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数据公司媒体云建设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大数据公司媒体云数据中心建设项目
投标技术方案
目录
第1章项目背景 (6)
第2章建设目标 (6)
2.1 媒体云数据中心建设目标 (7)
第3章媒体云数据中心业务架构设计 (7)
3.1 媒体云数据中心业务流程设计 (8)
3.2 媒体云数据中心云平台逻辑框架设计 (9)
3.2.1媒体云数据中心外部支撑及服务对象: (9)
3.2.2媒体云数据中心内部支撑及服务对象: (10)
3.2.3媒体云数据中心系统架构设计: (10)
3.3 媒体云数据中心业务分区及流程设计 (11)
3.3.1媒体云数据中心业务分区: (11)
3.3.2业务分区及安全访问流程: (12)
第4章媒体云数据中心建设需求分析 (12)
4.1 媒体云数据中心功能需求分析 (13)
4.2 媒体云数据中心业务需求与业务服务器、存储量化计算 (14)
4.2.1媒体云数据中心业务对应服务器量化计算过程: (14)
4.2.2媒体云数据中心业务对应存储数量计算过程: (16)
第5章总体方案设计 (22)
5.1 总体设计原则 (22)
5.2 总体设计思路 (23)
5.2.1基于云的统一数据中心 (24)
5.2.2云网融合平台 (24)
5.2.3基于云计算的安全 (24)
5.3 媒体云数据中心系统总体架构 (24)
第6章架构分区设计 (27)
6.1 总体架构设计 (27)
6.1 边界安全分区 (28)
6.1.1媒体云数据中心与公有云边界安全资源池 (28)
6.1.2数据输出边界安全资源池区需求 (29)
6.1 核心交换分区 (30)
6.2 新闻岛-生产网业务分区 (30)
6.2.1媒体汇聚系统分区 (30)
6.2.2媒体制作系统分区 (31)
6.2.3媒体发布系统分区 (33)
6.2.4新闻指挥中心分区 (33)
6.3 备播区需求 (34)
6.4 WEB应用分区 (35)
6.5 数据交换控制区 (35)
6.1 电台、电视台全台网对接传输分区 (36)
6.1 管理系统区 (36)
6.1 OA办公分区 (37)
6.1.1 OA业务分区 (37)
6.1.2远程办公接入区 (37)
第7章媒体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38)
7.1 媒体云数据中心IaaS层云管理平台设计方案 (38)
7.1.1 IaaS云管理平台逻辑架构 (38)
7.1.2 IaaS云管理平台软件部署 (39)
7.1.3 IaaS云管理功能特性 (40)
7.1.4组织架构下的虚拟数据中心交付 (47)
7.1.5 IaaS云管理平台对外接口设计 (47)
7.2 安全资源池设计方案 (49)
7.2.1安全整体架构 (49)
7.2.1物理安全设计 (50)
7.2.2网络安全设计 (50)
7.2.3主机安全 (52)
7.2.4应用安全 (53)
7.2.5云安全设计(虚机安全、服务链等) (54)
7.2.6日志审计统一管理解决方案 (59)
7.3 网络资源池设计方案 (60)
7.3.1网络需求分析 (60)
7.3.2网络设计原则 (60)
7.3.3网络方案拓扑 (61)
7.3.4数据中心网络技术 (63)
7.3.5关键技术优势 (65)
7.4 计算资源池设计方案 (67)
7.4.1计算资源划分 (67)
7.4.2 UIS 2.0系统架构 (67)
7.4.3 UIS 2.0系统部件组成 (68)
7.4.4 UIS 2.0系统方案价值 (69)
7.4.5云非编资源池设计 (70)
7.4.6虚拟化平台整体设计 (71)
7.4.7虚拟化平台接口设计 (83)
7.5 存储资源池设计方案 (84)
7.5.1方案技术 (85)
7.5.2 Oracle环境解决方案 (91)
7.6 云桌面资源池设计方案 (100)
7.6.1虚拟桌面部署 (100)
7.6.2虚拟桌面克隆 (116)
7.6.3 HA功能设置 (117)
7.6.4动态资源调整设置 (118)
7.7 运维平台设计方案 (119)
7.7.1 iMC运维管理软件 (119)
第1章项目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三网融合工作快速推进,我国媒体产业迎来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

作为党和国家宣传战线的重要阵地,当前的形势要求某云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媒体云数据中心(一期)建设项目简称媒体云数据中心必须跳出传统媒介的束缚,把握先机,做大做强全媒体产业,构建适应当代技术发展与用户需求的现代媒体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某云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媒体云数据中心(一期)建设项目简称媒体云数据中心以全媒体平台为核心,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进行二次整合、深度融合,一体发展,真正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某云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媒体云数据中心(一期)建设项目的方案设计完全依据实际业务模型,业务流、业务需求进行部署。

建设媒体云数据中心主要目的是实现全媒体平台模式化,打破以往专属数据中心的孤岛传统建设模式。

媒体云数据中心除了服务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外,还将侧重于移动端、办公瘦客户机、PC端和pad端的建设与应用。

第2章建设目标
拉通以往传统媒体信息化建设各系统各自为政,各个部门集中精力建设自己的应用系统,没有统一的规划部署,各个业务系统厂商将软件系统与传统数据中心硬件基础设施形成紧耦合的封闭系统,导致各应用系统都成了信息孤岛,业务难以随需求扩展,更难以按业务需求分配硬件资源。

如何规划局部化的建设了办公网络与生产网网络的建设要求,媒体云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架构系统的关键所在是统一规划与无信息系统孤岛,媒体云数据中心IAAS层基础设施能够随业务需求按需分配。

媒体云数据中心建设项目要实现IaaS层云管理平台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层的网络资源池、安全资源池、云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按需调度分配的云网融合解决方案。

建设适配
未来大众化、个性化媒体、社交媒体自媒体等多样化媒体形态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面向互联网应用、具备公共服务能力的制作、播出和发布服务平台,建立基于全媒体业务的管理、决策和运营支撑平台;使之成为媒体社会化服务的优选应用入口。

2.1 媒体云数据中心建设目标
媒体云以融媒体平台为核心,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进行二次整合、深度融合、一体发展,真正实现信息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在技术系统规划和建设中突出针对智能化实现以及业务应用的云计算资源池、云存储资源池、云安全资源池、云网络资源池为支撑平台,建设统一数据中心和云管理系统;建设融媒体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新闻指挥中心管理决策支持;完善大容量、低成本、高性能、高可用的内容处理、存储、管理和交互平台;拓展并完善融媒体系统与融媒技术体系之间的数据和业务交互通道,为媒体融合提供基础支撑;建立统一网络管理、安全防护和监控、运维平台,保障业务运行。

重点强化针对系统管理、业务运转、资源运营和运行维护方面的全局性、专业化和智能化支持力度:实现融媒体和办公系统数据中心整合统一管理,并融入技术体系;实现数据中心内部资源动态调配,具备全局资源共享能力;开启基于融媒体的数据综合治理进程,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贯彻安全服务整合理念,满足全台信息安全防护统筹管理三级等保需要;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并实现统一管理和标准化运维需求。

第3章媒体云数据中心业务架构设计
3.1 媒体云数据中心业务流程设计
媒体云数据中心业务功能以全媒体新闻指挥中心为核心来介绍:
全媒体协同指挥贯穿线索、选题、任务管理、资源调度、制播所有环节,在具体形态上是系统实现的核心功能,也是主要的人机交互部分,主要用于解决新闻业务在全媒体运营环境下的统一调度管理,并提供流程执行状态、资源状态、舆情反馈等方面的统一展示,以供新闻业务管理者作决策参考。

媒体汇聚系统对接
媒体汇聚系统是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全媒体新闻协同指挥系统与媒体聚合系统通过接口无缝衔接:一是将系统内部的新闻站点、频道、微博账号等配置信息同步给新闻指挥中心系统,以供用户下发汇聚任务时定向选择抓取;二是可以接收新闻指挥中心系统下发的定向汇聚任务,并将汇聚信息和智能分析的热词、热点事件推送至全媒体新闻协同指挥系统。

融媒体生产系统对接
新闻指挥中心系统与融媒体生产系统通过系统接口无缝衔接,可以调度并下发任务给融媒体生产系统进行对应的传统或新媒体生产,包含文稿撰写、视音频、图片等编辑处理,任务进入生产环节后,新闻指挥人员可以随时监看生产状态,了解生产的最新情况,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生产系统包括:视频生产制作、合成、转码等业务功能,以上环节需要通过GPU服务器形成计算资源池承载业务应用。

全媒体发布系统对接
新闻指挥中心系统与全媒体互动发布系统通过系统接口无缝衔接,全媒体互动发布平台发布的预热信息反馈(观众通过微信、微博、网络等方式回复)和发布状态信息通过系统接口反馈给新闻指挥中心系统,通过查看分析反馈信息,为责编或记者进行新闻角度调整提供依据。

大屏显示系统对接
新闻指挥中心系统通过大屏监看服务,将相关信息和统计数据输出给大屏指挥系统,指挥人员通过大屏查看所有直播信号,互联网热点,当天的采访任务、资源调度情况,最新报片,各发布平台的数据统计,互动反馈,天气数据等信息。

3.2 媒体云数据中心云平台逻辑框架设计
3.2.1 媒体云数据中心外部支撑及服务对象:
媒体云数据中心以中原云数据中心(阿里公有云):海量存储为依托,将生产制作的媒资长期存储在中原云数据中心的存储中,通过中原云即阿里公有作为互联网出口,同时将其作为粗编、互联网素材的渠道。

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OTT业务互联网电视、APP应用等业务。

IPTV、
CDN等诸多业务功能。

3.2.2 媒体云数据中心内部支撑及服务对象:
媒体云数据中心可以与电台、电视台等单位实现媒资共享,从这些单位提供或提取相应的媒资素材。

在外出差的工作人员可以在采访完相应的新闻事件实现远程传送素材和办公业务功能。

对于内部办公网可以安全访问生产网进行业务素材汇聚、制作生产、并发布及新闻指挥中心等业务流程全程参与。

3.2.3 媒体云数据中心系统架构设计:
媒体云数据中心系统以下核心资源池及系统组成:
➢计算资源池:由OA办公资源池、云非编业务资源池、通用服务器资源池、物理站点资源池组成。

➢存储资源池:由业务存储资源池、镜像存储资源池组成。

且关键业务实现备份。

➢网络、安全资源池:由网络设备核心交换机、TOR交换机、边界安全资源池(防火墙、IPS、防病毒、Web防火墙、网页防篡改系统、审计系统)等设备通过软
件定义网络SDN技术实现资源池。

同时满足不同域间按需二层互通,满足业务
按需分配需的能网络技术功能。

➢融媒体IAAS层云管理平台:实现IaaS层安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统一资源调度和云化管理;同时根据媒体云人员组织架构定义了
云平台的运营流程,实现了用户申请云安全、云网络、云计算、云存储等云资源。

➢融媒体办公及生产业务平台:运行在IAAS层基础设施,如汇聚系统、制作生产、发布等各个业务子系统为满足不同业务需求而运行。

➢新闻指挥中心系统:,主要用于解决新闻业务在全媒体运营环境下的统一调度管理,并提供流程执行状态、资源状态、舆情反馈等方面的统一展示,以供新闻业
务管理者作决策参考。

3.3 媒体云数据中心业务分区及流程设计
根据三级等保严格要求设计媒体云数据中心业务分区及流程方案。

如,非编制作生产网部分符合二级等保要求;播出部分严格符合三级等保要求。

3.3.1 媒体云数据中心业务分区:
第一、河南媒体云数据中心集团要将所有的OA办公全部通过虚拟化桌面、精编业务即云非编同样采用远程工作站方式工作的方式实现,并与生产网业务通过安全策略无缝对接。

第二、生产网媒体采集汇聚、生产制作、媒体发布及新闻应急指挥中心平台统一拉通,
可以根据实时需要调整融媒体业务的网络、计算、存储资源应用。

第三、根据媒体云数据中心接入业务规划主要有3部分分区内部接入、外部接入及生产网。

内部接入:OA办公区主要是满足OA办公、精编客户端的接入、与电台、媒体云数据中心全台网对接传输系统;外部接入:IPTV、CDN、OTT、公有云。

第四、建设专业的媒体云数据中心云安全系统、管理系统、及运维系统。

3.3.2 业务分区及安全访问流程:
第一、外部业务区:媒体云数据中心外部支撑及服务包括中原云数据中心(阿里公有云)承载部分信息来源、部分编辑业务、媒体云数据中心媒资扩展业务、OTT业务、IPTV业务、CDN业务通过边界安全资源池中的防火墙功能、IPS入侵防御功能、在线病毒查杀功能监控业务交互的实时安全状态,并作安全日志留存。

第二、内部电台、电视台业务区:通过数据交换控制器进行管控双向业务交互的实时安全状态及安全日志。

第三、内部远程办公业务首先通过VPN安全准入,再次跳转到数据交换控制区进行生产业务办公;若访问的OA办公系统通过VPN准入后不需要跳转到数据交换控制区,而是直接访问OA办公业务系统。

第四、内部办公瘦客户机首先认证准入,其次访问虚拟化桌面系统,再次通过防火墙隔离,最后需要通过数据交换控制区进行安全监控后才能访问生产业务;若访问OA办公业务则不需要经过数据交换控制区监控,直接访问。

第五、新闻岛安全域、备播区安全域、Web业务应用安全域均要通过VDC、防火墙安全隔离,隔离要求符合三级等保要求,并且各个安全域数据库需要数据审计系统防护防止数据被修改、窃取;web业务安全域需要配合WEB防火墙、网页防篡改系统、漏洞扫描系统同时并行防护,防止网站被恶意篡改。

第六、管理系统区需要通过堡垒机的网管监控后才能跳转到安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进行网络管理业务。

同时针对各个资源池的云化调度需要通过云安全监测中心系统的监控。

第4章媒体云数据中心建设需求分析
1)实现云管理平台对IaaS层安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统一资源调度和云化管理;同时根据客户单位人员组织架构定义了云平台的运
营流程,实现了用户申请云安全、云网络、云计算、云存储等云资源。

2)实现软件定义网络(SDN)对云数据中心的云安全、云网络等虚拟节点的架构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定义;实现云数据中心跨三层节点二层互通,虚拟机迁移网
络属性跟随,解决传统数据中心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实现SDN南桥设备的管理
和北桥云管理平台的对接,形成一个云化数据中心或多个虚拟云数据中心。

3)实现AVID、新奥特、索贝、大洋等公司云非编业务系统,其他业务系统,包括素材汇聚系统、云转码、生产发布系统、播出系统、媒资系统、新闻指挥中心
系统、IP调度系统等业务软件系统在虚拟化场景稳定运行;并且根据本次云平
台建设原则实现各个公司的业务软件系统与硬件支撑平台的解耦要求。

4)实现办公云桌面(VDI)用户应用自定义功能,满足每个办公人员应用个性化的安装办公软件习惯。

满足在此云桌面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办公人员的发散思
维和灵感。

4.1 媒体云数据中心功能需求分析
➢IaaS层基础设施资源与PaaS、SaaS层实现解耦:生产系统软件厂商绑定硬件,不利于扩建成本较高,实现解耦IAAS层基础设施层可以随业务需求进行扩容。

➢工作人员可以任意选择生产系统对应的工作终端,不需要适应生产系统而是生产系统随需提供。

➢生产设备由虚拟化的方式提供提高设备利用率,而不是生产设备使用传统专属模式造成资源难以高效利用。

➢随时随地生产的需求支撑访问业务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要求提供丰富多业务形态生产支撑能力,一种设备可以承担多种应用.
➢业务系统资源的伸缩性:在高峰、低谷期间自动调用iaas层基础设施资源满足业务紧张的应用。

➢跨安全域(新闻岛域、备播域、WEB应用域)实现IAAS层资源自动按需调配,同时保证媒体云数据中心安全保障。

4.2 媒体云数据中心业务需求与业务服务器、存储量化计算
4.2.1 媒体云数据中心业务对应服务器量化计算过程:
一、GPU服务器量化计算过程:
用户单位非编精编业务100个瘦终端需求,根据前期测试精编业务最佳状态时,每台刀片服务器承载GPU虚拟机直通为5至6个。

本次按照5个GPU直通
计算。

本次100个瘦终端精编业务GPU刀片服务器数量=100个瘦客户机数量/每
台GPU刀片承载GPU虚拟机数=100/5=20台。

另外转码GPU虚拟机5个,则需要转码服务器数量=5/5=1台。

并且如果转码GPU虚拟机需要更高,可以使用每台非编精编业务空余的一个GPU虚拟机也可以用作转码虚拟机以作为转码虚拟机补充。

因此GPU刀片服务器总数=非编精编GPU服务器台数+转码GPU服务器台数=20+1=21(台)。

非编软件在每台虚拟机上云运行业务测试:
●每层视频压缩格式:DNxHD 120 8bit,码率 120Mb/s;
●每个虚拟机运行5层;
●所占总带宽:120Mbit*5= 600Mb/s;
每台物理机分出5个虚拟机,因此每台GPU服务器承载单向带宽为5*600Mbit=3Gbit。

因此必须配置万兆网卡。

根据测试每台刀片最佳状态,每个GPU虚拟机分配4个vCPU,内存加载为16-24G,由于刀片本身运行需要内存占服务器总内存的25-30%,因此每台刀片服务器的配置为:2*E5-2690:2路10核cpu,主频在2.9GHz,内存配置160G,2块300GSAS10K硬盘,2端口万兆网卡。

二、通用虚拟化服务器量化计算过程
➢新闻指挥中心通用虚拟机量化服务器:
需求为30个虚拟机,每台服务器测试最佳状态的承载8个虚拟机,每个虚拟机内存为16G,刀片服务器自身运行内存为总内存的25-30%,测试CPU型号为E5-2650,因此每台刀片配置为:2*E5-2650,内存配置160G,2块300GSAS10K硬盘,2端口万兆网卡。

服务器数量=30/8≈4(台)。

➢媒体汇聚通用虚拟机量化服务器:
需求为40个虚拟机,每台服务器测试最佳状态的承载8个虚拟机,每个虚拟机内存为16G,刀片服务器自身运行内存为总内存的25-30%,测试CPU型号为E5-2650,因此每台刀片配置为:2*E5-2650,内存配置160G,2块300GSAS10K硬盘,2端口万兆网卡。

服务器数量=40/8=5(台)。

➢媒体发布通用虚拟机量化服务器:
需求为30个虚拟机,每台服务器测试最佳状态的承载8个虚拟机,每个虚拟机内存为16G,刀片服务器自身运行内存为总内存的25-30%,测试CPU型号为E5-2680,因此每台刀片配置为:2*E5-2680,内存配置160G,2块300GSAS10K硬盘,2端口万兆网卡。

服务器数量=30/8≈4(台)。

➢大象网通用虚拟机量化服务器:
需求为40个虚拟机,每台服务器测试最佳状态的承载10个虚拟机,每个虚拟机内存为8-12G,刀片服务器自身运行内存为总内存的25-30%,测试CPU型号为E5-2650,因此每台刀片配置为:2*E5-2650,内存配置160G,2块300GSAS10K硬盘,2端口万兆网卡。

服务器数量=40/10=4(台)。

➢映象网通用虚拟机量化服务器:
需求为100个虚拟机,每台服务器测试最佳状态的承载10个虚拟机,每个虚拟机内存为8-12G,刀片服务器自身运行内存为总内存的25-30%,测试CPU型号为E5-2650,因此每台刀片配置为:2*E5-2650,内存配置160G,2块300GSAS10K硬盘,2端口万兆网卡。

服务器数量=100/10=10(台)。

➢审计通用虚拟机量化服务器:
需求为10个虚拟机,每台服务器测试最佳状态的承载10个虚拟机,每个虚拟机内存为8G,刀片服务器自身运行内存为总内存的25-30%,测试CPU型号为E5-2650,因此每台刀片配置为:2*E5-2650,内存配置160G,2块300GSAS10K硬盘,2端口万兆网卡。

服务器数量=10/10=1(台)。

三、数据库服务器量化计算过程
媒体云平台主要有OA数据库、非编业务数据库、Web数据库,每种数据库均通过4路E7-4870v2CPU,加载128G内存,2端口万兆网卡满足数据库业务。

4.2.2 媒体云数据中心业务对应存储数量计算过程:
一、云非编、数据库、生产镜像存储量化计算过程:
➢云非编精编业务特性如下:高带宽、低延时、
高带宽性能计算:根据本次测试每个虚拟机处理5层100-120Mbit那么每个GPU 虚拟机处理性能=5*100Mbit=500Mbit,本次项目需求100个GPU虚拟机并发吞吐量为:100*500Mbit=50000Mbit/s;由于8bit=1Byte,
因此50000Mbit=(50000/8)MB=6250MB,而实际业务中有50%GPU虚拟机为精编业务,其余非编为粗编,则并发性能至少提供在6250MB/2=3125MB
低延时计算:非编业务系统每秒运行25帧,因此每帧处理时间为1S/25=1000ms/25=40ms,如果每帧的时延超过40毫秒,那么出现丢帧现象。

数据库业务主要体现在高IOPS,因此单独为数据库配置存储硬盘非常浪费,可以在借助非编多盘位的基础上增加硬盘提高IOPS较为合理。

综上所述:多业务混合使用存储使用合理的配置方案才是最佳选择,配置存储性能如下:
存储专业配置工具显示配置吞吐、时延及IOPS指标:
当配置176块300SAS 15K硬盘做raid5(7+1)吞吐量为3157MB/S;时延最大
29.9ms;IOPS为64116;完全满足业务需求。

以上多种业务通过划分不同的LUN
实现业务隔离。

本次配置SSD 盘IOPS:51487;
本次配置15K SAS盘IOPS:12629;
2.吞吐量要求:
配置SSD 盘的8k RandomMIX(50/50 r/W)报文吞吐量:402MB/S;
本次配置15K SAS盘的256k sequential read报文吞吐量:3157MB/S;
3.时延要求:
配置SSD 盘的IOPS:21800时的时延:0.5ms;
本次配置15K SAS盘的吞吐:2880MB/S时的时延:5ms;
二、素材、媒资、WEB、WEB媒资应用区存储量化计算过程:
媒资、素材、WEB、web媒资应用区存储主要是体现在大容量和web性能,因此建议硬盘配置单一大容量磁盘,而少量快速磁盘为提速辅助。

本次总存储有效空间500T,配置如下:
本次配置IOPS:
本次配置SAS 盘IOPS:3391;
本次配置NL SAS盘IOPS:4071;
本次配置最大IOPS:7462;
2.本次配置吞吐:
配置SAS 盘的256k sequential Writes报文吞吐量:848MB/S;
本次配置NL SAS盘的256k sequential Writes报文吞吐量:1018MB/S;
3.本次配置时延
本次配置SAS盘的吞吐量是600MB/S的时延≤2ms;
本次配置NL SAS 盘吞吐量890MB/S时的时延≤6ms;
SAS盘配置要求:最高性能SAS 10K 900G硬盘数量:40块
NL SAS盘配置要求:6T NL SAS硬盘数量:112块
Configuration Summary
Performance Summary
三、办公云桌面存储量化计算过程:
办公云桌面业务700台瘦客户机,每台瘦客户登录桌面系统开销存储的30个IOPS,那么700台云桌面并发为700*30=21000个IOPS。

因此配置存储的性能至少需要21000个IOPS的性能配置;
每个瘦客户机操作系统预留50G,存放数据空间的50G那么存储空间为:(每台瘦客户机操作系统预留50G+每台瘦客户机数据空间50G)*700=70T;
因此满足以上2个指标,配置工具显示如下:SAS盘配置要求:450G SAS硬盘数量:216块
Configuration Summary
Performance Summary
第5章总体方案设计
5.1 总体设计原则
先进性
广泛采用虚拟化、自动化调配、分布式等先进技术与模式,并与全媒融媒体业务相结合,确保先进技术与模式应用的有效与适用。

媒体云数据中心的建设与业界流行的云计算理念是一致的。

方案应将云计算的技术先进性和理念先进性体现在媒体云数据中心(一期)建设项目这一具体的项目上,突出云计算带来的价值。

2、可扩展性
媒体云数据中心的支持资源需要根据业务应用工作负荷需求进行伸缩,这样,性能及与服务水平的符合性就保持适当。

应用程序及其数据资源拉通与松散耦合,以使可扩展性最大化。

在系统进行容量扩展时,只需增加相应数量的硬件设备,并在其上部署相应的资源调度管理软件和业务应用软件,即可实现系统扩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