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的借鉴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的借鉴价值
随着全球贸易及投资自由化的蓬勃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国际直接投资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

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发展变化,要求有相应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对其进行诠释。

通过研究国际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能够对我国企业发展跨国运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对理论界及实务界有所帮助。

一、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借鉴价值
1产品生命周期论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该理论从产品和技术垄断的角度分析了产生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认为产品在市场上有周期特征,这个周期分为4 个阶段,即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阶段。

该理论认为,在成熟阶段,为了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企业就会去海外设立子公司;到了标准化阶段,企业开始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减少或停止在国内生产同类产品,而从国外进口该类产品。

由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知,转移产品生产地点是发达国家使用的一项有效措施。

我国企业的轻纺、家电、电子、食品、玩具等行业都有可能发展跨国经营,而且一些企业已具有相当的技术水平、资金实力、人才优势和经营能力。

目前我国这些行业已形成买方市场,产品严重供过于求,生产能力过剩,竞争激烈、利润微薄,而国际上反倾销、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企业产品的出口极为不利。

因此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世界经济格局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我国有条件开展跨国运营的企业应走出国门发展跨国运营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

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该理论指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必须考虑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企业要拥有所有权优势,而且这一优势需补偿企业在跨国经营时的附加成本;利用内部化优势,就是企业在对所有权优势进行跨国性转移时,必须考虑内部组织和外部市场两种途;区域化优势是东道国软硬条件优势,跨国公司总是把资金投向具有区域优势的国家和地区。

应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可行性,(1)所有权优势。

我国成功的中小企业一般都具备一些所有权优势,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生产技术优势。

美国许多研究表明,中小企业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效率要高于大企业。

产品优势。

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的目标市场集中于那些大企业不愿占有的市场缝隙,其产品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性和独特性。

c经营管理优势。

“小快活”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优势。

(2)内部化优势。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化优势并不明显,因为企业规模小,资金少。

3 投资要素组合理论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该理论认为生产要素(投资要素)不再是国际投资的唯一决定因素,任何国家和企业的
对外直接投资都是由投资要素和非投资要素组合诱发的。

投资要素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信息、知识等。

非投资要素包括投资国与受资国双方国家的有关政策、法令、政府协议、国家的合作关系、受资国的投资环境、区域化、集团化和一体化的发展等
投资要素组合理论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指导作用
即使投资国国家和企业缺乏投资要素优势,但是由于对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和国际投资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认识,本国政府制定了鼓励向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方针、政策,投资国企业也可以迅速发展对外投资事业。

换言之,如果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给予必要的支持、扶植,尽管目前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较低,但是他们的跨国经营事业仍可以迅速发展起来。

3即使受资国国家和企业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信息等优势,但是由于该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政策,对外资进入给予种种优惠,它也可以有力地吸引投资国企业踊跃地前来投资。

这为我国中小企业向外投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即使投资国与受资国双方均缺乏明显的投资要素优势,但是由于双方政府关系融洽,合作愉快,制定了相互投资协议,双方相互实行优惠政策,企业间的相互投资和跨国经营仍可以迅速发展
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的借鉴价值
1.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是邓宁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一国的经济水平可分为四阶段:第一阶段是人均GNP低于400美元的国家。

处于该阶段的国家其对外直接投资几乎为零。

第二阶段时人均GNP处于400~1500美元之间的国家。

处于该阶段的国家其对外直接投资刚刚起步且投资有限。

第三阶段人均GNP在2000—4750美元之间的阶段的国家。

处于该阶段的国家其对外直接投资也日益增多。

第四阶段人均GNP超过5000美国家。

处于该阶段的国家其对外直接投资有了相当大的规模。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发挥比较优势,学会扬长避短,我国目前总体上已经处于发展周期的第三阶段,可大力发展本企业具有比较优势的相关领域,同时,也可避开与跨国公司直接竞争,关注跨国公司没注意的领域。

建立战略联盟,增强企业竞争力要在诸多国外跨国公司的狭缝中生存与发展,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只有通过双双联手,强强联合,相互之间进行兼并与收购、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提高自身实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可以与外国跨国公司进行一番斗争。

2.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是英国学者坎特韦尔和托兰惕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共同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布局和地理布局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
变化的。

该理论主要是用来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不断增长的趋势。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难以承担这种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技术创新的活动。

因此,在引进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是提高中小企业技术水平的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方式。

进行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我国中小企业应该加大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而政府则要给予相关产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我国资金流向相关行业,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3.技术地方化理论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技术地方化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拉奥1983年出版的《新跨国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一书中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引进不是被动的吸收,而是有着自己的创新,并使得引进的技术得以在发展中国家使用,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当地市场和邻国市场具有竞争优势。

我国应该积极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生产符合我国特色产品。

在进行海外投资时,更要主要符合当地的消费习惯。

4.小规模生产理论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小规模生产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威尔斯于1977年发表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一文中提出的。

该理论指出,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可利用其小规模生产技术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这些中小企业拥有为小市场服务的生产技术,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征,成本较低,能够满足低收入国家制成品市场的需要。

而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则不能。

小规模生产理论对我国的启示: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去”这是针对政府而言的措施。

政府可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对企业主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从思想上转变他们的观念,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这一战略。

帮助中小企业利用相关优惠政策自加入WTO后,我国相继颁布了某些与支持企业国外投资的相关政策,这使得企业以更为低廉的成本进入到国际市场,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国外投资的经济成本。

三、总结
外国直接投资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而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日渐重要的地位,因此这个方面的理论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在现实中的意义同样值得关注。

最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对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还远不够,要发展出适合于中国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任重道远。

我们要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