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共享文档】
《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
《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原题目: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简介本文旨在探讨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
这个年龄段是婴幼儿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其保育与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婴幼儿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交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提供相应的保育与教育策略。
婴幼儿的身体发展0-3岁期间,婴幼儿的身体发展迅速,包括运动能力、手眼协调等方面的进步。
因此,在保育与教育中,应注重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婴幼儿有足够的空间和机会进行探索和运动,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发展。
婴幼儿的认知发展0-3岁期间,婴幼儿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渐发展。
他们通过感知和观察来理解世界,开始研究语言和建立记忆。
在保育与教育中,我们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刺激,通过游戏、音乐和互动等活动来促进婴幼儿的认知发展。
婴幼儿的情感发展在0-3岁期间,婴幼儿的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他们开始与父母和其他照顾者建立情感联系,并通过情感交流来建立安全感。
因此,保育与教育应注重建立亲密的关系,培养婴幼儿的情感发展和情绪管理能力。
婴幼儿的社交发展0-3岁期间,婴幼儿开始与同伴进行简单的互动,研究合作和分享等社交技能。
在保育与教育中,我们应提供机会让婴幼儿与其他儿童互动,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结论0-3岁期间是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关键时期。
通过关注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交发展等方面,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保育与教育策略,以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
保育与教育应注重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亲密的关系,鼓励婴幼儿的主动探索和互动,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
《0-3岁婴儿的保育与教育》教学大纲
《0-3岁婴儿的保育与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1113006【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数】 3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学时数】66(含考试)【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目标旨在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能在幼儿园及亲子园熟练开展婴儿保育和教育工作以及对婴儿家长进行保育教育指导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了解0-3岁婴儿身心发育的主要特点,0-3岁婴儿喂养、护理、疾病的保育常识,0-3婴儿教育活动的核心内容,0-3岁婴儿家庭早期教育指导的基础知识;掌握0-3岁婴儿的保育与教育的基本技能,掌握对0-3岁婴儿家长进行保育教育指导的基本技能。
具体体现为:1.知识与过程理解掌握0-3岁婴儿生理特点、营养与喂哺、日常生活保健、疾病护理、伤害预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0-3岁婴儿在认知、语言、动作、社会性与情感方面的心理发展特点;理解掌握0-3岁婴儿保教指导课程的内涵,掌握婴儿保育与教育指导课程设计的思路和实施基本要素。
2.技能与方法掌握婴儿生长发育测量与评价、体格锻炼、婴儿喂养、婴儿辅食制作、婴儿衣着与沐浴、清洁和消毒、常用护理、常用急救方法等基本保育技能;掌握对婴儿的认知、、语言、动作、社会性与情感等的发展水平进行观察与评估技能,了解相关教育活动的技术;掌握婴儿保教指导课程环节的流程,并能从婴儿的发展需要出发设计和实施早期保教指导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了解早期保教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热爱婴幼儿、热爱婴幼儿保教工作的职业情感和态度。
二、课程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1.课程重点婴儿营养护理与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婴儿学习与发展的核心能力与教育建议婴儿早期教养指导的基本知识亲子活动指导课程设计知识与技能2.课程难点婴儿日常生活保健技术婴儿学习与发展的核心能力相关教育策略亲子活动指导课程设计与实施技术3.解决办法针对第一个难点: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到医院观摩、反复训练等活动,增强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技能考核,巩固学生对婴儿日常生活保健技能掌握;针对第二个难点:通过区角环境创设,设计小游戏、家庭简易材料制作、模仿主题讲座、制定玩具采购方案、编制体操、案例分析等形式,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
71-《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任务《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专科起点)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4学分,72学时,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开设。
本课程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的其他课程是一脉相承、遥相呼应的,它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学、儿童心理学和学前儿童等理论为指导,细致研究社区早教基地和家庭教育中的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问题,旨在帮助早教专业人员和家长掌握适宜的早教理念和早教方法,促进0~3岁婴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和掌握0~3岁婴幼儿保教的基本理论、目标与内容、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了解0~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相应的保教方法;能够创设合理的早期教养环境,并开展集体早教活动;能够正确地面向社区对家长进行早期教育指导。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而且特别需要学生具备儿童发展、教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幼儿游戏与玩具等前期开设的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知识的帮助,在顺承学前教育专业前两学期已开设课程的基础上,本课程学习同时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和能力培养提供必要地知识储备。
同期开设的《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也为学生学习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教材中的第一、二、三章是对0~3岁龄的婴幼儿身心特点、婴幼儿保教的性质和基本理论方法的介绍,这是本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这一部分的知识相对比较庞杂、琐碎,学生可能容易混淆,建议辅导教师重点加强对知识点的界定、厘清。
2.第四、五、六章介绍社区早教基地的开办与管理、早教环境的创设、集体早教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旨在培养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开展对应于现实早教基地、具体的早教活动。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0-3岁婴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发展趋势,掌握0-3岁婴幼儿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特点;明确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对儿童早期发展的意义,理解并初步掌握0-3岁幼儿保育与教育的任务、内容、途径和方法等基本早期教育原理。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照顾0-3岁婴幼儿健康地、安全地生活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初步具有实施保育活动的能力。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0-3岁早教活动设计的思路与方法,能根据0-3岁幼儿的年龄特征提出各年龄段的早教方案,有效地开展0-3岁幼儿的教育活动。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运用一般原理和理论,分析和解决0-3岁幼儿保育与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好家长的家庭保教活动指导工作。
5.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科学早教育的理念,树立现代化的保育观;具有尊重、热爱、理解婴幼儿和早期教育事业的专业情感与态度。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建议教材1.文颐杨春华等. 0-3岁婴儿的保育与教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克莱尔(美). 婴幼儿学习活动指导手册.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 .2.主要参考书1.何慧华.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2.尹坚勤张元.0-3岁婴幼儿教养手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4.怀特(美)宋苗译.从出生到三岁:婴幼儿能力发展与早期教育权威指南.京华出版社,2007.制订人:审核人:2020 年 6月。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全套完整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1. 婴幼儿生理发展特点2. 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3. 婴幼儿社会发展特点4. 影响婴幼儿发展的因素5. 促进婴幼儿发展的策略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03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
2. 学会分析影响婴幼儿发展的各种因素,并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3. 培养学生关爱婴幼儿、尊重婴幼儿发展的专业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影响婴幼儿发展的因素。
教学重点:婴幼儿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婴幼儿发展模型、发展图表、相关案例视频。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婴幼儿成长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婴幼儿的生长与发展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细节:视频播放时长约5分钟,涵盖婴幼儿生理、心理、社会发展各个阶段。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婴幼儿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细节:每个阶段讲解约15分钟,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给出相应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细节:讲解两个例题,每个例题讲解约10分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并提出解决策略。
细节:练习题分为小组讨论和个人完成两种形式,共计30分钟。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心理、社会2. 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3. 影响婴幼儿发展的因素4. 促进婴幼儿发展的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具体的婴幼儿发展案例,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实践案例,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同时,关注婴幼儿发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导入环节的视频播放;2. 理论讲解结合案例分析;3. 例题讲解的选取与讲解方式;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组织;5.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6. 作业设计的题目与要求。
0~3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0~3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课程教学大纲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0~3岁是人类从婴儿向幼儿过渡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大脑将经历最快的发育期,对于他们的保育与教育至关重要。
本大纲旨在指导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设计和实施保育与教育课程,帮助婴幼儿全面发展。
二、认知发展A.宝宝的感知1. 触觉:积极创造各种触觉刺激,加强宝宝对不同材质的认知。
2. 听觉:通过丰富的音乐与声音刺激,培养宝宝的音乐素养。
3. 视觉:提供丰富的视觉刺激,帮助宝宝认知颜色、形状等基本视觉信息。
4. 嗅觉:引导宝宝通过嗅闻不同的气味,培养对气味的辨别能力。
5. 味觉:促进宝宝尝试各种不同的食物口味,培养宝宝的味觉感受力。
B.语言发展1. 针对宝宝的语言能力,提供丰富的听说交流机会,引导宝宝模仿发声。
2. 使用简短而丰富的语言表达,帮助宝宝建立基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3. 运用亲近和鼓励的语言风格,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与沟通能力。
4. 增加语言环境和互动活动,拓宽宝宝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C.思维发展1. 通过游戏和玩乐,培养宝宝的观察、记忆和想象能力。
2. 提供简单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促进宝宝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鼓励自主探索和发现,培养宝宝的主动学习和探索精神。
4. 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和互动活动,培养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三、身体发展A.粗大运动1. 提供室内外自由活动的机会,帮助宝宝锻炼大肌肉群。
2. 引导宝宝进行各种爬行、走路和跑步等活动,促进宝宝的运动发展。
3. 提供简单的球类和器械活动,培养宝宝的手眼协调和平衡能力。
B.细小运动1. 提供各种握持、拨动和搬动等细小运动的机会,培养宝宝的手指灵巧性。
2. 引导宝宝进行简单的画画和手工活动,促进宝宝的手脑协调能力。
3. 进行指尖操活动,锻炼宝宝的精细运动技能。
四、情感社交发展A.与家长的互动1. 鼓励家长与宝宝进行亲密肢体接触,加强亲子关系。
0~3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课程教学大纲.doc
《0~3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性质《0~3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以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卫生保健学等原理为基础,研究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问题,旨在帮助早教专业人员和家长掌握适宜的早教理念和早教方法,促进0~3岁婴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该课程内容结构上不仅注重0~3岁婴幼儿的现实保育问题,也关注其基本的早教问题;在内容形式上突出保教知识专业性和通俗性的统一;在课程适用范围上应兼顾学科系统性和我国国情多样性的统一;在教学设计上突出培养学生在婴幼儿保教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总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本课程不仅能满足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专业教学的需要,也适用于一线托幼机构的在职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而且还能够指导普通家庭日常的婴幼儿保育与教育。
本课程4学分,72学时,第三学期开设。
(二)任务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基本原理、0~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相应的保育与教育方法、婴幼儿保教机构的运作、集体早教活动的开展、0~3岁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与指导等内容、特殊儿童的早教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和掌握0~3岁婴幼儿保教的基本理论、对象与任务、内容和方法、发展现状与趋势,能够了解0~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相应的保教方法;能够依据0~3岁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地区实际开展集体早教活动;能够正确地面向社区对家长进行早期教育指导;能够掌握典型特殊儿童的主要特征及其教育。
在顺承学前教育专业前两学期已开设课程的基础上,本课程的学习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能力培养提供必要地知识储备。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本课程重在系统介绍0~3岁龄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问题,承担着培养学生进入该领域所需核心能力的重任,对于后续课程具有基础性、指导性。
后续课程包括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育方向专业必修课《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和专业选修课《学前儿童健康与体育活动专题》、《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都与本课程在诸多方面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婴幼儿保育与教育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背景与目标本课程旨在为0-3岁的婴幼儿提供全面的保育与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婴幼儿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其早期综合素质的提升。
2. 教学原则本课程的教学将贯彻以下原则:2.1 以婴幼儿为中心:关注婴幼儿的兴趣、需求和特点,尊重其个体差异,个别化教育;2.2 游戏为主导: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婴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2.3 综合发展:促进婴幼儿的智育、德育、体育、艺育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2.4 家园合作: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关心和促进婴幼儿的教育成长。
3. 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3.1 语言与沟通:培养婴幼儿的听说能力,引导其学习简单的词汇、表达并与他人进行基本的沟通;3.2 社交与情感:培养婴幼儿的社交意识和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尊重和关心他人;3.3 知觉与动作:促进婴幼儿的感官发展和运动能力,包括触觉、听觉、视觉、平衡等方面的培养;3.4 认知与探索: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与环境,促进婴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5 创造与想象:通过绘画、音乐、手工等艺术活动,激发婴幼儿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3.6 身体与健康:关注婴幼儿的身体健康与日常保健知识的教育,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4. 教学方法4.1 游戏引导法:通过各种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激发婴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4.2 观察引导法:通过观察和体验丰富的材料和环境,促进婴幼儿的感知和认知能力;4.3 体验教学法:让婴幼儿亲自体验和实践,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其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4 合作学习法:组织婴幼儿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其社交合作和集体意识。
5. 评估与反馈5.1 个体评估:根据婴幼儿的个体表现和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5.2 家园交流: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向其反馈婴幼儿在教学中的表现和进展情况,共同关心和促进婴幼儿的成长。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教学设计(完整版)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教学设计专业名称:幼儿保育课程名称: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课程类型:□基础课■专业课参考学时:72制定时间:2022年3月目录第1章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概述 (1)第1节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 (1)第2节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5)第3节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任务和原则 (9)第4节国内外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11)第2章遗传与优生 (15)第1节遗传 (15)第2节优生 (18)第3章 0 ~ 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特点及其支持策略 (21)第1节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概述 (21)第2节0~3岁婴幼儿的身体发展 (24)第3节0~3岁婴幼儿认知与语言发展 (26)第4节0~3岁婴幼儿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29)第4章 0 ~ 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实施 (32)第1节0~3岁婴幼儿保教课程概述 (32)第2节0~3岁婴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安排 (38)第3节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环境的创设 (40)第4节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项目的质量评估 (44)第5章 0 ~ 3岁婴幼儿的生活照料 (46)第1节科学喂养 (46)第2节0~3岁婴幼儿的起居照顾 (49)第3节0~3岁婴幼儿的日常护理 (53)第4节预防接种 (57)第6章 0 ~ 3岁婴幼儿的游戏 (60)第1节0~3岁婴幼儿游戏环境的创设 (60)第2节0~3岁婴幼儿的游戏互动 (63)第3节0~3岁婴幼儿玩具的选择与使用 (65)第4节0~3岁婴幼儿的游戏活动 (68)第7章 0 ~ 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及指导 (72)第1节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72)第2节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的内容与实施 (75)第3节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与家长培训 (79)第4节基于机构—家庭—社区合作的婴幼儿保育与教育 (81)第8章 0 ~ 3岁婴幼儿家托管机构的创办与管理 (83)第1节0~3岁婴幼儿托管机构的概述 (83)第2节0~3岁婴幼儿托管机构的创办 (85)第3节0~3岁婴幼儿托管机构的管理与制度 (90)第4节0~3岁婴幼儿托管机构的和家庭、社区、幼儿园合作 (96)《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教学设计第1章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概述第1节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第2节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内涵和意义第3节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任务和原则第4节国内外0 ~ 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事业发展概况第2章遗传与优生第1节遗传第2节优生第3章 0 ~ 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特点及其支持策略第1节 0 ~ 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概述第2节 0 ~ 3岁婴幼儿的身体发展第3节 0 ~ 3岁婴幼儿认知与语言发展第4节 0 ~ 3岁婴幼儿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第4章 0 ~ 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实施第1节 0 ~ 3岁婴幼儿保教课程概述第2节 0 ~ 3岁婴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安排第3节 0 ~ 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环境的创设第4节 0 ~ 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项目的质量评估第5章 0 ~ 3岁婴幼儿的生活照料第1节科学喂养。
0-3岁婴儿的保育与教育》教学大纲
0-3岁婴儿的保育与教育》教学大纲Course Outline for "Care and n of Infants Aged 0-3"Course Code: xxxxxxxxCredit Hours: 3Total Hours: 66 (including exams)Course Type: CompulsoryApplicable Major: XXXDate of n: September 2013I。
Course ObjectivesThe aim of this course is to XXX-child centers。
XXX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n infants aged 0-3.basic knowledge of feeding。
care and disease n。
core XXX activities for infants aged 0-3.and basic knowledge of early XXX 0-3.Specifically。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1.Knowledge and ProcessUnderstand and master basic knowledge of the logical characteristics。
n and feeding。
daily health care。
disease care。
injury n。
etc。
of infants aged 0-3.XXX characteristics of infants aged 0-3 in n。
language。
movement。
sociality and n。
《0—3岁婴儿的保育与教育》教学大纲
《0—3岁婴儿的保育与教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11105202课程名称:0-3岁婴儿的保育与教育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学前儿童卫生学、普通心理学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开课教研室:学前教育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0-3 岁婴儿的保育与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本课程是研究0-3 岁婴幼儿的日常生活及其发展状况,揭示0-3 岁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探讨0-3 岁婴幼儿的早期教养及与3-6 岁幼儿教育的衔接的一门课程。
2.课程任务:(1)基本理论: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幼儿早教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增进对0-3 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的深入认识,提高理论分析能力。
(2)基本知识:了解0-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生活照料、营养与喂养等。
掌握0-3岁婴幼儿教育的的先进思想及基本理论,认识0-3岁婴幼儿自身发展的特征及教养活动的基本特点和一般规律。
(3)基本能力:形成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婴幼儿发展特点制订0-3岁婴幼儿生活照料计划;能为婴幼儿制定科学的营养的喂养方案,能积极参与到家庭社区、早期教育机构的实践中,为0-3岁婴幼儿家长提供教养教育服务。
通过深入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真实情境,亲身观察和指导婴幼儿教育活动;能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婴幼儿的发展水平、早教机构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以及家长的教育活动做出恰当的评价。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幼儿早教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增进对0-3 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的深入认识,提高理论分析能力;了解0-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生活照料、营养与喂养等。
掌握0-3岁婴幼儿教育的的先进思想及基本理论,认识0-3岁婴幼儿自身发展的特征及教养活动的基本特点和一般规律;形成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婴幼儿发展特点制订0-3岁婴幼儿生活照料计划;能为婴幼儿制定科学的营养的喂养方案,能积极参与到家庭社区、早期教育机构的实践中,为0-3岁婴幼儿家长提供教养教育服务。
2024年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2024年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全套完整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第三章: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着重分析03岁儿童的发展里程碑;第四章:保育环境的安全与创设,探讨如何打造一个适宜婴幼儿成长的环境;第五章:日常照护技巧,包括饮食、睡眠、清洁等基本保育技能;第六章:早期教育方法,介绍适宜03岁儿童的教育游戏和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能够识别和促进儿童发展;2. 培养学生创建安全、健康且促进婴幼儿发展的保育环境的能力;3. 学会实施有效的日常照护技巧,确保婴幼儿的身心健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识别与应对、早期教育活动的创新设计;教学重点:保育环境的安全性评估与创设、日常照护中的健康与卫生标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婴幼儿保育与教育视频资料、发展里程碑挂图、保育环境创设模型;学具:实践操作手册、评估表格、活动设计模板。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播放一段婴幼儿在保育环境中成长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2. 理论讲解:分析教材中第三章至第六章的关键知识点;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保育环境创设原则;日常照护技巧;早期教育方法;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提供具体案例进行分析;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设计早期教育活动,并相互评价;5. 视频分析:对比不同保育环境,让学生评估其优劣;6. 技能训练:模拟日常照护场景,进行实操演练。
六、板书设计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流程图;保育环境创设要点清单;日常照护技能简表;早期教育活动设计框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并解释三个关键的发展里程碑;设计一个安全的婴幼儿游戏角落;编写一份日常照护流程指南;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相关领域的前沿文章和书籍,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研讨会或讲座,拓宽知识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识别与应对;2. 教学重点:保育环境的安全性评估与创设;3.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列举并解释三个关键的发展里程碑、设计安全的婴幼儿游戏角落、编写日常照护流程指南。
《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共享文档】
《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教师教育方向的专业课。
本课程是研究0-3岁婴幼儿的日常生活及其发展状况,揭示0-3岁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探讨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养及与3-6岁幼儿教育的衔接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研究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现象、规律与指导等问题,旨在促进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融合了人类学、哲学、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重要内容。
课程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儿童早期教育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4学分,共72学时,于第一学期开设。
本课程内容主要分为早教基本理论与早教实践两大方面,基本理论部分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营养、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实践部分包括社区早期教育基地的开办与管理、0-3岁儿童早期教养环境、集体教养机构中早教活动的组织与指导、面向家长的早期教育指导、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筛查和干预等。
通过学习,学员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幼儿早教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增进对0-3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的深入认识,提高理论分析能力,并且能够提高早教指导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本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学前教师教育方向的专业课,承担着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任。
本课程与本专业领域的其他课程相互衔接和配合,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专业基础课为理论基础,并且基于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和重要途径的特点,本课程又为以下后续课程提供依据:包括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育方向专业必修课《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以及选修课程《幼儿语言教育》、《幼儿科学教育》、《幼儿社会教育》、《幼儿健康教育》和《幼儿艺术教育》。
因此,《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的教和学必须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知识的融会贯通,避免和后续课程的简单重复。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共享文档】
《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课程教案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教师教育方向的专业课。
本课程是研究0-3岁婴幼儿的日常生活及其发展状况,揭示0-3岁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探讨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养及与3-6岁幼儿教育的衔接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研究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现象、规律与指导等问题,旨在促进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融合了人类学、哲学、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重要内容。
课程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儿童早期教育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4学分,共72学时,于第一学期开设。
本课程内容主要分为早教基本理论与早教实践两大方面,基本理论部分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营养、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实践部分包括社区早期教育基地的开办与管理、0-3岁儿童早期教养环境、集体教养机构中早教活动的组织与指导、面向家长的早期教育指导、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筛查和干预等。
通过学习,学员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幼儿早教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增进对0-3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的深入认识,提高理论分析能力,并且能够提高早教指导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本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学前教师教育方向的专业课,承担着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任。
本课程与本专业领域的其他课程相互衔接和配合,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专业基础课为理论基础,并且基于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和重要途径的特点,本课程又为以下后续课程提供依据:包括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育方向专业必修课《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以及选修课程《幼儿语言教育》、《幼儿科学教育》、《幼儿社会教育》、《幼儿健康教育》和《幼儿艺术教育》。
因此,《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的教和学必须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知识的融会贯通,避免和后续课程的简单重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教师教育方向的专业课。
本课程是研究0-3岁婴幼儿的日常生活及其发展状况,揭示0-3岁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探讨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养及与3-6岁幼儿教育的衔接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研究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现象、规律与指导等问题,旨在促进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融合了人类学、哲学、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重要内容。
课程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儿童早期教育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4学分,共72学时,于第一学期开设。
本课程内容主要分为早教基本理论与早教实践两大方面,基本理论部分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营养、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实践部分包括社区早期教育基地的开办与管理、0-3岁儿童早期教养环境、集体教养机构中早教活动的组织与指导、面向家长的早期教育指导、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筛查和干预等。
通过学习,学员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幼儿早教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增进对0-3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的深入认识,提高理论分析能力,并且能够提高早教指导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本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学前教师教育方向的专业课,承担着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任。
本课程与本专业领域的其他课程相互衔接和配合,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专业基础课为理论基础,并且基于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和重要途径的特点,本课程又为以下后续课程提供依据:包括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育方向专业必修课《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以及选修课程《幼儿语言教育》、《幼儿科学教育》、《幼儿社会教育》、《幼儿健康教育》和《幼儿艺术教育》。
因此,《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的教和学必须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知识的融会贯通,避免和后续课程的简单重复。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门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要求学员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0-3岁婴幼儿的相关知识,还要能实际运用,能够在教育实践工作中适宜地指导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
具体要求如下:1.按照科学、简明、实用的要求,讲授0-3岁婴幼儿的理论知识,使学员了解和掌握有关基础理论,获得开展婴幼儿早教工作的必要理论知识,提高学员的理论分析能力。
2.加强实践环节和实训,通过深入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真实情境,亲身观察和指导婴幼儿教育活动,在实践教学中丰富学员的早教经验,提高学员指导早教的实践能力。
3.结合当地早教的现实,充分运用婴幼儿早教案例进行教学,让学员了解婴幼儿早教的现状与问题,并尝试解决早教指导的实际问题,提高学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采取多种媒体支持下的自主学习与面授辅导相结合、教师远程导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理论传授与实践修为相结合的远程教学形式。
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本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面授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理论内容,在此基础上应该特别强调实践教学和实训操作,重视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和实践获得的学习体验,充分利用当地学前教育机构作为重要教学资源,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开展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研讨式学习,积极参与网上教学互动,在远程导学下联系自身工作实践经验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和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形式。
学生在自主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学习需要接受面授辅导,观摩电视课和IP课件,通过网上课程教学平台获取学习资源,通过参加远程教学活动、网上讨论、在线答疑等活动解决疑难问题,并完成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
面授辅导是课程必要的教学活动;远程教学是重要的导学活动。
面授教学要精练致用,不仅要包含基础知识、原理和技能的重点讲授、演示和答疑,自学方法的介绍,还要重视结合本地区特点向学员提供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适时进行情景模拟训练。
远程教学活动要配合面授辅导,有针对性地指导解决教学中共性的疑难问题。
注意安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
有条件的地方要组织学员开展实训和操作。
本课程教学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基于行动导向,强化实践教学,根据每章的内容特点和教学要求,有针对性的灵活采用相应教学方法。
积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角色扮演、问题教学、启发引导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即应该要知道的内容,对于课程中的资料性内容,要能够了解;“掌握”即要求清楚理解并掌握的内容,对于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要能够掌握;“重点掌握”即要求必须非常清楚地理解和熟练把握的内容,对于课程中的重点原理、方法等,要求能够准确记忆、理解并熟练运用,做到重点掌握。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建议一、学时分配本课程3学分,54学时,开设一个学期。
具体的教学时数分配见下表: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录像教材为主要导学媒体,IP课件及网上资源为辅助教学媒体。
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是课程多种媒体中的主要教学媒体,承载本课程必须传授的主要内容,是课程教与学活动的基本载体,是学习者借此开展自主学习的主要学习资源,也是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
文字教材的编制以教学大纲为根本依据,针对学生具体学习特点,设计为教学与辅导合一型教材,强调助学和导学的功能,重视学习测评与练习设计。
理论内容做到精练、够用,重点突出,联系实际,阐述到位,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担,帮助学习者更快、更准确地掌握内容要点。
2.录像教材录像教材是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导学媒体资源,针对内容特点,选择相关专题采取专家讲授、案例观摩与分析、演示操作等方式进行导学。
录像教材利用其直观,生动,声、画并呈,效果丰富的媒体特点,在提升学习者学习兴趣的同时,着重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学习进行深入指导和切实引导。
3.IP课件IP课件是本课程重要的辅助教学媒体。
IP课件配合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以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为基本形式,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课程系统知识,掌握教学要求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作业评点,介绍学科学术前沿动态,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
课程开出首学期提供6——8学时,其后视教学进程中的需要陆续建设。
4.网上资源网上资源是本课程学习重要的动态性辅助教学媒体,基于“电大在线”网站上的“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课程网上教学平台,提供不时更新的各章教学辅导文本,提供相关学习资料、教学信息以及参考资料,开展文本或视频远程教学活动,师生、生生互动讨论,进行各种训练与测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促进和支持远程自主学习。
在课程资源建设成熟后,视需要开发网络课程供学员学习。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婴幼儿卫生保健1.了解婴幼儿分期与保健要点。
2.掌握经婴幼儿各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3.了解婴幼儿体格生长。
【教学内容】1.1婴幼儿分期与保健要点1.1.1 新生儿期1.1.2 婴儿期1.1.3 幼儿期1.2 婴幼儿体格生长1.2.1 体格生长的基本规律1.2.2 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1.2.3 影响体格生长的因素1.3 婴幼儿各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1.3.1 消化系统1.3.2 呼吸系统1.3.3 循环系统1.3.4 泌尿系统1.3.5 皮肤1.3.6 运动系统1.3.7 神经系统【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婴幼儿各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章婴幼儿营养1. 掌握0-6月龄婴儿、6-12月龄婴儿及1-3岁幼儿喂养指导2. 了解常见的营养性疾病【教学内容】2.1 0-6月龄婴儿喂养2.2.1 纯母乳喂养2.2.2 部分母乳喂养(或混合喂养)2.2.3 人工喂养2.2.4 营养状况评价2.2 6-12月龄婴儿喂养2.2.1 奶类应是6-12月龄婴儿营养的主要来源2.2.2 及时、合理添加辅食2.2.3 逐渐让婴儿自己进食、培养良好的进食行为2.2.4 婴儿辅食应单独制作,注意饮食卫生2.2.5 营养状况评价2.3 1-3岁幼儿喂养指导2.3.1 每天保证乳类食物量,逐步过渡到食物多样2.3.2 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2.3.3 采用适宜的烹调方式2.3.4 重视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2.3.5 合理安排零食2.3.6 每天足量饮水2.3.7 确保饮食卫生,严格消毒餐具2.3.8 营养状况评价2.4 常见的营养性疾病2.4.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2.4.2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4.3 营养不良2.4.3 锌缺乏症营养不良【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3岁幼儿喂养指导。
第三章婴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学要求】1.了解大脑与神经系统发展。
2.掌握婴幼儿运动能力、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认知能力与思维、语言、情绪情感的发展。
【教学内容】3.1 大脑与神经系统发展3.1.1 脑发育的可塑性3.1.2 脑发育的代偿性3.1.3 脑发育与心理行为的关系3.2 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3.2.1 运动发展的规律3.2.2 大运动发展程序3.2.3 精细动作发展程序3.3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3.3.1 视知觉的发生发展3.3.2 听知觉的发生发展3.3.3 皮肤感觉的发生发展3.3.4 嗅觉和味觉的发生发展3.4 婴幼儿注意、记忆、想象的发展3.4.1 注意的发生发展与培养3.4.2 记忆的发生发展与培养3.4.3 想象的发生发展与培养3.5 婴幼儿认知能力与思维的发展3.5.1 认知的发生发展3.5.2 认知、思维与智力3.5.3 婴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与内容3.5.4 思维类型的特点3.5.5 教育关注3.6 婴幼儿语言的发展3.6.1 语言发展的生理基础3.6.2 语言发展的程序3.6.3 婴儿的“前言语行为”3.6.4 言语的基本特征3.6.5 教育关注3.7 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3.7.1 情绪情感对婴幼儿发展的意义3.7.2 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生与分化3.7.3 婴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3.7.4 婴幼儿情绪的社会化3.7.5 社会关注【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难点:掌握婴幼儿运动能力、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认知能力与思维、语言、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四章社区早期教育基地的开办与管理【教学要求】1.了解社区早期教育基地的筹备、开办、组织与管理。
2.掌握幼儿园开办早教基地的意义。
【教学内容】4.1 社区早期教育基地的开办4.1.1 基本定位与任务4.1.2 工作要求与特点4.2 幼儿园开办早教基地的意义4.2.1 增强教育机构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幼儿园与社区关系的融合4.2.2 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4.2.3 面向社会广泛进行科学早期教育宣传,推动学习化社区建设4.3 社区早期教育基地的筹备4.3.1 开办前提4.3.2 物质准备4.3.3 宣传与招生4.4 社区早期教育基地的组织与管理4.4.1 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其他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4.4.2 健全必要的制度规范4.4.3 师资配备和培训4.4.4 跨部门管理机制:相关力量的整合与社会外部支持系统的建立【教学重点或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幼儿园开办早教基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