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北师大版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北师大版试卷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xxx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牛虻(méng)氓(méng)魍魉(wǎng)欺罔(wǎng)
B.草菅人命(jiān)绾结(wǎn)猪倌(guān)管理(guǎn)
C.枢纽(shū)抠门(kōu)沤肥(òu)伛偻(gōu)
D.慑服(shè)蹑手蹑脚(niè)镊子(niè)嗫嚅(niè)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写书人应做到用最少的文字传递最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这无疑需要作者有更高的水平,花更大的力气。
而眼下难寻而有分量的作品。
②读书如“隐身串门”。
要拜谒有名的作者,不必事前打招呼,也不怕扰了主人,翻过几页就可登堂入室。
③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的争论。
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各有千秋,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
A.俭朴清净经年累月大相径庭
B.俭朴清静经年累月南辕北辙
C.简朴清静旷日持久南辕北辙
D.简朴清净旷日持久大相径庭
3.下列语言表述得体的一项()
A.一学生毕业后又回到母校,见到当年的班主任,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
您身体还好吧?”
B.主人送别客人的时候,客人说:“请留步,足下改日再来拜访。
”
C.评价朋友的女儿:“令嫒不愧出身文学世家,她写的这篇小说,构思巧妙,扣人心弦。
”D.编辑对作者说:“你的小说我看过了,其中的不妥之处,我已经斧正了。
”
4.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电子情书》里的梅格•瑞恩和汤姆•汉克斯从最初誓不两立的对手最终演变为亲密无间的恋人,谁说爱情不是一场战争呢?
B.王山毫无悬念地获得出战全运会的资格,王川则必需参加在长沙举行的资格赛,以争取湖南队的最后一张全运会入场卷。
C.朝湫分为两湫,前湫状若卧蚕,四周青黛环拱;后湫形似弯月,湫内遍生红色水草,犹如胭脂溶入其中,真可谓山青水秀。
D.能否追回这笔脏款对刚兴起的沙市的廉政建设来说可谓厉害攸关,所以,即便胜利就在眼前,大家也始终不敢有半点松驰。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艺术观点是不断变化的,①中国文字的传承是恒久的,它涉及我们文明的存废。
②在今天,③书法已经失去普及性和实用性,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对书法产生误解。
这种误解,④就体现在对“书法”的理解中,⑤古人学习书法是“认”“念”“写”三位一体,⑥这三个部分在书法教育中被完全割裂;认,对汉字的研究,交给了中文系;念,交给了表演系;写,则交给了美术系。
中国书法首先是文字,然后才是艺术,如果把文字的内涵都剥掉了,请剩下一个艺术的壳,那就实之不存了。
A. A
B. B
C. C
D. D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路难》和《拟行路难》都属于乐府诗,也是古体诗。
B.“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这两句中包含的两个人物是庾信和鲍照。
C.鲍照,南朝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集中于诗歌方面,最有名的诗歌作品是《拟行路难》十八首。
D.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
鲍照的《拟行路难》就是这类作品的一个代表。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词语在词类活用上相同的一项是:
A.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苏轼《留侯论》)
行歌相答,顾而乐之(苏轼《后赤壁赋》)
B.函梁君臣之首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C.取其一,不责其二(韩愈《原毁》)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欧阳修《伶官传序》)
D.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欧阳修《伶官传序》)
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苏轼《留侯论》)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语堂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的文笔清雅、闲适。
代表作有散文集《剪拂集》、长
篇小说《京华烟云》。
B.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后期词作常含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C.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彷徨》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作品鲜明地表现了对愚弱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D.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词的内容以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为主。
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某当红歌星在微博中这样写道:“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增进对社会的责
任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社会树立一个好榜样。
”
B.与此同时,博物馆融入社会的步伐在日益加快,服务社会的功能在日益凸显,以陈列展
览和社会教育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C.让子弹飞,让物价飞,别让血汗工钱飞!——这是讨薪8年未果的民工打出的“最潮标语”,他们想以此引起政府和媒体注意,希望能够如愿讨回工钱回家过年。
D.在学校举行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一个人学习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
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10.选出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两句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
A.“怅”的原意是失意,这里含有思绪万千百感交集的意思。
B.“谁主沉浮”可理解为:到底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呢?
C.前句通过对大自然的发问,表现了诗人作为早期共产主义战士的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
豪迈的情怀。
D.后一句是对前一句的巧妙回答,即我们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
之月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二、默写
11.名句名篇默写
(1)《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小年的短暂的寿命。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3)《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景抒情,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小题,每题两空全对得1分,共6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屈原《离骚》)
(3)《论语·泰伯》“,。
”告诫读书人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肩负的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
13.名句默写(每题1分,共10分)
(1),但愿长醉不复醒。
(2)陈王昔时宴平乐,。
(3)我欲因之梦吴越,。
(4),恍惊起而长嗟。
(5),使我不得开心颜。
(6)细草微风岸,。
(7)白云一片去悠悠,。
(8)鸿雁长飞光不度,。
(9),月照花林皆似霰。
(10)斜月沉沉藏海雾,。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7分)
(1)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2) 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3)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5)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7)舞幽壑之潜蛟, __________ 。
(苏轼《赤壁赋》)
15.根据拼音写汉字。
(每空1分,共4分)
(1)消(qiǎn)(2)(lǒng)络
(3)(gū)负(4)一(chóu)莫展
三、语言表达
16.下面是一幅保护生态环境的剪纸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
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字。
(6分)
17.仿照下列句式,以“理想/ 幻想”或者“光荣/ 虚荣”为话题写一组句子,字数大体相同即可。
(4分)
例:魅力 / 权力
魅力是一种软力量,权力是一种硬力量。
魅力像和煦的春风,让人心旷神怡;
权力像陡峭的冰山,让人心生敬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8.请在保留主要信息的基础上,将下面一则手机短信压缩到15字以内。
(6分)
我正坐在火车硬座上,这里人很多,环境嘈杂,很多人在大声说话,通话非常不方便。
我9
点到达目的地。
等我到了目的地,我会给你打一个电话,你也可以给我打一个电话,我们双
方可以联系。
19.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完成小题。
(1)漫画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见到彩虹”?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①,而忽视质量的改善,就会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甚至竭泽而渔,②,从而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因此,③,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否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泊歙浦
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21.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3分)
22.请结合全诗,谈谈颈联中“惊”字的好处。
(3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①城:指长安。
寒食,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两天,古人在这个节日里,前后禁火三日,只吃冷食,所以称为寒食节。
御柳:宫苑中的柳树。
②汉宫:唐宫。
传蜡烛:唐寒食节宫中特许燃烛,对权宦近臣挨家传赐。
五侯:历史上称“五侯”的很多,这里似指宦官。
23.诗中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寒食时节长安的明媚春光,诗人分别从什么角度进行描写?用了
什么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24.诗中皇帝给宦官传赐蜡烛这一生活细节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什么?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起到什么作用?有一种什么样的意味?
五、名著导读
25.简述题(任选一题,5分)
(1)突然间,她看见弗比斯头顶上方伸出了另一个脑袋,一张发青的痉挛的脸孔和一副恶
魔般的眼光,在那张脸孔旁边有一只手,举着一把尖刀。
上面这段话出自《巴黎圣母院》第七卷中“临窗子的用处”这一章。
选文中的“另一个脑袋”是
谁的?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2)“那是两个人合而为一,那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合成一个天使。
那是天堂啊。
”这是谁对爱情的看法?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
26.简答题。
(1)《红楼梦》中“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词句咏的何物?作者是谁?她有什么性格特点?
(2)《三国演义》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最突出的便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
奸绝、义绝、智绝。
“三绝”是哪三个人?试选“一绝”举一例说明其“绝”。
六、作文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身为世界500强之一的外企主管,年薪20余万元,但为了创业,2015年5月,27岁的庄栋
决定辞职,离开上海。
他揣着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证,重新站在母校对面那条街的巷口,开始了新生活——卖凉皮。
放弃外企高薪去卖凉皮,庄栋的选择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甚至有人觉得他是在开玩笑。
不过,庄栋对此不予理睬,他表示要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披荆斩棘,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 .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字音考题看似简单,其实暗藏杀机,特别是对说普通话有缺陷的方言区考生,一定注意平时学习中的正确识读。
分析可知,C项,“伛”应读“yǔ”。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D
【解析】
试题分析:简朴:着重指简单朴素,运用范围较广泛,可用于语言文字方面,如“语言文字简朴无华”,也可用于生活作风方面,如“他在吃、穿方面一向简朴”,还可用于设备条件方面,
如“这是一间设备十分简朴的办公室”。
俭朴:着重指节俭朴素,运用范围较小,多用于个人
生活方面。
清净:心境洁净,不受外扰;安定,不纷扰;清洁纯净;简明不繁;指远离恶行
与烦恼之意,(重在于“ 净”)。
清静:指安静,不嘈杂(重在于“静”)。
旷日持久:指耗费
时日,拖延得太久。
经年累月:指经历很长的时间。
大相径庭:指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
法截然不同。
南辕北辙:指行动与目的相反。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C
【解析】试题分析:A项,“久仰”错误;B项,“足下”是对别人的尊称;D项,“斧正”是请别
人改正。
4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同)字、形似(近)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把握不准
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
A誓——势B需——须卷——券C山青——山清D脏—赃厉——利驰——弛。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5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
文意进行推断。
解答此题,第一处“变化”“传承的恒久”,两者之间是转折关系,排除C.D。
强调“在今天”,后面是原因的解释,主要围绕时间的顺序进行叙述分析,综合看来,B项恰当。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
首先要
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2.抓思路。
句子中的思
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
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
3.抓标志。
语言
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
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
4.抓语境。
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
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
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
保持一致。
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
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如本题第一处“变化”“传承的恒久”,两者之间是转折关系,排除C.D。
6 .C
【解析】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成就最高的是诗歌。
7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
答案为B 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A.“臣妾”像臣妾一样,名词作状语;“乐”以……为乐,意动用法。
C项,“一” 一个人的优点,数次活用为名词;“忽微”微小的事情,形容词做名词。
D项,“前”向前,名词作状语;“西”向西进军,名词作动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在文言文中,名词做状语有以下情况:一、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翻译为“向+
方位名词,例如:(1)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赤壁》)“南指”“向南指”。
题目中的“园日涉以成趣”中的“日”属于这一类。
二、称谓名词作状语,译为“当作+称谓名词,例如:(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
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隶使”“当作奴隶使唤”。
题
目中的“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中的“宵”属于这一类。
三、一般名词作状语,译为“用+一般
名词,例如:(3)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活板》)“火令药熔”,“用火让药熔化”。
(4)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
力叮不释。
(《促织》)“力叮不释”,“用力叮着不放”。
(5)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
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隧入”“用打洞的办法进入”。
(6)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促织》)“笼归”“用笼子装着拿回家”。
四、人或动物名词
作状语,表比喻,译为“像+名词+一样”(7)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犬坐于前”,“像狗一样坐在面前”。
考生平时要注意总结积累。
8 .C 解析彷徨——呐喊。
【解析】略
9 .C
【解析】
试题分析:A动宾搭配不当,“增进” 不能与“责任感”搭配;应将“增进”改为增强。
B项,成分残缺,“以……为”D项,一面对两面。
去掉“是否”。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0 .A
【解析】
试题分析:可结合着毛泽东诗词的写作背景及整首诗词的意境来体会句子的含义。
A从整首
诗歌中所表现出的诗人雄姿英发、豪迈情怀的情感可知,A“这里含有思绪万千百感交集的意思”分析不正确,“怅”是由深思而引起的慷慨激昂的心绪。
所以选A。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晦朔”“孑”“畏”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
句的意思。
12 .⑴峥嵘岁月稠,风华正茂。
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⑶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
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 .(1)钟鼓馔玉不足贵
(2)斗酒十千恣欢谑
(3)一夜飞渡镜湖月
(4)忽魂悸以魄动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6)危樯独夜舟
(7)青枫浦上不胜愁
(8)鱼龙潜跃水成文
(9)江流宛转绕芳甸
(10)碣石潇湘无限路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馔玉”、“恣欢谑”、“渡”、“危樯”等字的写法。
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 .1)犹抱琵琶半遮面(2)同是天涯沦落人(3)砯崖转石万壑雷(4)数罟不入洿池(5)
塞上风云接地阴(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7)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
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
多字。
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
名句范围一般是初
高中必修、选修,以及部分课外名句(四书五经、历代经典诗文名句)。
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本题中,要注意以下这些字的书写,如:“琵琶”、“砯”、“罟”、“彘”、“嫠”等。
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5 .(1)消遣(2)笼络(3)辜负(4)一筹莫展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以填空的形式考查,其实也在考查字形。
所以既要注意字音又要注
意不写错字。
16 .构图要素:排污管排除的污水、河中的游鱼及其尸骸、剪刀与“剪掉”的字样。
(3分)寓意:污水排到河里导致游鱼死亡,代表环境污染。
污水图案上打开的剪刀正要剪断污水和“剪掉”字样,预示着环境治理。
(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对象--细节。
宏观把握会徽(行业
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说明(介绍)
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
理解画面的内涵。
由画面到生活,深入感知,由果推因,由表及里。
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
辨析漫画寓意一定要细心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以及
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并发挥想象,选择题采用排除法,先排除不合理的想象,可使答
题事半功倍。
构图要素:排污管排除的污水、河中的游鱼及其尸骸、剪刀与“剪掉”的字样。
寓意:污水排到河里导致游鱼死亡,代表环境污染。
污水图案上打开的剪刀正要剪断污水和“剪掉”字样,预示着环境治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 .示例:(理想/幻想)理想是合理的设想,幻想是空洞的梦想。
理想像海上的灯塔,让人
明确方向;幻想像空中的楼阁,让人沉醉迷失。
(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根据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要
仿照前面的语句的句式和修辞来写。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 .车上不便通话, 9点到达后联系。
【解析】
试题分析:“通话非常不方便”是第一句的中心,“我们双方可以联系”是第二句的中心。
将这
两个中心句的意思归纳起来就可以了。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筛选信息的能力。
点评:本题有两大特色:一、选材新,有时代感,贴近学生生活。
二、考查的点多,概括分
析能力、表达应用能力,尤其是限制了字数,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语言精炼的好习惯。
19 .(1)人生难免有挫折;要勇敢面对挫折;我们要战胜挫折,获得成功,实现人生价值。
(2)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②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③培养坚强的意
志品质;④养成自立自信自强的生活态度;⑤学会自我疏导等。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第一问可以根据“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句考虑,“风雨”应当指
人生的“挫折”“灾难”等,“彩虹”应指人生的“成功”等,根据这些可以得出答案。
第二问的回答可以围绕如何成功的角度作答,可以从树立目标、解决问题、培养自己意志和生活态度、自
我疏导等角度分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 .①如果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②势必破坏自然环境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式的扩展语句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
语句的句式,补写出一句合适的话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析】略
21.第一句总写长安城春意盎然,将长安城中无边春景囊括无余;第二句专写皇家风光,突出
在东风吹拂下婆娑起舞的“御柳”这一景象。
两句一红一绿,色彩的对比十分强烈,使整个画
面显得非常的浓丽。
22.表现了皇帝对宦官的恩宠和宦官的灸手可热的势焰。
用的是以小见大的手法,使这首诗显
得既蕴藉含蓄,又巧妙无比。
有深刻的讽刺。
【解析】
21.试题分析:解答时首先应抓住“飞花”和“柳斜”这两个词语,和这两个词语中所隐含的“红”
和“绿”两种色彩,其次要抓住带有概括性的词语“无处不”。
点睛: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事
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
22.试题分析:诗中只写皇帝给宦官送蜡烛,而没有提及给大臣们送蜡烛,可见宦官气势。
蜡
烛为小,而皇帝亲近谁为大,诗词中运用细节描写时往往是“以小见大”。
诗人以似乎客观或
者有点赞扬的口气叙事,其实其中隐含讥讽,只有懂得此诗为政治讽刺诗方能答出。
23 .(1)克洛德(1分)。
弗比斯与爱斯梅拉达幽会后,克洛德暗中跟踪,藏在旅店阁楼里。
(1分)当看到他们两人亲热时,他妒火中烧,用尖刀刺杀了弗比斯,然后跳窗而逃。
(1
分)爱斯梅拉达吓得昏了过去,并被巡夜的兵卒紧紧围住。
(1分)人们都说是她刺杀了弗
比斯。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