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供奉对象

合集下载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佛教供奉的对象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佛教供奉的对象
现在佛释迦牟尼佛 过去佛燃灯佛 未来佛弥勒佛
https://
华严三圣
毗卢遮那佛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二)菩萨
菩萨地位仅次于佛,是能 够悟佛道、发愿普渡众生 的候补佛。
四大菩萨 大悲观世音 大智文殊 大德普贤 大愿地藏
文殊,据说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极具智慧,以大智闻名。其塑像多手持利剑, 骑在狮子身上。文殊菩萨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
(一)佛
佛部——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 三身佛:
● 卢舍那佛
毗卢遮那佛
释迦牟尼
○ 三方佛:
● 药师佛
释迦牟尼
阿弥陀佛
○ 三世佛:
● 燃灯佛 (迦叶)
释迦牟尼
弥勒佛
三身佛
法身毗卢遮那佛 报身卢舍那佛 应身释迦牟尼佛
横三世佛
婆娑世界释迦牟尼佛 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竖三世佛
罗汉——自觉者
1.十六罗汉 2.十八罗天神
本是古印度神话中惩恶护善的人物,佛教称之 为“天”,是护持佛法的天神。著名的护法天 神有四大天王、韦驮、哼哈二将、伽蓝神关羽 等。
https://
1.四 大 天 王
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 北方多闻天王
○ 汉化韦驮为身穿甲胄的 少年武将形象,手持法 器金刚杵,或双手合十 将杵搁于肘间(表该寺 为十万丛林,接待寺), 或以杵拄地 (表该寺为 非接待寺)。通常置于 天王殿大肚弥勒像背后, 脸朝大雄宝殿。
3.二王尊
指伽蓝守护神密迹金刚和那 罗延天。以金刚力士像置于 山门殿空门内两侧,左尊开 口、执杵,右尊合口,提棒。 民间俗称哼哈二将。

菩萨
坐骑
武器
道场

佛教寺庙里有哪些重要的佛像?

佛教寺庙里有哪些重要的佛像?

佛教寺庙里有哪些重要的佛像?佛教寺庙作为佛教信仰的重要场所,常常供奉着各类佛像,这些佛像寓意着不同的佛教教义和故事,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

在佛教寺庙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重要的佛像,它们不仅在造型上独具一格,传承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同时也向世人传递着佛教智慧的启示。

一、释迦牟尼佛像释迦牟尼佛,佛教创始人,他的佛像常常被摆放在佛教寺庙的最高处,象征着佛法的至高无上。

释迦牟尼佛的佛像通常是坐姿或站姿,体态庄严,面容慈祥。

佛像袈裟上绣有诸佛光明或佛经经文,寓意智慧的光辉。

释迦牟尼佛的佛像给人以安宁、慈悲的感受,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二、观世音菩萨像观世音菩萨,佛教慈悲菩萨之一,被誉为“救苦救难之神”。

观世音菩萨的佛像通常多臂多眼,左手持莲花,右手持念珠,形象慈祥而庄重。

观世音菩萨的佛像在佛教寺庙中广泛分布,寓意着慈悲与智慧的结合,启示人们发扬慈悲、助人为乐的美德。

三、文殊菩萨像文殊菩萨,佛教智慧菩萨之一,被称为“文殊师利”,是佛教中最重要的菩萨之一。

文殊菩萨的佛像通常坐于狮子之上,手持宝剑与法轮,表现了菩萨战胜智慧障碍的形象。

文殊菩萨的佛像常常出现在寺庙的大殿或后殿,寓意着智慧与勇气的力量,引导众生追求智慧与悟性的境界。

四、普贤菩萨像普贤菩萨,佛教智慧菩萨之一,被誉为“普贤行愿菩萨”。

普贤菩萨的佛像通常手持宝剑与勾索,坐于莲花之上,形象高大庄重。

普贤菩萨的佛像多见于寺庙的禅房和道场,象征着智慧与慈悲的完美结合,启示人们培养智慧,修行善行。

五、地藏菩萨像地藏菩萨,佛教悲愍菩萨之一,被誉为“愿度三途苦众生之神”。

地藏菩萨的佛像通常呈现出慈悲庄严的形象,手持锄头,脚踩鬼斧。

地藏菩萨佛像常见于佛教庙宇的地下殿堂,代表着菩萨降佑的力量,引导众生远离苦难。

佛教寺庙里的这些重要佛像,无论是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还是地藏菩萨,都是佛教信仰中最为重要的象征之一。

它们以不同的形象和意义,给人们带来智慧与慈悲的启示,引导信众修行向善。

佛教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佛教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三)罗汉
❖ 全称为阿罗汉。即自觉者。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 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无生)。堪 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 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 在中国大乘佛教寺院中常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 罗汉。在唐代记载谓 伟大的佛陀 临涅盘时,嘱付十六 大阿罗汉,自延寿量,常住世间,游化说法,作众生福 田,故佛寺丛林里常雕塑罗汉像,供养者众。十八罗汉 乃世人于十六罗汉外另加降龙、伏虎二罗汉。而五百罗 汉,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时常随教化的大比丘众五百阿罗 汉,或佛陀涅盘后,结集佛教经典的五百阿罗汉。
天王殿
• 供奉的主尊是大肚弥勒佛,弥勒佛周围常有四大天王 像,后面有护法将军韦驮像。
大雄宝殿
• “大雄”是对佛道德法力的尊称。 • 大雄宝殿是寺院的正殿,也称大殿。 • 供奉的佛像多少各寺庙有所不同。 • 一些南传佛教寺院只供释迦牟尼一尊佛像,而我国内地寺院有
一尊、三尊、五尊、七尊的区别,较常见的是一尊或三尊。
三、小结及预习
❖ 小结: ❖ 一、佛教的产生 ❖ 二、佛教的传播 ❖ 三、佛教的经典和标志 ❖ 四、佛教的供奉对象 ❖ 五、中国佛教常用称谓、礼节、宗教节日和仪式 ❖ 六、汉地佛教寺院 ❖ 七、中国的佛教名胜
❖ 预习:道教(书上第70页)
东方三圣:月光 药师佛 日光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释迦三尊:普贤 释迦牟尼 文殊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西方三圣:大势 至 阿弥陀佛 观音
• 佛像一般供奉在寺庙正殿即大雄宝殿。寺庙中最常见的是释迦 牟尼佛,有的寺庙供奉三尊佛,或多尊佛。

大雄宝殿供奉的是什么佛

大雄宝殿供奉的是什么佛

大雄宝殿供奉的是什么佛
大雄宝殿内供奉了药师琉璃光佛、释迦牟尼佛祖和阿弥陀佛。

1、左侧供奉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全名药师琉璃光佛,又名药师琉璃光如来,为佛教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

以琉璃为名,乃取琉璃之光明透彻以比喻国土清净无染。

主宰人民无灾无病、丰衣足食、身心安乐、生男育女,国泰民安。

2、殿内居中供奉为中央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祖。

释迦牟尼佛是佛教创始人。

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

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的意思是"仁,儒,忍,寂"。

释迦牟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既是释迦族的圣人之意。

被后世尊称为佛陀(意为觉悟者)世尊等,汉地尊称他为佛祖。

3、右侧供奉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

大乘经记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

佛教供奉对象-罗汉部

佛教供奉对象-罗汉部

佛教供奉对象-菩萨部
2、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是由十六罗汉发展而来的,所知最早的十八罗汉像是前蜀人张玄所画, 是在十六罗汉之后加上《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和尊者宾头卢。 后来,也有加上迦叶尊者、军屠钵叹尊者(或弥勒尊者)的。 在元朝以后,十八罗汉取代了十六罗汉,成为佛寺中罗汉塑像的通常形式。
佛教供奉对象-菩萨部
3、五百罗汉 五百罗汉一般指释迦牟尼去世后,参加第一次佛经结集的五百比丘,以大迦叶和阿难 为首。至于五百比丘的其他人,除著名的十大弟子外,一般没有名号的记载。 然而,在我国流传的五百罗汉却都有名号,这在佛经中是找不到根据的,是宋人的附 会之说。 关于罗汉的来历,还有说是跟随释迦牟尼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见《法华经·五百弟 子授品记》)。在《贤愚经》、《报恩经》等经中,另有其他种种说法。
佛教供奉对象-罗汉部
课件提纲
一、何谓罗汉 二、罗汉数量
何为罗汉
何谓罗汉,全称“阿罗汉”,是梵文的音译,为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按照小 城佛教的说法,阿罗汉为小乘声闻四果的第四果,也称“无极果”。达到罗汉果位即能 断尽一切烦恼,超脱生死轮回,并受到天人供养,这是小乘佛教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中国各地的佛教寺庙均建有罗汉堂,最著名的由北京香山碧云寺、成都宝光寺、苏 州西园寺、上海龙华寺、武汉归元寺、昆明筇竹寺、广州南华寺的罗汉堂。
何为罗汉
释迦牟尼及二弟子(迦叶 阿难)
何为罗汉
十八罗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罗汉数量
在佛教中,关于有多少罗汉,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一般说有16罗汉、18罗汉、500罗 汉。这些罗汉一般是指释迦牟尼的弟子。
据佛经记载,罗汉受佛祖的嘱托,不入涅槃,常住人间,以守护佛法。最初是四大罗 汉,后来有十六罗汉之说。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知识点:佛教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知识点:佛教

【导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苦寒来。

坚持备考的⼈⽣,很积极,很宝贵,很励志。

冲吧,努⼒吧!以下为⽆忧考整理的“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知识点:佛教”,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忧考! ⼀、印度佛教的创⽴与发展简史 佛教约创⽴于公元前6世纪。

在世界各⼤宗教中,佛教创⽴的时间最早。

创始⼈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

释迦牟尼⽣活的年代⼤约与中国孔⼦同时。

他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净饭王的太⼦,其母是摩耶夫⼈。

相传他诞⽣于蓝毗尼花园。

释迦牟尼长⼤后深感⼈间的苦恼,所以29岁时出家苦修6年。

35岁时他发觉苦⾏并不是达到解脱之路,于是弃⽽⾄菩提伽耶的⼀棵菩提树下打坐,静思⼈⽣真谛,终于在⼀天晚上⼤彻⼤悟⽽成道。

得道后,他在⿅野苑初转法轮,弘扬佛教。

传教45年后,80岁时在拘⼫那迦圆寂(涅槃)。

释迦牟尼出⽣地蓝毗尼花园(今尼泊尔境内)、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地⿅野苑、涅菜地拘⼫那迦是举世闻名的佛祖四⼤圣迹。

佛教在其发祥地印度的发展,从公元前6世纪⾄公元I2世纪⼤约有1800年的历史,⼤致可分四个时期三个600年。

初600年为原始佛教时期及部派佛教时期;中600年为⼤乘佛教时期;后600年为密乘佛教时期。

(⼀)原始佛教时期及部派佛教时期(前6世纪-1世纪中叶) 这⼀时期前200年为原始佛教阶段,后400年为部派佛教阶段。

前200年为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传教阶段。

释迦牟尼涅槃后,其弟⼦们有过多次集会,对原始佛教教义、戒律发⽣争议。

后分裂为两⼤派系:其中较为传统的⼀派称为上座部佛教:主张改⾰的⼀派称为⼤众部佛教。

(⼆)⼤乘佛教时期(1世纪中叶-7世纪) 这⼀阶段从⼤众部演化⽽成的⼤乘佛教在印度急剧发展,教化地区亦随之扩张。

原上部佛教被贬称为⼩乘佛教(“乘”原为“车辆”之意)。

⼤乘佛教认为⼗⽅世界都有佛,修⾏果位分为罗汉、菩萨、佛三级,修⾏的最终⽬的在于成佛。

佛教的供奉对象

佛教的供奉对象

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 吒,身白色,穿甲胄, 手持琵琶(表明用音乐 来使众生皈依佛教)
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 璃,身青色,穿甲胄, 手握宝剑(保护佛法不 受侵犯)
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 红色,穿甲胄,手缠龙或蛇,或 持绳索(用索捉不信佛的人,使 其皈依佛教),有的另 一手持 宝珠(取龙戏珠之意)
文殊菩萨
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 表聪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故称法王 子。 文殊菩萨的形象,一般右手握智慧剑,左手持的莲 花上放置《般若经》。青莲花则代表纯洁无染,花 上放有般若经,作为智慧与慈悲的象征。菩萨亦常 乘坐狮子座骑,表示智慧威猛无比;或以莲花为台 座,代表清净无染;或驾乘金色孔雀,比喻飞扬自 在。 文殊菩萨生辰乃农历四月初四
3、三世佛(又名竖三世佛)
三世佛从时间上体现佛的传承关系,表示佛法永 存,世代不息。 三世指过去(前世、前生)、现生(现世、现生)、 未来(来世、来生)三世。

未来佛 弥勒佛 中 现在佛 释迦牟尼佛 左 过去佛 燃灯佛
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 左侧为过去佛,即燃灯佛; 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
菩萨
罗汉
自觉
自觉
觉他
——
——
——
(一)佛
佛,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 寺院经常供奉的佛有: 1、三身佛 2、三方佛(又名横三世佛) 3、三世佛(又名竖三世佛) 4、华严三圣 5、婆娑三圣
1、三身佛
据天台宗说法,佛(释迎牟尼)有三身,即法身佛, 报身佛,应身佛。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 凝聚所成的佛身;
制作人:杨钦鹏
佛教偶像 佛 三世佛 三身佛 三方佛 华严三圣 菩萨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罗汉 护法天神 十六罗汉 十八罗汉 五百罗汉 济公 四大天王 金刚力士 韦驮 伽蓝神

为什么佛教寺庙中会供奉关公?

为什么佛教寺庙中会供奉关公?

为什么佛教寺庙中会供奉关公?很多人都会疑惑在寺庙中常常供奉关公像,到底关公跟佛教有什么关系?今天不妨跟大家一起深入了解一下。

关羽信仰的出现关羽,字云长,忠肝义胆,骁勇善战,一生随刘备转战南北,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大业,是东汉时期威震华夏的著名将领。

关羽最为特殊之处是其倍受中华文化历代推崇,由于其忠义和勇武的形象,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多被民众尊称为关公、关帝、关武帝等。

熟读三国的朋友也知道,关羽在荆州镇守很长时间,死后也葬于此,由于地位显赫,为人又极有德行,关羽在民间口碑甚好。

荆州一带,长期以来又有“信巫鬼、重淫祀”的传统,因此在关羽去世后,百姓们将其视作了地方保护神,为其建庙祭祀,关公信仰和崇拜由此开始出现。

关羽信仰的流传关公信仰的流传当然与《三国演义》的风行有关,事实上关公的家喻户晓,也离不开宗教的影响。

前面提及很长一段时间里,关公信仰仅仅局限于荆州一带,也只停留在民间层面,是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性民间信仰。

而关公信仰的转折点为隋代天台宗的创始者“智者大师”,根据佛教典籍《佛祖统纪》记载: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到荆州,欲建精舍于玉泉山,一日他正趺坐入定,忽然天地晦冥,风雨怒号,妖怪倏变,只见关公显灵,率其鬼神眷属现出种种可怖景象,以扰乱智者大师。

大师面无惧色,并斥之为死生轮回、贪贵恋福,言毕,妖象俱变,是夜,云开月朗,关公现身,经大师教化后,向智者大师求授五戒,皈依佛法,正式成为佛弟子,并且誓愿作为佛教的护法。

后遂封关公为守护佛法的“伽蓝菩萨”,关公列入佛法守护神行列,塑像供奉,使关公成为中国本土佛教神明。

隋唐以后,各朝皇帝都以关公的忠义化身为教育忠君爱国信念的榜样,不断加封关羽“候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逐渐成为了民间信仰中最具代表性的神祇,甚至与孔夫子并称“文武二圣”,被供奉在每座城市都有的武庙中,官方和民间对于关公的信仰愈加兴盛。

后来人们更把关羽的生日(农历五月十三日)为“伽蓝菩萨”的圣诞。

佛教供奉对象(1)

佛教供奉对象(1)
释迦三圣 普贤菩萨 释迦牟尼佛 文殊菩萨
东方净琉璃世界
东方三圣 (药师三尊)
月光菩萨
药师佛
日光菩萨
西方极乐世界
西方三圣
(阿弥陀佛三尊)
大势至菩萨
阿弥陀佛
观世音菩萨
课堂小结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
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
三身佛
卢舍至 菩 萨 观 世 音 菩 萨
三身佛——即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
卢舍那佛
毗卢遮那佛
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
毗卢遮那佛
卢舍那佛
三身佛
( 峨 眉 山 三 身 佛 铜 像 )
释迦牟尼佛
毗卢遮那佛
卢舍那佛
应身佛
法身佛
报身佛
2.三方佛(又名横三世佛)
• 佛教称世界有秽土(凡人所居)和净土(圣人所 居佛国)之分,最著名的净土为西方 极乐世界、 东方净琉璃世界和上方的弥勒净土。 • “三方佛”正中为婆娑世界(即我们人类现住 “秽土”,“婆娑”为“堪忍”之 义)教主释迎 牟尼佛,其左胁侍为文殊菩萨,其右胁侍为普贤 菩萨,合称“释家三尊”
• 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其左胁侍为 观世音菩萨,右胁侍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 三圣”,或称“(阿)弥陀三尊”。
三方佛——在不同空间同时存在的三尊佛
西方极乐世界教主
婆娑世界教主
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
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佛
药师佛
三方佛(横三世佛)
河北承德外八庙普乐寺宗印殿内供奉的三方佛
婆娑世界
• • • • (一)佛 (二)菩萨 (三)罗汉 (四)护法天神
名称 佛 自觉 修行结果 觉他 觉行圆满
菩萨
罗汉

中国佛教中的四大天王

中国佛教中的四大天王

中国佛教中的四大天王中国佛教中的四大天王是指四位守护佛教法门的伟大天王,分别是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和多闻天王。

他们具有强大的神力,守护着佛教的信众和教法,保护佛教的安宁和发展。

在中国佛教传统中,四大天王被广泛地供奉和崇敬,成为了中国佛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首先是持国天王,他是四大天王中最高贵的一位,常常被称为“天王殿主”,其位置在东方。

持国天王手持宝剑,驾驭狮子,身着铠甲,凶猛威武,可以镇压恶魔,守护正法。

传说他的声音如雷,可以震撼天地,震慑众生。

持国天王是佛教中的护法神,被认为具有神通广大的力量,可以保护佛教徒远离危险,守护佛法的传承和发展。

增长天王是四大天王中的第二位,位置在南方,手持宝塔,驾驭象,呈现出慈祥和悲悯的形象。

增长天王的主要职责是护持佛教经典,保护佛陀的教法,让佛法的智慧之光能够照耀众生,让人们得到福报和智慧。

在佛教传统中,信众们常常向增长天王祈求功德增长,智慧增长,财富增长,健康增长。

增长天王被认为是财富和智慧的护法神,也是信众们信仰和供奉的对象。

广目天王是四大天王中的第三位,位置在西方,手持宝鹰,驾御鹰鹫,眼盯六道轮回,以宽广的视觉庇佑众生。

广目天王的主要职责是净化恶念,消除众生烦恼,让众生获得清净和智慧。

广目天王也是佛教中的护法神,被认为具有祛除烦恼,净化心灵的神力,为信众们带来福报和解脱。

最后是多闻天王,他是四大天王中的最后一位,位置在北方,手持琵琶,驾驭狼,象征守护佛教的音乐之神。

多闻天王的主要职责是宣扬佛法,护持佛教的音乐和文化,让佛教的音乐之声能够感化众生,让人们得以涤除心灵的尘埃,感受到佛陀的慈悲。

多闻天王也是佛教中的护法神,被认为具有悲悯和智慧的神力,可以帮助众生获得心灵的净化和安宁。

四大天王在中国佛教中被广泛地崇敬和供奉,成为了佛教寺庙和信众们供奉的重要对象,也在佛经中多次得到提及,被誉为护法之神。

在佛教的传统中,四大天王具有不同的神力,能够护佑信众,庇佑众生,保卫佛法,守护正法,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也是佛教信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庙和寺的区别在哪里

庙和寺的区别在哪里

庙和寺的区别在哪里
庙和寺的区别在供奉对象不同、用途不同、文化不同、发源不同。

1、供奉对象不同寺主要受佛家影响,所以供奉的大多是佛像和菩萨,但是庙则大多是传说中的鬼神,比如土地庙、城隍庙等。

2、用途不同寺现在大多是佛教弟子居住在其中,进行修炼和学习,而庙中的僧侣却很少,大部分都是只有一个神像,经常会有人来进行祭拜,求神保佑。

3、文化不同寺是佛教文化的基地,因为在古文中,“寺”有着持续的含义,而古代的大部分皇帝都将佛教的传播,视为一个永久性的事业,而庙则是迷信的成分偏多,都是传说中塑造的神明形象。

4、发源不同寺最早是朝廷官吏任职的场所,比如大理寺,太常寺等,而庙则最初是百姓进行祭祖的地方,比如家族的祠堂,就被称为家庙,还有皇帝的家庙,又被称为太庙。

最新导游资格考试要点总结:佛教供奉的对象

最新导游资格考试要点总结:佛教供奉的对象

导游资格考试要点总结:佛教供奉的对象佛教供奉的对象(一)佛“佛”是个音译外来词;是“佛陀”的简称,也译作“浮陀”、“浮屠”、“浮图”等。

其意为“觉者”、“智者”。

佛教对佛的解释有三层含义:正觉(自觉)、等觉(觉他)、圆觉(觉行圆满)。

“正觉”就是对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如实了解了、觉察了;“等觉”就是不仅自己觉悟了,而且能平等普遍地使别人也觉悟;“圆觉”就是自己觉悟和使别人觉悟的智慧、行动和功德都达到了和最圆满的境地。

寺院中经常供奉的佛有:1.三身佛据天台宗说法,佛(释迦牟尼)有三身,即“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报身佛”卢舍那佛,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之身;“应身佛”释迦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来到众生之中,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特指释迦牟尼之生身。

2.三方佛(又称横三世佛)三方佛体现佛教的净土信仰。

佛教称世界有秽土(凡人所居)和净土(圣人所居佛国)之分,每个世界都有一佛二菩萨负责教化。

十方世界都有净土,但最的净土为西方极乐世界、东方净琉璃世界和上方的弥勒净土。

“三方佛”正中为娑婆世界(即我们人类现住“秽土”)教主释迦牟尼佛,其左胁侍为文殊菩萨,右胁侍为普贤菩萨,合称“释家三尊”。

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

佛经上说他曾经发过十二大誓愿,要满足众生一切愿望,拔除众生一切痛苦。

其左胁侍为日光菩萨,右胁侍为月光菩萨,合称“东方三圣”,或称“药师三尊”。

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又有“无量光佛”、“清净光佛”、“接引佛”等名号,是净土宗的主要信仰对象。

其左胁侍为观世音菩萨,右胁侍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或称“(阿)弥陀三尊”。

3.三世佛(又名竖三世佛)三世佛从时间上体现佛的传承关系,表示佛法永存,世代不息。

正中为现在世佛,即释迦牟尼佛。

左侧为过去世佛,即燃灯佛(佛经上说,约3900亿年前,释迦牟尼前世未成佛时曾借花献给燃灯佛,燃灯佛为他“授记”,预言他将来要成佛接班)或迦叶佛(释迦牟尼前一任佛)。

佛教

佛教

三世佛

横三世佛(空间) 右 中
西方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无量
右胁侍 (大势 至菩萨)
娑婆世界(释迦牟尼) 东方净琉璃世界 (药师佛)

左胁侍
(观音 菩萨)
右胁侍 左胁侍 右胁侍 (普贤 (文殊 (月光 菩萨) 菩萨) 菩萨)
左胁侍
(日光菩 萨)
释迦三尊
西方三圣
东方三圣 (药师三尊)
佛教真理 凝聚所成 的佛身 佛为超度众 生,随缘应 机而呈现的 各种化身
佛经过长期 修行获得 “佛果”之 身
• 三身佛是根据大乘教理表示释迦牟尼佛的三种不 同的身。当中一尊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 ,此云遍一切处,表示绝对真理就是佛身,法身 佛结法界定印,两手仰掌相叠,右手在上,左手 在下,两手大拇指向上相触;左旁一尊是报身佛 ,名“卢舍那佛”,此云光明遍照,表示证得绝 对真理而自受法乐的智慧是佛身,报身佛结与愿 印,左手安于双膝上,右手仰掌垂下;右旁一尊 是应身佛,名“释迦牟尼佛”,此云能仁寂默, 表示随缘教化各种不同众生的佛身,应身佛就是 释迦牟尼成道的姿势。
(阿弥陀三尊)
西方三圣(三圣殿)
竖三世佛(时间)
过去佛 弥 勒 佛 现在佛 未来佛
燃 灯 佛
释 迦 牟 尼
大同云冈35窟东壁
古佛弥勒 乐山大佛
交脚弥勒佛龛
契此
布袋弥勒 北京碧云寺弥勒造像
欢 喜 佛
六、佛教经典
三藏经、大藏经——经(释迦牟尼阐发的教 义)、律(释迦牟尼制定的戒律)、论(释 迦牟尼弟子对经律的阐释) 我国现存较完整的大藏经有汉文、藏文、巴利 文三大体系
第六章
第二节
四大宗教
佛教
佛教主要供奉对象

描写佛像的句子

描写佛像的句子

描写佛像的句子佛像,是佛教信仰中的重要物件之一,它不仅是信徒们供奉的对象,更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

描写佛像,需要从外观、寓意、历史等多个方面进行描述。

首先,佛像的外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佛像通常呈坐姿、站姿或者卧姿,神态庄严肃穆,面部表情通常是平和安详的,给人以慈悲、智慧的感觉。

佛像的头部通常有饱满的发髻,象征着智慧和觉悟,有的佛像头戴宝冠,体现了尊贵和神圣。

佛像的身姿通常端庄挺拔,手势多样,每个手势都有着特定的含义,例如“印相”代表佛陀的教诲,而“施无畏印”则代表佛陀的慈悲。

佛像的服饰也十分讲究,常常是华丽的袈裟和各种珠宝,体现了佛陀的尊贵和慈悲。

其次,佛像的寓意也是描写的重点之一。

佛像作为佛教信仰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宗教内涵。

佛像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佛陀的形象,更是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佛像的面部表情通常是平和安详的,这代表着佛陀对众生的慈悲和智慧。

佛像的手势也是富有寓意的,不同的手势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例如“施无畏印”代表佛陀的慈悲和力量,而“转法轮印”则代表佛陀的教诲和智慧。

佛像的服饰也反映了佛陀的尊贵和慈悲,华丽的袈裟和珠宝体现了佛陀的威严和尊贵。

此外,佛像的历史也是描写的重要内容之一。

佛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佛教诞生之初,最早的佛像是以佛陀的足迹、菩提树等形式出现的。

随着佛教的传播,佛像的形态也逐渐丰富起来,出现了坐姿、站姿、卧姿等不同形态的佛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佛像的风格也有所变化,如印度风格的佛像、中国风格的佛像等。

佛像的历史不仅反映了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也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取向。

总的来说,描写佛像需要从外观、寓意、历史等多个方面进行描述。

佛像以其庄严肃穆的外表、丰富的寓意和悠久的历史,成为了佛教信仰和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艺术和历史的重要载体。

对佛像的描写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佛教文化,也可以增进人们对艺术和历史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文化价值。

佛像造型语言的延伸

佛像造型语言的延伸

佛像造型语言的延伸佛教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佛教教义主张超越个人利益,追求人类福祉和世界和平。

佛教信仰中的佛像是佛教徒供奉和膜拜的对象,也是佛教教义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

佛像造型语言是指佛教中佛像的造型和形态所蕴含的意义和信息。

这种语言延伸自佛教教义,通过佛像的形态、手势、姿态、服饰和配饰等元素,给人们传递出一种超越语言和文字的深邃意境。

佛像造型语言起源于古印度佛教,后传入中国,形成了独特的中土佛教文化。

中土佛教(指东亚地区的佛教)融合了印度佛教、波斯摩尼教和东南亚佛教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

中土佛教的佛像造型语言主要表现在佛像的形态和手势上。

佛像通常以莲花座为基座,上面坐着一尊微笑的佛陀,左右有助手和护法神,形成圆满的佛教世界。

佛像的手势也有丰富的意义,比如双手放在胸前表达敬礼和愿望,右手掌向外表示施舍和接受,左手托着一朵莲花表示清净和超越生死。

佛像造型语言的延伸不仅表现在佛像本身,还延伸至佛教艺术和文化的其他方面。

佛教艺术包括佛教建筑、绘画、雕塑、石刻等多种形式,这些艺术形式中也蕴含着佛像造型语言的表达。

佛教建筑中的塔、寺庙和佛殿都具备特定的形态和结构,从建筑的整体布局到细节的装饰都体现了佛教教义和佛像造型语言的意蕴。

佛教绘画和雕塑也常常以佛陀和佛教故事为题材,通过造型、色彩和线条来表达佛教思想和意境。

佛教教义还延伸至佛教文化的其他方面,比如佛教音乐、舞蹈和戏曲等表演艺术。

这些表演艺术以宗教仪式、庆典和戏剧演出为载体,通过音乐、舞蹈和戏剧的形式来传递佛教教义和佛像造型语言的讯息。

佛教音乐常常以慢节奏、柔和的音色和吟唱方式来表达虔诚和宁静,舞蹈常常通过优美的动作和身姿展示人与佛教教义的融合,戏曲演出则通过角色扮演和情节叙述来传递佛教故事和佛像造型语言的意义。

佛教文化中的佛像造型语言是一种超越语言和文字的表达方式,它通过形态、手势和姿态等元素,传递出佛教教义和佛像的深邃意境。

这种语言不仅存在于佛像本身,还延伸至佛教艺术和文化的其他方面,如建筑、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和戏曲等。

佛教供奉的对象

佛教供奉的对象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寺逐渐和中国 传统建筑相结合,发展成为中国式 的寺庙建筑。就建筑单体而言,中 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
“伽蓝七堂”即七种不同用途的佛 教建筑,包括山门、佛殿、法堂、 僧堂、厨库、浴室、西净(厕所)。
中国主要佛寺
中国佛塔
佛塔是保存或埋葬释迦牟尼的“舍 利”所用的建筑。
中国现存佛塔的主要类型有楼阁式、 密檐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四种。
中国佛塔每一座塔自身都有着较为 完整的结构,一般分为塔刹、塔身、 塔基和地宫四个部分。
四大佛山:又称“四大道场”,系 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 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它们分别是 文殊、观音、普贤和地藏四大菩萨 现身讲经说法的道场。
2、四大石窟:著名的有敦煌莫高 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天水麦积山石窟。
顶礼,即五体投地,为佛教徒拜 佛最尊敬的礼节。
(三)佛教常见的佛事活动。水陆法 会、众姓道场、增福延寿道场、焰口 施食、忏法等。
水陆法会,亦称水路道场,是中国佛 教最为隆重的佛事活动。
(四)佛教的节日:四月处八,佛诞 生日;十二月初八,佛成道日。
六、佛教寺院与佛塔
佛寺最早的形态是石窟寺,简称石 窟,源于印度。
2、文殊表“大智”。文殊菩萨最为显 著的特征是手持宝剑(象征智慧锐 利)、坐莲花宝座、骑狮子(象征智 慧威猛),人称“大智菩萨”。像传 其道场在今山西五台山。
3、普贤又译“遍吉”菩萨:其显著 特征是手持如意棒,身骑六牙白象。 人称“大行菩萨”。其道场在今四 川峨眉山。
4、地藏菩萨:人称“大愿菩萨”。 地藏菩萨的特征是一手持宝珠、锡 杖、剃法、园顶,身着袈裟的比丘 形象。
时间轮回流转而相继存在的三尊佛, 即中尊现在世释迦牟尼佛、左尊过去 世燃灯佛、右尊未来世弥勒佛。

佛教寺院导游:佛寺中的供奉对象介绍

佛教寺院导游:佛寺中的供奉对象介绍

• 佛像:在游览寺院中常见的佛像有:( 1 )释迦牟尼佛。

亦称“世尊”、“如来”等,是佛教寺院的⼤雄宝殿必须供奉的佛像。

( 2 )过去七佛。

即毗婆⼫佛(胜观佛)、⼫弃佛(最上佛)、毗舍婆佛(⼀切有佛)、拘楼孙佛(成就美妙佛)、拘那舍佛(⾦寂佛)、迦叶佛(饮光佛)和释迦牟尼佛。

( 3 )三⽅佛(⼜名横三世佛)。

“三世”是佛教的说法,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也说前世、现世、来世或前⽣、今⽣和来⽣等。

横三世佛是指东⽅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婆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极乐世界的阿弥托佛。

三尊塑像的排列⼀般是释迦牟尼佛居中,药师佛居其左侧,阿弥托佛居其右侧。

( 4 )三世佛(亦称竖三世佛),是代表过去(前世、前⽣)、现在(现世、现⽣)、未来(来世、来⽣)三种时间世界的佛。

即这三种佛在时间上是上下相连续的,故称为竖三世佛,即现在佛释迦牟尼,⼀般居中间,过去佛燃灯佛⼀般居左侧,未来佛弥勒佛⼀般居右侧。

( 5 )东⽅三圣。

药师佛、⽇光佛和⽉光佛合称“东⽅三圣”或“药师三尊”。

( 6 )西⽅三圣。

西⽅三圣指西⽅极乐世界德三位⼤圣⼈:教主阿弥陀佛,其左胁侍观⾳菩萨,右胁侍⼤势⾄菩萨。

西⽅三圣⼜称阿弥陀三尊。

阿弥陀是“⽆量”德意思,所以阿弥陀佛⼜叫“⽆量佛”。

( 7 )三⾝佛。

指释迦牟尼的三种佛⾝,即三种不同的像。

三⾝指的法⾝、报⾝和应⾝,⼜叫⾃性⾝、受⽤⾝、变化⾝。

“⾝”除了体貌外还有“聚积”的含义,即由觉悟合聚积功德⽽成就佛体。

法⾝佛是毗卢遮那佛,报⾝佛是卢舍那佛,应⾝佛是释迦牟尼佛,⼜称化⾝佛。

在佛殿⾥⼀般是法⾝佛居中,报⾝佛居左侧,应⾝佛居右侧。

( 7 )五⽅佛。

五⽅佛即中央毗卢遮那佛,即⼤⽇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东⽅⾹积世界得阿佛,代表⼤圆镜智(⾦刚智);南⽅欢喜世界得宝⽣佛,代表平等性智(灌顶智);西⽅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莲花智);被⽅莲花世界得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

密宗寺庙的⼤雄宝殿往往供奉这五位主尊佛。

寺庙及其主要供奉佛神简介

寺庙及其主要供奉佛神简介

寺庙及其主要供奉佛神简介寺庙的大门称着“山门”,因为寺庙大多修建于山林之中,同时也有另外一个含义,即是三个门之谓,象征佛教中的“三解脱门”,中间的为空门,东侧的为无相门,西侧的为无作门,无作指无因缘造作,佛教认为人生痛苦均是自己造作之果,要清净自在,获得解脱就得无作;无相即不取一切相,佛教认为解脱人生的痛苦就要绝声、色、香、味等等众相;空门,又称不二法门,佛教认为诸法皆因缘和合而成,因缘解体,一切皆空,这是唯一不二的道理。

所以山门是僧俗两界的分界线,也是达到涅磐境界所必须经过的门径。

一般的山门两旁有两位大力金刚像,是两位手持金刚杵的守护佛法的护法神,佛教刚传入中国时,金刚力士只有一位,这不太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于是又加了一位,使其左右对称,后来在民间这两位被附会成《封神演义》中的哼哈二将郑伦和陈奇。

进入山门以后就可以看见东面的钟楼和西面的鼓楼。

有“晨钟暮鼓”之说,即早上先敲钟,以鼓和之,晚上先击鼓,再以钟应之。

有的寺庙的钟鼓楼内也供奉一些神佛供信徒朝拜。

天王殿是进入山门后的第一重大殿,殿中供大肚弥勒佛,其背后为韦驮,东西两侧供奉四大天王,有的天王殿还有类似这样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颠倒之人”,可见天王殿里供的中尊不是四大天王而是弥勒佛,这是因为弥勒是作为未来佛,是释迦摩尼佛涅磐后的继承人,具有崇高的地位。

弥勒佛的形象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作佛像,是未来佛,与释迦摩尼(现在佛),燃灯佛(过去佛)一起供奉在大雄宝殿,称为“竖三世佛”,另一作菩萨像装,常带天冠,单独侍奉。

现代的许多寺院中所供的弥勒佛都是常说的大肚弥勒。

这位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是为中国的弥勒化身,据说,他就是五代时期的布袋和尚,名契此,身宽体胖,言语无恒,常背着一个口袋在闹市,布袋里百物俱全。

后来他在浙江奉化岳林寺东廊磐石上圆寂,临终遗言,曰“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世人,世人总不识”到北宋时,便逐渐以大肚弥勒取代天冠弥勒,作为主尊供奉于天王殿。

三宝殿指的是哪三个殿

三宝殿指的是哪三个殿

三宝殿指的是哪三个殿
“三宝殿”一词指的是佛教寺庙中供奉三宝的殿堂。

这三宝是指佛、法、僧三宝,即佛陀、佛法和出家僧众。

具体而言,三宝殿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殿堂:
1.佛殿:也被称为佛堂或佛祖殿,是供奉佛陀的主要场所。

佛殿通常设置有佛像,是供奉佛陀的神圣场所。

佛像是表现佛陀形象和各种佛教信仰象征的物体。

2.法殿:也被称为经堂、藏经楼或法堂。

法殿是佛教寺庙中
供奉佛教经典和经书的地方。

这里通常是僧侣和信众学习佛法、诵经和研究佛教教义的场所。

3.僧众殿:也被称为僧舍或僧伽居。

僧众殿是给出家僧众居
住的地方,提供给他们修行和居住。

这个殿堂通常包括房间、寝室、供奉佛像的空间和用餐区域,为僧侣提供生活所需。

三宝殿是佛教寺庙的核心部分,供奉佛陀、佛法和出家僧众,象征着佛教信仰的中心,是信众学习、礼拜和修行的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奉诸天
供奉诸天为佛提供给养,并听佛法的飞天形象。
汉语系佛教寺院供奉对象
谢谢观赏!请多指教! 谢谢观赏!请多指教!
•伽蓝神关羽——在古印度伽蓝神有18位之多,地位相当于寺院的 土地神。关羽是最著名的汉化伽蓝神。传关羽被杀后托梦给湖北当 阳玉泉寺普净大师:“还我头 来,还我头来!”大师点化说,你过 五关斩六将,这些人的头向谁去讨还?关羽顿然觉悟,皈依空门, 成了伽蓝神(寺院守护神)。关平成了其左胁侍,周仓成了其 右胁 侍。
名号
专司
法器
坐骑
别称
道场
山西 五台山 四川 峨眉山 浙江 普陀山 安徽 九华山 江苏南 通 狼山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观世音 菩萨 地藏菩萨 大势至 菩萨
智慧 理德
宝剑 如意棒
狮子 白象
大智菩萨 大行菩萨
普观世界 左净瓶 救苦救难 右杨柳枝 安忍静虑 左如意珠 右锡杖 解血火刀 头顶宝瓶 兵之灾
莲花台 大悲菩萨 大愿菩萨
• 三身佛——即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 三身佛——即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 ——即法身佛 •
释迦牟尼佛
毗卢遮那佛
卢舍那佛
应身佛
法身佛
报身佛
(峨眉山三身佛铜像 )
2.三方佛(又名横三世佛) .三方佛(又名横三世佛)
• 佛教称世界有秽土(凡人所居)和净土(圣人所 居佛国)之分,最著名的净土为西方 极乐世界、 东方净琉璃世界和上方的弥勒净土。 • “三方佛”正中为婆娑世界(即我们人类现住 “秽土”,“婆娑”为“堪忍”之 义)教主释迎 牟尼佛,其左胁侍为文殊菩萨,其右胁侍为普贤 菩萨,合称“释家三尊” • 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其左胁侍为 观世音菩萨,右胁侍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 三圣”,或称“(阿)弥陀三尊”。
四大天王
•他们分别掌管风、调、雨、顺,护国安民。其位置在天王殿内大肚弥勒佛的四周。 他们分别掌管风、 他们分别掌管风 护国安民。其位置在天王殿内大肚弥勒佛的四周。
名称 服色 表法意义 东方 白色 代表尽职尽力 主持国家事务 持国天王 南方 青色 代表天天进步 增长天王 西方 红色 代表多看 广目天王 北方 绿色 代表多听 多闻天王
佛教的供奉对象
佛教偶像 佛 三世佛 三身佛 三方佛 华严三圣 菩萨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大势至菩萨 罗汉 护法天神 十六罗汉 十八罗汉 五百罗汉 济公 四大天王 金刚力士 韦驮 伽蓝神 天龙八部
佛教的供奉对象
• • • • (一)佛 (二)菩萨 (三)罗汉 (四)护法天神 名称 佛 菩萨 罗汉 自觉 自觉 自觉 修行结果 觉他 觉他 —— 觉行圆满 中道、恰到好处 慧剑:代表斩断烦恼 龙(蛇):象征世上一 切人和事物变化无常 宝伞:代表遮挡世上的 种种污染。
四大天王辨识
韦驮:曾亲受佛祖法旨,周统东、西、南三洲巡游 护法事宜,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 通常置于天王殿大肚弥勒像后,脸朝大雄宝殿。
二王尊(哼哈二将 : 二王尊(哼哈二将):
四大菩萨
象征慈悲的观世音菩萨
象征智慧的文殊菩萨
象征实践的普贤菩萨
象征愿力的地藏王菩萨
(三)罗汉
• 全称为阿罗汉。即自觉者。称已灭尽一切 烦恼、应受天人供养者。他们永远进入涅 梁不再生死轮回,并弘扬佛法。 • 寺院中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 • 还有民间传说的济公也列在罗汉之中。
罗汉
十六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十六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十八罗 汉是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庆友、 汉是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庆友、宾头 而来。 卢)而来。
伽蓝守护神密迹金刚 那延罗天
• 哼哈二将——在印度 原为密迹金刚,是释 迎牟尼五百执金刚 (即金刚符)卫队的 卫队长。在中国因小 说《封神演义》的影 响,他被汉化成两个 金刚力士,专门把守 山门,即世俗所称 “哼哈二将”。 • 左:开口,执杵 • 右:合口,提棒
伽蓝神关羽
护民伏魔尊者 兵家尊为武圣 商界奉为财神 佛道两教护法 会门义气象征
三方佛——在不同空间同时存在的三尊佛 三方佛——在不同空间同时存在的三尊佛 ——
河北承德外八庙普乐寺宗印殿内供奉的三方佛
3、三世佛(又名竖三世佛) 、三世佛(又名竖三世佛)
• 三世佛从时间上体现佛的传承关系,表示佛法永 存,世代不息。正中为现在世佛,即释迎牟尼佛。 左侧为过去世佛,以燃灯佛为代表。右侧为未来 世佛,即弥勒佛。 • 弥勒现在还是菩萨,据佛经说,他还在兜率天内 院中(即弥勒净土)修行,释迎牟尼预言弥勒将 在56.7亿年以后降生印度,在华林 园龙华树 下得道成佛接班,并分批超度一切众生,故称未 来世佛。寺院中弥勒造像有佛像、菩萨像(天冠 弥勒)和化身像(大肚弥勒)三种。
(一)佛
• 所谓佛,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寺 院经常供奉的佛有: • 1.三身佛 . • 2.三方佛(又名横三世佛) .三方佛(又名横三世佛) • 3.三世佛(又名竖三世佛) .三世佛(又名竖三世佛) • 4.华严三圣 .
1、三身佛
• 据天台宗说法,佛(释迎牟尼)有三身,即法身 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 的佛身; • 报身佛卢舍那佛,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得到 佛果、享有 佛国(净土)之身; • 应身佛(又称化身佛)释迎牟尼佛,指佛为超度 众生,来到众生之中顺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 特指释迎牟尼之生身。
三世佛——以佛出现先后的时间化分 三世佛—— ——以佛出现先后的时间化分
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创始人 ——弥勒(梵文Maitreya) 弥勒(梵文 弥勒 )
4、华严三圣 、
• 华严宗经典《华严经》特别推崇法身佛毗卢遮那 佛。认为无限的宇宙是华藏世界(又称“莲花藏 世界”,它又包含多层次世界),法身佛毗卢遮 那佛是华藏世界的教 主、主宰和本体。毗卢遮那 佛无所不在,整个华藏世界不过是毗卢遮那伟的 显现,一切佛菩萨也全是毗卢遮那佛的应化身。 • 毗卢遮那佛有两个最亲密助手,即文殊菩 萨和普 贤菩萨(也是其化身),三者合称“华严三圣” • 华严宗对毗卢遮那佛的崇拜取代了对他佛的崇拜。 故有的寺院专门供奉“华严三圣”。
• 四大天王——佛经称,世界的中心为须弥山,须弥山四方有 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即我们所居世界)、西 牛贺 洲、北俱卢洲。 • 四大天王住须弥山山腰的犍陀罗山,其任务是各护一方天下, 故又称“护世四天王”。四大天王是:东方持国天王,名多 罗吒,身白色,穿甲胄,手 持琵琶(表明用音乐来使众生 皈依佛教);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 手握宝剑(保护佛法不受侵犯);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 博叉,身红色,穿甲胄,手缠龙或蛇,或持绳索(用索捉不 信佛的人,使其皈依佛教),有的另 一手持宝珠(取龙戏 珠之意);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穿甲胄,右 手持宝伞(又称宝幡,用以制服魔众,保护人民财富,他原 为印度财神),有时左手 握神鼠。
•----佛经中没有记载五百罗 佛经中没有记载五百罗 汉的名号, 五百” 汉的名号,“五百”,只是 言其多而已。 言其多而已。
(四)护法天神
• 本是古印度神话中惩恶护善的人物, 佛教称之为“天”,是护持佛法的天神。 • 著名的护法天神有四大天王、韦驮、哼哈 二将(密迹金刚)、伽蓝神关羽等。
四大天王
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 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毗卢遮那佛
“大行”普贤菩萨 大行” 大行
阿弥陀佛
“大智”文殊菩萨 大智” 大智
(二)菩萨
• 所谓菩萨,即指自觉、觉他者。 • 寺院中常见的菩萨有:文殊菩萨、普贤菩 萨、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大势至菩萨 • 他们又分别组合为“三大士”(文殊、普 贤、观 世音)、“四大士”(文殊、普贤、 观世音、地藏,又称“四大菩萨”)和 “五大主”(文殊、普贤、观世音、地藏、 大势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