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铜川市产业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对铜川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

对铜川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
争力 , 抵御市场风险 的能力及其脆弱。另外, 中省 企业 、 地方
3 环境破坏严重 , 、 缺乏治理能力。铜川矿区深陷区面积 184 平方公里 , 6 .1 国家有关
企业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 , 导致行业内部协作 、 协调困难 。 机构核定治理资金 8 4亿元 , . 由于 国家专项治理资金 未到位 , 地方筹资难 , 治理资金匮
5 2
维普资讯
产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1. % , 炭行业对 第二产业 的贡献率 为 2 . % , 31 煤 7 9 对全市
G P的贡献率为 1 .2 , D 4 4 % 同比分别增加 2 8 0 8 . 和 . 个百分点。
三、 煤炭产 业发展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
控股企业 6个 , 6 2 ; 占 . % 乡镇及 以下企业 8 个 , 8 . % 。按开采能力划分 , 1 占 35 年产量 10 5 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 4个 , .% ; 占4 1 年产量 4 万吨以上 的中型煤矿 7 , 72 ; 5 座 占 .%
年产量 3 万吨及 以下 的煤矿 8 6座 , 8 . %。从煤炭企业整体现状看 , 占 87 中省企业规模
维普资讯
金融参考 20 06年第 1 期 1
对铜川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的调查
梅金 波 任 晓龙 高 艺
( 中国人民银行铜川市中心支行 , 陕西铜川市 773 ) 201
铜川作为陕西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 对全省经济 的发展作 出重要 的贡献。随着煤
2产业结构不合理 , 、 地方煤矿规模偏小 。20 05年全市煤炭产量 13 万吨, 中中省 36 其
企业 18 04万吨, 8 .% ; 占 11 地方煤矿 22 5 万吨 , 占 1.%。地方煤矿普遍规模小 , % 仅 89 9 5

铜川产业调研报告

铜川产业调研报告

铜川产业调研报告铜川产业调研报告一、引言铜川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区的过渡区域,是陕西省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

铜川市的产业结构多元,包括能源、化工、冶金、石油、机械等多个领域。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铜川市的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二、产业调研结果1. 能源产业铜川市是陕西省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铜川市的重点产业之一。

此外,该地区还拥有大型火电、水电等能源企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2. 化工产业铜川市的化工行业发达,主要包括炼油、化肥、塑料等领域。

该地区的炼油厂规模较大,产品供应稳定,为当地的工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另外,化肥和塑料行业也在铜川市发展迅速,成为该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

3. 冶金产业铜川市是陕西省重要的冶金基地,拥有较为丰富的铜矿资源。

该地区的冶金行业主要以铜加工为主,包括铜冶炼、铜材生产等环节。

铜川市的冶金产业链较为完整,从矿产开采到成品生产都有较强的实力。

4. 机械产业铜川市的机械行业发展较为迅速,包括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机床等多个领域。

该地区的机械企业规模较大,产品质量可靠,市场份额较高。

机械行业的发展为当地的制造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铜川市的产业发展较为良好,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环境污染问题铜川市的能源和化工产业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严重的空气和水污染已经成为该地区的一大问题。

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

2. 产品升级和创新能力不足铜川市的一些传统产业存在着产品同质化和附加值较低的问题,缺乏产品升级和创新能力。

这导致了产业发展的局限性,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往往来自于其他地区。

3. 人才匮乏铜川市的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缺乏高素质人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四、建议与展望为了推动铜川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环保意识铜川市应加大环保力度,加大对能源和化工产业的环境监管,并推动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实现产业的绿色转型。

调结构 促转型 提速经济发展——铜川市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的探讨

调结构 促转型 提速经济发展——铜川市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的探讨
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 , 非资源性接续产业快速发展 , 但资源l产 百分点 ; 生 批发和零售业 占 1 %, 20 年末下降 25 . 比 01 2 .个百分点 ;
业为主导 的工业格 局仍未改变 , 产品价格易受 国家产业政策和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占 1. 8 %,比重比 2 0 年上升 9 7 01 . 9个百分
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 , 抵御风险的能力弱 。 目前 , 铜川市工业 的 点 。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 中, 采矿业 占 6 . 制造业 21 %, 主导产业主要有煤炭开采和选煤业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有色金 占 3.%, 5 2 电力 、 燃气及水 的生产和供应业 占 0 %, . 在工业行业 6 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电力 、 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 大类 中,从业人员数量居前三位 的行业分别是煤炭开采 和洗选 非金属矿物制造业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分别 占工业行业从 煤炭开采 和选煤业 , 主要是原煤开采 、 洗煤等 , 其中规模 以 业 、
1 1 %; 0 . 医药制造业 06 8 . 4亿元 , 增长 2.%; 7 2 装备制造业 3 7亿 . 3
2 1 年末 。 01 铜川市从业人员数为 4 . 2 4万人 , 2 0 年增 元 , 长 1. 4 比 01 增 04 %。
加 1 4万人 , 中:5 5万人从事第一产业 ,0 3万人从事第 . 1 其 1. 5 1. 2 二产业 ,6 6 1. 万人从事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比 2 0 年减少 24 6 01 .
万人 , 第二产业 比 2 0 年减少 2 01 . 6万人 , 三产业 比 20 年增 第 01
二 、 川 市产 业 结构 存 在 的 问题 铜
( ) 一 三产 比重 仍然 偏低

铜川调结构促转型提速经济快速发展

铜川调结构促转型提速经济快速发展

铜川调结构促转型提速经济快速发展调结构、促转型,是走出资源路径依赖的迫切需要。

铜川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截止2011年,资源型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8%。

一方面,财富因矿而兴,资源型经济成为铜川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柱;另一方面,资源型经济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层次偏低,我们在收获资源“红利”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多方面的沉重代价。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发展,走出资源依赖,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破除“因矿而兴、因矿而困”的经济困局,是铜川最现实的问题。

一、铜川调结构、促转型现状(一)产业结构层次继续优化铜川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总趋势基本遵循库兹涅茨提出的产业变动一般趋势:即随经济不断发展,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二产业比重快速上升,三产业比重随人均水平提高而增大,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方向变化。

近年来,铜川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10.4%下降到2011年的7.4%;第二产业的比重由2001年的44.3%上升到2011年的63.7%;第三产业的比重由2001年的45.3%下降到2011年的28.9%。

工业化水平由2001年的37.4%提高到2011年的52.79%。

从纵向看,2011年铜川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总量分别是2001年4.52倍、9.09倍和4.03倍,虽均有较快的发展,但发展速度不一,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从贡献率变化看,工业主导地位明显、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1年的13.3%演变为2011年的6.9%;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1年的28.7%上升到2011年的70.1%,其中工业贡献率由45.2%提高到63.1%;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1年的58%下降到2011年的23%。

(二)工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

经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推进,全市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工业得到改造提升,煤电铝水泥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非资源性接续产业快速发展,但资源性产业为主导的工业格局仍未改变,产品价格易受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抵御风险的能力弱。

赴铜川调研报告

赴铜川调研报告

赴铜川调研报告赴铜川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铜川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陕西省的第二大城市。

为了深入了解铜川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相关问题,特派员前往铜川进行调研。

二、调研内容1. 经济发展铜川市经济主要依靠煤炭、电力、化工等工业产业。

通过与当地工厂和企业的交流,了解到铜川的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同时,电力和化工产业也在快速发展,为铜川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持。

2. 城市建设铜川市城市规划科学,城市布局合理。

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建设了许多公园和绿地,使市民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此外,铜川市的交通发达,市内不仅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还有高速公路和铁路连接省内外。

3. 环境保护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铜川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治理污染。

此外,还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推动可持续发展。

4. 教育和文化铜川市注重发展教育事业,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市内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铜川市也注重文化建设,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建设文化设施,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三、问题和建议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虽然铜川市经济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

煤炭等传统产业在经济中占比过大,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铜川市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

其次,铜川市在城市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但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建议加强对企业的环保要求,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使城市的发展更加可持续。

最后,铜川市在教育和文化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待提升。

建议加强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同时,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加大力度,推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四、结论铜川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规划科学,环境保护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教育和文化事业在逐步发展。

铜川市产业结构特征与产业转型问题分析

铜川市产业结构特征与产业转型问题分析

铜川市产业结构特征与产业转型问题分析作者:何梦凡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5年第01期摘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之一,铜川市作为陕西省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其经济发展不仅关系着城市自身的前景,也对陕西省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但是铜川市目前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铜川市的后续发展。

本文在参阅文献的基础上,分析铜川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和总体特征,并以铜川市的产业发展数据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铜川市接替产业,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铜川市产业转型的相关政策启示。

关键词:铜川市;产业结构;产业转型资源型城市发展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资源型城市在初期往往能依靠自身的优势获得迅速发展,但是随着后期资源被利用殆尽,城市又未能及时转型,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诸如经济发展缺乏动力,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这些严重阻碍着城市的发展。

如何使我国资源型城市摆脱这种资源枯竭的陷阱,促进其产业结构转型是一个重要问题。

陕西省铜川市就是一个典型的依靠煤炭资源发展的资源型城市。

它因煤而兴,但由于长期依靠资源发展造成铜川市的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缺乏优势产业支撑、环境恶化等问题,难以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研究铜川市产业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并找寻铜川市接替产业和产业转型方向,对铜川市的产业转型和发展和其他资源型城市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1.铜川市的基本概况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全市面积3882平方千米,下辖王益、印台、耀州、新区4区以及宜君县。

铜川市矿产资源丰富,2011年主要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中,煤29.38亿吨,油页岩6.77亿吨,水泥用石灰岩8.84亿吨,耐火粘土3465万吨等。

2011年铜川市实现生产总值234.53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4.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89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7.4%。

煤炭工业长期是铜川市的支柱产业,2011年全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1.49,占当年GDP的51.3%,从中可以看出煤炭工业对铜川市经济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铜川优秀调研报告

铜川优秀调研报告

铜川优秀调研报告调研报告:铜川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1. 简介铜川市作为陕西省的重要农业产区之一,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铜川市农村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铜川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选择了铜川市各县的农村地区,对农户进行访谈并发放问卷,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共计访问了200个农户,问卷回收率为95%。

3. 调研结果3.1 农业生产形式多样化调研发现,铜川市的农业生产形式多样化,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

其中,种植业以小麦、马铃薯为主要作物,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要品种。

农产品加工业也有一定规模,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3.2 农民收入增长较慢尽管农业生产形式多样,但调研结果显示,铜川市农民的收入增长较为缓慢。

主要原因包括市场需求不旺、产品附加值较低、技术水平不高等。

此外,农村劳动力外流也导致了农业生产力的下降和农产品价格的下跌。

3.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铜川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许多农村地区的道路狭窄、桥梁老化,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此外,农村的供水、供电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存在问题,亟待改善。

4. 存在的问题4.1 农产品缺乏品牌化铜川市农产品缺乏品牌化,市场竞争力较弱。

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包装设计。

4.2 技术创新水平低铜川市农业技术创新水平低下,影响了农产品的增加值。

需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

4.3 农村基础设施亟待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供水、供电等条件。

5. 改进措施5.1 建立农产品品牌铜川市应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可以通过加强市场营销、加工技术提升等方式来促进品牌建设。

5.2 推广农业技术铜川市应引进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研究铜川是一个典型的矿业城市。

目前,随着优质煤炭资源的减少,许多经济、社会问题正制约着城市的发展,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本文对当前铜川经济转型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做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标签:矿业城市经济转型铜川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一个典型的矿业城市。

铜川1958年建市,现人口总数为86万,其中工业人口占53%,面积3882平方公里。

全市下辖王益、印台、耀州三区及宜君县。

一、铜川面临的问题1.经济结构不合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铜川定位于煤炭、建材基地,产业以开采和初加工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对资源具有高度的依赖性。

随着煤炭资源的退减,一些矿区因资源枯竭而被迫破产或转型,由于接续产业弱小、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铜川市的经济发展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2.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就业压力大。

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20元,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2448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15元,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45元。

产业结构的超重化,使煤炭和建材行业的工人占产业人口的60%左右。

随着一些传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加,就业矛盾突出。

在39万人口的城市中,下岗失业人员高达1.32万,全市处于最低社会保障以下的居民有7.8万。

3.生态环境恶化,城市污染严重。

长期以来对资源的粗放式开采严重破坏了铜川的生态环境。

目前,全市因采矿造成的地裂缝、滑坡5000余处、崩塌350余处,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5.4%,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严重程度列陕西省之首。

几大支柱产业如煤炭、水泥、炼铝、陶瓷等都属于高污染行业。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经济转型。

二、铜川经济转型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分析1.经济转型的优势。

(1)区位优势。

铜川市地理位置优越,南距省会城市西安90KM,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0km,北距革命圣地延安260km,交通方便,西安至延安高速公路和210国道及西铜铁路横穿南北,305省道连接东西。

铜川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铜川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铜川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它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础上,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目前尚处于成长初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2012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要求,为推动“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满足统计上测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速度的需要,国家统计局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

目前,铜川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资源枯竭、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突出矛盾,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转型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铜川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发展现状(一)总量不断扩大2012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4.17亿元,同比增长18.2%,增速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2.4个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5.2%,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对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拉动全市生产总值增长0.9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构成看,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59亿元,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74.7%,占全市第二产业比重为6%。

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0.3亿元,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72.7%;建筑业实现增加值0.29亿元,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88亿元,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6.2%,占全市第一产业比重为4.5%。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亿元,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19.1%,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为3.5%。

关于陕西铜川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关于陕西铜川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2 基础设施落 后 。就业压 力大。产业结构 的单一和对煤炭 资源的 . 2 落后 , 随着陕西 “ 线两带”发展 战略的实施和新市 区的兴建 , 一 这一现 状有所改善 , 但老市 区的改变 尚需时 日。同时 由于产 业结构单一 , 工
16 年美 国生态学 家卡尔逊 发表 了 < 92 寂静的春 天> 指 出生物界 以及 人 过分依赖 , , 导致铜 川市发展速度缓慢 , 础设 施相对陕西其 它城市较 为 基
维普资讯
关陕铜地发循经的考 于西川区展环济思
区域与经济
关于陕西铜川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白梅英 ( 西铜川 鑫光铝 业有限公司 陕西铜川 7 7 0 陕 2 0 0)

要: 循环经 济是 一种符合 可持 续发展理念的现代 经济发展模 式 ,是解决铜川 市区域 经济发展和 生态环境 保护 问题 的最佳选择。该文
关键词 : 铜川地 区;发展 ;循 环经济;思考
循环经 济是一种 以资源的高 效利 用和 循环利 用为核心 ,以 “ 减量
次性 的 。 经济 发展 对煤炭资源有着高度 的依 赖性 , 其主导产业 以煤 占支
化 、再 利用 、资源化”为原则 ,以低 污染、低排放 、高效 率为基本特 配 地位 , 它工业 中,建材、铝 ,炼 等重工业所 占比例较 大 , 工业比 其 al 口 - x 加 征, 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代经济发展模式 。 它主要通过对传统行业 重较小 , 这种偏畸 的产业 结构使 铜川市 的发展 后劲受资源需 求的影响较 进行技术改造或产业 结构 调整 ,最大限度地减 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 大。随着铜 川煤炭 资源的退减 ,一 些矿 区因资源枯竭 而被 迫破产或转
以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 。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 型 。 由于接续产业弱小 、 第一 产业和第三产业 发展 滞后 , 铜川市 的经济

铜川市产业结构及转型措施分析

铜川市产业结构及转型措施分析

铜川市产业结构及转型措施分析摘要:文章介绍了资源型城市铜川的基本现状,并对其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对煤炭采掘业依赖性过大等产业结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从多元化发展及政府配套措施两个方面,对其产业转型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健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转型措施1铜川市概况铜川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部,矿产资源丰富,现己探明或正在开采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油页岩、石灰岩、耐火粘上、铁矿等七类十多种。

从《铜川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铜川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128.65亿元,地方则政收入7.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 0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 291元。

铜川支柱产业为煤炭工业和建材工业。

全市含煤面积1298.31 km2,占全市面积的33.4%。

累计探明储量29亿多吨,保有储量23.7亿吨。

铜川矿务局有10对生产矿井,年产原煤960多万吨。

2008年铜川煤炭工业完成产值51.25亿元,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31%。

从事采掘业工人人数3.96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28.32%。

2铜川产业结构分析2.1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性产业往往在整个城市的产业结构中占据支柱产业的地位。

从《铜川年鉴》可知,2008年铜川第一产业占GDP比重7.5%,第二产业占59.9%,第三产业占32.6%。

第一产业比重明显偏低,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而第二产业比重过大。

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次序低。

2.2产业结构呈超重型长时间以来,铜川把重工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采选业和初加工业为首的重工业占据了工业总产值相当大的比例。

如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6.89亿元,而其中轻工业产值仅有70 641万元。

超重型的产业结构严重制约了铜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合理配置,导致了其城市经济对煤炭资源的依赖过大,当经济形势急剧变化时,其产业结构不能及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铜川陶瓷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铜川陶瓷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铜川陶瓷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1. 引言铜川作为中国陶瓷产业的一个重要城市,在陶瓷制造、创新和研发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统。

本文旨在对铜川陶瓷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以期为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2. 陶瓷行业发展现状2.1 产业规模与产值以陕西省铜川市为代表的中国陶瓷产业,拥有庞大的企业数量和人员规模。

根据近年的统计数据,该地区陶瓷企业超过300家,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产值逐年攀升,贡献着可观的经济效益。

2.2 产品品质与技术创新铜川的陶瓷产品以其高品质而闻名,广受国内外市场的认可。

在制造工艺和技术创新方面,铜川的陶瓷企业进行了长期的积累和探索,并通过引进高端设备、培训技术人才等措施,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2.3 市场份额和竞争格局铜川陶瓷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同时在国际市场也有一定的份额。

然而,随着国内外竞争的加剧,铜川陶瓷企业面临着来自其他陶瓷生产基地的竞争压力。

因此,提高产品质量、创新设计、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的努力迫在眉睫。

3. 未来趋势分析3.1 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铜川陶瓷企业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陶瓷制造水平上,而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意,加强产品的差异化竞争能力。

同时,开展智能化生产和科技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2 开拓国际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铜川陶瓷企业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增加出口额,并与国际陶瓷企业进行合作和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3.3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铜川陶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重视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采用节能减排的技术和设备,推行循环经济的理念。

同时,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4 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铜川陶瓷企业应注重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在市场营销方面,通过有效的市场调研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铜川市信贷支持产业结构升级路径研究——基于混频数据抽样模型

铜川市信贷支持产业结构升级路径研究——基于混频数据抽样模型
65
区域观察
《西部金融》2021 年第 1 期
1990-2019 年近三十年时间里,铜川市信贷投放总额逐年递增,从总额 11.23 亿增长到 273.84 亿,年均 增长率为 11.64%,其信贷投放增长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是 1990-2005 年信贷增长率 波动较大,铜川市信贷投放的增长率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二是 2007 年之后信贷增长率波动较为平稳, 信贷总量基本恢复平稳增长,这个阶段铜川市主动作为,积极引导银行业优化金融服务,提供金融支撑,通 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服务政府支持重大项目,助推铜川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表 1 铜川市 2012-2019 年产业间信贷余额情况 单位:亿元
年度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第一产业
信贷余额 生产总值
7.46
19.47
7.50
21.74
5.07
22.57
5.30
22.76
5.33
23.91
4.67
24.54
2.78
27.71
归量,每个低频数据对应一个 S 值,且不局限于与当前 t 值相关的 S 值,还包括与滞后低频数据对应的值。β、
λ、θ 是待估参数的向量,考虑模型如下:
'
yt=Xt
β+f(XHt/s
,θ,λ)+εt
(1)
传统估计方法中,一是降频处理,将
H
X(t-τ)/s
作为 t 处的 τ 期高频滞后,为每个高频滞后回归量估计一个
《西部金融》2021 年第 1 期 DOI:10.16395/ki.61-1462/f.2021.01.014

优化产业结构提速经济发展--对铜川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考

优化产业结构提速经济发展--对铜川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考

铜 川 市 因煤 而兴 , 因煤 两 者 相 差 04万 元 ; 相 比 .
效化解资源环境约束 、实现 而发展壮大。近年来 ,铜川 2 0 的 03 元 ,差 距 略 0 5年 -万
可持 续 发展 的迫 切需 要 ,是 市委市政府 以科学发展观为 有拉大。占全省经济总量偏
促进就业 、改善民生 、给力 统 领 ,优 化 产 业结 构 ,提 速 小 ,正成为铜川经济发展过 发展 的现实选择。铜川市做 经济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增 程 中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 为国家资源性城市可持续发 幅 连续 八 年在 全 省位 居 前 ( 产业结构有所优化, 二)
实验 区城市之一 ,在加快产 展 , 全 市 经 济 总 量 和 人 均 有一个较普遍的规律 。一般
业 结 构 优化 升 级 方 面 有着 更 G P水 平 大幅 提 高 。2 1 情况下 ,由于经济发展及人 D 00 强 的现实 紧 迫性 。

年 全 市 .D 总 量 达 到 们 收 入水 平 的提 高 ,产 业 间 GP
基本上呈现第一产业 比重逐年下降 ,第 发展 方 式 、实 现 科学 发展 的必 由之路 。
二产业 、第三产业 比重逐年上升的趋势 ,
铜川 市实施大投入 、大 建设 ,促进 时 ,和谐 社 会 建设 也 对 政 府 财 力 提 出 了
三 次产 业 结 构从 2 0 0 5年 的 81 :5 .8 了经 济的较快发展 。但在经 济快 速发展 更高 的要求 ,地方政府必须加快产业结 . 6 1 : 9
4 4
总第 1 8期 5



最 终 达到 “ 三二 一 ”的 过 程 。
意 义
决定 了必 须加 快发 展对 政府 财力贡献较

铜川市产业经济低碳转型发展路径分析

铜川市产业经济低碳转型发展路径分析

Industrial Economy产业经济1462016年8月 铜川市产业经济低碳转型发展路径分析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储诚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陈军摘 要:铜川是一座因煤而兴、先矿后市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长期以来,依托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形成了以煤炭、水泥、铝业为主的重型产业结构,铜川工业低碳化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本文基于铜川的产业基础、资源特点,从四大支柱产业出发,分析了铜川产业低碳化发展路径,同时提出发展非资源型战略接续产业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转型发展 接续产业 低碳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8(c)-146-02铜川是一座因煤而兴、先矿后市的传统老工业基地和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但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接续产业发展缓慢。

而铜川煤炭资源的枯竭(第二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市),煤炭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更制约了铜川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增长。

通过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联动发展、推进非资源性战略接续产业发展,对于促进铜川工业低碳化转型发展和全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总体概况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南接西安,北衔延安,东望三晋,西连甘陇,处于关中盆地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距西安市区68公里,是西安大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和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铜川市于1958年设立,是陕西省继西安之后的第二个省辖市,现辖3区1县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幅员面积3882平方公里,总人口84万。

铜川矿产资源丰富,煤炭、优质石灰石、油页岩、耐火粘土、陶瓷粘土等储量居全省前列。

铜川市因煤而兴,煤炭储量30多亿吨,被誉为“煤城”、“渭北黑腰带上的明珠”,是陕西省重要的能源和建材工业基地,也是我国西部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2 经济发展总体状况2015年,铜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4.54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工业增加值169.04亿元,比上年增长8.3%。

资源枯竭型城市高新区产业发展布局研究——以铜川市高新区为例

资源枯竭型城市高新区产业发展布局研究——以铜川市高新区为例

资源枯竭型城市高新区产业发展布局研究——以铜川市高新区为例摘要:铜川市高新区的建立与发展是铜川经济转型的缩影,本文以铜川市高新区为研究对象,探究高新区发展历程,深入剖析现状问题,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探索资源转型城市产业布局发展模式。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引言“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目前铜川市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铜川市高新区1992年建立,是铜川市转型发展的标志,经历了起步阶段、扩张阶段、集群阶段,在新时期全面升级产业结构,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经济增长新动能,优化产业布局,是铜川市实现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1铜川高新区发展现状1.1现状概况铜川高新区位于铜川市南部,2018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区,审核公告面积19.9254平方公里,辐射带动区包含新材料产业园、中国(铜川)商业航天科技产业园、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园区,形成“一区三园”空间布局,目前已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推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

截至2020年底,高新区营业收入达353.71亿,工业总产值157.8亿,同比增长17.3%,占全市比重高达44.2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37 亿,同比增长14.47%,增速高于全市9个百分点,位于全市前列。

全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高新技术企业20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比重68.97%。

1.2发展历程起步阶段(1992-2010年):传统产业升级,工业向新区周边集聚,大项目带动形成工业园区。

新型工业部门取代矿业采掘和初加工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新区”成为新型制造业的载体,标志为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的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以及华能电厂带动坡头新材料产业园的发展。

扩张阶段(2010-2018年):接续产业发展,同时出现多个园区,各自为政,同质化竞争严重。

工业进一步向中心城区周边集聚,铜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承接了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接续产业,发展迅速,用地趋于饱和;同时,耀州窑文化产业基地、王益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多个园区涌现,陶瓷、建材、服装制造等产业散落各个园区。

铜川可行性研究报告

铜川可行性研究报告

铜川可行性研究报告铜川是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渭河北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铜川市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提出了“大开发、大建设、大改革、大创新”的发展理念。

本报告将对铜川市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首先,铜川市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

地处关中平原西北部,区域交通便利,是陕西通往西北地区的必经之地。

铜川市交通便利,有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港等多种交通方式,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商业往来。

其次,铜川市具备丰富的资源优势。

铜川是中国重要的铜矿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铜矿石资源,是国内重要的铜冶炼生产基地。

同时,铜川市还具备丰富的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铜川市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铜川市注重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目前,铜川市已形成以非铜金属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具备了较强的产业竞争能力。

最后,铜川市具备良好的人才和人文环境。

铜川市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机构,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撑。

此外,铜川市还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有利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铜川市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有望在经济发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促进铜川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政府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2.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拓展市场,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铜川市。

3.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保护好铜川市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提高城市品质。

4.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才素质,为铜川市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铜川市在经济发展中具备良好的可行性。

通过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铜川市有望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型与产业结构论文.doc

产业转型与产业结构论文.doc

产业转型与产业结构论文1.铜川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和问题第一,就三次产业比较而言,三次产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三次产业产值比较来看,见表1.1。

以2011年为例,第一产业产值17.41亿元,占总产值的7.4%,第二产业产值149.31亿元,占总产值的63.7%,第三产业产值67.81亿元,占总产值的28.9%。

可见,铜川市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偏低,第二产业占全市总产值的50%以上,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也相对滞后,说明铜川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是不合理的。

第二,轻重工业比例不合理。

铜川市一直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采选业和初加工业为首的重工业占据了工业总产值的中相当大的比例,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很高且逐年增长,见表1.2。

其中,轻重工业比例很不协调,以2011年为例,轻工业产值为23.26亿元,而重工业产值为219.76亿元,是轻工业产值的9.4倍。

这种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情况严重制约了铜川市的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经济对煤炭等资源的依赖加大,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难以从现有的产业结构中跳出寻求新的变化。

第三,产业结构单一,煤炭业成为主要依赖的产业。

长期以来铜川市都依靠采挖煤炭资源以换取经济增长,煤炭开采洗选业在整个工业体系中产值最高,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也最大,表1.3是铜川市2007-2011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产值以及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在2007至2011这5年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产值以及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基本是呈逐年上升趋势,反映了煤炭业在铜川市工业中“一业独大”的地位。

2.铜川市接替产业分析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铜川市目前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寻找新的接替产业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铜川市的接替产业。

2.1备选产业的选择通过对铜川市各产业发展数据的比较,除煤炭业以外,非金属矿物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和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这6个产业的产值以及在总产值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可以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