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化学高考大题答题技巧_高考化学答题技巧

化学高考大题答题技巧_高考化学答题技巧

化学高考大题答题技巧_高考化学答题技巧化学高考大题答题技巧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

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

(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

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

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读图审题→找准“突破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

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特殊反应、特殊转化关系、特殊反应条件等角度思考。

突破口不易寻找时,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然后代入验证即可,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物质角度考虑,盲目验证。

2.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

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

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答题策略】该类题尽管设问较多,考查内容较多,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因此要充满信心,分析时要冷静,不能急于求成。

高考化学选择题的快速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选择题的快速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选择题的快速解题技巧一模考试最头疼的是什么?是题量大,做不完!你还在仰慕学霸轻松的写完简单的题目,用更多的时刻攻破难题大题吗?今天化学姐给同学们举荐14种高中化学选择题快速解题技巧,能选用最合适的方法准确而快速地解决运算题,关于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效率,提高考试做题速度,有着重要意义,同学们要认真看哦!1、商余法这种方法要紧是应用于解答有机物(专门是烃类)明白分子量后求出其分子式的一类题目。

关于烃类,由于烷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烷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烯烃及环烷烃通式为CnH2n,分子量为14n,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 -1,炔烃及二烯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 nH2n-3,分子量为14n-3,因此能够将已知有机物的分子量减去含氧官能团的式量后,差值除以14(烃类直截了当除14),则最大的商为含碳的原子数(即n值),余数代入上述分子量通式,符合的确实是其所属的类别。

例1某直链一元醇14克能与金属钠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则此醇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A.6个B.7个C.8个D.9个【解析】:由于一元醇只含一个-OH,每mol醇只能转换出1/2molH2,由生成0.2克H2推断出14克醇应有0.2mol,因此其摩尔质量为72克/摩,分子量为72,扣除羟基式量17后,剩余55,除以14,最大商为3,余为13,不合理,应取商为4,余为-1,代入分子量通式,应为4个碳的烯烃基或环烷基,结合"直链",从而推断其同分异构体数目为6个。

2、平均值法这种方法最适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

依照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能够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而那个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换言之,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那个物理量确信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定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高考化学学霸学习经验与考试技巧有哪些

高考化学学霸学习经验与考试技巧有哪些

高考化学学霸学习经验与考试技巧有哪些高考化学学霸学习经验1.动手画:我们需要掌握电子式、结构(简)式并应用于对各种反应进行分析,尝试寻找规律。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尤其是对有机化学。

我们需要掌握电子式、结构(简)式并应用于对各种反应进行分析,尝试寻找规律。

这也是有机推断题的基本功。

现在并不需要掌握机理,只要发现规律就行。

比如甲烷氯代反应:H3C—H+Cl—Cl=光=H3C—Cl+H—Cl,我们完全可以脑补一只手抓住了“H+Cl”,然后翻转180°,嘿,变成“Cl+H”了。

我们把这个“游戏规则”叫做“取代反应”。

2.敢于假设:假设法。

有时候我们会纠结于在一个体系中到底哪两种物质先反应,然后背酸碱顺序、金属活动顺序,背什么“强酸优先与强碱反应”之类的话。

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假设的方法了。

比如盐酸滴入NaOH与Na2CO3混合溶液先与谁反应,我们就假设与Na2CO3先反应了,并生成NaHCO3。

但是NaHCO3会被NaOH中和成Na2CO3,结果绕一弯子还是与NaOH反应了。

相似的,我们还可以判断Zn粒先与CuCl2还是FeCl3反应。

3.等效思想:等效思想是找同分异构体的关键步骤。

等效思想在各个学科中都很重要。

当然前几步是算不饱和度、选母体、找出杂原子或基团。

然后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排列组合。

这时把杂原子分为几类:一价基类(-Cl,-R,-OH等)、二价基类(-O-,-CH2-,-COO-等)、多价基类(氮原子)。

对付一价基,就在母体上找等效氢,有几种取代等效氢的方法就有几种异构体。

对付二价基,就在母体上找等效键,有几种插入方式就有几种异构体。

注意像酯键这样的二价基有正插和反插。

对付多价基,具体方法在例子中解释。

多价基其实是专门拿来对付连着三个取代基氮原子的。

4.找共性进行类比:很多东西是共通的。

化学绝不是死记硬背的学科(第一道选择题除外),而是一门有规律可循的学科。

比如“拟卤素”这种神奇的东西,就是化学性质与卤素极其类似,举例有(CN)2、H2O2、NO2(N2O4)等,比如他们的氧化性普遍较强,在水中可以歧化;因此可以推知(CN)2+H2O←=→HCN+HOCN这样的反应。

高考化学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

高考化学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

高考化学答题技巧和答题标准高考化学答题技巧一、临场心理技巧1.树立信心,克制怯场信心是成功的一半,没有信心就没有希望,信心缺乏就会临场心慌意乱,影响自已应有程度的发挥。

拿到试卷后应先填写考生信息(如考生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等),然后先粗略看一遍试题,做到心中有数,对试题难易不必介意。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多数题目并不比平时练习的题目难,也不都是新题,有好多题目是我们平时练习过的知识或熟题略加改造而成,假如平时训练的题目多数都会做,那么要坚信高考你也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建议先做选择题,再做容易的题。

2.摒弃杂念,缓解情绪在考试之前应该摒弃杂念,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很多同学明知这个道理却无法做到。

不妨尝试与别人交谈,谈些与考试无关的话题,最好是一些既幽默又含蓄的笑话,尽量使心情放松,排除干扰。

3.集中精力,进入状态注意力集中是考试成功的关键,一定的神经亢奋或紧张有利于大脑各局部之间的联络,有助于活泼思维,所以为了能在考试中起得最正确效果,应高度集中注意力,确保思维的灵敏和敏捷。

二、临场答题技巧1.减少失误,争得高分历次考试中,考生因失误而失去的分数平均在5-10分左右,有的甚至更多。

假设能克制失误,在有效的时间内把会做的题目都做对,这本身意味着多得分。

通常易失误的方面有:(1)关键的字。

在题目的问题中,通常出现如下词语:正确与错误;大与小;强与弱;能与否;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名称与符号;分子式与构造简式;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等,即使题目会做,由于不注意上述词语,就有可能造成人为失分。

(2)量的单位。

物质的量浓度(mol/L),摩尔质量(g/mol),溶解度(g)、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互换时的体积易错等。

(3)隐性条件。

如酸性的无色透明溶液;PH=0的溶液;水电离出的C(OH-)=10-14mol/L的溶液等。

(4)符号运用。

如“=”与“可逆符号”;“+Q”与“-Q”;沉淀与气体符号;电荷与价标;写电子式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响条件等。

高考化学解题技巧如何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高考化学解题技巧如何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高考化学解题技巧如何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高考化学作为理科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解题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应对高考化学考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一些解题技巧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考化学解题技巧,并探讨如何运用化学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运用化学方程式解题在高考化学考试中,许多题目都与化学方程式密切相关。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运用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和化学反应的特性,建立相应的方程式,从而解答问题。

举个例子,考察钠和氯反应生成氯化钠的题目,可以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Na + Cl2 → 2NaCl来解决。

通过运用化学方程式解题,不仅能够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还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利用化学平衡解题在高考化学考试中,化学平衡的概念经常被考察。

学生需要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以及平衡反应的相关规律。

通过对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平衡方程式进行分析,可以利用方程的平衡常数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考察可逆反应平衡时,可以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比值和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所需的浓度值等。

掌握了化学平衡解题的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应对难度较高的高考化学题目。

三、应用物质的性质解题物质的性质在高考化学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需要熟悉不同物质的性质特点,例如颜色、溶解度、氧化性等,并能够将这些性质应用到解题中。

例如,通过判断溶解度和电离程度的大小,可以确定是否会发生沉淀反应;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反应是否进行。

掌握物质的性质解题技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选择答案,还能够培养他们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化学计算解题高考化学考试中也包含了一些需要进行化学计算的题目。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计算化学式、摩尔质量、物质的摩尔计算等相关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计算质量守恒的题目中,可以通过求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量,进而计算质量的变化。

化学高考解题技巧如何快速判断化学反应类型及平衡方程

化学高考解题技巧如何快速判断化学反应类型及平衡方程

化学高考解题技巧如何快速判断化学反应类型及平衡方程在高中化学考试中,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以及平衡方程的求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掌握解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解答相关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快速判断化学反应类型及平衡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一、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1. 酸碱中和反应:当题目中出现酸和碱的反应时,往往可以判断为酸碱中和反应。

例如,HCl和NaOH发生反应生成NaCl和H2O,可以判断为酸碱中和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的转移过程。

当题目中出现氧化剂和还原剂,或者某个物质的氧化态或还原态发生变化时,可以判断为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2Na + Cl2 → 2NaCl,可以判断为氧化还原反应。

3. 沉淀反应:当两种溶液混合后生成一种难溶于水的沉淀物时,可以判断为沉淀反应。

例如,BaCl2 + Na2SO4 → BaSO4↓ + 2NaCl,可以判断为沉淀反应。

4. 气体生成反应:当两种物质产生气体时,可以判断为气体生成反应。

例如,2HCl + Zn → ZnCl2 + H2↑,可以判断为气体生成反应。

5. 离子交换反应:离子交换反应通常发生在两个盐类反应时,阳离子与阴离子交互组成两个新盐。

例如,AgNO3 + NaCl → AgCl↓ + NaNO3,可以判断为离子交换反应。

二、化学平衡方程的求解1. 化学方程的平衡:当题目中给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求求解平衡方程时,可以使用“试错法”来进行尝试。

根据元素的数量平衡化学方程,并尝试调整系数,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量相等。

2. 氧化还原方程的平衡:氧化还原方程的平衡需要考虑电子数的平衡。

通过调整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系数,并增加适当的水分子,以平衡电子数。

3. 反应类型决定平衡方程的形式:不同类型的反应有不同的平衡方程形式。

例如,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方程通常以水为主要生成物,离子交换反应的平衡方程则和配对离子的形式有关。

总结起来,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进行判断,并灵活运用平衡方程求解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解答高考化学题目。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总结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总结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总结一、选择题高考化学选择题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所以掌握好解题技巧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的总结:1. 读懂题目: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以及所给的信息。

特别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如"最"、"最多"等。

2. 分析选项:在解题之前,先看看选项给出的条件是否与题干中的条件一致,有没有明显的区别。

有时候正确答案就是通过对比选项得出的。

3. 排除错误选项:一旦确定一个选项是错误的,就可以将其排除,减少剩余选项的数量,提高准确率。

4. 利用估算方法:如果实在不会解答,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选择。

将选项中的各个数值与已知数据进行比较,选择最接近的答案。

5. 理解化学现象:选择题往往涉及到化学现象,因此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实验现象是非常关键的。

二、计算题1. 检查计算单位:计算题往往需要进行单位转换,所以在解题之前先检查一下各个数据的单位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的话,需要进行单位换算后再进行计算。

2. 注意零位处理:在计算题中,往往需要四舍五入或者进位。

特别要注意保留到小数点后几位,以及是否需要使用科学计数法。

3. 使用公式和方程式:高考化学计算题常涉及到一些公式和方程式,掌握好这些公式和方程式的使用是解题的关键。

所以平时需要多进行实践和练习。

4. 注意实验设备:在一些计算题中,需要用到一些实验设备的数据。

应该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设备数据进行计算。

三、解答题1. 打开思路:解答题的最重要的是理解题目的要点和解题思路。

阅读题目,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求。

如果是数学推导,需要结合公式进行推导。

如果是化学实验,要明确实验的步骤和要点。

2. 注重步骤:解答题的过程也非常关键,需要一步一步地进行。

中间结果和关键计算要写出来,这样不仅便于回顾和检查,也会有作答分。

3. 提供论据:在解答题中,尽量提供说明、论证和论据,增加逻辑性和分析性。

4. 注意检查:解答题在完成后,一定要仔细检查一遍,避免漏掉或者错误。

高考化学大题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大题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大题解题技巧高考化学大题解题技巧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需要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巧进行解题。

高考化学考试中,大题所占比重较大,其解题也更加考验考生对于理论知识和实验技巧的掌握程度。

下面,笔者将向大家介绍几种解题技巧。

一、仔细审题,抓住重点在解答大题前,一定要认真审题,抓住题目中重点。

一般来说,高考化学大题都含有多个问题,并且每个问题都有其独特的解法方法。

如果考生未能仔细审题,或是对题目中重点没能把握准确,很容易错失分数。

在审题过程中,可结合平时做题的经验,迅速识别出题目中提到的化学知识点,并采用逻辑思维方法,把握问题之间的关系。

例如,遇到“有机物结构鉴定”这类问题,考生应该牢记胺类、羧酸类、酸醇混合体系等常见物质的结构特征,然后再根据问题给出的实验条件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二、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强化计算能力高考化学大题中,不少问题是需要用到化学计算的,例如,浓度、物质量、化学方程式等。

因此,考生必须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如化学计算公式、计算规律等。

同时,考生还需掌握不同计算方法的优缺点,以便在实际解答时选择合适的方法,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度。

三、注重实验技巧,注意实践操作在高考化学大题中,往往出现一些需要借助实验技巧解答的问题。

因此,考生不仅要熟悉各种常见的实验技巧,还应在平时的实践中多加练习,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水平。

例如,在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中,考生需要制作醋酸纳泥和直接发酵霉粉,这就需要考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才能准确地进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四、合理运用策略,控制时间时间是考试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考生在解答高考化学大题时,应合理运用策略,控制好答题时间。

要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解题能力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在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上浪费太多时间,导致后面更难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解答时间。

同时,要注意掌握好时间节奏,在每个问题中适度压速,争取在考试时间内完成全部题目。

五、多看高考真题,积累解题经验高考真题是考生备考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的重要学习资料,通过多看高考化学真题,可以更好地掌握出题思路和考试难度,更准确地把握出题方向和解题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难点1. 守恒法守恒法是高考中常考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

系统学习守恒法的应用,对提高解题速率和破解高考难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案例探究【例题】将CaCl2和CaBr2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再通入过量的Cl2,完全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到干燥固体 g。

则原配溶液中c(Ca2+)∶c(Cl—)∶c(Br—)为∶2∶1 ∶2∶3 ∶3∶2 ∶3∶1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电荷守恒的认识。

属化学教学中要求理解的内容。

知识依托:溶液等有关知识。

错解分析:误用电荷守恒n(Ca2+)=n(Cl—)+n(Br—)错选A。

解题思路:1个Ca2+所带电荷数为2,则根据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知原溶液中2n(Ca2+)=n (Cl—)+n (Br—)将各备选项数值代入上式进行检验可知答案。

答案:D●锦囊妙计化学上,常用的守恒方法有以下几种1.电荷守恒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即阳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等于阴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

2.电子守恒化学反应中(或系列化学反应中)氧化剂所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所失电子总数。

3.原子守恒系列反应中某原子(或原子团)个数(或物质的量)不变。

以此为基础可求出与该原子(或原子团)相关连的某些物质的数量(如质量)。

4.质量守恒包含两项内容:①质量守恒定律②化学反应前后某原子(或原子团)的质量不变。

此外,还有物料平衡。

●歼灭难点训练1.(★★★)将 gFe3O4完全溶解在 molL—1的 H2SO4(aq)中,然后加入K2Cr2O7(aq) mL,恰好使Fe2+全部转化为Fe3+,且Cr2O72—全部转化为Cr3+。

则K2Cr2O7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1.提示:Fe3O4中+2价铁所失电子物质的量与Cr2O72—中+6价铬所得电子物质的量相等。

÷232gmol—1×(3-2)=×c(Cr2O72—)×(6-3)×2。

答案:L—1难点2. 估算法估算就是不算,估算法是通过推理、猜测得出答案的一种方法。

●案例探究【例题】在100 mL molL—1的 AgNO3(aq) 中,加入 100 mL 溶有 g BaCl2的溶液,再加入 100 mL 溶有 g CuSO45H2O 的溶液,充分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B.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混合过程中逸出无色气体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Cu2+) = L—1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离子反应的认识及进行相关计算的能力。

知识依托:Ba2+与SO42—、Ag+与 Cl—的反应及过量计算。

错解分析:数字运算失误。

解题思路:本题有以下两种解法。

方法1(计算法)n(Ag+) = L×L—1= moln(Ba2+) = n (BaCl2) = ÷208gmol—1=n(Cl—) = 2n(BaCl2) = moln(SO42—) = n(CuSO45H2O) = ÷250gmol—1= mol首先 Cl—与 Ag+发生反应生成白色 AgCl 沉淀Ag+ +Cl—= AgCl↓mol mol反应后剩余 Cl—: mol- mol = mol。

其次 Ba2+与SO42—发生反应生成白色 BaSO4沉淀Ba2+ +SO42—= BaSO4↓mol mol生成 mol。

反应后溶液中含Cu2+,其浓度为:c(Cu2+) =÷×3L) = molL—1与备选项对照,可知答案。

方法2(估算法):最后 Cu2+留在溶液中,溶液浅蓝色,A项不可选。

由CuSO45H2O 的质量是3位有效数字,及溶液的体积也是3位有效数字可推知c(Cu2+)应为3位有效数字,D项不可选。

由于溶液混合时,只发生 Ag+与 Cl—、Ba2+与SO42—的反应,所以也不会逸出气体,C项不可选。

答案:B评注:就解题效率而言,估算法大大优于计算法。

●锦囊妙计估算法虽可大大提高解题效率,但其使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绝大多数计算题是不能用估算法解决的。

尝试用估算法解题是好的,但面对每一个题都想用估算法解决,有时也会贻误时间。

●歼灭难点训练1.(★★★)有规律称:强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增加1,强碱溶液每稀释10倍pH减小1,但此规律有一定的局限性。

试问将pH = 3的H2SO4(aq)稀释105,其pH为( )1.提示:酸不可能稀释为碱,也不可能稀释后pH变小或不变。

答案:B难点3. 差量法利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间所出现的差量关系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就是差量法。

●案例探究【例题】在天平左右两盘上各放一只同等规格的烧杯,烧杯内均盛有 molL —1的H2SO4(aq) mL,调节天平使其处于平衡状态,然后向两只烧杯内分别放入少量镁粉、过量铝粉(设镁、铝的质量分别为a g和b g),假定反应后天平仍处于平衡状态,则(1)a、b应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b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应用差量进行过量计算的能力。

知识依托:Mg、Al与H2SO4的反应;过量计算。

错解分析:应用过量物质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错误的结果忽视有效计算得出不确切的答案。

解题思路:反应前后天平都平衡,表明两烧杯内质量净增数值相等。

则可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进行计算。

n(H2SO4) = molL—1× L = molMg +H2SO4 = MgSO4+H2↑ Δm24 g 1mol 2 g 22 ga g a÷24 mol 11a÷12 g2 Al +3H2SO4 =Al2(SO4)3+3H2↑54 g 3 mol 6 gmol(波纹线上为求出数值,下同)。

根据题意①a ÷24< (H2SO4过量)②b> (Al过量)③b g- g =11a÷12 g (净增值相等)由①③得b<,结合②可知b的范围。

由②③得a>,结合①可知a的范围。

答案:(1)11 a = 12 b-(2)<a<,<b<●锦囊妙计遇到下列情形,可尝试用“差量法”解题1.反应前后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发生变化时2.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密度、物质的量、体积等发生变化时。

●歼灭难点训练1.(★★★) mL 某气态烃在 mL O2 中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和 mL 的气体混合物(所有气体的体积都是在同温同压下测得的),则该气态烃可能是1.提示:用体积差进行计算点燃CxHy(g)+(x+4y)O2(g)xCO2(g)+(y÷2)H2O(l) V前-V后1 L 1+4yL Ly = 6。

答案:BD难点4. 和量法与差量法相反,为解决问题方便,有时需要将多个反应物(或生成物)合在一起进行计算。

●案例探究【例题】 g NaOH 和NaHCO 3 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约 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g 。

试计算原混合物中NaOH 的质量分数。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过量判断能力,及计算混合物所含成分质量分数的能力。

知识依托:NaHCO 3 的不稳定性及碱与酸性气体的反应。

错解分析:过量判断失误,导致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错误。

解题思路:发生的反应有①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 ②2NaOH +CO 2Na 2CO 3+H 2O(加热条件下不生成NaHCO 3)通过极限思维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NaHCO 3含量越大,固体失重越大,NaOH 含量越大,固体失重越小。

判断NaHCO 3受热分解产生的CO 2能否被NaOH 完全吸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首先需要写出NaHCO 3与NaOH 恰好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题设条件下,固体失重 g - g = g 。

设固体失重 g 需恰好完全反应的NaHCO 3和NaOH 混合物质量为 x ,则 NaHCO 3+NaOH Na 2CO 3+H 2OΔ Δ Δ124 g 18 gx gx =(124g×)÷18g = g < g可见,题设条件下反应发生后NaOH过量,过量NaOH质量为g- g = g,参加反应的NaOH质量为:g÷124gmol—1×mol—1 = g原混合物中 NaOH 质量为: g+ g = gw(NaOH) =(÷)×100% = %。

答案:% 。

●锦囊妙计遇到以下情形,可尝试用和量法解题1.已知混合物反应前后质量,求混合物所含成分质量分数时2.已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体积,求混合物所含成分体积分数时3.求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比、物质的量比或体积比时。

●歼灭难点训练1.(★★★)某温度下,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适量的NH3(g)和Cl2(g)恰好完全反应。

若反应产物只有N2(g)和NH4Cl(s),则反应前后容器中压强比应接近于( )∶11 ∶1 ∶1 ∶71.提示:8NH3+3Cl2 = N2+6NH4Cl11 1答案:B2.(★★★)Na2CO3(s) 和 NaHCO3(s) 的混合物 g,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 g。

则原混合物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2.提示:2NaHCO3Na2CO3+H2O+CO2↑Δ168g 62g-w(Na2CO3) =(-)÷ = % 。

答案:%难点5. 设一法设一法是赋值法的一种,是解决无数值或缺数值计算的常用方法。

●案例探究【例题】吗啡和海洛因都是严格查禁的毒品。

(1)吗啡中含碳 (质量分数下同)、氢、氮,其余为氧。

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 300,试求:①吗啡的相对分子质量;②吗啡的分子式。

(2)已知海洛因是吗啡的二乙酸酯,试求:①海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②海洛因的分子式。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根据物质内所含元素质量分数,确定物质化学式的能力。

知识依托: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化学式的关系。

错解分析:不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有效数字取舍不合理,再根据原子个数比列式就会得出错误的结果。

解题思路:(1)由吗啡中各元素的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断定吗啡分子中所含 N 原子数最少,设吗啡分子中含有 1 个 N 原子,则: Mr(吗啡)=÷=285<300符合题意若吗啡分子中含有 2 个 N 原子,则:Mr(吗啡)=÷=570>300不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