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分层教学分析(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作文分层教学分析
我们必须承认,由于家庭、环境、学生主体的努力程度的不同,导致学生的认知水平,表达能力、文化素养、身体心理素养也有着显著地差别,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而面对差异任何整齐划一,搞一“刀切”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有从实际出发,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采纳不同方法,用不同的目标来进行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层次学生的作文水平都得到提高。
1.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与文字应用能力,但在传统的的作文教学模式里,教师被要求严格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训练学生,这种固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丧失了个性化的语文表达能力,写出来的文字选材大同小异,缺乏活力,甚至连作文的格式也基本相同。
这造成了学生在习作之初就丧失了对作文学习的兴趣,部分困难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要求都难以达到,而部分优秀学生的作文水平也难以得到突破性的提高。
教育是高度个别化的工作,要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目标来教育学生,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跳动,对促使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有很大裨益。
2.分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2.1目标分层
学生的素养千差万别,如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条起跑
线上起跑,那么就会显示出较大的差距。
因此,分层制定作文学习目标就成为必定。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目标分层不是将学生张榜,分成三六九等,这种分层应该放在教师心中,而且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展,及时的调整。
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将目标分为三层,即相当于将学生分成三个等级,教师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合理划分。
以六年级学生的作文要求为例,第一层的要求可以为:联系生活实际,中心明确,感受生活,构思巧妙,情感真实细腻,行文流畅,几乎无错别字,无病句。
第二层的要求:文章较流畅,虽生硬一些,但也可成文,错别字、病句少,感情真实。
第三层的要求:文章能让人读懂,错别字、病句不太多。
当然教师若有足够时间,可以给每一个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切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效果会更好。
2.2题目分层
作文题目分层能给学生提供不同的选题选择,使每个学生都有字可写、有情可舒,对于作文难度而言,具有讨论性、思维发散的作文题目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而一些叙事类的文章难度较低。
在设置作文题目时,可分设一个,学生们自由选择,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有创意地表达,而学习困难的学生也不会因题目过难产生畏惧情绪,这样可以使所有的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实力,还会适度激发出其潜力,长此以往,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将会慢慢提升。
2.3点拨分层
在课上进行作文训练时,教师应该在教室内巡视,实时观察
了解学生的作文情况。
对于基础好,思路清楚的同学,教师没必要对他们投以过多的注意力。
但是对于基础差,半天挤不出一个字急得抓耳挠腮的同学,老师可以轻轻地走到他们身边做些指点,帮他们开个“头”,帮他们理清思路。
至于他们作文中的小毛病,简单提示,但不要一个不漏的批判,思路正确,就放过去,以后再慢慢纠正,这样保持了他们积极性和自信心,对今后的作文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2.4评价分层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的学习愿望就消逝了。
”因此,教师对学生要多鼓舞,多赞美。
特别是在批阅困难学生作文的时候,教师的评语措辞要诚恳亲切,包含观赏和激励,作文中哪怕只有一个闪光点,都要勾画出来,并写好批语。
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平时他们学业平平,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关注,他们渴望被注意和表扬,及时地鼓舞能让其重获学习的信心。
对于成绩斐然,文采出众的学生,要适当“浇冷水”,在批阅其作文时候要从技术方面进行评价,确保他们知道进步的方向。
一位德国教育家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每个教师都应牢记。
3.结束语
分层教学可以说是根据孔子“因材施教”的观念脱胎而来的。
毋庸置疑,在作文中实行分层教学,正视学生们作文水平的差异,
依据学生水平的不同提出不同的目标,特别是对于困难学生给他们以切合实际的目标,能让他们重新找回学习的自信,对他们今后的认识都会有巨大的影响。
作文分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内在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其内在的竞争体制中,不断成长,实现自我超越,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成绩。
作文分层教学的优点很多,是班级授课制度的一种补充形式,是在学生作文水平差距较大的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补救措施,这一点教师一定牢记以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讲授写作知识时仍应以合班教学为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
师者之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