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炎症的类型、结局、意义

合集下载

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形成含有脓液的空腔; 同时,肉芽组织增生,
在坏死组织周围形成脓肿膜,脓肿便告形成。
(2)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
为发生在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见 于皮下组织、粘膜下、肌肉等。
蜂窝织炎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链球菌能 分泌透明质酸酶和链激酶,透明质酸酶能降解结 缔组织基质中的透明质酸;链激酶能溶解纤维素, 故炎症不易被局限,细菌容易通过组织间隙和淋 巴管扩散。表现为炎区组织间隙有明显水肿和大 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
当机体抵抗力减弱、病原作用增强或再感染时,可在慢 性炎症的基础上转化为急性炎症,即慢性炎症急性发作。
急性炎症与慢性炎症
急性炎症 急短 变质 渗出 edema N
慢性炎症 缓长 增生 ML
二、炎症的病理分类
任何炎症中都有变质、渗出、增生等改变,但由于 致炎因子不同、组织特性的不同,每一种炎症往往以 变质、渗出、增生中的某一种改变为主,据此将炎症 分为变质性炎症、渗出性炎症和增生性炎症三大类型。
41
5、卡他性炎(catarrh inflammation)
是发生于粘膜组织的一种轻度渗出性炎症。其特点是除 渗出液外,粘膜上皮细胞及其腺体分泌明显增强。
因此,粘膜表面常见混合有大量粘液的渗出液顺着粘膜 向下流,希腊语将顺势下流称为“catarrh”,故称卡他性 炎。 根据渗出物性质不同,卡他性炎可分为: (1)浆液性 (2)粘液性 (3)脓性卡他性炎。
(二)渗出性炎症 (exudative inflammation)
炎症局部以渗出病变为主并有大量的渗出物形成, 组织和细胞的变性、坏死次之,细胞的增生较轻的一 类炎症,多为急性炎症。 根据渗出物主要成分不同分为: 1、浆液性炎症 2、纤维素性炎症 3、化脓性炎症 4、出血性炎症,等类型。

炎症经过与结局

炎症经过与结局

C、急性炎症的全身反应 、 急性炎症的全身反应,包括发热 厌食、 发热、 急性炎症的全身反应,包括发热、厌食、肌肉蛋白 降解加速、抗体和凝血因子合成增多, 降解加速、抗体和凝血因子合成增多,以及末梢血白细 胞数目的改变。 胞数目的改变。 IL-1、IL-6和TNF是介导急性期反应最重要的细胞因 、 和 是介导急性期反应最重要的细胞因 子。 1)发热与凝血因子合成增多: 发热与凝血因子合成增多: 发热与凝血因子合成增多 IL-1和 TNF→ 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 通过 和 → 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在局部产生前列腺素E引起发热 引起发热, 在局部产生前列腺素 引起发热,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 抗炎药物可退烧。 抗炎药物可退烧。 IL-1和TNF→可诱导 的产生, 和 →可诱导IL-6的产生,IL-6能刺激肝脏合 的产生 能刺激肝脏合 等血浆蛋白, 成纤维蛋白原等血浆蛋白 成纤维蛋白原等血浆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促 进红细胞凝聚,使血沉加快。 进红细胞凝聚,使血沉加快。
2.3 蔓延扩散 . 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或病原微生物毒力强、 在机体抵抗力低下 , 或病原微生物毒力强 、 数量多 的情况下,病原微生物可不断繁殖, 的情况下,病原微生物可不断繁殖,并沿组织间隙或脉 管系统向周围和全身组织、器官扩散。 管系统向周围和全身组织、器官扩散。 2.3.1 局部蔓延 . . 炎症局部的病原微生物, 炎症局部的病原微生物 , 可通过组织间隙或自然管 道向周围组织和器官扩散蔓延。 道向周围组织和器官扩散蔓延。 急性膀胱炎→输尿管炎或肾盂炎→肾盂肾炎。 急性膀胱炎→输尿管炎或肾盂炎→肾盂肾炎。
(3) 败血症 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后 不仅没有被清除, 由局部病灶入血后, 细菌 由局部病灶入血后 , 不仅没有被清除 , 而且还 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 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 毒素, 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 称为败血症。 称为败血症。 败血症除有毒血症的临床表现外, 败血症除有毒血症的临床表现外 , 还常出现皮肤和 粘膜多发性出血斑点,以及脾脏和淋巴结肿大等。 粘膜多发性出血斑点,以及脾脏和淋巴结肿大等。此时 血液中常可培养出病原菌。 血液中常可培养出病原菌。 (4) 脓毒败血症 化脓菌所引起的败血症可进一步发展成为脓毒败血 症。 此时除了有败血症的表现外, 此时除了有败血症的表现外,可在全身一些脏器中 出现多发性细菌栓塞性脓肿 或称迁徙性脓肿。 多发性细菌栓塞性脓肿, 出现多发性细菌栓塞性脓肿,或称迁炎症持续几周或几月,可发生在急性炎症之后, 慢性炎症持续几周或几月 , 可发生在急性炎症之后 , 也可潜隐地逐渐发生。包括某些最常见的疾病如结核病。 也可潜隐地逐渐发生。包括某些最常见的疾病如结核病。 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的特点 增生为主,浸润的炎细胞为淋巴细胞、 增生为主,浸润的炎细胞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 噬细胞等。 噬细胞等。

炎症的类型、结局、意义

炎症的类型、结局、意义
吸虫病 (4)异物:缝线、石棉、滑石粉等异物 (5)原因不明,如肉样瘤病(Sarcoidosis)
实用文档
肉芽肿类型 感染性肉芽肿: 结核结节 异物性肉芽肿
形成肉芽肿的条件 (1)病原体或异物不能被消化,刺激长期
存在。 (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结核结节 干酪样坏死 类上皮细胞:Epithelioid cell 多核巨细胞:郎罕氏巨细胞 Langhans 淋巴细胞 纤维母细胞
浆液性卡他 粘液性卡他 脓性卡他
实用文档
慢性炎症
概念:持续几周、几个月。 急性→慢性 潜隐发病→慢性 以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浸润为主,伴 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和实质细胞的增生。
实用文档
1.一般增生性炎症 特点: 呈一般慢性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a.炎细胞:巨、淋、浆 b.纤维母细胞增生,小血管增生,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放线菌病 实用文档
组织胞浆菌病
实用文档
着色性芽实用生文档 菌病
马内菲青霉实用文菌档 病
慢性肉芽肿性炎
归类概念
特殊的慢性炎症 以浸润的单核细胞与增生的组织
细胞(巨噬细胞)为主形成的境 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实用文档
3. 炎性息肉
(inflammatory polyp) 粘膜上皮和腺体及肉芽 组织增生形成的突出于 粘膜表面的增生性突起
(一)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
1.血管活性胺: 组织胺、5-羟色胺(5HT) 2. 前列腺素(PG)、白细胞三烯(LT) 3.白细胞产物:氧自由基, NO,溶酶体酶 4.细胞因子(cytokine): 淋巴因子,白细胞
介素2(IL-1),肿瘤坏死因子(TNF)
实用文档
(二) 血浆中产生的炎症介质

家畜病理学第五版第七章复习重点——炎症

家畜病理学第五版第七章复习重点——炎症

7、炎症名称来由:原意表示患病部位发热,好似火焰燃烧。

公元前38年,古罗马蔡里萨斯(Celsus)提出患病(体表)部位症状:发红、肿胀、发热和疼痛。

以后伽伦(Dalen)附加第五个症状:官能障碍命名法:器官名称+“炎”概念: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致炎因子引起损伤所发生的防御反应。

(图)一、炎症的原因⒈生物性因子: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炎症又称感染。

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寄生虫(最常见)⒉物理性因子:紫外线、烧伤、放射线等造成组织损伤后均可引起炎症反应。

⒊化学性因子:外源性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松节油等的损伤可导致炎症。

内源性化学物质,如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体内代谢产物的堆积也常引起炎症。

⒋异常免疫反应:异常免疫反应所造成的组织损害而引起各种类型的免疫反应性炎症。

如在皮内注射结核菌素可引起致敏动物的局部炎症。

二、病理变化(一)、变质定义:炎症局部组织的变性和坏死⒈形态变化:⑴实质:实质细胞变性、坏死⑵间质:胶原纤维肿胀、纤维素样变性、粘液样变性、毛细血管损害。

⒉代谢变化:⑴分解代谢↑→H+↑→不利于微生物生长、不利于白细胞活动⑵组织内渗透压↑⒊炎症介质形成和释放:血管扩张,通透性↑炎症介质概念: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体液产生,参与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

作用:血管扩张,通透性↑,趋化作用,发热,疼痛及组织损伤等。

种类:细胞源性和血浆源性。

出液中含盐类和小分子蛋白,也称浆液)。

损伤严重时,大分子的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也能渗出,纤维蛋白原在坏死组织释放的组织因子作用下转变为纤维素。

⒈血流动力学改变⑴局部组织缺血:微动脉短暂收缩使局部组织缺血,持续几秒至几分钟不等(局部交感N兴奋)。

⑵动脉性充血:其后微循环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局部血容量增多-动脉性充血(炎性充血)。

是急性炎症血液动力学变化的标志,持续时间不等,长的可达几小时。

⑶淤血:随着炎症的发展,由于炎症介质的作用,血管进一步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血管内血浆渗出,造成血液浓缩,血流变慢(淤血),此时轴流加宽,白细胞靠边并附壁,阻碍血液流动;同时由于渗出液对血管壁的压迫,血流进一步减慢,最终发展为血流停滞。

电子版讲义-炎症

电子版讲义-炎症
急性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子的快速反应,目的是把白细胞和血浆蛋 白(例如抗体、补体、纤维素)运送到炎症病灶,杀伤和清除致炎 因子。机体在急性炎症过程中, 主要发生血管反应和白细胞反应。 急性炎症持续时间常常仅几天, 一般不超过一个月(9版新增)。
炎症的危害性
1. 当炎症引起重要器官的组织和细胞发生比较严重的变性和坏死时,可以影 响受累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例如病毒性心肌炎可以影响心脏功能;
1. 阻止病原微生物蔓延全身:炎性渗出物中的纤维素交织 成网,可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炎症性增生也可限制 炎症扩散;(9版变动)
2. 液体和白细胞的渗出可稀释毒素、消灭致炎因子和清除 坏死组织;
3. 炎症局部的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在相应生长因子的作用 下进行增生,修复损伤组织,恢复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急性炎症定义
4
2006N138X 炎症时,引起渗出增加的原因有
A. 新生毛细血管增加 B.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C. 血管内皮细胞收缩 D. 血管内皮细胞穿胞作用增强
2015N43A 严重烧伤时,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主要机制是
A. 内皮细胞穿胞作用增加 B. 内皮细胞直接损伤 C. 白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 D. 新生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
炎症的步骤(9版新增)
1. 各种损伤因子对机体的组织和细胞产生损伤; 2. 在损伤周围组织中的前哨细胞(例如巨噬细胞)识别损伤因
子及组织坏死物,产生炎症介质; 3. 炎症介质激活宿主的血管反应及白细胞反应,使损伤局部的
血液循环中的白细胞及血浆蛋白渗出到损伤因子所在部位, 稀释、中和、杀伤及清除有害物质; 4. 炎症反应的消退与终止; 5. 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增生,修复受损伤的组织。
IL-1、TNF、IFN-γ通过内皮细胞的细胞骨架重构,使内皮细胞收缩

炎症的反应和结局

炎症的反应和结局

炎症的反应和结局一、炎症的反应炎症局部特征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炎症所引起的全身反应包括发热和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增多。

发热在感染性炎症,特别是当病原体蔓延入血时常表现很突出。

某些病毒性疾病和伤寒等炎症还能出现末梢血白细胞计数降低。

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1.红:充血所致2.肿:渗出所致,特别是炎性水肿3.热:充血及代谢增强所致,白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I,肿瘤坏死因子及前列腺素E 均可引起发热。

4.痛:离子、炎性介质、渗出物刺激压迫神经末梢所致。

5.功能障碍:实质细胞变质,代谢异常,机械性阻塞和压迫疼痛所致。

炎症的全身反应1.发热:外源性致热源细胞毒素、病毒、寄生虫等均可引起发热。

内源性致热源前列腺素E,白细胞产生的低下等,均可使皮肤血管收缩,造成机体散热降低,导致发热。

2.白细胞增多:机体防御机能的一种表现,但伤寒杆菌感染时,血中白细胞数减少。

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主要表现为肿、脾和局部淋巴结肿大。

4.实质器官病变:炎症较严重时,心、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可发生不同程度变性、坏死和功能障碍。

二、炎症的结局:大多数炎症病变,在病因消除和适当治疗后,经过对坏死组织清除、吸收,周围健康组织增生、修复,达到痊愈,少数病例致炎因子长期存在,病程迁延不愈。

极少数病例,由于病原微生物毒力强,数量多,机体抵抗力低,又未能进行及时治疗,炎症蔓延扩散,形成败血症,脓毒败血症,严重时可累及生命。

1.痊愈完全痊愈:发炎组织完全恢复其正常结构和功能。

不完全痊愈:炎症灶性坏死范围广泛,坏死组织由新生纤维组织修复,机化、包裹或钙化。

2.转为慢性机体抵抗力低下,致炎因子持续存在,病变迁延,多年不愈。

3.蔓延播散在病人抵抗力低下,或病原微生物毒力强,数量多的情况下,病原微生物可不断繁殖并直接组织间隙血周围组织器官蔓延,或向全身播散。

局部蔓延病原体经组织间隙或自然管道扩散,如肾结核可引起输尿管,膀胱、附睾结核,如肠伤寒、肠伤寒穿孔。

病理学 第四章 炎症

病理学 第四章 炎症
细菌胞膜正常生理状态、或使细菌生存所依赖的酶类
失活、或影响DNA复制阻断细菌繁殖等不同途径最终 导致细菌死亡。
(2)免疫作用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巨噬细胞:
吞噬 处理 呈递抗原
(三)白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作用
激活后的WBC ↓
Ly酶、氧自由基、白细胞三烯、 PG、免疫复合物等 ↓ ↓ 造成或加重组织损伤 ↓ ↓ 急、慢性炎症
胞从轴流→边集(边流)→沿内皮细胞表 面滚动→附壁
2. 白细胞粘附: 开始附壁不牢固,在内皮细胞
的细胞粘附分子(ICAMs)和白细胞 受体的特异性结合,使之牢固的粘着 其分子机制如下:
①粘附分子向细胞表面再分布 ②增加粘附分子的合成和表达 ③增强粘附分子的亲和力
3. 白细胞游出和化学趋化作 用:
多粗大的球形嗜酸性颗粒。
(2)吞噬作用:是指在炎症灶聚集的白细 胞吞入并杀伤或降解病原 体和组织碎片的过程。
吞噬过程: ① 识别及附着:调理素识别并粘着 被吞噬物,此过程称调理素化。 ② 吞入:吞噬细胞与细菌等粘着后
伸出伪足包绕细菌等→形成吞噬 体→吞噬溶酶体→脱颗粒方式杀
伤或降解吞噬物
5. 迟发延续反应: (累及细静脉和毛细血管)轻到中度
热损伤,如X线、紫外线损伤→内皮细胞 通透性升高,常延迟2-12小时发生,持续 数小时到数天。
6. 白细胞介导的内 皮细胞损伤:
(细静脉及肠和 肾小球毛细血管) 白细胞被激活→释 放活性氧代谢产物 和蛋白水解酶→直 接损伤内皮细胞。
7. 新生毛细血 管壁的高通透性:
(一) 血流动力学改变 1. 细动脉痉挛(短暂) 2. 血管扩张, 血流加速 (短暂)→ 红、热 (通过轴突反射、体 液因素) 3. 血流速度减慢

第章炎症

第章炎症

鸭病毒性肝炎
仔猪口蹄疫之心肌炎
(四)结局
多呈急性经过,结局取决于实质 细胞的损伤程度。痊愈,转为慢性, 严重功能障碍——死亡。
二、渗出性炎
以渗出性变化为主,变质和增 生性变化较轻微的炎症。
按渗出物的性质不同可分为:
浆液性炎
化脓性炎
纤维素性炎 出血性炎
(一)浆液性炎
1.特点:以渗出大量浆液为特征。 渗出液含3~5%蛋白质,淡黄色或
镜检,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上 皮细胞肿胀、脱落,肺泡腔内有大 量浆液,其中混有中性白细胞和脱 落的上皮细胞;间质内有浆液渗出。
浆液性肺炎
浆液性肺炎
4.结局
多呈急性经过,可吸收、消散。也可 引起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
(二)纤维素性炎
1. 特点:渗出物中含大量的纤维素。 2. 原因:生物因素多见,猪霍乱沙门氏
猪 瘟 之 扣 状 肿
猪瘟“扣状肿”
猪瘟“扣状肿”
4. 结 局
纤维素性炎一般呈急性、亚急性经过, 视组织的损伤程度而定。
浮膜性炎: 纤维素可被溶解吸收,损伤部位再生 性修复。 纤维素性物机化→粘连,肺肉变。
固膜性炎:瘢痕修复。
(三)化脓性炎
1. 特点:渗出物中有大量的嗜中性白细胞, 并伴有组织坏死和形成脓液的炎症。
1.概念 白细胞的游出(渗出):在炎症过程中,
伴随着局部血流组织减慢及血浆成分的不 断渗出,白细胞也主动通过微血管壁进入 炎区内,这种现象称为白细胞的游出(渗 出)。 炎性细胞浸润:渗出的炎性细胞在炎区内 聚集,称作炎性细胞浸润。
(三)白细胞的游出
血液轴流
1. 边移:轴流→边流,滚动靠近血管壁 2. 贴壁: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 3. 游出:白细胞变形穿过内皮细胞间隙→炎区

病理学炎症考研知识点详解

病理学炎症考研知识点详解

病理学炎症知识点详解一、炎症的概述1.炎症的概念1)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炎症是损伤、抗损伤和修复的动态过程2)意义●利●机体的防御性反应●弊●潜在危害●严重的过敏反应——死亡●心包腔内纤维素性渗出——机化——缩窄性心包炎——心功能下降●脑实质或脑膜炎症——颅内高压——脑疝——死亡●在一定情况下应采取措施控制炎症反应2.炎症的原因1)致炎因子●生物性●最常见因素●物理性●高温、低温、放射线等●化学性●强酸、强碱等●免疫因素●各型变态反应2)炎症发生与否取决于致炎因子性质与强度和机体的反应性及作用时间3.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1)变质●炎症早期或急性炎症●损伤性因素2)渗出●炎症早期或急性炎症●抗损伤性因素3)增生●炎症晚期或慢性炎症●抗损伤性因素4.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变化5.炎症的分类6.变质1)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2)病理变化●实质●水肿、脂变、液化性坏死、干酪样坏死、脂肪坏死等●间质●粘液变性、纤维素样坏死3)代谢变化●局部酸中毒●组织内渗透压升高4)急性重型肝炎7.渗出1)炎区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或抵达体表、粘膜表面的过程●炎症的重要标志,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的防御作用2)过程●血流动力学改变——炎性充血●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体液渗出●细胞渗出8.增生1)在致炎因子和组织崩解产物或某些理化因素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细胞增殖,细胞数目增多。

2)成分●实质细胞●间质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3)意义●利●使炎症局限化,修复组织●弊●过度增生,影响器官功能二、急性炎症1.急性炎症过程中的血管反应1)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过程●细动脉痉挛——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流变慢,停滞,细胞流出2)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液体渗出●导致炎症局部液体和蛋白质渗出的重要原因●由于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血液中的液体成分通过细静脉和毛细血管壁到达血管外的过程●液体进入人组织间隙称炎性水肿,液体进入体腔成为炎性积液●渗出液的作用●有利●稀释中和毒素及有害物质●为炎性灶带来营养,带走代谢产物●含补体,抗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纤维素——纤维蛋白网——防止细菌扩散●有利于组织修复●有利于产生细胞、体液免疫●不利●压迫临近组织●机化粘连2.急性炎症过程中的白细胞反应1)白细胞渗出●炎细胞浸润白细胞通过血管壁渗入到组织间隙的现象,炎细胞:炎症时渗出的白细胞●白细胞边集和滚动●白细胞粘附●白细胞游出炎症的最重要特征,将白细胞输送到损伤部位●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的过程,阿米巴运动方式,中性粒细胞快于单核细胞快于淋巴细胞的主动游出●炎症不同阶段游出白细胞不同●急性炎症早期(6-24小时)中性粒细胞●(24小时后)单核细胞●不同致炎因子渗出的白细胞类型不同●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中性粒细胞●病毒—淋巴细胞●过敏、寄生虫—嗜酸性粒细胞●趋化作用●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所在部位作定向移动●化学刺激物趋化因子●细菌产物(外源性)●补体成分C5a、白三烯等●特点●趋化因子作用是特异的●不同白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性不同●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反应显著●淋巴细胞反应较弱2)白细胞激活●吞噬作用中心粒细胞、巨噬细胞●识别和附着●调理素:一类能增强吞噬细胞吞噬活性的血清蛋白质,主要为Ig-Fc受体和补体C3b。

炎症

炎症
细菌:主要通过内外毒素作用 浅表感染:疖、痈… 深部感染:金葡菌脓毒血症…
病原生物因子感染:★
细菌:主要通过内外毒素作用 浅表感染:疖、痈 深部感染:金葡菌脓毒血症 病毒:直接损伤:婴幼儿急性胃肠炎 诱发免疫反应:乙肝、乙脑
其它致炎因子的作用
理化因子(物理性、化学性、分解产物) 机械性因子、组织坏死 免疫反应:风湿性炎、结缔组织病 • 机体的内因:抵抗力 耐受性 免疫力 组织特性
发热:常见于感染性炎症中
外生性致热源:内毒素 内生性致热源:IL-2、TNF、PGE2
外生性致热源 内生性致热源 中枢 发热 介质 体温调定点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中性粒细胞 正常人体 WBC 数:4~10×109/L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5~3%
嗜碱性粒细胞 0~1%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20~30% 3~8%


Inflammation
病理学
第一节
炎症的传统概念:
概述
活体组织被各种致病因子损伤时,损伤 区域及周围组织发生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的一 系列变化,以便消除和局限病原因子,清除 和吸收坏死组织,随后过渡至再生修复的一 种复杂的反应过程。
炎症的新概念:
炎症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 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反应为 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急性炎症的常见类型
变质性炎 渗出性炎
变质、渗出、增生三者之间的关系
变 质 渗 出 增 生
变 质 渗 出 增 生
变 质


增 生
变质 渗出
增 生
变 质
渗出
增 生
变质性炎的常见举例
渗出性炎的常见类型
浆液性炎

炎症的病理学类型

炎症的病理学类型

炎症的病理学类型炎症是机体对组织损伤或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根据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可以将炎症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种类型。

一、急性炎症急性炎症是一种短暂而明显的炎症反应,通常在感染、创伤或其他组织损伤后发生。

急性炎症的主要特点是局部血管扩张和血流增加,以及炎症细胞的浸润。

1. 血管扩张和血流增加急性炎症的早期,受损组织释放出一系列的化学介质,如组胺和前列腺素等,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和血流增加。

血管扩张使得血流速度减慢,从而有利于炎症细胞的浸润和趋化因子的扩散。

2. 炎症细胞的浸润急性炎症时,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会迅速从血液中逃逸到受损组织。

这些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的间隙进入组织,参与炎症反应的调节和清除病原体。

炎症细胞的浸润是急性炎症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慢性炎症慢性炎症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炎症反应,常见于炎症无法完全清除或持续刺激的情况下。

慢性炎症的主要特点是炎症细胞的持续浸润和组织纤维化。

1. 持续炎症细胞浸润慢性炎症时,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持续浸润受损组织,释放出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

这些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的作用会持续刺激炎症反应,并引起组织的破坏和修复。

2. 组织纤维化慢性炎症时,炎症反应持续存在,导致组织的持续损伤和修复。

在修复过程中,纤维母细胞会增生并分泌胶原蛋白,最终形成纤维组织。

这种组织纤维化是慢性炎症的一个重要特征,常见于一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等。

炎症的病理学类型主要包括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种。

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局部血管扩张和炎症细胞的浸润,而慢性炎症则表现为持续的炎症细胞浸润和组织纤维化。

对于不同类型的炎症,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以促进炎症的消退和组织的修复。

急性炎症的结局与慢性炎症

急性炎症的结局与慢性炎症

急性炎症的结局与慢性炎症
第11页
2.白细胞增多(leukocytosis) ① 急性化脓性炎 → 血中N↑为主 ② 病毒感染 → L↑为主 ③ 过敏性炎、寄生虫感染 → E↑为主
* Leukopenia (伤寒杆菌、流感病毒感染等) * “核左移”:严重感染 → 外周血中幼稚中性 粒C>5%,且可见中毒颗粒。
急性炎症的结局与慢性炎症
急性炎症的结局与慢性炎症第来自页六、急性炎症结局: (一)痊愈
1、完全痊愈: 因为机体抵抗力较强或经过适当治疗,
病原微生物被毁灭,坏死组织及炎性渗出物 被溶解吸收,经过周围健康细胞再生修复, 最终完全恢复其正常结构和功效。
急性炎症的结局与慢性炎症
第2页
2、不完全痊愈: 因为机体抵抗力下降,坏死范围大,周
急性炎症的结局与慢性炎症
第9页
(二)全身反应(systemic effects) 1.发烧(fever) (1)原因:致热原(pyrogen) ① 外源性:LPS、病毒、立克次体、疟原虫等 ② 内源性:PG、TNF、IL-1、IL-6等
急性炎症的结局与慢性炎症
第10页
(2)影响: ① 代谢↑,促进Ab形成,促进吞噬等 ② 高热 → 代谢紊乱等
急性炎症的结局与慢性炎症
第22页
急性炎症的结局与慢性炎症
第23页
急性炎症的结局与慢性炎症
第24页
*LM:
① 胞体大,扁平,境界不清 ② 核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核,1-2个核仁 ③ 胞浆丰富,红染
急性炎症的结局与慢性炎症
第25页
*EM:
① 核内常染色质↑(DNA激活) ② 核仁增大(rRNA合成) ③ ER, ribosome↑(蛋白质合成↑) ④ 线粒体,SER,Lysosome↑(代谢功效↑)

医学课件炎症的结局

医学课件炎症的结局

医学课件炎症的结局
xx年xx月xx日
CATALOGUE
目录
炎症的概述炎症的结局炎症的预防和治疗炎症与其他疾病的关系炎症研究的未来趋势
01
炎症的概述
炎症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的机体局部组织发生红、肿、热、痛等反应,多伴有全身性血管反应和全身性炎性细胞浸润的病理过程。
根据病程的长短,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根据病因,炎症可分为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
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
炎症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疼痛等明显减轻,但仍未完全消失。
炎症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疼痛等加重,出现新的症状和体征。
临床进展
症状和体征加重
炎症所导致的功能障碍进一步恶化或完全丧失。
功能恶化或丧失
病情不稳定,短期内可能出现复发迹象。
病情不稳定
1
临床无效
2
3
炎症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疼痛等无改善,甚至加重。
不同病因导致的炎症具有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如感染性炎症多与感染源和传播途径有关,而自身免疫性疾病则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
炎症的流行病学特点
பைடு நூலகம்
02
炎症的结局
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功能恢复或部分恢复
病情得到控制
临床治愈
临床好转
功能改善或部分改善
炎症所导致的功能障碍有所改善或部分改善。
病情稳定
病情稳定,短期内无复发迹象。
05
炎症研究的未来趋势
炎症研究的前沿技术
研究基因序列和基因表达在炎症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
基因组学
表观遗传学
代谢组学
免疫组学
研究表观遗传修饰如何调节基因表达,从而影响炎症过程。
研究代谢产物的变化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炎症细胞的活化和功能。

病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炎症

病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炎症

第五章、炎症一、基本要求1 .掌握炎症、渗出、渗出液、炎性水肿、炎性积液、趋化作用、炎性溃疡、窦道、瘘管、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败血症的概念;炎症基本病理变化;增生的概念、原因、增生的成份、意义。

2.熟悉渗出物的作用;白细胞的渗出和作用;吞噬作用的概念、吞噬细胞种类、吞噬过程及意义;炎症介质的概念、类型及作用;急性炎症形态学分类,各型特点、部位、举例及结局;炎症的结局;慢性肉芽肿性炎、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好发部位及病理变化。

3.了解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引起发热的化学物质的类型、发热机制及意义;渗出主要的三个方面变化;血液动力学改变顺序;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的机理及类型。

二、知识点纲要(一)炎症的概念1.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

2.典型局部特征: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3.全身反应:发热和末梢血白细胞增多。

4.炎症的防御作用:液体渗出可稀释毒素;吞噬消灭病原微生物,使病灶局限;吞噬搬运坏死组织以利于再生和修复。

但是炎症对机体也有潜在的危害性。

(二)炎症的原因1.物理性因子:高温、低温、机械性创伤、紫外线、放射线等。

2.化学性因子:外源性(强酸、强碱)、内源性(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及代谢产物的堆积)3.生物性因子: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原虫、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等。

4.坏死组织:坏死的组织是潜在的致炎因子。

5.变态反应或异常免疫反应:机体免疫反应异常时,可引起组织损伤,形成炎症。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1.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变质可发生于实质,也可发生于间质。

前者表现为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及各种坏死,后者出现玻璃样变,粘液样变和纤维素样坏死等。

变质由致病因子直接作用,或由血液循环障碍和炎症反应产物直接引起。

其代谢特点为物质分解代谢增强、局部酸中毒和炎症介质的释放。

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叫渗出。

【病理生理学】第四章 炎症

【病理生理学】第四章 炎症
炎症早期或化脓性炎症。
②作用:
A、吞噬细菌、坏死组织碎片及抗原抗体免疫 复
合物。 B、含溶菌酶和酸性水解酶。
C、死后释放各种蛋白水解酶,溶解液化坏死组织
和纤维素等物。
核多呈腊肠状,分叶状,一般核2~5叶。
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2、巨噬细胞(大吞噬细胞) ①出现时期:
炎症后期、慢性炎症、病毒性炎症等。
痊愈
1、完全痊愈: 完全恢复原来的结构和功能。
2、不完全痊愈: 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结构和功能。
蔓延扩散
1、局部蔓延:
经组织间隙或自然管道扩散。
2、淋巴道扩散:
随淋巴液扩散,从近到远。
3、血道扩散:
随血道扩散。
血道扩散
(1)菌血症:
血中有菌,而无中毒症状。
(2)毒血症:
细菌毒素或毒性产物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的,是产生抗体(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场所,参
与体液免疫作用。
细胞核呈圆形、偏位,染色质呈车轮状,胞浆较宽。
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6、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①出现时期:
变态反应性炎症
②作用: 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颗粒内均含有肝
素和组织胺,肥大细胞胞浆内还含有5- 羟色胺。引起炎症反应。
增生 (Proliferation)
炎症的临床分型
1、超急性炎症:数小时至数天。
2、急性炎症:几天到一个月,以中性粒细胞
浸润为主。
3、慢性炎症:几个月到几年,以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和浆细胞为主。
4、亚急性炎症: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
炎症的类型
二、病理分型 1、变质性炎 2、渗出性炎 3、增生性炎
变质性炎
• 概念:
以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而渗出与增

第六章 炎症(2)

第六章 炎症(2)

二、渗出性炎症
• 渗出性炎症(exudative inflammation):是指发炎组 织以渗出性变化(血液中液体渗出和细胞成 分渗出)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变质和 轻微增生过程的一类炎症,是比较复杂又 较为多见的炎症类型。
浆液性炎 纤维素性炎 化脓性炎 非化脓性炎 出血性炎
根据渗出物主 要成分的不同
• (2)黏膜的浆液性炎(浆液性卡他): 在病理学上特指黏膜的炎症卡他(是拉 丁语"catarrhus"的译音,本意是"向下滴流")
浆液性卡他 常发生于
胃肠道黏膜 呼吸道黏膜 子宫黏膜
(2)黏膜的浆液性炎(浆液性卡他): 眼观: 可见教膜表面附有大量稀薄透明的浆 液渗出物,黏膜肿胀、充血、增厚。 镜检: 可见黏膜上皮细胞变性或坏死脱落, 固有层毛细血管充血、出血,同时见水肿 和少量白细胞浸润(附图1-1-1)。
• 作用: • 抗氧化活性、保护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破坏、 保护炎区组织。 • (发生炎症时,血清铜蓝蛋白和转铁蛋白 的含量升高。铜蓝蛋白是血清中结合铜的α2 糖蛋白,转铁蛋白是血清中铁的运输蛋 白。)
• 7. 纤连蛋白( fibronectin,FN) • 作用:
• 纤连蛋白是一种调理素,又是细胞间质和 血管基底膜的组成成分并参与细胞黏附。 • (急性炎症特别是发生菌血症时,纤连蛋 白因作为调理素被消耗以及进入受损组织 而引起血浆含量降低)
• 病理变化:根据发炎组织受损伤程度的不 同,分为浮膜性炎和固膜性炎两种类型。 • 1. 浮膜性炎(croupous inflammation):是指组织坏 死性变化比较轻微的纤维素性炎。
多发部位
①浆膜(胸膜、腹膜、心外膜) ②黏膜(喉头、气管、支气管、胃肠道等) ③肺脏

炎症的结局

炎症的结局

炎症的结局目录/CONTENTS痊 愈 迁延不愈 蔓延扩散PART 01PART 02PART03痊 愈PART 011. 完全痊愈条件 机体的抵抗力较强/ 适当的治疗病变 ①清除病原体②溶解液化和吸收炎性渗出物和坏死组织③周围正常细胞再生和修复结局 病变组织完全恢复结构和功能。

2. 不完全痊愈条件 机体抵抗力较弱,炎症灶坏死范围较大病变 ①不易完全溶解吸收②瘢痕性修复结局 不能完全恢复其正常的结构和功能迁 延 不 愈PART 0202迁 延 不 愈原因 ①致炎因子在体内持续存在或机体抵抗力低下② 炎症反复发作,病情时轻时重结局 由急性炎症转为慢性炎症蔓 延 扩 散PART 031. 局部蔓延原因:机体抵抗力低下,病原微生物毒性强,数量多,不断繁殖① 经组织间隙蔓延,使病灶扩大。

如:疖→痈②经器官自然通道蔓延:急性膀胱炎→输尿管或肾盂肾炎2. 淋巴道扩散病原微生物经组织间隙 → 淋巴管 → 淋巴管炎,淋巴结炎3. 血道扩散① 菌血症概念: 病灶局部的细菌经血管入血流。

特点:① 血液中可查到细菌,但全身并无中毒症状;②感染性炎症的早期常有菌血症 。

如:肠伤寒和大叶性肺炎3. 血道扩散② 毒血症特点:① 伴有心、肝、肾等实质细胞的变性或坏死 。

② 血培养找不到细菌 。

概念:细菌的毒素或其毒性产物被吸收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出现 高热、寒战等中毒症状甚至中毒性休克称为毒血症。

3. 血道扩散③败血症概念:细菌入血,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为败血症。

特点:① 出现高热、寒战、皮肤和黏膜的出血点,脾及全身淋巴结明显肿大等;②血培养找到细菌 。

3. 血道扩散④ 脓毒败血症概念:病灶局部的细菌经血管入血流特点:① 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同时血液中的化脓菌团可随血液到达 身体各处并引起多发性小脓肿,称脓毒败血症。

②血培养找到细菌 。

感谢您的聆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般增生性炎症
特点: 呈一般慢性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a.炎细胞:巨、淋、浆 b.纤维母细胞增生,小血管增生, 胶原纤维 → 瘢痕形成 c.被覆上皮、腺上皮、实质细胞增生 d.可形成炎性息肉(腔道)、炎症假瘤(肺、肝)
2.慢性肉芽肿性炎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在炎症局部形成主 要由巨噬细胞增生
PA712043 CD68
抗酸染色
PA800294
PA800294_GRAM染色
病理诊断
PA712043:淋巴结结核 PA800294:淋巴结诺卡
氏菌感染性脓肿
病例PA807380

男,64岁,间断性头痛半年,加重一周。
CT与MRI发现左额叶3×2cm 大小占位性病变, 中心见坏死区,占位病变增强明显。 临床诊断:脑胶质瘤?慢性脑脓肿?
构成的境界清楚
结节状病灶
常见病因
(1)某些细菌感染:结核,麻风,伤寒
(2)螺旋体感染:梅毒 (3)真菌和寄生虫感染:组织胞浆菌病、血 吸虫病
(4)异物:缝线、石棉、滑石粉等异物
(5)原因不明,如肉样瘤病(Sarcoidosis)
肉芽肿类型 感染性肉芽肿: 结核结节 异物性肉芽肿
形成肉芽肿的条件 (1)病原体或异物不能被消化,刺激长期 存在。
(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结核结节 干酪样坏死 类上皮细胞:Epithelioid cell
多核巨细胞:郎罕氏巨细胞 Langhans
淋巴细胞
纤维母细胞
放线菌病
组织胞浆菌病
着色性芽生菌病
马内菲青霉菌病
慢性肉芽肿性炎
归类概念
特殊的慢性炎症
以浸润的单核细胞与增生的组织
细胞(巨噬细胞)为主形成的境 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第三章 炎 症
(Inflammation)
炎症的分类、结局和 意义
Review
1.炎症概念、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2.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3.血流动力学改变: 炎性充血
4.血管通透性升高: 液体渗出
5. 白细胞的渗出及吞噬作用 6. 炎细胞的种类、形态、功能及意义 7.主要炎症介质及功能
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
白喉:假膜
绒毛心 (hairy heart)
3.化脓性炎 pu量渗出为主并伴 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 成的炎症。 化脓(suppuration):大量渗出N伴组织坏 死、溶解液化的过程 脓液(pus):变性N,溶解坏死物,细菌,浆液
概念:介导和参与炎症反应具有生物活
性的的化学物质
功能: 血管扩张
血管通透性增高
趋化作用
发热、疼痛
炎症介质
内源性
细胞源性: 白细胞产物,NO,溶酶体酶
血浆源性: 凝血系统产物
外源性:
细菌及其代谢产物
(一)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
1.血管活性胺: 组织胺、5-羟色胺(5HT) 2.前列腺素(PG)、白细胞三烯(LT) 3.白细胞产物:氧自由基, NO,溶酶体酶 4.细胞因子(cytokine): 淋巴因子,白细 胞介素2(IL-1),肿瘤坏死因子(TNF)
临床分类:
超急性炎症(superacute In): hr
急性炎症(acute In): d 慢性炎症(chronic In): m 亚急性炎症(subacute In): 1-3m
急性炎症
一 变质性炎(alterative inflammation)
概念:以组织和细胞变性坏死为主
部位:常见于心、肝、肾、脑
脓细胞(pus cell): 变性N
主要类型:
(1)表面化脓和积脓 浆膜或粘膜的化脓性炎症: 支气管炎
脓液在浆膜腔或胆囊、阑尾内积聚
→积脓 (empyema)
小叶性肺炎
小 叶 性 肺 炎
(2)蜂窝织炎 phlegmonous inflammation
疏松组织中的
弥漫性化脓性
炎,溶血链球菌
(3)脓肿
( 二)
血浆中产生的炎症介质
1.激肽: 缓激肽、舒血管肽
2.补体系统产物: C3a, C5a
3.凝血系统产物: 纤维蛋白多肽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
病理分类: 变质性炎(alterative inflammation) 渗出性炎(exudative inflammation) 增生性炎(proliferative inflammation)
概念:以浆液渗出为主
主要成份为血清 特点: 血清渗出
举例:水疱, 流清涕
水痘(chicken pox)
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寻常性天疱疮
2.纤维素性炎(fibrinous inflammation) 概念:渗出物中含大量纤维素(纤维蛋白) 部位: 粘膜: 假膜性炎(痢疾,白喉) 浆膜:纤维素性心包炎(绒毛心) 肺: 大叶性肺炎(肺实变)
3. 炎性息肉
(inflammatory polyp)
粘膜上皮和腺体及肉芽 组织增生形成的突出于 粘膜表面的增生性突起
4.炎性假瘤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炎性增生形成的境界清 楚的肿瘤样团块 , 眼眶

炎症的结局(Results)
炎症消退: 痊愈
炎症迁延: 慢性化
抗酸
六氨银
Gram
病例PA604577 病史:女性,50岁,已婚,
体检:无明显异常。
上腹部不适10余天 。
八年前在当地医院查出肺结核,行抗结核治疗半年 后,胸片提示结核病灶已钙化,未继续服药。
辅助检查:B超检查提示肝内实性低回声团,
考虑为血管瘤,CT检查提示肝右后叶病变,炎性假 瘤可能性大,AFP正常 。
(abscess) 概念:局限性化 脓性炎症
特征:溶解坏死
脓腔形成 葡萄球菌
脑脓肿
肺内微脓肿
疖 (furuncle): 毛囊、 皮脂腺及附近组
织所发生的脓肿
痈 ( carbuncle): 多 个疖的融集
窦道(sinus)
坏 死开口于表面的 深在性盲管 瘘管(fistula) 两端开口的通道 样坏死缺损


PAS
银染
病理诊断
着色性芽生菌病。
4.出血性炎(hemorrhagic inflammation)
伴有明显出血的炎症,标志着血管壁损伤, 伴多量红细胞漏出
流行性出血热
登革热
碳疽
卡他性炎(Catarrhal inflammation)
浆液性卡他 粘液性卡他
脓性卡他
慢性炎症
概念:持续几周、几个月。 急性→慢性
潜隐发病→慢性
以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浸润为主,伴 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和实质细胞的增生。
病例PA712043、PA800294
病史:女,11岁,广东台山市籍,学生。
因“反复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半年余,加 重7天” 入院。 查体:右胸锁乳突肌外侧可触及一淋巴结, 大小1cm×1cm,压痛,表面光滑,活动 度尚可,质地较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其它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脾肋缘下未触 及。 于2007年10月颈淋巴结活检,诊断为结核, 抗结核治疗后3月余,颈部伤口持续脓性粘 稠物流出。2008年1月份再次活检。
一 名词概念: 假膜性炎 绒毛心 脓肿 蜂窝织炎 窦道 瘘管 炎性息肉 趋化作用 炎症介 质炎症 变质 渗出 炎性充血 炎细胞浸润 炎性肉芽肿 炎性假瘤 二 试述炎症局部表现的形成机制 三 试述渗出性炎的基本类型及病理特点
附:特殊炎症性病例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感染性肉芽肿性病变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发热、结节/肿块、皮肤/粘膜溃疡、系统 性损害 HE组织形态学改变 组织化学染色,必要时行免疫组化、分子杂交 PAS
增生性炎(proliferative
渗出性炎 浆液性炎 纤维素性炎: 假膜性炎及成份 化脓性炎:① 表面化脓和积脓 ② 蜂窝织炎 ③ 脓肿, 疖,痈 溃疡,窦道,瘘管 出血性炎:
增生性炎
非特异性增生性炎 纤维母,小血管,胶原纤维,实质 肉芽肿性炎:概念,病因,构成,类型
炎性息肉
炎性假瘤
复习题
局部蔓延
炎症扩散 淋巴道扩散
菌血症(bacteremia) 毒血症(toxemia) 败血症(septicemia) 脓毒败血症(pyemia)
血道扩散


炎症的类型
变质性炎(alterative 渗出性炎(exudative
inflammation)
inflammation) inflammation)
病程:多呈急性、亚急性经过
病变:变性、坏死,渗出增生轻
举例: 肝炎病毒→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坏死
二 渗出性炎症 (exudative inflammation)
概念:病变以渗出性变化为主
部位:皮肤,粘膜,软组织 病程:多呈急性、亚急性经过
病变:形成大量渗出物
分类:渗出物性质
1.浆液性炎症(serous inflamm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