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四)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年级:
时间: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

”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

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
活吧。

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

《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

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

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

《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

《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琨“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

”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

《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攘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粉"。

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

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

”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

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

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

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

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

“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年”。

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

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

凤凰的别名是鸭鸡。

《尔雅·释兽》说:“鸡三尺为
鶤。

"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

古人称鸡为“德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

”“文”“武”“勇”“仁”“信”,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的。

(摘编自《“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1.下列关于“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农耕时代的古人会利用公鸡能啼晨这一习性来安排作息,下至百姓的劳作上至国君的早朝。

B.古人以鸡鸣励志,后来很多人受祖逖“闻鸡起舞”故事的激励,听到鸡叫就及时奋起,舞剑健身。

C.“鸡”谐音“吉”,寓意吉祥,所以古代读书人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鸡和盛开的牡丹花的年画。

D.古人认为鸡能辟邪,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就在门上木刻或者铸造其图形,后来画鸡贴于门上。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原文相关词句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B项,“听到鸡叫就及时奋起,舞剑健身”错误。

文中
第四段说“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

《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砚‘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砚说:‘此非恶声也.’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可见选项杂糅了信息,“舞剑健身”的说法狭隘了,那只是祖逖和刘砚做的事情,古人鸡鸣励志可能是读书学习或者做其他的事情。

C项,“寓意吉祥,所以古代读书人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鸡和盛开的牡丹花的年画”错误。

原文第六段信息是“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年’。

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从“古代”前的句号可知选项杂糅信息,“古代读书人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鸡和盛开的牡丹花的年画”的原因在后边--“取意‘功(公)名(鸣)富贵'”,并非“鸡’和‘吉’谐音,寓意吉祥”.D项,“就在门上木刻或者铸造其图形”错误。

原文第五段信息是“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

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可见选项中“门上”偷换概念,而是刻铸后“置于门户之间”。

故选A。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鸡人"在周朝时期负责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皇家宫廷中“鸡人”负责打更报时,职责范围有所缩小.
B.古人将母鸡打鸣与女人干政或主政相提并论,均视为不祥之事,古书认为前者会妨碍主人,后者会危害国家。

C.民间把鸡当辟邪之物可能与舜有关,据载,献给尧的“重明之鸟”双睛在目,
勇猛善斗,它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D.《山海经·中山经》中多次提到用雄鸡、白鸡进行祈祷祭祀,缘于“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阳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分析近五年高考命题,语文试卷中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悄然在发生着变化。

如果说之前在语句对照的层面就能做对选项,那么现在需要在读懂的基础上对信息与说理性进行甄别。

因为考纲的要求已然发生了变化,所以考生在平时复习中一定要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不仅限于会提取筛选信息.D项,“《山海经·中山经》中多次提到用雄鸡、白鸡进行祈祷祭祀,缘于‘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阳鸟”,错误。

从原文第五段来看,“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

《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攘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粉’.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

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

’"“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唐《艺文类聚·鸟部》中“鸡”条的说法。

选项杂糅信息,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上强拉硬拽.故选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鸡被称为“鸡”,还有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别称,都与鸡守时且鸣叫准时的特点有关,蕴含着古人对鸡的赞美。

B.农业在古代处于主导地位,又没有发达的计时工具,“鸡文化"地位重要,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对现代的影响就相对小了。

C.鸡被古人称为“德禽”,古人根据鸡的特点赋予其文、武、勇、仁、信等优
秀品质,可见,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

D.鸡和凤凰大体类似,鸡三尺则为鶤,而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凤的原型是鸡,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中相关信息进行理解和推断能力。

这类题选项信息一般会超越文本,也就是可能在材料中找不到可对照的语句,需要考生联想生活或者运用头脑中的自我储备加以判断.还有一种设题角度可能是对原文相关语句进行合理而巧妙的变通,即一句话百样说,出题者没有照搬原文信息,变通说法后让考生来推断,这样的其实就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总之这样的题需要处置灵活一些,不拘泥于提取、筛选能力。

C项,“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推断错误,原文最后一段只是表述为“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可见选项主观臆断,无中生有,推断无据.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量子计算机是一种全新的基于量子理论的计算机,是一类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

当某个装置处理和计算的是量子信息,且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是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处理数据不像传统计算机那样分步进行,而是同时完成,这样就节省了不少时间,适于大规模的数据计算。

传统计算机要分解一个129位的数的质因数,需要1600台超级计算机联网工作8个月;而如果用量子计算机,只需1台,在几秒钟内就可以得到结果。

对于目前多变的信息,量子计算机能够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新的有用的信息.量子信息的处理,先需要对量子计算机进行储存处理,之后再对所给的信息进行量子分析。

运用这种方式能准确预测天气状况,目前传统计算机预测天气状况的准确率达75%,但是如果运用量子计算机进行预测,准确率能进一步上升.
随着信息产业的高度发展,所有的电子器件都在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

作为传统计算机物质基础的半导体芯片由于晶体管和芯片受材料的限制,其体积的减小是有相应的限度的.而每个量子元件尺寸都在原子尺度,由它们构成的量子计算机,其体积相比传统计算机会大大缩小。

量子计算机由于具有不可克隆的量子原理,不会遭病毒攻击而导致电脑瘫痪、个人信息被窃取。

还有,当量子计算机系统的某部分发生故障时,输入的原始数据会自动绕过,进入系统的正确部分进行正常运算。

由于存有一定的科技上的难题,所以,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量子计算机.但是,世界各地的许多科学家正在以巨大的热情追寻着这个梦想。

(取材于360百科、百度百科)材料二:
30多年前,物理学家费曼提出利用量子构建计算系统。

如今,科学家正在验证这一设想。

近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发起了一次线上分享会,探讨量子计算机的技术发展路线和前景。

分享会的主讲者之一、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张辉认为,量子计算并非“玄学",在激光、超导等领域,人们已经广泛应用了量子的
特性。

不同的是,此前的应用多在宏观层面,而量子计算则要在微观层面上实现控制,这其中有着很大的难度,是影响量子计算机面世进程的一个因素。

与超级计算机相比,量子计算机有何特别之处呢?
“如果用超级计算机实时规划最优路线,极限是控制几百辆汽车。

未来的智慧交通要同时计算几十万辆车的出行路线,在理论上量子计算机能做到."张辉说。

经典计算机用0和1储存与处理数据.量子计算机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的基本计算单元—-量子比特可以同时是0和1,即允许“叠加态"共存。

这让其拥有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

举个例子,假如在800万本书里找一个单词,经典计算机一本本地搜索,而量子计算机则分身为800万台计算机同步搜寻。

因此有人说,在量子计算机面前,现在的计算机显得非常原始.
当前,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把量子计算当作未来技术制高点,国内外知名的IT公司纷纷涉足量子计算。

“全球量子计算创业公司超过百家,2019年是量子计算发展高光的一年。

”张辉说。

量子计算机会不会把经典计算机挤下舞台?分享者认为,两者不是对抗关系,量子计算机不会全面替代经典计算机。

经典计算机发展至今,已经能处理绝大部分日常任务,未来两者应该兼容、融合。

(取材于2020年4月8日《人民日报》)材料三:
12月6日,从合肥高新区传来好消息,该区企业本源量子研制成功了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
目前,绝大多数量子计算机研发团队仍在使用商用仪器设备自行搭建量子
计算机控制系统,产生成本昂贵、兼容性差、功能冗余、难以集成等系列问题.针对这些技术难题,安徽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对半导及超导量子比特进行创新利用与研发,研制了一套精简、高效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它可以将所有量子计算控制系统的功能集成在一台机器内。

这也是我国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灿院士表示,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制,是迈向量子计算机重要的一小步。

他介绍:“量子芯片能够进行运算,需要把运算数据输进去,还要操控程序怎么编,编完以后怎么让它运行,这就需要外围有一套测控系统,这就是这个体系.”
此次正式推出的本源量子测控一体机能够提供量子芯片运行所需的关键信号,还可处理量子芯片传回的信息,执行对量子计算机程序的编译。

它将主要应用于量子芯片的测试研究与量子计算机的原理搭建,提供量子芯片的运行环境与接口,提供量子芯片所需的信号生成、采集、控制与处理,可以应用于精密测量、基础科学研究、雷达探测等领域。

(取材于央广网、《新安晚报》)
4。

根据材料一,下面对“量子计算机”的理解,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量子计算机能够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
B.量子计算机是可以遵循量子力学规律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
C.量子计算机的认定,只需看其处理和计算的信息是不是量子信息。

D.量子计算机可以同时完成传统计算机需要分步进行的数据处理工作。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研读文本,①要找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特征;②要放在具体语境中去理解;③要把握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④要依据题干和选项找到信息所在的文本位置,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无中生有,不可曲解原意等,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C项,“……只需看其处理和计算的信息是不是量子信息”错误,材料一第一段“当某个装置处理和计算的是量子信息,且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是量子计算机”,可知是“某个装置”。

故选C。

5.下列有关本源量子研制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推出的本源量子测控一体机
的意义与价值的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A.规避了使用商用仪器设备自行搭建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B.大大加快了量子计算机研制的步伐,让人们看到了量子计算机很快就要诞生。

C.作为一套外围测控系统,能够为量子芯片进行运算提供其所需要的帮助。

D.能够为量子芯片运行提供关键信号,处理回传信息,编译量子计算机程序。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B项,“大大加快了量子计算机研制的步伐,让人们看到了量子计算机很快就要诞生"错误,材料三“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制,是迈向量子计算机重要的一小步",可知“很快就要诞生”的结论尚早。

故选B。

6.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一说,就目前来看,研制量子计算机的必要性和现实
性各是什么。

(6分)
【参考答案】必要性。

因其有下列优势,所以有研制的必要:①节省计算时间(适于大规模数据计算,可服务于智慧交通)。

②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强。

③体积大大小于传统计算机。

④不会遭病毒攻击,系统某部分有故障时,原始数据能绕过.现实性。

①量子计算并非“玄学”,人们已有广泛应用量子特性的经验。

②受到高度重视,国内外知名的IT公司纷纷涉足量子计算。

③我国已研制出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向研制量子计算机迈出了重要的一小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必要性,因其有下列优势,所以有研制的必要,“传统计算机要分解一个129位的数的质因数,需要1600台超级计算机联网工作8个月;而如果用量子计算机,只需1台,在几秒钟内就可以得到结果",即节省计算时间(适于大规模数据计算,可服务于智慧交通)。

“对于目前多变的信息,量子计算机能够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新的有用的信息。

量子信息的处理,先需要对量子计算机进行储存处理,之后再对所给的信息进行量子分析。

运用这种方式能准确预测天气状况,目前传统计算机预测天气状况的准确率达75%,但是如果运用量子计算机进行预测,准确率能进一步上升”,即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强。

“而每个量子元件尺寸都在原子尺度,由它们构成的量子计算机,其体积相比传统计算机会大大缩小",即体积大大小于传统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由于具有不可克隆的量子原理,不会遭病毒攻击而导致电脑瘫痪、个人信息被窃取。

还有,当量子计算机系统的某部分发生故障时,输入的原始数据会自动绕过,进入系统的正确部
分进行正常运算”,即不会遭病毒攻击,系统某部分有故障时,原始数据能绕过。

现实性,“量子计算并非‘玄学’,在激光、超导等领域,人们已经广泛应用了量子的特性”,即量子计算并非“玄学”,人们已有广泛应用量子特性的经验。

“当前,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把量子计算当作未来技术制高点,国内外知名的IT
公司纷纷涉足量子计算”,即受到高度重视,国内外知名的IT公司纷纷涉足量子计算。

“12月6日,从合肥高新区传来好消息,该区企业本源量子研制成功了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即我国已研制出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向研制量子计算机迈出了重要的一小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书香何来
张玮
文学阅读对于一个民族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总是说要“建立书香社会”。

书籍,真的是有香味的吗?
一般来说,我们年轻的时候,闻到的书香更多也更浓烈一些-—许多人还记得好不容易得到一本书,喜欢得不得了,除了看,还要不断地嗅,觉得它真的是香极了。

那时将纸页贴在鼻子上闻到的美好气息,并不完全是一种错觉.墨和纸张纤维的气息,那来自于原野大地的气质被提留出来,吸进了肺腑,令人兴奋而愉悦。

纸和墨都是好东西,是大地上长出来的阳光下的生命。

大地上的植物经过很多环节,最后转化为书,也等于是另一种形式的开花结果。

它的香味更深地藏在了里边,我们一遍遍读书,打开它,也就是在享受它的气息。

眼下我们谈到阅读难免会有一种忧虑,就是读者越来越少,以前那种万人争
读的盛况已经不复存在,好像真的出现了阅读危机。

其实,我们尽可以放心,这世上只要有人存在,就会有这种阅读,读者是永远存在的,人类这个与生俱来的嗜好并没有改变。

问题在于其他,比如说阅读的形式改变了。

网络上的小说一个月就能达到几十万几百万的点击量,杂志、报纸、书籍的出版也増加到前所未有的数量。

一部长篇小说出版后,印数是一两万十几万不等,而放到网上,短短的时间内点击量就能达到几十万。

这又使我们不免疑虑:纯文学作品在短时间里,会有几十万的阅读量吗?
原来,为数不少的人也就是用鼠标点开看一下,然后就走掉了。

他们只是“到此一游”而已.有深度的阅读少了,浮光掠影的阅读多了。

据统计,当下的纯文学印刷量已经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翻了好几倍,而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教育程度的普及与提高,不同程度上使总的阅读量都较前大为増加了.看来对文学阅读的忧虑,主要是因为缺少高品质的阅读者。

现在的阅读大半是闻不到书香的。

这除了因为匆促的浏览,不能感受文宇深处的蓄藏,还因为更多是从荧屏上阅读的缘故。

比起印刷的书籍,电子技术生成的文字离大地生长的意义相隔太远了。

从荧屏上捕捉一些信息还可以,要慢慢揣摩文字就困难了.所以,现在知道很多消息的人随处可见,而保持了个人思考力的人却不多.大家都在说潮流中传来传去的见解,并没有多少自己的主意。

看来我们从离开了书籍之后,也就从根本上告别了“书香"这个概念。

不过,当我们真的离开荧屏回到书籍,那又会怎样?现在打开一份杂志,翻阅书店或街摊上摆放的一些读物,情况也并不美妙.对不少人来说,这些读物里面会散发出刺鼻的气味。

本来是很好的纸印出来的,应该有书的香气,可是由于上面印的是许多不洁的内容,等于藏纳了污垢,这让我们从哪里去找书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