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生态大题练习25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生态学基础题库附答案
高中生物生态学基础题库附答案1. 简答题1.1 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2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有哪些?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栖息地以及与之相互作用的环境组成。
其中,生物群落由一定种类的生物个体组成,栖息地是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场所,而环境则包括各种非生物因素,如气候、土壤、水等。
1.3 请解释以下概念:生物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一定区域或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各种生物类型的多样性和丰富程度。
食物链描述了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相连的层次系统,食物链中的能量从一个级别传递到另一个级别。
食物网是由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而成的复杂网络,反映了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
2. 选择题2.1 下图所示是一个典型的生态金字塔,对应的金字塔类型是:A. 能量金字塔B. 数量金字塔C. 生物量金字塔D. 水分金字塔答案:C. 生物量金字塔2.2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A. 从生物个体到环境B. 从环境到生物个体C. 双向流动D. 无法确定答案:B. 从环境到生物个体2.3 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A. 空间位置B. 营养方式C. 食物链位置D. 种群密度答案:B. 营养方式3. 判断题3.1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般存在较为稳定的动态平衡。
答案:正确3.2 生物群落是指同一种类生物个体的集合。
答案:错误3.3 食物链中,一般只有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错误4. 应用题4.1 在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有着多样的生物群落。
假设湖泊中存在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小型鱼类和大型鱼类。
请解释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答案: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并提供氧气。
浮游生物以水生植物为食,同时也供给小型鱼类食物。
小型鱼类既以浮游生物为食,也成为大型鱼类的食物。
4.2 环境保护是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请简要阐述为什么环境保护对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2021《高考调研》生物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25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Word版含答案
题组层级快练(二十五)一、选择题1.(2021·江苏)通常状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解析Na+浓度是组织液高于细胞内液;细胞内液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组织液K+浓度小于细胞内液;组织液的O2浓度高于细胞内液。
答案 B2.(2021·新课标全国Ⅰ)某同学给健康试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消灭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解析维持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Na+和Cl-,当健康试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生理盐水为兔内环境的等渗溶液,内环境渗透压相对不变,细胞内液的量不会增加,故输入的溶液(主要是Na+)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A项正确、B项错误;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C、D 项错误。
答案 A 3.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C.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解析本题考查对人体内环境的理解,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突触间隙有组织液。
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内。
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轴突膜上进行的。
答案 A4.依据下图推断,描述正确的是()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解析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来说,过程a、b、c同样重要;组织液中的CO2对pH的调整有重要作用。
高中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特点是:A.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 双向流动,逐级递增C. 多向流动,逐级递增D. 多向流动,逐级递减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答案:D3. 以下哪种生物属于分解者?A. 蚯蚓B. 兔子C. 草D. 狮子答案:A4. 以下哪种关系不属于种间关系?A. 竞争B. 捕食C. 共生D. 寄生答案:B5. 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水库”指的是:A. 森林B. 草原C. 湿地D. 农田答案:A6. 以下哪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强?A. 热带雨林中的植物B. 沙漠中的仙人掌C. 极地的企鹅D. 深海的鱼类答案:B7. 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A. 热带雨林B. 草原C. 沙漠D. 城市答案:A8. 以下哪种生物不属于食物链中的生产者?A. 玉米B. 蚯蚓C. 草鱼D. 浮游植物答案:C9.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金字塔”反映了:A. 物质的流动B. 能量的流动C. 物种的多样性D. 环境的变化答案:B10. 以下哪种生物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A. 害虫B. 益虫C. 杂草D. 病原体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________。
答案:分解者2.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________。
答案:高级消费者3. 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因为它具有________和净化水质的功能。
答案:调节气候4.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通常高于草原生态系统,这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更复杂的________。
答案:营养结构5. 沙漠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条件较为严酷。
答案:环境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2024高考生物历年真题生态与环境专题全解
2024高考生物历年真题生态与环境专题全解生态与环境一直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生物考试中常见的考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2024年高考生物历年真题中关于生态与环境专题的题目进行全面解析。
通过对真题的剖析和详细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
【题目1】某地方的一片森林被山火烧毁,为了恢复森林的生态环境,这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请结合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这些措施的作用和意义。
解析:当森林被山火烧毁后,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
采取的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灭火救援:在森林火灾发生时,需要第一时间组织灭火救援行动,控制火势的扩大,减少破坏。
这对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2. 种植植被:在森林烧毁后,可以采取种植植被的措施,例如人工种植树木、草地等,以帮助恢复植物多样性,重建森林生态系统。
这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各类生物的繁衍和生存。
3. 控制人类活动:为了保护恢复中的森林生态系统,应该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如控制砍伐、放牧等,避免对新生植被的破坏。
这有助于新的生态系统逐渐形成和发展。
综合来看,上述措施采取的作用和意义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帮助恢复植物多样性,并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促进新的生态系统的发展。
【题目2】某草原地区发生连续干旱,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结合生态学的理论,分析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措施和策略。
解析:在草原地区发生连续干旱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时,恢复生态系统的措施和策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管理:针对干旱情况,可以进行水资源管理,包括合理利用和分配水资源。
例如,在水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建设灌溉系统、蓄水池等来保证植物的水分供应,从而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2. 植被恢复:草原的植被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维持和恢复作用。
在干旱后,可以通过种植抗旱植物、采取合理的放牧管理等措施来恢复草原植被。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专题训练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专题训练20题1.甘肃天水市“花牛”苹果自1965年出口香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
回答下列有关“花牛”苹果果园生态系统的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该果园土壤中的蚯蚓属于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
(2)某“花牛”苹果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A引起的。
A招来了B和C,B把卵产入A体内,孵出的B的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A的其他个体,C特别喜食A,也捕食B。
在体内有B幼虫的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C发现而被捕食。
①B和C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②C捕食疯狂摇摆的A,对A种群的生存__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__________。
③体内有B幼虫的A摇摆身体为C提供了一定的信息,这表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1). 分解者 (2). 物质循环 (3). 捕食和竞争 (4). 有利 (5). 通过捕食,使体内有B幼虫的个体死亡.客现上促进了A种群的发展,有利于A的生存 (6). 种间关系【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种群的繁衍;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1)蚯蚓能分解有机物形成无机物,促进了物质循环,属于分解者。
(2)①C特别喜食A,也捕食B,说明C与B存在捕食关系,C又和B争夺A,故二者又存在竞争关系。
②在体内有B幼虫的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C发现而被捕食。
通过捕食,使体内有B幼虫的个体死亡,客现上促进了A种群的发展,有利于A的生存。
③体内有B幼虫的A摇摆身体为C提供了捕食的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点睛】根据“B把卵产入A体内”,可知A、B之间存在寄生关系;又根据“C特别喜食A,也捕食B”,可知,B、C之间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A、C之间有捕食关系。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练习25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练习25题1.2019年1月15日,由重庆大学牵头的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团队发布消息称,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中,棉花种子成功发芽。
此次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菌和果蝇六种生物作为样本,将它们的种子和虫卵带到月球上进行培育,均放置于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让它们形成一个简单的微型生态系统。
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由特殊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生物生长空间为1升左右。
结合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在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中能充当分解者的是________,它在这个微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推测在这个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中可能含有的非生物成分有:________(填2项)(3)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组同时在重庆大学开展了地、月对比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在地面上进行的2组实验方案: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农业生产中可用_____________(激素)处理种子,以解除其休眠状态。
【答案】 (1). 酵母菌 (2).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3). 水、土壤、空气、热能、无机盐 (4). 观察同一个生态系统(密闭空间)在地面上的生长发育情况 (5). 观察同一个生态系统在自然条件下(开放空间)的生长发育情况 (6). 赤霉素【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赤霉素生理功能:破除种子休眠,促进发芽,与生长素具有协同的作用。
2024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历年考题详解
2024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历年考题详解生物生态与环境是高考生物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中关注的热门话题。
在高考中,经常会出现相关的考题。
本文将对2024年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的历年考题进行详解,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1. 填空题(1) 自然界中,心脏和动脉、肺泡和呼吸道等属于________。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生物体各个层次的组织之间的协同关系。
心脏和动脉是生物体内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肺泡和呼吸道是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
因此,答案是“器官”。
(2) 生态系统中,受环境条件制约最强的生态位称为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
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受环境条件制约最强的生态位是原生态位,因此答案是“原生态位”。
2. 选择题(1) 下列哪项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A. 气候变化B. 生物多样性丧失C. 土地荒漠化D. 人类活动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环境污染的原因。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土地荒漠化都是环境问题,但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仍然是人类活动,因此答案是D。
(2)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A. 森林砍伐B. 濒危物种的放生C. 河流污染D. 垃圾焚烧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森林砍伐、河流污染和垃圾焚烧都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而濒危物种的放生则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因此答案是B。
3. 解答题(1) 请简要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其中,生物群落包括各种生物体的种群,它们在同一地域内共同生活并相互影响。
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维持。
(2) 请简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解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例如,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消耗,加剧了环境问题。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题(含答案)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并买卖
5.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
(2)为筛选适合白洋淀镉污染修复的沉水植物,用不同浓度镉溶液处理本地4种沉水植物4天后,检测其对镉(Cd)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结果如表和图。
沉水植物
半数抑制浓度
(mg·L−1)
黑藻
0.51
狐尾藻
0.81
金鱼藻
0.03
菹草
0.12
(半数抑制浓度是指抑制沉水植物半数生长的外部Cd浓度)
表数据显示4种沉水植物中对镉的耐受性最大的是________。结合图1的实验结果,选择黑藻和菹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不选用狐尾藻和金鱼藻的原因是_______。
A.SO2的排放B.氟利昂的泄露
C.PM2.5的含量升高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3.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是的
A.臭氧减少将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
B.化石燃料的燃烧使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
C.全球气候变暖可使农业生产能力提高
D.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
4.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
C.对岛上的动物进行物种多样性研究,应采用样方法
D.对该群岛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应包括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两个方面
19.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今主题,人们进行植树造林,并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4·武汉高三模拟)“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分解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解作用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B.若没有细菌、真菌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生态系统就会崩溃C.温带落叶林气温较高,其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强于北方针叶林D.沼泽淤泥因缺氧导致分解作用弱,可用于开发有机肥料2.(2024·重庆高三冲刺)泥浆生物反应器可用来处理被污染的土壤,原理是将被污染的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并向其中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搅拌使微生物与污染物充分接触,加速污染物的分解。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中的小型动物都属于消费者B.泥浆生物反应器能够实现物质循环C.加入的菌种进行有氧呼吸,属于分解者D.泥浆生物反应器属于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3.(2024·江苏盐城中学高三期中)要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不仅要分析其组成成分,还要理清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不都是植物B.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食物链和食物网都以生产者为起点,分解者为终点D.次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因素是包括能源、气候、水等5.布氏菌从蚜虫体内获取全部营养元素,且为其提供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
蚜虫仅以筛管汁液为食,蚜虫与周围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是生产者,蚜虫是消费者,布氏菌是分解者B.蚜虫生活环境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C.从生态系统功能角度分析,实线单箭头代表能量流动方向D.图中植物、蚜虫、瓢虫和草蛉之间构成了两条食物链6.(2024·西安高三模拟)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捕食行为会下行传递,直接或间接影响更低营养级生物,称为营养级联。
高一生物生态系统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生物生态系统专项练习题及答案答案:1. 生态系统是指某一地理区域内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的生物共同体和所处环境的总和。
它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和生物间相互作用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2. 生态系统的分类有许多种方式,其中一种常见的分类是按照环境的特征来划分,如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另一种分类是按照生物群落的特征来划分,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和沙漠生态系统等。
3. 能量的流动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过程。
光能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再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
能量流动呈现出食物链、食物网和能量金字塔等形式。
4. 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共生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并受益。
竞争是指不同种类或同种类生物之间争夺有限资源的行为。
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的行为。
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上获取营养。
5. 生态系统对环境的稳定和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能够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调节等方式维持其稳定性,保持环境的相对恒定和适宜。
6. 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污染因素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物种群减少甚至灭绝,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7. 保护生态系统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措施,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8. 高一生物生态系统专项练习题题目一:下图是一个生物群落的能量金字塔,请结合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能量金字塔图示]a) 请列出能量金字塔中图示的三个生物群落。
b) 根据能量流动的原则,能量从金字塔的哪一层流向哪一层?c) 为什么金字塔的顶端生物数量较少?答案:a) 图示的三个生物群落依次为植物群落、草食动物群落和食肉动物群落。
b) 能量从金字塔的底层(植物群落)流向顶层(食肉动物群落)。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试题答案及解析1.研究某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假设是唯一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状况,可先把藻类从已知水体中过滤出来,测定藻类的生物量,并据此推算出该生态系统中藻类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在光照强度适宜时,可成倍提高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B.藻类细胞中所含色素的种类和比例与水域深度无关C.藻类固定太阳能的同时不一定都伴随物质循环发生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取决于藻类所固定的太阳能【答案】D【解析】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就是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之间,所以A错误;不同的水域深度中照射到的光线中波长不相同,则不同的水域深度所分布的藻类细胞中所含色素的种类和比例是不同的,所以B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载体是物质循环,所以C错误;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其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所以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能量流动及相关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循环利用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小于它的间接价值C.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属于行为信息D.硝化细菌能利用氧化氨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A错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与人类有关的各种价值而间接价值是指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所以B正确;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这属于行为信息,所以C正确;硝化细菌能利用氧化氨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即化能合成作用,所以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答案】D【解析】大部分土壤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B正确;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如二氧化碳,可被农作物再利用,C正确;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需氧型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D错。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 25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一、选择题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2.如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碳循环在甲、乙、丙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C.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上图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正在上升3.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如图表示甲、乙个体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
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B.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t时刻甲种群可能被淘汰D.甲、乙两种群可分别代表草原中的兔子和牛,二者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4.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食物关系的一部分,调查发现该湖泊中部分鱼类数量在逐年下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营养级相同的生物间竞争最激烈B.该系统中鲇鱼与乌鳢因食物来源丰富而产量最高C.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严格控制鲇鱼与乌鳢的数量可有效提高该湖泊鱼类的产量5.前不久,印尼火山喷发大量岩浆形成火山岩。
预测若干年后,该火山岩上可着生草本植物。
下列有关这一群落演替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B.该过程通常不出现地衣和苔藓植物C.人类活动会影响该过程的方向和速度D.该过程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6.某植物上栖息着以该植物为食的甲、乙两种昆虫和以乙昆虫为食的蜘蛛。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习题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习题20题1.生态农业是利用生物学原理,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效益的现代农业。
下面是某农村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从生产措施上来讲,可以____,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
(2)食用菌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填“消费者”或“分解者”)。
如果把食用菌房与大棚蔬菜相通,则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建立的过程中,遵循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_____,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答案】 (1).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2). 分解者 (3). 食用菌产生的CO2使大棚内CO2浓度升高,蔬菜光合速率加快 (4). 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解析】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详解】(1)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
(2)食用菌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如果把食用菌房与大棚蔬菜相通,其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使得使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进而导致蔬菜光合速率加快。
(3)据图分析可知,该生态农业遵循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生态农业的概念,明确图中各营养级产生的废物中不能利用的能量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以被农作物利用,进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朱鹮有“东方宝石”之称,曾一度濒临灭绝。
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我国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2016年的2200多只。
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没有天敌的理想条件下,朱鹮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型。
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性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性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B.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无限的D.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是静止不变的答案:D2.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无关D.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是保护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物种答案:B3.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导致物种灭绝的主要因素?A. 生境丧失B. 过度捕猎C. 外来物种入侵D. 基因突变答案:D4. 在食物链“草→鼠→狐”中,若草的数量减少,则:A. 鼠的数量会增加B. 狐的数量会增加C. 鼠的数量会减少D. 狐的数量会减少答案:C5. 下列哪种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A. 禁止一切形式的生物资源开发利用B. 全面开放生物资源开发利用C. 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物栖息地D. 只保护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物种答案:C二、填空题1.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群落、生物栖息地和________。
答案:非生物环境2.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________的丰富性。
答案:物种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4.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________的。
答案:相互关联、相互依赖5. 导致物种灭绝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境丧失、过度捕猎、外来物种入侵、人类活动三、简答题1. 请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答案: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从太阳进入生态系统,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考点25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Word版含解析
考点2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应学生用书P061一、基础小题1.下列与进化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某地区林场施用农药后导致产生具有抗药性的松毛虫个体B.达尔文从种群层面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C.兰花长的花矩与传粉蛾细长的口器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从而形成新的物种答案 C解析施用农药并不能导致抗药性的出现,而是筛选出了具有抗药性的个体,A错误;达尔文从个体层面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才从种群层面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B错误;兰花长的花矩与传粉蛾细长的口器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从而导致生物进化,新物种的形成需要形成生殖隔离,D错误。
2.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说明该种生物进化了D.若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到40% 答案 A解析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隐性性状aa的基因型频率是0.64,则a的基因频率为0.8,A的基因频率为0.2,繁殖一代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2×0.8=0.32,A正确;显性基因的频率为0.2,小于隐性基因的频率0.8,B 错误;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错误;A的基因频率为0.4,则显性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为1-0.62=0.64,即64%,D错误。
3.(2018·宁夏银川三模)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捕食关系会降低物种的多样性B.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长期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C.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D.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使种群间停止基因交流答案 D解析捕食者与猎物的关系在调节猎物种群数量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给其他种群留出更多空间。
高考生物遗传题大题习题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遗传题大题习题20题1.某XY型性别决定的昆虫种群中,有正常翅灰体和正常翅黄体两种类型。
偶尔发现了1只卷翅、灰体雌性个体,利用该个体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已知该卷翅与正常翅受A、a基因的控制,灰体与黄体受B、b基因的控制,请分析回答:(1)从变异角度分析,最初那只卷翅雌性个体的出现是________的结果,子一代中卷翅、黄体个体的出现是________的结果。
(2)从杂交后代的比例看,控制翅型与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____________(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
(3)为确定卷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可通过统计________(填“组合一”或“组合二”)杂交子代的性状表现来确定,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 (1). 基因突变 (2). 基因重组 (3). 2 (4). 灰体 (5). 组合二(6). 雌性和雄性中卷翅与正常翅的比例都是3:1 (7). 雌性全为卷翅,雄性中卷翅与正常翅的比例是1:1【解析】根据表格分析,组合一和组合二的亲本都是灰体,子代出现了黄体,说明灰体对黄体为显性性状;且后代灰体与黄体的比例是2:1,而不是3:1,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亲本相关基因型都是Bb,且BB基因型纯合致死。
组合二的两个亲本(组合一的F1)都是卷翅,说明卷翅对正常翅为显性性状;后代出现了正常翅,且卷翅:正常翅=3:1,没有性别的差异,说明控制该性状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或X染色体。
【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某昆虫种群只有有正常翅灰体和正常翅黄体两种类型,没有卷翅,因此偶然出现的卷翅、灰体雌性个体应该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该卷翅、灰体雌性个体与正常翅、灰体雄性个体杂交,后代出现了不同于两个亲本的表现型,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属于基因重组。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5 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试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25 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考点考向1基因工程的原理与技术基因工程的原理与技术基因工程在“生物工程技术”模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基因工程基本工具的作用和特点、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以及基因工程在生产和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试题多以最新科技信息材料为情境,结合具体实例分析,突出对限制酶、PCR技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等内容的考查,且多以非选择题形式呈现。
高考对“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考查主要表现在对实验原理、操作方法与目的等方面,且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结合最近几年的高考,预计2021年高考中考查的重点还会延续以往考向,特别是对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构成基因表达载体与PCR技术的综合性考查。
因此,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归纳梳理基因工程的基础知识,熟记基因工程基本工具、基本操作程序、鉴定方法、蛋白质工程等基础知识,加强对基因表达载体图形的理解与应用。
并通过必要的题型训练,巩固基础知识、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归纳总结,以达到触类旁通之效。
本专题中的“蛋白质工程”将结合在基因工程中组题考查,可能是高考的新考向,也应该加以重视。
同时还应注意加强与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的横向联系,重视“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考查2基因工程的应用与发展基因工程的应用蛋白质工程3DNA的粗提取与鉴定DNA粗提取与鉴定【真题探秘】基础篇考点1 基因工程的原理与技术【基础集训】1.(2019某某某某一模,25)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其原理与细胞内DNA复制类似(如图所示)。
图中引物为单链DNA片段,它是子链合成延伸的基础。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多选)( )A.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时不必知道基因的全部序列B.设计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之间形成碱基互补配对而造成引物自连C.退火温度过高可能导致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D.第四轮循环产物中同时含有引物A和引物B的DNA分子所占的比例为15/16答案ABC2.(2019某某华罗庚、江都、仪征三校联考,33)下表是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1、图2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其中切割位点相同的酶不重复标注。
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历年真题精选2024
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历年真题精选2024在高考生物中, 生态与环境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考生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高考,我们特别整理了一些历年的生物生态与环境的真题,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熟悉题型和提高解题能力。
下面是此次我们为大家精选的2024年高考生态与环境真题:题目一:某林地原本有大量针叶树,而后针叶树逐渐减少,而落叶阔叶树逐渐增多。
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
A. 林地的酸性逐渐增强B. 林地的气温逐渐升高C. 林地的光照逐渐增强D. 林地的水分逐渐减少解析:根据题目的描述,林地中针叶树逐渐减少,而落叶阔叶树逐渐增多。
针叶树适应环境的特点是对酸性土壤的适应程度更高,而阔叶树更适应碱性土壤。
因此,针叶树减少可能是由于林地的酸性逐渐增强,而落叶阔叶树逐渐增多。
题目二:下面是一些高校对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测定结果,请问哪一个测定结果是正确的?A. 浓度为40000 ppmB. 浓度为40%C. 浓度为500 ppmD. 浓度为0.5%解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通常用ppm(百万分之一)来表示,正确的浓度单位是ppm而不是百分比,因此正确的浓度表示是500 ppm。
题目三:若一种食物链中的物种A变少,物种B增多,同时物种C减少,根据以上情况可以推断()。
A. 物种A是物种B的捕食者B. 物种B是物种C的食物来源C. 物种C对物种B有刺激作用D. 物种A与B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解析:根据食物链的关系,物种A变少会导致物种B的数量增多,同时物种C减少。
这说明物种A是物种B的食物来源,物种C则是物种B的捕食者。
因此,根据这种情况可以推断出物种B是物种C的食物来源。
题目四:下图是一个典型的营养金字塔图,请问哪个选项中的物种结构是正确的?A. 麦子→ 老鼠→ 蛇→ 凤头麻雀B. 苔藓→ 土壤蠕虫→ 食草牛→ 老虎C. 桉树→ 舞蛾→ 鸟→ 基团细菌D. 昆虫→ 鸟→ 蕨类植物→ 狐狸解析:根据营养金字塔的规律,食物链上方的物种数量应该比下方的物种数量少,因此正确的物种结构是选项C中的桉树→ 舞蛾→ 鸟→ 基团细菌。
高考生物考题集萃含答案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9 章第39 讲1.(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BD ) 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若选择草多的地方,蜘蛛数量多,则结果偏高,A 项错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于三北防护林,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B 项正确;这两只猛禽追逐是为了争夺食物鼠,表现为竞争关系,C 项错误;不同高度均是喜鹊巢,不属于群落,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D 项正确。
2.(2016·全国卷Ⅲ)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解析鹰迁入该树林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蝉的数量减少,故A 项错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太阳光能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时利用的化学能(体外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且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所以细菌不论作为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其能量均不能流向生产者,B 项错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营养级,也就增加了能量消耗的环节,C 项正确;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 项错误。
3.(2015·海南卷)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
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历年真题全解2024
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历年真题全解2024生态与环境是生物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领域,也是高考生物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历年真题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高考生物的重点难点,为备考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解析2024年的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真题。
1. 题目一题目描述:某湖泊一年四季水域的pH值分别如下:春季6.5、夏季7.0、秋季6.8、冬季6.2。
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 该湖泊水域属于酸性环境还是碱性环境?(2) 试解释这一年四季水域的pH值变化原因和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1) 该湖泊水域属于酸性环境。
根据pH值的划分标准,pH值小于7的溶液属于酸性环境。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该湖泊在春季、秋季和冬季的pH值都小于7,因此可以判断该湖泊水域属于酸性环境。
(2) 这一年四季水域的pH值变化原因和对生物的影响如下:该湖泊水域的pH值在不同季节有所变化,主要原因是季节性的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对水体的影响。
春季:春季水域的pH值为6.5,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春季水域融雪和降雨的增加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增加,同时有机物的分解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水体呈酸性。
夏季:夏季水域的pH值为7.0,接近中性。
夏季气温升高,湿度增加,有利于水中氧气的溶解,二氧化碳的释放较少,所以水体呈现中性。
秋季:秋季水域的pH值为6.8,略低于夏季。
秋季水域的藻类和植物死亡较多,有机物的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使水体呈酸性。
冬季:冬季水域的pH值为6.2,是一年四季中pH值最低的季节。
冬季湖泊水体受冷却影响,呼吸作用相对减少,水中溶解氧减少,同时气压变化也会导致pH值下降。
这些季节性的pH值变化对于水中生物有一定的影响。
酸性环境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说是不利的。
低pH值会导致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的呼吸和生长。
同时,酸性环境还会对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生活环境产生影响,改变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因此,理解并掌握水域的pH值变化与生物的关系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练习25 题1.2019 年1 月15 日,由重庆大学牵头的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团队发布消息称,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中,棉花种子成功发芽。
此次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菌和果蝇六种生物作为样本,将它们的种子和虫卵带到月球上进行培育,均放置于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让它们形成一个简单的微型生态系统。
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由特殊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生物生长空间为1 升左右。
结合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在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中能充当分解者的是____________ ,它在这个微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请推测在这个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中可能含有的非生物成分有: ______________ (填2 项)(3)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组同时在重庆大学开展了地、月对比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在地面上进行的2 组实验方案:① 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农业生产中可用 _________________ (激素)处理种子,以解除其休眠状态。
【答案】(1). 酵母菌(2).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3). 水、土壤、空气、热能、无机盐(4). 观察同一个生态系统(密闭空间)在地面上的生长发育情况(5). 观察同一个生态系统在自然条件下(开放空间)的生长发育情况(6). 赤霉素【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赤霉素生理功能:破除种子休眠,促进发芽,与生长素具有协同的作用。
【详解】(1)通过题干信息可知,此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中能充当分解者的是酵母菌,分解者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2)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等,在这个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中可能含有水、土壤、空气、热能、无机盐等非生物成分。
(3)实验开展地、月对比实验,设计这样的两组实验:①观察同一个生态系统(密闭空间)在地面上的生长发育情况;②观察同一个生态系统在自然条件下(开放空间)的生长发育情况。
(4)赤霉素生理功能:破除种子休眠,促进发芽。
故在农业生产中可用赤霉素(激素)处理种子,以解除其休眠状态。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植物激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通过分析作答,难度适中。
2.洞庭湖湿地具有蓄水调洪、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湖区内物种资源丰富,其中白鳍豚、胭脂鱼、东方白鹳等都是国家级保护动物。
近年来,由于泥沙淤积和人工泥沙围垦,湖区湿地的面积急剧减少,生态功能遭到严重破坏。
请回答下列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洞庭湖水体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有利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美黑杨根系发达、生长快且适应性强,被引入洞庭湖区成林后造成该湖区湿地的植被群落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出现某种单一的“绿色荒漠”景象,导致该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演替,此演替类型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演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期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能力大小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 生物群落充分利用食物(阳光)和空间资源(2). 次生演替(3).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4). 新环境中缺乏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入侵物种繁殖很快,抢占空间食物等资源(5). 生态系统组分多(物种丰富度大),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食物网复杂)【解析】1、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1)垂直结构:是指生物在空间的垂直分布上所发生的过程,即生物群落的成层现象。
影响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对植物主要是光照强度的影响,对动物是由于食物和栖息场所的影响,垂直结构的特点是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群落内由于环境和生物本身特性的差异,而在水平方向上分化形成不同的生物小型组合,叫做群落的水平结构。
影响水平结构因素有:光照、水分、地形的起伏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等,水平结构的特点呈现镶嵌分布。
2、群落的演替:3、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详解】(1)洞庭湖水体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生牣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生物群落充分利用食物(阳光)和空间等资源。
(2)欧美黑杨根系发达、生长快且适应性强,被引入洞庭胡区成林后造成该湖区湿地的植被群落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岀现物种单一的“绿色荒漠”景象,导致该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演替,此演替是在具有生物生存且土壤条件良好的基础上进行的,属于次生演替;演替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
(3)入侵物种在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入侵物种繁殖很快,会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所以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4)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从生态系统的結构分析,决定该能力大小的因素是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物种丰富度)。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
题目比简单,要求学生需要根据题意梳理和回忆群落的结构以及特点和群落的演替概念以及类型,理解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识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原因,这是该题的重点。
解决该题重点的关键是掌握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对各小题进行作答。
3. 长江流域是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冲突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最近被列为生态大保护的重点区域。
请回答:(1)长江中的胭脂鱼曾经由于人为滥捕导致数量下降,为调查该鱼种群的恢复状况,一般采用 _______________ 法。
调查时需要避开其繁殖期,目的是______________ 。
某学习小组多次调查发现,得到的种群密度数值总是比真实值偏低,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三峡水库完成蓄水后,与上游水体相比,库区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大大降低,氮磷等无机物的含量有所上升。
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过程发生的主要变化是(3)科学家的评估结果显示,单位面积的湿地生态系统价值远高于农田、草地等陆地生态系统,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 标志重捕(2). 避免调查期间较多个体出生,造成调查结果明显偏离真实值(3). 所用的标志物影响生物的活动,使之更容易被再次捕获(4). 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中的能量变成热能散失(5). 湿地生态系统在蓄水防旱、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更高的间接价值【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逐个计数法(针对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标志重捕法(针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样方法(针对植物与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抽样检测法(调查微生物的种群密度)。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巨大。
其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与潜在价值。
详解:(1)胭脂鱼是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其种群的恢复情况,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影响种群密的因素很多,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应在种群数量稳定的时期调查,而繁殖期属于数量变化较大的时期,为避免调查期间较多个体出生,造成调查结果明显偏离真实值,应避开繁殖期调查。
某学习小组多次调查发现,得到的种群密度数值总是比真实值偏低,最可能的原因是所用的标志物影响生物的活动,使之更容易被再次捕获。
(2)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型,能够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三峡水库完成蓄水后,与上游水体相比,库区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大大降低,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说明水中的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 把有机物中 的能量变成热能散失。
(3)生态系统间接价值是指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由于湿地生态 系统在蓄水防旱、 保持水土、 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更高的间接价值, 因此单位面积的湿地生 态系统价值远高于农田、草地等陆地生态系统。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其调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明确生态系 统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价值、 间接价值与潜在价值, 其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 的直接价值。
4. 科研人员对某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调查,下表所示为部分调查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2)若要调查森林中某种鸟类的数量,应采用的方法为 ___________ ,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是 (3)上述几种植被类型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 __________ ,主要原因是 _______ ;以上几种植 被类型中植物种类具有显著差异, 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 _________ 结构;森林中鸟类平均密度最 大,说明森林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 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