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南省永州市清塘镇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湖南省永州市清塘镇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新一代人工智能也将改变世界,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说。
当下,人工智能正在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需求、新产品、新产业,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
国际管理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报告称,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7%,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三个行业,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大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别提升2%、1.8%和1.7%。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处在了爆发前夜,很多人把人工智能视为下一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
目前,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人类生活,硬件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传统制造企业要抓住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摘编自刘坤《如何迎接人工智能热潮》)
材料二:
《2017年中美人工智能创投现状与趋势报告》
材料三:
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后,有着来自政府、企业、资本的多重推力。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十人工智能”被列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国际上,英、美、韩、日等也纷纷布局人工智能,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
2013年,百度成立全球首家深度学习研究院;F'acebook、谷歌等巨头也不约而同提出了“人工智能优先”的战略转变。
互联网数据和咨询公司IT桔子近日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分析与创业投资盘点》收录了467家AI企业和636起投资事件,其中,人工智能总获投率为67.65%,高于其他行业2-3倍。
但是,商汤科技CEO徐立直言,国内人工智能创业大多扎堆在应用层面,创业者使用开源算法,找到某个垂直领域便套上“人工智能”概念扎进去,但真正从算法层出发做“原创技术”的人并不多。
“而这块才是核心,是最需要厚积薄发的。
”
就国内而言,人才储备方面还相对薄弱。
来自领英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有195万,中国只占2%,排名第七。
(摘编自张意轩王威《人工智能需要翻越三道坎》)
材料四:
人工智能技术注定会改变我们的世界,它注定会重新定义工作的意义以及财富的创造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它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现象,甚至改变全球的权力格局。
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对就业造成冲击。
很多岗位和职业会逐步消失,与工业革命及信息革命不同,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并非单纯指向某些特定岗位和职业,如传统制造业中的手工艺者被流水线工人所取代。
人类正面临着很难妥善共存的两个发展前景:一方面我们迎来了仅用少量人力就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发展时代,而另一方面,大量人员也将因此而下岗和失业。
人工智能是一个“强者更强’’的产业:数据越多,产品越好;产品越好,所能获得的数据就更多;数据更多,就更吸引人才;人才越多,产品就会更好。
一言以蔽之,最大程度地缩小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经济失衡和贫富差距,已是当下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此差距不仅体现在国家内部,也体现在国与国之间。
(摘编自李开复《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真正威胁》)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2004年至今,中美AI企业数量都在持续增长,但美国增长的爆发期和回落期都早于中国。
B. 中国AI企业增量在2008年短暂回落后一路上扬,在2015年达到峰值,AI企业共计166家。
C. 虽然美国AI企业增量长期大于中国,但是近两年中国AI企业增量反超,总量差距有所缩小。
D. 中美两国AI企业数量经过创业持续火爆增长的高峰期,预计将进入休整阶段,只是小幅增长。
8.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被视为下一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但要真正飞起来,还需要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B. 面对人工智能的热潮,不少国家积极应对,中国将其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资本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C. 当前人工智能总获投率高于其他行业,能吸引其他行业人才的进入,缓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困境。
D. 人工智能不仅会给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权力格局。
9. 根据上述材料,分别从企业和个人两个角度,提出应对人工智能热潮的建议。
参考答案:
7. B 8. C
9. 企业角度:①抓住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创新应用;②关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积极投入原创技术研究。
个人角度:①积极理解、跟踪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带来的机遇;②学习掌握新技能,提升自我,以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失业潮。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B项,结合表格内容分析,中国AI企业增量在2015年达到峰值,是新增AI企业数量为166家而不是AI企业总量。
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题中C项,“能吸引其他行业人才的进入……”无中生有。
由材料三的内容可知,文中只说了当前人工智能总获投率高于其他行业,但并未说能吸引其他行业人才的进入,缓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困境。
故选C。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
此题要求从企业和个人两个角度,提出应对人工智能热潮的建议,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目前,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人类生活,硬件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传统制造企业要抓住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很多岗位和职业会逐步消失,与工业革命及信息革命不同,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并非单纯指向某些特定岗位和职业,它所带来的是对现有职业和工作大规模的颠覆”概括答案要点。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
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瓦
邹汉明
瓦是江南的黑眉毛。
在一个优美的弧度里,江南的娟秀,江南的妩媚,随着木格子花窗里一个眼神的流转,江南的性格就在高处的一片瓦楞上一览无遗了。
粉墙黛瓦,原本就是江南的老底子,江南的主色调,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变更过。
黑与白,再加上大红,就是民间江南一年四季的脸色。
瓦的黑眉毛,配合着白粉墙那张光泽细腻的脸,就显现着一种古老的朴素——这种朴素庇护着幅员辽阔的水乡的居民。
这样的色调最是适合回忆——江南也只有在回忆中才容光焕发。
眼前的江南,这道弯弯的眉毛在一种怪异的时尚中已经被拔得差不多了。
江南只剩下一堵单调的白粉墙,仿佛是民间文化近一百年里受尽惊吓后的一个惨白背影。
没有瓦的江南,还算是江南吗?江南的瓦,就是标有江南日期的一个邮戳。
老底子江南的瓦,是土窑里用稻柴烧制出来的。
我小时候,为了一点微薄的报酬,曾去大队的土窑上劳动——扒开码得整整齐齐的瓦面上的稻柴灰,我将它们自土窑里取出,搬到场地上。
这是我与瓦有过的最亲密的一次接触。
我得感谢江南的瓦,感谢那些瓦的碎片。
我的少年时代几乎是相伴着一堆碎瓦片长大的。
我家门前不远处,有很大的一堆碎瓦,据说是开挖河道时堆成的,平时,这堆碎瓦成了我玩乐的对象。
我将它们一片片取出,对着平静如镜的水面一一削去。
瓦片跳跃着前进,水面上顿时出现一连串的波纹。
这种游戏乡下叫做削水漂——我玩削水漂玩出了精。
长大后,在城市里,我看到成人的另一种削水漂方法,并由此发明了一个隐喻,将大把大把的钱扔进某个地方,没了,就说打了水漂——看来,玩乐也是有它一成不变的主题的。
且说这一堆瓦片,也让村里的蛮横少年吃足了苦头,他们时常成群结队来欺侮小他们几岁的我。
更多的时候,我捡起这些碎瓦片当武器,奋力掷到他们的脑袋上……对于瓦,我因此有了一种本能的亲近,因为它曾经庇护了我孤单的童年,捍卫了我小小的尊严。
时间渐渐地远去了,仿佛那些碎瓦片,沉到了水底,又被淤泥覆盖。
但是每到梅雨季节,我仍会对着镶嵌在天空里的一片瓦楞发愣——黑色的瓦楞上不时会看到颤巍巍的小植物——这
就是瓦楞花,纤细得须凝神才能看清楚,孱弱得仿佛是诗人呼出的最后一口精气,风一来就会吹走。
还有,长夜漫漫的日子,雨滴聚集在瓦楞沟里,形成江南的檐雨。
檐雨滴答,孤寂的神经被一条怯生生的水线拎着——这情景,这声音,如果让嘉兴南门东米棚下的赢弱少年朱生豪看到,听到,怕又要做梦,又要失眠——“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声里做梦,那境界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声里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
”(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信,如今成了两人合葬墓的墓志铭)檐雨清脆的滴答声,徒增少年的孤寂。
现在好了,这样连成一片的瓦楞在江南已经见不到了。
雨声已经没有了依傍,不知道一位罕见天才的孤独还在不在,不知道那根失眠的神经是不是还垂直在天地之间。
我有时候会傻傻地思量:没有了瓦,寒冬腊月里,江南的白雪下到什么地方去呢?天上的雪,原是为了瓦在地上千年的等待应约而来的。
瓦于我,是一份眷恋。
瓦与雪,一黑一白,共同构成了江南最初的诗意——或许还是最饱满的诗意。
(选自邹汉明《江南词典》略有改动)
注:朱生豪(1912-1944)浙江嘉兴人;翻译家,诗人。
共译莎剧31部半。
是我国第一部外国文学全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者。
在听说日本等外国某些人嘲笑中国翻译不出莎士比亚的著作,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后,他立志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坚持十年,历尽心血,终于译出《莎士比亚全集》。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景仰,在国内外文化翻译界影响很大1987 年宋清如先生将朱生豪的31部莎士比亚戏剧翻译手稿捐献给嘉兴市图书馆收藏,受到嘉兴人民政府的表彰。
1989年上海翻译家协会向朱生豪故居敬献了“译界楷模”匾。
14、理解下列两个句子的含义。
(4分)
(1)眼前的江南,这道弯弯的眉毛在一种怪异的时尚中已经被拔得差不多了
(2)江南的瓦,就是标有江南日期的一个邮戳。
15、在作者看来,江南的妩媚、娟秀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请概括回答。
(6分)
16、文章抒发了作者的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6分)
17、作者为什么要写朱生豪听江南檐雨的孤寂?(6分)参考答案:
14.(4分)(1)在当前奇怪的时髦风气下,江南的瓦(房)已被拆除的所剩无几(1分),传统的东西被所谓的新潮所替代(1分)。
(关键是"怪异的时尚")
(2)江南的瓦是江南水乡特色和历史的有力见证("水乡特色"1分,"历史见证"1分)
15.(6分)体现在:弯弯的黑眉毛;光泽细腻的白粉墙;清脆滴答的檐雨;黑瓦白雪相映衬。
(答到3点6分,每点2分)
16.(6分)抒发了作者对江南瓦的眷恋(2分),对传统文化遭冷落的淡淡的惆怅(2分)。
因为瓦曾庇护作者孤单的童年,捍卫作者小小的尊严,江南生养了他(2分)。
17.(6分)写江南檐雨滋长了朱生豪的孤寂,艰难的山水、江南的文化培育了杰出的文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2分);用朱生豪的孤寂来烘托自己的孤寂惆怅(2分);突出了作者对故乡山水、江南文化的眷恋,对江南传统文化遭遗弃的忧伤。
(2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北京雨燕,曾是北京独树一帜的城市符号,但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栖息地一再被挤压,数量一再减少。
近年来,随着生态理念的大力弘扬、保护措施的不断加强,雨燕又再度翱翔于北京的天际,栖息于市井的檐壁,数量开始回升。
燕子,从来都是与人亲近的自然风物,也凝聚着文化韵味。
从“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可以看出,燕子既是风景的点缀,也是情感的慰藉。
北京雨燕的意义,也不只是城市的风景,更体现了独特的城市气质,体现着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摘编自《一座城与一群燕子的“血脉相融”》)
材料二:
北京一共有多少只雨燕?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地区的雨燕仅存3000只左右。
然而,在半个世纪前,这个问题还很难回答,漫天飞舞的雨燕与古老的北京城“血脉相融”,难分彼此。
1965年6月,著名鸟类学家郑光美沿着紫禁城的护城河骑车慢行,一路发现了近400只雨燕。
1966年,北京师范大学鸟类专家赵欣如还在北四条读小学,他清楚地记得,校舍周围生活着数百只雨燕,不时就会错飞进教室。
在老北京的记忆中,从天坛到太庙,从故宫到雍和宫,从北京的城楼、箭楼到颐和园的八方亭、东宫门,雨燕成群结队围绕着建筑飞翔,形成鲜活的古
都风貌。
(摘编自《北京雨燕为何濒临消失》
材料三:
1870年,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罗伯特·斯温侯在北京采集到一只雨燕标本,将其拉丁学名命名为ApusApus pekinensis,意为普通雨燕北京亚种。
“北京雨燕”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一直是北京中轴线上活着的文化,居住在高大的皇城中,用飞翔的视角见证着这座古城千百年来的沧桑巨变。
雨燕的口裂宽大,一只雨燕每天能捕食近万只昆虫,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北京市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它们的存在对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完整也有着重要意义。
值得庆幸的是,这群机智又顽强的生物,在人们的关注和保护下,重新焕发了生机。
(摘编自《伴城而栖的雨燕》)
材料四:
据统计,一对十天左右的幼鸟每天由亲鸟喂给的昆虫有248只,孵出二十天的幼鸟所吃的虫数可达3675只,快出巢时为6927只,一只衔虫育雏的成鸟,在嘴里就发现了281只昆虫,其中有蚊三只,小形蝇类46只,蚜虫22只,虻类4只,蜘蛛1只,蝽象34只,浮尘子171只。
所食昆虫除极少数益虫外,均为害虫,足见雨燕在消灭有害昆虫方面,对人类的益处是很大的。
(摘编自科普读物《雨燕》)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生态理念的缺失,保护措施的不力,使得北京雨燕栖息地一再被挤压,数量锐减。
B. 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雨燕前后数量形成的鲜明对比,告诉人们,漫天飞舞的雨燕曾经是古都的鲜活风貌。
C. 生活在北京中轴线上的雨燕的存在,对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有着重要意义,对维护地区生态平衡也起着重要作用。
D. “北京雨燕”对人类益处很大,其所食昆虫绝大多数为害虫,单是孵出二十天的幼鸟所吃的害虫便已数量可观。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雨燕是北京的风景,也是北京人的情感慰藉:体现了独特的城市气质,也体现了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B. 在人们的关注和保护下,雨燕的种群数量和活动范围一定会超过原有规模,并重新成为北京独树一帜的城市符号。
C. 雨燕的口裂宽大,一只育雏的成鸟的嘴里就有281只昆虫,能够满足一只十天左右幼鸟天所需的食物量。
D. 人们认识到北京雨燕在消灭害虫方面作用巨大,因此加大保护力度,使雨燕再度翱翔北京天际,重现当年古都风貌。
9.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如何才能重现北京雨燕与北京城“血脉相融”的胜况。
参考答案:
7. C 8. A
9. ①要认识到雨燕种群数量减少,栖息地一再被挤占这一令人担忧的现状。
②大力弘扬生态理念,认识到雨燕对维护生态平稳的作用,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③加大保护措施,切实保护雨燕的栖息地,增加雨燕数量。
④处理好城市化进程与保护雨燕物种之间的矛盾。
【7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项,“对维护地区生态平衡也起着重要作用”无中生有,于文无据,文中没有提及,并且这也是夸大了雨燕的作用。
故选C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B项,“一定会超过原有规模,并重新成为北京独树一帜的城市符号”分析有误。
文中只是说“值得庆幸的是,这群机智又顽强的生物,在人们的关注和保护下,重新焕发了生机”,并没有说一定会超过原有规模,并重新成为北京独树一帜的城市符号。
C项,“281只昆虫,能够满足一只十天左右幼鸟天所需的食物量”分析有误。
这“281只昆虫”是在一只衔虫育雏的成鸟嘴里发现的。
281只并不能满足一只十天左右幼鸟天所需的食物量。
因为文中说“一对十天左右的幼鸟每天由亲鸟喂给的昆虫有248只”。
D项,“人们认识到北京雨燕在消灭害虫方面作用巨大,因此加大保护力度”,因果关系分析有误。
保护雨燕,还因为“它们的存在对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完整也有着重要意义。
”故选A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
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本题要求分析重现北京雨燕与北京城“血脉相融”的胜况的办法。
材料一中“但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栖息地一再被挤压,数量一再减少”,因此首先要要认识到雨燕种群数量减少,栖息地一再被挤占这一令人担忧的现状。
材料一中
“近年来,随着生态理念的大力弘扬、保护措施的不断加强,雨燕又再度翱翔于北京的天际,栖息于市井的檐壁,数量开始回升”,可总结出,要大力弘扬生态理念,加大保护措施,切实保护雨燕的栖息地,增加雨燕数量。
材料三中“雨燕的口裂宽大,一只雨燕每天能捕食近万只昆虫,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北京市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它们的存在对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完整也有着重要意义”,可总结出,要认识到雨燕对维护生态平稳的作用,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常秩传
常秩,字夷甫,颍州汝阴人。
举进士不中,屏居里巷,以经术著称。
嘉祐中,赐束帛,为颍州教授,除国子直讲,又以为大理评事;治平中,授忠武军节度推官、知长葛县,皆不受。
神宗即位,三使往聘,辞。
熙宁三年,诏郡以礼敦遣,毋听秩辞。
明年,始诣阙。
帝曰:“先朝累命,何为不起?”对曰:“先帝亮臣之愚,故得安闾巷。
今陛下严诏趣迫,是以不敢不来,非有所决择去就也。
”帝悦,徐问之:“今何道免民于冻馁?”对曰:“法制不立,庶民食侯食,服侯服,此今日大患也。
臣才不适用,愿得辞归。
”帝曰:“既来,安得不少留?异日不能用卿,乃当去耳。
”即拜右正言、直集贤院、管干国子监,俄兼直舍人院,迁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仍使供谏职。
复乞归,改判太常寺。
七年,进宝文阁待制兼侍读,命其子立①校书崇文院。
九年,病不能朝,提举中太一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
还颍。
十年,卒,年五十九,赠右谏议大夫。
秩平居为学求自得。
王回,里中名士也,每见秩与语,辄欿然②自以为不及。
欧阳修、胡宿、吕公著、王陶、沈遘、王安石皆称荐之,翕然名重一时。
初,秩隐居,既不肯仕,世以为必退者也。
后安石为相更法,天下沸腾,以为不便。
秩在闾阎,见所下令,独以为是,一召遂起。
在朝廷任谏争,为侍从,低首抑气,无所建明,闻望日损,为时讥笑。
秩长于《春秋》,至斥孙复所学为不近人情。
著讲解数十篇,自谓圣人之道,皆在于是。
及安石废《春秋》,遂尽讳其学。
立,始命为天平军推官。
秩死,使门人赵冲状其行,云:“自秩与安石去位,天下官吏阴变其法,民受涂炭。
上下循默,败端内萌,莫觉莫悟。
秩知其必败。
”绍圣中,蔡卞荐立为秘书省正字、诸王府说书侍讲,请用为崇政殿说书,得召对,又请以为谏官。
卞方与章惇比,曾布欲倾之,乘间为哲宗言立附两人,因暴其行状事,以为诋毁先帝。
帝亟下史院取视,言其不逊,以责惇、卞。
惇、卞惧,请贬立,乃黜监永州酒税。
(选自《宋史·常秩传》)
【注】①立,指常秩的儿子常立。
②欿(kǎn)然:谦虚,不自满。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进士不中,屏居里巷屏:退隐
B.请贬立,乃黜监永州酒税黜:罢免
C.先帝亮臣之愚,故得安闾巷亮:谅解
D.先朝累命,何为不起累:屡次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闻望日损,为时讥笑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异日不能用卿,乃当去耳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今陛下严诏趣迫,是以不敢不来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D.秩死,使门人赵冲状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