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完善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
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 住在汉堡。”
直述,直接写出<说话人>说的话。 她问我玩的怎么样,又问我从哪里来。 转述,把原<说话人>说的话转述给别 人听。
直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
• 1、冒号前边的内容照着写下来。 • 2、将冒号和引号改为逗号。 • 3、将第一称的“我”改为第三人称的“他 ”或“她”。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应用今天学到的语言 描写和对比描写的方法写一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 各种困惑。
读万卷书,
不做温室里 的花朵, 要做搏击风 雨的雄鹰。
行万里路。
作业
必做: 写由《乌塔》想到的……
从以下方面去做: (1)从阅读《乌塔》引起的思考和想法。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到自己成长 过程中的各种困惑。 (3)展开联想,如何解决自己成长中 的各种困惑。包括自己今后的打算。
• 生活经验丰富。
乌塔是这样的人:
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 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 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 电话或奇张明信片。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 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 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 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 童玩。
从《乌塔》想到的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深有感触,受益匪浅。(先写总体感 受。)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年仅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个游历欧洲的事。乌 塔特别细心,她总是在家就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局的电 话号码。她自立,不怕苦,也不怕一个人力量单薄。(再写文章的主要内容。) 她自强,中国人认为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都得捏在手心里,不 能让他们受苦受委屈;但乌塔的父母却觉得,爱孩子,就必须让他们经受挫折 和磨炼。(结合实例。) 读了本文,我想了很多很多。我们同样是孩子,却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 采用排比的形式去写:我已上四年级了,日常生活还需要爸爸妈妈打理,而乌 塔,却独自一人游历各国;我,总是跟爸爸妈妈要零花钱吃吃喝喝,而乌塔却 自己打工挣钱周游世界;我,自己一人走在马路都惊惶失措,而乌塔一人游历 各国却镇定自若。(写自己的内心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可以结合课 文的某些句子谈感受。) 乌塔就像一棵小草,为了争取更多的阳光和雨露,奋力生长,无论遇到怎 样的困难和挫折她都坦然面对,让自己在磨炼中成长。(写自己的独特感受, 对乌塔的赞扬。)
而中国的家长给予孩子的,是过多的疼爱,甚至溺爱,把 时事事都依赖父母。父母们整天把孩子埋葬在书山 题海之中,一心希望他们学业有成。孩子们只是认识到了书本 那小小的天空,如果不让他们出去闯闯,是无法认识到大千世 界的奇妙的,无法领悟人生的真正含义。父母不可能照顾孩子 一生一世,如果某一天父母不在的话,那他们该怎样养活自己 呢?有些大学生上大学时,生活竟不能自理,还需要父母跟去 照顾饮食起居。那么培养这种无法自理、自主、自强的大学生 有什么用呢? 未来是我们的。父母们,请放开对我们的束缚,让我们经 受风雨的磨练,在这大千世界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吧。
文章按照( 事情发展 )的顺序来写。
默读课文,想一想乌塔是个 怎样的人,用“ ”画出相关 句子,试着用一两词概括,写在 旁边。
乌塔是这样的人:
不知过了多久, “丁零丁零”的闹 钟声惊醒了我,睡 眼朦胧地看着表, 下午两点半了。小 姑娘已经起身,正 在收拾东西,准备 外出。
• 自理能力强。
乌塔是这样的人:
• 生存能力强。
乌塔是这样的人:
• 有责任感。
• 如:然后给家 里拨个电话或 寄张明信 片。……
乌塔是这样的人:
• 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 不满意,马上反驳说: “我也是家里的宝 贝.....我不明白。你的 话不合逻辑。” • 但她还坚持:“光从 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 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 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 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 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读《乌塔》有感
乌塔,一个多么有趣的名字啊!《乌塔》这篇课文,我一读题 目,就觉得很新鲜。“乌塔是不是一座很黑的塔?乌塔是不是一座 停着很多乌鸦的塔呢……”各种奇思妙想涌入我的脑中。一读课文, 我才恍然大悟,乌塔原来是一个小女孩的名字,这个小女孩14岁就 独自一人游历了欧洲,这是多么了不起啊!不管去到哪一个国家, 都不忘自己的爸爸妈妈,买礼物送给他们,这又是多么孝顺啊!而 去欧洲时,有一半的旅费是自己挣的,这又是一个多么独立的女孩 啊! 想想自己,和她相比之下,我不禁觉得自惭形秽。在这个年龄, 我们没有这种勇气,也没有这种胆量。当我一个人独处时,我的内 心会感到很孤独,很无助,茫然无措,觉得自己像流浪儿一样,孤 立无援。因为这种莫名的恐惧,使我们把自己闷在家里,虽然有图 书、有电视,但是,这毕竟不能满足我们的愿望。“使之锁向金笼 听,不及人间自在啼。”是呀,在我看来,我们的家就像一个大鸟 笼,而我们就像是蜷缩在笼中的一只小鸟,没有自由,不能感受生 活,也不能去体会人生的哲理。
她一见我,立即坐起 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 又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是 中国人,现旅居德国。她 一听,高兴得大叫:“我 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 热情、活泼。
乌塔是这样的人:
• 如:这次趁暑假 游历了欧洲,已 经去了法国、瑞 士、奥地利,在 意大利去了威尼 斯、米兰、弗洛 伦萨,最后还要 去希腊。
• 做事有主见。
乌塔是这样的人:
⑴自理能力强。 ⑵热情、活泼。 ⑶生活经验丰富。 ⑷生存能力强。 ⑸有责任感。 ⑹做事有主见
中国孩子与乌塔认为的快乐不同 • 中国孩子:看看电视 图书 去游乐园 就是快乐 • 乌塔:只有自己亲身出去体会 才能深深的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这才是快乐 这是父母给不 了的快乐。
直述句改转述句:
• 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 • 小圆说:“我和小方一块去公园。”
转述句改直述句的方法:
• 1、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 • 2、第三人称的“他”或 “她”应改为第一 人称的“我”。 • 3、将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二人称的“你 ”。
转述句改直述句
• 我说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 • 她还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
选做: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从“乌塔”想到。。。。。
明确要求:
1.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写一写“从 《乌塔》想到的”。 2.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3.要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自己的真 实想法,不要空洞地谈感想。
“想”的内容从何而来:
(1)从阅读《乌塔》引起的思考和想法。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到自己成长 过程中的各种困惑。
21
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好不好?为 什么?
我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
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 生活能力,但并不是要我们每 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 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 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 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 的能力。
不知过了多久,“丁零丁零” 的闹钟声惊醒了我,睡眼朦胧地看 着表,下午两点半了。小姑娘已经 起身,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外出。
(3)展开联想,如何解决自己成长中 的各种困惑。包括自己今后的打算。
推门一看,吃了一惊:正对门的地 上放了一床席梦思,上面躺着一个金发 小姑娘,睡得正香。 我已经精疲力尽了,于是匆匆洗漱 完毕,也躺下了。 读了本文,我想了很多很多。我们同样是孩子, 却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采用对比的形式去 写:我已上四年级了,日常生活还需要爸爸妈 妈打理,而乌塔,却独自一人游历各国;我, 总是跟爸爸妈妈要零花钱吃吃喝喝,而乌塔却 自己打工挣钱周游世界;我,自己一人走在马 路都惊惶失措,而乌塔一人游历各国却镇定自 若。
第七单元 成长的故事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习要求:
1、认真默读课文,看看讲的是件 什么故事? 2.想一想,乌塔这样做好不好?把 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先写 ,接着
写 最后写
,
。
文章结构
• 先写: “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 姑娘乌塔。
• 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 她告诉我她一个人游欧洲。 • 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读了这个故事,乌塔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染了我,我虽然不能像乌塔那样 去跨国旅游,但一定要学习她那种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做一个合格的好 少年!(写决心。)
读《乌塔》有感
拓展阅读:
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姑娘,一个人独自在欧洲各地旅游, 她有主见而不盲干,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还懂得自我保 护。她就是一个德国小姑娘——乌塔。 这是我们第二十七课的课文,它向我们讲叙了一个勇敢 的德国小姑娘在暑假独自游历欧洲的经过。读完后,我不禁 陷入了沉思。 乌塔只有十四岁,父母就放手让他独自游欧洲,这不仅 是因为乌塔有着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更重要的 是国外与国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外国家长给予孩 子的是信任、关怀、鼓励,因为他们相信孩子是会靠自己的 力量成功的。他们信任孩子,但不过分宠爱孩子,所以孩子 们更不会辜负他们。有时,孩子遇到了困难,父母不会伸手 帮他们一下,为的就是锻炼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让他们懂 得依靠自己,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