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含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总分:147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2分)
1.
(27)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
②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
③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
④唯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⑤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A.③②④⑤①
B.⑤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⑤②
D.⑤③②①④
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六义”中赋、比、兴指的是表现手法,风、雅、颂指的是内容分类。
B.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柔梓”指代家乡。
古代常用“阴阳”表示方位,“汉阳”应当在汉水的南岸。
C.《回延安》是贺敬之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一首新诗,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一片深惜。
诗歌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同时控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变色龙》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写的一篇小说。
小说中“奥楚蔑洛夫”在俄语中的意思是“疯癫的”,极具讽刺意味。
3.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教委的表彰。
B.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
C.抗疫斗争的“中国答卷”,既展示了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也彰显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D.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4. 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助词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
常用的“的”就是语气助词,动态助词包
括“着”“了”“过”。
B.“最苦与最乐”“紫藤萝瀑布”“孙权劝学”“回忆鲁迅先生”“干得漂亮”的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该书的作者是纪昀,也就是纪晓岚。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5分)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60分)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1)选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
(2)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一句话的含义。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这一选段中“黑暗”和“光明”的含义各是什么?
(4)这段文字验证了《闻一多的说和做》中_______________的方面。
从中可以表现闻一多的
别。
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
⑦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
总有人说,读书到底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还是深度的挖掘。
在我看来,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
我们既需要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前者就是“量的积累”,后者就是“深度挖掘”。
初读一本书,免不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到一种观点,以点带面地联想,发散思维。
这时就需要从古今中外寻找答案,一本书满足不了我们的求知欲,一类观点说服不了我们内心的想法。
那么,书读多了,也就读广了。
另外,也要兼顾深入挖掘。
有人在某名校进修时,曾经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哲学著作,但到周末则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这样,渐渐地,所读过的哲学思想和意识理念自然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
这就
是“读薄”,是直达事物的本质的过程。
⑧三贵在应用,忌虚贵实。
要善于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真正的阅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即反思与行动。
读《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要求我们带着立身用权、廉洁奉公、求真务实,那么我们就要带着这样的价值观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断反思工作中是否有失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激励我们落实改革举措,切实为人民服务。
⑨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书香”一词表明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B.第②段的作用主要是启下,和第③④两段是分总关系。
C.第⑦段中“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一个是“量的积累”,一个是“深度挖掘”,它们并不矛盾。
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古今资料的使用,既有趣味性,又有现实性。
(3)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敲门
孙道荣
①“咚,咚咚,咚——”走进楼梯口,他习惯性地走到101室的门前,敲门。
敲门的节奏,也是他和她早就约好了的,“咚,咚咚,咚——”永远固定的节拍。
只要听见这个节奏的敲门声,她就知道是他,这样她就不用急着来开门,以免有个闪失。
过一会儿,门轻轻打开了,露出一张沧桑的脸来。
隔着门,他总是笑笑:今天好吗?她也笑笑,露出几乎没了门牙的嘴巴:好,好着呢,上班累吧?我没事,赶紧回家去吧。
看到她精神很好,确实没事,他才放心地上楼,回家。
他的家在四楼。
这是他每天的功课。
②他和她,不是母子,也不是亲戚,只是普通的邻居。
考虑到她年龄大了,又是一个独居老人,社区就近安排个邻居帮忙照应照应她。
也没有太多的事,就是每天记得去敲敲老人的门,看看她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万一有个什么意外,也好及时处理。
之所以选择了他,除了他是个热心肠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在一家单位上班,每天按部就班,能够准时回家,从来不在外面有什么应酬,这样才便于每天都能准时去敲敲老人的门。
老人嘛,随时有可能出现意外,最怕的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照顾。
形成对比,批判了老人儿子的不孝顺。
D.文章第②段写到“门却突然响起来了”,悬念陡生,之后又交代“是楼下的老太太”,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样的设计别具匠心又突出了主题。
E.这篇文章选材贴近生活,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高深的道理,却娓娓道来,感人至深。
(4)文章标题为“敲门”,请结合全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它的理解和感悟。
【链接材料】民警吕建江是个热心肠,小区很多居民都得到过他的帮助,然而一件小事,也让他对邻居“小山西”一家心存感激。
“当时我爱人出差了,我下班要给孩子做饭的,没想到临时来了案子,忙完已经半夜了,这才想起孩子还没人管呢,”老吕心急火燎地赶回家,发现门口有张留言条,是对门刚搬来的那对山西夫妇写的,说看见老吕家孩子忘带钥匙进不了门,就把孩子领回家,让孩子吃了饭,已经睡下了。
“这件事让我特感动,觉得生活在这个社区特幸福。
”老吕由衷感叹。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
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
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
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
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
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
④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⑤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
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
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
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
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⑥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选文①到③段的论点是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
四、综合读写(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30分)
备选:昂首挺胸慷慨淋漓语无伦次呕心沥血
11.
2021年春季开学后,上级要求各学校仍然要加强新冠疫情的防控,严格做到规范消杀、按时通风、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而你们班的张明却说,“不戴口罩照样没事”,大摇大摆不戴口罩出入教室,请你对他进行劝说。
你说: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30分)
12. 名著阅读。
(1)“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________(人名)在________(地名)写的反诗。
(2)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书中所写狐鬼花妖,如婴宁、聂小倩、香玉,大都温婉体贴,善解人意。
B. 《水浒》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
第四十回回以前先讲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
第七十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C. 《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张飞,我们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D. 《红楼梦》表面看来都是平常的生活琐事,但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意义。
13.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______,《朝花夕拾》中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
_______________,她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琐记》中。
(2)《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鲜活,令人捧腹。
请从以下四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与猪八戒相关的故事情节。
(50字左右)
①高老庄娶亲②四圣试禅心③义激美猴王④盘丝洞受辱
我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 (下) 试卷(2024年5月13日)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2分)
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句子衔接
句子排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学常识
回延安(贺敬之)
变色龙(契诃夫)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病句辨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学常识
词性
短语类型
河中石兽(纪昀)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5分)5.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言断句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翻译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60分)6.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
分析文章中人物情感
理解记叙文中词语含义或作用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7.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寻找或归纳论点
议论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论证方法
论证思路
劝学(《荀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8.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梳理故事情节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修辞手法及作用
描写方法及作用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记叙文阅读开放问题
记叙文标题含义及作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9.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寻找或归纳论点
议论文语言
议论文阅读开放问题
议论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四、综合读写(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30分)
10.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根据拼音写字词
注音
成语的使用
老王(杨绛)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委婉劝告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五、名著阅读(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30分)
12.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水浒传》情节内容
名著人物形象课内名著阅读《红楼梦》【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13.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考点】
课内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名著人物形象作家作品
情节内容《西游记》【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