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桩基的研究现状以及成果

合集下载

桩土复合地基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桩土复合地基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复合 地基 法 等 。各 种 软 基 处 理 方 法 都 有 其 适 用 范
围、 限性和 优缺 点 , 同的地 基要 采用 不 同 的方 法 局 不 进 行处 理 , 有 一 种 方 法 是 万 能 的l 。其 中复 合 地 没 _ 】 ] 基法 , 尤其 是 桩土 复合 地基 法 以其施 工简 便 、 适应 性 强 等优 点 , 目前 已广 泛 应 用 于 公 路 、 路 、 场 、 铁 机 堤 坝、 房屋建 筑 等工 程建 设 中 , 生 了 良好 的社 会效 益 产
与经 济效 益 。
1 桩地 基 是 指在 天 然 地 基 中加 入 碎 石 、 筋 材 加
料 或其 它 增 强 材料 进 行 改 良后 形 成 的人 工地 基 。 j
且 能将 荷载 传递 至更 深 土层 , 荷 后 沉 降 将 比天然 受
国 交 工 与 术 _ 叭 第 期 防 通 程 技 2 4
地 基 中的桩 不 等 同于常 规意 义上 桩基 础 中的桩 。在 桩 土 复合地 基 中桩 与 土 总 是 共 同直 接 承担 荷 载 , 而
在 桩基 础 中往 往 是 桩 先 承 担 荷 载 再 向周 围 土 体 传
递 。桩 土复 合地 基 中 的桩 按性 质 可分 为散体 材料 桩
周 围土体 发生 胶结 作 用 等 , 可 有 效 改善 桩 间土 性 均
桩 、 凝土 桩 、 混 钢管 桩 等 , 性 桩 主要 包 括 水 泥 土 搅 柔
拌桩 、 灰土 桩 、 二灰桩 等 。
在桩 土 复 合 地基 中 , 体 的作 用 主 要 有 以下 几 桩 个方面: ( ) 换作 用 。加 固后 , 分压 缩模 量低 的软 弱 1置 部 土体被 压缩 模 量 高 的桩 体 所 置 换 。在 受 荷 状 态下 , 桩 体将 承担 大部 分 荷 载 , 基 整体 承 载 力 比加 固 前 地 将 有 明显提 高 。 () 2 振密 、 密作 用 。砂桩 、 挤 碎石 桩 、 灰土桩 等桩 体 在施 工 过 程 中会 对 桩 间土 体 产 生 振 密 或 挤 密 作 用 , 而使 土体 密实 , 高了土 体强 度 。 从 提 () 3 控沉 作用 。由于桩 体 刚度远 大于 桩 间土体 ,

桩基础发展现状

桩基础发展现状

桩基础发展现状
桩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大型建筑、桥梁、挡土墙等工程中。

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桩基础的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目前,桩基础在我国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不断创新。

桩基础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桩基础的施工技术不断提高。

在过去,桩基础的施工常常需要人工操作,效率低下且不稳定。

但现在,桩基础施工常常采用机械化设备,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并且减少施工中的人为误差。

其次,桩基础的设计理论不断完善。

桩基础设计是保证基础稳定、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的重要环节。

随着土木工程数学模型的发展以及大量实验数据的积累,桩基础的设计理论也不断更新。

现在的桩基础设计理论更加科学、可靠,能够更好地满足工程实际需求。

再次,桩基础的材料和工艺得到改进。

在过去,桩基础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作为材料,而现在,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新型材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比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等材料的使用,可以提高桩基础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此外,桩基础的施工质量也得到了更加细致的监控。

通过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桩基础的沉降、倾斜等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修复。

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
定。

总的来说,桩基础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形式,在我国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构成桩基础的材料、工艺、施工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完善,逐渐满足了人们对工程质量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桩基础在以后的建筑工程中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文章大致介绍了复合地基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当前存在的复合地基种类和相应产生的作用,并据此提出复合地基处理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标签:复合地基技术;研究现状;作用分析;发展方向1 引言复合地基是对天然地基进行地基处理,使其部分土体强度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其中设置加筋材料而形成的人工地基。

复合地基包括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作为加固区,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

根据荷载传递机理将复合地基分成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和水平向增强复合地基两类,又把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分成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柔性桩复合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三种。

为了节约成本,增强承载力,大多数工程在建设中都会使用复合地基技术进行地基处理。

2复合地基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复合地基技术在上个世纪30年代起源于欧洲,到60年代由日本研究人员提出复合地基的基本是由桩土共同承担上部荷载,并建立散体桩复合地基模型。

到世纪末期,我国学者提出刚性桩和柔性桩的复合地基种类,具体是按照桩身的压缩变形对桩身承载力和沉降性产生影响的因素来划分的。

复合地基一般分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在实际施工时,地基处理技术的选择要按照施工地点的土质情况以及施工技术和资金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地基处理技术,同样复合地基的处理方式也要参照地区的土质情况设定。

复合地基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照成桩材料分为散体土类桩(由砂、石块等散体材料制作而成,受到周围土层的约束而逐渐形成桩体,其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桩周围土层的侧向约束力和桩体材料的内向摩擦角)、水泥土类桩(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等)和混凝土类桩(CFG桩、树根桩等)。

按照桩体刚度分为刚性桩(混凝土类桩)、半刚性桩(水泥土类桩)和柔性桩(散体土类桩);其具体是按照桩身的压缩变形对桩身承载力和沉降性产生影响的因素来划分的。

cfg桩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cfg桩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cfg桩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1. 背景介绍在城市建设中,地基工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加固基础土壤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但是传统的方法无法解决一些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新的地基处理方法开始应用于城市建设中。

cfg桩复合地基便是其中之一。

cfg桩复合地基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方法,它是以cfg桩和强夯桩为主要构成部分,在cfg桩的基础上加强夯实,通过在桩周围注浆、灌浆、加压等工艺对地基进行处理和加固。

cfg桩复合地基不仅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而且可以有效的控制沉降和渗透等问题。

本文将从当前cfg桩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出发,探讨cfg桩复合地基未来的发展趋势。

2. 研究现状2.1 cfg桩复合地基的应用cfg桩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方法,已经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cfg桩复合地基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大型建筑物地基处理•土石方工程的边坡加固•公路、铁路路基的加固•河道、水库的治理2.2 研究成果随着cfg桩复合地基应用技术的不断改进,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cfg桩复合地基的力学性能分析•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优化•cfg桩复合地基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应用研究通过对研究成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在力学性能方面,cfg桩复合地基的受力性能稳定,具有承载能力高、变形小、耐久性好等特点。

•在设计优化方面,cfg桩复合地基设计方式多样,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优化。

•在应用研究方面,cfg桩复合地基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应用效果各异,但总体而言,其应用效果是显著的。

3. 展望未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cfg桩复合地基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也将不断探索其应用的更广泛领域和更广泛的应用条件。

以下是cfg桩复合地基在未来的发展趋势:3.1 技术上的不断创新cfg桩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方法,其应用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复合地基应用进展和发展趋势

复合地基应用进展和发展趋势

复合地基应用进展和发展趋势复合地基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地基结构。

它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优势,还可以有效地解决地基处理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在地基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分析复合地基应用的进展和发展趋势。

首先,复合地基在解决地基处理中的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往往只能解决单一的问题,而无法解决多种问题的综合处理。

而复合地基可以将各种材料的优势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解决多种问题,例如提高承载能力、减小沉降、增加抗液化能力等。

其次,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施工周期较长,给现场施工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

而复合地基施工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并且可以实现现场施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再次,复合地基应用范围的扩展,使得其应用领域更加广泛。

最初,复合地基主要应用于工程地基处理中,如土石方工程、地铁工程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复合地基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环境工程中的土壤污染治理、水利工程中的抗渗防渗等。

最后,复合地基应用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为其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复合地基应用技术已经趋向成熟,并且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各种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使得复合地基的性能更加优越,施工方法更加先进,应用效果更加显著。

在复合地基应用的发展趋势方面,可以预见以下几个方向:首先,在材料方面,复合地基将更多地采用新型材料,如聚合物材料、纳米材料等。

这些新型材料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稳定性,可以进一步提高复合地基的各项指标。

其次,在施工方法方面,复合地基将更多地采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施工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减少人力投入。

同时,更加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安全性,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再次,在应用领域方面,复合地基将逐渐涉足更加复杂的工程领域,如海上工程、软土地基等。

CFG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及作用机理分析

CFG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及作用机理分析

CFG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及作用机理分析摘要:CFG桩复合地基作为一种高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是由CFG桩、桩间土和褥垫层组成的新型复合地基形式。

桩、桩间土通过褥垫层与基础连接,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具有适用性广、承载力提高幅度大、施工简便、工期短、造价低廉等技术优点。

本文针对CFG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进行概括分析。

关键词: CFG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作用机理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建筑物向多层和高层发展的步伐日趋增快。

天然地基往往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需要对天然地基进行处理,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与适用性。

于是,CFG桩复合地基的研究应运而生。

CFG桩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新的地基处理技术,在提高地基承载力、控制地基沉降、协调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

1CFG桩复合地基概述CFG桩(Cement Fly-ash Gravel pile)[1]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

它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和桩间土、褥垫层共同形成复合地基。

CFG桩复合地基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图1-1CFG桩复合地基示意图CFG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是建设部“七五”计划课题,于1988年立题进行试验研究,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大量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于1992年由建设部组织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推广意义很大。

1997年,CFG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被列为国家级工法,并制定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企业标准,现已列入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因此,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首先应用长螺旋钻管内泵压CFG桩混合料成桩工艺,并且迅速在全国推广。

目前,仅北京和河北地区的不完全统计,已近300余栋高层建筑地基处理采用了CFG桩加固技术,其中绝大多数为20~30层,31~35层的超高层建筑有15幢[2]。

众多工程实践证明,CFG桩可全桩长发挥侧阻,桩端落在好的土层可很好发挥桩端,在复合地基增强体中,它的置换作用最强。

CFG桩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CFG桩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备4 根直径为 1 3 am的构造 钢筋 , r 使得 褥垫层 和构造钢 筋 以下的部分 不要和基 础
相连 。
C F G 桩复 合地 基 的特点 是 : 复 合地 基 的核心是 褥垫 层 、 应用 的范 围非常 广
泛、 它的可调性很强, 而且承载力提高的幅度也很大、 C F G 桩复合地基的受力特 征是刚和柔相结合的、 它的刚度大和变形模量大于桩间土。 第一, 褥垫层作为复 合地基的核心它不能够一定保证土和桩一起来承担压力 , 要调整桩、 土应力比, 以用 来减 少基 础下 面的应 力集 中到 一起 , 从 而达到 减少 基础 剪切破 坏 的 目的。 还要继 续调整 桩和 土水平压 力的分担 , 确 保桩在 水平压 力作用 下不会 发生断 裂 的情 况。 所以, 在 设计 的时候 首先考虑 到 的是经济 是否合理 、 技术 是否 安全可 靠
建 巩 上 V 2 -
c hi n a S C i e n ce a n d T e ch no l o gy R e v i e w
●I
C F G 桩 复合 地 基 的研究 现 状 及发 展 趋势 研 究
谷 义杰 韩广聚
( 河 南 省大 河基 础建 设 工程 有 限公 司 4 5 0 0 0 2 ) [ 摘 要] C F G 桩是 通过 碎石 、 石屑、 水泥、 粉煤 灰 以及砂 混合 一 定 比例 的水 搅 拌和形 成 具有 很强 粘连 度 以及一 定压 缩性 的半 刚性 桩体 , 所 以C F G的全名 叫作 水 泥粉 煤 灰碎石 桩 。 C F G 桩复 合地 基是 由褥 垫层 、 桩间 土 以及C F G 共 同组合 而成 的 , 上部 的 负载能 力都 是 由C F G 负荷 广泛 的应 用于 生活 实践 当 中。 [ 关键 词] C F G 桩 复 合地 基 中图分 类号 : U6 6 现状 发 展趋 势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号 : 1 0 0 9 — 9 1 4 X( 2 0 1 5 ) 0 5 — 0 1 9 5 一O l

桩基础发展现状

桩基础发展现状

桩基础发展现状
近年来,桩基础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桩基础作为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主要用于承载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的荷载,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随着建筑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创新,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桩已被新型材料和技术所替代。

例如,现在常用的预制桩、钢管桩和复合桩等,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这些新型桩基础的采用,使得建筑物能够更好地抵抗地震和其他外力的作用,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

另外,近年来,桩基础的施工技术也有了显著的改进。

一方面,现代化的施工设备和工艺的应用,使得施工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例如,大型钻机和振动锤的使用,使得桩基础施工更加快捷高效。

另一方面,施工工艺的改进,使得桩基础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例如,采用先进的质量监控和检测技术,可以对桩基础的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此外,近年来,桩基础的环保性能也得到了提升。

传统的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排放物和噪音,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而现在,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桩基础施工开始采用低噪音、低振动和低排放的施工设备和工艺,减少了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桩基础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型材料和施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施工
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提升,环境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这些发展趋势为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桩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

桩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

桩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
桩基础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基础形式,其研究涉及地质、土力学、结构力学等领域。

国内外学者对桩基础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实验
研究和工程实践,提出了各种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如钻孔灌注桩、挤密桩等,同时也对桩基础的受力性能和变形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2. 桩基础的荷载机理:国内外研究人员对桩基础的荷载机理进
行了深入研究,包括桩的承载力、桩与土体的相互作用等,建立了一系列桩基础的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为桩基础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3. 桩基础的可靠性研究: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模拟和现场
观测等方法,对桩基础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桩基础的损伤机理和失效模式,为提高桩基础的可靠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4. 桩基础的新材料应用:近年来,新型材料的应用为桩基础的
研究和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内外研究人员利用新型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强材料等,提高了桩基础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为桩基础的实用化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总的来说,桩基础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国内外学者在桩基础的设计、荷载机理、可靠性和新材料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为桩基础的实用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 1 -。

劲性复合桩技术现状

劲性复合桩技术现状

劲性复合桩技术现状一、受力机理研究为了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国内外学者针对劲性复合桩的受力机理开展了大量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工作,主要着眼于承载力及影响因素、荷载传递方式、“混凝土内芯-水泥土外芯-周边土体”的黏结性能和桩身参数(桩长和直径)的优化方法等方面。

其中,“混凝土内芯-水泥土外芯-周边土体”的黏结性能是保证劲性复合桩承载能力的关键。

桩基承载力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组成,而桩侧阻力主要来自桩身与周边土体接触面的摩擦力,因此对于桩身与周边土体的接触面研究是桩基承载力研究的关键。

与一般的预制桩和灌注桩不同,劲性复合桩包括混凝土与水泥土和水泥土与周边土体接触面两部分,桩侧阻力由这两个接触面的特性综合决定。

构筑物的上部荷载主要由高强度的预应力管桩内芯承担,该荷载向下传递的同时,也逐步通过管桩周围的水泥土向周边土体扩散,形成了“内芯向外芯”和“外芯向周边土体”的双层扩散模式。

这种双层扩散模式使得劲性复合桩的上部荷载有效传递范围远大于一般预制桩和灌注桩,提高了桩基的承载能力。

并且,经过水泥土外芯扩散后,传递至桩土界面的摩擦力大大降低,有效防止了桩土界面剪切破坏的发生。

为了定量分析“混凝土内芯-水泥土外芯-周边土体”的黏结性能,浙江大学的周佳锦在其博士论文中开展了关于“混凝土-水泥土-砂土”接触面的剪切试验,一些关键结果总结于图2-1中。

其中,“水泥土-砂土”接触面侧摩阻力随着水泥土与砂土相对位移的增大而增大。

当相对位移较小时,增长幅度较大;当相对位移增加到某一程度时,增长幅度开始下降。

最终,侧摩阻力与相对位移同时达到最大值,且侧摩阻力不再随着相对位移的增大而继续增大。

“水泥土-混凝土”接触面侧摩阻力则随着相对位移的增大而以较大幅度持续增大。

但当相对位移达到一个临界值时,侧摩阻力将迅速下降。

图2-1 “水泥土-砂土”和“水泥土-混凝土”接触面侧摩阻力与相对位移的关系示意除“混凝土内芯-水泥土外芯-周边土体”的黏结性能外,桩身刚度、挤土效应、水泥土强度和水泥土外芯厚度等参数也会对劲性复合桩的承载能力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

复合桩基的研究现状以及成果

复合桩基的研究现状以及成果

复合桩基论文姓名:赵军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号:2008301550176摘要:本文对复合桩基的概念及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并对桩、土、承台三者共同作用的产生条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对群桩一土一承台结构共同作用的目前上较为流行的几种分析方法以及使用条件进行了略述,而且对复合桩基在国内外历史与现阶段的异同做了简述特别是对公路桥梁上复合桩基的应用可能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复合桩基承台、作用机理公路桥梁沉降第一部分复合桩基的概念承、载力确定、设计思想等一、复合桩基的概念础设计中,经常会遇到下述情况:如果用天然地基上浅基础方案,地基强度要示能基满足或相差不大,但地基变形验算结果,往往沉降过大无法满足设计要求,这是就可考虑采用沉降控制复合桩基(也称减少沉降量桩基、疏桩基础等)方案。

它是一种介于天然地基上浅基础和常规桩基(按单桩设计承载力确定桩数)之间的一种基础类型,和常规桩基不同,沉降制复合桩基主要根据建筑物容许沉降量要求确定桩数。

1979年童羽湘基于群桩基础工作机理的分析,提出了分不同情况按沉降设计桩基础的初步设想。

80年代中后期黄绍铭等人,提出了减少沉降的设计思想与方法,1991年在《减少沉降桩基础的设计与初步实践》一文中进行了阐述,认为减少沉降量桩基实际上是以变形控制为原则,考虑桩与承台共同作用,介于天然地基上浅基础与桩基础的一种型式。

自1987年开始管自立开始进行桩基设计新探索,提出用桩来补偿天然地基,改善天然地基的新构思,从而利用天然地基承载力来减少桩基和疏化桩基,使桩基与天然地基达到互补效应。

并称之为疏桩基础。

90年代初宰金珉教授提出了复合桩基的设计方法,并将复合桩基定义如下:按大桩距布置的低承台摩擦群桩或端承作用较小的端承摩擦群桩承台底土体共同承载上部荷载,纯桩基础与天然地基之间的新型基础形式。

二、复合桩基作用机理桩基是以桩与桩间土共同作用为前提,以沉降控制为标准作为其设计指导思想。

桩基施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桩基施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桩基施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一、引言桩基是建筑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施工技术,其质量和可靠性对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桩基施工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本文将分析桩基施工技术的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

二、桩基施工技术的现状1. 传统桩基施工技术传统的桩基施工技术主要包括灌注桩、钻孔桩等,这些技术具有成熟、稳定、经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的基础处理中。

然而,传统桩基施工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如施工周期长、噪音污染大等,不适应现代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需求。

2. 新型桩基施工技术为了解决传统桩基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桩基施工技术,如微桩技术、螺旋灌注桩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具有施工周期短、噪音少、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能够适应现代建筑工程的需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三、桩基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1. 自动化和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桩基施工技术也会越来越趋向于自动化和智能化。

例如,在桩基施工中引入机器人技术,能够实现自动驾驶、智能控制等功能,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 环保和节能在现代社会,环保和节能已成为主流趋势。

桩基施工技术也需要在环保和节能方面不断创新。

例如,开发出能够降低噪音和振动的施工设备,采用新型的环保材料等。

3. 多功能性未来的桩基施工技术将会具备更多的功能性。

除了承担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外,还可以具备防护、隔热、隔音等多种功能。

这样可以减少施工工序和材料使用,提高建筑的整体性能。

4. 精准施工精准施工是桩基施工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引入先进的定位和测量技术,实现桩基施工过程的精确控制,减少施工误差和浪费,提高施工质量。

四、结论桩基施工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施工技术,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新型的桩基施工技术不断涌现,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建筑工程的需求。

未来,桩基施工技术将会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环保和节能。

同时,具备多功能性和精准施工的特点。

复合地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复合地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m深度范围内的软土地基 的设计思想。1 7 年首次 5 91 制成 生石 灰搅 拌软 土形成 的石 灰土 桩 。 日本 从 16 年 97 开始研 制 石灰搅 拌施 工机 械 , 17 到 94年研 制成 功 , 开 并 发 出相 应 的施工 方 法 。我 国 铁道 部 第 四勘 测设 计 院 从 18 93年开 始 进行粉 喷搅 拌法 加 固软 土 地基 的研究 。在 18 首次应 用 于广东 省云 浮硫 铁矿 铁 路 专用 线 的 单 94年 孔 4 5 盖 板箱 涵软 土 地基 加 固工 程 。 1 8 铁 道 部 .m 9 8年 科 学研 究 院开发 出 D G一 2型工 程 钻 机 , 以加 固 6 D 可 m 范 围 内软土地 基 , 可作 6。 搅 , O的斜 可用 于整 治路基 。
认为可将其用作 粉喷法加 固土体 的掺合料。A l me Al A1 a s - wa 等采 用石 灰 、 泥 、 灰水 泥混 合物 和人 工 火 R 水 石 山灰来 加 固膨 胀 土地 基 。R a a B h r等研 究 了用 物 理 方 法 如压 实 和振 动 , 者 化 学 方 法 如 水 泥 加 固等 处 理 土 或 体 。Ni C noiC . a b e 黄 涛 、. . s l C o s l o 、 O Ok g u 、 J D Hu — s 、 U J nceg K orw G aa i 尝试用纤维 i D i - n 、 h s h vm 等 n a h o 加筋体 、 白垩粉、 钢渣、 振冲混凝土 、 塑料排水板和天然 植物 纤维 来加 固软 土 。金 宗 川 等通 过 现 场 测 试 和室 内 模拟试验 , 讨论 了二灰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和变形规 律 。阎 明礼 等通 过 室 内模 型及 现场原 位试 验 , 水 泥粉 对 煤 灰 ( F 桩 复合地 基褥 垫层 的作用 、 C G) 垂直 荷载 作用 下 桩与土荷载的分担 、 复合地基变形性状进行 了探讨。董 平 等介 绍 了砼芯 水泥 土搅 拌桩 的设计 和施 工工艺 , 在实 际工程应用的基础上 , 分析了这种桩型竖向承载力的发 挥 机理 、 破坏 模式 和 极 限 承 载力 。研 究 表 明 , 种 桩 型 这 施工方便 , 单桩承载力 高, 沉降小 , 造价低廉, 施工对周 围环 境影 响 小 , 软土地 基 中具 有广泛 的应用 价 值 。吴 在

劲芯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综述

劲芯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综述

1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200092,中国2 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中国0 引言我国东部沿海区域是工程建设的密集区。

随着该地区的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的增加,对工程质量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在东部沿海地区分布着不同深度的软弱土层,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性低等“三高两低”的特点,容易引起包括路堤失稳破坏在内的一系列工程问题[1]。

因此必须采用适当地基处理方法提高路堤稳定性。

近些年来,鉴于单一地基处理方式的不足,开始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多元复合地基设计[2]。

为了弥补传统水泥土桩以及混凝土桩的缺陷,开始在工程中采用一种新型复合桩型—劲芯水泥土桩[3]。

劲芯水泥土桩由外部的水泥土搅拌桩与混凝土内芯,复合形成,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材料的特性。

既可以充分利用大截面外桩提高侧摩阻力,又可以利用高强度芯桩承担上部荷载[4]。

近些年来,随着劲芯水泥土桩在国内外工程中的广泛应用[5,6],其理论研究水平远不能满足当前工程实践的需要,同时,对于劲芯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路堤稳定性的问题也少有报道。

另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到施工技术以及地层条件等的限制,可能采用没有打穿软土层的桩体加固土体的方法即悬浮桩加固地基。

1 复合地基发展现状复合地基这一概念于1962年的国际会议上首次被提出,而早在1835年法国人开始将碎石桩应用于海湾软基加固。

在20世纪60年代初,复合地基仅仅指在天然地基中打设碎石桩而形成碎石桩复合地基,龚晓南[1]将其称为最狭义的复合地基概念。

随着复合地基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推广应用,复合地基的含义也在不断发展演变。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发了CFG桩(水泥粉煤灰桩)复合地基技术[15]。

随着水泥土搅拌桩等粘结材料桩逐步推广应用,人们开始重视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等,并根据粘结材料桩的刚度分为柔性桩和刚性桩两大类。

近些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性能,有时会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地基处理方式进行软基加固,衍生出长板-短桩复合地基、长短桩复合地基、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桩筏复合地基和桩网复合地基等联合处理方式。

CFG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及展望

CFG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及展望
1 研 究现 状
1.1各 因素影 响研 究
影 响CFG桩 复合 地 基 沉 降 及承 载 性 能 的 因 素 较 多 , 目前 诸 多 研 究主 要 围绕 褥 垫 层 、桩 长 、桩 径 、桩 体 强度 、桩 间距 等展 开 。
程 人 员 了解CFG桩 复合 地 基有 帮 助作 用 。
关 键 词 :CFG桩 复合 地 基 ;影 响 因素 ;沉 降计 算 ; 承 载 力计 算
中图 分 类 号 :TU47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2095-8412(2016)03-541—04
工 业 技 术 创 新 URL:http//www.china—iti.tom DOI:10.14103/j.issn.2095-8412.2016.03.053
第 03卷 第 03期 201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Vo1.03 No.03 Jun.2016
CFG桩 复 合地 基 研 究 现状 及 展 望
杜 佶 峥 ,苗子 臻 ,邱 浩 然
(1.中国石 油天然气管道局 第一工程分公 司 ,河北廊坊 ,065000; 2.北方工业大学土木 工程 学院,北京,100144)
R esearch Status and D evelopm ent of CFG Pile Com posite Foundation
JiZheng Du ,ZiZhen M iao ,HaoRan Qiu ¨ China Petrolum Pipeline Bureau NO.』Construction Company,Langfang,Hebei,065000,China
引 言

桩体复合地基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桩体复合地基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桩体复合地基国内研究现状分析收稿日期:2010 09 27作者简介:贾学正(1974 ),男,工程师,山西路桥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三处,山西太原 030006贾学正摘 要:简单介绍了复合地基的概念和分类,详细介绍了桩体复合地基在国内的研究现状,并对一些学者研究的内容进行了简单总结,从而使工程人员对桩体复合地基的发展现状有了进一步了解。

关键词:桩体复合地基,CFG 桩,散体材料桩,碎石桩中图分类号:TU 473.1文献标识码:A1 概述1.1 复合地基概念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

在荷载作用下,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1]。

1.2 复合地基分类根据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将复合地基分成竖向增强体和水平向增强复合地基两类,又把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称为桩体复合地基。

通常也会按桩体材料的性状、施工工艺和桩在复合地基中的承载特性等进行分类。

如下所示:1)按成桩材料分类:散体土类桩复合地基(如砂、碎石桩等);水泥土类桩复合地基(如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等);混凝土类桩复合地基(如CFG 桩、树根桩等)。

2)按桩体刚度分类:柔性桩复合地基(如土类桩);半刚性桩复合地基(如水泥土类桩);刚性桩复合地基(如混凝土类桩)。

3)按桩体材料性状、桩体置换作用分类:散体桩复合地基(如以砂桩、碎石桩为增强体的复合地基);一般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如以石灰桩,水泥土桩为增强体的复合地基);高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

4)按基础类型分类:刚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

5)按复合地基中桩体的长度分类:等长桩复合地基;长短桩复合地基。

2 桩体复合地基国内研究现状分析1)在汪小平、卜明慧[2]所写的 CFG 桩的室内模拟试验分析 中指出:在外加荷载一定时,CFG 桩的桩长与桩承担的荷载成正比。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研究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研究学生姓名:郑如良学号:10121424专业班级:土木工程10-4班指导教师:管友海2014年 6月20日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研究摘要简单叙述了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发展过程以及它现在所处的研究阶段和状况,对本技术的基本技术指标和它的最关键的技术褥垫层技术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与说明,阐述了相对于普通桩基而言所具有的的受力方面,施工方面和经济方面的优势等等。

并且利用对通过该技术试验试验的实例解读分析,对于在竖向荷载条件下该种地基与普通单桩地基进行受力特性方面的对比以及分析研究。

给出了该种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及其在减少不均匀沉降和沉降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该技术中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褥垫层技术Study on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Ragid PilesAbstract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current development of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analyzed the basic technical indicators and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cushion technology,described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pile relative to the normal force advantage,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advantages and so on. Through the case analysis of payload test site, the pile of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under vertical load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ed. Given the kind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bearing mechanism, the role in reducing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ir settlement, and proposed the technique needs further study.Keywords: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Ragid Piles;Pile-soil stress ratio; cushion technology目录第1章绪论 (1)1.1刚性桩复合地基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5)1.3.1 发展简史 (5)1.3.2研究现状 (6)1.4本文的主要内容 (8)第2章复合地基 (9)2.1复合地基的定义 (9)2.1.1均质地基 (9)2.1.2双层地基 (9)2.1.3复合地基 (9)2.1.4 复合地基的分类 (10)2.2 复合地基作用机理 (10)2.2.1 置换作用 (11)2.2.2 挤密、振密作用 (11)2.2.3 加速固结作用 (11)2.2.4 减载作用 (12)2.2.5 加筋作用 (12)2.3复合地基的常用概念 (12)2.3.1 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 (12)2.3.2 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 (12)2.4 复合地基的常用形式 (13)第3章刚性桩复合地基基本性能 (15)3.1承载特性 (15)3.1.1承载特性与荷载传递 (15)3.1.2桩土荷载分担 (16)3.1.3地震响应 (16)3.1.4桩身负摩阻 (17)3.1.5上部结构的影响 (18)3.1.6水平承载特性 (18)3.2变形特性 (19)3.2.1 解析法 (19)3.2.2 实验法 (21)3.2.3 数值法 (22)3.3褥垫层技术 (22)3.3.1褥垫层的作用 (22)3.3.2垫层作用机理的研究 (24)3.3.3破坏模式与最优厚度 (24)3.4 技术的优缺点 (25)3.4.1受力方面优势 (25)3.4.2经济优势 (25)3.4.3应注意的问题 (25)第4章工程实例分析 (27)4.1 实验概况 (27)4.2实验过程 (27)4.2.1试验设计 (27)4.2.2载荷试验 (28)4.3试验结果及分析 (28)4.4试验结论 (30)第5章结论与展望 (31)5.1主要结论 (31)5.2展望 (31)致谢 (33)参考文献 (33)第1章绪论1.1刚性桩复合地基研究背景因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所以人类必需在很多条件很差的地基上修建建筑物等,然而很多情况下天然地基根本达不到人类进行建造所需要的条件,变形甚至是受力等许许多多的方面都无法满足要求,所以人类在很多情况下被迫去处理那些不满足条件的地基。

CFG桩复合地基的发展研究现状

CFG桩复合地基的发展研究现状
Leabharlann 同济大学中 请硕十学位论文
研究得出了斗中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的表达式:这样,在得到了桩间土荷载、桩端 _ 阻力、 桩侧阻力的分布规律后, 即可计算复合地基的应力场, 求得复合地基的变形。 数值解法 一般采用有限元计算,在构造儿何模型时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其一是将单 元划分为土体单元和增强体单元,二者采用不同的计算参数,在十体单元和增强体 单元之间可以考虑设置界面单元;其二是将加固区土体和增强体考虑为复合土体单
外, 献[ ]6 从不同 度 F 复 地 进行了 元 拟分 文 4 [] 54 也 角 对CG桩 合 基 有限 模 析。 () 9 吴春林、阎明 礼等[通过室内 试验方法, 5 4 ] 模型 对无筋 CG桩承受 F 水平荷
载的性状进行了试验分析,并对是否会产生断桩作了评价。室内试验表明在垂直荷
5关于cfg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的方面张晶李斌等43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通过对工程上较软弱土层进行复合地基处理后的静荷载试验结果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性状并对单桩桩土复合桩间土等不同的复合地基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出cfg桩的后期强度增长幅度较高对整体桩的性状是有利的结论
C G桩复合地基 ! F _ 作机理研究
载作用条件下, 由于褥垫层的作用, 基础承受水平荷裁时, 垫层厚度d l H G > m时, e
C G桩桩体不会发生水平断裂破坏。 F
1 . 5课题的主要内容
复合地基处理技术主要是桩土荷载的分担比问题,影响桩土荷载分担比的因素
是多方面的,比如桩体材料、桩土模量 比、垫层厚度、桩长、桩径、置换率等,其
种。 解析法大多应用以Mi l 解为基础的G de积分来计算复合地基中桩荷载所 ni dn eds
产生的附 加应力; 土荷载产生的附 桩间 加应力按Bu is解计算, osn q se 复合地基中 任

CFG桩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技术及其发展现状-彭东林

CFG桩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技术及其发展现状-彭东林

CFG桩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技术及其发展现状摘要: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在工程中,本文通过介绍CFG 桩复合地基在当前的发展现状和CFG桩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技术,以及CFG桩复合地基的优点,描述其施工工艺及其施工中遇到常见的问题如何处理,进一步反映其提高地基承载力,控制沉降方面的作用,由此说明CFG桩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CFG 桩复合地基应用价值一、研究背景1 复合地基的概述复合地基[1]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

根据地基中增强体的方向又可分为水平向增强体和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

其示意图如图1-1a和1-1b所示.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主要包括由各种加筋材料,如土工聚合物、金属材料格等形成的复合地基。

竖向增强体习惯上称为桩,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通常称为桩体复合地基。

桩体复合地基根据竖向增强体的性质又可分为三类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柔性桩复合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桩体是由散体材料组成的,桩身材料没有粘结强度,单独不能形成桩体,只有依靠周围土体的围箍作用才能形成桩体。

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散体材料内摩擦角和周围地基土体能够提供的桩侧侧限力。

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桩体主要形式有碎石桩、砂桩等。

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桩体刚度较小,但桩体具有一定粘结强度,柔性桩中部强度较高的桩如粉喷桩已较强地表现出桩的性状,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由桩体和桩间土共同承担。

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桩体主要形式有灰土桩、石灰桩、水泥土桩等。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桩体通常以水泥为主的胶结材料,有时由混凝土、或由混凝土和其他掺合料构成,桩身强度较高。

为保证桩土共同作用,通常在桩顶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

刚性桩复合地基较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和柔性桩复合地基具有更高的承载力和压缩模量,而且复合地基承载力也具有较大的调整幅度。

桩基础施工的现状及发展

桩基础施工的现状及发展

桩基础施工的现状及发展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也发展迅速,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桩基础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的地基建设,众所周知基础的重要性,桩基础的施工技术决定着建筑的整体质量及建后的使用效能,必须引起足够的注意,本文将就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对桩基础施工的发展趋势及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字】桩基础;施工;现状;发展;趋势一、桩基础施工的现状1、桩基础施工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历史上的三合土夯实地基处理技术到现在普遍应用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展,施工技术不断发展,施工工艺不断创新,施工方法不断完善,施工设备不断更新。

2、目前我国常使用的桩基础类型包括埋入式桩、钻孔灌注桩及人工挖孔桩等,施工过程中所用设备多由国内探矿厂提供,机型多样化。

(1)埋入式桩可细分为多种类型,应用最多的为中掘施工法桩。

所谓中掘施工法桩是把小于桩径30-40mm 的长螺旋钻、或钻杆端部装有搅拌翼片的螺旋钻及钻斗钻等插入桩的中空部,在钻头附近的地层连续钻进,使土沿中空部上升,从桩顶排土的同时将桩沉设。

在施工中通常将桩端注入压缩空气和水,促进钻进的同时也使桩沉顺利。

为使桩获得更大的承载力,桩埋入孔中后可分别采用量终打击方式、桩端加固方式或扩大头加固方式。

(2)钻孔灌注桩技术施工工艺种类较多,能应用于各种地层,且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成本较低,低噪声,少振动,无地面隆起及入土深等优点,在我国地基施工应用最为广泛。

另外,使用钻孔灌注桩技术可有效扩大桩孔底部面积,提高桩基础承载力,有效降低配筋率,减少施工成本。

钻孔灌注桩扩底方式可分为反循环扩底、钻斗钻扩底、正循环扩底及潜水钻扩底等。

其中反循环扩底方式又分为扩刀上开、扩刀下开、扩刀滑降及扩刀推出等方式;钻斗钻扩底方式又分为水平推出、滑降及下开和水平推出的并用等方式。

(3)人工挖孔桩因施工过程需要大量劳动力,工期长,过程复杂,现今很少使用,但在施工环境受到限制的地区仍在使用,最大直径达8m,深度达4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桩基论文姓名:赵军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号:2008301550176摘要:本文对复合桩基的概念及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并对桩、土、承台三者共同作用的产生条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对群桩一土一承台结构共同作用的目前上较为流行的几种分析方法以及使用条件进行了略述,而且对复合桩基在国内外历史与现阶段的异同做了简述特别是对公路桥梁上复合桩基的应用可能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复合桩基承台、作用机理公路桥梁沉降第一部分复合桩基的概念承、载力确定、设计思想等一、复合桩基的概念础设计中,经常会遇到下述情况:如果用天然地基上浅基础方案,地基强度要示能基满足或相差不大,但地基变形验算结果,往往沉降过大无法满足设计要求,这是就可考虑采用沉降控制复合桩基(也称减少沉降量桩基、疏桩基础等)方案。

它是一种介于天然地基上浅基础和常规桩基(按单桩设计承载力确定桩数)之间的一种基础类型,和常规桩基不同,沉降制复合桩基主要根据建筑物容许沉降量要求确定桩数。

1979年童羽湘基于群桩基础工作机理的分析,提出了分不同情况按沉降设计桩基础的初步设想。

80年代中后期黄绍铭等人,提出了减少沉降的设计思想与方法,1991年在《减少沉降桩基础的设计与初步实践》一文中进行了阐述,认为减少沉降量桩基实际上是以变形控制为原则,考虑桩与承台共同作用,介于天然地基上浅基础与桩基础的一种型式。

自1987年开始管自立开始进行桩基设计新探索,提出用桩来补偿天然地基,改善天然地基的新构思,从而利用天然地基承载力来减少桩基和疏化桩基,使桩基与天然地基达到互补效应。

并称之为疏桩基础。

90年代初宰金珉教授提出了复合桩基的设计方法,并将复合桩基定义如下:按大桩距布置的低承台摩擦群桩或端承作用较小的端承摩擦群桩承台底土体共同承载上部荷载,纯桩基础与天然地基之间的新型基础形式。

二、复合桩基作用机理桩基是以桩与桩间土共同作用为前提,以沉降控制为标准作为其设计指导思想。

单桩非线性工作性状在复合桩基工作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桩一土一承台共同作用是指桩、土和承台在外荷载作用下各方受荷与变形发展过程中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以及相互矛盾的过程。

承台的作用:(1)产生土中应力,当排水固结达一定程度时它提高承台下地基土的承载力,也提高桩土间的侧壁法向应力和摩擦阻力及其极限值,起“加强作用”;(2)迫使桩间土沉降,限制桩上段侧壁摩阻力的发挥,起“削弱作用”;(3)决定桩顶的固端特征;(4)迫使桩同步下降,使各桩顶荷载不等,(一般情况是:角桩>边桩>中心桩);(5)通过承台底面与土的之间的摩阻力限制土的外挤。

桩的作用:(1)群桩使承台下的土不易被侧向挤出,从而既提高地基土的极限承载能力,又增加了桩间土的侧向应力与摩擦阻力,这就是“遮拦加强作用”;(2)桩本身的Mindlin效应使整个桩长范围的土体和桩端以下的土体产生沉降,对桩端以上土体在摩阻力作用下起“下曳作用”;(3)在一定条件下,长范围内产生土的负附加应力,但种种分析研究表明Mindlin的负应力效应是较小的;(4)桩周土体中产生沉降,进而影响相邻桩的侧摩阻力的发挥。

土的作用:(1)改变自身的媒介作用:在承台或桩的荷载作用下通过不同的排水固结状态改变自身的应力应变及强度状态,由线性弹性转入弹塑性,进而反作用于桩或承台;(2)土自沉削弱作用:土在自身一些因素作用下引起的附加固结沉降,从而削弱了桩侧摩阻力和对承台的反力,甚至在一定条件下使承台与土脱开;(3)由于土体本身的固有特征(如固结、蠕变、触变等时间特征,湿化、循环膨胀收缩等强度与体变效应,使共同作用表现出种种其它的规律,并对这些规律起控制作用。

摩擦型桩或以摩擦为主的摩擦端承刚性桩桩顶受压后,上部荷载通过桩身向桩周土传递,提供抗力的桩周土在上部荷载的作用下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

弹性变形阶段。

此时上部荷载较小,桩顶荷载在桩身变形下所做的功将全部转化为桩本身的弹性压缩势能、桩侧土的剪切变形势能及桩底土的弹性压缩势能,桩土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荷载一沉降曲线可近似表示为直线。

弹塑性阶段。

随着上部结构的施工荷载不断增加,桩与桩周土的相对位移不断加大,此时在距桩顶一段范围内的桩侧土的剪切变形已进入塑性状态,而其下部的桩侧土剪切变形及桩底土的压缩变形仍处于弹性阶段。

桩顶荷载所做的外功一部分由桩上部桩侧土的塑性变形所吸收,其余部分转化为桩本身混凝土、桩侧土及桩底土的弹性势能。

桩身与下部、底部桩侧土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而上部桩侧土产生塑性变形,上部分桩侧摩阻得到完全发挥,此时荷载一沉降曲线非线性变化。

桩周土塑性变形急增段。

这一阶段桩侧土的塑性剪切变形从桩侧上部逐渐发展到桩侧下部,随相对位移不断增加,桩基土的压缩变形也渐由弹性阶段进入塑性变形阶段。

桩顶荷载的稍许增加将会引起较大的桩顶下沉量。

桩顶荷载做的外功大部分将由桩周土的塑性变形吸收,载荷一沉降曲线表现为更明显的非线性性状。

当极限荷载达到时载荷一沉降曲线应为陡降段。

由桩身在上部结构荷载不断增加情况下,桩身与桩周土的受力机理分析可知:当桩身与桩周土的相对位移达到一定值时,桩侧土与桩底土产生塑性变形,由桩侧摩阻力控制的桩身强度达到了极限值,桩产生刺人式“破坏”,桩变成没有刚性的“柔性桩”,在土的竖向约束下,余下的荷载必由承台土承担。

三、复合桩基单桩技术承载力的确定及群桩验算1、新《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尚未施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复合桩未作规定,根据有关文献资料提供的试验结果,复合桩基单桩承载力可用下式计算:Pa=πdΣLifi+ARj(1)+AoPa1/n式中:Pa—单桩垂直容许承载力(104N);fi—按土层分段和桩周土的容许摩擦力(104/m2);d—桩径(m);Li—按土层分段桩长(m);A—桩的横截面面积(m2)Rj—桩尖平面处土的容许承载力(104N/m2);n—承台下桩数;A0—承台底净面积(m2);Pa1—复合桩基承台下土层承载力。

在这里,问题的关键是Pa1值取多少,从桩与承台的变形协调条件看,桩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应该等于承台下桩间土的压缩量,一般情况下,桩在极限荷载时的沉降量要比承台下桩间土达到极限荷载时的压缩量要小得多,也就是说,桩达到极限承载力时,承台下桩间土达不到极限承载力,即Pal小于土层承载力f值,而大于土层承载力的25%。

2、群桩验算群桩验算,多年来国内外基本上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单桩承载力进行折减后,乘以桩数作为群桩承载力。

但目前尚缺乏大面积群桩的试验资料,而已有折减系数的算法出入很大,且折减后的桩基沉降究竟减少了多少仍无法知道。

近年来设计工作者逐渐趋向于放弃采用群桩折减系数确定单桩承载力的方法,而采用太沙基和泼克(Terzaghi-Peck)提出的方法。

该法认为,群桩与桩间土的作用类似于刚性的整体基础那样,把荷载传递给桩端以下的土,群桩的破坏,也类似于整体基础的破坏。

3、加载过程分析:1)加荷初期,由于沉降量小,承台下桩间土几乎不承受荷载,这时的外荷载大部分由桩承受,复合桩曲线接近于无承台试验桩曲线;2)随着外荷载的增加,基础沉降量增加,桩间土承受的荷载开始增加,复合桩试验曲线偏离无承台试桩曲线,向复合桩理论曲线靠近;3)由于承台的存在,延缓了桩的破坏(由于加荷设备的限制,三根带承台的试验桩都未达到破坏),提高了桩的承载力。

4、反力分布(1)桩项反力分布各桩桩顶反力与外荷载按桩数的平均值P随S/d,L/d,E/E的变化情况有如下规律:1)群桩中不同位置基桩桩顶反力与各基桩平均荷载的比值P/Pn大致范围,角桩:Pc/f=0.7~1.2,边桩/P口=0.6~0.9,中心桩/=0.2-0.9,其中,,只分别为角桩,边桩和中心桩的桩顶反力,P口为各基桩平均荷载。

形成这种“倒马鞍”形桩顶反力分布的原因是由于群桩中各桩引起的土中应力的重叠,使内部桩桩尖平面外的土中附加应力大于角桩或边桩桩尖平面土中的附加应力。

因此内部具有更大的沉降趋势。

而刚性承台的约束作用使各桩的沉降必须相等。

在此情况下承台底板的荷载由中心桩向角桩和边桩转移,导致角桩和边桩的桩顶反力远大于内部桩。

2)群桩中不同位置基桩桩顶反力分布的差异随着桩径比S/d的增大而减小。

3)桩顶反力分布的差异随着Ep/E的增大而增大。

这说明土越软,应力重叠导致的中心桩沉降趋势越大。

由于承台的约束作用,中心桩桩顶荷载向边桩和角桩转移的荷载越大,从而导致桩顶反力差异增大。

当E/E达到4000以后,增长量趋于微小。

4)随着长径比L/d的增大,/P口有所减小,而/P口只/则不断增大。

前已述及,桩顶反力分布的差异是由于中心桩桩尖平面土中附加应力的重叠导致荷载由中心桩向角桩和边桩转移而形成。

当桩越长,传递到桩尖平面处土中的附加应力就越小,因而荷载转移就越小,桩顶反力差异就越小。

(2)侧摩阻力分布群桩中各基桩侧摩阻力的发挥水平是不相同的,中心桩侧阻发挥水平远低于边、角桩,而边桩和角桩侧阻发挥水平相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桩群对桩间土的挟持作用,使得中心桩和桩侧土间的相对变形(或相对变形的趋势)难以发展到外围桩的水平,因此其侧阻值低于外围桩。

但是,随着桩距的增大,其差别逐渐缩小。

这说明桩距越大,群桩效应越小,群桩中各基桩的工作性状越接近于单桩。

(3)承台底土反力分布1)不同断面的土反力分布都是中间小,两边大,呈僻马鞍型。

就整个承台而言,土反办以角部最大,中部最小,边次之,大体呈双曲面形分布。

2)承台内、外区土反力的差异非常明显。

‘外区土反力比内区大得多,这说明对于桩距较小的群桩,增大桩群外曩承台底面积占整个承台面积的比例,可以有效地提高承台底土反力总值及其分担荷载的作用。

3)在承台内区(即桩群内部),不同桩长的群桩,土反力分布都比较均匀,而在承台外区越靠近承台边缘,土反力趋大。

4)承台内,外区土反力的差异随桩长的增大而啊显减小。

5)桩距越大,承台内区所占比例就越大,承台底土反力就越大四、复合桩基的设计思想复合桩基具有以下优越性:(1)单桩可以承担趋于极限承载力的荷载;(2)采用少量桩即可大量减少沉降,达到控制沉降的目的;(3)可大量减少用桩数,大大降低基础工程的造价。

采用桩筏基础一是控制建筑物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二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但对一具体工程而言,这两个要求的重要性并不是完全等同的。

桩群属于端承桩时,显然沉降量不是主控要素。

摩擦群桩和端承摩擦群桩的桩筏基础,由于岩土工程问题的复杂性,特别是由于桩筏基础沉降计算的复杂性和不精确性,不少工程设计人员不顾地质条件的差异,一味倾向于桩基直接嵌入基岩,嵌岩深度有越来越深的趋势。

导致这种设计倾向的一个根由是,根本不考虑地基土参与承担荷载的可能性,以及忽略了建筑物可以承受一定沉降量的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