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化工工艺流程复习专题》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工艺流程》复习专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2、掌握中学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实验基本及操作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流程图题中的化工生产与化学知识的整合渗透,增强
学生的学习意识品质、树立科学的解题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归纳、总结、交流、讨论
【教学资源】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要点精讲]
一、化工工艺流程题的类型
1、实验型
2、元素化合物型
3、化学反应原理型
[错题展示]
师生互动: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小组讨论]
工艺流程题的特点
[小结]
二、化工流程图题的特点
1、常见呈现的形式:流程图、表格、图像
2、常考知识点:
(1)反应速率、平衡理论的运用
反应物颗粒大小:反应速率、原料的利用率等
温度:反应速率、物质的稳定性、物质的结晶等
盐类水解:利用控制pH 分离除杂
(2)实验基本操作:除杂、分离、检验、洗涤、干燥等;
(3)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4)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资源的回收和利用;
(5)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评价,安全生产思想及从经济的视角分析。
三、知识点透析
1.化工流程图题主要分三部分:
(1)题干部分。
介绍原材料及所要得到的目标产品,以图表、化学反应方程式、
文字表达等提供解决问题的信息。
(2)流程图部分。
呈现整个化工生产过程。
(3)问题部分。
提出了所要解决的问题。
2、
一般流程图过程可分为三部分:I:原
料的预处理。
II:物质
的分离、提纯(题目的关键部分)。
III:产
品获得。
3、流程图中有三种线:
主线主产品、侧线副产品、回头线为循环
四、解答化工流程图题的程序
此类试题的题干通常包括文字说明、工艺(实验)流程以及供参考的数据(以表格、图像等呈现)。
⑴首先要通过阅读文字说明,清楚试题背景是工业生产还是实验室研究,准确抓住工艺(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还提供了哪些信息(原料成分?含量?产品成分?从用途能看出什么性质?);
⑵然后整体浏览一下流程,基本辨别出预处理、反应、提纯、分离等阶段;⑶接
下来可以先看看设问,使下一步的深入分析重点更明确;
⑷然后再带着质与量的意识具体分析各个化学过程(必要时才使用参考数据),组织语言回答设问。
⑷流程图的答题模式
分析流程(每一步骤)
①反应物是什么
②发生了什么反应
③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
④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
分析反应条件
①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②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
③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
规范答题
①化学用语的书写要规范(分子式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成符号或可逆符号;沉淀、气体、固态、水溶液等符号)
②评价或比较要全面(反应物、产物种类目标产物的分离和提纯;反应条件、仪器、设备、步骤)
五、关注一些专用“名词”
原料的预处理:
1.研磨、粉碎:目的是要增大物质反应的面积,加快反应速度,使反应进行得较彻底。
2.过滤:分离可溶与不溶的物质。
3.趁热过滤:防止溶液中某物质因降温时析出(得到混合物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
4.洗涤:水洗通常是为了除去水溶性的杂质除去固体(不溶)的杂质,有机物洗涤减少晶体损失。
5、灼烧(煅烧):原料的预处理,不易转化的物质转为容易提取的物质:
如海带中提取碘等
物质的分离、提纯:
6.调节pH:加入某些物质,用于调节溶液的pH,使某些离子生成沉淀。
7.浸取、酸浸:在原料中加入水(或酸),使可以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生成可溶性离子进入溶液,不反应的通过过滤除去。
8.蒸发浓缩:去掉溶液中的水份,使某物质结晶析出(不含结晶水)。
9.冷却结晶:降低溶液的温度,使某物质结晶析出(得到混合物中溶解度
受温度影响大的)。
10.升温、降温:控制反应条件或控制物质的溶解度。
11.氧化、还原:加入某些强氧化性(或强还原性)物质,使具有还原性
(或氧化性)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2、煮沸:促进水解,聚沉后利于过滤分离;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如
氧气。
【归纳与总结】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