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课 赠刘景文
第4课《赠刘景文》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赠送诗词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诗词表达对朋友的祝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诗词。
-情感的深入体会: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需要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情感渲染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诗词的仿写:对于如何将所学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写作指导。
举例解释:
-在解释修辞手法时,教师可以用图示或实物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霜叶”与“二月花”之间的比喻关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赠刘景文》这首诗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表达友谊的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这个案例展示了诗词如何通过描绘景色和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感受友谊的珍贵。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赠刘景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参差不齐。在讲解诗句意境时,有些学生能够迅速领会,而有些学生则显得有些吃力。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意境与情感:本节课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赠刘景文》中的诗句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所展现的深秋美景和作者对友人的赞美与怀念。
《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课件(共15张PPT)

小结
2 0
荷尽已无擎雨盖,
2
写景
3 年
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
赠
四
刘
年 级
一 年 好 景 君 须 记,
景 文
语 文 上
立意
最 是 橙 黄 橘 绿 时。
册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
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
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
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2
0 2
zènɡ
liú
jú
3 年 四
赠送 姓刘
菊花
赠 刘
年
景
级
文
语
文 上
cán
chénɡ
jūn
册
残酷 橙色 君子
2
0
2
3
年
赠
四
刘
年
景
级
文
语
文
上
册
2
0
2
3
年
赠
四
刘
年
景
级
文
语
文
上
册
课文学习
2
0
2 3
荷尽已无擎雨盖,
年
赠
四 年
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
级
刘 景 文
语
文 上
比喻
册
【尽】指败尽
【擎】举,向上托
册
_橘__子___ 青绿的时候。
课外拓展
2 0
植物 级
梅
兰
景 文
语 文
探波傲雪,高洁志士。
深谷幽香,世上贤达。
上
册
竹
清雅澹泊,谦谦君子。
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秋日景象相关的古诗描写。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意写作活动。学生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某一景象,体会诗人的创作过程。
-生字词的掌握:重点讲解生字词“瑟、萧、耐、傲、菊、残、橙、橘、绿”的读音、写法和词义,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运用。
-诗句意境的理解:通过分析诗句,使学生能够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秋日景象,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文化背景的渗透: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举例:《赠刘景文》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要求学生理解“枫林晚”和“霜叶红”所象征的秋日景象,以及作者如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情。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创意写作,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他们通过合作,共同探讨古诗描绘自然景象的方法,不仅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还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次活动中,鼓励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学难点
-诗句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对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往往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领悟。
-生字词的记忆与应用: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一些生字词的写法和意义记忆可能存在挑战,教师应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如字词游戏,以帮助学生记忆。
-古诗背诵与默写的技巧: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的记忆和默写,教师需要教授记忆策略和默写技巧。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导语】《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鼓励诗。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说课稿及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枯萎。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枯萎。
犹:仍旧。
傲霜:不怕霜冻冰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译文:荷花枯萎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2.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枯萎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风景,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点。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风景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动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音调,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美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势。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知道诗句中“尽,擎,残”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画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入的哲理(2)进程与方法目标《赠刘景文》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一首诗,也是学生知道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件(共26张PPT)

诗的后两句揭示赠诗的目的。冬景虽然萧瑟冷落, 但硕果累累、成熟丰收,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 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 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鼓励朋 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 低沉、妄自菲薄。
同学们再读诗文,想一想这首诗 告知我们一个什么人生哲理?
告知我们只有严酷的环境才能 锻炼人,才能检验、辨认一个人的 风骨。
随堂练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 住 荷尽 、 菊残 描画出秋末的萧 瑟景象。
zèng liú cán yóu
赠 刘残犹
ào jūn chéng jú
傲君橙橘
zèng
赠送 赠言
liú
姓刘 刘景文
gài
雨盖 盖楼
jú
菊花
cán
残缺 残阳
jūn
君子 君主
橙子 甜橙
chéng
同学们说一说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荷花、擎雨盖、残菊、傲霜枝。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君:对对方的尊称。 正:最。 橙黄橘绿:表面意思“橙子将黄, 橘子犹绿”,指秋季景物。
诗意: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 你必须记住,最美秋景有何特点?
深秋的风景虽然萧瑟冷落,但更 是硕果累累的时节,显露出勃勃的生 机。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 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 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 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 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我会写
4《赠刘景文》课件(共29张PPT)

四
刘
年 级
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
景 文
语
文
上 册
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
作品:《水调歌头》《题西林
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解诗题
2
赠刘景文:送给刘景文。
0
2
3 年 四
这首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
赠 刘
年
景
级 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景文时,刘景文 文
语
文 上
已五十八岁,却还是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
2
0 2
赠刘景文
3 年
(宋)苏轼
秋日荷尽图
赠
四
刘
年 级
荷尽已无擎雨盖,
景 文
语 文
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残傲霜图
上
册
一年好景君须记,
橙黄橘绿图
最是橙黄橘绿时。
2 0 2 3 年 四 年
盖 级
语 文 上 册
菊
残
霜
君
赠 刘 景
橙文
课后小结
2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古诗,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
2
0
2
3
年
赠
四
刘
年
景
级
文
语
文
上
册
橙黄橘绿时:橙子发黄、橘子犹绿将黄的时候。
2
0
2
3 年
质疑思考:诗人为什么说“一年好 赠
四
刘
年
景
级 语
景”“最是橙黄橘绿时”?诗题“赠刘
文
文
上
册 景文”揭示了怎样的赠诗目的?
2 季节之秋 硕果累累、成熟丰收
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人教部编版 PPT课件

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色,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写了秋来败荷、残菊和橙黄、 橘绿这些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 鼓励、勤勉之情。
课件PPT
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1.经 典 电 磁 理 论很 容易解 释原子 的稳定 性. 2.根 据 经 典 电 磁理 论,电 子绕原 子核转 动时, 电子会 不断释 放能量 ,最后 被吸附 到原子 核上.
主要代表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 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生字学习
赠刘残犹傲 君橙橘盖菊
自学提示
听课文朗读,然后自己朗读, 看看自己是否理解诗的含义。
课文讲解
理解划线字的含义。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尽:达到极端。这里 菊残犹有傲霜枝。 指凋谢。 一年好景君须记, 擎雨盖:这里指荷叶。 正是橙黄橘绿时。 残:残败;枯萎。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人教部编版 (共11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人教部编版 (共11张PPT)
【宋】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第4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赠刘景文》课件

特点:深秋的景色 虽然萧瑟冷落,但更是 硕果累累的时节,显露 出勃勃的生机。
课文讲解
思考: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 时这句诗?
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秋景虽 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 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 节无法相比的。用来比喻人到壮年, 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 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 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课文讲解
思考:此诗为什么在开头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 展示深秋的画面?
为了强调和突出 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 橙黄橘绿之时。
课文讲解
前两句描写残秋景象,诗人要表达 什么情意?
赞美在肃杀的深秋时节,菊枝傲霜 独立的品格。
课文讲解
要求:1.读后两句,理解意思。 2.作者所写的秋景有何
特点?
诗意:别以为一年 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 住,最美的景是在这橙 黄橘绿的时节啊!
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前两句:“寒”字一语双关,不仅写出秋风的寒 凉逼人,更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不如意。一“送”一 “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梧叶摇落,萧萧作响, 江上秋风寒气袭人,写出了秋意的清冷,表达了游子漂 泊流浪、孤单寂寞得凄凉之感。
诗的后两句:这两句描写了儿童挑灯夜捉蟋蟀的生活 场景,自然容易引发作者的联想。她回想起自己的童年 时代也是如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想起家乡得温馨美 好。儿童无忧无虑、活泼天真得举动,巧妙地反衬出了 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及对家乡得思念之情。
第二课时
《夜书所见》 《赠刘景文》
学习
《赠刘景文》
引入新课
苏轼(1037—1101),北 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 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词开 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 代表,并称“苏辛” 。
赠刘景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5篇

赠刘景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5篇《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词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首席帮大家整编的5篇赠刘景文的相关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你体会到了什么?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PPT

造句:我赠送给老师一件小礼物。 不是日或田。
我会写
liú
刘景文 刘
结构:左右 音序:L 部首:刂 组词:刘备 刘邦 造句:刘景文是苏轼的好朋友。
书写指导:文字横要短、撇 要长、捺变为一长点。
我会写
gài
雨盖 盖
结构:上下
音序:G 部首:皿 组词:盖楼 欲盖弥彰
书写指导:上窄下宽,中间 是王字,下框要扁、里面是
课文结构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 菊残傲霜 橙黄橘绿
乐观向上
课文主旨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 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 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诗人一反悲 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劝诫学生面对生活要 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这是课后第2题哦!
《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天哪些自然景物?你还知道秋天哪些景 物是什么样?(核心问题)
《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季的景色,从枯荷(荷尽已无擎雨盖)、 残菊(菊残犹有傲霜枝)、“橙黄橘绿时”这些地方发现的。我还知 道秋天的风,卷起了片片黄叶,在街道和巷子里吹。又到家家户户储 存秋菜的季节了。大白菜、土豆、萝卜、冬瓜……堆满了菜店的棚子。 田野里那好闻的气味。红薯地都翻过了,玉米秸已砍倒,摘完棉花的 花棵立在地里。经过秋霜的红薯秧,叶黑黑的,一团团堆在地头,发 出一种甘甜的味道。……(只要能体现秋天的特征就可)。
•谢 谢
赠刘景文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 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 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 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 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 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 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 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课件ppt课件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Nhomakorabea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荷花谢了
已无:已经没有
擎雨盖:像雨伞一样 撑起的荷叶
菊残:菊花谢了
犹有:仍然还有
傲霜枝:不怕风吹 霜打的枝条
一年之中美好的景色 你一定要记住
橙黄:橙子变黄
橘绿:橘子变绿
橙黄:橙子变黄
生字学习
古时候,有个叫刘景文的人,他是一个有 古时候,有个叫刘景文的人,他是一个有学问, 学问,不怕困难,待人慷慨热情的人。当 不怕困难,待人慷慨热情的人。当时他已经有五 时他已经有五十八岁了,可却没有当时一 十八岁了,可却没有当时一官半职,有着满肚子 官半职,有着满肚子学问却无用武之地, 学问却无用武之地,他非常灰心,整天闷闷不乐。 这时他的好朋友,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学家, 他非常灰心,整天闷闷不乐。这时他的好 书法家, —— 苏轼,看到刘景文这个样子很想帮 朋友,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学家,书 帮他,于是,他就送给他一首诗,希望他恢复自 法家, —— 苏轼,看到刘景文这个样子很 信,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赠刘景文》 想帮帮他,于是,他就送给他一首诗,希 望他恢复自信,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 的《赠刘景文》
qíng yǔ
yóu yǒu zhèngshì
cán jǘ
hǎo jǐng
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件

就是那硕果累累的丰收时节。
实战练习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赠刘景文》这首诗的作者是 宋 代诗人 苏轼 。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荷花 、 菊花 、 橙子 和
橘子 。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B )
A、对于秋季萧瑟凋零的风景无限伤感的感情。 B、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实战练习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学习思考
课堂集中营
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这首诗是描写秋天的?
可以从“荷尽”(荷花凋谢)“残菊” (残败的菊花) “傲霜”(傲寒斗霜)“橙黄橘绿”(丰收景象)这 几个词看出来。
诗歌梳理
课堂集中营
赠 刘 景
荷尽无叶 残菊傲霜
凋落 乐观向上
文 橙黄橘绿 成熟
课堂小结
课堂集中营
这首诗通过描写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突出了菊 枝傲霜的气概,点明了美好时光莫过于丰收时的橙黄 橘绿,借此勉励好友要珍惜好时光。
【释义】荷花凋谢,连那托住雨珠的荷叶也凋谢了, 只有那残败的菊花花枝还在傲雪斗霜。
课堂集中营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对比
这两句写景,“荷尽、残菊”写出了深秋的 萧瑟景象。“已无”和“犹有”形成强烈对比, 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课堂集中营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君: 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橙黄橘绿:表面上说橙子黄了,橘子绿了,这里指秋天丰
收时硕果累累的景象。
【释义】朋友,一年之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就是 那硕果累累的丰收时节。
课堂集中营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诗人借丰收时的硕果累累、生机勃勃的景象 比喻人到壮年,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切不 要意志消沉。
三上部编版语文公开课0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我会背
我爱积累
春天
夏天
草长莺飞二月天, 小荷才露尖尖角, 拂堤杨柳醉春烟。 早有蜻蜓立上头。 冬天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赠
• 赠送 • 赠礼
注意曾经的“曾” 上半部分 口字里面的小 字头,先写丨, 再写点和短撇。
我会写
•gà i
•盖
•
盖子
盖上
上下结构 皿字底 羊字不出头,尾巴不见了
我会写
• cá n • 残
•
伤残 残废
右边的部分是先写两短横,再 写斜勾和撇,最后写点。
我会写
jūn
•君
•
君子
君王
尹字 横要出头
我会写
我会认
• zè ng liú •赠 刘 • jūn ào • 君 傲
cá n yó u 残 犹 chéng jú 橙 橘
我会写
• zè ng liú
gà i
jú
cá n
•赠
刘
盖
• jūn •君
•
chéng 橙
菊 shuāng 霜
残
里面哪个字最难?哪里最需要 提醒同学们呢?
我会写
•zè ng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橙黄橘绿时。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橘绿时。
一年最好的景色您要记住。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两句是写什么呢? 为什么诗人觉得这个时候是好的季节呢?
这样写是因为:
诗人认为快到冬天了,冬景虽然萧
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石径斜」表示路是怎样的?
「白云生处」指的是怎样的地方?
为什么诗人会说「有人家」?他如 何知道呢?
古诗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古诗写了哪几种植物,哪几种动物? 这首诗写的植物是:竹、桃、蒌蒿、芦苇。 写的动物是:鸭、河豚
远 处 高 山 山 间 小 路 曲 曲 弯 弯 , 深 山 密 林 中 升 腾 着 缕 缕 炊 烟 。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因为、由于。 于:比。
停 车 是 因 为 我 爱 看 枫 林 晚 景 , 经 霜 的 红 叶 比 春 花 更 加 鲜 艳 。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zèng
liú
qí ng
gài
赠送
jú
姓刘 擎雨盖
cá n yóu
菊花
jūn
残枝
bì xū
犹有
chéng jú
君子 必须 橙色 橘子
刘 擎 菊 犹 君 须 橙 橘
我会读
liú cán jú jūn chéng jú jìng xié fēng yú
刘 残
菊
君
橙
橘
径
斜
枫
于
jūn liú jú cán jìng xié chéng jú yú fēng
我会读
于 yú (于是)(终于)(等于)
首 shǒu (首先)(首长)(两首) 枝 zhī (树枝)(枝条)(柳枝)
枫 fēng (枫树)(枫叶)
记 jì (记号)(记住)(记者) 刘 liú (刘海)(姓刘)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美妙的詩意…远 Nhomakorabea寒山石径斜,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白云深处有人家,
深山密林中升腾着缕缕炊烟。
美妙的诗意…
停车坐爱枫林晚,
停车是因为我爱看枫林晚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
经霜的红叶比春花更加鲜艳。
動動腦,想一想…
它是写什么时侯的景致?由那些句
子可以看出来呢? 秋天
杜牧「山行」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深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霜给人一种天气寒冷的感觉,菊花凋谢了还有枝条在风霜中 傲然挺立,可见菊花有坚强不息的精神。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二句的意思。
秋末冬秋的时候,荷花枯了,荷叶凋零,菊花也谢了, 但是仍然有着不惧风霜的傲然枝干。
理解第三四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一年好景”是在什么时候? 正是橙黄橘绿时 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们明白了吗? 2.大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别以为一年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 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3.小结: 秋天瓜果成熟,辛勤劳动的人们享受着丰收 的喜悦,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收获季节,所以连大 诗人苏轼也喜欢这个季节,发出这样的感叹。
读拼音写词语。
zèng sòng qǐng qǐ yóu rú chéng zi shí jìng fēng yè ( 赠 送 ) ( 擎 起) ( 犹 如 ) ( 橙 子 ) ( 石 径) ( 枫 叶 ) 填空。 1.橘的读音是( jú ),一共有(16 )笔,第五笔是( )。 2.菊的读音是( jjú ),一共有( 11 )笔,第五笔是( )。 3.残的读音是( cá n ),除去部首还有( 5 )画,是(左右 )结构,组词 (残月 )。 4.斜的部首是( 斗 ),除去部首还有( 7 )画,是( 左右 )结构,组 词( 斜面 )。 写反义词。 无(有 ) 好(坏 ) 远(近 )斜( 正 ) 停(走 ) 晚( 早 ) 辨字组词。 君(君子 ) 刘( 姓刘 ) 须( 必须 ) 群(群众 ) 纹( 花纹 ) 顺( 顺利 ) 于( 终于 ) 斜( 斜面 ) 霜( 秋霜 ) 干( 千万 ) 叙( 记叙 ) 雪( 雪花 )
王维开元九年春天中状元后,即解褐为太乐丞,开始了仕 宦生涯。但他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 而谪为济州司法参军。当年秋天便离开京城,赴济州任。 济州在今山东荏平西南,王维在那里度过了四年多的光阴。 其中开元十三年(725年),诗人裴耀卿任济州刺史,裴 为河东人,与王维是同乡,待王维不错,使王维稍得安慰, 但裴很快又赴宣州任职,使王维甚感惋惜。在裴耀卿离开 济州不久,王维也于开元十四年(726年)春天辞去司法 参军之职,离开济州。
这两 行 描 绘 了 秋 山 远 景 。 第 一 行 描 写 了 秋 山 高 远 的景 象 , 表 现 了 诗 人 勇 于 攀 登 的 精 神 。 第 二 行 描 写 了秋 山 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 空 下 山 窝窝 里 有 几 户 人 家 隐 约 可 见 。
后 两 行 描 绘 了 秋 山 近景 。 “ 霜 叶 红于二月花”一行,生机勃勃,鲜艳 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 种 秋 光 胜 似 春 光 的 美 感 。 这 行诗 成 为 千百年来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擎雨盖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残犹有傲霜枝。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正是/橙黄/橘绿时。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想一想
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
1这是描绘什么季节的荷叶的?初夏的荷叶又是怎样的? 以前学过杨万里写初夏的那首诗,上面是怎样描写初夏 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到了盛夏,荷叶又是怎样的呢?你们能用一句诗说说 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到了秋天,就是诗中描绘的样子。出示图画,引导学 生观察想象。 还有 (1)你们能给“犹有”换个词语吗? (2)“傲”是什么意思?是指自高自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