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课件
合集下载
围术期轻度体温降低及防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围术期轻度体温降低的影 响
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
01
02
03
心血管系统
体温降低可导致心率下降、 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呼吸系统
体温降低可引起呼吸频率 加快,增加呼吸肌负担。
神经系统
体温降低可导致意识模糊、 反应迟钝等神经系统症状。
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手术难度
体温降低可影响手术视野,增加手术 难度。
减少暴露时间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患 者暴露于低温环境中的时间,
以降低体温降低的风险。
药物治疗
在必要情况下,可以使用药物 预防体温降低,如使用抗胆碱
能药物或血管收缩剂。
治疗措施
复温措施
在手术后,采取适当的复温措 施,如使用加温床、加温毯等 设备,以促进患者体温的恢复
。
液体治疗
对于因体温降低而导致循环血 量不足的患者,需要进行适当 的液体治疗,以维持正常的血 液循环。
案例二:长时间手术导致的轻度体温降低
总结词
手术时间过长,热量流失增加
VS
详细描述
手术时间过长,导致患者身体长时间暴露 在手术台上,热量流失增加,进而引起轻 度体温降低。这种情况常见于大型手术或 复杂手术。
案例三
总结词
麻醉药物影响体温调节
详细描述
麻醉药物的使用会影响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 导致轻度体温降低。此外,麻醉药物还可能 引起血管扩张,进一步加速热量的流失。
麻醉药抑制体温调节
麻醉药物会抑制患者的体温调节机制,使患者对寒冷环境的 适应性降低。
麻醉药影响产热和散热平衡
麻醉药物可能导致产热和散热平衡失调,使患者更容易出现 体温下降。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防治ppt课件
术前
医务人员应在术前评估记录患者实时体温,对于全麻患者的术前评估建议采用围手术期低体温风险概率评分表(该评分表是基于我国全麻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建立的患者低体温预测模型)
(1)患者术前体温<36°C应尽快实施主动加温(除非病情紧急需立刻进行手术);(2)即使患者术前体温≥36°C,也应于麻醉诱导前实施至少20min主动体温保护措施;(3)维持环境温度(包括手术室或患者等候区)不低于23°C。(4)保持患者良好的热舒适感主诉,麻醉前核心体温不低于36°C。(5)积极采取体温保护措施并贯穿整个围手术期。
低体温可延缓麻醉药物代谢,导致患者麻醉苏醒速度减慢,苏醒时间延长
低体温可减弱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酶活性;通过调节测定温度后的血栓弹力图监测提示,低体温导致血栓形成过程受阻,血液凝集强度减弱
住院时间延长
低体温导致患者在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延长,进入重症监护室几率增加,术后恢复缓慢,住院时间延长。
04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防治
同术中,一般情况下,患者体温≥36°C方可离开麻醉恢复室。另外,可给与药物以减轻或抑制寒战反应,达到体温保护效果。目前抑制寒战反应的常用药物包括哌替啶、曲马多,右美托咪啶、氯胺酮等,但这些药物抑制寒战反应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降低机体寒战阈值有关。
总结
客观而言,目前围手术期低体温现象仍较为常见,积极干预并达成共识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临床普及,围手术期患者体温管理已成为临床路径中的重要环节。避免患者术中低体温,围手术期全程保持患者核心体温正常可显著减少手术相关感染和并发症,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量及患者在麻醉恢复室的停留时间等。可见,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防治对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时相:即周期
医务人员应在术前评估记录患者实时体温,对于全麻患者的术前评估建议采用围手术期低体温风险概率评分表(该评分表是基于我国全麻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建立的患者低体温预测模型)
(1)患者术前体温<36°C应尽快实施主动加温(除非病情紧急需立刻进行手术);(2)即使患者术前体温≥36°C,也应于麻醉诱导前实施至少20min主动体温保护措施;(3)维持环境温度(包括手术室或患者等候区)不低于23°C。(4)保持患者良好的热舒适感主诉,麻醉前核心体温不低于36°C。(5)积极采取体温保护措施并贯穿整个围手术期。
低体温可延缓麻醉药物代谢,导致患者麻醉苏醒速度减慢,苏醒时间延长
低体温可减弱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酶活性;通过调节测定温度后的血栓弹力图监测提示,低体温导致血栓形成过程受阻,血液凝集强度减弱
住院时间延长
低体温导致患者在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延长,进入重症监护室几率增加,术后恢复缓慢,住院时间延长。
04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防治
同术中,一般情况下,患者体温≥36°C方可离开麻醉恢复室。另外,可给与药物以减轻或抑制寒战反应,达到体温保护效果。目前抑制寒战反应的常用药物包括哌替啶、曲马多,右美托咪啶、氯胺酮等,但这些药物抑制寒战反应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降低机体寒战阈值有关。
总结
客观而言,目前围手术期低体温现象仍较为常见,积极干预并达成共识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临床普及,围手术期患者体温管理已成为临床路径中的重要环节。避免患者术中低体温,围手术期全程保持患者核心体温正常可显著减少手术相关感染和并发症,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量及患者在麻醉恢复室的停留时间等。可见,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防治对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时相:即周期
手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 ppt课件
ppt课件
6
大量的冲洗
手术中体表散热主要与以下3 方面有关。 首先,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消毒液的 蒸发要吸收和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下 降迅速。其次,由于手术时间较长,体表 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腹膜及 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使水分从手术 中蒸发,都是重要的散热原因 。再者,术 中用未加温的生理盐水冲洗,病人身体 上的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导致机 体热量的散失。
ppt课件
5
大量输液输血
由于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需要通过 静脉通道输入大量的库存血和液体。 每输入4 个单位的库存血或4 L 低温环境下 的液体,中心温度可下降1 ℃。可见在手术中 输入的环境温度下的液体越多,体温下降的也 越快。 大量的、快速的冷液体进入病人体内更导 致了低体温的加重。
ppt课件 7
麻醉因素
手术时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通过中枢和外 周作用降低了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麻醉药 可抑制血管收缩,使热量丧失;还可阻滞运动神 经减少肌肉运动和张力,使寒战产热减少。同 时,温度感觉传入阻滞使中枢体温调节受到抑 制。 全麻药不但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而且 还干扰机体随环境变化的体液转移反应,肌 松药使骨骼肌麻醉,丧失增加肌张力的产热 反应。
ppt课件 24
护理
调节手术间的温度;术中加强覆盖,避免不必要 的暴露;术中监测;保持手术床的干燥,术中脑 科贴膜的应用可以防止潮湿造成的患者体温下降; 电切液加温;及时更换电切液节省手术时间。 有实验证明,37度电切液能更好的避免术中低体 温的发生,保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增加手术安 全性。将术中用的电切液用恒温箱加温至37度, 这样既减少了组织热量的散失,同时也不会增加 新陈代谢,有利于维持围手术期患者的体温正常。
围手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和预防
33
34
35
37
38
Hypothermia=36.0℃
非寒战产热
体温阈值区间
寒战
血管收缩
血管扩张
出汗
麻醉削弱体温调节反应
体热调节生理
二要素模型 CORE2/3 of body heat核心体温(躯干器官,脑) peripheral 1/3(外周1/3皮肤)Skin (皮下组织) Anesthesia(血管扩张导致人体热量从核心至周围的体温梯度再分配)
增加心脏事件的病理
增加循环中的儿茶酚胺 增加3倍的去甲肾上腺素 增加全身的血管收缩 增加心脏的需求
MEAT分析了24项RCT研究: 正常体温可以减少22%的输血,减少16%的失血 低体温削弱了血小板的功能-释放血栓素A2 削弱了瀑布反应中酶的作用
减少了血凝形成
01
02
增加失血风险和输血量
%的病人有遗传
D
主动充气式加温设备可以有效保持患者体温正常-对超过30分钟手术常规使用
要点回顾
forced air warmers(强迫空气加热器)
充气式保温是有效的,他们能维持正常体温并预低体温症—AORN
没有明确的证据可以说明充气式保温会增加感染风险,充气式保温可以通过预防低体温来预防感染
01
02
预加温手术床/术中保暖设备
加热过的棉毯(无作用)
减少低体温的措施—术前
2017
对高危患者预保温
意外低体温症和ICU的死亡率
回顾性研究了5050例手术患者 心脏和非心脏手术 抵达ICU时低体温35% 6% severely hypothermic <35℃ ICU住院正常体温患者死亡率为5.6% 低体温患者死亡率为8.9% 严重低体温患者为14.7% Karalapillai et al Anaesth 2009;64;968-972
围手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和预防ppt
空气流通
为了保持手术室的洁净,通常会 使用空气流通设备,这可能导致 患者体温下降。
麻醉因素
麻醉剂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麻醉药物会干扰人体的正常体温调节机制,导致体温下降。
麻醉剂对皮肤血管舒缩的影响
麻醉药物会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导致体温下降。
手术因素
大量输血和输液
手术过程中可能需要输血或输入大量 液体,这些液体在体内会吸收热量, 导致体温下降。
低体温可降低疼痛阈值, 使患者术后对疼痛的敏感 性增加,需要更多的镇痛 药物来缓解疼痛。
01
围手术中低体温的 危害
增加手术风险
01
02
03
术中出血
低体温可能导致术中出血 量增加,影响手术视野和 操作。
手术部位感染
低体温降低免疫功能,增 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麻醉并发症
低体温可能延长麻醉恢复 时间,增加麻醉并发症的 风险。
暖风机
使用暖风机提供温暖气流,提高 手术室温度。
保温输液
对输注的液体进行加温,以减少 因输液引起的热量流失。
优化手术室环境
控制室温
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以减少患者 体温下降的风险。
减少暴露
尽量减少患者身体暴露部位,以减少散热。
保持湿度
维持手术室适宜的湿度,有助于保持体温稳定。
提高医护人员对低体温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01
围手术中低体温的 管理策略
监测体温变化
实时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应实时监测患者 的体温变化,以便及时发现低体
温状况。
定期记录
医护人员应定时记录患者的体温数 据,以便分析体温变化趋势。
异常体温警报
当监测到体温异常时,应有警报提 示,以便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为了保持手术室的洁净,通常会 使用空气流通设备,这可能导致 患者体温下降。
麻醉因素
麻醉剂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麻醉药物会干扰人体的正常体温调节机制,导致体温下降。
麻醉剂对皮肤血管舒缩的影响
麻醉药物会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导致体温下降。
手术因素
大量输血和输液
手术过程中可能需要输血或输入大量 液体,这些液体在体内会吸收热量, 导致体温下降。
低体温可降低疼痛阈值, 使患者术后对疼痛的敏感 性增加,需要更多的镇痛 药物来缓解疼痛。
01
围手术中低体温的 危害
增加手术风险
01
02
03
术中出血
低体温可能导致术中出血 量增加,影响手术视野和 操作。
手术部位感染
低体温降低免疫功能,增 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麻醉并发症
低体温可能延长麻醉恢复 时间,增加麻醉并发症的 风险。
暖风机
使用暖风机提供温暖气流,提高 手术室温度。
保温输液
对输注的液体进行加温,以减少 因输液引起的热量流失。
优化手术室环境
控制室温
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以减少患者 体温下降的风险。
减少暴露
尽量减少患者身体暴露部位,以减少散热。
保持湿度
维持手术室适宜的湿度,有助于保持体温稳定。
提高医护人员对低体温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01
围手术中低体温的 管理策略
监测体温变化
实时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应实时监测患者 的体温变化,以便及时发现低体
温状况。
定期记录
医护人员应定时记录患者的体温数 据,以便分析体温变化趋势。
异常体温警报
当监测到体温异常时,应有警报提 示,以便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医学术中低体温的预防PPT培训课件
惊人的数字
在美国医院感染(包括手术部位感染)成为第 四大杀手,其死亡人数超过艾滋病、乳腺癌和 交通事故的总和
手术部位感染每年的医疗费用为10~100亿美元 手术部位感染患者更可能
再次入院 入住ICU 死亡率增加两倍
导致手术患者低温的因素
麻醉药物导致体温再分布 全身麻醉 区域麻醉
手术室温度过低
术中体腔暴露
输注冷的液体或血制品
围手术期低温简介
测量显示全麻诱导和大范 围区域麻醉可致患者核心 温度在最初1小时内下降超 过1.6℃
即使轻度低温可导致患者 不良后果和增加额外费用
全身麻醉致低体温的特征模式
0
-1.6oC
-1
-2
Δ核心体温 (°C)
-3
0
2
4
6
经过时间 (h)
38℃温盐水纱布覆盖肠管·器官 体腔冲洗用加热的38 ℃生理盐水 输液的加温
室温调节
低体温的预防
升温毯的4个档位
冲洗溶液加温
输液加温
电子液体加温器
美国CMS-SCIP 防止手术部位感染的最佳策略
适当去除毛发
预防使用合理的 抗生素
CATS
维持正常体温 控制血糖
以上措施不仅能有效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减轻患者的 痛苦和负担,而且有效预防低体温的发生代表了医院 护理质量的提升
摘自: Sessler, Anesthesiology 2000
热量再分配
寒冷环境
手术室的特殊寒冷环境加 剧了热量流失
手术操作
消毒准备和手术期间 大面积皮肤暴露于手术 室寒冷的环境中
手术切口暴露了内脏组 织器官加剧热量流失
预防低体温的措施
预防围手术期意外出现的低体温
大量输血、输液
大量输血、输液会使患者体温下降, 尤其是在手术过程中大量失血的情况 下。
输血、输液前应将液体温度加热至接 近体温,以减少体温下降的程度。
麻醉剂对体温调节的干扰
麻醉剂会抑制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使患者容易发生低体温 。
在使用麻醉剂时应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低 体温的发生。
手术时间长、创伤大
监测部位
监测的部位可以是口腔、直肠或腋 下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 测部位。
监测频率
在手术过程中,应根据手术时长和 患者情况,适当调整监测频率,确 保及时发现低体温。
低体温的预警系统
设定预警值
根据患者情况,设定合适的体温 预警值,当患者体温低于该值时,
预警系统自动报警。
报警方式
预警系统可以采用声、光、震动 等多种方式报警,以便医护人员
根据需要调整加热毯的温度和 湿度。
注意防止加热毯过热或过湿, 以免对患者造成不适。
减少不必要的暴露和散热
尽量减少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身体 的暴露。
使用保温毯或其他保温设备,减 少散热。
注意保护患者的头部、颈部和脚 部等容易散热的部位。
04
低体温的监测与处理
实时监测患者体温
实时监测
在围手术期,应持续监测患者的 体温,以便及时发现低体温情况。
低体温对手术的影响
01
02
03
延长手术时间
低体温导致麻醉药代谢减 慢,从而使患者苏醒时间 延长,进而影响手术进程。
增加出血量
低体温使血小板功能降低, 凝血物质减少,导致手术 中出血量增加。
增加感染风险
低体温降低免疫功能,使 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增加。
低体温对患者的危害
手术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课件
使用保温毯
减少暴露部位
尽量减少患者暴露部位,如减少手术 区域的暴露、使用保温巾等。
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保温毯覆盖患者的 非手术部位,减少体表热量散失。
术后护理措施
监测体温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体温, 及时发现低体温情况并进 行处理。
保温处理
对出现低体温的患者进行 保温处理,如使用保温毯 、加温输液等。
预防并发症
展望
深入研究低体温机制
进一步研究低体温的发生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低体温对人体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低 体温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创新预防与护理手段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创新手段用于预防和处理手术中低体温。例如 ,新型的保温毯、更精确的体温监测设备等,将有助于提高手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效 果。
提高公众认知
加强公众对手术中低体温的认识,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有助于减少低体温的 发生和减轻其危害。同时,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预防和 治疗手术中低体温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THANKS
感谢观看
并发症处理
预防并发症
通过保温护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低体温相 关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凝血异常等。
紧急处理
在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采取紧急措施,如心肺复 苏、输血等,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术后护理
手术后继续监测患者的体温和各项生命体征,确 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04
手术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案 例分析
对输注的液体进行加温处理,以 减少因大量输液导致的体温下降
。
监测与评估
监测体温
在手术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体 温变化,及时发现低体温状况。
评估风险
对患者进行低体温风险的评估,了 解患者的年龄、体质、手术类型等 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ppt课件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 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输入复温的库血液体可预防低体温的发生logo呼吸道加温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预防呼吸道散热在全身麻醉中应用湿热交换器能保持呼吸道的恒定温度和湿度防止体腔热量散失对于手术时间腹腔脏器长时间暴露者术中使用温热盐水垫覆盖脏器使用温热液体冲洗腹腔减少体热的散失logo用合理安全的体温监测方法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加强对病人皮肤温度的观察对早期出现低体温患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手段进行适当的保暖logo目前通过术前和手术过程中控制体表和体腔的散热采取多种护理措施营造从体内到体外温暖舒适的内外环境可有效防止病人术中发生低体温
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4.电热毯的应用(3种) 1)电热毯 2)循环水毯 3)充气式保温毯 5.减少因消毒蒸发带走的热量 采用碘伏消毒 6.输入复温的库血、液体可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7. 呼吸道加温 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 预防呼吸道散热,在全身麻醉中应用湿热交 换器能保持呼吸道的恒定温度和湿度 8. 防止体腔热量散失 对于手术时间、腹腔脏 器长时间暴露者,术中使用温热盐水垫覆盖 脏器,使用温热液体冲洗腹腔,减少体热的 散失
Low temperature preventicn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 和护理
索引
1
低体温的定义
2
3 4 5
低体温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定义
• 正常情况下,体温的维持是产热和散 热两个过程的动态平衡。人体核心温 度的正常范围在36.5~37.5℃,通常将 核心温度在34.0~36.4℃时称之为轻度 低体温
• 围手术期轻度低体温发生率为50%~ 70%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低体温的发生原因
1. 麻醉 2. 手术室温度和湿度 3. 手术相关操作的影响 4. 患者因素
对流:对流散热是通过气体和液体来交换热 量的一种方式。人体周围总是绕着一薄层同 皮肤接触的空气,人体的热量传给这一层空 气,由于空气不断地流动(对流),便将体 热散发到空间。
蒸发散热: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 时,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散热方式不起作用。 此时 蒸发就成为机体唯一的散热方式。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易受环境影响 。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手术相关操作的影响
• 手术野的暴露、手术时间过长 • 手术野消毒液的使用,消毒液温度低,消毒待干后才能达到消
毒目的,消毒液的挥发带走大量的热量,使体温下降。 • 术中输血输液及大量胸腹腔冲洗液的影响(在成人每输入1 L
与环境等温的液体可使平均体温降低约0.25℃)室温下每输入 1 000 ml液体或200 ml 4℃血液,可使体温下降0.25~0.5℃。 • 手术体位摆放也会影响体温,下肢抬高减低血管收缩阈值,加 重体温下降 • 术中保暖措施不力:病人从病房至手术室、从手术室至复苏室、 麻醉复苏期间、从复苏室回病房
• 当核心温度低于正常1.5~2.0℃时,切口细菌培养阳性 是正常体温的3倍,住院时间平均延长1周,低温病人即 使无切口感染住院时间也会增加2天
• 围术期低温还与蛋白质和骨胶质合成减少有相关性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 禁食禁饮:
常规术前12 h禁食,4h禁饮。病人空腹时,易产生饥饿感,增加焦虑感及不适感,降低机体抵力,影 响病人的睡眠,还容易导致麻醉诱导期间低血压及术后低体温的发生。
• 体重:体重过低 • 服药史:抗精神病药、β受体阻滞剂等 • 既往病史:自主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课程大纲
1
体温的相关知识
2
低体温发生的原因
3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4
预防低体温发生的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体温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体温
体核温度: 机体深部的体温 较为恒定和均匀 正常值:
直肠温度36.537.5 ℃
体表温度: 机体表面的温度 受多种因素影响 变化和差异大 正常值:36.237.2 ℃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麻醉
• 主要原因:麻醉药物对体温调节系统的抑制。麻醉药多能直接扩张 血管,肌松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也消除了肌紧张及 肌 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 全麻期间代谢率减少15%~40%,人体核心温度的变化可由原有的 0.2℃增加至4℃,高达正常体温调节阈值区间的20倍。全麻低体 温呈特征性的“三阶段模式”,即再分布期--线性期--平台期 。
N3N4
围手术期低体温护理的新进展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手术室 2018-6
前言
体温是生命的重要指征,体温的维持对人体 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临床将体核温度 在34~36℃认定为低体温。低体温可引起麻醉药 物代谢减慢、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抑制、增 加术后渗血和感染机会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关 注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 气管插管时,气管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丧失了滤过、加温和湿化 作用,冷而干燥的空气直接进入肺部,带走体内大量热量使体温下 降。
• 硬膜外阻滞后,阻滞区皮肤温度明显增加,而非阻滞皮肤温度下降, 通过未阻滞区的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及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以保持体 温恒定。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手术室温度和湿度
• 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25℃。层流手 术室内外空气快速对流,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 室温低于21℃时,皮肤与环境温度差值过大, 辐射和对流散热均显著增加,所有患者都会出 现低体温。
• 呼吸时机体为加温气体而散失的热量通过气体 对流丢失 。
• 湿度和空气的流动率也会影响体温变化 • 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全麻手术时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患者因素
• 年龄:
青春期----正值发育旺盛期,体温控制不稳定 老年人----皮下脂肪少,血液循环慢,新陈代谢低,导致体温偏低,对温度变化敏感度差 小儿-----由于体表面积相对体重大,且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 心理因素:
病人因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易致术中低体温。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机体散热机制
辐射: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外界 较冷物质的一种散热形式。安静状态下辐射 散热占总散热量的60%。辐射散热量同皮肤与 环境间的温度差以及机体有效辐射面积等因 素有关。环境与皮肤的温差越大,或是机体 有效辐射面积越大,辐射的散热量就越多。
传导:传导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 的转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机体深部的热 量以传导的方式传到机体表面皮肤,再由后 者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体。
发生率约40% • 寒战增加患者不适感,以及引起伤口疼痛,而需增
加止痛剂用量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增加切口感染率
• 低体温引发体温调节性血管收缩,显著降低皮下氧张力, 组织缺氧间接抑制中性粒细胞功能,从而增加切口感染 几率
• 低体温直接抑制免疫功能,包括T细胞介导的抗体的产 生以及中性粒细胞非特异性氧化杀伤细菌的能力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改变药物代谢
• 调节器官功能和药物代谢的酶对温度敏感 • 核心体温降低2℃后,肌松药的作用时间会延
长一倍 • 低体温还降低静脉麻醉药的清除率 • 增加挥发性麻醉药的组织溶解度 • 增加布比卡因的心脏毒性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寒战的发生率增加
• 患者中心体温约降低1℃,就会出现寒战 • 低温引起寒战可显著增加氧耗和二氧化碳生成 • 全麻恢复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复温的患者,寒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