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探究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探究高中化学实验教
学的创新思路
摘要:在教学体制的进一步变革中,教学目的逐步转向了培养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社会实用人才。
对自然课教学内容的关注,也从注重理论性转向了注重实践性。
在高中阶段,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学科,但是目前高中的化学教育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其最大的目标,”仍然是提高学生的试卷分数。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把核心素质融入其中,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探索的意识,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创新思路
引言:《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在全国各大学科的课程体系中,在全国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均已将其列为主要的教学环节,并将其列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手段。
激励学生积极地参加到课堂中去,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的情况下,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怎样才能把化学实验教学真正地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这是每一位高中化学教师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高中化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的重点,而化学实验课程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许多高中化学教师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因此,教师要培养好自己的核心素质,同时要对高中化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探索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思维。
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改善教育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而不是仅仅讲解实验操作流程。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为了改革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注重课堂的授课方式,强调研讨和交互。
研讨和交互让学生
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通过课堂研讨和交互,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一些高中的课堂上,还存在“满堂灌”,机械地重复性地教授重点知识,不够重视化学实验,忽略了培养学生高级思维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验难、实验现象不明显等。
二是由于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所花费的时间、精力较多,从而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
三是错误地以为学生能靠记忆化学原理,实验装置,操作程序就能记住;通过反应现象、实验规律和实验设计等手段,也可以实现对实验知识的掌握。
四是错误地认为,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方面作用不大,即使培养了,也只是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操作等方面的能力。
五是许多现成的实验视频,都有很好的记录,让人误以为可以代替实验演示。
六是在一些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排放出一些有害气体,如毒气等,给课堂带来很大的不便。
目前,一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存在着以“说”代替“做”的错误态度,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创新实践
发散思维是一种人的思维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种扩散的形态,具有思维的范围和多维度的发散性等特点,比如"一道问题的多重解答","一件事情的多重写作","一件事情的多重使用"等。
教师应该以学生已经有的认知水平及发展规律为基础,对实验探究活动进行仔细的设计,并对其进行高效地组织和实施,从而推动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精神的深入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与水平。
在课堂上,老师要主动发掘出课本中的化学实验材料,并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展开实验研究,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到学习和讨论中,展开思想的碰撞,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案例1:本文介绍了“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这一实验内容,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设计实验,问题环节来完
成“什么是催化剂”的学习任务。
反应中催化剂的特征是什么?
实验一:取5 mL6%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1)中,将其插入有火花的木条中,并观察其结果。
实验2:将二氧化锰添加到2号水的试管中,将一根带着火花的木条放进去,看一看,结果是什么?
怎样将其与催化剂特性相联系,从而更好地证实了二氧化锰在催化反应中的
功能。
怎么才能把这个试验做得更好?①将试管3中的材料进行过滤,然后将滤
渣洗涤,干燥,称量,比较二氧化锰在反应之前的品质,得出哪些结论?②将双
氧水再次添加至试验三制得的固体中,观测该反应的发生情况。
③将5 ml的6%
过氧化氢水注入三个(编号4,5,6)的试管中(编号4,5,6)
中加入0.1 g、0.2 g、0.3 g的二氧化锰,观察30 s后,收集到的气体的
体积有什么特征,得出什么结论。
④是否存在其它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材料,
探索Fe3+、Cu2+在H2O2分解中的催化效应,以及对含有Fe3+、Cu2+的材料的需求。
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对催化
剂的原理、特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与此同时,还可以指导他们怎样在两个层面
上对化学实验展开探索。
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们的思维完全开放,从而
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结论:从这一点来看,核心素养既是对教师的,也是对学生的。
要使高中生
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培养他们的自学、动手创造的能力。
化学
是一门自然科学,它需要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实验,并进行观察,从而加强对知识
的认识。
所以,我们要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重视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
力进行培养。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改革,来实现高中
化学教学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刘玉兴.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探究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思路[J].数
理化学习,2019(47).
[2]王桂林,袁紫薇.“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与学,2018(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