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史基本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现代史基本框架
一、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本时期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称近代前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称近代后期。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
政治史: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经济史:自然经济的解体。
文化史:新思想的萌发。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
本期中国近代史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界标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初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到1901年《辛丑条约》的出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面形成。
政治史: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展。(二农二侵二资)
经济史: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文化史:中体西用;维新思想的出现、发展和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
改革史:戊戌变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20世纪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
本期历史以1912年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的建立为标志,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①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到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北洋军阀政府取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深化时期,即辛亥革命时期。
②从1912年辛亥革命失败到1919年五四运动,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深化时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新旧交替的时期。
政治史:辛亥革命;捍卫民主共和。
经济史: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及其黄金期。
文化史: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
改革史: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的兴起(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27大革命的失败)
本期历史以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二阶段:大革命的兴起——国民党取得政权和北洋军阀的末路。
政治史: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
经济史:民族工业的萧条。
文化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酝酿。
2.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到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前夕。)
本期历史的分期:本期历史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5年“华北事变”为分水岭,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
第一阶段:1927年至1931年,这期间的主要内容是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和共产党红色政权的创建。
这一阶段,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国内阶级矛盾,是以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同以蒋介石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
第二阶段: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华北事变。这一阶段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仍为国内矛盾,但由于日本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已逐渐尖锐,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第三阶段:1935年至1937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政治史: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红军长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形成;
经济史: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文化史:毛泽东思想的开始形成。
3.抗日战争时期(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本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
战略防御阶段。从1937年7月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战略相持阶段。从19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到1945年8月初。
战略反攻阶段。1945年8月至1945年9月日本等盟国签订投降书。
政治史:抗战<一条战线、两条路线、三个战场、三个阶段、主要战役>;日军的暴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五一六部队>;《论持久战》;根据地建设;中共七大;抗战胜利。
经济史:民族工业遭受沉重的打击;抗日根据地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还开展大生产运动。
文化史:《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毛泽东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
本期历史以1946年夏国民党发动内战为标志,可分为两个阶段:
(1)争取和平民主新阶段: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到1946年夏国民党挑起内战。(2)解放战争时期:从1946年夏(6月)国民党挑起内战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中又分为两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包括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国民党的重点进攻——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战略反攻阶段(包括开始反攻及战略决战)。
政治史: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解放战争的两个阶段;三大战役;《中国土地法大纲》;七届二中全会;国共和谈;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经济史:工矿企业的短暂恢复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文化史: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
改革史:土地改革。
二、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过渡时期(1949-1956)、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在徘徊中前进(1976-1978)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以后)
1.过渡时期:1949年10月1日至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这一时期又分两个阶段:(1)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从1949年10月1日—1952年。(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时期:从1953年—1956年底。
政治史:巩固政权的措施;召开政协会议;新中国成立;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一届人大;1954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三大改造。
外交史:抗美援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第一次建交高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亚非(万隆)会议。
经济史:恢复国民经济;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文化史:毛泽东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巨任务,使中国比较顺利地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伟大的社会变革;《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国科学院成立;新中国教育的起步。
改革史:土地改革与三大改造。
2.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政治史:反右斗争扩大化(隐性);二届人大;三届人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方针的提出;西藏自治区成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外交史:一条线,一大片,与美苏关系紧张。
经济史:中共八大;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八字方针。
文化史:《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科技事业突飞猛进<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枚火箭;第一颗原子弹;中近程导弹;导弹核武器>;教育大跃进与调整。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政治史:“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外交史: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日关系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