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对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提⾼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对策分析
2019-10-17
摘要:企业统计数据是企业经营成果的反映,准确、及时的企业信息不仅对企业的经营者管理⾮常重要,⽽且是政府宏观调控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资料。
本⽂说明了企业统计数据的重要性,分析了影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希望对提⾼企业的统计数据质量⼯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原因;对策分析
⼀、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
在现实的企业经营运⾏中,谈到企业管理,⼈们⾸先想到的是企业管理体制、经营⽅式、组织形式、运⾏机制等,⽽统计的重要性往往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
企业管理体制、经营⽅式、组织形式、运⾏机制的有效与否,对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提⾼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统计数据作为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的依据,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直接参与政府部门决策。
同样,企业的经营运转离不开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反映了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统计数据的不真实在⼀定程度上误导决策者,影响企业⽣产经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
俗话说:“失之毫厘,谬以千⾥。
”在统计数据来源多样化的情况下,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统计分析和预测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
因此,强化企业统计,⽆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原因
(1)对统计⼯作缺乏应有的重视,企业统计服务职能不能充分发挥。
⼀是企业往往对统计⼯作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统计⼯作只是为政府及上级部门服务的,使得统计⼯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是企业在统计⽅⾯的投⼊⽐较少,对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也不⾼,有些企业甚⾄没有成⽴专门的数据统计部门,把统计⼯作简单化。
三是企业重会计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统计⼈员⼤多为会计兼职,没有精⼒对统计数据进⾏必要的分析、整理,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横向和纵向的对⽐数据资料,统计数据的质量和使⽤价值被削弱。
(2)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基础⼯作较差,导致统计数据质量不⾼。
有相当⼀部分企业没有建⽴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些统计指标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是部分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不健全,企业统计数据数出⽆源,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较⼤,数据质量不⾼。
⼆是⼀些单位虽建⽴了统计台账,但记录不完整、不准确,经常出现⼀些低级错误。
三是有些填报单位怕“露富”,害怕增加税费,不说实话,不报实数,⽀持配合程度不⾼,所报送的报表经不起推敲,出⼊较⼤。
(3)统计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有待提⾼。
⼀是统计⼈员的频繁变动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员变动导致对业务不熟,对统计指标的含义以及统计⼝径、统计范围和计算⽅法⼀知半解,上报的报表往往容易出错,数据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是统计⼈员兼职较多,缺乏必要的业务培训。
尤其是基层统计⼈员缺乏统计知识的更新,对统计指标理解不清、不透,导致统计数据差错现象时有发⽣,使统计的原始数据存在先天性的缺陷。
三是部分统计⼈员积极性不⾼,责任⼼不⾼。
这样就影响了整个统计队伍的素质,造成了统计⼯作的被动,从⽽对统计数据的质量也产⽣⼀定的影响。
(4)企业治理层对企业统计职能不够重视。
企业主要是从事经营性⼯作,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内部管理⼯作的重视程度有所偏差,企业统计容易受到企业领导的忽视。
企业管理层对与企业统计的缺乏关注,对企业统计⽆法提供有效的监督。
企业管理层仅关注企业最终的统计资料,⽽忽视对企业统计⼯作的监督指导,企业统计部门及⼈员可能不正确地履⾏职责,在原则性问题上可能会放松警惕,不按照国家出台的统计法律及制度编制统计报表,⽽仅仅是为了报表账⾯“好看”,瞎编统计数据,这样的现象在各⾏各业很常见。
(5)企业统计⽅法及统计⼿段未能及时更新。
企业利⽤科学的统计⽅法搜集、整理及分析并提供相关的资料构成统计⼯作的基础。
传统的⼿⼯操作⼿段逐渐向计算机技术操作转变。
有些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计算,统计效率提不上去,统计数据的准确可靠性⽆法保证。
计算机技术能够使数据处理⾼速化、数据存储资源化、数据传输⽹络化,使数据信息得到共享,为信息使⽤者提供便利,还能够减少因⼯作⼈员失误造成的技术性误差。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统计⽅⾯的应⽤,⼤⼤降低了企业统计时间及⼈⼒成本,改善了企业统计效率,提升了企业统计数据质量。
三、提⾼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1)提⾼认识,加强机构建设。
企业提⾼对统计⼯作的重视程度,建⽴健全企业统计的管理体制和运⾏⽅式。
⼀是企业应设⽴统计部门明确职责,⾄少应设⽴相对独⽴的统计岗位,将统计信息⾃下⽽上的单向运⾏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
⼆是理顺各职能部门关系,明确职能部门职责,设⽴会计核算员兼职统计员岗位,将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解决统计⼈员缺乏⽽且流动频繁的⽭盾。
三是提⾼统计部门的地位,使统计部门和其他部门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增加统计部门的资⾦投⼊等,使统计⼯作能够进⼊管理层、服务决策层。
(2)强化基础,推进统计⼯作制度规范化建设。
企业在统计数据的采集到最终的报表的各个环节上规范操作,完善企业统计制度。
制定企业统计监督管理办法,从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编制、审核及报批、分析、并保存统计数据及报表等环节,加强监督管理⼒度,从制度上防范统计作假⾏为。
将统计⼯作责任落实到个⼈,统计⼈员对⾃⾝的统计⼯作负责。
统计⼈员在统计
数据时,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真实。
(3)加强企业统计⼈员培训,提⾼整体素质⽔平。
统计⼈员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着统计数据质量。
企业在招聘企业统计⼈员时,应注重统计⼈员的专业⽔平,尽量减少统计⼯作由其他岗位的⼈员兼职。
定期对企业统计⼈员进⾏专业知识培训及考核,⿎励企业统计⼈员积极提升⾃⾝的专业素质,适应变化的统计环境。
改变对统计⼯作的最初认识,加⼤对企业统计⼈员的福利待遇,激励他们认真负责对待统计数据。
同样,统计⼈员⾃⾝也应注重统计知识的更新,提升⾃⾝的统计⼯作能⼒。
除此之外,统计⼈员还需加强统计数据分析能⼒,为企业提供⾼质量的统计报表,对现有的统计资料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提出适合企业⽬前⽣产经营发展现状的对策建议,改善企业⽣产经营状况,提⾼企业效益。
(4)企业应加强对企业统计部门的重视。
企业除了应重点关注企业的经营情况外,还应重视企业统计。
企业领导能够通过企业的统计数据、统计资料及统计报表查看企业项⽬的进展情况,了解实际的⽣产经营状况。
加强对企业统计部门的重视,给予企业统计部门⼀定的权限,⿎励统计部门在发现企业经营问题时及时反馈⾄领导层,使得问题得以尽快解决,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运作。
(5)及时更新统计⽅法及⼿段。
企业统计⼈员在进⾏统计时,不能仅限于传统的统计⼿段,跟随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及时更新企业统计⽅法。
采取先进、科学的统计⽅法,提⾼统计数据的可靠性,统计⼯作⼈员不仅要利⽤计算机技术做⼀些基本的统计⼯作,还应该善于研究和开发,主动开展分析、参与管理、强化监督,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服务。
参考⽂献:
[1] 王欣.关于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J].天津经济,2008(8).
[2] 王冬菊.影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因素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04).
[3] 廖春蕾.探讨提⾼企业统计数据质量之对策[J].经济视⾓,2012(03):63-65.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关于提⾼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对策分析
被举报⽂档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