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麻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麻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贺芳萍
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15期
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麻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4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全麻,对照组给予芬太尼丙泊酚全麻,对两组患者麻醉情况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对照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与观察组相比明显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腹腔镜手术
随着腹腔镜手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由于手术时间较短,因此要求麻醉可迅速达到足够深度,并在术后快速恢复,提高麻醉安全性及效率[1]。
瑞芬太尼是新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其化学结构独特,起效迅速、镇痛作用较强、患者术后苏醒较快,对强烈手术、气管插管刺激等引起的应急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配伍用于手术全麻,两者药效动力学模式互相补充,是临床最理想的麻醉药物组合[2]。
为探究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麻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我院对140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给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14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心、脑、肾、血液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均无异常,无麻醉药物过敏史及麻醉禁忌症。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
观察组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分布为16~74岁,平均年龄为(41.4±
2.6)岁;体质量为32~75kg,平均为(54.3±4.2)kg。
手术类型:胆囊切除术42例,阑尾切除术20例,附件切除术8例。
对照组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分布为15~75岁,平均年龄为(41.2±2.7)岁;体质量为31~74kg,平均为(54.1±4.4)kg。
手术类型:胆囊切除术40例,阑尾切除术21例,附件切除术9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术前30min常规注射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mg,对无创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进行检测。
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1ug·kg-1、丙泊酚
1mg·kg-1、及咪达唑仑0.05mg·kg-1静注诱导;对照组采用芬太尼3ug·kg-1、丙泊酚1mg·kg-1、及咪达唑仑0.05mg·kg-1静注诱导。
患者均行气管插管,观察组患者术中以丙泊酚2.5~
5mg/(kg·h)、瑞芬太尼0.2~0.5ug/(kg·min)静注;对照组以丙泊酚2.5~5mg/(kg·h)、芬太尼1~2ug/(kg·min)静注。
1.3观察指标对患者停用麻醉药至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进行记录,对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对本文所有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件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情况对比对照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与观察组相比明显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术后观察组11例主诉疼痛,对照组1例主诉疼痛,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9.1146,P=0.0025)。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及患者审美需求的提高,微创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腹腔镜手术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室。
随着腹腔镜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接台频率有所增快,除了需维持麻醉及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外,还要求麻醉诱导快、清醒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因此,腹腔镜手术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及麻醉方式非常重要[3]。
瑞芬太尼是阿片受体激动剂,可在人体内1min左右迅速达到血脑平衡,在血液及组织中迅速水解,因此,起效快、麻醉维持较短。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瑞芬太尼对血压及心率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且消除较快,对血流动力学控制优于芬太尼[4-5]。
大量临床实践结果显示,瑞芬太尼和芬太尼一样,可抑制气管插管时机体的应激反应,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且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的安全性不相上下[6]。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均属于短效镇静药物,复合使用可增强脑电双频指数的抑制,有助于患者镇静、降低术中知晓发生率[7-8]。
本组研究中对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情况进行比较后发现,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自主呼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其主要原因在于瑞芬太尼的代谢不受肝肾功能的影响,长期或重复使用无蓄积作用,对术后复苏无影响[7]。
对照组使用的芬太尼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其时量半衰期随输注时间的延长及剂量的增大而延长。
观察组11例患者术后主诉疼痛,可能与瑞芬太尼半衰期短,停药后血药浓度下降较快所致,芬太尼的血药浓度在术毕仍处于镇痛范围内。
因此,使用瑞芬太尼麻醉时需在停药前给予超前药物镇痛,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丙泊酚具有显著镇吐效果,因此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
另外,丙泊酚大量输注对呼吸系统及心血管具有抑制作用,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产生不良影响,但是复合使用瑞芬太尼可减少丙泊酚的用量,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9-10]。
综上所述,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可有效抑制患者应激反应,与芬太尼相比具有术后苏醒快、拔管时间短等优势。
经静脉全麻可有效避免吸入麻醉药物对环境的污染,在腹腔镜手术中运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全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温源铭.单纯麻醉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01):77-78.
[2]蒋红姣.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的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05):2511-2512.
[3]覃正辉.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效果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603-2604.
[4]任广民.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4):265-266.
[5]张海生,张泳.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喉罩通气行腹腔镜手术苏醒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22):108-109.
[6]孙军,蒋征文.七氟醚全凭吸入诱导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120例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02):559-559.
[7]白清林,闫文正,张新际,等.腹腔镜精索静脉曲张手术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麻醉效果[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09):802-803.
[8]李陶.舒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患者苏醒期用药镇痛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09):206-209.
[9]涂学云,余守章,许立新.csI与BIS指数用于监测硬膜外阻滞期间丙泊酚靶控镇静效应的比较[J].广东医学.2005,26(06):742744.
[10]张国生,赵锦芳,朱合波,等.瑞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0,31(03):210-211,217.
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