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炊烟》教案 冀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炊烟
教材分析
《炊烟》讲述的是“我”与一对“山里人”的小小的邂逅。

在我“又累又饿”的时候,他们盛情款待了我,并不求任何回报。

女主人的热情爽朗、男主人的朴实憨厚以及他们美好的心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初见炊烟,心生希望。

正当“我”又累又饿的时候,看见了远方山间轻轻飘荡的炊烟,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第二部分(2-4)盛情款待,感受温暖。

通过煮饭、闲谈、告别等情节表现山里夫妇热情、淳朴的性格。

第三部分(5)回望炊烟,心潮激荡。

飘动的炊烟下,木屋主人挥动手臂与我道别。

这一幕,似电影镜头般定格在作者眼前,也定格在读者心田。

文中山里人的形象质朴感人,似一双无形的手拨动着读者的心弦,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这样的艺术效果得力于作者对人物细致、传神的刻画。

成功的人物刻画不在于为人物寻找惊天动地的创举,关键在于对事件进行描写时,一定要自己感受最深的,且最能体现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富于表现力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这样,人物形象才会生动而丰满。

比如,课文中用了“客人来啦,快进屋吧!”“那还要问,坐下,先喝碗茶!”“钱?这儿不是饭馆,快放回你的口袋里。

如果不忘记山里人,以后再来!”等语言描写;又有“她把那锅一连洗了三遍,红薯、白菜在山溪里洗得干干净净”等动作描写;还有“没等开口,她就笑着叫起来”,“她坐在旁边,笑着看我大口大口地吃”,“她又笑了”等神态描写,这样,一个热情爽朗、快人快语的农村妇女形象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寓真挚的感情于质朴的文字之中,是炊烟写作艺术上的又一特色,读来如同品尝一杯清淡的绿茶,令人回味无穷。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理解“无声无息、寄宿、回荡”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拼读“塞”这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词典进行独立自主的识字,提高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品味感受“山里人”的热情,淳朴,激发学生要向“山里人”那样多献出一份真诚,一份爱心,生活会更加美好、幸福。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情简析:
课文篇幅短小,字里行间渗透着人与人之间浓浓的真情,学生应该能够读懂,但作者为什么以“炊烟”为题,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整体感知
《炊烟》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中木屋的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感受,教师可随学生回答
板书出木屋主人的印象:热情、淳朴、善良……)
二、深读感悟
1、木屋主人给同学们留下了热情、淳朴、善良印象,你是从文中什么地方体会到的?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画下来。

注意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好好的品读,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给学生充分品读的时间)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1)外貌描写的词语“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她面色黑红,……充满山里人的光彩。

“妇女的勤劳、健康。

(2)神态、动作及语言描写的语句:她坐在旁边。

笑着看我……手里不停的织着一件鲜红的毛衣,她自豪的告诉我……女主人的豪爽、勤快、健谈、对生活的乐观。

(3)语言动作的语句:客人来了快进屋吧。

那还要问?坐下喝碗茶!……洗得干干净净。

女主人的热情好客。

“这不是饭馆,快放回你的口袋里”女主人的心地善良。

(4)男主人的语言“都是自家种的……”男主人笑着说,声音很轻,男主人的憨厚、淳朴。

3、感情朗读,升华理解。

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在朗读中体会男、女主人的性格。

4、回读课文,质疑问题。

读了《炊烟》木屋主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全文,看你还有什么疑问,写出来。

5、自拟文题,感悟中心。

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在山里人家里感受到的温暖,可为什么作者却以“炊烟”为题呢?如果让你来写,你想给、这个故事起一个什么名字?你认为作者的题目好在哪?
使学生体会到“炊烟”是全文的线索,又累又饿时望见炊烟,女主人为我煮饭,告别时望炊烟。

炊烟让人感到希望、温暖、富有诗意。

六、拓展阅读。

课件出示《拐弯处的回头》说说在内容和写人方法和本文有什么异同?
七、选择练习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huī()烟红shǔ( ) shū( )菜
là( )肉寄sù( ) saī( )满
二、选词填空。

1.现在山里人富了,什么也不愁,就________着孩子们有出息。

(希望、盼望、指望)2.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她面色黑红,充满山里人特有的________。

(色彩、光彩、风采)
3.我有两个女儿,到山外读书去了,________在学校。

(寄宿、借宿、住宿)
三、阅读下面文段,然后答题。

我站起来,想与主人告别,发现背包变沉了。

我打开一看,包里竟塞满了黄橘。

“都是自家种的,带着路上解渴。

”男主人笑着说,声音很轻。

我走了,他们肩并肩站在小木屋前,不停地向我挥手。

“再来啊!”他们的声音在山间______。

再来时没有机会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山间优美地飘动着的炊烟……
1.填写文中横线上缺漏的词,合适的一项是:()
A.回旋B.回荡C.回响D.飘荡
2.“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山间优美地飘动着的炊烟”的原因是:()
A.山中炊烟下的小木屋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B.炊烟下小木屋里的中年夫妇表现出来的真诚和纯朴。

C.小木屋里的她和他为“我”解决了饥饿和疲乏
D.这一缕炊烟为我抚平了心中惶乱。

3.文段最后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声音断断续续B.表示无限的联想
C.表示列举的省略D.表示声音的延长
6.最后一节所表达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板书设计
希望
温暖炊烟
木屋主人善良淳朴豪爽
热情好客乐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