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伤磁共振成像CT及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诊断临床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外伤磁共振成像CT及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诊断临床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3T06:09:28.010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5期作者:徐鹤[导读] 目的观察分析脊柱外伤选择磁共振成像CT及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的临床诊断效果。

方法于本院收治的脊柱外伤患者中筛选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CT及X线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作为判断依据,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准确度。

结果 CT检出椎体骨折和骨碎片数量数据及总体检查准确度均高于X线检查(P<0.05)。

结论脊柱外伤选择CT或是X线均可完成疾病诊断,二者相比,
CT诊断准确性更高,值得重视及合理应用。

徐鹤
绥棱县人民医院 1522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脊柱外伤选择磁共振成像CT及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的临床诊断效果。

方法于本院收治的脊柱外伤患者中筛选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CT及X线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作为判断依据,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准确度。

结果 CT检出椎体骨折和骨碎片数量数据及总体检查准确度均高于X线检查(P<0.05)。

结论脊柱外伤选择CT或是X线均可完成疾病诊断,二者相比,CT诊断准确性更高,值得重视及合理应用。

关键词:慢阻肺;肺间质纤维化;X线;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effect of MRI CT and digital X-ray photography for spinal trauma.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spinal trauma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CT and X-ray,and th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accuracy of C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X-ray examination(P < 0.05).Conclusion CT or X-ray can be used to diagnose the disease of spinal pared with the two,CT diagnosis is more accurate,which is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 and reasonable application.
[Key words] pulmonary slow obstruction;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X-ray;CT
脊柱外伤属于骨科临床发生率较高的创伤性疾病,主要是因为脊柱生理结构较为特殊,外力作用后会发生骨折或是周围软组织、神经发生损伤,还会导致椎管容积及脊柱正常生理弯曲度发生改变【1】。

需要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避免遗留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及身体健康。

准确判断损伤情况,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必要前提。

临床中对于疾病诊断通常会应用X线及CT等检查方式。

传统X线检查应用时间较长,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CT应用越来越广泛且获得良好诊断效果【2】。

本次研究对本院收治脊柱损伤患者应用上述两种方式进行诊断,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判定。

现做如下汇报。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本院收治的脊柱外伤患者中筛选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收集年限为2019年11月—2020年12月。

80例研究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3例(66.25%)、27例(33.75%),年龄区间为26-57岁,年龄均值为(48.14±3.52)岁。

患者家属知晓研究详情,自愿接受两项检查,签署同意文件。

并将精神疾病者、严重脏器功能疾病者及检查禁忌者排除。

1.2 方法
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检查:使用仪器为X线摄影机(厂家:意大利BMI;型号:BRC-R640mA),检查过程中,要求肢体与球管焦点间保持180cm距离,电流和电压分别设置为200mA、80kV。

拍摄区域选择受损胸腰段脊柱,完成正位及侧位拍摄获取影像学图形进行分析。

CT检查:仪器选择64排螺旋CT机(厂家:德国西门子;型号:sensation),主要扫描区域为损伤或是骨折椎体。

扫描参数:层厚、螺距及间隔分别设定为5mm、0.75、5mm。

完成定位扫描后,选取骨算法薄层重建,间隔设定为2mm,全部扫描完成后,数据均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处理,停止三维重建并根据检查需求对角度进行旋转。

对骨折位置图像进行切割及上色处理,选择最佳图像保存备用。

两种检查获得图像由2名以上经验丰富医师进行分析,评估图像质量准确判断疾病情况。

1.3指标评估
分析损伤检出情况。

将CT和X线结果和病理结果进行比对,判断两种检查准确度。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软件分析相关研究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接受x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接受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依据为P<0.05。

2 结果
2.1 CT及X线检出情况分析
两组相比,X线椎体骨折和骨碎片数量数据均小于CT检查,组件比较差异明显(P>0.05)。

见表1。

表1CT及X线检出情况分析( x±s)
3 讨论
脊椎外伤临床发生率相对较高,由于脊椎位置和功能较为特殊,一旦发生骨折会存在极大危害【3】。

骨折后骨折正常生理弧度存在不同程度改变【4】。

外力作用下骨折端可能进入到椎管内对脊髓产生压迫,从而对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一旦皮质和松质骨,会引发爆裂性骨折,治疗难度极大甚至会致残【5】。

很长一段时间内,临床中应用X线平片判断损伤情况,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引入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将人体断面数据通过计算处理及重建数字化三维立体图像作为疾病判断依据,可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6】。

但是此项技术存在明显不足,无法移动患者会影响结果准确度,同时对于骨折患者损伤严重程度及范围判断准确度不足,无法清晰显示椎体后柱骨折情况及骨折端是否进入椎管极易造成漏诊【7】。

CT检查现阶段临床应用广泛,具有无创、准确、分辨率高等特点,对于判断脊柱外伤具有显著价值。

可准确判断脊柱骨折发生、骨折类型、异动情况、椎管情况、骨折碎片和椎旁血肿等。

通过计算机完成多角度多平面扫描,详细了解损伤情况【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度比较,CT检查更高,两组椎体骨折和骨碎片数量数据比较,CT组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

表明两种检查方法均可对疾病进行判定,二者比较,CT检出情况更加理想且准确度更高。

主要原因为CT具有更高的组织分辨率,且检查过程中不需要体位变化,对于移动不方便患者更为适合,计算机能够多角度全方向地观察疾病情况,从而更为准确地判断损伤信息,便于医师准确判断疾病情况,为后续治疗做好必要准备。

综上可知,脊柱外伤临床选择CT或是X线均可判断疾病情况,但CT检查准确度表现优异,推荐作为首选诊断方法,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17,37(1):1-10.
[2] 安秀丽,张莉,李子怡,等.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再次骨折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7,39(9):1424-1426.
[3] 邹菁,黄东永,黄远源,等.唑来膦酸联合降钙素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密度和V AS评分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4):526-528.
[4] 郭威,曾旭文,梁治平,等.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MRI研究进展[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8,15(2):119-122.
[5] 程晓光,袁慧书,程敬亮,等.骨质疏松的影像学与骨密度诊断专家共识[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0,9(9):666-673.
[6] 李凯,李新民,闫东,等.腰椎QCT与DXA对老年骨质疏松的诊断差异[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3):271-276.
[7] 印平,马远征,马迅,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指南[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21(6):643-648.
[8] 曹磊,吴慧钊,韩殊曼,等.磁共振T1WI信号强度评分与老年女性椎体骨质疏松的关系[J].河北医药,2019,41(12):1879-1881,18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