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分析
语文高考试卷分值比重分析
语文作为我国高考科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高考的题型和分值比重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
本文将从题型、分值比重等方面对语文高考试卷进行详细分析。
一、题型分析1.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高考的主要题型之一,分为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语言文字运用三大块。
(1)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理解能力。
其中,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
(2)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和古代诗歌阅读。
文言文阅读共19分,古代诗歌阅读共11分。
(3)语言文字运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共20分。
2. 写作写作是语文高考的另一重要题型,占总分60分。
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分值比重分析1.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高考的分值大户,共73分,占总分比重47.33%。
这表明阅读理解在语文高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现代文阅读:共35分,占总分比重22.67%。
(2)古诗文阅读:共35分,占总分比重22.67%。
(3)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占总分比重13%。
2. 写作写作共60分,占总分比重40%。
写作部分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高考的另一重要题型。
三、备考建议1. 注重阅读积累阅读理解部分考查学生对各种文本的理解能力,因此,学生需要在平时注重阅读积累,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2. 加强古诗文背诵古诗文阅读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和古代诗歌的理解能力,因此,学生需要在平时加强古诗文背诵,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3. 提高写作能力写作部分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学生需要在平时多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 关注题型变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高考的题型和分值比重可能会发生相应调整。
学生需要关注题型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备考策略。
总之,语文高考试卷分值比重分析表明,阅读理解和写作是语文高考的重点题型。
高考试卷分析及分值
高考文科综合试卷(新课标全国卷I)历史部分题型及分值分析历史在高考中与政治、地理共同组成文综卷,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中各科所占比例基本为1:1:1,下面我将以2015年新课标卷为例分析下历史所考试的题型和各题型所占分值。
文综历史部分(文综共300分,时间150分钟,历史96分(包括选修),大概所需时间50分钟)题型一单项选择24—35 共11个题(4*11=44)二主观必修题40—41 共两道大题(25+12=37)三主观选修题45—48 共四道大题选择其中之一回答(15)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考点分布及其分值1.中国古代史:63.5分(必修·客观题和主观题共33.5分,选修·选考题30分)24题,中国古代的经济·战国时期新的生产方式出现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25题,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两汉时期外戚干政的背景(必修1政治史)4分;26题,中国古代的经济·宋代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及其影响(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27题,中国古代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唐宋明清河南与江苏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和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40题第(1)问,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宋代理学对儒学有所发展,第(2)问,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第(3)问,正确对待孔子与儒学的态度(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17.5分;45题,唐代的币制改革(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48题,道教全真派的代表人物丘处机对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2. 中国近现代史:38.5分(必修·客观题和主观题23.5分,选修·选考题15分)※中国近代史部分(34.5分,其中必修19.5分,选修15分): 28题,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后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的情况(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29题,近代中国的政治局势·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出现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必修1政治史)4分; 30题,1933年到1937年国民政府所做的长期抗战的准备(必修1政治史)4分;40题第(2)问,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第(3)问,正确对待孔子与儒学的态度(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7.5分;46题,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内容(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本次语文试卷整体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试卷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内容易于理解,测试点明确,易于批改。
其中,论述类文本选材社会科学小品文,文学类文本选材故事性强,实用类文本选材以科学家、实业家为主。
文言文选材以史传为主,诗歌选材以唐宋诗词为主,题材上突出写景咏物及即事感怀类诗歌。
作文选材贴近生活,考生在审题上不会出现偏差。
论述类阅读题难度中等,只要细心阅读题目,审慎理解,便不难作答。
每个选项对应文中的一句话,通过阅读选项、定位原文、比较分析,可以准确快速地作答。
需要注意的是细节审查和逻辑关系。
例如,第二题需要注意其中的逻辑关系。
文言文阅读需要对古典文化常识进行积累。
阅读时需要粗通大意,观察细节,如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
答题时需要将选项的前一部分与后一部分对应原文,避免曲解文意或张冠李戴。
诗歌鉴赏多出现一句描写特别出彩的诗句来让学生分析,往往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
需要通过意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格式通常为通过什么手法,手法效果,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需要积累一些常用术语。
默写较为简单,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选择题的答案可能有些牵强,需要注意审题和分析选项。
高考试卷分析
高考试卷分析一、试卷特点比较注重能力测试,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过程与方法和创新精神的考查。
试卷涉及的面较广,知识点的呈现形式比较新颖,如图表的呈现形式就有多种形式如饼状图、柱形图、曲线图等,实验题加强了探究过程的设计。
二、根据试卷特点,给下一届高三的复习建议1.回查基础,做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凡讲必会,凡会必考。
追求复习要求的大面积达标。
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将本次暴露的问题,如知识内容的概念、知识体系的框架做一次归纳和梳理,结论性语言要记熟,记熟是应用的前提,要吃透课本,反复背诵默写,并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继续查找基础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争取基础知识少丢分,甚至不丢分;2.二轮复习要立足于基础知识、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善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3.加强审题、读图、读表能力的培养和题型的训练。
读懂、读透图和表的过程也就是对知识再理解、再整合、再升华的过程。
要加强看图、读图的能力。
加强多选题的针对性强化训练,关注单选题的答题速度与正确率,加强单选题的专项限时训练,提高解题速度,而对于非选择题,学生每次训练必须写全,必须认真参照标准答案修正;4.实验内容和实验能力在后面的复习中要引起足够重视。
对于每一个课本实验,学生都要认真弄懂实验目的、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试验方法和步骤,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结论,处理试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同时还要熟悉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5.加强规范答题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
学生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指导学生的记忆方法;指导学生看书的方法;指导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等等。
如规定选择题的答题时间训练和非选择题必须书写完整。
2021年高考真题——文综(全国乙卷) 含解析
(2)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
(3)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
(4)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
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 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推测支撑咖啡馆蓬勃发展 上海的产业和企业类型。
(2)据图描述该品牌咖啡馆在上海的空间分布特征。
(3)分析该品牌咖啡馆布局在商业繁华地段和高级写字楼地区的目标消费人群。
(4)说明该品牌母公司选择在昆山建设咖啡创新产业园的上海因素。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如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 )
A.气温高B.蒸发(腾)强C.降水量大D.绿地面积大
8.该城市可能是( )
A.乌鲁木齐B.北京C.上海D.广州
说明阿者科村实行村集体企业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的优势。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为评估青藏铁路建设和营运对环境的影响,某科研团队对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某11千米长的风沙活动路段两侧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工程治沙地视为固定沙地。2001~2008年为铁路建设期,2008~2015年为铁路营运期。
近五年高考文综试卷分析
2011年
32分 =20+12
哲学生活
2011年
6题(选择题5 个,主观题1 问)
32分 =20+12
哲学生活 23 39(1) 19 20 22 23 39(2) 39(3) 19 21 22 23 39(2) 39(3) 20 21 22 23 39(2) 16 21 22 23 39(2)
2012年
年份
题量 5题(选择4个 、主观题1 问)
分值 30分 =16+14
2011年
2012年
5题(选择4个 、主观题1 问)
30分 =16+14
Hale Waihona Puke 题号 12 13 经济生活 14 15 38(2) 12 13 经济生活 14
内容
2012年
5题(选择4个 、主观题1 问)
30分 =16+14
经济生活 15 38(1) 12 13 14 15 38(2) 12 13 14 16 38(2) 12 13 14 16 38(2) 16 17 18 38(1) 16 17 18 38(2) 16 17 18 38(1) 15 17 18 38(1) 17 18 19 38(1) 39(2) 39(3) 21 39(1) 20 39(1) 19 39(1) 39(3) 20 39(1) 39(3) 19 20 21 22
唯物史观,人民群众的地位,劳动的重要性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认识论的知识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 利息的计算 影响消费的因素 公司经营的有关知识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市场经济相关知识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主管理的相关知识 联合国的相关知识 我国政府的职能、责任和依法行政 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相关知识 文化创新作用的有关知识;教育创新的作用 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 辩证法及矛盾分析法 辩证法的联系观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 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 科学的宏观调控 汇率变动及其影响 财政赤字,财政支出;财政的作用 依法治国的意义(热点) 政府的职能 我国的外交政策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的多样性、道德建设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 意识的能动作用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 真理的客观性、认识的反复性
对浙江省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摸底考试)试卷分析 (政治部分)
对浙江省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摸底考试)试卷分析(政治部分)一、对试卷的简要评价试卷命题作风稳健、朴实、规范、贴近教学实际;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符合高考要求。
表现在:3.试题不偏不怪,重在能力考查;4.试题理论联系实际,学科特点浓;5.试题答案设置考虑慎密,能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要求较高。
二、对命题的建议1.建议非选择题的每一个小问题后面注明小题分值;2.答题卷留空可多一些;3.第40题的材料一形式简洁、漂亮,但与答案的关联度不是很高(如不用学生或许也能作答)。
材料反映的是城乡居民对公共文化实施的满意度有差异,这并不一定能说明我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与城市有较大差距。
4.第41题第1小题的设问语句欠通畅,若能改为“如何理解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失误所导致?”或许更好些。
三、对政治主观题的简要分析第40题【典型错误】第1 小问:1.偏离试题要求:试题要求用《政治生活》的知识作答,但有部分学生用了《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
2.审题不清:(1)不少考生就事论事,从重视“村落文化宫”建设的意义、创办“村落文化宫”对新农村建设有什么好处、作用中寻找理由,而没有从设问所要求的“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重视‘村落文化宫’中寻找理由。
即学生更多地是从“重要性”上去作答,而没从“必要性”上去答,;(2)设问要求用党和政府两个角度做答,但大部分学生可能不清楚“市委”的性质而只从政府角度回答,或党政不分,笼统回答,有的学生能从党和政府两方面回答,但把党和政府的知识混淆。
3.对政府职能不能具体化,只笼统的回答政府要履行职能。
或者对政府职能表述不规范,如把“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表述为“加强基础设施服务与管理职能”“建立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职能”等。
4.知识术语表述不规范,不精准,不完整,比较随意,口语化。
第2小问:1.由于审题不清导致答题不完整,漏点失分。
本题要求回答该市“村落文化宫”的建设以及所产生的变化蕴涵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语文高考试卷分析及反思
一、试卷分析2023年语文高考试卷以《语文》教材为基础,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试卷结构合理,题型多样,涵盖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等四个部分。
1. 现代文阅读:以议论性、说明性、文学性文章为主,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评价和鉴赏能力。
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涵盖了文章主旨、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文章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
2. 古诗文阅读:以《诗经》、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为主要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古诗词鉴赏能力。
题型包括选择题、翻译题和简答题,涵盖了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诗词意象、意境、风格等。
3. 语言文字运用:以现代汉语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和修改能力。
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涵盖了词语辨析、句子排序、病句修改、语言表达连贯等。
4. 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品质、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题目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人生哲理,考查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反思1. 学生备考方面(1)基础知识不扎实:部分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对文言文、古诗词、成语、词语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答题时出现错误。
(2)阅读理解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困难,对文章主旨、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把握不准确,答题时缺乏针对性。
(3)写作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思路不清、结构不完整、语言表达不流畅等问题,导致作文得分不高。
2. 教师教学方面(1)教学目标不明确: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题型、考点等把握不准确,导致教学重点不突出。
(2)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3)评价方式不合理:部分教师评价方式单一,只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导致学生缺乏自我反思和改进的动力。
2000年高考山西省文科综合科目试卷分析
2000年高考山西省文科综合科目试卷分析山西省2000年高考具有两大显著特征:其一是首次采用了3+X模式,并分文、理科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其二是在第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的基础上,首次依据新课程大纲和新教材进行命题。
这就决定了认真分析今年山西省综合科目考试试题的特殊意义。
本文试就文科综合试题,尤其是历史学科部分发表粗浅看法。
一、文科综合试题的特点1.从命题意图来看。
今年的试题坚持“三个有助于”的指导思想,在保证高校选拔优秀新生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高考对中学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
命题追踪时政热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体现人文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很好地发挥了高考的社会教育功能。
2.从考查内容来看。
命题进一步确立“以能力立意”的原则,突出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命题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不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覆盖率。
综合能力测试的探索积极稳妥,以学科内综合为主,适度考查跨学科综合能力。
以山西省省情作为新情景组题,既合乎情理,又独具匠心。
主观型试题评分标准灵活开放,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鼓励多向思维和开拓创新。
3.从试卷结构来看。
试题涵盖历史、政治、地理三个学科,分值比例大致为104∶78∶78。
试卷基本上按照学科采用板块式结构,题型简约,进一步挖掘选择题的考查功能,第Ⅰ、Ⅱ卷中单项选择题合计达144分,占全卷总分的55%。
4.从试题难度来看。
据抽样统计结果分析,第Ⅰ卷平均得分为84.38分,难度系数为0.66;第Ⅱ卷平均得分为73.72分,难度系数为0.55;全卷平均分在158分左右,难度系数为0.60。
试题难度控制在合理的取值范围之内,符合选拔性考试的测量要求。
2.试题不足(1)知识覆盖面太小。
尤其表现在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涉及本部分知识的37分主要集中在上册教材,只有一个4分的选择题“擦边”下册内容,中国现代史竟成为盲区,这不能不令人遗憾。
同时,量小分高,不仅不利于全面评估考生的知识功底,也使运气成为影响考生得分的重要因素。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1. 引言高考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重要考试,其中语文试卷作为必考科目之一,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考察作用。
本文将对高考语文试卷进行分析,以揭示试卷设计背后的思路和评估学生的能力。
2. 试卷结构分析高考语文试卷通常由选择题、阅读理解、作文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设计目的和考察内容。
2.1 选择题选择题是试卷中常见的部分,其设计目的是考察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题目种类多样,包括词语搭配、语法填空、句子改错等,覆盖了语文学科的不同方面。
通过选择题,可以评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
2.2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考察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试卷中通常设置多篇文章,要求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这部分考察学生对文章主旨、细节理解、推理能力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通过阅读理解题,可以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3 作文作文是语文试卷的重点部分,旨在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常会给出一个话题或写作要求,要求学生进行写作。
作文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文采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通过作文,可以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试题设计思路高考语文试卷的设计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
试卷设计者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 能力覆盖试卷中的题目会涵盖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
试卷设计者会根据教材要求和考试大纲,确保试卷中的题目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能力。
3.2 难度分布试卷中的题目难度会分布合理,既有简单的题目考察基础知识,又有较难的题目考察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合理的难度分布,试卷设计者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水平,并区分不同水平的学生。
3.3 考试技巧试卷设计者还会考虑学生的考试技巧。
例如,在选择题中设置干扰项,考察学生的辨析能力;在阅读理解中设置多种题型,考察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文综政治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文综政治部分的布局、赋分、题型与2012年我省考试说明高考试卷样题基本一致,难度适中,又有必要的区分度。
遵循考纲规定的能力要求和界定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但又突出主干,试题与教学内容的相对重要性一致,总体来说:1.突出教材主干知识,强调试题的基础性所谓教材重点概念和核心知识:一是考纲规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观点等,二是与当年高考热点问题相联系的概念,原理和观点。
如《经济生活》中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共同富裕、科技创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等;《政治生活》中我国政府职能及责任、政府的权威、我国的对外政策等;《文化生活》中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生活与哲学》中实践的特点、抓主要矛盾、唯物辩证的联系观、价值观等。
2.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试题的时代性高考政治试题从不回避热点,当今社会重大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常被用作命题的背景材料。
本次试题结合时政,但是又不处处局限于时政。
而结合时政命题的试题,则重视了对当前热点问题的考查。
试题涉及到统筹城乡发展、校车安全问题,中部崛起、十七届六中精神、“天宫一号”、中央一号文件等重大热点问题。
3.重点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试题的应用性用教材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体现了高考能力立意,强调了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区别,提高了基础知识运用的综合程度,体现了高考命题方向,加强了基础知识与情景材料的融合,注重了结合题目的具体情景进行新的提炼和概括,试题从各个方面设问,考查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利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分析第i卷客观题部分共有9道题,17、18、20、21题得分率较高,19、22、23、24、25题出问题较多。
第19题正确选项为c,部分学生误选为b;第22题正确选项为b,部分同学误选为c;第23题正确选项为d,部分同学误选为c;第24题正确答案为d,部分同学误选为a;第25题正确选项为b,部分同学误选为c,综观这些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出在基础不牢固上。
高考文综试卷分析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政治试卷分析胶州市第四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张作伟本次期末考试政治学科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第一卷单项选择题、第二卷非选择题分别占50分,满分100分。
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第一卷,学生的得分率太低,导致了总分偏低。
成功之处:第一轮复习的宗旨是:注重课本,打好基础,理清思路,培养能力。
由于严格遵守第一轮复习的宗旨,尤其强调了课本知识的重要性,本次考试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例如第1、3、8、10、18、21题都突出考查了课本知识,学生的出错率较低。
在进行第一轮复习时,注重了方法与技巧的培养,如具体给学生讲解了如何做材料型非选择题、“认识类”、“图表类”、“意义类”等题型的做法,并进行了专题训练,在本次考试中,陈玲同学第二卷取得了38分的优异成绩,在全市所有的高三学生中名列第三名。
全班第二卷30分以上的近20人,这在全市各样当中也是相当不错的。
不足之处:选择题部分5、9、11、14、16得分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商业银行的业务、企业、“一国两制”、规律、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等原理理解不透,反映了课本知识的灵活性不够;第二卷中漏掉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民主执政”、“资源节约型社会”等要点,而且在回答哲学常识的有关知识时扣题不紧,没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今后努力的方向如下:1、强调书写要规范,要有条理性、逻辑性。
有把握的要点,要写到容易让阅卷老师看到的地方。
以前看了一个材料,题目是阅卷老师对你的十点忠告,排在第一位的是卷面要整洁,排在第二位的是字迹要清楚。
考生如果不注意规范性,肯定要吃“暗亏”。
对高考题材料的理解非常重要。
我们说要读懂材料,即审好题是解题的关键,是前提和突破口,尤其要善于从中把握有效信息,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很有道理。
要进一步强化研透材料的重要性。
当你不会做题时,看看材料,抄上几句和本题有关的语言,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引言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是一份难度适中,题型多样的试卷。
试卷结构合理,题目涵盖了课程范围内的各个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考语文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展示每个题型的试题特点和学生的表现。
阅读理解题高考语文试卷的阅读理解题依然是试卷的重点。
今年的试卷涵盖了不同领域的文章,包括社会热点、科学技术、文化传统等内容。
题目形式多样,涉及理解、分析、评价等多个层次。
阅读理解题中的选词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空白处。
这类题目要求对文章进行整体理解,并能准确把握文章的语境。
其中,一些难度较大的选词填空题考察了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理解题中的判断题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判断题目给出的句子是否正确。
这类题目对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与往年相比,今年试卷中的判断题有一定的难度提升,需要学生综合运用阅读技巧和推理思维进行答题。
作文题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的命题风格更加开放,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
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材料或提供的情境进行写作,并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作文题主要包括命题作文和写作选择题两个部分。
命题作文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写作,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写作选择题则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材料选择适合的写作题目,并写出一篇合适的文章。
今年的作文题强调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命题材料颇具思考性,考生需要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观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写作。
对于有一定写作基础和思维能力的学生来说,作文题相对来说较为容易。
题目特点整体来看,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题目特点如下: - 题型多样:试卷涵盖了阅读理解、作文和其他各类题型,考察了学生的各个语文能力。
- 考点全面:试卷中的题目覆盖了课程范围内的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全面掌握。
- 语境难度适中:试卷中的题目语境设计合理,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和引导,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
总结通过对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试卷难度适中,题型多样。
高考文综政治部分试卷分析及反思
高考文综政治部分试卷分析及反思<Strong>高考文综政治部分试卷反思:试卷基本情况</Strong>1、体现政治学科素养。
今年的政治试题一如既往的考查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了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考察,对社会现象的评价,增强了对学科知识的综合水平考察,体现了鲜明的学科特色。
同时,渗透人生价值观教育。
例如第39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当前有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的现象为载体,搭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树立准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道德榜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注重水平,突出主干。
试卷不注重知识覆盖面,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
试题有侧重点地考查了四个必修模块主干知识点。
如,经济生活中的经济世界化和对外开放,政治生活中国际社会,文化生活中的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生活与哲学中的价值观。
知识点的考查也不是仅仅局限于基本知识的考查,而是通过新背景、新材料的创设和新角度的切入,注重考查学生思维转换、逻辑表达、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3、注重热点,贴近生活。
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基本上涉及到了当前国内和国际的重要时事内容,如:企业的经营、政府补贴、国家的宏观调控、居民自治制度、特赦令、全面依法治国、传承文化遗产、智库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一带一路“建设、英雄精神等。
4、凸显学科知识体系构建。
38题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就要去综合利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实行综合分析。
39题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就是要求综合使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如何传承英雄精神。
5、设问细化,答案针对性强。
38题不是笼统地分析一带一路的准确性、必要性、得到各国认同等通常的问法,而是具体地要求分析为什么有利于促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9题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也不像个别同学所理解的那样仅回答出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就完了,而是要结合材料中的问题,结合英雄精神本身,结合如何弘扬一种精神等角度实行具体阐述。
二.2010年陕西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试卷分析
二.2010年陕西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试卷分析新课标全国卷试题分析总体来说,2010年政治试题是一份成功的试题。
试题立意深刻,特色鲜明,创新性强,价值导向正确,与新课改相互呼应,有利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
(一)文综试题总体特点:1.整体性文综试题有三个一致:文综试题内地理、政治、历史三科的价值取向趋于一致、能力要求一致、主客观题得分率基本一致。
整体难度控制得较为理想,难度值各学科有升有降,整体稳中有降。
地、史、政三科得分除地理几个选择题外也较为均衡,区分度较为理想,政治、历史的区分度好于地理。
高考文综的目标与要求有四个: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2010年文综试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要求比较突出,它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能够综合阐释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
如;地理37(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
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政治38(1)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38(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
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历史46(2)远东国际法庭法官的席次序列,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析。
2.综合性过去高考试卷的综合性多体现在形式上,就是有一道分值60分的综合题。
新课程高考试卷的综合更多体现在实质上、灵魂上。
新课程卷高考在试题结构上取消了政史地三科的综合试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试题的综合性在下降,恰好相反,试题的综合性在增强。
首先,学科内综合趋向增强。
39(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论建议。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卷分析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卷分析2014年:一、试卷题型与知识分布与去年试题相比,今年高考试卷题型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知识分布由去年的5道中国史题目和7道世界史题目改为8道中国史题目和4道世界史题目,考察中国史的题目明显增加。
试卷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其中选择题占48分,非选择题占52分。
知识分布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部分的内容。
其中12道选择题中,六部分的考察的情况如下:考察内容题目数量分值中国古代史 4 16中国近代史 3 12中国现代史 1 4世界古代史 1 4世界近代史 1 4世界现代史 2 8非选择题部分考察情况如下:题号考察内容分值40 中西科技文化比较学科内综合试题2541 新史观模式下考查中国近代史创新试题12选做题45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54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4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4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二、试题特点2014年的历史试题与往年相比基本上保持了相应的稳定性,体现出“重视基础,考查能力,关注热点,材料灵活”的特点。
坚持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相结合,同时又侧重了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及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命题设计注重历史学科素养培养和综合能力考查。
1、从考查内容上看①依托主干知识,重视基础性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遵循这一原则,试题所涉及的知识,都是课程中的基础知识,例如儒学的发展历程、宋明理学、清朝海禁政策、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小农经济、维新变法、“一五”计划、美国1787年宪法、苏联新经济政策、欧元、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抗日战争、清末新政等等,这些都是重大历史问题,为考生所熟知,试题用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②关注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特点试题充分关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适度关注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做到了学科特点和时代特点的有机结合,科学性和人文性相得益彰。
高考真题——文科综合(新课标Ⅰ卷)Word版含解析.pdf
考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3.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
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
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
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
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材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
【答案】D
考点: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13.2014年1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
社会投资方向,①④符合题意;②中的扩大生产规模、③中的降低商品价格都不是价格改革的目的,不符合题目要求
,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
14.据统计,到2014年底,我国互联网金融规模突破10万亿元,其用户数量达7.6亿。互联网金融行业迅猛发展的同
时,接连出现互联网金融企业违规经营、对用户信息保护不力等问题。为防范这些问题发生,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作者拒绝日方“请求”的原因是教科书的内容与历史事实相符合,这体现了对历史客观事实的尊
重,是正确的价值选择,①④符合题目的要求;②中“没有客观标准”的说法否定了的价值标准的客观性,观点不正确
;③观点认为“历史事实”会“改变”的观点不正确,也不符合材料中的要求,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①改进互联网安全技术
广东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分析
广东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分析我们在文科综合的考试前了解好文综的考试方向和题型有助于我们做好相应的备考。
下面为大家的广东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总体特点】1.表达新课标理念,实现平稳过渡。
试卷紧扣考试大纲,没有往年计算、曲线等试题的考查,总体难度适中。
对传统内容的考查在保持平稳的根底上进行了适度创新,如14题要求由图表变化推论相关观点。
2.关注学科政治素养的培养,试题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及公共参与等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3.关注时事,关注社会。
央企改革、雄安新区的设立等社会热点问题反映到试卷中来,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等贴近社会民生的问题在试卷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命题变化】1.选择题一材多用试题没有采用,往年一般有一道或两道,这或许是为了增加多个知识点缘故。
2.计算题类型没有,传导型试题和图表变化型试题出现,这或许是为了减轻难度,也可能是出于要防止从头到尾都是文字表述的弊端。
3.开放型试题改变为召开主题班会拟定发言要点。
【总体评价】本套试题立足根底,侧重能力,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比方客观题目经济生活中中考查了自主创新,汇率变动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国企改革;政治生活中考查了发扬基层民主,党的性质和宗旨,政府的责任和职能,文化生活中考查了尊重文化多样性,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生活与哲学考查了实践决定认识,坚持正确的价值等知识。
本套试题侧重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主观题题型设置标准,主观题目不回避本年度重大热点问题,题目的设置上坚持大视角,小切口的原那么,38题考查三农问题,39题考查公共文化效劳中的政府、人大、公民与社会的互动,40题考查自主创新等都表达了这一方面。
1、抓住书本框架,背熟目录和小标题。
因为每一本历史书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规律编排的。
我们承受的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知识的整体,背熟目录才能准确把握历史开展的线索,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深入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和或用奠定根底。
高考文综政治部分试卷分析及反思
高考文综政治部分试卷分析及反思系构建、”一带一路“建设、英雄精神等。
4、凸显学科知识体系构建。
38题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就要去综合利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39题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就是要求综合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如何传承英雄精神。
5、设问细化,答案针对性强。
38题不是笼统地分析一带一路的正确性、必要性、得到各国认同等通常的问法,而是具体地要求分析为什么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9题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也不像个别同学所认识的那样仅回答出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就完了,而是要结合材料中的问题,结合英雄精神本身,结合如何弘扬一种精神等角度进行具体阐述。
6、材料提供信息明确。
无论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还是没有要求结合材料(如38题第一问),从答案的规定看都与材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38题第一问中的“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各国相知、互信互敬、”等都在答案中显现了。
39题中如何守护英雄的措施中,提高辨别的眼力、利用大众传媒的作用等也都在材料中有显现。
高考文综政治部分试卷反思:选择题情况选择题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难易程度适中。
四选二组合型选择题多,注重知识和审题能力的结合。
通过反馈情况看,选择题的12、14、15、19、20、21、22、23都没有出现错误,有4个选择题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问题。
从整体上看,学生选择题的平均得分为43.8分。
13题:(得分率为84%)2019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数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养老基金在投资国债、银行债券等债权性资产的同时,可以投资股票、股票基金,但投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比重不超过30%。
上述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增强资本流动性,平抑资本市场的波动B.扩大投资渠道,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C.优化投资组合,追求收益与风险的平衡D.提高投资安全性,促进资本市场的增长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放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新政策,这一新举措的出现并不是为了激活资本市场而是要保证养老基金的保值和增值,但这种增值要建立在权衡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的基础上,不能为了升值而不断增加投资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基础教育总体培养目标:
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 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 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 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 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 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 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 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德国、法国:至今沿用“教学大纲”,但 内涵变化大(“教与学的内容纲要”,变为 “学生学习结果纲要”)
一、形式结构的演进,显示地理 课程的继承性与发展性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替代 “教学大纲”的意义:
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用哪一个名 称更合适?
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认识,主要根据各国家 的教育传统与理论背景而定,不在于名称而在 于实质上的演进与发展
一、形式结构的演进,显示地理 课程的继承性与发展性
美国:1994年正式颁布的《国家地理标准 ――生活化的地理》( Geography for Life: National Geography Standards 1994 )中, 制定了教学内容、地理技能及地理科学观念等 方面的基本标准
二、内容结构的处理流程,体现层次性、 灵活性与可选择性
处理流程:
理念与目标
策略与方法
操作及技术手段
二、内容结构的处理流程,体现层次性、 灵活性与可选择性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地理课程目标为 总体培养目标服务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强调“学生的发展为本”
二、内容结构的处理流程,体现层次性、
新一轮课程与教学改革背景
二、地理课程改革“难”在哪里
• 学科性质决定 • 3类4种《课程标准》 • 综合课程:
联合式(各占一块)、配合式(单科为主,多科配合)、 融合式 • 4种课程组合模式:
全分科 6门 全综合 《科学》+《历史与社会》 《科学》+政、史、地(地图与区域人文地理) 《历史与社会》+理、化、生、自然地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 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 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01.6)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部全国性的初中 地理课程标准
4.课程实施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课程评价 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 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 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课程管理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 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本次课改 的六大具体目标
1.课程功能 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 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 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 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课程结构 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 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 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 改变繁、难、偏、旧和偏重 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 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 习兴趣与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 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课程标准”在我国并不是新名称 1904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奏 定学堂章程》,首次规定在全国中、小学普遍 施行包括地理在内的课程方案,是课程标准的 雏形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普通教 育暂行课程标准》,将“课程标准”作为国家 制定的学校教学指导文件
一、形式结构的演进,显示地理 课程的继承性与发展性
二、内容结构的处理流程,体现层次性、 灵活性与可选择性
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定位: 通过7—9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
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 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 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 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 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 发展观念
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结构体系, 丰富的学科内涵,呈现给广大师生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内容与结构研究
一、形式结构的演进,显示地理课程的 继承性与发展性
二、内容结构的处理流程,体现层次 性、灵活性与可选择性
三、文本结构中,内容陈述的创新性与 亲和性
一、形式结构的演进,显示地理 课程的继承性与发展性
二、内容结构的处理流程,体现层次性、 灵活性与可选择性
(二)科学决策,变革“地方志式”的课程内容
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回应,新课标在“内容标 准”制订的策略上,重点突出“学习有用的地理” (即“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课程 新理念,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完备性和学科知识系统 性
一、形式结构的演进,显示地理 课程的继承性与发展性
台湾地区,一直沿用《地理课程标准》,近 50多年来先后作过6次修订
香港地区,《 中学课程纲要 • 地理科 》( 课 程发展议会编订 ),香港特区政府教育署建议 学校采用。
在祖国内地,由上海率先推出初中《地理课 程标准》( 1991年 )
一、形式结构的演进,显示地理 课程的继承性与发展性
1950年,教育部拟订《 小学地理课程暂行 标准 (草案) 》
1956年,在学苏联背景下,《地理教学大 纲(草案)》替代“地理课程标准”
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 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华人民共种原因,《地理教学大纲》一直处于 “试行”、“试用”阶段,至今未被“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