频繁地换学生,直到找到高手,才啧啧称赞,这也是不可取的。
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
我在上《索溪峪的野》一课时,让学生用读来表现索溪的美丽。
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我说:“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美丽的秋天呢!”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我评价说:“呀,这下,我看到索溪的美啦!有……”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三)个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由于自身的素质、家庭条件、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各有千秋。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感受。
我在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对鲁迅说的话怎么读,孩子们各有看法,经过一阵交流,我会分别用“你真会观察生活”,“你很有思想”,“老师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自豪”一一做出评价。
施以个性化的评价,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使每位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取得进步。
二、提倡开展多向性评价:
新课程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的现状,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多向性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在思想的碰撞,。
形成自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发展交往合作的学习能力,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朗读评价有很大的局限性。
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一个体被评价的机会有限。
因而我们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老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家长等。
平时,要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和善于欣赏的态度,并教给学生互评的方法,经常性开展互评活动,尤其是自读自评这种形式,能促使朗读者自我反思,增强朗读后的理想思考,自读自评要求每位朗读者在自读后哪儿读得最好,哪儿读得不够,哪儿读得有问题野生评价。
课堂上我们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得让他再道道理由,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让他与前面读得好的同学作比较评价后再读。
也可以让学生下位找自己的伙伴读,或是在合作小组中读,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朗读。
课外,学生们每读一篇课文后,让家长除了认真签字外,还可以写上评语,进行表扬指出缺点,提出希望都可。
学生评价他人、被他人评价的机会增多,受评价的空间增大。
这样,经过多次的练习,学生的朗读水平、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都有了相应的提高。
三、恰到好处的及时评价:
评价要及时,这要任何一位有经验的教师所熟知的。
因为及时性评价很容易让发言的学生个体享受思考的愉悦,成功的快感,以至步入乐思、善思,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也可能带动和激励全班同学积极思考。
可见,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关注的应该是学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发展。
这样,学生才能够发现自己的价值,发掘自己的潜能,展现自己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