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的故事
书法家练书法的故事
书法家练书法的故事
以下提供几个关于书法家练书法的故事:
1. 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
他从7岁开始练习书法,炼字用的是清洗笔砚的池水,池水因此变成墨色。
据说他小时候走路时,也不忘练字,时常在衣襟上比划。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于练出了一手好字。
2. 钟繇为练字买纸的故事。
他曾用树枝在地上练习写字,并把清水池变成了墨池,之后,他买了大量的纸张,在上面练习写字,终于成为书法家。
3. 孙过庭的故事。
孙过庭出身寒门,通过刻苦练习,他终成著名的书法家、书法评论家和诗人。
他的《书谱》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
4. 柳公权刻苦练字的故事。
他经常在堂屋里练字,笔用秃了许多,后来发现脚下的地都被磨出一个大坑。
5. 颜真卿的故事。
他小时候家里贫穷,买不起纸笔,就用笔蘸黄土在墙上练习写字,最终成为著名的书法家。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书法家,需要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十个书法家的故事
以下是十个书法家的故事:王羲之:王羲之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从小就酷爱书法,刻苦练习,不断探索,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作品以行书和草书最为著名,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以楷书和行书为主,风格雄浑豪放。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柳公权: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以楷书为主,风格严谨端庄。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颜筋柳骨”,与颜真卿的书法风格相得益彰。
米芾: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风格豪放不羁。
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个性化和创新精神,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
赵孟頫: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以楷书和行书为主,风格温润秀丽。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徵明:文徵明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
董其昌: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风格潇洒飘逸。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郑板桥: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风格独特。
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个性化和创新精神,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
何绍基:何绍基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以楷书和行书为主,风格严谨端庄。
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
沈尹默:沈尹默是现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以楷书和行书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法家的故事
欧阳询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和《》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
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所写的石碑。
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欧阳询练习书法最初仿效,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即:“如高峰之坠石、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如劲松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钧之弩发、如利剑断犀角、如一波之过笔”。
有一次,欧阳询外出游览,在道旁见到一块西晋-所写的章草石碑,看了几眼,觉得写得一般。
但转念一想,既然是一代书匠,那么他的书法定会有自己的特色。
我何不看个水落石出。
于是伫立在碑前,反覆地观看了几遍才发现了其中精深绝妙之处。
欧阳询坐卧于石碑旁摸索比划竟达三天三夜之久。
欧阳询终于领悟到书法用笔的精神所在,因而书法亦更臻完美观止。
虞世南[1]初唐着名、虞世南是跟从的七世孙、书法家禅师学习书法的。
他的字用笔圆润,外柔内刚,结构疏朗,气韵秀健。
传说唐太宗学书就是以虞世南为师。
唐太宗常感到“戈”字难写。
有一天,他写字时写到“戬(jian剪)”字,只写了“晋”的半边,让虞世南写另外半边的“戈”。
写成以后,让来鉴赏,魏征看了说:“今窥(看的意思)圣作,惟戬字戈法逼真”。
唐太宗赞叹魏征的眼力高,也更看重虞世南的书法了。
虞世南的代表作有《》等。
初唐的书法家继欧、虞之后的是和薛稷。
虞世南死后,唐太宗慨叹地说:“世南死,没有人能够同我谈论书法了。
”。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简短7篇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简短7篇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篇1】据说有一次,王羲之看见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扇子,一直卖不出去,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篇2】东晋大贵族郗鉴在京口,打发门生送信给宰相王导,想请王导帮忙给找个女婿。
王导对送信人说:“你来得正适时,王家的几个年轻人现都在东厢房,你去看看,你可以随便挑。
”门生回去,报告郗鉴说:“王家的几郎君都不错,他们听说来选女婿,几乎个个都表现得很矜持。
唯有一位君在榻上露着肚皮躺着,好像没这回事似的。
”郗鉴说:“好,就这位郎君了”一打听,这位就是王羲之。
郗鉴就这样把女儿嫁给了这位露着肚皮的未的大书法家。
遇到这种好事,一点不装,依然如故,真可谓够有雅量,够洒脱自的了。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篇3】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
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篇4】大书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亲手写春联贴之于门,因为他的字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难得。
二十六个古代书法家的故事
二十六个古代书法家的故事展开全文一、程邈创隶书(秦)传说,隶书是由秦朝的一个名叫程邈的人创造出来的。
程邈起初在一个县里做个小官,专门负责办理有关文件的抄写。
后来,因为犯了罪,被秦始皇关在云阳县(在今天陕西省淳化县西北方向)的一个监狱里。
在监狱里,整天没有事干,他想起了自己以前抄写文件时,秦朝的文字小篆体字比较繁杂难写,就萌生了一种改变小篆体字写法的念头。
在监狱里想了几年,出狱后,他又搜集研究了几年,整整十年过去了,程邈在篆书的基础上,把篆书简化演变,把原来篆书比较圆转的笔划变成方折形,在字的结构上,把原来的像画画一样象形结构变成笔画形式,这样一来,汉字就比原来更好书写了。
程邈研究成功后,就把自己历经10年搜集研究成功的3000个隶书字写成一个奏本,并送给秦始皇,秦始皇看了以后,对程邈十分赞赏,就任命他为御史。
当时,各种上报给皇帝的公文很多,篆体字又很难写,所以使用隶书的人就多了起来。
因为这种字体常被地位低微的小官员使用,写起来又很方便,所以称作隶书。
二、萧何深思题匾(西汉)西汉大臣萧何协助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因为他的功绩大,刘邦就封他为赞部候,后来又升他做相国。
萧何的字写得非常好,尤其擅长用秃笔在牌匾上写字。
有一次,有人请萧何为一座新砌成的宫殿题写一个殿名,萧何苦思冥想了三个月后,才动笔写。
写的那天,有人听说萧何想了三个月才动笔写,都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看。
只见萧何如同带兵打仗一样,手腕的变动好像是在指挥千军万马,写出来的字好像他所带领的文臣武将,每一个字都那么有气势,在场的人无不为他精彩的挥毫泼墨所深深折服。
三、偶创飞白(东汉)汉朝的蔡邕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
“飞白书”就是他独创的。
什么叫“飞白书”呢?你们听完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经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捉灵感,丰富阅历。
这一天,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
那儿的人架子挺大,谁来了都得在门外等上一阵。
我国古代书法家的书法故事
5个我国古代书法家的书法的故事1、王羲之——书成换白鹅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被誉为“书圣”。
传说他为了练字,经常在鹅池边观鹅舞,深受启发,并从鹅的形态和动作中获得灵感,最终练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
后来,他听说山阴有一位道士养了一群白鹅,便主动前往观看。
道士知道他的来意,便说:“你为我抄写一部《道德经》,我便将这群白鹅送给你。
”王羲之欣然同意,便立即开始抄写。
当他将《道德经》抄写完时,白鹅也正好被养好了。
于是,王羲之便带着这群白鹅返回了家。
2、颜真卿——忠臣的代表颜真卿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被誉为“颜体”的创始人。
他的书法风格雄浑有力,气势磅礴,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
颜真卿不仅是一位书法家,更是一位忠诚的臣子。
安史之乱时,他与同为书法家的侄子颜季明一起坚守平原郡,最终因抵抗叛军而被杀害。
颜真卿的忠诚和勇气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佳话,他的书法作品也成为了后人敬仰的经典。
3、柳公权——借鸡起舞柳公权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以刚劲有力、气韵生动著称。
传说他小时候为了练字,经常到村外河边的一块大青石上练习。
然而,他的字一直没有什么长进。
一天,他看到一只公鸡在打架,便仔细观察公鸡的姿势和动作。
突然,他领悟到了其中的奥秘,便赶紧跑回家练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的字果然有了明显的进步。
后来,人们便用“借鸡起舞”来形容从观察中获得灵感和启示。
4、欧阳询——看到碑文三天不睡觉欧阳询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以严谨工整、道丽流畅著称。
传说他有一次经过一处古碑时,被上面的碑文所吸引。
他站在碑前仔细观察了三天三夜,终于领悟到了其中的精髓。
从此以后,他的书法造诣更上一层楼。
5、王献之——十三缸水之谜王献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是王羲之的儿子。
传说王献之小时候练字时,王羲之让他每天写十缸水。
他写了整整十三缸水后,终于领悟到了其中的奥秘。
从此以后,他的书法造诣也达到了巅峰。
后来人们便用“十三缸水”来形容书法家艰苦练习的精神。
书法名人小故事
书法名人小故事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击败的。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书法名人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书法名人小故事篇一:酷爱书法,苦练成才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
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
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
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
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
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
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
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
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
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王导与王敦十分器重羲之。
当时陈留人阮裕名声很大,做王敦的主簿。
王敦曾对羲之说:“你是我们王家最优秀的子弟,你的成就应当不比阮主簿差。
”阮裕也对王羲之有美誉,将其与王承、王悦并称为“王氏三少”。
周顗是当时人物品鉴的专家,经他品评给予肯定的人物,身价倍增。
十三岁那年,王羲之去拜见名士周顗。
王羲之位次在众人之末。
周顗观察王羲之后,觉得他是个奇异的人物。
当时以牛心为贵,众客人都还没吃呢,周顗先割下一块牛心,给王羲之先吃。
有关书法家的故事
有关书法家的故事1、王羲之练字。
王羲之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在他父亲枕下的前代的《笔说》,他偷来读。
父亲看他年纪还小,担心他不能守住秘密,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
"王羲之跪下来求父亲,父亲很高兴。
于是立刻就把书给了他。
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他的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东晋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让王羲之把祭文写在木制祝板上,再派人雕刻。
刻者把木头剔去一层又一层,发现于羲之的墨迹竟渗进木板深处,直到剔去三才见白底。
2、王次仲创造八分书王次仲,秦代书法家。
他小时候聪明伶俐,志气很高,博览群书而又善于独立思考。
他十多岁时,学识已达到成熟的阶段。
当时,人们普遍使用结构修长,笔画之间空距非常匀均的秦篆。
这种字体既繁复又难写,不必说民间使用,单是官府书吏就为公文山积、批覆缓慢而叹苦。
年近弱冠的王次仲深知文字改革的必要,就把各种钟鼎器皿以及诏版文字广泛收集在一起,勾摹出来,按文字相同、形体不同排列在一起,然后互相比较,反复琢磨,度过了数百个不眠之夜,终于创制出一套笔带波折,并向左右分分的八分书。
王次仲将这些文字上奏朝廷。
秦始皇见了后,认为简便,赶急疾之用,十分赞同。
便征召王次仲到京城咸阳做官,书写篇章和法令。
但王次仲性品清高,三拒诏书,因而触怒了秦始皇。
秦始皇认为他对己大不敬,就派人用监车押送赴京。
3、红叶作书,郑虔三绝郑虔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学者,书法家,学问很渊博。
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穷得连纸张也买不起,用什么来练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放有几间屋。
的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一天取红色的柿叶当纸,刻苦学书。
时间一长,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虔最后艰难而玉成,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三绝"。
关于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关于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好的,以下是一些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1.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被后人誉为“书圣”。
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据传说,王羲之家境贫寒,小时候买不起纸和笔,只能在墙上写字。
他的父亲是一位厨师,为了激励他学习书法,每天在墙壁上写“王羲之”三个字,让他模仿。
王羲之每天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2. 颜真卿的故事
颜真卿是唐朝时期的大书法家,他的代表作《颜勤礼碑》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纸和笔,但他非常喜欢写字。
他经常用树枝在地上写字,用手指在沙盘上写字。
他的母亲也支持他学习书法,每天给他一些纸和笔。
颜真卿非常珍惜这些纸和笔,每天不停地练习,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3. 柳公权的故事
柳公权是唐朝时期的大书法家,他的代表作《玄秘塔碑》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柳公权小时候非常聪明,他的父亲是一位官员,经常带他去办公署。
柳公权经常在纸上写字,模仿官员们的笔迹。
他的父亲发现了他的天赋,开始教他学习书法。
柳公权非常努力地练习,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书法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耐心,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取得进步。
同时,这些书法家也告诉我们,天赋并不是最重要的,后天的努力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书法家的一些故事
书法家的一些故事包括:
1. 王羲之的故事。
有一次,王羲之在深夜练字时,遇到了一个在云端上的鹤发银髯的老人。
老人给了他一个笔诀,让他领悟写字的奥秘。
之后,王羲之的字更快进步,墨池也因此得名。
2. 郑板桥学书法的故事。
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他临摹各种书体,经过一番苦练,能够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
但大家并不欣赏他的字,他自己也很着急。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
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他却说:“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
3. 王献之的故事。
有一次,王献之偷偷地把父亲题在墙上的字擦掉,然后题上自己的字。
王羲之回家后,看到墙上的字,以为是自己原先题的,非常不满意。
王献之听了父亲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
以上是几个书法家故事的例子,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努力,还体现了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和智慧。
书法家名人小故事
书法家名人小故事1、李邕重义爱士李邕重义气爱人才,擅长碑颂,并且大多亲自书写。
人们奉上金银财物请他写碑文,前前后后收到的财物加起来数目极大。
但是他却能够拯救孤苦,接济穷人,家里没有很多积蓄。
故事来源:宋""""""朱长文《续书断》2、徐浩八体皆备徐浩的父亲徐峤之擅长书法,把笔法传给了徐浩,后来徐浩的书法比父亲更好。
徐浩曾经写了42幅屏风,八种书体都有,其中草书和隶书尤其好。
世人形容他的'书法说:“像愤怒的狮子挖掘巨石,口温饱的骏马急奔泉水。
”故事来源:《新唐书》3、郑虔红叶学书郑虔在广文馆博士,学习书法却苦于贫穷买不起纸,得知慈恩寺贮存了好几间屋子的柿叶,于是就借住在庙里,每天拿红叶写字,天长土久几乎写遍了这些叶子。
他后来写了自己做的诗,和画一起并成一卷,献给皇帝。
唐玄宗亲笔题跋:“郑虔三绝。
”故事来源:唐""""""李绰《尚书故实》4、李阳冰观《碧落碑》绛州有块碑,碑上的篆字和古代的不同,很奇特。
李阳冰看到了,睡在碑下观赏,好几天不离开。
鉴定碑书是初唐所作,但没有记上书家的姓名。
因碑上有“碧落”两个字,当时人就称它为《碧落碑》。
故事来源:唐""""""李肇《国史补》5、钟绍京破产求王书钟绍京因为喜好书法,不惜花大价钱倾其所有去收求名家书迹,总计用去几百万贯钱,却只买到王羲之行书五张,不能求到楷书一个字。
故事来源:唐""""""张怀瑾《书估》6、卢弘宣临小王帖李德裕做宰相时,有人献上书法名迹,他不断把玩,很喜爱那书法。
卢弘宣当时做度支郎中的官,有擅长书法的名声。
李德裕把他请来,出示自己得到的这件书迹,请他观看。
卢弘宣拿着帖,好久不作声。
李德裕问:“怎么样?”卢弘宣惊恐地说:“这是我近年临的王献之帖”。
著名书法家故事简短
以下是一些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版:
1.王羲之:王羲之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据说
他曾经在江边练习书法,写完后就将笔和砚台投入江中,以示自己的笔法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2.颜真卿: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刚健有力,被誉为“颜
体”。
传说他曾经在狱中写下了《祭侄文稿》,表达了对侄儿的思念之情。
3.柳公权:柳公权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严谨工整,被誉为“柳
体”。
据说他曾经在写字时被一只蜜蜂蛰了手,但他仍然坚持写完了字,以示自己的笔法稳定。
4.欧阳询:欧阳询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险峻峭拔,被誉为“欧
体”。
据说他曾经在路上看到一块石碑,觉得上面的字写得很好,于是就停下来临摹,直到天黑了才回家。
这些故事虽然简短,但都反映了这些书法家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他们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对后世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著名书法小故事
著名书法小故事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至今仍广受欣赏和传颂,其中不乏一些书法小故事,讲述着那些名家难忘的经历,打动着千古之后的人们。
第一则:颜真卿与太公钓鱼颜真卿被誉为唐朝“四大书法家”之一,望族之家,从小就学习书法。
相传在他年轻的时候,曾有一天他走在路上,看到一个年迈的老人在水边雕刻棍子,他便好奇的走过去看。
老人告诉他,这个棍子是专门用来太公钓鱼的,颜真卿便想买这个棍子去试试,可是老人不肯卖,只是将这个棍子送给了他。
颜真卿尝试着用这个棍子去钓鱼,发现这个棍子非常的灵,钓到了很多鱼。
后来颜真卿因此钦佩这位老人,便问老人想要什么感谢他。
老人说自己最喜欢书法,颜真卿便书信告诉给他母亲,想要从东宗买下一块好的“寿字宣纸”写在棍子上送给老人。
后来母亲给他寄来了这张宣纸,他用自己的字写了一个“寿”字,送给老人。
老人接过“寿”字,流着泪说“好一个寿字!我已经活了80多岁了,还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寿”。
这个故事让颜真卿深刻理解到书法应该是有情的、有灵性的艺术。
第二则:王羲之的草书之美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他创造了“王羲之草书”这一风格,流传千古。
相传他的草书之美来自一个小故事。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曾在山路遇到一位老者,他发现老者衣着破旧,便心存好意地举手给其扶起。
可是老者身手敏捷,让王羲之错失了良机,又一想,这老人踩的是一双旧鞋,而其所穿的整洁靴子不泥不渍,便明白了其所独具的卓越卓然之处。
这次经历成为王羲之为草书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格的重要源泉。
他认为什么是草字,不是乱写,而是有着自己的排比规律的一种书法形式,通体见“白”不留空挤字不妨略。
这就是王羲之草书之美。
第三则:苏轼的真情自白苏轼是宋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的楷书淳朴大方,草书清新自然。
苏轼曾经因为“诗歌被抄发到了皇帝那里”而遭到了削职为民的罚处。
期间,苏轼租住在一个古井边上的一座茅屋。
在这里,他苦练书法。
曾有一次,一个路过的僧人看到他的草书,惊呼道:“真的勿怪话”。
古今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
古今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一、“智永练字,退笔成冢”智永僧人,隋末唐初人,书圣王羲之的第64代孙。
其练字超级刻苦。
听说他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阁楼上30年不下来。
干什么?写字!笔一支接着一支的用完,一筐接着一筐地把用坏的笔装起来。
最后,装了满满四大筐之多。
于是,他把这些坏笔埋到后院,而成一土丘。
二、怀素僧人,也是一名勤奋刻苦的典范。
因为贫苦,买不起纸张,他天天取芭蕉叶来写字,后来把他种的一万多株芭蕉树叶都摘光了,于是又作了个木盘子,刷上漆,在上面练习写字,时刻长了,笔尖竟把木盘也磨穿了。
他写秃的笔,可能比智永还多,后来将秃笔埋成一座坟,名叫“笔冢”。
3、钟繇是魏大书法家,楷书的开山祖师。
其练字超级用功,以致于晚上睡觉做梦的时候都在写字。
怎么写?手指为笔,被里为纸。
日复一日,被里都给划破了。
4、沙孟海,现代闻名书法家,书坛两大泰斗之一(另一为启功)。
其也是嗜书超级。
何以见得?其坐着无事的时候,手指头也是不断的比划,在哪里比划?在膝盖上。
长期以往,裤子都给划破了。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五、欧阳询专心学“二王”书法唐朝闻名书法家欧阳询专门喜爱“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只要看见王羲之父子的墨迹就买回来习研究。
一天,他看到一本王羲之教授王献之的《指归图》,不吝花了很多钱快乐得整夜睡不着觉。
他整学研究了一个月,直到他知道《指归图》的精华为止六、萧峰学写“凤凰尾”萧峰,字宣颖,奶名叫作暗(àn)黎,是南朝齐高帝的第十二个儿子,被封为江夏王,曾经担任过侍中、散骑常侍、徐州刺史、秘书监等职务。
他小时候生活在张氏房里,喜爱书法,张氏却没有纸给他练字,他就在井的栏杆上练字。
字写满了,他就用水冲洗干净后再写。
他天天早上很早就起来了,不准人清除窗上的尘埃,而是在上面练习写字。
像如此一天天地练习,从来不中断。
在他五岁的那一年,高帝派人教他练习“凤凰尾诺”的字体,他一学就会。
高帝十分快乐,奖给他宝贵的玉麒麟,还风趣地对他说:“这是麒麟奖赏凤凰尾啊!”萧峰后来加倍刻苦练习,成为人们推崇的书法家。
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故事汇集
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故事汇集中国古代有十大书法家,他们是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怀素、柳公权、苏轼、米芾、黄庭坚、赵孟頫、董其昌等,他们有趣的故事在民间流传。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故事汇集,希望对你有帮助。
1、羲之换鹅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
据说他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
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就达到很高的水平。
因为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
他做过刺史,也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
后来又在会稽郡做官。
他不爱住在繁华的京城,见到会稽的风景秀丽,非常喜爱,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游览山水。
有一次,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
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写诗。
最后由王羲之当场挥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这次宴会,这就是有名的《兰亭集序》。
那幅由王羲之亲笔书写的《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迹已经失传了。
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
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据说有一次,他到他门生家里去,门生很热情地接待他。
他坐在一个新的几案旁,看到几案的面又光滑又干净,引起了他写字的兴趣,叫门生拿笔墨来。
那个门生高兴得不得了,马上把笔墨拿来给王羲之。
王羲之在几案上写了几行字,留作纪念,就回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门生有事出门去了。
他的父亲进书房收拾,一看新几案给墨迹弄脏了,就用刀把字刮掉。
等门生回来,几案上的字迹已经不见了。
门生为这件事懊恼了好几天。
又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
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
书法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
书法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以下是几个关于著名书法家的小故事:1.王羲之刻苦求精: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从小就开始练习书法,十分刻苦。
他在兰亭“临池学书”,久而久之,池水尽墨,他每次写字后都要到家门前的池塘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池塘的水竟然变成墨黑色的了。
2.颜真卿黄泥习字:颜真卿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由母亲殷夫人教育。
后来殷夫人带他南下,寄居在外祖父家中。
外祖父是一位书画家,颜真卿聪敏伶俐,很得他的喜爱,于是就教他读书写字。
殷夫人一边欣慰孩子勤学苦练,另一边又为银钱发愁。
家中困难,难以供他买纸墨笔砚练字。
可又不愿耽搁了孩子的教育,一天,她见颜真卿练字时撅起嘴巴,便问:“惜儿,你有心事?”颜真卿说:“母亲,我想买纸和笔,可家里没钱。
”殷夫人沉思片刻说:“孩子,你父亲生前给你留下了不少宝贝,你为何不写一封信到洛阳亲戚家去,请求他们帮助你。
”听到母亲提起父亲生前给他留下的“宝贝”,颜真卿眼睛一亮,立即回到父亲的书房,找了好一会才找到父亲留下的一个带盖的铜制方盒。
他打开一看,里面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锭锭方方正正或圆或扁的小东西,由黄泥捏成,有的颜色和泥土一样,有的则烧成砖瓦似的红黄色。
颜真卿当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就捧着去问母亲:“母亲,这是什么?它不就是父亲留给我的宝贝吗?”“正是啊!”殷夫人笑着回答,“不信你把它磨碎试试。
”颜真卿在母亲的指点下,他端来一碟清水,将扁圆的黄泥磨成粉,蘸着水在铺开的宣纸上写了起来。
殷夫人一边让他磨粉吸水写字,一边深情地对他说:“惜儿呀,你可知道这些黄泥的来历?它们都是你父亲在练字之后留下的!”她接着说道,“你父亲练了一辈子的字,穷其一生才练出这一手好字。
”3.柳公权谦虚拜师: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在少年时候学习条件十分艰苦,没有纸笔,便在壁土上练写,以碗盛满水写字,写了再用湿布抹干后重写。
后来由于他刻苦认真地学习书法,才成为一代书法家。
在柳公权博取众长的过程中,有两个人对他影响最大。
了解5个古代书法家的小故事
了解5个古代书法家的小故事1.竹扇题字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卖扇子的老妇人,生意清淡,无人问津。
王羲之十分同情她,就在她的扇子上题了一些字。
老妇人起初很生气,觉得王羲之弄脏了她的扇子,但当人们看到这些字时,纷纷出高价购买。
原来,王羲之的字太受欢迎了,扇子很快被抢购一空。
2.书成换鹅书法家王羲之非常喜欢鹅,有一次他看到一个老妇人带着一只漂亮的鹅,就向她提出用他刚写好的一幅书法作品来换。
老妇人欣然同意,王羲之得到了他心爱的鹅,而老妇人则得到了珍贵的书法作品。
这个故事表现了王羲之对书法的热爱和对生活的雅趣。
3.潜心苦学墨当饭王羲之小时候就开始学习书法,非常刻苦。
有一次,他忘记了吃饭,母亲把饭送到书房,他竟然用馒头蘸着墨吃起来,还说:“这馒头真甜啊!”母亲走进一看,哭笑不得。
王羲之的这种专注和投入精神,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4.掘墓偷艺钟繇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造诣极高。
据说他为了学习书法,曾经去掘别人的墓,偷取墓志铭来研究。
这种行为当然是不道德的,但他的学习精神确实令人敬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追求艺术和学习,有时人们可能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5.偶创飞白汉朝的蔡邕不仅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书法家。
有一次,蔡邕偶然看到工匠用帚子蘸石灰水在墙上写字,由于帚子比较软,石灰水也比较稀,所以写出来的字带有丝丝露白。
蔡邕受到启发,创造了一种新的书法字体——飞白体。
这种字体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写成的模样,给人一种苍劲有力的感觉。
6.入木三分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
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
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
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
书法家的故事60个
书法家的故事60个展开全文书法家的故事(1):掘墓偷艺钟繇是东汉末年人,他对于书法学习十分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
据说他以前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
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的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
韦诞也是当时一位书法家,据说他手头东汉大书法家蔡邕的“笔论”,因此他的书法水平十分高,当时人都推崇他的书法,认为是当朝第一书法家。
钟繇想向韦诞借阅这本“笔论”,但韦诞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绝,钟繇气得捶胸呕血,幸亏曹操用五灵丹救了他一命。
等到韦诞过世后,钟繇便派人从坟墓中挖出那本书,反覆研究,最后了解用笔的奥妙。
书法家的故事(2):潜心苦学墨当饭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
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
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
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
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必须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到达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必须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达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
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
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原先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
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王羲之还不明白是怎样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这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书法家故事简短篇
书法家故事简短篇
标题:书法家故事简短篇
1. 王羲之
王羲之,中国东晋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其父亲为书法家王旷,母亲为书法家卫夫人。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以卫夫人《笔阵图》为范本,日夜苦练。
有一天,王羲之在吃午饭时,书兴大发,用馒头沾墨汁,当作酱料,被父亲发现,笑骂道:“你小子真吃饱了撑的!”
2. 柳公权
柳公权,唐代书法家,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幼年时,柳公权拜夏侯光为师,学习书法。
由于柳公权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努力,年纪轻轻便习得一手好字。
某日,柳公权在书写“玄秘塔碑”,一位老者路过,赞赏不已,称其书法“有筋有骨”。
3. 赵孟頫
赵孟頫,元代书法家,博学多才,诗文书画皆通。
赵孟頫自幼聪慧,日夜苦练书法。
有一年冬天,他书写完毕后发现砚台结冰了。
邻居老太太得知此事后,笑着说:“你真是‘墨池’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询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
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
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
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欧阳询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
冠”。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即:“如高峰之坠石、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如劲松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钧之弩发、如利剑断犀角、如一波之过笔”。
有一次,欧阳询外出游览,在道旁见到一块西晋书法家-索靖所写的章草石碑,看了几眼,觉得写得一般。
但转念一想,索靖既然是一代书匠,那么他的书法定会有自己的特色。
我何不看个水落石出。
于是伫立在碑前,反覆地观看了几遍才发现了其中精深绝妙之处。
欧阳询坐卧于石碑旁摸索比划竟达三天三夜之久。
欧阳询终于领悟到索靖书法用笔的精神所
在,因而书法亦更臻完美观止。
虞世南[1]初唐着名书法家、文学家
虞世南是跟从王羲之的七世孙、隋朝书法家智永禅师学习书法的。
他的字用笔圆润,外柔内刚,结构疏朗,气韵秀健。
传说唐太宗学书就是以虞世南为师。
唐太宗常感到“戈”字难写。
有一天,他写字时写到“戬(jian剪)”字,只写了“晋”的半边,让虞世南写另外半边的“戈”。
写成以后,唐太宗让魏征来鉴赏,魏征看了说:“今窥(看的意思)圣作,惟戬字戈法逼真”。
唐太宗赞叹魏征的眼力高,也更看重虞世南的书法了。
虞世南的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等。
初唐的书法家继欧、虞之后的是褚遂良和薛稷。
虞世南死后,唐太宗慨叹地说:“世南死,没有人能够同我谈论书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