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高考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选择题每题4分,翻译题10分,简答题每题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甲】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乙】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选自《论语》)
A. 益:好处
B. 损:损害
C. 骄:骄傲
D. 博弈:下棋
A. 乐节礼乐
B. 乐道人之善
C. 为之犹贤乎已
D.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A. 乐节礼乐
B. 乐道人之善
C. 乐多贤友
D. 乐骄乐
A.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有
三种。

B.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以节制礼乐为
快乐,以称道人的好处为快乐,以有许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
益的。

C.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以骄纵为快乐,以游荡
忘返为快乐,以饮食荒淫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D. 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不是有下棋之类的游戏吗?玩玩这些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6. 请简述【甲】文中“益者三乐”与“损者三乐”的区别。

7. 请结合【乙】文,谈谈你对“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这句话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丙】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
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
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
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
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
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选自《左传》)
A. 贰:从属二主
B. 退:撤退
C. 微:如果没有
D. 敝:损害
A.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 邻之厚,君之薄也
C. 许君焦、瑕
D. 君亦无所害
A.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
一、文言文阅读答案
(一)1. D 2. D 3. A 4. B 5. 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这就难办了啊!
6. “益者三乐”强调的是有益的快乐,如以礼乐为乐、以称道他
人优点为乐、以结交贤德朋友为乐;“损者三乐”强调的是有害的快乐,如以骄纵为乐、以游荡忘返为乐、以饮食荒淫为乐。

7. 这句话表达了即使下棋这类游戏,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强调
了人应当有所事事,不能整日无所用心。

(二)8. C 9. D 10. A 11. B 12. C
(一)文言文阅读
1. 实词与虚词: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常见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和运用,如“益”、“损”、“贰”、“退”等。

2. 句式结构: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结构的识别和翻译,如省略句、倒装句等。

3. 文意理解: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如对“益者三乐”与“损者三乐”区别的理解,对“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这句话的理解等。

4. 翻译能力:考查学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如翻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等句子。

各题型所考察学生的知识点详解及示例:
1. 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第1题考查学生对“损”一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

2. 翻译题:考查学生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如第5题要求翻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 简答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如第6题要求简述“益者三乐”与“损者三乐”的区别。

通过本试卷的练习,学生可以巩固和提高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包括词汇积累、句式识别、文意理解和翻译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对文言文材料的分析、概括和评价能力,为高考文言文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