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无意识和意识能量理论。

合集下载

[经济学]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经济学]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根据其对病态人格进行的研究提出了人格及其发展理论。

这种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提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在此,他对发展心理学的建设也做出了贡献。

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在弗洛伊德的早期著作中,人的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主要包括意识(conciousness)和无意识(unconciousness)两个部分。

弗洛伊德后来修订了这种意识与无意识的“二分法”,而引进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的心理结构或人格结构。

“本我”,类似于弗洛伊德早期理论中的“无意识”概念。

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它又是强有力的部分。

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

弗洛伊德把本我比拟为充满剧烈激情的陷阱(pit)。

目的在于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

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动机的里比多(libido)被围困在本我中,并且是通过减少紧张的意向表现出来。

诸如,性欲的满足、干渴和饥饿的解除等,都使紧张状态消除而使个体产生快乐。

在弗洛伊德看来,一个个体是要和现实世界发生交互作用的。

即使是进攻、侵略,也是和本我的减少紧张状态的基本原则相联系的。

在心理发展中,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是重要。

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由于他们可担忧的事情不多,除了身体的舒适以外,尽量解除一切的紧张状态。

但是,由于生活需要,可能产生饥饿、干渴,于是就产生了紧张,他们等待吃奶、喝水,此时,本我可能会产生幻觉,出现希望目标的想象而且在幻想中获得满足;本我也可能闯入梦境,儿童在梦中吸吮乳头或拿起了水杯。

这被弗洛伊德称之为初级过程思维(primaryprocessthinking)。

儿童随着年龄的递增,不断地扩大和外界的交往,以满足自身增加的需要和欲望,并维持一种令其舒适的紧张水平。

在本我需要和现实世界之间不断接通有效而适当的联络时,自我就从儿童的本我中逐渐地发展出来。

弗洛伊德三个理论

弗洛伊德三个理论

弗洛伊德的三大理论:
一、精神分域理论:
①意识是人格的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构成: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②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检查功能,不许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以及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
③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情感;
二、人格结构理论:
①本我与无意识:最有力、能量中心利比多;生本能、性本能与死本能;自我遵循快乐原则;
②自我:派生与本我,最理智和符合现实的部分;帮助本我根据现实可能性来满足;
③超我: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按照道德原则行事;
本我要满足专横本我的欲求,要应付严酷的现实环境,还要遵从神圣超我的规范;
三、性心理发展时期理论:
1、口腔期出生到一岁左右:前期0-8月——吸吮吞咽;
后期8月-1岁——吞咽咀嚼吞食
产生对养育者的亲密感,把自己与现实环境相分离—自我
2、肛门期两岁至三岁左右:前期——排泄—解除内部压力—快感体验;后期——保
持—痛与性刺激—引起关注
3、性蕾期四岁至五岁之间:恋母恋父性别认同本我与自我冲突激烈
4、潜伏期六岁到12岁左右:学习、活动、性本能受到抑制、种族系统天赋
5、生殖期青春期:青春期开始,异性恋;性快感由口腔、肛门逐渐转移到性器官上;
6、成熟期青春期以后:心理结构平衡不需要多少心理能量来压抑自己的本我冲动;恋亲情结已经完全或几乎完全消除;。

佛洛依德 精神分析

佛洛依德 精神分析

这是迄今为止仍在欧美各国广为流行的一种心理治疗----学派和方法。

弗洛依德先提出了无意识理论,即提出人在不知不觉中还存在另外一种心理过程,它和意识一样,主宰着人的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

弗洛依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应。

前意识是内容,只要借助于注意,就可以进入到意识之中。

但无意识里的内容,要想进入到意识中去,就会受到抗拒,似乎有某种主动力量压制着这种观念。

为了说明这些概念,弗洛依德曾用一个客厅和它的接待室作比喻:在接待室里,有无数无意识观念争着要进入客厅,但门口的检查者只允许那些“善良者”进入。

一旦走进了客厅,就等于进入了“前意识”,它们就可以得到“自我”的注意。

那些被检查者拒之门外的无意识观念,经过乔装打扮,或则在入睡的条件下进入梦境,或则在心理异常的情况下,以异常的力量压倒检查者强制闯入意识之中。

弗洛依德还提出了一种“里比多(Libido)”,理论,他把从婴儿、幼儿到成年的性本能分为不同的阶段。

他认为,在早期,人的性欲尚未直接与生殖机能相关联,而是通过身体的一定的催情部位来得到满足。

例如,婴儿的早期性欲主要集中于口部,从吸吮中获得满足,称为“口唇期”。

以后,感觉到了排泄器官的刺激作用,常在排泄时感到快感,这种性欲集中于肛门的现象称为“肛欲期”。

幼儿逐渐认识到两性的差异,称之为“崇拜性器期”。

成年后,性器官发育成熟,称为“生殖期”。

在青少年时期,还有一个“潜伏期”。

上述每一阶段都不同的特点,而每当性欲固定在某一催情部位(口唇、肛门、生殖器等)时,就会出现各种心理异常。

弗洛依德将人的人格结构分为“它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它我”位于无意识的最深层,是行为动力的源泉;“自我”存在于意识之中,它以社会所容许的方式,指导自己的行为,以满足“它我”的需要;“超我”是最高级的部分,它可以改变“它我”的冲动,使“自我”的作用符合良心与理想、道德、法律等的要求。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第二章 教学目标
1、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3、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4、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5、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关注内在的个人)
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生平:(Sigmund Freud 1856-
1939)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活动理论—意识和无意识
简评 1、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2、尽管班杜拉也以研究行为为主,但社会学习理 论开始注意到人、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3、这是社会学习理论对传统行为主义的重要突破。 4、班杜拉尽管注意到了行为的认知因素,但并没 有对此作充分的探讨和实验研究。
心理社会性发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3、他提出的每阶段的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引起了人们 的兴趣和注意。 4、值得称道的是他的学说对未来充满了乐观主义的精神
老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比较
老精神分析
新精神分析
1、强调生物因素(性本能)1、强调社会、文化因素
2、强调本我的作用 3、到青春期便结束
(四)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性心理发展-psychosexual development)
1、口唇期(oral stage)— (0~1岁) 2、肛门期(anal stage) —(1~3岁) 3、前生殖器期或性器期(phallic stge)-(3~6 岁) 4、潜伏期(la)—(11~13岁)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埃里克森的生平(1902-1994)
(二)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八阶段
阶段
年龄
婴儿期
0~2岁
儿童早期 2~4岁
学前期
4~7岁
学龄期 7~12岁
青年期 12~18岁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五大观点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五大观点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五⼤观点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S.Freud ,1856-1939)所创⽴。

精神分析学说⼤致可以概括为五个观点:即分区观点、结构观点、动⼒观点、发展观点和适应观点。

精神分析的分区观点认为:⼈类的⼼理活动分为⽆意识和意识两⼤层次,⼆者之间为前意识。

⽆意识是⼈的⼼理活动的深精神分析的分区观点认为:层结构,包括原始冲动和本能,这些内容因为同社会道德准则相悖,因⽽⽆法直接得到满⾜,被压抑在⽆意识中。

⽆意识⾥的内容并不是被动的、僵死的,⽽是积极活动着,时刻寻求满⾜。

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意识之间的⼀部分,是由⼀些可以经由回忆⽽进⼊意识的经验所构成,其功能是在意识和⽆意识之间从事警戒任务,它不允许⽆意识的本能冲动到达意识中去。

意识则是⼼理结构的表层,它⾯向外部世界,是由外在世界的直接感知和有关的⼼理活动构成。

弗洛伊德把⼈格的结构分为本我、⾃我和超我三个部分,这就是其结构观点。

代表追求⽣物本能欲望的⼈格结构部分弗洛伊德把⼈格的结构分为本我、⾃我和超我三个部分,这就是其结构观点。

称为本我,是⼈格的基本结构,是⼈格中的⼀个永存的成分,在⼈⼀⽣的精神⽣活中起着重要的作⽤。

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要求毫⽆掩盖与约束地寻找直接的⾁体快感,以满⾜基本的⽣物需要。

如果受阻抑或迟误,就会出现烦扰和焦虑。

根据现实原则⽽起作⽤的⼈格结构部分称为⾃我。

⾃我是通过与现实外界环境的接触,通过后天的学习,使本我的⼀部分获得了特殊的发展。

⾃我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对外界的调节功能是感知外界刺激,了解周围环境,并将经验消化、储存;对本我的功能是指挥它,决定对它的各种要求是否允许其获得满⾜。

弗洛伊德把代表良⼼或道德⼒量的⼈格结构部分称为超我。

从种族发展来看,超我来⾃于原始⼈,这是⼈类所特有的。

从个体发展来看,超我在较⼤程度上依赖于⽗母的影响。

⼀旦超我形成以后,⾃我就要同时协调和满⾜本我、超我和现实三⽅⾯的要求。

也就是说,在使本我(即本能冲动和欲望)要求获得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外界环境是否允许,还要考虑超我是否认可。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1.引言1.1 概述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他对人类心理的研究和分析为后世的心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中,他的人格结构观是他重要的理论之一。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主要关注个体的心理结构和心智过程,探讨了人类内心中的不同力量和冲突对个体行为以及人格形成的影响。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中,他将人类内心的结构划分为三个要素:本我、自我和超我。

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并共同塑造了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首先是本我,它是个体生命力的源泉,包含了个体的原始冲动和欲望,是个体最原始、最基本的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追求满足和快乐,驱使着个体寻求满足欲望的方式。

本我不受道德和理性的限制,通过冲动和本能的表达来满足个体的欲望。

其次是自我,自我是个体的中心,是个体与外部世界和他人进行交互的媒介。

自我负责平衡个体的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自我受到现实的考虑和道德法则的限制,通过思考、判断和决策来调节并满足个体的欲望。

最后是超我,超我是个体内心中的道德标准和规范,它内化了社会和文化中的价值观念。

超我代表内化的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对个体的行为和欲望进行监督和制约。

超我内部的道德标准可能来自个体所处的文化、宗教、家庭等。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认为,个体的人格是由这三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所决定的。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力量和冲突,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个性发展。

个体在满足本我欲望和符合超我要求之间需要寻找平衡点,这个平衡点也会随着个体成长和经历变化。

总而言之,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是一种解释个体内心结构与行为形成的理论框架。

通过对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分析,他揭示了个体内心中的冲突和力量之间的关系,并为理解人类个性和行为提供了重要的思考视角。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对于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和个体心理疾病的研究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的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在20世纪20年代对早期的无意识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三重人格结构。

本我:是原始本能的储存处,主要由性本能等原始冲动所组成,它是各种本能的动力之源,能量和活力最大,完全是无意识非理性的。

本我实行快乐原则,逃避痛苦追求快乐,快乐原则是生命的第一原则,也是生命唯一的价值准则。

自我:是协调本能要求与现实社会要求之间不平衡的机能,相当于意识,它实行的是现实原则,即调节、压制本能活动,使之不违背眼前现实社会的要求,以免产生痛苦和不愉快。

自我只是暂缓执行快乐原则,并不废弃快乐原则,最终仍是指向快乐。

超我:是内部道德机构,是通过父母的奖惩权威自幼树立的良心、道德律令和自我理想,这些都是经过父母阐释强加给自我作为仿效榜样的道德原则。

超我阻止本我实行快乐原则也阻止自我实行现实原则,将本能的能量全部转移到对至善至美事物的追求上。

三重人格结构学说是非理性的,本我是完全非理性的,自我与超我是本我的变形,自我包含非理性因素但大部份也是非理性的,超我比自我更象本我也是非理性的。

但弗洛伊德的理想是理性主义的,希望通过理性主义来统治世界,把无意识控制于意识和理性之下。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梦是‘皇家路德斯’的门,我们通过这扇门移民到人类精神的土地上。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是当代心理学领域最著名的研究者之一。

他是精神分析领域的奠基人,他对梦、情感、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理论和方法,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包括他的精神结构理论、人格发展理论、性格分析理论等内容。

一、精神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分为三个层次: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

其中,意识层是人们可以自觉和理性体验到的部分,包括个体的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潜意识层是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中不易控制、没有意识的一部分,黑暗的心理区域,包含着经验、欲望等力量,不断地影响着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无意识层则是在潜意识之下的最深层次,包括思想、冲动、欲望等,是个体感到不舒服的潜在原因,通常出现于睡眠、意外等特殊情况下。

弗洛伊德通过对精神结构理论的探讨,深入挖掘了个体内深层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力量,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我。

二、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口腔、肛门、生殖器”三个阶段的人格发展理论。

在这一理论中,人们的人格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口腔阶段、肛门阶段、生殖器阶段。

每个阶段有自己的重点和问题,如口腔阶段注重嘴唇、舌头和口腔等部位,表现为口红、口香糖等;肛门阶段注重大便和肛门控制,表现为报复和控制等;而生殖器阶段则是成熟和稳定的阶段,其中爱和性是优势。

三、性格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性格是由三个要素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一部分能量,它是个体特有的,同时它也包括了个体存在的本能需求、冲动等;自我是一个判断、规划和指导的部分,是本我与外界互动时,提供制约和调整的功能;超我则主要由个体内部的道德、规范等构成,它是个体的道德监管者,对于个体的言行行为具有约束力。

最后,弗洛伊德还提出了很多有关性格的理论。

他认为人类有两种本能:爱和死亡,人的性格和行为是通过这两个本能的相互作用来塑造的,即求生残留和性的冲动。

弗洛伊德心理能量模型

弗洛伊德心理能量模型

弗洛伊德心理能量模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弗洛伊德的心理能量模型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种心理理论,主要用于解释人类内部心理力量的互动和冲突。

这一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精神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中,对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弗洛伊德的心理能量模型中,他认为人类内部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心理力量,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这三种力量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三种力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是本我,它是个体内部最原始的部分,主要包括一些基本的本能和欲望。

本我不受任何外部规则和制约,只追求满足个体的欲望。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主导着人类的生存本能和性本能,是个体内部最原始和最重要的力量。

在心理能量模型中,自我被认为是连接本我和超我之间的桥梁,它是个体内部的中介者。

自我负责平衡和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同时还需要考虑外界的现实情况。

自我主要通过决策和行为来实现内部力量之间的平衡和调节。

最后是超我,它代表着社会和文化对个体的约束和规范。

超我主导着人类内部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它在个体内部形成了道德标准和规范,对个体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

超我的形成与个体在社会和文化中的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心理能量模型中,这三种力量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互动。

本我的欲望和需求会对自我和超我产生影响,自我需要在本我和超我之间寻找平衡,而超我的规范和约束也会对本我和自我产生影响。

这种内部力量之间的平衡和冲突是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的重要驱动力。

弗洛伊德的心理能量模型对精神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治疗过程中,心理学家通常会通过解析个体内部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互动关系,帮助患者理解并调节内部的冲突和矛盾,从而实现心理治疗的效果。

通过对这三种力量的调节和平衡,个体还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弗洛伊德的心理能量模型对我们理解个体内部心理力量的互动和冲突提供了重要思想和方法。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摘要人的行为,有时是受意识不到的心理倾向所支配的。

所以,人,也有受无意识支配的情况。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将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层。

他认为在这三者中无意识最重要。

弗洛伊德认为,如果不承认无意识的存在则许多心理现象无法解释。

无意识成份是指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比方,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秘密的想法和恐惧等。

在整个的心理过程中,无意识有着比意识更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弗洛伊德无意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既是一种神经症的治疗方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一套心理学理论。

无意识是这一理论的中心概念。

无意识是必不成少的一种生存需要——忘记过去的创伤,继续生活下去。

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为人们不必为它作出努力,所以能缓解心理活动而带来的疲劳,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变得轻松。

一、无意识的内容和特点在人清醒的状态下,无意识的内容也经常改头换面地冲破阻力,到意识层面上来扮演。

由于它的干扰,人们经常会发生各种“错失”行为,如口误、笔误、遗忘等。

此外,精神病患者的想法、艺术的象征性作品以及儿童思维的某些方面,都显现着无意识的内容。

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有两项:其一是各种天性冲动。

“无意识中所包含的内容就象一个原始王国中的原始臣民。

如果说在人的内心存在着遗传而来的心理构成——与动物天性相似的东西——它们即是无意识系统的核心”(《无意识》)。

其二是被压抑的心理活动。

这些心理内容往往是与社会的伦理、道德等相叛变的。

无意识的特点:(一)各种天性冲动并列。

如性天性、自我保管天性、死的天性等。

(二)各种天性是人的心理的一种初始活动,只知满足,无否定性。

(三)无时间性。

(四)以心理实在代替外部实在。

二、主要的无意识情况有:①确实没有意识到,如视而不见,听而未闻;②曾有所意识但没有与此外意识片段联系起来,因而一过去就丧失了;③对个别情况的意识被组织在一较大片段的意识活动中而没有特别显示其存在。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理论G09药剂班赖伟龙98号[摘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20世纪最具革命性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

其基础理论包括无意识与心理结构学说、泛性欲说、梦的学说三个方面。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核心是“无意识”理论,这一理论对20世纪的作家、批评家有着巨大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无意识西格蒙·弗洛伊德(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著名心理学家。

他在临床实践中创立了精神分析疗法,获得很大成功,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20世纪最具革命性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

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

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特别是他的无意识理论,对人类心理活动的大胆猜想的验证,对丰富和提高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具有非常独特的启示意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核心———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基础理论包括三方面:无意识与心理结构学说、泛性欲说、梦的学说。

而无意识(潜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是其心理学说理论的核心,其他的基本学说都是为了从不同的层面阐释和论证无意识学说的。

弗洛伊德说:“我们发现我们有两种潜意识:一种是潜伏的但能成为有意识的;另一种是被压抑的是不能成为有意识的。

这种对心理动力学的洞察也影响到了我们的术语和描述,我们称之为前意识,而把潜意识一词留给那种被压抑的动力学上的潜意识。

我们有了三个术语,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弗洛伊德通过自己的研究,否定了“心理即意识的”这一心理学传统的观念。

他把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面。

“意识”即“自觉”,凡是自己能察觉的心理活动是意识,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

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3、阻抗的破除
阻抗是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产生阻抗的原因——两级获益
第一级获益(内部获益):症状满足 了病人的无意识欲望,使无意识冲突 得到变相虚幻的满足。
第二级获益(外部获益):借助生病, 获得他人的支持、同情、安慰,从而 减轻应激压力。
意义:提示分析进入实质性阶段, 接近问题症结。
破除策略:
借助病人的两种积极的力量:康 复动机和理智。
一、弗洛伊德的生平及心理分析的 诞生 1881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1896年在维也纳开设了私人诊所 , 治疗神经症。
催眠——自由联想——心理分析
二、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
(一)意识——无意识理论
意识: 是人能直接感知的心理部分 。
无意识:
静态的:指潜藏的、无法被察觉的 思想或观念。
动态的:指潜在的、无法被察觉的 心理活动。
无意识的内容大多与人的本能欲 望、非道德的冲动相联系。
前意识:
存在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前意识的 内容可以通过仔细回忆、提醒进入到意识 中去。
在意识的入口处有个“监察官” , 由超我担任。
本我 2、人格结构理论 自我
超我
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自我 超我
本我
弗洛伊德人格构成与意识划分示意图
本我(id) 来源:与生俱来
认知调整:
1、告知康复的关键 2、告知有能力处理问题
4、移情
即患者把对自己父母、亲人的 感情转移到治疗者身上。具有性爱 的基本色彩。
类型:正移情、负移情
本质:是过去情感经历的重演,情 感的置换。
发展:移情神经症
意义:是原来神经症的翻版。治愈 了新的,等于治好了旧的。
治疗策略:
建立关系——引发移情—— 解决移情。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摘要人的行为,有时是受意识不到的心理倾向所支配的。

所以,人,也有受无意识支配的情况。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将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层。

他认为在这三者中无意识最重要。

弗洛伊德认为,如果不承认无意识的存在则许多心理现象无法解释。

无意识成份是指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秘密的想法和恐惧等。

在整个的心理过程中,无意识有着比意识更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弗洛伊德无意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既是一种神经症的治疗方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一套心理学理论。

无意识是这一理论的中心概念。

无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生存需要——忘记过去的创伤,继续生活下去。

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为人们不必为它作出努力,所以能缓解心理活动而带来的疲劳,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变得轻松。

一、无意识的内容和特点在人清醒的状态下,无意识的内容也经常改头换面地冲破阻力,到意识层面上来表演。

由于它的干扰,人们常常会产生各种“错失”行为,如口误、笔误、遗忘等。

此外,精神病患者的想法、艺术的象征性作品以及儿童思维的某些方面,都显现着无意识的内容。

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有两项:其一是各种本能冲动。

“无意识中所包含的内容就象一个原始王国中的原始臣民。

如果说在人的内心存在着遗传而来的心理构成——与动物本能相似的东西——它们便是无意识系统的核心”(《无意识》)。

其二是被压抑的心理活动。

这些心理内容往往是与社会的伦理、道德等相背离的。

无意识的特点:(一)各种本能冲动并列。

如性本能、自我保存本能、死的本能等。

(二)各种本能是人的心理的一种初始活动,只知满足,无否定性。

(三)无时间性。

(四)以心理实在代替外部实在。

二、主要的无意识情况有:①确实没有意识到,如视而不见,听而未闻;②曾有所意识但没有与别的意识片段联系起来,因而一过去就丧失了;③对个别情况的意识被组织在一较大片段的意识活动中而没有特别显示其存在。

关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

关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

关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和⼈格结构理论潜意识(⽆意识)弗洛伊德提醒我们,在我们⾏为中的⼀部分(也许是相当主要的部分),是由潜意识的⼒量所决定的。

我们的能量有许多不是⽤在为潜意识的想法寻找适当的表达⽅式,就是⽤在将它保留在潜意识中。

弗洛伊德在后来的理论发展中,⼜增添了许多新的概念,但是潜意识概念⼀直是其整个理论构架中的重要部分。

本我、⾃我与超我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我、超我的⼈格内部结构之理论。

根据弗⽒的理论,本我代表⼈的⽣物本体,是⼀切驱欲能量的来源。

弗⽒认为,⽣与死的本能,也即性与攻击的本能,乃是本我的⼀部分。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它追求快乐,逃避痛苦。

本我寻求⽴即的、全部的释放,本我作⽤的时候丝毫不加抑制,就像⼀个被宠坏的孩⼦,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想何时得到就得何时得到。

本我是不讲道理、不合逻辑、没有道德的。

总之,本我是⾮理性、⾮社会化、⾃私⾃是、盲⽬⽽且纵情享乐的。

弗⽒认为,超我代表⼈的道德分⽀,包括我们努⼒寻求的道德价值,以及当我们违背道德标准时所预感到的惩罚(即负疚感、罪恶感)。

超我的功⽤在于规范⼈的⾏为,对好的⾏为提供奖赏(如⾃豪、⾃爱),对坏的⾏为给予惩罚(如⾃卑、负疚)。

个⼈也许囿于⾮⿊即⽩、或全或⽆的判断,并将追求完美。

过度使⽤好与坏、是与⾮这⼀类字眼,经常是严格的超我表现。

这时候,超我是严峻的、刚愎的。

本我追求快乐,超我追求完美,⽽⾃我则追求现实。

弗⽒认为,⾃我的功能是配合现实和超我的要求,来满⾜本我的欲望。

呵呵,此句精辟。

⾃我遵循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也即本能的满⾜要延宕到适当的时机。

本我的能量将被拦阻或转移或慢慢释放,这些均视现实的需要和良知⽽定。

弗⽒把⾃我描述为⼀个弱的结构,⼀个可怜⾍,它得服侍三个主⼈,即本我、现实与超我。

我们或可把⾃我和本我,⽐拟为骑师和马的关系。

马提供运动的能量,⽽骑师则有权决定⽬的地,⽽且有权引导这匹有⼒的马朝向⽬的地⽽去。

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GB6017.1-2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流派的主要创始人.自十九世纪末以来,他的精神分析的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这一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她的《精神分析导论》这一书中简要的阐明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及方法,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大概的了解到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观点理论1,潜意识理论观点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3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是和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是表层的精神活动,是人的精神结构中很小,很微弱的一部分。

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

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无意识包括本能的冲动欲望,人的行为是受本能支配的,但又现实的制约。

他把无意识的作用提到了一个高度,认为潜意识起决定作用,认为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是潜意识的。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的核心。

2、人格理论在无意识概念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人的精神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

佛洛伊德认为人格的三种构成一一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一一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

阿德勒和弗洛伊德,荣格人格理论的延续及不同

阿德勒和弗洛伊德,荣格人格理论的延续及不同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学说(一)、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1、作为意识,弗认为是人格最表层部分,是由人能够注意提到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特点: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限时性;2、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被回忆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有关经验组成。

3、无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深层部分,主要指不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经是意识领域却被压抑起来的心理活动。

具体包括原始的冲动、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还有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特点:(1)、无矛盾性:互不干扰,各人独立(存在内容);(2)、无时间性:不因时间而消失或减弱,不存在时间先后顺序影响;(3)、不存在彼此的否定、怀疑或不信任的成分;(4)、非现实性:―快乐原则‖(5)、无意识观念里面的能量是最大的,较活跃,易变形;三者关系:无意识是原动力,意识、前意识是检查官。

(二)、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一些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形成,它同人的内体过程相联系,本我中储存的能量为力比多,主要向躯体提供能量并储存能量同时为自我和超我输送能源。

生本能具备的能量叫eros,创造的力量;死本能具备的能量叫Thanatos自我:比较理智的、符合现实的一部分、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人格中是文明、最有道德的一部分,遵循道德原则,包含自我理想和良心。

(三)、自我防御机制:自我为了协调人格内部产生的冲突而形成的防御方式。

比较常见的:压抑:最基本防御机制否认:消极的解释问题是的方式投射:拿加别人做替罪羊合理化;替代;升华设计:性别与防御机制的有关影响、性格与防御机制的有关影响。

弗洛伊德关于性心理发展即人格发展理论凡是能带来愉快的满足的体验都叫性快乐;口腔期(0~1岁),快感区:唇、舌;前口腔期(0-8个月)、后口腔期(8-1岁)停止和倒退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在从低向高发展时,由于没顺利解决好前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冲突,导致低阶段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下来,从而出现任何发展阶段的停滞和延缓。

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看作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这个整体是分成不同层次的,各个层次起着不同的作用,执行不同的功能。

弗洛伊德在1923年出版的《自我与本能》一书中,他把人格分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组成部分。

他认为人格的这三个部分是经常发生冲突的。

1.本我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部分。

它像一口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

它按照快乐的原则,急于寻找出路,一味追求满足,而不受物理的和社会的约束。

例如婴儿看到东西就伸手去抓,无论这东西是否属于他或是否有害。

2.自我自我是人格中意识结构的部分。

它是在生命的头两年里,经过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才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对外部世界的知觉系统。

它代表理智和常识。

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按照现实的原则行事,充当裁判的角色,对本我实行监督,既使本我的要求得到适当的满足,又不违背超我的道德的原则。

因此,自我既是仲裁者、监督者,又是调解人、和事佬。

例如,有一个朋友向你借钱去炒股票。

你借还是不借?借吧,怕朋友还不了钱(本我);不借吧,又怕说你对朋友不讲义气(超我)。

于是你对朋友说:“我怕你炒股票亏本,背上债务,所以,决定不借钱给你”(自我)。

这样,你既保护了自己的利益,又不至于背上“不讲义气”之名。

这就是自我在人格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

3.超我超我是人格结构的最高部分,代表社会的道德、价值的要求,是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内化。

超我是在大约5岁左右开始形成的。

超我表现为良心和自我理想,使人的行为受到更多的限制,按道德的或至善的原则行事。

例如你无意中抬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一笔数量可观的现钞,还有一份医院给病人家属的病危通知书。

你家里小孩上学正需要用钱,假如把这笔钱占为已有,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困难,还可以不为人所知。

你藏好钱包,急忙离开现场。

但没有走多远,你又想,这是别人的救命钱,现在失主正万分着急呢。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

一面。 超我是表现出绝对克服自我的感性欲望,完 全符合理性道德的要求
本我

本我的构成被称作为力比多的原始生命本 能无条件的按照快乐原则行动,没有道德 是非和时空的限制,无所顾忌的要求本能 需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和心理刺激的彻底 消除。
自我
自我则使本能现实化它已从非理性的本我分
化出来,代表人格中的理智和意识的部分, 其行为准则是现实原则,它包据现实条件和 客观环境来调整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在不 造成更大的痛苦的前提下满足本我的需要
意识

意识系统是指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结构, 它里面有外部世界完成着感觉的器官的作 用,它是人的心理状态中最高的形式,是 诸心理因素的统帅者。弗洛伊德说,以前 人们总以为心理就是意识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




离意识更远处于心理结构的底层的是无意 识系统;它是生物的本能、欲望的储存库, 这种本能欲望具有强烈的心理能量负荷, 服从快乐原则。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就是指生理本能,它的 生理基础就是力比多。 他认为以往重视意识,但并不是意味着无 意识不存在,无意识存在在于人的心灵中。 无意识服从快乐原则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和意识
人的心理或意识结构:无意识、前意 识和无意识




意识思维活动底部还有一个广阔得多的无 意识存在 发现性本能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核心 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 人的心理结构:无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前意识

意识系统边缘是前意识系统。前意识系统 是储存记忆里的东西,它一度属于意识, 但与目前的实际情况关系不大,因而被逐 出意识之外,拘留在意识的近处
超我
超我是道德的自我,代表了儿童时期认同的
双亲或社会的道德要求和行为标准,用自我 摆脱本我的纠缠按照社会规范和要求活动, 这部分在人格构成中代表了不同心理需求和 遵循不同的运作原则,使本能的驱使,超我 的谴责,现实的限制夹缝中陷入一仆三主的 人格困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理论意义
1.正意识→正能量 2.正行为→正潜意识→正意识→正能量 链接
17
正能量源
• 万物的能量
• 正念 • 正意识 • 正思维 • 正能量法则——吸引力法则
18
正念
有感知的水
19
江本胜先生是替代性医药学博士,是HADO(震动)技术的先驱,也是在日本传 播HADO技术最重要的权威,同时还是“国际生命之水基金会”的名誉主席。在 20世纪90年代,“江本胜”的名字就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在其风靡全球的《来自 水的信息》和《水知道答案》等科普著作中,江本胜博士对全球各地水结晶的研 究结果和照片,引起了世界各国有关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的强烈反响。他研究 成果的著作被翻译45种语言,在80个国家中出版,成为全球畅销书。
两个异母哥哥大弗洛伊德20多岁 大一岁的侄子 在弗洛伊德一岁时生一弟弟
6
2.本人:自信、好学;超人的语言天才 1873年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1881年毕业放弃实验室进入医院 1885年获得奖学金去法国学习 1886年开设私人诊所做开业医生 3.弗氏的性格特点:神经质式的人
心理动力与心性发展的学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梦理论
11
(一)无意识理论
意识 consciousness
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的心理部分。由个人当前觉知 到的心理内容组成。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 实性
前意识 preconsciousness
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存储近期经历的内容,处于 注意范围之外的意识成分。很容易进入注意,所包 含的内容可以回到意识中去,是我们加以注意就能 觉察到的心理内容。主要作用是检查。
三者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 前意识与意识之间有界限却可逾越,因而前
意识之中的内容与意识之中的内容的相互转 换非常容易。但是,无意识部分的东西要进 入意识中来则非常困难。 无意识心理是不能轻易就回忆起来并到达意 识领域的,但可以影响人的行为。例如强迫 性洗手的患者。
2019/11/13
116
3、会在检查功能弱的情况,如梦中浮现并 获得满足;也会通过口误、笔误、一些神经症症 状等表现。
2019/11/13
113
14
无意识的真实性探查途径:
催眠(体验) 梦 日常生活中错误的行为 灵感和直觉 某些心身疾病 精神分析治疗效果
2019/11/13
115
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20
21
所以你也要
發正念
22
正意识
23
大卫·霍金斯博士的实验发现
美国著名的精神科医师大卫·霍金斯(Dr. David R.Hawkins)
博士,哲学博士,运用人体运动学的基本原理,经过二十 年长期的临床实验,其随机选择的测试对象横跨美国,加 拿大,墨西哥,南美,北欧等地,包括各种不同种族,文 化,行业,年龄的区别,累积了几千人次和几百万笔数据 资料,经过精密的统计分析之后发现:
第2讲、人格心理学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无意识
1
Sigmund Freud (1856.5.6-1939.12.13)
2
一、产生背景
1.科学:19世纪的三大发现 能量守恒、细胞学说、进化论
19世纪三个最伟大的犹太人 马克思: 1818.5.5-1883.3.14 爱因斯坦:1879.3.14 - 1955.4.18
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物理学新纪元
弗洛伊德:1856.5.6 -1939.12.13
3
2.社会——
心理精神疾病突出并成为医学上的重要课 题
神经衰弱 社会禁欲思潮笼罩着欧洲
4
3.学术背景
生理学家:巴甫洛夫(1849—1936) 心理学: 冯特(1832--1920) 精神医学:克雷丕林
使身体增强 Power(能力\能量)
•诚实,同情和理解能增强一个人的意志力,
•改变身体中粒子的振动频率,改善身心健康。
25
意识层次的振动频率与能量指 数
10. 骄傲轻蔑:175 11. 愤怒仇恨:150 12. 渴爱欲望:125 13. 恐惧焦虑:100 14. 忧伤懊悔:75 15. 冷漠绝望:50 16. 罪恶谴责:30 17. 羞愧耻辱:20
人类各种不同的意识层次都有其相对应的能量指数, 人的身体会随着精神状况而有强弱的起伏。
David R. Hawkins 《Power Vs. Force. (暂译:心灵的正能量与负能量)》
24
意识层次的振动频率与能量指数
1. 开悟正觉:700~1000 2. 安详极乐(平和):600
3. 寧静喜悦:540 4. 爱与崇敬:500 5. 理性谅解(明智):400 6. 宽容原谅:350 7. 希望乐观(主动):310 8. 中性信赖(淡定):250 9. 勇气肯定:200
(Emil Kraepelin,1856-1926)
1878年,Kraepelin毕业于Wurzberg大学医学院。 1882年,冯特的助手 1883年出版《精神病学纲要》 1904年《精神病学教科书》第7版
森田正马(1874年-1938年,
1919年创立森田疗法)
5
4.弗洛伊德本人
1.家庭:母亲是父亲的继妻,结婚时20多 岁、父亲40多岁;
7
3.知识背景 医学 生理学 哲学
8
4.丰富凄美的情感经历
9
自我评价
“我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也不是一 个观察家和实验家,更不是一个思想家。 我只不过是一个具有征服者气质--好奇、 勇敢和坚持不懈的征服者罢了”
10
二、精神分析的理论
无意识理论 人格结构理论 自我心理防御机制
依次全都对你有害, 在削弱自己身体
Force(压力)
26
能量级
• 700-1000
开悟(启蒙)
佛陀,耶稣基督,克里希纳 • 合一、无我
2019/11/13
112
无意识或潜意识 unconsciousness
指个人不可能觉察的心理现象,但对个人的思 想和行为影 响极大。其特点为无矛盾性、无时 间性、无是非性、非现实性和最具活力和能量
1、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 机不能意识到。
2、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 活动在进行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