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知识点梳理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及练习
知识要点
埃德加·斯诺( 1905—1972 ),美国著名记者。

他于1928年来华。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根据采访和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 又名《西行漫记》)的写作,第一次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共领导的革命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三次来华访问。

【作品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战士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作品导读】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斯诺客观公正地向世界人民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战略、方针及政策,让世界和中国人民了解到真实的中国共产党。

在那个信息封闭的年代,掌握话语权的国民党把中国共产党称为“共匪”,长期进行不实宣传,广大国统区的人们根本不了解中
一、填空题
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国籍是美国。

2.《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共12篇,又名《西行漫记》。

3.在斯诺的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这个人物是贺龙。

4.作者第二次见毛泽东的时候,他正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路旁的行人一起走。

5.作者一直要想见的“红色窑工”是徐海东,他是红军十五军团司令,司令部设在西北八十里外的预旺县,这是一个古老的回民县城。

6.红军的成长离不开严明的纪律,1928年后,红军提出了八条纪律: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四、借东西要还;五、损坏东西要赔;六、和农民买卖东西要公平;七、买东西要付钱;八、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

7.苏区人人都叫他老徐,“人生五十岁始”的是徐特立,他是毛泽东在长沙师范求学时的老师;毛泽东另一位老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是毛泽东的妻子;1930年被捕,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随之被害。

8.苏维埃政府的“四巨头”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

9.作者第一次见他是在1929年的沈阳,当时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后来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他是张学良。

二、选择题
1.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C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3.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D)
A.51周年
B.61周年
C.71周年
D.81周年
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B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5.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B )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三、简答题
1.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美国记者是谁?他们记录中国历史的著作是什么
答: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尼姆·威尔斯《续西行漫记》,哈里森·福尔曼《北行漫记》。

2.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答:红军一共爬过18 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 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3.简述《西行漫记》一书的主要内容
答:本书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 6 月至10 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
主要内容
《昆虫记》是一本讲昆虫生活的书,涉及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

在这个世界上,人类现在已知的昆虫种类约100万种,占所有已经知晓的动物种类的5/6;并且仍有几百万的未知晓的昆虫仍待人类去发现和认知。

法布尔在19世纪中期,于学校教课之余,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间观察各类昆虫,为之定名,为之讴歌。

《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

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作者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其重点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另外,此书不仅详尽地记录着法布尔的研究成果,更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和生活状况等,尤其是《阿尔玛实验室》、《返祖现象》、《我的学校》、《水塘》、《数学忆事:牛顿二项式》、《数学忆事:我的小桌》、《童年的回忆》、《难忘的一课》和《工业化学》这几章。

如果换一种眼光看,不妨把《昆虫记》当作法布尔的自传,一部非常奇特的自传,昆虫只不过是他研究经历的证据,传记的旁证材料。

作者介绍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 e an-Hen ri C as i mir F abre,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

他也为漂染业作出贡献,曾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

课后测试
一、填空:
1.《昆虫记》是一部(世界昆虫史诗)。

2.《昆虫记》是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

3.这部书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4.在《蟋蟀》中,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

5.蟋蟀它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住所),还有它出色的(歌唱才华)。

6.(蝉)不靠别人生活。

反倒(蚂蚁)位饥饿所趋乞求哀恳的歌唱家。

7.蝉怎样喝水,(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管子,尖利如锥,收藏在胸部的一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吸管插进桶孔,就可以了)
8.事实与寓言相反,(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奋)的生产者是(蝉)。

9.在南方有一种昆虫,与(蝉)一样,能引起人的兴趣。

但不怎么出名,因为它不能(唱歌),它是(螳螂)。

10.螳螂凶猛如(饿虎),(残忍)如妖魔,专食(活)的动物。

11.螳螂外表(纤细)而(优雅),(淡绿色)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颈部(柔软),(头)可以向任何方向自由(转动)。

12.(萤)这种稀奇的小动物的(尾巴)上像挂了一盏(灯)似的。

13.萤火虫生长着(六只)短短的(腿),当雄萤发育成熟,会生出(翅盖),像(甲虫)一样。

14.萤火虫有两个特点:(获取食物方法 ) (它尾巴上有灯)
15.孔雀蛾是一种(很漂亮)的蛾,它们中(最大)的来自(欧洲),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它们靠吃(杏叶)为生。

16.会结网的(蜘蛛)是个(纺织)高手。

17.一种黑色蜘蛛,叫(美洲狼蛛)。

18.水蛛能为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水袋,里面贮藏空气)。

19.蟹蛛十分(勤快),为了自己的安乐窝,可以孜孜不倦地工作。

20.蟹蛛它(不会织网,只等猎物跑近才去捉,它横着走路)。

二、简答
1.你从《昆虫记》中看到了作者的哪些精神和优秀品质?他凭着勇于探索的精神,因对知识的渴求,日日夜夜的钻研昆虫,辛勤努力的工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简单介绍一下《昆虫记》最吸引你的艺术特色。

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充满了对万物的赞美之情。

3.假如你要向朋友推荐《昆虫记》,请说说推荐的理由。

答:《昆虫记》是作者对昆虫最直观的研究记录,影响了无数科学家、文学家及普通大众,其文学及科学非凡的成就受到举世推崇。

虽然全文用大量篇幅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但行文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被公众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不朽传世经典!
三、选择
1.昆虫记共有( C )
A.八卷
B.九卷
C.十卷
D.十一卷
2.法布尔被誉为( A )
A.昆虫界的荷马
B.昆虫界的圣人
C.昆虫至圣
D.昆虫界的托尔斯泰
3.昆虫记是一部( A )
A.文学巨著、科学百科
B.文学巨著
C.科学百科
D.优秀小说
4.法布尔为写昆虫记(D )
A.调查了许多资料
B.翻阅了许多百科全书
C.养了许多虫子
D.一生都在观察虫子
5.法布尔的昆虫记曾获得( B )
A.普利策奖
B.诺贝尔奖提名
C.安徒生奖
D.诺贝尔奖
6.《昆虫记》是( A )国昆虫学家( )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

A.法国法布尔
B.法国儒勒.凡尔纳
C.英国笛福
D.丹麦
安徒生
7.法布尔曾担任( C )
A.皇家科学院会员
B.植物学教授
C.物理教师
D.探测员
8.塔蓝图拉蜘蛛易于(D )
A.暴躁
B.愤怒
C.杀死
D.驯服
9.法布尔的生活十分(A )
A.贫穷
B.富裕
C.忙碌
D.悠闲
10.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 C )
A.历史
B.社会机制
C.社会人
11.菜豆象是一种( B )。

A.大象
B.昆虫C、.鸟类
12.舍腰蜂喜欢将巢筑在( C )的环境中。

A.干燥
B.寒冷
C.温暖
13.夏天阳光下的歌唱家是( A )。

A.蝉
B.蟋蟀
C.蝈蝈
14.( B )是毛虫的天敌。

A.黑步甲
B.金步甲
C.被管虫
15.天生攀岩家是( B )。

A.狼蛛
B.蜣螂C、.蚱蜢
16.如果旁边稍有动静,意大利蟋蟀会(B )。

A.喉咙发音
B.腹部发音
C.嘴巴发音
17.《昆虫记》中蟹蛛爱吃( A )。

A.蜜蜂
B.蝎子
C.蝴蝶
18.蜣螂认为绵羊的天赐美食是(B)。

A.绵羊的毛
B.绵羊的粪便
19.大孔雀蝶是( C )。

A.世界上最美丽的蝴蝶
B.亚洲最大的蝴蝶
C.欧洲最大的蝴蝶
20.蜜蜂在《昆虫记》中被称为(B)。

A.勤劳的使者
B.不会迷失的精灵
21.黑步甲擅长( A )。

A.装死
B.耍伎俩
22.蟋蟀舒服的“住宅”是( B )建造的。

A.利用现成的洞穴
B.自己挖掘的
C.与别的昆虫一起挖掘
23.《昆虫记》中描写了许多昆虫,下列不是书中的动物是:(D)
A.象鼻虫、蟋蟀
B.蜘蛛、蜜蜂
C.螳螂、蝎子
D.骆驼、恐龙
24.试验证明:( B )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 A )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

A.蚂蚁
B.蜜蜂
25.关于萤火虫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 )
A.萤火虫的卵在雌萤火虫肚子里时就是发光的
B.两条发光的宽带是雌萤发育成熟的标志
C.雌萤的光带在交尾期如果受到强烈的惊吓,发光会受到影响
D.无论是雌萤还是雄萤从生下来到死去都发着光
2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A.蟋蟀的洞穴不豪华但很粗糙
B.蟋蟀很珍惜自己的住所,很少搬家。

C.蟋蟀的住所远胜于所有其他动物,就连人类也没有它高明。

D.蟋蟀的卧室在洞穴通道的尽头,宽敞,光滑,干净,卫生。

27.蜘蛛知道蜘蛛网上的猎物的方法是(D )
A.用眼睛看到的
B.用耳朵听到的
C.用嗅觉感知到的
D.通过猎物在网上振动感觉到的
28.枯露菌是一种( C )。

A.甲虫
B.长在树上的蘑菇
C.长在地底下的蘑菇
29.不同蜘蛛网的辐数不同,角蛛的网有( A )根辐,条纹蜘蛛有(B )根,而丝光蛛有( C )根。

A.21根
B.32根
C.42根
30.( A )的幼虫都有一种惊人的本领,那就是固体物质变成液体物质。

A.萤火虫
B.黄蜂
C.园蛛
简答题:
1.简要描述一下法布尔养殖朗格多克蝎子的玻璃园。

答:它由木柱、玻璃和一个可以盖上的顶盖构成。

木柱上涂了羊脂和玻璃纸。

2.视描述怎样的条件下朗格多克蝎子胃口大,攻击性强。

答:在四五月份蝎子交配时期,蝎子饿,有食欲的时候,猎物肉质嫩,易捕获,被蝎子发现的情况下。

3.《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请你列举3个出来。

举例: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螳螂擅长心理战术;塔兰图拉毒蛛可以连续9天不进食
4.在《昆虫记》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答:我比较喜欢直翅目的昆虫。

我喜欢那一对跳跃足
5.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个人是法布尔;这本书是《昆虫记》,这本书又译为《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我们学过其中的一篇课文叫做《绿色蝈蝈》。

本书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6.简述《昆虫记》的主题: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昆虫记》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

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

你的看法呢?
答:那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居然也是这么丰富多彩!人性的昆虫们,演绎着大自然的经典故事,扮演主角。

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被赋予人的思想情感;作为生灵,它们与人有着缕缕共通之处,让你不得不为此惊奇、喜悦。

知道我是在通过法布尔的眼睛,享受这份读书的乐趣;而法布尔为此付出的艰苦劳动,我却毫无体会。

后人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远眺,人类才得以智慧和进步。

这些渺小的昆虫们给我们的远不止是趣味。

7.《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请你列举3个出来。

举例: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答: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
8.结合选文分析《昆虫记》的主题。

“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

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9.结合选段,说说为什么鲁迅将这本书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这本书的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在作者的笔下,石蚕仿佛化身为一位优秀的潜水艇艇长,“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

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

将石蚕的生理习性描写的栩栩如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活形活现的石蚕。

所以说这本书被鲁迅誉为“将昆虫生活的楷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