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诗的审美内涵及成因简析

合集下载

无题李商隐赏析无题李商隐赏析详解

无题李商隐赏析无题李商隐赏析详解

无题李商隐赏析无题李商隐赏析详解
《无题》是李商隐的一首传世绝句,它以浅白明确的文字,表达了宋代末年的萧瑟气氛,也是宋代文人抒情诗的典范,受到众多诗人的崇拜和效仿。

特别是许多文人诗人都曾重复创作,这说明了它的伟大魅力。

无题主要讲述的是李商隐在萧瑟时期回顾自己的一生的感受,背景是一片萧瑟的景色。

他感叹,生活上的一切,包括爱情,荣华,地位和智慧,在生命的旅途中都是如梦幻一般的,这正是李商隐的哲学思想的体现:珍惜现在,且行且珍惜。

无题的实例分析表明,诗人在诗中营造了一种萧瑟的意境,用如梦似幻的词句来描绘山川风光,把这种抒情气氛融入艺术创作中,把萧瑟的题材以一种温柔但有力的句式描绘出来,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这一篇诗中议论的中心是生命的虚无,他认为一切荣华、地位和智慧,都是流年似水,令人终有一日将要消逝,因而要珍惜自己手里拥有的一切。

这正是宋代文人传统的虚无主义思想,他们认为世事无常,一切繁华终将消逝。

无题的艺术特色在于思想精妙、语言艺术杰出,它的自然结构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无奈,他一方面在对山川风光的描述中倾诉,一方面又有着深刻的哲理意味,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从诗的艺术特色来看,无题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表达出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又通过清新明快的语言,传达出弥足珍贵的哲理启示,使得每一位读者都有所感悟和收获。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无题》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抒情诗歌,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独特的感受和情感,表现出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艺术特色。

一、意象丰富,诗情充沛
《无题》全诗充满了意象,诗人通过丰富的描写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现得非常充沛。

比如,诗中描绘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句话让人联想到人生中初次相遇与别离的悲喜,突出了诗人深沉的情感。

二、形象生动,言简意赅
李商隐的诗歌以简洁为主要特色,但每一首诗歌的表达都非常精准。

他擅于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最深刻的情感,这就是他的艺术特色之一。

《无题》就是典型的李商隐诗歌,以简单的词语,如“初见”、“秋风”、“画扇”等将情感表达得非常生动。

三、古风雅韵,筆调清新
李商隐的诗歌受到了唐代文学的影响,古风雅韵成为了他诗歌的主要特色。

他熟练运用古典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诗歌的形式极为典雅。

《无题》的筆调清新,句式优美,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文学修养和情感深度。

四、情感真挚,不拘形式
李商隐的诗歌不拘形式,以情感的真挚感染人心,这也是他的艺术特色之一。

《无题》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深刻感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真挚。

总之,《无题》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艺术特色,其意象丰富、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古风雅韵等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商隐的诗歌不 butu拘于朝代形式,以人情万象为主题,为后世留下了不可替代的宝贵瑰宝。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体裁不同,第一首为七言律诗,第二首为七言绝句。

第一首着重抒写相爱而受到重重阻隔不能如愿的怅惘之情;第二首主要是诗人追忆对一位女子的无限追慕之情,在内容上是对第一首的补充说明。

诗人在对爱情的表达中,也隐约透露出身世的感伤。

这组无题诗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抒写心理活动方面尤为出色,历来脍炙人口,堪称千古佳作。

作品原文: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⑴,画楼西畔桂堂东⑵。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⑶。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⑷。

嗟余听鼓应官去⑸,走马兰台类转蓬⑹。

其二闻道阊门萼绿华⑺,昔年相望抵天涯⑻。

岂知一夜秦楼客⑼,偷看吴王苑内花⑽。

词句注释:⑴“昨夜”句:《尚书·洪范》“星有好风。

”此含有好会的意思。

星辰:众星,星之通称。

⑵画楼:指彩绘华丽的高楼。

一作“画堂”。

桂堂:形容厅堂的华美。

⑶灵犀:犀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借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和暗通。

⑷“隔座”二句:邯郸淳《艺经》:“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校胜负。

”隔座送钩,一队用一钩藏在手内,隔座传送,使另一队猜钩所在,以猜中为胜。

分曹:分组。

射覆:《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

”把东西放在菠盖物下使人猜。

⑸嗟(jiē):叹词。

听鼓应官:到官府上班,古代官府卯刻击鼓,召集僚属,午刻击鼓下班。

⑹走马:跑马。

兰台:《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高宗年号)初改为兰台。

”当时李商隐在做秘书省校书郎。

类:类似。

转蓬:《坤雅》:“蓬,末大于本,遇风辄拔而旋。

”指身如蓬草飞转。

转,一作“断”。

⑺阊(chāng)门:阊阖,传说中之天门。

萼绿华:传说中之女仙名。

《真诰·运象》:“萼绿华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

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

李商隐《无题》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无题》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无题》诗翻译赏析李商隐《无题》诗翻译赏析无题唐诗作者:李商隐飒飒东风细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意思:渴望爱情的心切莫同春花去争荣竞放,要知道一寸寸相思都会化成灰烬!注释:①金蟾:指蛙形的香炉。

啮锁:咬着香炉上的锁扣。

玉虎:吊水用的辘轳,用玉虎装饰。

以金蟾能烧香、玉虎能汲水反衬自己苦于相思却找不到机会与情人相会。

②贾氏窥帘:晋韩寿貌美,侍中贾充召为僚属,贾充的女儿在帘后窥见韩寿,很是喜爱。

贾充知后,便将女儿嫁给韩寿。

韩掾:即韩寿。

宓(mì)妃留枕:相传宓妃是伏羲氏之女,溺水洛水,号为洛神。

这里指甄氏。

曹植离京回封国途中。

宿于洛水边,梦见甄氏来相会遂作《洛神赋》。

魏王:指曹植。

③春心:相思之情。

赏析一这首《无题》诗抒写了一位幽闺中的女子对爱情热切的追求和失意的痛苦。

东风飒飒送来细雨阵阵,芙蓉塘外响着一声声的轻雷。

先以凄迷的春景衬托女子的愁苦和怅惘,继写在迷蒙的春雨中,这位女子怅然若失之情:她寂寞幽居,手摇玉饰的辘轳,独自汲水而返。

这位女子为何这般怅然?第三联写出了缘由:韩寿英俊,曹植多才,女子的男子兼有英俊之貌和迷人之才,使她倾慕,使她相思。

李商隐《无题》诗论

李商隐《无题》诗论

李商隐《无题》诗论李商隐《无题》诗论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商隐《无题》诗论,欢迎大家分享。

一、李商隐《无题》诗歌分析(一)《无题》诗歌中的悲剧色彩李商隐的《无题》诗歌,流传至今的也仅仅二十几篇。

这些诗歌的表达上以婉转的情思语言为主,给人以意境朦胧之感,使读者对于诗歌创作的意图难以理解。

从诗句的语言表达上来分析,结合晚唐时期的社会背景,可以对于李商隐的“无题”诗创作特点以较为明晰的定位,即难以明辨的旨意中饱含着悲剧的色彩。

李商隐的“无题”诗充分着悲剧色彩,与其个人境遇息息相关。

李商隐出身于贫寒的家庭。

虽然与当时的皇室同族,但是,其祖辈上并没有位居显赫官职者。

这就决定了李商隐要走上仕途,也只能作为一名衰微的王孙。

纵观李商隐的一生,堪为是坎坷的一生,而这种悲剧色彩,很自然地就从其所创作的诗句中表达出来。

从“生人穷困,闻见所无”,到“五年诵经书,七年弄笔砚”,终于学业有成,功成名就,却又因为迎娶了王茂元之女而陷入政治的漩涡,导致其漂泊天涯大半生。

残酷的社会现实让李商隐下去,那种“安危须共主君”的激切主张逐渐幻灭,伴随着没落家族的嗟叹,这种沉重的精神负担与其仕途的坎坷相融合,促成了其诗歌创作的悲情风格。

晚唐的颓废,从文人沉浸于萧瑟并创作出的香艳体诗歌中就可见一斑。

尽管李商隐的诗歌受到当时社会形态的感染,但是,并没有流俗,而是将诗歌的创作定位于精神境界,更多地表达为爱情生活和心理特征,赞美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李商隐的“无题”诗所表达的是爱情生活,透过更深层次,不难看出,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悲剧基调,同时也是诗人对于唐王朝即将走向灭亡的命运一种忧伤。

他渴望能在仕途上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唐王朝的“中兴”出一份力,但是,腐朽的官场势力必然会成为觉醒进步知识分子的共同悲剧。

他们匡救国家的理想抱负,也只能够化所一曲梦幻相思,形成悲剧的情调,借助诗篇抒发自己的感慨。

李商隐的无题诗赏析

李商隐的无题诗赏析

李商隐的无题诗赏析1、表现的是主观世界。

重现一时的情绪。

诗人同自己谈话。

李商隐的无题诗“略去了爱情的线索,隐去了主人公的身分,将非情的成分脱略殆尽”;“《无题》诗往往是围绕着理想'郁结'所形成的中心去构思。

”。

这些评论都印证了现代主义色彩的第一个特点;2、多用象征、隐喻、夸张,形式精巧优雅,语言含蓄凝炼。

吸取音乐、美术、建筑等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赋予抽象的观念以具体的富于质感的形式。

“这些诗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们向往爱情,一面又对封建礼法存着重重的顾虑。

”(《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等主编)“‘弱者的强爱’这种特殊的爱情形态深刻揭示了人间爱情悲剧的共性”(苏涵的《一个弱者的爱情世界》)。

这就是他的诗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美感的所在了一、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1、原诗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2、译文是星光的照耀,是春风的吹拂昨夜多么令人难忘。

没有凤凰的翅膀,不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可我们的心像灵奇的犀角,永远相通。

隔座行酒,美酒使我们陶醉,游戏猜谜,灯烛照红我们的面颊可惜美境不能常在,更鼓催人,我要应差离去。

我漂泊的身躯,独如飘转的飞蓬,随风飘转的官府兰台。

这里便有了一种“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况味。

二、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1、原诗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2、译文你说要来却是空话,一去就无影无踪,斜月照着高楼,五更的钟敲响了。

梦中因为离别啼哭也难以唤住你,醒来后强烈的相思驱使着我没等墨汁研浓就写信。

烛光朦胧地映照着金翡翠屏风,熏香依稀地从芙蓉帐里微微地透过来。

刘郎已经恨透了蓬山遥远,更何况你我之间隔着万重蓬山。

作为一个身世坎坷、郁郁寡欢的诗人,李商隐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表现出一种失落感伤的情绪,一旦牵惹上所爱之人,不管是求之不得的企盼,还是久别难逢的怀恋,作者都将它置于一种朦胧、绝美的境界之中,通过各种可感的物象,渲染以飘忽朦胧的声色,使作品的感情色彩更加浓郁,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切。

李商隐的无题诗分析

李商隐的无题诗分析

李商隐的无题诗分析李商隐的无题诗分析李商隐是晚唐时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无题”诗别具特色,对后世影响较大。

文学史上对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向来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无题”诗只是李商隐在抒发自己的政治失意,有人说“无题”诗是在单纯描写爱情,各种说法都有自己的理解,但不乏偏颇之处。

我认为应该全面来看待李商隐的“无题”诗,大致分为三类:(一)感慨命运坎坷、影射现实的寄托怀抱之作。

李商隐一生坎坷,他出生于一个小官宦之家。

在他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协助母亲和弟妹们千里迢迢带着父亲的灵柩回到了故乡河南,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

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年少的李商隐备尝艰辛。

家境困厄,但李商隐没有荒废学业,16岁即以文章知名于文士之间,先得白居易赏识,再得令狐楚知遇,对其培植奖掖。

李商隐考中进士的当年(开成二年,837)年末,令狐楚病逝。

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今甘肃泾县北部)作了王的幕僚。

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甚至将女儿嫁给了他。

婚后夫妻恩爱情笃,但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其岳父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

因此,他的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

李商隐终生处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仕途坎坷,只做过秘书省校书郎、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秘书省正字、(今陕西周至)县尉、盐铁推官等低级官职。

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

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是一些有势力的官僚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如果表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

中晚唐时期,很多官员都既有考取科举的资格,也有作为幕僚的经历。

李商隐从太和三年(829)受聘于当时的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开始,多次进入地方官员的运作机构中担任幕僚的角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写景和抒情著称,代表作有《锦瑟》、《夜泊牛渚怀古》等。

而他的《无题》则是他的一首抒情诗,通过对爱情的描写,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的《无题》展现了他深沉的感情和内心的痛苦。

诗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纠葛和悲伤之情。

这种深情的抒发是李商隐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他的诗作常常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情感的交融,让人感受到他内心世界的深度和复杂性。

李商隐的《无题》体现了他对诗歌语言的精细处理和修辞的巧妙运用。

诗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使诗句显得格外凄美和动人。

他运用了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这种对诗歌语言的细致雕琢,展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高度把控和丰富的表现力。

李商隐的《无题》通过构思精巧的意境,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诗中通过“无言独上西楼”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寂寞中的孤独和对爱情的思念。

这种意境的营造,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苦痛,同时也使诗歌更加具有张力和感染力。

与此李商隐的《无题》也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和诗歌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诗中不乏对传统文学典故和文化符号的引用,使诗歌更具有传统诗歌的韵味和魅力。

他巧妙地运用了古典文学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充分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倾慕和热爱,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一种沉静的气息和韵味。

李商隐的《无题》通过对情感的细腻表达和对诗歌语言的精湛运用,展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创新精神。

诗中对爱情的描写,不仅表现了他深沉的情感和内心的痛苦,同时也突显了他对诗歌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创新。

通过对传统诗歌形式的变通和创新,他成功地使传统题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魅力。

李商隐诗歌《无题》鉴赏

李商隐诗歌《无题》鉴赏

李商隐诗歌《无题》鉴赏李商隐诗歌《无题》鉴赏《无题》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已成千古传诵的名句。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商隐诗歌《无题》鉴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注释:1.东风:春风。

2.残:凋零。

3.丝方尽:这里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4.蜡炬:蜡烛。

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称烛泪。

5.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

6.镜:照镜,用作动词。

7.但::只。

8.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

9.夜吟:夜晚吟诗10.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莱山。

此指想念对象的住处。

11.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有意为情人传递消息。

12.殷勤:情谊深厚。

13.看:探望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无题》是李商隐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艺术特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李商隐诗歌的语言艺术、意境描写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来探讨《无题》所展现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歌的语言艺术在《无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诗中运用了恰到好处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使诗句更加生动、丰富。

诗中“活计百年消得休”一句中的“活计”和“消得休”使用了对仗,让诗句更加韵味十足。

还有“孤舟蓑笠翛然去”一句中的“翛然去”,通过对诗人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歌语言的细腻和深刻。

这些巧妙的运用使得《无题》的诗句朴实而不失雅致,真挚而又不失精巧,展现了李商隐诗歌的语言艺术之美。

李商隐通过《无题》展现了诗歌的深刻意境。

诗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意象的使用,勾勒出了一幅清秀淡雅的意境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抒发来展现了诗歌的意境美。

整首诗流淌着深沉的孤寂之感,让读者在细细品味中不禁感叹岁月的沧桑和生命的无常。

这种通过具象的意象来诉说内心感受的手法是李商隐诗歌的独特之处,也是《无题》所展现的艺术特色之一。

李商隐在《无题》中展现了深情的情感表达。

诗中的“明月”“清风”“孤舟”等意象与孤寂、别离、无常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不安。

诗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句,无不流露着作者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慨,展现了他对人生百态的感悟和领悟。

在这种情感的挥洒之中,李商隐的诗歌语言显现出了真挚和深沉,也展现了他内心情感的宽广深邃。

李商隐的《无题》通过精致的语言艺术、深刻的意境描写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他诗歌的独特艺术特色。

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吸引着读者去细细品味其中的内涵与意境。

正是这些艺术特色的凝练和深刻,使得《无题》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也让李商隐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文学巨匠。

浅析李商隐无题诗朦胧美成因

浅析李商隐无题诗朦胧美成因

浅析李商隐无题诗朦胧美成因浅析李商隐无题诗朦胧美成因要:李商隐的无题诗由于其诗作本身的复杂性,历来都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一位有重要成就的杰出诗人,与杜牧齐名,被合称为“小李杜”。

他的诗无论是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在总结前代艺术经验加以开拓和创新方面,都卓然自成一家。

李商隐艺术素养深厚,他的诗以工面绮美见称。

他流传下来的诗歌约600首,在艺术上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但最为世人称道的还是以“无题”为中心的一系列抒情诗。

这类诗在李商隐所有的诗歌中占数不多,却是李商隐独特艺术风貌的代表。

而朦胧美是这类无题诗的基本风格,也是其最大的特征。

朦胧诗所创造的意境不是十分清晰,表达的思想内容也不是十分明确,如同隔雾看花。

但它却能强烈地激发读者的感情,唤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具有无比的生动性、丰富性和独特性,直指读者心灵。

正如清人叶燮所说:“秒在含蓄无限,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偬之境。

”这样的艺术境界,我们称之为朦胧美。

那么,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是怎样形成的呢,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无题”与朦胧美从系统论角度考虑,世界上一切现象都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又无不自成系统,因而系统性是事物的固有属性。

无题诗当然也应自成系统。

按照邓聚龙的《灰色系统理论》,在结构中“含有确知(称为白的)和未知(称为黑的)或非确知(称为灰的)”三种信息。

那创作背景、作者的身世等外部条件可视为白的信息,“无标题”可视为黑的信息,诗中语言要素可视为灰的信息。

我们了解欣赏一首诗时,往往先从外部已确知的信息向作品输入: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倾向、身世、经历,以及与作品有关的人和事等。

我们认为,文学作品的标题,一般来说是作家心灵之窗的外射,不管是简明醒目式的还是艺术化的标题,都是通向外部的窗口。

像歌曲、乐曲的题目,就能为乐曲情绪的展现提供一定的线索和说明。

李商隐的无题诗及赏析 无题二首李商隐赏析

李商隐的无题诗及赏析 无题二首李商隐赏析

李商隐的无题诗及赏析无题二首李商隐赏析《无题·二首》唐·李商隐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其二闻道阊门萼绿华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其一译文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白话译文其一昨夜的星空与昨夜的春风,在那画楼之西侧桂堂之东。

身虽无彩凤双翅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隔着座位送钩春酒多温暖,分开小组射覆蜡灯分外红。

叹我听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马去兰台心中像转飞蓬。

其二当年常听到人们谈论萼绿华,但总觉得她在那遥远的天涯。

可到像萧史那样参加盛宴后,没想到竟然可以偷窥宫内花。

赏析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

“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

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

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

“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

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

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

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拨儿,“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

“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

“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

分析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

分析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

分析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分析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李商隐的无题诗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其意境深远,诗意朦胧多重。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分析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析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篇1李商隐是唐代有独特成就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诗人。

他与杜牧齐名,并称李杜,为了与李白、杜甫并称的李杜区别开来,又称小李杜。

无论是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在总结前代艺术经验加以开拓和创新方面,他都卓然自成大家。

李商隐艺术素养深厚,他的诗以工丽绮美见称。

他善于运用典故,组织语言,构成意境迷离、色彩斑斓、寄意深微的朦胧之美,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在晚唐文坛上,甚至在中国古典诗歌整个发展过程中,李商隐的诗歌都独树一帜,自成流派,不但掀起了晚唐的最后一个诗歌高潮,还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在李商隐诗中,朦胧是其诗歌的主要特色,而其诗歌、特别是他的爱情诗歌更为人们所称道,他那些著名的爱情诗,如《锦瑟》、《无题》等,都被后世男女作为表达爱情忠贞的最佳典范而历久不衰。

那么,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他的朦胧诗歌呢?他诗歌的朦胧美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意象美诗人喜欢把自己的艺术构思锤炼得千回百转,一波三折。

李商隐爱好绣织丽字,镶嵌典故,细针密线,造成光怪陆离而又朦胧隐约的诗歌意象,如《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锦瑟》是李商隐诗集开篇的第一首。

历来有云:“一篇锦瑟解人难”,就是因为这首诗景象迷离,含义深邈,每一联都是朦胧的。

首联两句,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绪乱,惆怅难言,千重往事,九曲情肠,形成了诗的多层次朦胧的内蕴。

颔联由庄周梦蝶,写到杜宇化为鸟。

庄周在虚渺的梦境中,不知周之梦为蝴蝶,还是蝴蝶之梦周,是一种朦胧的梦境。

杜宇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每年暮春三月啼鸣求偶,口中流血,声哀情苦,写的是一种空灵虚幻。

浅析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

浅析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

浅析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悲剧情感消融了诗人的痛苦,注入了诗歌的幻想。

李商隐的无题诗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隐晦朦胧的爱情诗。

诗人的对象和恋情在当时是不能公开的,所以写得迷离恍惚,如《照梁初有情》;另一种是借恋情而有所喻托,如《相见时难》,诗情扑朔迷离,难以捉摸。

尽管内容各有区别,大都属于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难以用题目概括的情况,故统一归之为“无题”。

一、无题诗的情感主调——悲情伤感晚唐时代,社会的衰落,民生的寥落,国家的动荡,使得人们对于外界的关注转到对个体心灵的审视和体味。

因此,社会现实造就了李商隐忧郁哀婉的感伤诗美。

诗人用精丽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感伤之情,将两情情境作为审美视角:或忧叹离怀之意,或哀婉异地之思,或缠绵两情之悦,往往于无望中带有执著,于迷惘中凝结清晰,似暗淡而不低迷,似茫然而愈固执。

其以《无题》为代表的爱情诗多传达的是一种没有确定感和目标感的、扑朔迷离的、特殊爱情生活感受。

李商隐的无题诗多以“春草”为题材,描绘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向往与崇尚、渺落沮丧而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整体表现出来了各种繁杂思想情绪。

李商隐对所爱女冠因人仙隔绝致成两难境悲剧的诚挚洞悉,使其诗伤感的总基调中又存有微小的情感差异:存有等候的伤感“去就是空言回去绝踪,月横楼上五更钟”,存有期望的幻灭“曾就是孤独金烬暗,割断并无消息石榴白”,存有两情隔绝的春草之痛“刘郎已怨蓬山离,更个蓬山一万轻”,存有以死去相许永志容易泯的悲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存有隔绝重深而怨己之无力“相逢时难别亦容易,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诗的伤感之情正是这种人仙(道)嗟乎情结的充分反映,其伤感美也就是现实法则导致的诗人与女冠之间的两难处境的情感升华。

二、无题诗的佛道意趣——缥缈之美李商隐的无题诗擅于摄取仙道形象,通过抒情主体的意化和情化,就并使他的无题诗的意境蕴蓄着一层佛道的情韵。

这种情韵加之李商隐不好以媚语写下悲情,便形成了一种以艳丽、含蓄为特征的深情飘渺、沉博鲜艳的深邃风格。

李商隐《无题》诗研究

李商隐《无题》诗研究

李商隐《无题》诗研究李商隐的《无题》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些诗歌在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上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

以下是对李商隐《无题》诗的研究:一、情感表达李商隐的《无题》诗表现的是主观世界,重现一时的情绪。

诗人同自己谈话,从自身经历和感受出发,展现情感的变化和内心的矛盾。

这些诗歌没有明确的主题,但它们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爱情、孤独和死亡的感受。

二、表现手法李商隐的《无题》诗在表现手法上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

他运用了大量的象征、隐喻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含义模糊而深沉。

同时,他还常常使用“典故”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这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刻的意义。

三、艺术风格李商隐的《无题》诗充满了感性和理性交织的矛盾,这使得他的诗歌既具有深沉的情感力量,又具有深刻的思考和哲理。

他的诗歌语言简洁而生动,形象鲜明而富有感染力,使得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四、文化背景李商隐的《无题》诗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在唐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于人生和命运感到迷茫和无奈。

李商隐的《无题》诗正是这种时代的反映,他的诗歌既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思考,也表达了当时人们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普遍思考和困惑。

五、影响和评价李商隐的《无题》诗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对于后来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被后来的诗人广泛借鉴和模仿。

他的诗歌也受到了历代评论家的高度评价,他们称赞他的诗歌情感深沉、思想深刻,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六、个人特色李商隐的《无题》诗还表现了他的个人特色。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感性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这使得他的诗歌具有非常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他的诗歌还表现了他对于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以及他对于美和艺术的追求。

这些特点使得他的诗歌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七、结论综上所述,李商隐的《无题》诗是一组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诗歌,它们在表现手法、情感表达、文化背景和个人特色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

浅议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悲剧意识

浅议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悲剧意识

浅议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悲剧意识李商隐的《无题》是一首充满悲剧意识的诗歌。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爱情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和沉痛,体现了他对命运的无奈和悲观态度。

首先,诗中的爱情描写充满了悲剧色彩。

诗人笔下的女子是一个温柔美丽、聪明有才的女子,但她却注定了无法和诗人在一起。

诗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表现了爱情的苦痛和无奈,两人虽然相爱却无法长相厮守,如同花落蕊残一般,命运的无情注定了两人的悲惨结局。

其次,诗歌中无情的时间和人生的短暂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中的“借问汝余年几何,巨眼凝然令人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短暂的感慨,也表现了他对人生和命运的无奈。

在诗人看来,人的一生好比百花的绚烂,美好只存在于短暂的一瞬间,如同一场梦幻般,很快就逝去了。

最后,诗中的悲剧意识体现在诗人的悲观态度之中。

他觉得美好的东西总是让人倍感珍惜,但这种美深深地根植于人性,很难永远保持。

在万物变幻的世界里,一切都会有一个结束,一切都会归于尽头,这让诗人感到无限的悲哀和无助。

总之,《无题》这首诗歌体现了李商隐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深刻感悟和悲剧意识。

诗中的爱情描写和对时间的描述表现出了他对人生的悲观态度,但也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短暂,珍惜当下,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李商隐的《无题》是一首表达悲剧意识的诗歌,诗中的情感如同一股深沉的悲哀之流,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

这首诗描写了昔日的爱情与人生短暂无常,展现出一种对生命悲观的态度。

在诗中,诗人将爱情描写得残酷而痛苦。

其中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样的语句,表明了两个人的相聚相离之间的痛苦和无奈。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两人相爱,也无法长相厮守。

这种爱情的不可得到引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悲剧意识。

同时,这种感觉是和矛盾性混杂在一起的,既无奈,又充满了向往和遗憾。

其次,诗人写到了人生的短暂。

在“借问汝余年几何,巨眼凝然令人嗟”这个句子中,诗人关注于时间的短暂和珍贵,人生在时间长河中的无足挂齿。

无题李商隐诗词赏析

无题李商隐诗词赏析

无题李商隐诗词赏析
《无题》是李商隐的诗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感情,具有沧
桑的思考。

诗人立足于思绪之中,细细描写自己的感受。

诗中描述在
梦醒之后,情景变得凄凉模糊、淡漠冷落,充满沉重与沧桑。

“晦暗室,虚无缥缈”,这段诗句清晰地勾勒出一幅深蒙阴霾的景象,把读者带到
诗人的沉思之中,为迷离的思念抹上一层叹息。

接着,“小轩窗,金缕绣帷”,似乎有了些许暖意和期盼。

早已失去夏
日的春光,只留下小轩窗下淡淡的月光,勾勒出了一张微薄的气息,
在诗人和窗下,不知道是死亡的寂寞,还是对幸福的渴望。

加上金缕
绣帷,似乎满载了一份美的锦囊,就像那份遥不可及的梦想在渐行渐远。

诗末的“他乡风尘,谁与共”,让诗人和窗下的月光定格成一张望不可
及的画,刹那的感伤犹如一道轻薄的蒲公英,仰望着天空,却仿佛得
不到一份温暖的答案。

将放弃变成一种习惯,叹息变成一场真实,满
载着心底不可忍耐的痛苦,这是诗人低头俯视却又跨不出去的深渊,“他乡风尘”里隐藏着片言残语,却不知传递给谁。

这首《无题》表达了作者深厚的感受和拥有的辛酸,将文字的深浅、
苍凉的意境发出来,犹如一份凄美的礼物,令人伤感而美丽。

诗中描
述的凄苦寂寥,伴着宿命的彷徨,将诗人淹没于深渊,而期盼中滋养
着微薄的希望,就像思绪一样,总有一种奇妙的感受;此处,诗人藉
由痛苦和沉淀,找出一份遇见、一份永不失去的情怀,也让读者共鸣,把厚重和迷离,投射到内心间,让我们定格在一颗迷恋的心。

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美

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美

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美摘要本文从“深邃之美”“含蓄之美”“朦胧之美”三个方面分析李商隐无题诗扑朔迷离、悲藉凄凉的美学特征,并从时代特点、个人遭遇和艺术创作手法等方面阐述其意境美的成因。

其无题诗通过主题选择、结构、语言、用典等多种手法及多角度多层次对环境衬托,塑造情感形象,创造出朦胧幽深、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把诗歌推向一个较高的艺术顶峰。

关键词李商隐无题诗意境特征成就一、引言在中国诗歌史上,无题诗是个创举。

我国古代诗歌中常常以无题为题的诗篇。

无题诗最早在上古歌谣中就出现了,如《吕氏春秋音初》所记载的涂山氏之女思念大禹的《候人歌》:“候人兮猗”。

在《诗经》中绝大部分也是无题诗,如《匏有苦叶》《女曰鸡鸣》等。

以上古诗之所以无题,是因为这些诗歌并非有意作诗,只不过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往往寄托作者难言隐痛莫名情思,苦涩情怀、执著追求。

自汉魏以来,就出现了有意而作的诗歌,如古诗《十九首》。

这样的诗统称为《古诗十九首》,实际上也是无题。

到了唐代,李商隐创作了大量无题诗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李商隐(约813年一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

在唐代众多诗家中,他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诗人。

李商隐有诗三卷,现存五百九十八首(据冯浩《玉溪生诗笺注》),其中以《无题》为题的诗十七首代表诗歌艺术成就;以首二字为题的诗约二十首;虽有题实而无题(如《春雨》)的诗约二十首。

总计六十余首,占他现有诗歌的十分之一。

李商隐的无题诗其诗意境含蓄,风格独具,意境朦胧深邃含蓄。

诗中的形象,初读使人产生恍惚迷离之感,因此有人评之为“隐词诡奇”。

但如果细细吟读无题诗篇,就会有不同的感受,那种意象会把你的情感引向一个特定方向,令人陶醉,启人遐想,令人回味无穷。

下面是我对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美进行的分析,具体从“深邃之美”“含蓄之美”“朦胧之美”三个方面论述李商隐无题诗的扑朔迷离、哀婉凄迷的美学特征,并从时代特点、个人遭遇和艺术创作手法等方面阐述其意境美的成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无题诗的审美内涵及成因简析山西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张建军摘要:晚唐诗人李商隐创制了大量的无题诗,他的无题诗,以七律为主要形式,多写主人公内心独白,抒情深细婉曲,意象和情感扑朔迷离,在审美内涵上呈现出朦胧含蓄、凄艳哀婉和色彩浓郁的审美内涵。

而这些风格的形成和他坎坷复杂的人生遭际有着紧密的关联。

关键词:李商隐无题诗审美内涵成因“诗言志”出于《尚书·尧典》,其中有这样的表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

从诗歌的社会功用上,它强调的是诗人要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志向,这就是所谓的“言志说”。

而与此诗歌主张相对应的“诗缘情”则出自陆机的《文赋》,在《文赋》里,他明确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说法,强调的是诗歌要着重表达诗人真实的情感,这显然是就诗歌的抒情性而言的,应该说,“缘情说”是对“言志说”的一个补充,更准确地诠释了诗歌的功能和作用。

然而,诗歌所要表述的“志”或“情”很多时候是却模糊的,晚唐时代李商隐的诸多诗歌就是一个明证。

在这些诗歌里,作为思想范畴的“志”也好,作为体验范畴的“情”也罢,一切都变得迷离恍惚。

可能受晚唐时代风气的浸染,李商隐的文艺思想更多地受到了“缘情说“的影响,因而他创作的大量“无题诗变得绮靡而绚丽,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中晚唐风华绰约的诗风。

李商隐独创的无题诗,情思沉挚婉转,辞藻精丽典雅。

这些诗歌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有的以恋爱本事为依托,也有的可能另有寄寓,因为他要表达的主旨有时不便明说,有时也可能是诗歌主题不好用一个恰当的题目去表现,所以这些诗才命名为“无题”;当然,他也有一少部分无题诗,是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等。

仔细研读李商隐的这些无题诗,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朦胧含蓄、凄艳哀婉和色彩浓郁的艺术美感,这些审美内涵的形成是和他坚韧不移的思想风骨结合着的,更与他的人生遭际和时代风气有着很大关系。

一、朦胧含蓄之美及其成因从总的诗歌风格上看,李商隐的无题诗大都隐晦朦胧、婉曲幽深,旨意含糊不可清晰把握。

即便我们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探析诗歌背后的“真正用意“,也常常是劳而无功;有事我们花费多大的精力去解读,去思考,但思想与理性的力量终归不能穿透它朦胧华丽的外壳。

然而,当我们用感情去体验它、用心灵去感知它,就会发现,他的这些无题诗意境华美精深,物象绵密瑰丽,色彩缤纷艳丽,音律圆润和谐,氛围迷离朦胧,真可谓“风光无限”,让你体会不尽,回味无穷。

在这些难解的无题诗当中,首推《锦瑟》一诗。

诗中这样写道:“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无题诗不同于其它,它所要表达的意旨似乎更加朦胧含蓄。

这首诗为读者营造了一系列朦胧模糊的意象:沧海遗珠,鲛人泣泪,蓝田日暖,良玉生烟,还有庄生梦见自己变为蝴蝶,望帝化为啼血杜鹃等,这些意象均为不可指实,显得迷离含糊,它们之间的排列没有任何规律,彼此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无非是那种迷惘而又伤感、惆怅而又无奈的人生情绪,这种浓重复杂的人生意绪笼罩弥漫在整首诗歌当中,挥之不去,让读者心摇神荡,沉浸其中。

李商隐的无题诗何以要向我们展现出这样一种风貌,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缘由。

和历史上众多的封建文人一样,李商隐也是怀抱着儒家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他执著于自己的人生和理想,一心渴望能在功名和事业上有所作为,在爱情和亲情的世界里甜美幸福,这本无所厚非。

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将这种人生追求升华为一种人间的至美,并甘愿为之呕心泣血,以至到了一种明知无望,仍然要“一寸相思一寸灰”地不懈追求,这就很自然地使他的诗呈现出深挚真纯的精神面貌。

然而可惜的是,李商隐的一生命运多舛,他在遭遇一系列人生打击,尤其是晚年丧妻之后,就试图在儒、佛的思想建构上找到一种平衡,找到一条出路,他渴望在对理想和幸福的执著追求中实现超越,又渴望在超越中坚持自己对理想和信念追求的一种执著。

这种人生注定是痛苦的,难以兑现的努力在带给他无尽痛苦的同时,也使他的人生情绪变得灰暗颓丧,无奈中饱含着惆怅,迷惘中孕育着伤感。

然而,这种人生的不幸却通过道家与道教的思想得到了消解和转化,一方面为这种复杂难理的人生情绪提供了升华为诗歌艺术的审美形象,另一方面也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审美道路。

稍加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诗中庄生化蝶、望帝啼鹃、鲛人泣泪、良玉生烟等意象,在道家或道教的神话故事里可以得到印证。

这些模糊而又美丽、神秘而又空幻的意象,更给李商隐本就缥缈纷杂的人生情绪带来一种朦胧迷离的美感。

在李商隐的无题诗里,我们感知到的多是充满痛苦的深情,毫无希望的执著,无能为力的慨叹。

在这里,诗人已经失去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勇气,有的只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叹息了。

而这种自我信念的失落其实正是时代的夕阳在诗人身上的投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听到的不仅是求偶的苦闷,也不仅是求仕的抑郁,而且还有着一种世纪末的声响。

二、凄艳哀婉之美及其成因仕途的坎坷、爱情的失意以及时局的混乱,使晚唐诗人普遍失去了对外部世界的兴趣。

他们宁愿沉浸在内心狭小的一隅,不再希望冲天飞举,正所谓,“雌去雄飞万里天,云罗满眼泪潸然;不须长结风波愿,锁向金笼始两全”(李商隐《鸳鸯》)。

这与盛唐诗人是截然不同的:李白即便是在生命弥留之际,仍有“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临终歌》)的遗世绝响;杜甫即使是在穷途末路,仍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的慷慨悲歌。

不可否认,盛唐诗人的这些诗歌当中也有悲观的成分,但并非悲悲切切、凄凄惨惨,而是悲中有壮、惨中有烈!而以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诗人却已丧失了改造世界的信心和勇气,对突然到来的悲剧命运只能抱有一种无可奈何的绝望情绪。

他们沉浸在痛苦的经验中不能自拔,只有当那些突如其来的知觉和幻觉将他们迷惑和吸引时,似乎才表现出一种生命的激情和活力。

这些许的激情和活力无疑是珍贵和美好的,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又不堪一击。

当现实的力量将这美好的愿望击得粉碎时,他们已无法像汉魏时期的曹操等人一样慷慨悲歌,那样的壮美情怀在这里只能转化为一种深沉真挚的优美情绪。

他的许多无题诗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人生意绪。

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二首之一)“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无题》二首之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李商隐的这几首《无题》诗了,传达的正是这样一种悲“美”,在这些作品中,我们感受到是一种万念俱灰而又矢志不渝的情,一种刻骨铭心而又难以得到的爱,一种心心相印而又无法言传的思。

身处末世,比起中唐文人来,晚唐文人似乎有更多的无奈与绝望,他们就像是浪打遂摇的孤舟、风吹即走的浮萍一般,难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因而普遍有一种悲观的情绪。

正如他的诗歌所言,“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崔珏《哭李商隐》)他们不仅难以发挥自己的才情,为国建功立业,而且难以与所爱的人常相厮守,“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李商隐《无题》)。

仕途的蹭蹬、亲人的离散、生活的潦倒,使他们尝尽了人间的苦涩。

于是,一向敏感的知识分子就只能去品味末世的无奈和落日的消沉,疲惫和哀伤、愤懑与无奈交织成一种怅惘迷离的情绪,始终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致使他们的诗歌无论是言志还是言情,都笼罩着一种悲观的色调。

李商隐的一生坎坷不幸,有诗为证:“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有感》)。

幼年的他就不幸成了一个孤儿,生活穷困,没有着落。

为了生计,他曾参加过“拥书贩春”的劳动,而这种劳动是古代士人所贱视的。

庆幸的是后来他发愤苦读,又得到了牛党人士令狐楚等人的提携,才中了进士和博学宏词科。

然而遗憾的是,只因娶了李党中人王茂元的女儿,却从此无辜陷入了牛、李党争的漩涡,长期处在牛、李党争的夹缝当中,倍受排挤和打击,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幕府中辗转浮沉,没有太大作为。

而且,他生活的晚唐时期,已没有盛唐时期的蒸蒸日上,而是苟延残喘,气息奄奄,正如一个“筋体半萎痹”(《行次西郊》)的病人,毫无生气。

作为一个“安危须共主君忧”的积极用世、忧国忧民之人,李商隐一直怀有一种远大的中兴志向,只因为“凤巢西隔”,一直没有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抱负和才华始终得不到施展,他内心的痛楚愤懑可想而知,这些无疑成为他无题诗创作中悲剧气氛的直接成因,也是他的无题诗呈现出凄艳哀婉之美的深层原因。

三、色彩浓郁之美及其成因除了主题的含蓄、格调的悲观之外,色彩的浓郁是李商隐“无题诗”的又一大特色。

晚唐诗人在诗歌中对色彩普遍有一种偏爱和痴迷,李商隐尤甚。

特别是对那些对比鲜明、丰艳浓丽的色彩情有独钟,这些色彩频繁地出现在他的无题诗里,使他的诗歌呈现出一种“绘画美”。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此乃诗歌表达传情的需要,因为浓艳鲜明的色彩或许更能传递一种感情的主观性和意旨的迷茫性,这和诗人朦胧缭乱的心情相契合,同时也有助于诗人进入艺术想象的境界,给本就朦胧的诗境增添一些色彩,营造一种迷离的气氛与情调。

由于这些作品在内容上已超越了所言之志、所缘之情,因而在技法上就像印像派绘画一样,用充满主观感情的色彩来描摹和感受物象: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无题二首》其一)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

(《碧城三首》之二)绿筠遗粉箨,红药绽香苞。

(《自喜》)芭蕉开绿扇,菡萏荐红衣。

(《如有》)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无题四首》其一)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无题四首》其二)在这里,诗人一方面注意色彩之间的相互搭配,如“金”与“红” “紫”与“赤”不仅表述“鳞”与“凤”的本身性状,同时也依靠龙凤的放纵狂舞使整个诗境绚丽多彩。

两种色彩交相辉映应使全诗迷漫着一种梦幻般的色调,又让读者一种意境迷离\色彩纷繁的感受。

另一方面,诗人也注重运用色彩之间的对比和反差来强化诗境,表达复杂的人生感受,如“绿筠”与“红药”、“绿扇与“红衣””。

这些相反的色调交错出现,在视觉上造成一种迷乱,增加了诗境的梦幻色彩,又使内心在冷寂与热烈、兴奋与沉静、开放与封闭、朴素与华丽、前进与后退中不断变化,就像两股冷热不均的气流在高空中交汇往往形成降雨,势必会给山川景物笼罩上朦胧的云烟水雾一样,不同色调的物象也能在交汇和冲突中产生强烈的效果。

可见,这里对色彩的运用多是出于营造一种情感氛围之需要,而不是仅仅再现对象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