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证券业务洗钱风险分析及防控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与投资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互联网证券业务洗钱风险分析及防控建议
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中心支行 尚晓利
摘要:本文以互联网证券业务的发展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互联网证券业务的特点及反洗钱工作难点,探索完善互联网证券业务反洗钱工作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证券业务;反洗钱
2014年4月,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长城证券、平安证券、华创证券、中国银河证券等6家证券公司获得首批互联网证券业务试点资格。
互联网证券业务通常是指证券公司对传统业务实施从销售渠道、业务功能、客户管理等的架构重塑及流程优化,构建符合互联网惯例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由于其融合了证券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高风险属性,在这种客户虚拟化、交易迅捷化、业务复杂化的情况下,极易被洗钱分子利用。
加强互联网证券业务的的洗钱风险防范是维护金融安全也是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互联网证券业务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便捷、隐蔽等高技术性也被洗钱犯罪充分利用,分析互联网证券业务的特点以及潜在的洗钱风险点,有利于提高互联网证券业务反洗钱措施的有效性。
(一)“非面对面”业务办理模式
互联网证券业务模式下,客户通过智能电子设备即可实现开户,证券公司主要通过公安部身份证核查系统并视频见证核实客户身份信息,客户可能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未能有效识别开户人真实身份;同时,证券账户完成开立后,以账号密码或指纹验证等方式即可登录账户,此种便捷的登录方式无法有效核实实际操作证券账户的人员;此外,由于电子交易行为没有经过人工识别,即使监管机构追查交易记录,仍需一定时间判断交易性质,使洗钱活动逃避监管和司法侦查的可能性加大。
(二)交易方式的便捷性
客户通过在移动通信工具上登陆互联网平台即可实现账户开立、股票交易、资金转账等业务办理,互联网证券业务已完全脱离了纸质凭证;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多笔资金转移,交易数据量巨大、交易行为复杂,对资金流向的追踪监测更加困难,为犯罪分子实施洗钱活动带来了便利。
(三)金融科技的深度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工具、业务形态和组织形态不断创新,利用互联网证券业务洗钱的方法和技术也越来越有隐蔽性,其洗钱风险不仅体现为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基础洗钱
风险,更反映为互联网证券业务自身产品缺陷
所带来的洗钱风险,给识别、追查及打击洗钱
带来了极大困难。
二、互联网证券业务的反洗钱工作难点
(一)缺乏针对互联网证券业务的反洗钱
工作指引
与互联网证券业务的快速发展形成反差
的是立法的滞后,2018年10月10日,央行、
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了《互联网金融从
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试行)》,
并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相较于之前
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管理办法(试行)》
针对互联网机构履行反洗钱反恐怖融资义务
做了全面地规定,但因互联网证券业务的特殊
性、创新性及复杂性,专门针对互联网证券业
务的反洗钱工作依然缺乏有效指引。
(二)非面对面的业务办理模式增加了客
户身份识别难度
在互联网证券业务办理中,客户通过互联
网平台提交身份信息,证券机构对客户的身份
识别仅限于客户主动提供的信息,交易主要通
过互联网完成,难以对账户控制者的身份进行
全面有效核实,洗钱分子可能通过获取和控制
其他人的账户,进行正常交易后通过银行完成
资金划转,银行和证券机构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不能对客户的交易性质进行交互分析,无法准
确识别是正常交易亦或洗钱行为,存在被不法
分子利用洗钱的风险。
(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监管难度
互联网证券业务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
动通信技术实现证券交易,繁多的交易品种、
庞大的交易数据以及高水平信息技术的应用
使得洗钱活动变得更加隐蔽,对监管科技水
平的要求不断提升,洗钱活动监测难度越来
越大。
(四)“信息孤岛”影响反洗钱监测分析
效果
随着交易品种的不断创新、基于互联网的
智能投资服务的发展,客户投资的选择众多且
操作便捷,同一客户可以同时在不同金融机构
选择多个投资品种和交易工具,使交易链条不
断拉长、交易行为趋于复杂多样、交易数据庞
大,单一证券机构无法了解整个交易链条的情
况,不同金融机构形成的反洗钱信息孤立存在,
无法实现交互和串联,严重影响反洗钱监测分
析的效果。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建立针对互联网证券业务反洗
钱工作指引
鉴于互联网证券业务资金量大、交易复杂
等特征,亟待出台完善互联网证券业务的法律、
法规和反洗钱工作指引,明确证券公司在设计、
开发、审批和实施互联网证券业务中,应建立
洗钱风险论证、评估程序,定期识别、审核互
联网证券业务中的洗钱风险,从制度上进行约
束,指导证券公司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二)完善相关内控制度,深入开展客户
识别
证券机构需建立适应互联网业务的相关
内控制度,以制度为保障,强化客户身份识别
工作。
可采用动态密码、人脸识别等多种技术
手段,实时在线验查证客户信息,针对特殊客
户,可以采用实地回访查看等方式,保证客户
信息的真实性,从源头上杜绝风险。
(三)增强金融科技在反洗钱交易监测中
的应用
采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将交易行为叠加
交易人员信息、交易目的、交易习惯等因素综
合考虑,形成数据类型、结构多样大规模的数
据集合,将可疑交易数据的有效性识别建立在
有效的信息系统和技术手段的同时,依仗科学
的大数据分析理论,运用多维度的数据供给、
历史及未来的数据及行为预测,更精准地从
大量证券交易行为中获取更可靠的可疑交易
数据。
(四)推动反洗钱信息互通和反洗钱工作
协助机制的建立
人民银行作为国家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
应组织建立与通信企业以及公安、工商、税务
等的协作机制,提供账户、征信、组织机构代
码管理信息资源,为金融机构采集相关资信、
识别客户身份搭建基础信息平台,推进多元化
的反洗钱工作互助协作成为必然趋势。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