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想象写作手法的一句是()
A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B .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C . 我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D .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二、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2分)
2. (2分)为句中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己,写下了上面的话。
()
A . 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
B . 已经不能止住
C . 自己不能停止
D . 自己不能说出
(2)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A . 引人注目
B . 非常好看的
C . 非常有特色的
D . 形容很长
三、情景默写 (共1题;共2分)
3. (2分)(2017七上·稷山期末) 默写。
(1)夕阳西下,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
(刘禹锡《秋词》)
(4) ________,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5)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
(谭嗣同《潼关》)
(6) 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7)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8) ________,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汪国真《感谢》)
(9)我想那缥缈的空中,________。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________。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10)我们强调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小组中人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11)《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共1题;共8分)
4. (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① ,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②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③。
”夫人善于自见④ ,而文非一体⑤ ,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⑥曰:“家有敞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
傅毅,字武仲。
②超:班超,班固之弟,东汉名将。
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
⑤体:体裁。
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字词。
①自古而然________②而固小之________
③鲜能备善________④斯不自见之患也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面的句子。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家有敞帚,享之千金”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概括?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5. (6分)古诗文阅读。
送柴侍卿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王昌龄(唐)李白
流水通波接武冈②,送君不觉有离伤。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
②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送柴侍卿》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B . 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薄情寡义。
C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
D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
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
(2)虽然两首都是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
6. (6分)请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校史是对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是指记录学校建立发展和变迁的过程的文献资料。
学校校史是地方史和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留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一部科学、真实、系统的校史,记载着学校创建、发展、壮大的历程,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学校精神的重要体现,对创建高水平学校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校史漫长往往与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水平密切相关,百年或几十年校庆隆重盛大,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学校传统教育和优良校风教育,也有利于增强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捐助。
材料二:2017年9月14日晚,重庆二外第四期《雪松讲堂》由校友会瞿扬会长在颂恩堂为初一学子开讲。
会长引领二外学子们追寻母校历史,深化对母校的情感羁绊。
瞿会长从美国知名的斯坦佛、哈佛等美国校友文化的层面,培养新生接受校友文化,从校友这一特殊角度,触发新生们的成才之志,报国之心与回馈母校的情怀。
跟随瞿会长精心准备的幻灯片缓缓演绎,同学们第一次了解了母校曲折的故事,母校历史中那些师德崇高的老师们,和那许许多多充满传奇色彩的校友们。
演讲结束,同学们积极发言提问,并表示希望学校能经常开这种催人奋进、引领他们走出青春迷茫的充满正能量的讲座。
材料三:2017年9月27日,由原四中校友鲍清华所设立的“清心清华”助学金进行了第三次发放,“清心清华”助学金意在帮助家庭贫困学子不因家庭经济条件等原因而失学,也为激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此次,重庆二外共有10名困难学生获助,受助金额依据校友会对学生的实地考查及鲍清华校友所指定的审核小组审核结果而定。
鲍清华校友表示,希望接受捐助的学生懂得心存感激,立志成为有用之才,让这缕回馈母校的涓涓细流一直流淌。
(1)从以上三则材料探究校友会成立的意义是什么?
(2)重庆二外第五期《雪松讲堂》拟为初三学子开讲,主题为“青春·理想”,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5字。
(3)重庆二外第五期《雪松讲堂》拟于11月6日19:00在颂恩堂为初三学子开讲,为扩大本次活动的社会影响力,拟邀请重庆二外原初2001级校友,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秦玥飞作为本次讲座的特邀嘉宾。
请你以校友会工作人员的身份,给秦玥飞先生发一封邀请函。
七、名著阅读 (共2题;共6分)
7. (1分) (2016七上·桐乡期中)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句子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等、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B . 《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
C .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D .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命若琴弦》、《湘行散记》。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
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
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①文段选自《________》(书名),作者是________ 。
②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人名),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
8. (5分)(2019·深圳)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________。
(2)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
八、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9. (13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卖豆浆的孩子
鲁先圣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
他在这个地方卖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
我只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
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
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
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
这时
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
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与不解,在当今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点去上学了,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了。
他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经历和背景。
我总想找个机会与他攀谈,但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
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
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
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
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⑤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⑥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
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
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⑦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我无言以对。
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
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
⑧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
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
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
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
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放下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⑩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一句话概括回答。
(2)根据“我”对孩子卖豆浆行为的情感态度变化,理清文章思路,完成填空。
A________→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________→我希望这是他将来的一笔财富
(3)结舍语境,理解第③段“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
”一句中“熟练”一词的含义。
(4)第⑤段划线句“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
”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请联系全文,谈谈结尾段中划线语句的深刻含义。
(6)结合卖豆浆孩子的经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什么启示?
10. (13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①卡莱尔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的确如此,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
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
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
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
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
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
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
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
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
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
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
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
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
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
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
”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
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
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
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
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选文有改动)
(1)文章第①段开头引用卡莱尔的话有什么作用?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
(3)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
(4)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请选择其中一种,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分析第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②段中说,所谓“天才”和“神童”由于不注重后天的勤奋学习,“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请你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7)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条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
(限于选文以外)
九、作文 (共2题;共10分)
11. (5分)下列句子朗读不太顺口,请稍加修改,使之通顺。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土地黑黑的,红玉的脸庞,眼睛似黑玉,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
12. (5分) (2017九上·上海月考) 题目:我的坚持
要求:①这份试卷中出现过的素材请不要使用。
②字数600字左右。
③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如与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
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1、
二、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2分)
2-1、
2-2、
三、情景默写 (共1题;共2分)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3-10、
3-11、
四、课外阅读 (共1题;共8分)
4-1、
4-2、
4-3、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5-1、
5-2、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
6-1、
6-2、
6-3、
七、名著阅读 (共2题;共6分)
7-1、
7-2、
8-1、
8-2、
八、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9-1、
9-2、
9-3、
9-4、
9-5、
9-6、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九、作文 (共2题;共10分)
11-1、
12-1、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