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鉴赏】从齐文化的角度看莫言创作
基于齐文化的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解析
基于齐文化的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解析【摘要】莫言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之一,其小说中的动物意象备受关注。
本文将以齐文化为主要背景,探讨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的表现及其特点。
首先介绍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和齐文化对其影响,然后分析齐文化中动物象征的特点,并结合《蛙》、《红高粱》和《生死疲劳》等作品,解析其中动物意象的深层含义。
最后探讨动物意象在莫言小说中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通过对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齐文化对其创作的重要影响。
展望未来,动物意象在莫言小说中的应用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与发展。
【关键词】莫言小说、齐文化、动物意象、象征、特点、《蛙》、《红高粱》、《生死疲劳》、变化、发展、影响、展望、文学特点、解析1. 引言1.1 介绍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以农村生活为背景,描绘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
莫言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间风情,他擅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现实。
莫言的小说往往充满了暴力、性、死亡等元素,直面现实的丑陋和残酷。
他也善于运用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手法,在小说中探讨人性、命运、道德等重要命题。
莫言的文学特点包括: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交融、对人性与社会现实的探讨、对民间生活与乡土气息的描写等。
他的小说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给人以震撼和启迪。
莫言的作品常常带有强烈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性思考,深受读者喜爱和尊重。
通过对莫言小说的研究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莫言作品的独特魅力。
1.2 探讨齐文化对莫言小说的影响莫言的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广受瞩目,其中对动物意象的运用更是其代表作之一。
而莫言的文学创作受到了深厚的齐文化影响,这种影响在他的小说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齐文化对莫言小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动物象征的运用上。
齐文化中,动物象征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表达方式,通过对动物形象的塑造和运用,可以表达出丰富多样的情感和思想。
幻魅世界的另类想象——齐文化影响下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塑造
幻魅世界的另类想象——齐文化影响下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塑
造
王美春
【期刊名称】《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4)003
【摘要】莫言的家乡山东高密地处古代的齐国,齐文化风流潇洒,洋溢着自由精神,荡漾着万丈豪情,齐地的婚姻恋爱观念非常开放,这种风俗民情深深影响了莫言的创作,小说中那些放纵潇洒,富有自由生气的女子即由此而来.另外,齐地也是蒲松龄的故乡,《聊斋志异》中的花妖狐魅,皆有人性;莫言受此影响,创作的女性既神秘,又善良,这些在幻魅世界、人鬼之间出没的神秘女子形象是莫言受齐文化影响的结果.【总页数】6页(P7-12)
【作者】王美春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论莫言小说形式探索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关联——以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为中心 [J], 王西强
2.中国鬼文化:从文化整合到文学想象——《"幻魅"的现代想象——鬼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研究》读后及思考 [J], 龙其林;杨林夕
3.齐文化对莫言笔下女性人物创作的影响研究 [J], 李晓燕;;
4.齐文化对莫言笔下女性人物创作的影响研究 [J], 李晓燕
5.幻魅世界的另类想象——齐文化影响下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塑造 [J], 王美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齐文化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尚是 一位很 开放 的政治 家 ,封 齐之 后 ,他能 够 “ 因
元性 、浪漫性。瞄 H
’ 笔者认为 , 齐文化具有 务实 、
作者 简介 :周 梦博 ( 1 9 8 8 一 ),女 ,山东青 岛人 ,青海师 范大学人文 学院 2 0 1 1 级 区域 民俗 学专业硕士研 究生 。
・
8 9・
片面地理解为 以孔孟 儒家学 说为核 心的 “ 鲁文化 ”,
忽略 了 “ 齐 文过程 中 , 由于齐 国的灭亡 , 齐文化逐渐处于弱 势地位 , 没有 受到足 够 的重视 。尽管如此 ,作为 一种 影响 了 齐地 人 8 0 0多年 的独 立文化 形态 ,齐文 化依然 对生 存在这方水土上的人们产生着深远 的影 响。
尊 重 当地 的土 著文化 。后来管 仲治 国 ,进 一步继 承
莫言是 高密人 ,高密隶 属 山东 , 自古就 是文化 发 达 的地 区。山东是 孔子 、墨子 、孟子 的故 乡 ,春
秋 战国时期 的四大显 学儒 墨道 法 , 山东就 占据 其二 。
和发 展 了这种开 放的文 化政策 ,实行很开 明的治 国 方 略。春秋 时期齐 国著 名的宰相 晏婴就 是高密 人 ,
九合 诸侯 ,一匡 天下 ,使齐 国成 为春秋 五霸之 首 , 功勋 卓著 ,名扬天 下 ,青史 留 名 ,故管姓 子孙尊 管 仲为得姓 氏族 ”。 ‘ H ’
山东文 化往往被 称 为齐鲁文 化 ,鲁 西南 的鲁文化 是 商周文 化之集 萃 ,胶东 半 岛上的齐文 化则 与楚文 化 同源 。不 过 ,在 山东文 化 界 , “ 齐鲁文 化 ”往 往被
作为孔子的好友 , 晏婴 曾经悉心指导过孔 子的门徒 。
苟况 曾游学于齐( 古胶东 ) , 三为祭酒 , 稷下学者云集 , 乃一时之盛事 。 修《 左传 》 的左丘 明 , 也是鲁 国史官 。 高 密在古 代属于 齐 国 ,春 秋 称夷为 维 ,属莱 国 。公 元前 5 6 7年 ,齐 灭莱 ,改称 高密 。西周 初年 ,姜太 公封齐之营丘 ,即现在 的山东 临淄一带 , 到战 国时 ,
莫言的经典作品解析和文学创作理念
莫言的经典作品解析和文学创作理念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匠,在文学创作上一直都有着独特的理念和风格。
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蛙》等作品。
本文将从莫言的经典作品角度出发,对其文学创作理念进行一定的解析。
一、《红高粱家族》作为1987年“文学十年”运动的重头戏,《红高粱家族》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奠基之作。
小说以中国北方一个偏僻乡村为背景,讲述了以五个红高粱的命运为引子,展开了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家族史诗。
通过对家族发展的叙述,作者用细腻生动的笔触描述了中国每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缺陷。
在表现手法上,莫言采用了荒诞、寓言和神话等多种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众多鲜明形象和传奇故事。
小说的主题是人的命运,家族命运,更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寄托。
莫言在小说中给予了红高粱五子极富人性的形象化描写,以此通过一个小家庭将中国人历历在目的情感状况和时代局限表达出来。
这种将小家庭、小人物与民族历史、现实社会联系起来的写作方法在莫言后来的作品中经常出现。
二、《丰乳肥臀》《丰乳肥臀》是莫言的另一部经典之作。
小说着重描绘了中国老百姓家庭明快生动的生活,通过对五代同堂女性丰乳肥臀的描写,反映了中国女性的命途多舛、奋斗历程和生命悲欢离合。
小说着重探讨了女性家庭地位、家族兴衰和社会变化的深刻内涵。
莫言试图让读者从女性的视角出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想象世界和女性命运的变化。
小说中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对生命的崇敬、对女性的关注,是莫言笔下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三、《蛙》莫言最新的作品《蛙》是一部对当代中国草根年轻人生活的关注和呈现,莫言在小说中以一个小县城的所镇痛过镇出发,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和背景。
莫言以一家散居在农村的三代人为刻画主线,展示了走过一生的农民亲人的生活和命运,感情生活的沉浸和转向,这部小说展现了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的色彩。
小说中揭示了中国社会一些最为普遍的问题,揭示了社会的界限,深刻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增加构思难度,人物个性明显鲜明,构思丰富。
关于对莫言部分作品的简析
莫言的创作在艺术形式方面有着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人们在评论他时也往往更关注其作品的艺术形式。
然而在仔细阅读他的作品之后,会发现其深处还隐含着更加深刻的内涵.就是他的写作所具有着的鲜明独特的民间特征。
不论艺术形式怎样多姿,如何创新,莫言始终对民间文化作出关注,他在故乡的土壤上不懈地挖掘,带着上下求索的精神,使得笔下的乡土小说表现出了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的反思与关怀。
关键词莫言民间文化传承与转化一、民间文化对作家的滋养一个地域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即它的民风民俗,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各个方面都有着它的体现。
莫言在农村生活了二十多年,高密东北乡的民风民俗自然成为他创作的重要色彩,他往往在作品中赋予这些生活经历以新的生命。
作家自己也说:“我为什么成了一个这样的作家,而没有成为像海明威、福克纳那样的作家,我想这与我独特的童年经历有关。
我认为这是我的幸运,也是我在今后的岁月里还可以继续从事写作这个职业的理由”很显然,。
家乡的民风民俗强烈地影响了作家的创作。
莫言1955 年出生于山东高密,直到二十多岁才离开故乡。
相信他已深切的感受了农村生活,而生活给与他的黑暗与苦难,换个角度说,则是对他文学创作的一种恩赐。
莫言成长在家乡的黑土地上“那片黑土地对庄稼刑》“猫腔”里的也与民风民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猫腔”乃是一种地方小戏种,热情奔放、放任不羁是它给人最明显的感觉,可以说高密东北乡的老百姓们把精神集于了此处。
主人公孙丙以“猫腔”这种比较张扬的方式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生活中、在面对苦难时,他就用“猫腔”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二者合二为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猫腔”“之于孙丙实际上就是民风民俗之于普通大众。
总之,民风民俗、民间文化与作者之间有着割舍不了的联系,民间不仅在精神层面上滋养着作家,而且也反过来不断赋予自身以新的内容。
莫言就是高密东北乡民风民俗的纪录人,作家创作与民间文化相融合反而会出现崭新的灿烂。
可以说也正是由于民间文化这样的滋养,才使得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有别于沈从文的湘西、也有别于鲁迅批判小说中的的种子来说是贫瘠的,对感情的种子来说是肥沃的。
试析莫言小说创作的特色莫言小说的创作特色
试析莫言小说创作的特色莫言小说的创作特色80年代,中国的文学理论领域笼罩着浓厚的西方情结,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影响着作家创作的内容和形式。
莫言深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其作品充满了神秘、诡异、朦胧、空灵的氛围。
在此基础上,他又不自觉地开掘民间的创作源泉,把自己得天独厚的语言艺术,深深扎植于高密东北乡的民族土壤里,广泛吸收了民间文化的生命元气,叙述了“高密乡”的悲欢离合。
在创作特色上,他用具有穿透性的语言、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对中国历史、现实、社会、人性等进行个性化体验,并融合西方现代派,尤其是魔幻现实主义,来表现东方古老民族坚强而又懦弱、伟大而又卑微的品格,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陌生感与惊奇感以及悲剧的美。
一以“性”和“暴力”为创作的主要内容莫言的文本世界充满着对性和暴力的执着呈现。
与同时期先锋作家相比,莫言作品中的性与暴力是来自人的原始本能,是强悍的生命力的体现,充满着原始的张力与激情。
在莫言小说创作中,一方面描写了一种荡魂摄魄的“性爱”,另一方面描写了暴力。
莫言对性的描写是美的,并且有着一种荡魂摄魄的力量。
如小说《丰乳肥臀》中描写上官来弟与鸟儿韩的性爱,被苦难生活压抑了十五年的青春激情像野火一样慢慢地燃烧起来。
他双膝一软,跪在了来弟的身体前,用滚烫的、抖颤的嘴巴,吻着她的脚踝骨下边那块光滑的皮肤……在狂吻的间隙里,她喘息着说:“让那个哑杂种、让那个半截鬼死了去吧,烂了去吧,让乌鸦啄瞎他的眼睛吧……”小说中莫言用了大量文字来描写他们对爱情和性的正常需要,以及两个人结合过程中的内心世界。
在整个叙述中,没有丝毫的淫荡,而是充满了人生的辛酸、苦难和生命的悲凉。
又如《红高粱》中“野合”场面,给读者带来了强烈震撼力。
“我爷爷”和“我奶奶”这两个大胆的、追求自由的年轻人,在高粱地里演绎着他们的爱情,在野外忘情地交合,体现了他们强烈的生命意识。
不管在原作中,还是在改编的影片中,我们都不会觉得这个场面是猥亵的,相反我们读出的是庄严与悲怆。
莫言的文化身份、审美贡献及当下意义
莫言的文化身份、审美贡献及当下意义莫言自从获得诺贝尔奖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此欢呼者有之,疑惑者有之。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他们心中的莫言以及诺奖,以至于莫言写作的文化身份、艺术成就以及当下意义都成了疑问重重、莫衷一是的话题。
我认为,对于诺奖,我们不必过度解读,作家的价值并不是因为他获得了某种奖项才具有的,而是由他的创作成绩决定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个作家的创作实绩本身。
就作为一个作家而言,莫言的本土身份是无容置疑的,它的创作是以本土生活为背景、对本土生存体验的一种深层传达。
在同类作家里面,莫言的这种本土生存内容的艺术传达无疑是最成功的。
从1980年代崛起于文坛以来,莫言凭借自己的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卓绝的艺术才华,创造出一个个既以无畏气概直面我们时代的本质又充满天马行空般艺术想象的世界,将人、文学、社会的对话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假如我们还愿意承认诺奖也代表着对作家创作水平的一种外部肯定的话,那么无论如何,莫言的获奖对中国文学进一步发展来说,是一股有巨大促进作用的正能量,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正以它的成绩被世界认可和接受,有助于中国文学重新检视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核心价值。
一、文化身份:齐鲁大地走出的中国民间之子莫言当下受到的一个主要质疑,是它的创作是否有足够的本土代表性。
其实在莫言获奖之前,就有莫言是为了满足西方人的中国想象而写作的这样的说法:我们过分看重外国人的评价和奖赏。
“诺奖”的一个马悦然“评委”来到中国,就把莫言等一些中国作家的胃口吊得高高的,就让他们围着他团团转。
我们应该少关注一些外国人怎么评价自己,多关注自己时代的现实和问题。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前现代向现代转型的时代,有很多沉重的问题压在我们心上,压得心都要碎了。
按理说,这是一个最容易出现伟大作家和伟大作品的时代。
但为什么没有出现呢?因为我们的时代和文学缺乏对现实、对痛苦的关注。
我们的作家更多地停留在欲望、物质享乐和狭隘的个人体验这样一个层面上,缺乏对重要问题的关注。
基于齐文化的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解析
基于齐文化的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解析
齐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部分,对莫言小说中的动物意象产生了深远影响。
齐文
化以尊重自然、崇尚劳动、注重生活、强调礼仪等为特征,这与莫言小说中的农村生活紧
密相连。
在莫言小说中,动物常常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能够体现出农村生活的本真
和深刻。
莫言的经典作品《红高粱家族》中,鸡、狗、猪等动物形象被生动、深刻地塑造,反映出了农村生活的一种真实和朴素。
莫言小说中的动物意象不仅仅是对农村生活的写照,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在齐文
化中,动物一直被视为人类的朋友和助手,人与动物之间有着亲密的联系和共生的关系。
而在莫言的小说中,动物常常成为人类行为的隐喻和象征。
在《红高粱家族》中,小说中
的鸡、狗、猪等动物形象并不仅仅是为了描绘农村生活的细节,更多的是凸显出人性的复
杂和新一个况。
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的丰富多彩,不仅丰富了作品的魅力,更展现出了作家对齐文化
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在《蛙》中,蛙被赋予了极为丰富的象征意义,既代表了自然的神秘
和力量,也揭示了人类的贪婪和愚昧。
这种将动物意象巧妙融入作品的写作手法,不仅增
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让读者对齐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莫言小说中的动物意象所蕴含的齐文化精神,为读者提供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
窗口。
齐文化注重生活的真实和礼仪的尊重,这与莫言小说中对动物形象的赋予密不可分。
通过对动物意象的解析,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齐文化的价值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拓展自己
的文化视野,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基于齐文化的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解析
基于齐文化的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解析齐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化阶段,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齐文化中,对动物的运用和象征意义非常丰富,它们常常被运用在文学作品中,用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境。
而莫言作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其作品中也充满了丰富的齐文化意象,尤其是对动物意象的处理更是一绝。
本文将结合齐文化,以莫言小说中的动物意象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齐文化对动物的象征意义。
在齐文化中,动物扮演着重要的象征角色,它们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形态,更多的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齐文化中,龙是权力和神圣的象征,麒麟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狐狸是狡诈和智慧的象征,而白鹭是纯洁和高雅的象征等等。
这些动物不仅仅是文化符号,更是一种丰富的文化资源,它们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学创作和精神世界。
在莫言的另一部作品《蛙》中,对动物意象的运用同样非常精彩。
小说以中国的灾难年代为背景,通过一个男孩与一只青蛙的故事,描绘了一个动人的乡村画卷。
在小说中,蛙不仅是一种动物形象,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丰收、忠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莫言通过对蛙的描绘和运用,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蛙文化符号巧妙地融入到小说之中,赋予了蛙一种神秘而又深刻的文化意义。
通过对蛙这一动物意象的处理,莫言不仅展现了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更是为小说注入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气息。
莫言在其作品中对动物意象的运用非常丰富和精妙。
他通过对动物的描绘和融合,将齐文化中丰富多彩的动物象征意义融入到了文学创作之中,赋予了动物形象更为深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种对动物意象的巧妙运用,也为他的作品增添了更多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使其作品更具有文化内涵和深远意义。
幻魅世界的另类想象——齐文化影响下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塑造
2018年5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Mayꎬ2018第3期(总第193期总第34卷)JournalofShandongYouth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No.3May.No.193Vol.34收稿日期:2018-01-1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 (13&ZD122)作者简介:王美春(1977-)ꎬ女ꎬ山东财经大学副教授ꎬ文学博士ꎬ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ꎮ幻魅世界的另类想象齐文化影响下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塑造王美春(山东财经大学ꎬ济南250014)摘要:莫言的家乡山东高密地处古代的齐国ꎬ齐文化风流潇洒ꎬ洋溢着自由精神ꎬ荡漾着万丈豪情ꎬ齐地的婚姻恋爱观念非常开放ꎬ这种风俗民情深深影响了莫言的创作ꎬ小说中那些放纵潇洒ꎬ富有自由生气的女子即由此而来ꎮ另外ꎬ齐地也是蒲松龄的故乡ꎬ«聊斋志异»中的花妖狐魅ꎬ皆有人性ꎻ莫言受此影响ꎬ创作的女性既神秘ꎬ又善良ꎬ这些在幻魅世界㊁人鬼之间出没的神秘女子形象是莫言受齐文化影响的结果ꎮ关键词:齐文化ꎻ鬼气ꎻ女性塑造中图分类号:I206.7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008-7605(2018)03-0007-06㊀㊀故乡㊁梦幻㊁传说㊁现实是莫言的文学资源ꎬ故乡是他心灵不灭的精神存在ꎮ莫言的家乡在山东高密ꎬ高密地处古齐国ꎬ齐文化对莫言影响甚大ꎮ高密偏处胶东半岛一隅ꎬ是三个县交界的地区ꎬ民情朴素ꎮ莫言有营造原味乡野ꎬ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ꎮ面对高密的莽莽苍天ꎬ莫言借助非凡的想象ꎬ巧为穿插ꎬ使一则则传奇故事浮现其间ꎬ他的神思奇想在虚构与现实㊁遐想与历史间微妙互动ꎮ莫言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鬼里鬼气㊁古灵精怪的女性人物ꎮ这些介乎人鬼之间ꎬ身上带着仙气㊁鬼气㊁灵气㊁妖气的女性人物ꎬ反映了莫言在幻梦世界的另类追寻ꎮ作家阿城说: 莫言也是山东人ꎬ说和写鬼怪ꎬ当代中国一绝ꎬ在他的家乡高密ꎬ鬼怪就是当地世俗构成 我听莫言讲鬼怪ꎬ格调情怀是唐以前的ꎬ语言却是现在的ꎬ心里喜欢ꎬ明白他是大才ꎮ [1]莫言小说中的神秘氛围ꎬ受«聊斋志异»的影响很大ꎮ莫言如蒲松龄一般ꎬ对中国本土的神话㊁鬼怪故事很感兴趣ꎮ«聊斋志异»对莫言的影响从他的«学习蒲松龄»中可看出一斑:作者先后给蒲师爷磕了九个头拜见㊁认师㊁谢恩ꎮ由于青年之前的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度过ꎬ莫言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的影响ꎬ故乡高密的一景一物都是他创作的灵感泉源ꎮ小时在乡下听到的流传的鬼怪故事ꎬ也成为莫言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ꎮ这种作品有民间传说的影子ꎬ其中离奇古怪的情节和散发着鬼气的人物似乎是从古老的传奇中走出来的ꎮ莫言笔下的很多女主人公是非常神秘的人物ꎬ她们的诡秘莫测一点都不逊色于蒲松龄小说中的花妖狐魅ꎮ莫言曾说: 因为职业的关系ꎬ我也算看了不少文学作品ꎬ让我难忘的女性形象ꎬ不是貂禅也不是西施ꎬ而是我们山东老乡蒲松龄先生笔下的那些狐狸精ꎮ她们有的爱笑ꎬ有的爱闹ꎬ个个个性鲜明ꎬ超凡脱俗ꎬ不虚伪ꎬ不做作ꎬ不受繁文缛节束缚ꎬ不食人间烟火ꎬ有一股妖精气在飘洒洋溢ꎮ你想想那几个世界级名模吧ꎬ她们那冷艳的眼神ꎬ像人吗?不像ꎬ像什么?像狐狸ꎬ像妖精ꎮ 我认为跳孔雀舞的杨丽萍算一个可以与蒲松龄笔下的狐狸精媲美的小妖精ꎬ她在舞台上跳舞时ꎬ周身洋溢着妖气ꎬ仙气ꎬ惟独没有人气ꎬ所以她是无法模仿㊁无法超越的ꎮ [2]文学的永恒魅力在于作品显现出的人的精神深度ꎬ这是作家关于生命存在的独特发现ꎬ也是作家思想的一种艺术折射ꎬ莫言在内心世界中自觉地探索着人类存在的可能性ꎮ«怀抱鲜花的女人»㊁«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等作品都揭示了人在荒谬处境中的荒谬存在ꎬ关注着个体生命如何实现在荒谬处境中的精神超越和精神突围ꎮ一、怀抱鲜花的怪女人齐文化潇洒风流ꎬ莫言受齐文化影响很大ꎬ他的小说多具有 聊斋 韵味ꎮ不过ꎬ少了蒲松龄 聊斋 中强烈的讽喻和劝世色彩ꎬ呈现给读者的只是如烟如梦㊁如雾如云的惊鸿一瞥ꎮ莫言的很多小说不刻意经营情节的合理性ꎬ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虚构出变形的奇怪景遇ꎬ并因为与现实的脱节而使小说有了寓言般的多义性ꎮ如«怀抱鲜花的女人»中鬼魂般的美丽女人对男人的无止境的纠缠ꎬ«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中现代社会中的人们遭遇两位古代男女ꎬ试图追随他们弄个明白等ꎬ亦真亦幻㊁实中含虚的叙述中ꎬ蕴涵了无穷的象征意味ꎮ中篇小说«怀抱鲜花的女人»就表达了一个引诱与拒绝主题的准鬼怪故事ꎬ海军上尉与怀抱鲜花的怪女人的偶然邂逅ꎬ反映了作家的一种理念ꎬ以及芸芸众生的一种生存状态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面临一种无奈的状态ꎬ如被一个狐魅般神秘漂亮的女人追赶 小说深刻地揭示了人在世俗生存中的一种尴尬的两难状态ꎬ拼命追求一种东西ꎬ追求到了又试图抛弃它ꎬ刚想抛弃却又犹豫起来ꎬ人性的复杂性正在这里ꎮ«怀抱鲜花的女人»中海军上尉王四在回老家结婚的途中ꎬ邂逅了一位怀抱鲜花的奇异的似人非人的女人ꎬ她的面容姣好ꎬ微笑迷人ꎬ身着质地很好的绿色曳地长裙ꎬ好象从古典油画中走下来ꎮ心中充满邪念的王四对她一见钟情ꎬ一念之差便情不自禁㊁鬼使神差地吻了她ꎮ从此ꎬ王四的命运便与这个素不相识㊁莫名其妙的女人纠缠在一起ꎬ他始终摆脱不掉这个女人ꎮ他走到哪里女人便跟到哪里ꎮ上车时她跟着上车ꎬ下车时她跟着下车ꎻ过桥的时候她跟着过桥ꎬ回家的时候她跟着回家ꎮ气急败坏的王四用 打你一炮也不过五十元 的下流语言污辱她ꎬ拿出刀子恐吓她ꎬ甚至后来双手掐住她的脖颈ꎮ可这奇怪的女人㊁迷人的微笑㊁水灵灵的鲜花和诡异的黑狗ꎬ却如冥界中的鬼魅一样紧紧尾随着王四到了他家ꎮ在这中间ꎬ上尉心中的矛盾㊁欲望㊁柔情㊁道德此消彼长ꎻ最后ꎬ人性反复㊁犹豫㊁不可遏止的激情和一点点善良㊁温情互相交织的结果是ꎬ在准备与 钟表姑娘 结婚的洞房中ꎬ上尉与赤身裸体的鲜花姑娘紧紧搂抱在一起死去了ꎮ在王四即将走向幸福婚姻生活的途中ꎬ在县城的立交桥下的雨中的黄昏ꎬ女人的美丽令他过目不忘ꎮ他以对艳遇抱有幻想㊁却又无力摆脱平庸的朴实姿态上去搭讪ꎬ从此惹下祸端ꎮ等待着洞房花烛的父母和未婚妻对这个怀抱鲜花的女人当然不欢迎ꎮ他们甚至以中国人惯有的道德观念来想象上尉和这个女人的关系ꎬ并且迅速把这种不欢迎转换成了对军人的愤怒ꎮ可怜的军人哀求过㊁恐吓过㊁愤怒过ꎬ但也感动过ꎬ女人依旧和他如影随形ꎮ在拥挤的开往乡下的公共汽车上ꎬ在夕阳下的原野和池塘ꎬ女人双手搂着鲜花ꎬ脸上的笑容永远ꎬ墨绿色的长裙飘飘 黑狗一直跟着这个女人ꎬ如一个忠实的奴仆ꎮ王四和怀抱鲜花的象征着诱惑的虚幻女人进行了一场诱惑和反诱惑的角逐ꎮ诱惑就像幽灵一样追随着㊁考验着人性深处的欲望ꎬ欲望的过度放纵会使沉迷其间的人付出代价ꎮ王四的父母㊁未婚妻和堂弟代表着世俗的伦理道德的力量ꎬ他们没能阻止住王四内心的非理性因素ꎮ最后ꎬ王四和女人同归于尽ꎮ莫言在这个传奇中传达了自己对人性和世俗生活的感悟ꎬ欲望的渴求和满足是世俗生活的重要内容ꎬ无止境的纵欲会将人推向毁灭的边缘ꎮ小说运用象征手法描摹了人性深处的非理性因素ꎬ虚虚实实的艺术世界为小说蒙上神秘与哲理的色彩ꎮ小说中怀抱鲜花的女人是一个虚化的为情而生的符号ꎬ作为上尉脑海中的一个幻像ꎬ这个梦想中的情人只不过是一个幻影ꎮ王四在现实生活中所要面对的依然是家乡俗气的 闹钟姑娘 ꎬ罗曼蒂克的爱情只不过是一个永远不可企及的幻象ꎮ或许ꎬ每一个男人的脑海中始终存在着一个完美无缺的女人ꎬ在他的婚姻危机和世俗生活的苦恼里ꎬ她不时会神出鬼没地出现㊁诱惑他ꎬ使他的生命脱离正常人生的轨道ꎮ怀抱鲜花的女人的虚幻指向的是人生的苦恼ꎬ俗世的现实生活拒绝了男人身上固有的浪漫情怀ꎮ人类不能脱离既定的生存秩序或环境而独立生存ꎬ必须依托社会㊁历史㊁文化等的存在为基础ꎮ同时ꎬ人类又是一种个体的生命存在ꎬ生命本身又有着许多庞杂的非理性因素ꎬ它们时不时地冲破理性因素对人类自身的预设或规划ꎬ制造出许多难以言说的尴尬和荒谬ꎮ«怀抱鲜花的女人»中上尉因一念之差ꎬ把自己即将到手的幸福毁于一旦ꎮ他抵挡不住诱惑ꎬ致使个人的命运脱离了自身预设的轨道ꎮ人类的兽欲本能和善良悲悯的天性ꎬ促使王四远离理性因素的控制ꎬ无法预测和掌握命运ꎬ一步步滑向死亡的深渊ꎮ莫言在这篇小说中表达了他对人性㊁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ꎮ怀抱鲜花的女人象征诱惑ꎬ经不起诱惑的人在触及诱饵后ꎬ便要付出惨重的代价ꎮ诱惑会缠绕㊁跟随着他ꎬ考验他的毅力ꎬ折磨他的身心ꎮ最终ꎬ他在错失一个个良机后ꎬ与诱惑同归于尽ꎮ这种象征的手法给这个传奇蒙上了一层人生哲理的色彩ꎮ小说要表现的或许是人性的弱点ꎬ致命的诱惑永远会缠绕着不甘平庸的人ꎬ灵肉挣扎的结果是悲剧性的ꎻ或许是生命的醒悟ꎬ命运的无奈总在折磨着人类ꎬ导致他们情爱的绝决ꎮ小说如同一篇寓言ꎬ具有浓郁的反讽气息ꎮ二、长安大道上的古典美人莫言经常借用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些创作技法ꎬ如用说书人口吻讲述故事ꎬ用幽默㊁戏谑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推进情节发展ꎬ«天花乱坠»将三个有关女人与麻子的故事讲得 天花乱坠 ꎮ«丰乳肥臀»中化为鸟仙的三姐ꎬ让我们既看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ꎬ又看到了莫言在有意识地向中国传统的传奇文学学习ꎮ莫言小说中的种种传奇的生活现象ꎬ是他对中国社会㊁历史乃至人性反思和表达的一种特殊方式ꎮ他不仅反思历史ꎬ还密切关注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ꎬ如小说«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等ꎮ中国传奇叙述中经常用的模式是奇事或奇遇ꎬ生活中的奇遇会让人卷入一件莫名其妙的事件中ꎮ«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以乡间的奇人奇事征服读者ꎬ侯七们遇到一对天外来客般的古代男女ꎬ因整日身处枯燥㊁单调㊁平庸的精神状态ꎬ对这对奇异男女的现身无限关注和迷恋ꎬ奇遇情节激活了他们的日趋单调㊁物化的生活模式ꎮ小说以清闲典雅之笔风将现代社会人类的好奇欲望描摹到极致ꎬ对普通人近乎病态的好奇心做了恶作剧般的打趣和调笑:一男一女骑着一驴一马来到长安大道ꎬ 侯七 们一路跟踪ꎬ但跟踪㊁围观的结果是白马黑驴分别翘起尾巴拉出几十个粪蛋子ꎬ然后像电一样地往前跑去ꎮ«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中的女主人公是那个身穿红裙的少妇ꎬ她骑着一匹油光闪闪的小墨驴ꎬ旁若无人般地闯红灯㊁过马路ꎮ她的身后ꎬ跟着一个骑白马㊁披挂着银灰色盔甲的男子ꎬ他右手握一枝木杆的长矛ꎬ矛尖闪闪发光ꎬ他浑圆的头盔上竖着一个尖锐的枪头ꎬ枪头上高挑着一簇红缨ꎮ就这样ꎬ一驴一马驮着一女一男ꎬ在下班高峰期的长安大道上闯了红灯ꎬ大家用平时少有的平静和肃穆看着他们过了马路ꎮ有好多骑自行车的人都调转了车头ꎬ跟着这一男一女想看热闹ꎬ侯七就是其中的一个ꎮ春寒料峭ꎬ人们有的穿着羽绒服ꎬ侯七穿着毛衣毛裤ꎬ驴上的女子却只穿着一条红稠裙ꎬ腰里扎着一条棕色的皮带ꎬ皮带上挂着一柄镶着钻石的短剑ꎬ她的胳膊很长ꎬ红袖肥大ꎬ腕上套一只玉镯ꎮ侯七和大家尾随着那驴那马从鸿宾楼门前到了六部口ꎬ正碰上红灯ꎬ原以为他们还会闯红灯ꎬ没想到这回他们停下来等绿灯了ꎮ一个警察看到了骑驴㊁骑马的男女ꎬ跑过来ꎬ刚想说什么时绿灯亮了ꎬ那女子一驴当先ꎬ率领大家过了斑马线ꎮ有的人好奇ꎬ问那男女是干什么的ꎬ没人回答他们ꎮ有的人想挤到前面ꎬ看那女子的脸ꎬ结果被骑马男子用长矛拦住了ꎬ但大家都往前冲ꎬ把他的矛杆冲歪了ꎬ他拔出了悬挂在腰间的长剑ꎬ将一个人的头发削去ꎬ人们再也不敢逾越ꎮ六部口的那个警察骑着摩托车追来ꎬ要求骑马和骑驴的男女站住ꎬ他们没有反应ꎬ警察用警棍敲了一下骑马人的头盔ꎬ结果他自己被狼狈地挂在了道路隔栏上ꎬ倒地的摩托倒在了路中央ꎬ制造了一起几十辆汽车撞在一起的交通事故ꎬ所幸没有死人 侯七和大家跟着驴马穿过了府右街路口ꎬ过了新华门ꎬ骑驴的女子被路边的花朵吸引了ꎬ她掐了一朵蓝花叼在嘴里ꎬ人们把他们围在了墙边上ꎮ有两辆摩托和一辆警车开了过来ꎬ要求人们解散ꎬ骑马人三下两下就把警察用长矛拨到一边了ꎬ然后ꎬ他和美人继续前行ꎮ很多人都散了ꎬ但侯七及少数几个人还是一直跟着ꎬ并在天安门前面追上了驴马ꎮ过了南池子大街ꎬ过了王府井大街ꎬ过了东单路口ꎬ过了国贸大厦 一切都没变化ꎬ只是跟着的人越来越少ꎬ当只剩下侯七一人时ꎬ白马和黑驴停住脚步ꎬ他的心中一阵狂喜ꎬ没想到马和驴各自翘起尾巴ꎬ拉出几十个粪蛋子后ꎬ像电一样向前跑去ꎮ故事到此结束ꎮ骑驴美人在这里是个虚幻的影像ꎬ我们不知道她从哪里来ꎬ要到哪里去ꎬ只知道她的出现让大家神魂颠倒ꎬ她的惊鸿一瞥般的美丽现身ꎬ充满神秘的浪漫色彩ꎮ她身上具有无限丰富的内涵ꎬ她可以代表善良的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或理想ꎬ也可以代表人类虚幻的不可知的未来ꎻ也可以什么都不是ꎬ就是她自己ꎮ愚人节侯七们在长安大道上的奇遇是莫言为现代人精心安排的一次惊喜ꎬ他们需要奇遇来调节㊁激活单调乏味㊁机械重复的生活模式ꎬ小说对现代人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状态进行了探寻ꎮ苍白㊁平淡的日子里ꎬ在大街上遭遇一位骑黑驴的红裙少妇ꎬ空虚㊁无聊的侯七们猛然被一种强烈的期待攫住ꎬ开始了执著的追随之旅ꎮ最后希望却落空了ꎬ幻想着一种外来激情的拯救的他被抛弃在城市的大街上ꎬ行为失去了意义ꎬ剩下的只是一种无聊与落寞的感觉ꎮ莫言的小说中ꎬ传奇多是作为主题㊁动机来推动小说的叙述ꎬ或是充当一个细节来增加小说的怪异色彩ꎮ奇遇作为中国传奇叙述中常见的模式ꎬ奇遇之奇往往是因为超出了日常生活的经验和逻辑ꎮ«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中ꎬ侯七遇到了天外来客般的骑驴美人和古典骑士ꎮ身穿红裙的美貌少妇和披挂盔甲㊁手握长矛的骑士ꎬ出现在车流涌动的长安大道上ꎬ侯七之流们不由自主地尾随着他们ꎮ这对来历不明的古典男女ꎬ就像古代侠士一样旁若无人地在长安大道上穿行ꎬ这不能不激起现代人的兴奋㊁好奇和骚乱ꎮ时空的交叉和错位是这篇小说的 奇 之所在ꎮ古典男女不可抗拒的魅力反衬出当代社会中人的平庸和乏味ꎬ他们超凡脱俗的气质是对现代社会中世俗㊁功利的一种反讽ꎮ小说通过现代人的好奇心被一对古代的男女牵引着掉起胃口ꎬ结果却只得到 一堆驴粪蛋 的故事ꎬ揭示荒谬无处㊁无时不在ꎮ小说结局表明ꎬ程式化的平庸生活状态㊁常规的工作生活秩序不会被轻易打破ꎬ它总是压抑人们对新奇事物的渴望ꎬ迫使人们无奈地向现实让步㊁妥协ꎮ但只要人对自己的生存际遇心怀不满ꎬ还不想彻底放弃对命运的掌握ꎬ人类就还有希望ꎮ三、飞翔的神秘女郎借助鬼怪是莫言传奇叙述的一大特色ꎮ中国传统叙事模式中ꎬ神秘的超自然力量在小说中的出现ꎬ总是寄寓了作者的某种写作意图或理想ꎮ在叙事层面上ꎬ可以帮助作者实现小说情节上的转折ꎻ在内容上ꎬ作者还可借鬼怪表达他对人事的态度ꎮ莫言用鬼怪志怪建构了一个想象的世界ꎬ以此表达他对世俗生活中的不幸的女人的同情和怜悯ꎮ如«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领弟ꎬ由于心爱的男人鸟儿韩被一群来历不明的匪徒抓走ꎬ痛失爱人的悲伤和绝望击垮了她ꎬ她从此变成了一个人形鸟性的鸟仙ꎻ小说中还曾写道ꎬ高密东北乡短暂的历史上ꎬ曾有六个由于恋爱受到阻碍㊁婚姻不和睦的女人ꎬ顶着狐狸等动物的灵位度过了神秘而让人敬畏的一生ꎮ短篇小说«翱翔»中逃婚的女人燕燕用飞翔来保护自己ꎬ她像鸟一样在夜晚的松林上空飞翔 关于燕燕的故事是这样的:燕燕生得很美ꎬ修长的双臂㊁纤细的腰肢ꎬ容长的脸儿ꎬ细眉高鼻ꎬ双眼细长ꎬ像凤凰的眼睛ꎻ但她的哥哥是个哑巴ꎬ年纪很大了还没找到对象ꎬ于是家里人便做主用燕燕给她的哑巴哥哥换了个媳妇ꎬ名叫杨花ꎮ杨花是高密东北乡数一数二的美女ꎬ她的哥哥一脸大麻子ꎬ四十多岁了还是个老光棍ꎬ为了麻子哥哥 黑大汉洪喜ꎬ杨花委屈自己嫁给了燕燕的哑巴哥哥ꎮ他们几个的婚姻方式ꎬ俗称换亲ꎮ燕燕一开始不知道家里人把她嫁给了一个麻子ꎬ新婚当天ꎬ 她看到了洪喜的脸ꎬ怔怔地立住ꎬ半袋烟工夫ꎬ突然哀嚎一声ꎬ撒腿就往外跑ꎬ两个女傧伸手去拽她的胳膊ꎬ嗤ꎬ撕裂了那件红格褂子ꎬ露出了雪白的双臂㊁细长的脖子和胸前的那件红绸子胸衣ꎮ [3]跑了新媳妇ꎬ高密东北乡的人们都帮着追ꎬ一群人马上就要捉住燕燕了ꎬ 突然ꎬ一道红光从麦浪中跃起ꎬ众人眼花缭乱ꎬ往四下里仰了身子ꎮ只见那燕燕挥舞着双臂ꎬ并拢着双腿ꎬ像一只美丽的大蝴蝶ꎬ袅袅娜娜地飞出了包围圈ꎮ [4]后来ꎬ燕燕降落在村东老墓田的松林里ꎬ落在墓田中央最高最大的一株老松树上ꎮ她最后被人们用弓箭射了下来ꎬ铁山老爷爷拎起一桶狗血浇到了她身上 想逃婚的燕燕没有成功ꎬ虽然她无师自通地用飞翔来逃避捉她的人们ꎬ但终究还是被逮住了ꎮ她的结局ꎬ注定是要带着满身的伤痕隐忍地在这世界上生存ꎻ因为ꎬ她连死的权利都没有ꎬ会有很多人看守着她ꎬ不让她自杀的ꎻ也许ꎬ她会回心转意ꎬ为洪喜生个小麻子传宗接代ꎮ总之ꎬ作家想象的浪漫的反抗失败了ꎬ残酷的现实占了上风ꎮ«丰乳肥臀»中的三姐上官领弟ꎬ深爱着威风凛凛的扑鸟专家 鸟儿韩 ꎬ鸟儿韩被日寇捉去做劳工后ꎬ她承受不了打击ꎬ变得神经错乱ꎮ鸟儿韩被捉走后第三天ꎬ三姐从炕上爬下来ꎬ赤着脚ꎬ毫无羞耻感地袒露着胸膛走到院子里ꎮ她跳上石榴树梢ꎬ把柔韧的树枝压得像弓一样ꎮ母亲急忙去拉她ꎬ她却纵身一跃ꎬ轻捷地跳到梧桐树上ꎬ然后从梧桐树又跳到大楸树ꎬ从大楸树又降落到我家草屋的屋脊上ꎮ她的动作轻盈得令人无法置信ꎬ仿佛身上生着丰满的羽毛ꎮ 我认为ꎬ如果不是母亲请来樊三等一干强人ꎬ用黑狗血把三姐从屋脊上泼下来的话ꎬ三姐身上就会生出华丽的羽毛ꎬ变成一只美丽的鸟ꎬ 去寻找她的鸟儿韩ꎮ[5]这是三姐领弟在鸟儿韩被抓后神经错乱ꎬ变为 鸟仙 的整个过程中的一个细节描写ꎬ充满了神秘的㊁匪夷所思的色彩ꎮ由于战争的灾难ꎬ人丧失了最基本的生存权利ꎬ异化为类人非人的生物ꎬ三姐领弟就是人性异化的佐证ꎮ她因大悲痛而迷失人性ꎬ变成半人半鸟的生灵ꎬ后来嫁给爆炸大队战士孙不言ꎻ因为得了 幻想症 ꎬ看了美国飞行员巴比特的跳伞飞行表演ꎬ试图效仿㊁练习飞翔的她摔下悬崖而死ꎮ莫言的创作中具备了许多浪漫主义的要素ꎬ比如夸张㊁幻想㊁超现实的离奇故事等ꎬ与西方魔幻主义作品相似ꎮ莫言继承了齐地作家蒲松龄的一些品质ꎬ他的小说颇有«聊斋志异»的艺术风格ꎬ以乡村百姓的自由想象为基础ꎬ从万物有灵的观念出发ꎬ超脱现实ꎬ沟通阴间和阳世ꎬ连接花鸟禽兽ꎬ建构出一个不同于世俗世界的审美空间ꎬ创造出一系列传奇小说ꎮ莫言的超越之处在于他从个体的世俗生存出发ꎬ直面人类的悲剧性宿命ꎬ展示历史和人性的冲突ꎮ«红高粱家族»中的二奶奶恋儿是一个敢作敢当的奇女子ꎬ在与余占鳌的猎捕和反猎捕中ꎬ她甚至扮演了一个主动的角色ꎮ日本鬼子残忍地糟蹋了恋儿ꎬ小说通过恋儿自己的视角来表现那场令人发指的悲剧ꎬ她遭到的凌辱通过她痛苦的灵魂和肉体感受表达出来ꎬ惨无人道的情形震撼人心ꎮ小说后来写道ꎬ二奶奶在遭到惨无人道的凌辱后ꎬ死后起尸狂语不止ꎬ灌湾水ꎬ往心窝上压钢火镰㊁压犁地的钢铲等都无济于事ꎬ二奶奶怨气冲天的怒骂持续数天ꎬ情形恐怖ꎬ充满神秘㊁诡奇的气息ꎮ最后ꎬ我爷爷请来 山人 作法ꎬ二奶奶才咽了最后一口气 二奶奶以她那诡奇超拔的死亡过程ꎬ结束了她那短促的绚丽多彩的一生ꎮ鬼怪在日常生活中出现ꎬ通常暗示事件的不正常ꎬ或者人们心理的恐慌不安ꎮ中篇小说«司令的女人»中鬼魂显灵让坏人得到了惩罚ꎬ为好人洗去了罪名ꎮ结尾:深夜ꎬ范小鬼子揭穿了吴巴是杀人凶手的面目ꎬ死去的女人小唐的阴魂在窗外飘荡ꎮ小说化用了民间传奇中冤鬼复仇的模式ꎬ小唐的阴魂不散是为了讨取真凶吴巴ꎬ鬼魂现身为司令洗去了罪名ꎮ四、诗意的浪漫女子莫言的小说包含着两个世界ꎬ现实的小说世界和超现实的小说世界ꎮ童年回忆㊁家乡生活㊁时代变化带来的苦恼与冲突等是写实的ꎻ超现实的小说中ꎬ神秘的色彩弥漫开来ꎬ给小说中的人物蒙上一层传奇色彩ꎮ莫言的一些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ꎬ偏离了简单的现实ꎬ偏离了静止的日常生活ꎬ偏离了写实主义ꎬ将生活的另一面 神奇性展现出来ꎬ拓展㊁创造了故乡的 现实 概念ꎮ短篇小说«夜渔»㊁«秋水»ꎬ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ꎮ«夜渔»的写作时间为1991年ꎬ作者写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一个小故事ꎮ小说中的女性神秘㊁高贵㊁善良㊁漂亮ꎬ如同«聊斋志异»中的狐仙ꎬ色彩迷离㊁令人惝恍ꎮ乡村少年 我 跟随捉蟹能手九叔ꎬ穿越密密层层的高粱地ꎬ来到离村很远的小河沟捕捉螃蟹ꎮ深夜雾气渐浓㊁月光幽幽ꎬ九叔吹出一些唧唧啾啾的怪声ꎬ他的目光绿幽幽的ꎬ对 我 的呼唤毫无反映ꎬ 我 戳他的脊背发现凉得刺骨ꎮ九叔的怪异㊁周围的怪声使 我 毛骨悚然ꎮ我 是个十来岁的男孩子ꎬ有了朦胧的性爱意识ꎬ或许还有 恋母情结 ꎮ在极端惧怕的条件下ꎬ心有所想就出现了一个美若天仙的女人ꎮ这个女人亭亭玉立㊁面若银盆㊁满脸微笑㊁香气袭人ꎮ 她回手从身后拖过一根带穗的高粱杆ꎬ往河沟中的两道栅栏间一甩ꎬ那些青色的大螃蟹就沿着秆儿飞快地爬上来ꎮ她把高粱秆的下端插入麻袋ꎬ那些螃蟹就一个跟着一个钻到麻袋里去了ꎮ [6]有如此超现实的能力的她ꎬ突然而至ꎬ显然不是一个普通人ꎬ那她是仙女是鬼怪?还是狐狸?少年对女人的兴趣ꎬ是他朦胧性爱意识的表露ꎮ小说结尾ꎬ天亮了ꎬ村里的人们㊁父母㊁叔婶㊁哥嫂㊁九叔在野外找到我ꎻ原来ꎬ在深深的高粱地里ꎬ九叔摔了一跤ꎬ我和九叔走失了ꎬ九叔回家找我ꎬ我则在高粱地里迷失了方向ꎮ可是ꎬ梦幻中那位仙女一样的女人帮我捕捉的两麻袋螃蟹就在我身旁ꎮ那个女人留下的乩语以及25年后东南大海岛上再相遇的话ꎬ后来果然应验ꎮ小说的奇异性就在这里ꎬ把幻象㊁幻景当作生活的真实来写ꎬ并寓以某种观念㊁某种哲理ꎻ虽然使用了虚幻假定的幻觉幻化艺术ꎬ但它揭示的情理是美好的令人信服的ꎮ«夜渔»中ꎬ九叔的怪异㊁少年的恐惧㊁荷花的灿烂㊁女人的美丽及其超人的魅力ꎬ少年身旁那两麻袋螃蟹及乩语的应验ꎬ都令读者遐想ꎮ少年在迷离的自然面前ꎬ忘记了恐惧㊁自身ꎬ身体仿佛化作一种虚幻的情绪飘动起来ꎬ内心抑制不住的忧伤㊁感动ꎮ那个漂亮的女人似妖非妖㊁似鬼非鬼ꎬ25年前曾出现在 我 的梦中ꎬ25年后又与 我 再次相见ꎬ在新加。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莫言小说创作及其意义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莫言小说创作及其意义3高 君(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摘要:文学与地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莫言小说以其独特的乡土地域魅力引发了读者和研究者们的兴趣,文章便探讨了莫言的小说创作与齐鲁地域文化的内在关系及其意义。
关键词:莫言;小说创作;地域文化;意义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93(2010)01-0043-02 从地域文化的视角来研究文学现象和作家创作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每一个有着独特风格和鲜明个性的作家,都与一种特有的地域文化血脉相连,并且都秉承了一定地域的历史文化渊源,生之养之育之的土地,不仅给予作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和素材,而且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文学观念、创作风格、心理结构,其创作必然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
1 地域文化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莫言的家乡山东属于齐鲁文化区,这里有着丰厚的地域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
1.1 浓厚的文学传统众所周知,莫言出生地是山东高密,与孕育了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淄川同属一地。
《水浒传》和《聊斋志异》便是这个地方的突出代表,前者是歌咏杀人放火、敢作敢为的豪杰行为和“替天行道”的侠义精神,极富叛逆色彩;后者表现和探寻狐仙鬼怪的幽冥世界,追求想象的满足,神秘、玄妙,不拘俗套,显得放达活泼、轻松自由。
莫言十二岁失学后成为了一个地道的农民,他除了自己能找一些杂书看看之外,所接受文学和文化的教养大多数来自高密的民间传说,他有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爷爷和一个满肚子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奶奶,从小对鬼怪传说便是耳熟能详。
就是在这种民间文化的浸淫下,“仙话传说”、“灵异想象”深深植根于莫言的心灵与情感深处,莫言传承了蒲松龄“聊斋”式的叙事模式,以未受浸染的民间乡野的自由想象为基础,超越现实,沟通阴阳两界,将齐文化、时空转化的叙述模式和神怪小说传统有意识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了充满神秘氛围的高密东北乡。
基于齐文化的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解析
基于齐文化的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解析
齐文化的影响力深远,其艺术上的发展也极为突出。
莫言的小说也受到齐文化的明显
影响。
在莫言的小说中,动物意象发挥了强烈的作用。
本文从猫、鹿、马等三个代表性动
物试图探讨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对齐文化的影响。
首先,猫在莫言小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说里,猫是一种表达情感和展示友谊的
动物,在主人和其他人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
莫言文学作品中,德莱赞曾将猫比喻成人的
心灵,像巴比伦的《十四行诗》和《猫的故事》里的猫,都体现出对友谊、对善恶的审判,以及对人生的哀叹。
在齐文化中,猫也有崇高的地位,它不仅象征着友谊与和谐,也具有
强烈的情感色彩。
其次,鹿在小说里有着重要的意义。
鹿在文学作品中表达的是智慧、勇气和抗逆性,
它能够突破桎梏,扭转乾坤,打破原有的限制,寻找自由和希望。
鹿在齐文化也有着相当
重要的地位,被看作是能够突破困境的象征,也是希望的象征,有着历史的深厚的文化的
积淀。
此外,马也在莫言小说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马在文学作品中是勇气和力量的象征,
尤其在《长恨歌》里,马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马在齐文化中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既象
征着乘风破浪,又象征着勇气与抗逆,是传统文化中普遍被认可的文化载体。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莫言小说中的动物意象都受到齐文化的影响。
猫、鹿和马等三
种动物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之中,也存在于齐文化的历史文化背景当中,是对传
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因此,莫言小说中的动物意象具有浓厚的齐文化色彩,值得我们去研
究和欣赏。
基于齐文化的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解析
基于齐文化的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解析《莫言小说中的动物意象》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而著称。
在他的小说中,经常出现各种动物形象,这些动物形象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动物的独特理解。
齐文化作为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莫言小说中的动物意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莫言小说中的动物意象进行解析,探讨其与齐文化的关系,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在莫言的小说中,动物意象经常被运用来象征人物的特征和命运。
对于齐文化中的特殊动物形象的运用更是引人注目。
在《丰乳肥臀》中,作者通过对猪的描写展现了对齐文化中“好猪”、“美猪”观念的揭示;在《红高粱家族》中,作者则通过对鸡的描写,呈现了齐文化中对鸡的重视以及“祭鸡”等习俗的展现。
由此可见,莫言小说中的动物意象常常融合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而齐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中的动物意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更具体地说,齐文化中对动物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在莫言的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齐文化中对动物的特殊情感赋予是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齐文化中,人们对动物的敬畏和感恩常常表现在对动物的特别保护和对其特殊意义的理解上。
在齐文化中,鸡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人们常常通过祭鸡来表达对祖先的祭奠,以及对未来的祝福。
在莫言的小说中,关于鸡的描写往往体现出了这种特殊的情感赋予。
在《红高粱家族》中,作者通过对鸡的描写展现了齐文化中对鸡的重视和祭鸡的习俗,从而体现了对动物的特殊情感赋予。
基于齐文化的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解析
基于齐文化的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解析齐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文化,它在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莫言作为现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中也融入了丰富的齐文化元素。
在莫言的小说中,动物意象是一个常见的主题,它们常常代表着人性的各种面貌和社会现实。
在齐文化的影响下,莫言的小说中的动物意象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通过解析莫言小说中的动物意象,探讨其与齐文化的关联。
莫言小说中常出现的动物意象有哪些?在莫言的小说中,动物意象是一个重要的艺术元素,常常以各种动物的形象出现,如狗、驴、鸟、猫等。
这些动物形象往往不单纯地代表着它们自身的特性,而是与人类的命运、情感、欲望等紧密相连。
比如在《红高粱家族》中,狗被描绘成忠诚、无私的形象,象征着普通人民的品质和生活状态;而在《蛙》中,莫言则通过蛙与人类的关系,反映了社会和政治的种种问题。
莫言的小说中的动物意象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动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寓意,使得小说更加丰富和生动。
动物意象与齐文化的联系在哪里?齐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文化,它在思想、文学和艺术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齐文化追求自由、平等、民主、宽容,重视人性、生活、情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些观念在莫言的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动物意象正是这些观念的具体表现。
动物在莫言的小说中扮演着种种角色,它们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人类世界的投射,寓意着人性的丰富多变、生命的坚韧不拔和社会的纷繁复杂。
在小说中,动物与人并无绝对的界限,它们通常以一种象征性的形式存在,代表着人类所面临的现实和命运。
这就是动物意象与齐文化的联系之处:它们都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人性与生命的关怀,借助动物形象来探讨社会和伦理的重大问题。
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的艺术魅力何在?莫言的小说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强烈的文化氛围而闻名,而其中的动物意象则是这种独特风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莫言通过对动物形象的塑造,赋予了小说以真实感和生动性,使得故事更加具体和感人。
基于齐文化的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解析
基于齐文化的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解析莫言是中国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经常受到齐文化的影响。
在他的小说中,动物意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动物意象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
动物不仅仅被看作是自然界中的生物,而且也代表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道德。
在莫言的小说中,动物常常被用作象征性的形象,以代表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下面我们将解析几个莫言小说中的动物意象。
《红高粱家族》中的鱼在这本小说中,“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象征,它代表着和谐、和平和幸福。
鱼被认为是一种充满正能量的动物,它的存在可以带来好运和财富。
在小说中,红高粱家族的祖先就是从一个被称为“鱼塘”的地方开始建立起来的。
这个鱼塘是红高粱家族的根基,也是人们生活的源泉。
而在小说结尾的时候,主人公田晓霞也被比作一条鳜鱼,因为她像鱼一样,有着坚强的生命力和乐观的精神,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因此,在《红高粱家族》中的鱼象征着家族的传承、幸福和顺利。
《檀香刑》中的猫在这部小说中,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象征,代表着复仇和正义。
在檀香镇这个小镇上,有一只被称为“黑猫”的神秘动物,它总是在那些罪恶的人身边出现,用它幽灵般的眼神宣告着恶人们的命运。
而主角孙少安也被比喻成一只猫,因为他也是一个打破旧秩序、维护正义的人。
他和黑猫一样,独立而神秘,总是在那些罪恶之人的身边出现,为社会扫清了障碍。
因此,在《檀香刑》中的猫象征着正义、复仇和扫除邪恶。
《蛙》中的蛙这是一本非常有代表性的莫言小说,其中的蛙是一个重要的象征。
在这个故事中,蛙代表着人类的贪欲和无知,也象征着中国的现状和未来。
在小说中,居住在荒岛上的孤独男子手握一只蛤蟆,想要将其变成金子。
虽然这种事显然没有可能,但他还是放弃了自己所有的东西去博取财富。
而当蛤蟆最终死去时,他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一直在追求的那些东西根本就不重要。
同时,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中,蛙又被定义为一种生命形式,它代表着中国的未来和生命力。
而当这些蛙遭到屠杀的时候,也暗示着中国社会的现状和未来的方向。
基于齐文化的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解析
基于齐文化的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解析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在其小说中常常运用动物意象来丰富作品的内涵和意境。
在莫言的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与齐文化相关的动物形象,这些形象既是对齐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也是对齐文化精神的诠释和阐释。
本文将以莫言小说中的动物意象为切入点,探讨其中蕴含的齐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我们来分析莫言作品中常见的动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在莫言的小说中,常常出现狼、马、鸟等动物形象。
这些动物形象既是作品中的角色,同时也承载着特定的象征意义。
在《红高粱家族》中,作者描绘了一幅农民在抗日战争年代的生活画卷。
在小说中,狼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形象,它象征着邪恶与侵略。
狼在小说中往往出现在战争与暴力的描写中,它们嗥叫着,带着血腥的气息,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威胁和恐惧。
而与之相对的是,作者对于鸟和马的描绘则更多地是与生命、自由和温情联系在一起。
鸟在小说中往往象征着美好和希望,它们在自由飞翔的也承载着人们对于未来的向往和憧憬。
而马则是一种忠诚与力量的象征,在小说中往往扮演着守护者的角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坚强后盾。
那么,这些动物形象与齐文化有何关联呢?我们知道,齐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其文化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
齐国的文化主张实用主义、民主和互惠互利,注重个体的价值和尊严。
与此对应的是,齐国的历史上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悲壮气质的英雄人物,他们在面对强敌和压迫时,展现出了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种精神正是齐文化的核心,也是这些动物形象所具有的精神特质。
在《红高粱家族》中,狼的形象代表了那些邪恶与侵略的势力,他们嗥叫着,企图侵袭人们的家园。
与之相对的是,鸟和马的形象则代表了那些追求自由与公正的力量,他们在生活中扮演着守护者和抗争者的角色。
这些动物形象的塑造,无疑是作者对齐文化精神的一种诠释和延续。
除了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的其他作品中也常常出现与齐文化相关的动物象征。
比如在《丰乳肥臀》中,作者通过对鸡的描绘,塑造了一个在命运辗转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女性形象。
莫言小说浅析
莫言小说浅析莫言小说的文学成就、作品特色及争议分别是什么呢?大家是否清楚?一、莫言热的兴起改革开放多年来,网络书站、实体书店里多的是各种形态的码字为生之人,但几乎没有一个纯文学作家能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实为人文中国之一大缺憾。
但随着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莫言热”兴起。
转瞬之间,中国国内万众注目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降临中国作家头上没几天,从“莫言热”到“莫言产业热”已经热火朝天,从预测获奖到正式颁奖,持续近两年时间,中国人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得到了充分的渲泄。
二、中国文学“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现象由于中外文学观点及价值观的差异,中国文学在国外获认同的甚少。
纵观诺奖成立的百余年时间,中国作家当中偶尔获得提名的也不过鲁迅、老舍、沈从文等寥寥几人,以至于许多国内作家把冲诺奖作为中国梦之一来宣扬。
莫言的获奖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这也算是中国文学“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证据之一吧。
三、莫言小说之我见(一)莫言小说的成就。
莫言是当代中国较具代表性作家之一,创作了数部很有影响力的小说。
代表作《生死疲劳》曾获香港浸会大学“红楼梦”文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大奖;另一部小说《蛙》曾获茅盾文学奖。
他的小说都以非常尖锐的描写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苦难历程,农民对于土地与生命权利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文学界引起广泛关注。
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在文学领域的巨大影响已经是一个客观的社会存在。
(二)其作品特色。
尖锐的批判立场和奇特的叙事形式是其小说的重要特色。
他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与把握,很像鲁迅先生,一辈子在深刻批判中国社会,但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祖国;其次是魔幻神秘的写作技巧和艺术形式,使他的小说叙事始终建立在一种形式奇特、感觉陌生、甚至是表达晦涩的文学结构之上,如《生死疲劳》、《蛙》的叙事结构都套用了中国佛教传统中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的荒诞形式,利用《西游记》、《聊斋》等古代小说中的动物、地狱、幻境等神秘意象,尖锐的现实性和批判性都包裹在丰富的叙事艺术中表达出来,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浅论莫言的小说创作特色
浅论莫言的小说创作特色作者:申燕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21期摘要: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作为当代文坛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莫言独特的腔调和百味杂陈的写作姿态使得他的作品饱受争议,他以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荣膺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作家的作品是隐秘的内心情感的外现,莫言在小说中以人的生命为基点,注重人的感性生命的勃发,在对普通生命关照的过程中,彰显自己对生命价值的独特理解,重视人的本真感觉,始终关注人的生存本能。
关键词:农民本色;文化自修;穿透力;多视角一、莫言表现乡村生活的独特角度:农民本色莫言的创作,源源不断,爆发力强,他是从中国的乡村吸取自己创作的资源。
为什么如此呢?在20世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所占的比重,乡村所需要面对的时代难题和时代困惑,都特别重要。
要想彻底改造中国,也必须花大力气彻底改变乡村状况。
这一点决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乡村生活的比重。
但是,文学是讲究个性的,莫言,可以比较明确地把他确定为当代的农民式的作家、本色的农民作家。
这里可以引用一段莫言的话:我的祖辈都在农村修养生息,我自己也是农民出身,在农村差不多生活了20年,我的普通话到现在都有地瓜味。
这段难忘的农村生活是我一直以来的创作基础,我所写的故事和塑造的人物,甚至使用的语言都不可避免的夹杂着那里的泥土气息。
最初,我总是习惯在记忆里寻找往昔的影子直接作为素材,之后,写作注重审视现实生活的时候,有段时间总是觉得不太顺手,直到重新回到故乡高密,才终于找到问题的答案。
所以,现在再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素材的时候,我常常自觉的把它放在故乡的背景中构建,寻找默契……..我本质上一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文学视野之外的莫言》,《广州日报》2002年09月15日)莫言是个农民作家,他所塑造的是一群生活在故乡这块黑土地上热爱生活、热爱家乡、敢爱敢恨,有着除暴安良、抗御外侮的坚忍不拔的伟大生命潜能的农民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齐文化是一种广收博采、融会贯通、自由奔放、积极进取的文化,自古以来,深刻地影响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
莫言作为古齐国属地上的现代子民,身上流淌着齐文化血脉,创作中自然烙有鲜明的齐文化印记。
关键词:齐文化;广收博采;融会贯通;自由奔放;积极进取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288(2011)05-0020-04从齐文化的角度看莫言创作王恒升(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任何一个作家的创作莫不烙有作家文化人格的鲜明印记,而文化人格的形成又离不开长期耳濡目染的文化环境。
作为古齐国属地的现代子民,莫言的身上自然流淌着齐文化的血脉,张扬着齐文化秉赋的性格。
“齐文化以广收博采、融会贯通、自由奔放、积极进取为特征”,是一种“尊贤上功”、崇利善变的“实用主义的文化”。
[1]这种文化基因,不仅深刻地影响了莫言,而且在他30多年的文学实践中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
一、广收博采与融会贯通新时期文学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路走来,历经数十个文学潮流,终发展成如今浩荡无疆的多元阶段。
然而,无论文学如何翻腾裂变,绝大多数的作家终能被各个潮流瓜分殆尽,成为它们的形象代言人。
如提到伤痕文学,必谈刘心武;提到反思文学,必谈王蒙;提到改革文学,必谈蒋子龙;提到中国式的现代派小说,必谈刘索拉;提到先锋文学,必谈马原;提到寻根小说,必谈韩少功;提到女性文学,必谈王安忆;提到新写实,必谈池莉;提到现实主义回归,必谈河北“三驾马车”;提到新生代,必谈韩寒……当然,在每一个文学思潮中,并不仅仅只有上述几人,每一个潮流都会促生大批作家登上文学舞台。
笔者的意思是说,不论文学如何变化,活跃其中的作家绝大多数都只能各领风骚数几年,而风头一过,文学的宫墙上就会变幻出新的大王旗,拥有长久的且旺盛的文学创作生命力的作家是不多见的。
但莫言恰恰是一个拥有旺盛的创造力的作家。
熟悉莫言创作的人一般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要想把莫言像其他作家那样归类,实在是太难了!因为他的身影从他出道那天起就始终活跃在新时期文坛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甩出一篇或几篇作品,震撼并冲击着人们或紧张或松弛的阅读神经,让人们知道莫言依旧是一个文学弄潮儿。
莫言何以有如此强大的创造力,与他的广收博采和融会贯通是分不开的。
莫言的广收博采是从模仿开始的,这一点如同众多的文坛新军。
贾平凹模仿杨朔,迟子健模仿萧红,而莫言模仿的是孙犁。
在莫言早期的《春夜雨霏霏》、《民间音乐》等作品中,流露着鲜明的“荷花淀”风格,这也是他当时颇受孙犁看重的原因之一。
孙犁曾评价《民间音乐》“有点艺术至上的味道”。
[2]对于模仿,莫言并不讳言,而且公开断言:“几乎没有人是一下子就会写出很成熟的作品,大多数作家刚开始时都是模仿,包括我们伟大的鲁迅,他的好几部作品都可以找到模仿的原本。
”[3]甚至公开承认《售棉大路》就是模仿阿根廷作家胡里奥·科塔萨尔的《南方高速公路》写出来的。
在《独特的声音》这篇文章里,他说:“胡里奥·科塔萨尔的《南方高速公路》与我的早期小说《售棉大路》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阅读它时,我的心情激动不已,第一次感觉到叙述的激情和语言的惯性,接下来我就模仿着它的腔调写了《售棉大路》。
这收稿日期:2011-03-20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联重点科研课题“地域文化对文学创作影响力研究———以莫言的小说创作为例”(09-ZZ-WH-17);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课题“莫言小说创作与高密地方文化关系研究”(2009141)作者简介:王恒升(1964—),男,山东潍坊人,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20··次模仿,在我的创作道路上意义重大,它使我明白了,找到叙述的腔调,就像乐师演奏前的定弦一样重要,腔调找到之后,小说就是流出来的,找不到腔调,小说只能是挤出来的。
”[4]从莫言的上述言论中可以充分看到,在他创作的起步阶段,不仅模仿中国作家,而且也模仿世界其他国家的作家,呈现出了一种开放性的“拿来主义”的姿态。
然而,尽管模仿、借鉴是大多数作家的必经之路,但一个有出息有追求的作家绝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模仿阶段,他必须千方百计地发现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从不成熟走向成熟。
对此,莫言有清醒地认识。
他说过:“我想一个作家的成熟,应该是指一个作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所谓风格,应该是一个作家具有了自己的独特的、不混淆于他人的叙述腔调。
这个独特的腔调,并不仅仅指语言,而是指他习惯选择的故事类型、他处理这个故事的方式、他叙述这个故事时运用的形式等全部因素所营造出的那样一种独特的氛围。
”[5]认识是升华的基础。
当莫言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他开始从简单的模仿、借鉴中突围了,而突围的时机定格在了1984年的秋天。
这一年的秋天,莫言提着简单的行李,怀揣着已经发表的寥寥数篇小说和前辈孙犁写的200多字的一篇评论,走进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成为了军艺文学系创作班的第一届学员。
1980年代中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最为如火如荼的时候,西方的各种思潮蜂拥而尽,而军艺又采取了八面来风式的教学,这使得莫言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当然,这之后的莫言并没有很快摆脱模仿,实践证明,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初期。
但是,变化还是非常显著的。
如果说,此前的莫言只是机械地仿作的话,那么,此后的莫言则进入了一个理性学习借鉴的新阶段。
在军艺两年,他读了马尔克斯,读了福克纳,读了卡夫卡,读了川端康成,读了众多西方作家的作品,甚至品读了以凡高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派画家的艺术作品,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小说原来可以这样写!“读了福克纳之后,我感到如梦初醒,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地胡说八道,原来农村里发生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写进小说。
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尤其让我明白了,一个作家,不但可以虚构人物,虚构故事,而且可以虚构地理。
”[6]福克纳对约克纳帕塔法县和马尔克斯对马孔多镇的描写开启了莫言对故乡记忆的闸门,于是,一个对于新时期文学来说极其重要而又极富中国乡土气息的文学地理环境或曰概念“高密东北乡”,在莫言的笔下诞生了。
回顾1980年代的创作历程,莫言曾不无感慨地说:“整个八十年代的创作是一个解放头脑,唤醒自我,寻找自我,唤起自己的乡村和童年记忆的一个过程。
我反复说过,与其说在‘军艺’这两年是学习,不如说是在寻找自我。
找到了自我就是一种成功,找不到自我就作不出太大的成绩。
那么为什么我们能发现自我、找到自我,这也借助于外来的力量,一方面我们阅读了许多的西方的作家的作品,这些外部来的成功的作品产生了一种摧枯拉朽的作用。
另一种也来自于很多大学的老师们对我们的教育,因为他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
这些外来的力量,最后导致了我们内心的剧变。
”[7]阅读莫言这个时期的作品不难发现,在《白沟秋千架》中,闪烁着川端康成的影子;在《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中,有着感觉主义的印记;在《金发婴儿》、《球状闪电》、《爆炸》等中,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拉美爆炸文学的影响又无处不在;在《怀抱鲜花的女人》、《模式与原型》、《红耳朵》、《战友重逢》、《梦境与杂种》、《幽默与趣味》中,显然又涌动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斯洛的人生需要层次理论。
莫言创作这些作品,与其说是模仿,倒不如说是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更为确切。
因为此时的莫言早已摆脱了幼稚,走向了成熟。
在1990年代初,莫言还向中国古典传统学习,仿照蒲松龄的手法,写了大量的志人志怪小说,使自己得到了更加全面的艺术锻炼。
莫言真正从广收博采阶段进入融会贯通阶段,是在1990年代中期以后,具体标志是他将西方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和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灵异”叙事方法巧妙地融为一体,创作了一大批中西合璧、风格鲜明的中短长篇小说。
这里面,既有鬼神难辨、神秘莫测的《拇指铐》、《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白杨林里的战斗》,又有融传奇与写实和谐为一体的皇皇巨著《丰乳肥臀》;既有被称作“叙述的极限”的《欢乐》、《酒国》、《十三步》,又有被称作“莫言叙述”的《四十一炮》;既有向传统致敬、艺术上进行“大踏步地撤退”的复调小说《檀香刑》,又有吸取佛教轮回思想、为共和国农民作传的《生死疲劳》;还有近年出版的极具象征和隐喻色彩的《蛙》。
总之,每一部作品都不是一种艺术或几种艺术的简单的重复或叠加,而是多种艺王恒升:从齐文化的角度看莫言创作第5期21··术的高度融合。
二、自由奔放与积极进取莫言的自由奔放与积极进取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文学观念的不墨守成规上。
1980年代初,当莫言初登文坛时,所持观念是当时比较流行也是比较正统的观念,受工具论的影响还颇为深刻,认为文学是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工具。
“认为‘善’能改造人类,‘善’是‘美’的灵魂,”“‘美’的火花”能“照耀”“小说中人物圣婴般纯洁的脸庞”,[8]但到了1984年进入大学接受全面的艺术洗礼之后,他的文学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嬗变,开始由重视生活转变为重视艺术想象,认为“只有有想象力的人才能写作,只有想象力丰富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作家,”“一个文学家的天才和灵气,集中地表现在他的想象力上,”而且断言,“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一篇真正意义上的作品应该是一种灵气的凝结。
”[9]正是因为崇奉想象力,才有了此后天马行空般的创作。
然而,对福克纳、马尔克斯的崇拜并没有束缚住莫言探索的手脚,他没有像某些作家那样只是津津乐道于模仿而固步自封,他有自己的思索和认识。
他开始由技术层面的简单性模仿升华到思想层面的创新性思考。
于是,产生了下面的认识:“伟大作品给予我们的真正财富,我认为不是坐着床单升天之类诡奇的细节,也不是长达一千字的句子,这些好像都是雕虫小技。
伟大作品毫无疑问是伟大灵魂的独特的陌生的运动轨迹的记录,由于轨迹的奇异,作家灵魂的烛光就照亮了没被别的烛光照亮过的黑暗。
”当他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才有了如下的文学观:“我觉得小说越来越变为人类情绪的容器,故事、语言、人物都是制造这容器的材料。
所以,衡量小说的终极标准,应该是小说包容着的人类的———当然是打上了时代烙印、富有民族特色、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统一的———情绪。
”[10]将故事、语言、人物看作是材料,将打上了时代烙印、富有民族特色、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统一的人类情绪看作是文学表现的中心内容,可以说是无限地抵近了文学的本质所在。
到此为止,莫言似乎应该满足,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方面,时代的浪潮挟裹着莫言不由自主地前行,另一方面,莫言也在被动中不断主动出击,时刻捕捉思想的火花。
当1980年代中后期寻根文学思潮纠结着先锋文学思潮、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一同前进的时候,莫言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往‘上帝’的金杯里撒尿吧———这就是文学!”[11]一时间,不仅搅翻了文坛,也把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