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半宝宝呕吐腹泻该怎么处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岁半宝宝呕吐腹泻该怎么处理
一岁半宝宝呕吐腹泻怎么办
1.调整及控制饮食:给予消化道适当休息,减轻其负担。

可以暂停不易消化的食物。

2、可以在家庭里自制简易口服液。

配方是:食盐1/2茶匙,蔗糖2汤匙,加开水4玻璃杯。

口服补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喂服得当,可以使婴儿停止呕吐,减少腹泻,及早康复。

3、3..消化不良者如仅有轻度腹泻,不需用药物止泻,只需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也可获得痊愈。

服用胡萝卜汤,每日2次~3次,每次2汤匙~3汤匙;服用苹果泥(取苹果一只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放入碗内加少量白糖隔水蒸,蒸熟后捣拦成泥状服用)。

因胡萝卜和苹果含有果胶,能使大便成形,并且还能吸附肠内的有害物质,帮助治愈腹泻。

鱼蛋白粉加入米汤内服用,每日5克,分1次~2次服用。

半岁以上的婴儿可服用鱼蛋白粉粥或烂面条。

由于鱼蛋白粉内蛋白质质量高,脂肪量低,而且没有乳糖,对婴儿腹泻特别有利。

轻型腹泻一般服用3日~5日就痊愈。

焦米汤和焦米粥是用米或米粉加水煮成。

可以少量多次喂服。

由于米内含碳水化合物,最容易消化吸收,而且没有乳糖也不易发酵、胀气,米内所含的蛋白质不发生过敏反应。

焦的部分能吸附有害物质,对控制腹泻很有利。

宝宝呕吐的不同原因
新生儿呕吐
大多数新生儿和小宝宝在进食后会吐出少量食物,这是正常的。

这与宝宝的喷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紧张及喂养不当有关。

护理常识:通过改进喂养方法或者随年龄增长,这种呕吐就会自愈。

我们提倡抱起喂奶,必须卧位哺乳时,最好采用头高脚低位。

妈妈每次哺乳前用温开水擦洗乳头,并以四指托起乳房,拇指置于乳头上乳晕处,减慢乳汁的流出;人工喂养时,每次哺乳前给奶具消毒,奶液充满奶嘴后再给宝宝吃,奶嘴孔不易过大。

哺乳后直立抱起宝宝,用空掌轻拍他的背,帮助他将吞咽的空气排出。

急性呕吐
通常是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的症状之一,比如急性胃或者肠炎,是由于病毒、有毒物质或者细菌侵袭所致,经常会和腹泻和腹痛同时发生。

护理常识:要防止宝宝脱水,呕吐期间暂时不要吃固体食物,代之以流食,比如米汤,每个几分钟喝一勺(15毫升)。

如果没有其他食物吃,含有糖分的果汁也很有效,它还可以帮宝宝补充体力。

在停止呕吐后8~12小时,宝宝可以吃些温和的食物,如香蕉、大米和婴儿专用的苹果泥如果是大一点的宝宝,要在这些食物的基础上加上面包和汤。

周期性呕吐
它是一种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呕吐,常开始于2~4岁。

引发的病因一直没有定论,但普遍认为与体质因素有关,上呼吸道感染,情绪波动、疲劳,饮食不节是其诱因。

护理常识:对于容易呕吐的孩子尤其是感冒后或者咳嗽后呕吐的,应当在平时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要太饱;不要给宝宝吃过于辛辣、熏烤和肥腻的食物。

另外,中医对这类现象有自己的解释,宝宝胃有积热或脾胃虚寒时都容易出现周期性呕吐,也可以利用中医的治疗方法帮宝宝条理脾胃。

宝宝腹泻的不同原因
一:秋季腹泻
宝宝秋季发生的腹泻,一般为轮状病毒引起,每年10月份到次年2月份是轮状病毒腹泻发病高峰。

轮状病毒在干燥、寒冷季节容易爆发。

由于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局部免疫力和肠道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成熟,容易感染轮状病毒而发生腹泻。

二:细菌性痢疾
当各种细菌兴风作浪时,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就会提高。

通常表现为,宝宝在腹痛的同时,还会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呈脓血便,腹泻前常有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

由于腹泻次数多,体内电解质失调,宝宝脱水严重,皮肤弹性差,全身无力。

三:腹部受凉
有些宝宝睡觉时,会踢被子,或者白天玩闹时,腹部露在外面,这样就很容易使腹部受凉。

一旦腹部着凉,就会使肠管平滑肌受刺激,收缩加强,肠道蠕动也随之加快,正在进行着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在肠内通过加快,这不仅影响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还可造成排便次数的增多,且大便常呈稀烂状,因而出现了腹泻。

四:生理性腹泻
生下没几天就开始腹泻,每天大便薄薄的,呈黄色或黄绿色,少则2-3次,多则4-5次,时间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

但宝宝长得很好,也不见瘦。

这种症状在医学上称“婴儿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的宝宝。

五:喂养不当
过早过多地以粥类与粉糊喂养小儿,碳水化合物过多能引起发酵产生消化紊乱。

未按时添加辅助食品于断奶前突然增加食物改变食物成分,因不能适应而产生消化紊乱发生腹泻。

六:乳糖不耐受
乳制品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其消化是靠乳糖消化酵素,缺少这种酵素就无法消化乳糖。

有些宝宝断奶后,不再吃奶和奶制品,由于长期“废用”,乳糖酶活性便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最终成为乳糖酶缺乏。

或者由于宝宝腹泻,损伤了肠粘膜细胞,使之分泌乳糖酶的能力下降,这就是平时所说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如果饮用乳类便可产生腹泻、腹胀等症状,总称为乳糖不耐症。

另外,还有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是指从婴儿出生即无乳糖酶。

无论饮用母乳、牛乳,均可导致明显的腹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