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药材的质量分析研究
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定量用于麻黄汤的质量评价
(DepartmentofPharmacy,NanfangHospital,SouthernMedicalUniversity,Gungzhou51051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analyzethequantitativeandqualitativeevaluationofthemaincomponentsofMahuangDecoctionby quantitativeanalysisoffingerprintandmultiindexcomponents.Methods:Thelinearrangetestandrecoverytestwereusedonhigh 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analysismethodfortherigorofthefingerprint.Twomanufacturersprovided6differ entbatchesofMahuangDecoction,withatotalof12batches,andwithephedrinehydrochloride,cinnamaldehyde,bitterapricot kernel,licoriceglycosidereferenceacidascontrolproducts.QuantitativedeterminationofHPLCcontentinthe4componentsof eachbatchinMahuangDecoctionwascalculated;atthesametime,fingerprintHPLCwasusedtoevaluatethequalityofMahuang Decoction.Results:1)InMahuangDecoction,theeffectiveingredientsincludingephedrine,cinnamaldehyde,amygdalinandgly cyrrhizicacidhadgoodlinearrelationshipwithinthescopeofconcentrationwasgood,andtheaveragerecoveryrateof4compo nentswere100%,1001%,9939%,9904%,withRSD of17%,13%,11%,099%.2)Thequalityfluctuationof MahuangDecoctionsamplesfrom Dmanufactureswaslargerandthesimilaritywaslower,whilethequalityfluctuationwaslower, withhighsimilarityandgoodconsistencyinBmanufacture.Conclusion:ThemaincomponentsofMahuangDecoctionareephed rinehydrochloride,cinnamicaldehyde,amygdalinandglycyrrhizicacid.ThequalityofMahuangDecoctionofBmanufacturewas betterthanthatofDmanufacture. KeyWords Fingerprint;Quantitativeanalysis;MahuangDecoction;Quality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8.05.052
中药麻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麻黄药材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
2. 掌握麻黄的炮制方法及炮制前后药效的变化。
3. 学习麻黄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麻黄药材(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药材粉末、乙醇、甲醇、盐酸、水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电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粉碎机、药筛、研钵、烧杯、容量瓶、滴定管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麻黄药材性状观察(1)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间长2~6cm。
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黄绿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味涩、微苦。
(2)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mm。
有粗糙感。
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3)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
无粗糙感。
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2. 麻黄药材显微观察(1)草麻黄:粉末呈淡绿色。
纤维长梭形,壁厚,木化,孔沟明显。
石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壁厚。
节部鳞叶呈三角形,先端尖,边缘膜质,细胞壁波状弯曲。
(2)中麻黄:粉末呈淡黄色。
纤维长梭形,壁厚,木化,孔沟明显。
石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壁厚。
节部鳞叶呈三角形,先端尖,边缘膜质,细胞壁波状弯曲。
(3)木贼麻黄:粉末呈黄棕色。
纤维长梭形,壁厚,木化,孔沟明显。
石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壁厚。
节部鳞叶呈三角形,先端尖,边缘膜质,细胞壁波状弯曲。
3. 麻黄炮制实验(1)麻黄生品:取麻黄药材,洗净,切段,晾干。
(2)蜜炙麻黄:取麻黄药材,洗净,切段,晾干。
加适量蜂蜜,拌匀,闷润,炒干。
4. 麻黄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1)麻黄汤:取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等药材,按一定比例配伍,制成汤剂。
中国药典2020版麻黄质量标准
我国药典2020版麻黄质量标准1. 简介我国药典是我国药品标准的权威性文件,对于药品的质量、安全、有效性等方面提供了具体的要求。
其中,对于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是非常重要的,而麻黄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质量标准对于保障药品的质量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2. 麻黄的来源和性味麻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来源于麻黄科植物——麻黄。
该药材在我国分布广泛,以北方地区较为常见。
麻黄性味辛温,归肺、膀胱经。
3. 我国药典2020版麻黄质量标准的内容我国药典2020版对于麻黄的质量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外观特征:要求麻黄呈现出纤细、灰黄色、有光泽、易折断的特征。
3.2 性状鉴别:要求麻黄应具有清新的气味,苦涩的味道,具有辛温的性味特征。
3.3 含量测定:规定了麻黄中麻黄碱的含量不得低于标准规定的最低含量。
3.4 不合格项:包括霉菌和微生物限度、重金属含量、杂质等项的限定。
3.5 其他:还规定了麻黄的贮存要求、包装要求等。
4. 对质量标准的意义我国药典2020版麻黄质量标准的制定,对保障麻黄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标准可以起到规范生产的作用,使得麻黄的生产过程更加规范化,避免了药材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污染或混入杂质。
对麻黄中麻黄碱的含量进行规定,可以保证药材的药效质量符合标准,保证了其临床疗效。
5. 麻黄的合理使用在使用麻黄时,应当根据医师的指导进行合理使用。
由于麻黄具有辛温的性味,可发散风寒、解表散寒、宣肺开音、平喘止咳的功效,但同时也应当注意避免超量使用,以免对人体造成不良反应。
6. 结语我国药典2020版麻黄质量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麻黄的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使用麻黄药材时,应当遵循质量标准和医嘱,以确保药材的安全有效使用。
7. 麻黄的药用价值除了在传统中医中广泛使用外,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了麻黄的药用价值。
麻黄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麻黄碱,它具有抑制组织胺释放、扩张支气管、收缩血管等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
%9a麻黄中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
·282·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2期2006年2月肛L,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丁基苯酞的峰面积,以外标法计算丁基苯酞结果见表l。
表1JII芎中丁基苯酞的量(n一3)Table1ContentofbutylphthalideinRhizomachuanxiong锄一3)批号丁基苯酞/%批号丁基苯酞/%0409030.7860410130.7980409130.8010410260.7900409210.7934讨论4.1实验建立了川芎药材中丁基苯酞的测定方法,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适当比例的乙腈一醋酸水为流动相,可使丁基苯酞与其他成分获得基线分离,丁基苯酞的分离度>2,理论塔板数>5000,并具有微量、快速、准确、重现性好等特点,可用于川芎中丁基苯酞的量测定。
4.2本实验比较了乙醚回流提取和超声提取两种方法,发现超声提取效率大大高于回流提取。
可能是丁基苯酞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受热后损失了一部分。
4.3样品提取方法的优选:丁基苯酞为川芎挥发油中的成分,脂溶性较强,因此选用乙醚作为提取溶剂,对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了考察,本实验采用L。
(34)正交表,以提取后的丁基苯酞的峰面积和称重的比值(s/w)作为考察指标,进行了9次试验,取药材粉末(40目)2g,精密称定,按表2操作,考察提取条件。
表2因素水平表Table2FactorsandlevelsReferences:L1jHuBH.Translate.TheAnalysis7■c^nicsofChinesePrepa—ration(汉方制刺分析技术)[M].Beijing:People’aMedicalPublishingHouse,1986.[23ShiLF,DengYS,WuBS.StudieschemicalstituentsandtheiSrstabilityoftheessentialoilfromdryrhi—zomeofLigusticumchuanxiongHortEJ].ChinJPharmAnal(药物分析杂志),1995,15(3):26.[33XuHL,FengYP.Effectsof3-butylphthalidethrombo-sisformationandplateletfunctioninrats[J].ActaPharm5抽(药学学报),2001,36(5):329—333.[4]ZhaoCX,CuiSM,LiuXH,eta1.Determinationoftheandtherelatedsubstancesof3-butylphthalideinlipo—somesbyRP—HPLCEJ].JShenyangPharmUniv(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4,24(1):24—27.RP—HPLC法测定麻黄中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林凯1,范琦h,杨成钢2,邓开英2(1.重庆医科大学药学系,重庆400016;2.重庆市药品检验所,重庆400015)麻黄是常用中药,性温、味辛、微苦,具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
麻黄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
2 235 954 20 690
C
251 017
误差 ( D) 22 809
2 125 508 11 006 2 11 404 1
F0 05 ( 2, 2) = 19 00, F0 01 ( 2, 2) = 99 00
表4
三 批验证实验结果
显著性 P< 0 01 P< 0 05
实验号
出膏率 (% )
盐酸麻黄碱转移率 (% )
1
18 46
89 63
2
18 62
88 86
3
18 24
89 79
平均
18 44
89 43
2 3 含量测定 5 2 3 1 色 谱条件: 色 谱柱为 D iamonsil TM C18柱 ( 4 6 mm 200 mm, 5 m ) ; 流动相: 乙 腈-0 1% 磷 酸 ( 9 87) ; 柱温: 室温; 流速: 1 0 m l /m in; 检测波长:
4
2
1
2
3
65 92
14 81
80 73
5
2
2
3
1
78 94
17 62
96 56
6
2
3
1
2
73 02
16 52
89 54
7
3
1
3
2
76 94
17 06
94 00
8
3
2
1
3
73 77
16 86
90 63
9
3
3
2
1
89 61
20 40 110 01
K1
58 443
73 313
麻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高 ,为 ( . 0 2 7 8±0 6 2 % ,草 麻 黄 和 中麻 黄 的 总 .4 )
黄化 学成 分 的研 究 颇 多 ,发 现其 含 有 生 物碱 类 、黄
酮类 、挥 发 油 、多 糖 、酚 酸 类 等 多 种 成 分 。现 代 医
学研 究 表 明 ,麻 黄 对 中枢 神 经 系 统 、心 血 管 系 统 、 平 滑肌 等具 有 广 泛 的药 理作 用 ,其 有 效 成 分 主 要 是
Hii kn n ,删 从 麻 黄 根 中分 离 得 到 2个 麻 o等
( uren 、二 氢 槲 皮 素 ( iyr uren 、槲 皮 qe t ) ci dhdo ect ) q i
酚和 1 1个 麻 黄 宁,分 别 为:麻 黄 酚 A 和 (p ern i A、B) eh dann ;麻 黄 宁 A、B、C、D、E、F 、
方 法 对 草 麻 黄 、中 麻 黄 和 木 贼 麻 黄 中 的 总 碱 含 量 进 行 了测 定 ,结 果 显 示 ,木 贼 麻 黄 的 总 碱 含 量 最
著名的中药材 , 《 中国药典》2 1 0 0年版规定麻黄为 麻 黄 科 植 物 草 麻 黄 E hda s i t f 中 麻 黄 p er i c Sa 、 活性 。本 文 就 近 些 年 来 国 内 外对 麻黄 的化 学成 分 和药理 活 性研究 成 果进行 综 述 。
1 化学 成分 研 究 1 1生 物碱类 .
醇[ (+) 1pey-一 d一一rpn1 、3 - 甲基 -hnl i o1poao] ,4二 2 mi
麻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麻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麻黄,作为传统中药材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麻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得到了更为详尽和深入的探索。
本文旨在综述麻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提取方法、药理活性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麻黄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重点介绍麻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如生物碱类、黄酮类、挥发油等,并探讨这些成分在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还将对麻黄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麻黄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麻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为传统中药材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做出贡献。
二、麻黄的化学成分麻黄,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木质素类和多糖等。
这些成分不仅赋予了麻黄独特的药理活性,也是其药效发挥的物质基础。
生物碱类是麻黄中最为突出的一类化学成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麻黄碱和伪麻黄碱。
这两种生物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升高血压、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是治疗哮喘、感冒等疾病的有效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在麻黄中也占有一定比例,它们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其中,麻黄黄酮和去甲麻黄黄酮是较为重要的黄酮类成分,对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麻黄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木质素类和多糖类成分。
这些成分虽然含量较低,但也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如抗炎、抗菌等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麻黄的化学成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不仅为麻黄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麻黄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麻黄中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将会得到更加全面的揭示和应用。
三、麻黄的药理活性麻黄,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植物,其药理活性一直是中医药学研究的重点。
麻黄的功效及应用研究报告
麻黄的功效及应用研究报告
麻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具有祛风散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
以下是对麻黄的功效及应用的研究报告:
1. 抗过敏作用:研究发现,麻黄中的麻黄碱具有抗过敏作用,可以减轻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等症状。
2. 清热解毒作用:麻黄蕈碱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症状。
3. 解痉作用:麻黄中的麻黄碱能够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起到解痉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癫痫等疾病。
4. 利尿作用:麻黄中的麻黄碱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增加尿液排泄,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麻黄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呼吸系统疾病:麻黄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2. 感冒发热:麻黄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症状。
3. 水肿尿毒症:麻黄具有利尿作用,可用于治疗水肿、尿毒症等疾病。
4. 外用消肿止痛:麻黄可用于外敷,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扭伤、瘀伤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加心率和血压的作用,因此使用时需注意剂量,避免过量引起不良反应。
同时,由于麻黄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故儿童、孕妇、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及对麻黄过敏者应慎用。
麻黄的药用成分及其毒性研究
麻黄的药用成分及其毒性研究生物技术091班汪骏09640131摘要:麻黄药理作用广泛,有报道的作用有发汗、利尿、镇咳、平喘、抗过敏、升高血压、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解热、抗病毒及影响神经肌肉传递等作用。
近年来,又发现麻黄具有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促进脂肪细胞脂肪合成、影响细胞免疫、清除氧自由基和对抗急性血淤症形成等作用。
关键词:麻黄;药用成分;毒性引文:麻黄( Ephedra)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 E.sinica Stapf),中麻黄( E.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 E.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
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用于风寒表实证、肺经实证、水肿实证等[1]。
麻黄作为中药应用历史悠久,国外在相当长时间内将其作为膳食补充剂用作增强体力、减肥等用途。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麻黄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对于心血管系统毒性和神经系统毒性的报道屡见不鲜,甚至因其原药材及相关制剂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发作,美国FDA已禁止非处方使用[2][3]。
1 麻黄的药用部位麻黄主要有效成份的生物碱,鞭质和挥发油等。
1985年版《药典》规定麻黄生物碱含量不应低于0.8%,对其挥发油虽未作规定。
而有资料报道,麻黄的平喘、祛痰、镇咳作用成份部份来于其挥发油,即2,3,5,6四甲基毗嗓,和L-Q菇器烯醇,前者还有降压、扩张血管等作用。
因此,麻黄所含挥发油也应列其检验质量指标之一。
所以,麻黄的临床药效直接与其采用的部位有密切关系。
据有关资料报道,麻黄的三个部位(草质茎、过度茎、木质茎)中所含的成份有明显差异,草质茎中生物碱的含量为过度茎和木质茎的9.35位,草质茎中挥发油含量分别为过度茎、木质茎的2-3倍,即草质茎含挥发油0.21%、过度茎。
.105%、木质茎。
.075%,且薄层分析中测得草质茎中挥发油Rf值是木质茎的2倍,即草质茎为10显色点,木质茎为5个显色点。
中药麻黄管理制度
中药麻黄管理制度一、前言中药麻黄源于麻黄科植物麻黄,是一种具有较强药效的中药材料。
麻黄主要由麻黄碱、伪麻黄碱等有效成分组成,具有散寒发汗、祛风利湿、平喘止咳等功效。
由于其较强的药理作用,麻黄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治疗感冒、咳嗽、哮喘等疾病。
然而,麻黄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如果不正确使用或管理,可能会带来意外的危害。
为了确保中药麻黄的安全有效使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对中药麻黄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希望为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
二、麻黄管理制度的目的1.明确责任:通过制度的建立,明确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在麻黄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确保管理有序、分工合理。
2.规范操作:规范麻黄的采集、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的操作,避免不当操作导致麻黄品质下降或者安全隐患。
3.保障用药安全:加强对麻黄的质量检验和药材安全性的监控,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4.强化监督: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建立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
5.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健全的管理制度,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推动中药麻黄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麻黄管理制度的内容1.麻黄采集管理1.1 麻黄采集时间:规定麻黄采集的时间,避免采集季节不当导致麻黄质量下降。
1.2 采集方法:规定合理的采集方法和工具,避免破坏麻黄植株和影响麻黄资源的再生。
1.3 采集量管理:规定麻黄的采集量,防止过度采集导致资源枯竭。
1.4 采集环境:规定麻黄的采集环境,避免受到环境污染或者化学物质的污染。
2.麻黄加工管理2.1 加工工艺:规定麻黄的加工方法和流程,确保麻黄的有效成分不受损坏。
2.2 加工设备:规定加工设备的选择和使用,确保加工安全、卫生。
2.3 排放管理:规定麻黄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方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麻黄储存管理3.1 储存条件:规定麻黄的储存条件,避免受潮、受虫等问题。
3.2 储存期限:规定麻黄的储存期限,避免放置时间过长导致品质下降。
麻黄发汗小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麻黄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在中医理论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其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麻黄对小鼠发汗作用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二、实验目的1. 观察麻黄对小鼠发汗作用的影响。
2. 分析麻黄发汗作用的机制。
3. 探讨麻黄汤中诸药的配伍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昆明小鼠40只,体重18-22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麻黄组、麻黄汤高剂量组、麻黄汤低剂量组。
2. 实验药物麻黄提取物:麻黄碱含量为1%。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等按照传统比例配制。
3. 实验方法(1)麻黄组:小鼠灌胃麻黄提取物,剂量为50mg/kg。
(2)麻黄汤高剂量组:小鼠灌胃麻黄汤,剂量为10mg/kg。
(3)麻黄汤低剂量组:小鼠灌胃麻黄汤,剂量为5mg/kg。
(4)正常对照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
各组小鼠在给药前、给药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记录腋窝部皮肤汗腺导管的内径,以评价发汗量。
4.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各组小鼠的发汗量差异。
四、实验结果1. 麻黄组:给药后1小时、2小时、3小时腋窝部皮肤汗腺导管的内径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
2. 麻黄汤高剂量组:给药后1小时、2小时、3小时腋窝部皮肤汗腺导管的内径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
3. 麻黄汤低剂量组:给药后1小时、2小时、3小时腋窝部皮肤汗腺导管的内径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
五、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麻黄和麻黄汤均具有显著的发汗作用,这与中医理论中麻黄发汗解表的作用相符。
2. 麻黄汤中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等药物具有协同作用,使得麻黄汤的发汗作用更强。
3. 麻黄发汗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促使汗腺分泌增加。
(2)扩张血管,增加皮肤血流量,促进汗腺分泌。
(3)抑制汗腺周围的神经末梢,减少汗腺收缩,从而增加汗腺分泌。
麻黄的药用成分及其毒性研究
麻黄的药用成分及其毒性研究生物技术091班汪骏09640131摘要:麻黄药理作用广泛,有报道的作用有发汗、利尿、镇咳、平喘、抗过敏、升高血压、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解热、抗病毒及影响神经肌肉传递等作用。
近年来,又发现麻黄具有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促进脂肪细胞脂肪合成、影响细胞免疫、清除氧自由基和对抗急性血淤症形成等作用。
关键词:麻黄;药用成分;毒性引文:麻黄( Ephedra)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 E.sinica Stapf),中麻黄( E.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 E.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
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用于风寒表实证、肺经实证、水肿实证等[1]。
麻黄作为中药应用历史悠久,国外在相当长时间内将其作为膳食补充剂用作增强体力、减肥等用途。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麻黄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对于心血管系统毒性和神经系统毒性的报道屡见不鲜,甚至因其原药材及相关制剂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发作,美国FDA已禁止非处方使用[2][3]。
1 麻黄的药用部位麻黄主要有效成份的生物碱,鞭质和挥发油等。
1985年版《药典》规定麻黄生物碱含量不应低于0.8%,对其挥发油虽未作规定。
而有资料报道,麻黄的平喘、祛痰、镇咳作用成份部份来于其挥发油,即2,3,5,6四甲基毗嗓,和L-Q菇器烯醇,前者还有降压、扩张血管等作用。
因此,麻黄所含挥发油也应列其检验质量指标之一。
所以,麻黄的临床药效直接与其采用的部位有密切关系。
据有关资料报道,麻黄的三个部位(草质茎、过度茎、木质茎)中所含的成份有明显差异,草质茎中生物碱的含量为过度茎和木质茎的9.35位,草质茎中挥发油含量分别为过度茎、木质茎的2-3倍,即草质茎含挥发油0.21%、过度茎。
.105%、木质茎。
.075%,且薄层分析中测得草质茎中挥发油Rf值是木质茎的2倍,即草质茎为10显色点,木质茎为5个显色点。
麻黄中日标准分析对比
麻黄中日标准分析对比【来源】中国药典: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的干燥根和根茎。
秋末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和泥沙,干燥。
日本药典:麻黄是陆地干的麻黄,研究Stapf,麻黄媒介物Schrenk c.a Meyer或麻黄equisetina Bunge(麻黄科)。
麻黄,当干,包含不小于0.7 z的总生物碱(作为麻黄素(C H没有:10 15,165.23)和麻黄碱(C H没有:165.23)]。
【性状】中国药典: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
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间长2~6cm。
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
节上膜质鳞叶长2~3min,裂片3(稀2),先端锐尖。
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
节间长1.5~3cm。
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日本药典:麻黄直径0.2厘米;3 ~ 5厘米节间长度;光绿色或黄绿色;有许多并行垂直犁沟上表面;鳞状叶在节点部分;叶子0.2~0.4厘米长,浅棕色。
在放大镜下,茎的横切面显示为圆和椭圆,外面的部分是浅灰色的绿色的黄绿色酒体,该中心充满了红到深紫色的物质或空心。
当断裂在节间,外面的部分是纤维和垂直分割。
气味:轻微;口味:涩和微苦,舌头上有轻微的麻木感。
【鉴别】中国药典:(1)本品横切面:草麻黄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脊线较密,有蜡质疣状突起,两脊线间有下陷气孔。
麝香壮骨膏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测定及质量评价
麝香壮骨膏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测定及质量评价作者:杨媛媛张楠谢志民胡静曲彤陶宏迅陈志永来源:《中国药房》2022年第13期关键词麝香壮骨膏;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测定;质量评价麝香壮骨膏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和《国家食品藥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标准》中,是由八角茴香、山柰、生川乌、生草乌、麻黄、白芷、苍术、当归、干姜9 味药材按比例制成相对密度约为1.3 的浸膏,再加入麝香、薄荷脑、水杨酸甲酯、虎骨、硫酸软骨素、冰片、盐酸苯海拉明与樟脑组成的一种外用橡胶膏剂,具有镇痛、消炎的功效,主要用于风湿痛、腰痛、关节痛等疾病的治疗[1-2]。
《卫生部药品标准》中麝香壮骨膏的检验项目包括性状、含膏量、耐热性和微生物限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标准》中增加了气相色谱测定法来测定樟脑、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酯的含量[3]。
在目前文献报道的麝香壮骨膏的质量控制方法中,均以挥发油类成分为指标性成分,忽略了与药效明显相关的麻黄等药材的质量控制[3-4]。
麻黄系麻黄科Ephedracea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和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5]。
麻黄辛温走散,风湿痹病出现疼痛者皆宜用之,如由麻黄组成的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等为治疗风湿所致周身疼痛的有效方剂[6-7]。
同时,麻黄也是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风湿骨痛丸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等中成药的重要组成药物[8-10]。
现代研究表明,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具有镇咳平喘、发汗[11]、松弛气管[12]、兴奋中枢、降血压[13]、降血糖[14]等药理作用,是麻黄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15]。
基于麻黄在麝香壮骨膏治疗风湿痛、腰痛、关节痛等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麝香壮骨膏现有质量控制方法中对麻黄质量控制的缺失,本研究拟建立麝香壮骨膏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以这2 个成分含量为指标,对41 家企业生产的222 批次产品进行质量评价,为提升麝香壮骨膏质量控制及其临床应用水平提供依据。
【推荐】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麻黄及麻黄根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麻黄及麻黄根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Schrenk et C. A. 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Bge.的干燥草质茎。
原植物草麻黄又名川麻黄、华麻黄,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新疆、河南;中麻黄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木贼麻黄又名木麻黄、山麻黄,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
本品药材性状: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
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间长2~6cm。
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多分枝,直径 1.5~3mm,有粗糙感。
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
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
节间长 1.5~3cm。
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本品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
功能: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中医临床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发汗,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平喘,抑制胃肠蠕动,抑制子宫收缩,抗疲劳,散瞳,利尿及缩尿,利胆,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快心率,升高血压,提高纤溶功能,抗凝血,降低尿毒症毒素,抑制氧自由基作用,对血糖有影响。
其它药用部位:麻黄根,为草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药材性状呈圆柱形,略弯曲,长8~25cm,直径0.5~1.5cm。
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和支根痕。
麻黄的显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麻黄的显微结构,观察其组织细胞形态,为后续中药材鉴定和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1. 实验药材: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2. 实验仪器:显微镜、切片机、切片夹、载玻片、盖玻片、染色液、酒精、蒸馏水等3. 实验试剂:苏木精染液、碘液、盐酸酒精溶液等三、实验方法1. 样品制备:将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分别取茎部,洗净后用切片机切成薄片,厚度约为10μm。
2. 显微观察:(1)观察草麻黄的显微结构:首先观察其横切面,注意表皮、皮层、维管束、髓部的结构;然后观察其粉末特征,观察气孔、纤维、导管等结构。
(2)观察中麻黄的显微结构:同样先观察其横切面,注意表皮、皮层、维管束、髓部的结构;然后观察其粉末特征,观察气孔、纤维、导管等结构。
(3)观察木贼麻黄的显微结构:同样先观察其横切面,注意表皮、皮层、维管束、髓部的结构;然后观察其粉末特征,观察气孔、纤维、导管等结构。
3. 染色与制片:(1)将切好的薄片用盐酸酒精溶液固定30分钟,然后用蒸馏水清洗。
(2)将清洗后的薄片放入苏木精染液中染色5分钟,再用蒸馏水清洗。
(3)将染色后的薄片放入碘液中媒染1分钟,再用蒸馏水清洗。
(4)将清洗后的薄片滴上甘油,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玻片。
四、实验结果1. 草麻黄:(1)横切面: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两棱线间有下陷气孔。
下皮纤维束位于棱线处,非木化。
皮层较宽,纤维成束散在。
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
维管束外韧型,8~10个。
形成层环类圆形。
木质部呈三角状。
髓部薄壁细胞含棕色块,偶有环髓纤维。
(2)粉末特征:气孔特异,下陷,保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形或电话筒状;纤维细长,外壁布满草酸钙砂晶和方晶,形成嵌晶纤维;导管分子端壁斜面相连,端壁具多个圆形穿孔,称麻黄式穿孔板。
2. 中麻黄:(1)横切面: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两棱线间有下陷气孔。
下皮纤维束位于棱线处,壁厚,非木化。
皮层较宽,纤维成束散在。
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
中药炮制技术之蜜炙法—麻黄
温度控制
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过高或 过低的温度影响蜜炙麻黄的品 质。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蜜炙麻黄的品质,如 发现受潮、霉变或虫蛀等现象 ,应及时处理。
05
蜜炙法的优缺点与展 望
蜜炙法的优点
增强药效
蜜炙法能够增强麻黄的止咳平喘功效,使其 更加适用于治疗哮喘、咳嗽等症状。
增强药物粘合力
蜜炙后的麻黄更易于粘附在其他药物或食品 上,提高药物的利用度和稳定性。
蜜炙麻黄可以增强麻黄的利尿作用,使其在排尿方面的疗效更加显著。
蜜炙麻黄还可以增强麻黄的抗炎作用,对于一些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蜜炙麻黄的适用症状与临床应用
适用症状
蜜炙麻黄适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哮喘、风水浮肿等症状,尤其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病症有较好的治 疗效果。
临床应用
蜜炙麻黄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如与桂枝、甘草等配伍可治疗感冒咳嗽;与石膏、杏仁等配伍可治疗肺热咳喘 ;与车前子、泽泻等配伍可治疗风水浮肿等。同时,蜜炙麻黄也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为患者提供了更 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02
蜜炙法对麻黄的药理 作用
麻黄的生药性能与作用
麻黄生药性能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 膀胱经,具有散风寒、宣肺气、 散痰饮等功效。
麻黄的作用
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等病 症,具有解表散寒、宣肺平喘、 利尿消肿等作用。
蜜炙对麻黄药效的影响
蜜炙麻黄可以增强麻黄的止咳平喘作用,同时能够缓和麻黄的烈性,使其药性变得 温和。
中药炮制技术之蜜 炙法—麻黄contents Nhomakorabea目录
• 蜜炙法简介 • 蜜炙法对麻黄的药理作用 • 蜜炙麻黄的炮制方法 • 蜜炙麻黄的品质评估与存储 • 蜜炙法的优缺点与展望
现代分析方法在蒙药材麻黄研究中的应用
现代分析方法在蒙药材麻黄研究中的应用李淑艳;李淑红;包明兰【期刊名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5【摘要】This paper reviews the literature about modern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Mongolian medicinal materials ephedra,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analysis methods in quality evaluation of ephedra, so that Mongolian medicinal quality standards reflect the Mongolian medicine features, improves its controllability,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establishing quality standards and further exploitation of ephedra.%对有关蒙药材麻黄的现代分析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综述,总结现代分析方法在蒙药材麻黄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使蒙药质量标准更体现出蒙药特色,提高其可控性。
为蒙药麻黄质量标准建立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575-577)【作者】李淑艳;李淑红;包明兰【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300;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300;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通辽028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9【相关文献】1.药材、制剂、半成品中麻黄碱、伪麻黄碱和苦杏仁苷的同时定量研究 [J], 韩桂茹;赵志军;黄占群;吴广2.麻黄药材中麻黄碱含量与产地生态环境关系的初步研究 [J], 盛萍;张立福;时晓娟;李朋收;刘洋洋;李春娜;徐暾海3.高效液相色谱-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在麻黄属药材分类中的应用 [J], 林枫;刘利军4.HPLC分析方法在含麻黄制剂中的应用 [J], 毛泉明;王忆勤;燕海霞;张宁;王松涛;李浩浩5.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麻杏石甘汤方中其他药材对麻黄碱含量的影响 [J], 满玲;石登红;黄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中国药典》中麻黄生物碱含量测定指标的探讨
关于《中国药典》中麻黄生物碱含量测定指标的探讨788中国药事2009年第23卷第8期关于《中国药典中麻黄生物碱含量测定指标的探讨石上梅,王宝栗(国家药典委员会,北京10006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摘要:目的能够全面控制麻黄药材的质量.方法对《中国药典》麻黄药材中麻黄类生物碱含量测定指标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建议在测定单一成分含量的同时,增加测定其他生物碱的含量,从而对麻黄药材质量有更全面的控制和评价.关键词:麻黄;麻黄生物碱;含量测定指标中图分类号:R9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777(2009)08—0788—02 DiscussionontheDetectiveMarkersforHerbaEphedraeintheChinesePharmacopoeia ShiShangmeiandWangBaoqin(ChinesePharmacopoeiaCommission,Beijing100061;Na tional InstitutefortheControlofPharmaceuticalandBiologicalProducts)ABSTRACT:objectiveForthecontrolofthequalityofHerbaEphedrae.MethodsDiscussthe detective markersforHerbaEphdraein"ChinesePharmacopoeia".ResultsandConclusionsMakepro posalthatthe detectiveingredientsshouldincludealkaloidsofephedrine,aswel】astheephedrineitselfbesidessinglecomponentofHerbaEphedrae.ThatcanmakeabetterevaluationonthequalityofHerbaEphe drae.KEYWORDS:HerbaEphedrae;alkaloidsofephedrine;detectivemarkers麻黄为我国特产中药,已有数千年应用历史.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有麻黄科麻黄属植物12种,4变种1变型L1],楼之芩,张建生等系统专题研究经品种调研,确定有13种,3变种1变型.其中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产量最大,中麻黄(E.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次之,销全国并出口,木贼麻黄(E.equisetinaBge.)产量小,多自产自销.商品中3种麻黄多混用,我国历版药典麻黄项下均收载以上3种,日本第十四版药典收载品种与之相同.麻黄所含生物碱由于其氮原子不结合在环上属于有机胺类生物碱,主要为I麻黄碱(I, Ephedrine),d一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IN一甲基麻黄碱(L-Methylephene),d—N一甲基伪麻黄碱(dN-Methylpseudoephedrine),J,去甲基麻黄碱(INorephedrine)和d一去甲基伪麻黄碱(d-Norpseudoephedrine),分别是三对具有光学活性的立体异构生物碱,含量以前一对(L-麻黄碱,d_伪麻黄碱)为量高,各品种之间含量差异较大.影响麻黄生物碱含量的因素依次为植物品种,产地,采收期.草麻黄,木贼麻黄中L厂麻黄碱含量最高,有的超过2.0,且I,麻黄碱的含量较d-伪麻黄碱的高出2~20倍以上;而中麻黄则含(1_伪麻黄碱较多,其d伪麻黄碱的量在I,麻黄碱的2~6倍以上.中医传统用药要求发挥麻黄整体发汗, 平喘,利尿的作用,又鉴于所收载的3种麻黄所含生物碱种类与含量不同,为使其涵盖面大而便于作总体评价,故《中国药典》麻黄含量测定项下收载用容量法测定麻黄生物碱(以麻黄碱计算)的方法是有其道理的.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色谱技术应用于麻黄的检测,使生物碱均能得到良好的分离而便于测定_2..如楼之芩等[2_以HPIC法采用氨基键合硅胶色谱柱,以正二丁胺一水(用磷酸调节pH至酸性)为流动相,分析了24个产地所产l2种麻黄药材中6种生物碱含量,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数据,揭示了不同植物品种所含各种生物碱的含量状况,对麻黄药材在临床和生产上的应用及进一步质量评价作者简介:石上梅,本科,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中药标准的研究与建立;Tel:(010)67079527;Email:***********.cn中国药事2009年第23卷第8期789提供科学依据;崔健芳等_3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而李临等采用GC法使尿液中此6种微量成分得到分离测定.根据文献报道_3],表明麻黄生物碱确以I一麻黄碱与伪麻黄碱为主,其它生物碱较少或甚微.仅就药典收载的3种麻黄而言,不仅含量不同,且2种主要生物碱比例差异也较大;从检测技术上看,3对生物碱异构体均可分离测定,但在评价药品质量时,应以指标代表性,覆盖面大,方法专属,准确为主要原则,故认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麻黄项下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仅测定盐酸麻黄碱,欠合理,可根据不同的条件,同时测定上述6种生物碱,但在制订含量限度时,应以左旋盐酸麻黄碱,右旋盐酸伪麻黄碱的二者之和为佳,较容量法测定总生物碱在专属性与科学性上均有提高,既能更全面控制麻黄药材的质量,也能为含麻黄的中成药检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日本药典第十四版_1l_中麻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的是HPLC法,规定总生物碱(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不得低于0.7~/00,与上述提议相同,但称为总生物碱不妥,因为麻黄中尚含其它多种生物碱.可参照《中国药典》一部"厚朴"项下"含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总量不得少于2.0"的提法较为科学,准确,其含量限度应在《中国药典》麻黄项下规定含生物碱以麻黄碱计不得少于0.80的基础上,根据多批实测数据来调整.由于中医用药多为复方,以上测定方法同样可用于麻黄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评价.在临床上根据使用目的不同,对不同组方测定亦有差别,例如对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为主要目的的麻杏石甘汤,主要测定L一麻黄碱,而对疏散水湿,解表化饮为主要目的的方剂如小青龙汤,则以测定d_伪麻黄碱为主,同时应注明在测定中其它组分的干扰情况而选择适当的指标成分.参考文献:[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志[M].第7卷.北京: 科学出版衬,1978:473478.[2]楼之芩.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1)[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大联合出版社,1996:106, 116.2172l7.[3]崔健芳,牛长群,张建生.麻黄中麻黄生物碱的气相色谱测定法_J].药学,1991,26(11):852—857.E4]李临,崔健芳,崔凯荣,等.尿液中麻黄生物碱的气相色谱测定法lJ].药学,1990,26(1):6671.[5]李红霞,丁明玉,吕坤,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黄及其制剂中麻黄类生物碱和川芎嗪lJ].色谱,2001,19(2): 161163.[6]丁明玉,温秀梅,马艳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黄浸膏粉中麻黄类生物碱[J].分析试验室,2004,23(7):13.[7]龚海英,雷鹏森,李灵芝.麻黄及其麻黄碱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测定EJ]武警医学院,2004,12(4):314316.[8]林凯.麻黄药材的指纹图谱研究及其生物碱含量测定[DI. 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06.[9]林凯,杨文远,刘利军.RPHPLC法测定草麻黄中四种生物碱1.I].宁夏工程技术,2006,5(1):5759.[1o]段永平,段醒妹.麻黄药用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EJ]. 赤峰学院,2008,24(5):ll7118.[11]JPEs].14版,2000:914—914.(上接第787页)"左洛复"宜改为"舍曲林";第132页:表3—1:"甲腈咪胍"宜改为"西咪替丁";第169页:"苯福林"宜改为"去氧肾上腺素";第215页:"辅酶Q."宜改为"泛癸利酮";第224页:"依折麦布"宜改为"依泽替米贝";第441页:"强的松"宜改为"泼尼松";第734页:"甲喹吩嗪"宜改为"美喹他嗪"等.全书中"病人","患者"混用.在《处方管理办法》中均使用"患者"一词,本书也应统一使用"患者"称谓.全书中"医生","医师"混用.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中"医师是指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也就是说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才能取得相应的处方权,而"医生"是统称,故宜统一使用"医师"为妥.参考文献:[1]崔福德.药剂学[幻.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0.[2]梁文权.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8—330.[3]中国药典[S].二部,2005:附录168171.[4]刘蜀宝.药剂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6466.[5]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6]处方管理办法[s].卫生部令第53号,20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黄药材的质量分析研究
作者:林朝展, 祝晨蔯, 杨金燕, 陈康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州,510405
刊名: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英文刊名: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RESEARCH & CLINICAL PHARMACOLOGY
年,卷(期):2005,16(1)
被引用次数:8次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 2000
2.那硕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扑热麻黄胶囊中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期刊论文]-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0(07)
3.温爱平.杨树平.李红英双波长扫描法测定异麻匹林片中咖啡因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期刊论文]-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0(05)
4.王晓玲.卢颖.邱乃英薄层扫描法测定肺炎合剂中盐酸麻黄碱[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03)
5.C Imaz.R Navajas.D Caneras Comparison of various reversed - phase columns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ephedrine in urine by high -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2000(870)
6.王曙东.宋炳生.李汉宝RP-HPLC测定小儿麻甘冲剂水煎液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含量[期刊论文]-华西药学杂志2000(06)
7.G Shao.F Wu.DS Wa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1)-Ephedrine and (d) -Pseudoephedrine in plasma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e chromatography with fluorescence detection 1995(05)
8.朱盛山.刘强.郭丽冰HPLC法测定喘平粉雾剂中麻黄碱、伪麻黄碱、东莨菪碱的含量[期刊论文]-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3(05)
1.丁丽.马毅.贺殿正交试验优选麻黄的新型仿生提取工艺[期刊论文]-中国药房 2009(18)
2.刘文虎.董永喜.范春玲.胥桂贤.贺殿麻黄新型仿生提取方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师 2009(5)
3.杨翀.梁光义.曹佩雪.贺祝英三拗汤不同配伍中麻黄碱、甘草酸和苦杏仁苷的变化[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8(3)
4.靳凤云.贺祝英.赵杨.廖薇.梁光义HPLC测定华盖散传统汤剂与颗粒汤剂中盐酸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酸、甘草苷的含量[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8(1)
5.杨金燕.林朝展.祝晨蔯.陈康麻黄蜜炙前后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含量的变化[期刊论文]-华西药学杂志 2007(5)
6.许爱霞.葛斌.宋平顺.张振明甘肃人工栽培麻黄挥发油成分分析[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7(5)
7.陶蕾.杨长青.李成酸水煮提法提取麻黄的工艺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房 2007(12)
8.梁光义.杨翀.周静宜.曹佩雪.蔡琨.靳凤云HPLC测定三拗汤不同煎液中麻黄碱的含量并比较其体外的抗菌作用[期刊论文]-华西药学杂志 2007(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yxyylcyl20050101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