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数学基础知识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特点: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应用性。
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数学能力是人类智能结构中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识自然界的各种数量关系和形状、空间概念,并通过利用这些数量关系和形状、空间概念改造自然。
数学能力是指人在掌握一定数学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表现出人对事物量和形的认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顺利程度。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都认为数学能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与数学能力有明显的关系。
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类数学能力开始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2岁半左右是幼儿计算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学概念,进行抽象运算,以及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数学是人类掌握自然社会基础,数学知识正深入到各项科学以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基础科学的科学。
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在当代,任何探索与发明,必须成功的运用数学方法;任何一门科学要达到完美的地步,也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原理。
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为学习数学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同时,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又使幼儿在学习抽象数学知识时发生困难,为此,必须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在头脑中逐步建立一个抽象的逻辑体系,必须不断努力摆脱具体事物的影响,使那些和具体事物相联系的知识能够内化于头脑,成为具有一定概括意义的数学知识。这样,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就具有一种过渡的性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从具体到抽象
由于数学知识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它的获得需要摆脱具体事物的其他无关特征。但是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恰恰需要借助于具体的事物,从对具体事物的抽象中获得,因而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集体事物的影响。
(二)从个别到一般
幼儿数学形成,存在一个逐渐摆脱具体形象,达到抽象水平的过程,同时在对数学概念
的理解上,也存在一个从理解个别具体事物到理解一般和普遍意义的过程。
(三)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
在幼儿完成某些数学学习时,常常伴随着外显的动作。如对年龄小的幼儿来说,数数时往往要用手来一一点数,而随着年龄的增大,才逐步把动作内化,能够在头脑中进行数和物的对应,才能够直接用目测来数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到了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动作内化能力,比如幼儿能够看着图片,理解其中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在头脑中出现一个内化的动作:增加或减少。能够根据静态图片在头脑中呈现出抽象的动作表象,来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四)从同化到顺应
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是儿童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同化就是将外部环境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应就是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在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同化和顺应这两种行为是同时存在的,但各自的比例会有不同。
幼儿在数学学习中,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也表现出同化和顺应的特点。比如幼儿在数数,比较数量的多少时,往往是凭直觉,而且是根据物体所占空间多少来判断的。
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从同化到顺应,最终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也就是幼儿认知结构发展的过程。
(五)从不自觉到自觉
所谓自觉,指的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意识。幼儿往往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自我意识。主要是因为其动作还没有完全内化,他们对事物的判断还停留在具体动作的水平,而没有能上升到抽象的思维水平。其思维的自觉程度是其动作的内化程度有关。
(六)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幼儿思维的自觉程度是和他的社会化程度同步的。幼儿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也就越能理解别人的思维。当幼儿只是关注于自己的动作并且还不能内化时,是不可能和同伴产生有效的合作,同时也没有真正的交流。比如有的小班幼儿在给图片分类时,自己是按照特征来分的,当看到其他小朋友有和他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以形状特征来分)时,就会对别人说:“你不对的。”而当老师问他们是按照什么来分的,他们则都不能回答。由此可见,幼儿还意识不到自己归类的根据,更无法从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作出相应的判断。
一、观察与描述
通过看,能发现及描述物体的特征,能发现物体的相同、相似与不同。观察是分类的前提和基础。
小班:描述各种可视现象。
形式:实物、图片、情景。
中班:描述各种可视现象,说出名称、特征。
形式:实物、图片、情景。
大班:描述各种可视现象,说出名称、特征,说出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形式:实物、图片、情景。
二、颜色
小班:认识红、黑、白、黄、蓝;绿、橙、紫、棕各种颜色。
形式:色卡、实物、实物图片。
中班:认识红、黑、白、黄、绿、蓝、橙、紫、棕、粉、灰各种颜色及这几种颜色的深浅色。
形式:色卡、实物、实物图片。
大班:认识红、黑、白、黄、绿、蓝、橙、紫、棕、粉、灰色系,每种颜色可有5—7个由浅到深的变化。
形式:由浅到深的色卡。
三、集合(分类)
集合指某种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包含分类、1和许多、比较数量关系。
分类是指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物体进行分组。分类可以帮助幼儿感知集合并逐步形成关于具体物体的集合概念;分类是记数的前提,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分类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班:能感知集合的界限,对集合中元素的感知也逐渐精确。学习按物体某一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学习与分类有关的词语。(如相同、不同、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找出一个和某某一样的东西。)
形式:按指令找出指定物品,如:在大米中捡出红豆;不同种类物品、形状、大小、颜色。
中班:能准确的感知集合极其元素,能通过计数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通过计数比较多少;不受物体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集合中元素的数量的多少。
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学习并掌握有关词语(分成、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